期刊文献+
共找到45,51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量化整体液压顶升式钢平台在宁波曼哈顿大厦项目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玉涛 陈万里 +2 位作者 黄苏梦 何骏炜 黄政哲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4期35-40,46,共7页
宁波曼哈顿大厦标准层核心筒采用自主研发的轻量化整体液压顶升式钢平台,其以刚性桁架结构为主体,顶部整体钢平台可安装集成布料机,并悬挂核心筒墙体模板及4~5层操作平台,通过全作业面防护保障了多作业面穿插作业。介绍了该钢平台安装... 宁波曼哈顿大厦标准层核心筒采用自主研发的轻量化整体液压顶升式钢平台,其以刚性桁架结构为主体,顶部整体钢平台可安装集成布料机,并悬挂核心筒墙体模板及4~5层操作平台,通过全作业面防护保障了多作业面穿插作业。介绍了该钢平台安装、运行、拆除施工流程及重难点管理。实践表明,采用该钢平台施工,缩短了主要工序时间,从而有效缩短了核心筒标准层工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核心筒 钢平台 安装 运行 拆除
下载PDF
基于混合消能减震技术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蔡正 潘文 +2 位作者 周强 Ghafar Wahab Abdul 杨静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8-300,共13页
以某非对称双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建筑所在场地相匹配的地震波作为激励,通过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混合消能减震连体结构在各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效果,探讨了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B... 以某非对称双塔连体超高层结构为研究对象,选取与建筑所在场地相匹配的地震波作为激励,通过对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混合消能减震连体结构在各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消能减震效果,探讨了屈曲约束支撑(buckling-restrained brace, BRB)与黏滞阻尼悬臂桁架的位置变化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同时对结构进行了全面的抗震性能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在连体结构中、上部的加强层中布设阻尼器时,结构具有更佳的减震效果;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BRB与黏滞阻尼悬臂桁架耗能阶段不同且具有不同的耗能效率,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可以综合不同类型阻尼器的优势作用,使连体结构具有更全面的抗震性能。在控制变形方面,其能够降低连体结构的扭转效应和层间位移角;在构件耗能方面,其减轻了主体构件进入塑性的程度,降低了结构主要受力构件的应力水平。将为混合消能减震技术在连体超高层结构中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结构 混合减震 时程分析 耗能机制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截桩迫降与描杆静压桩组合纠倾技术的应用分析
3
作者 王红松 《安徽建筑》 2024年第6期44-46,共3页
针对某高层建筑纠倾加固工程,在分析倾斜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锚杆静压桩止倾加固,截桩迫降纠倾”的组合纠倾加固方案,详细阐述了锚杆静压桩止倾加固与截桩迫降纠倾设计方案流程关键控制节点。该案例的成功实施,表明截桩迫降与锚杆静... 针对某高层建筑纠倾加固工程,在分析倾斜原因的基础上,确定了“锚杆静压桩止倾加固,截桩迫降纠倾”的组合纠倾加固方案,详细阐述了锚杆静压桩止倾加固与截桩迫降纠倾设计方案流程关键控制节点。该案例的成功实施,表明截桩迫降与锚杆静压桩组合纠倾技术运用于高层建筑纠倾加固效果良好,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桩迫降 静压桩 纠倾加固 高层建筑
下载PDF
框架承担倾覆力矩的合理计算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常磊 崔济东 +2 位作者 廖耘 周定 李盛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135,共12页
为理清框架倾覆力矩的相关概念区别,并给出各自合理计算方法,对计算框架、支撑、框架+支撑、局部框架或者局部框架+支撑倾覆力矩的统一解法进行总结,给出相应的力学法。指出框架倾覆力矩和框架承担倾覆力矩之间的显著区别,给出两者的异... 为理清框架倾覆力矩的相关概念区别,并给出各自合理计算方法,对计算框架、支撑、框架+支撑、局部框架或者局部框架+支撑倾覆力矩的统一解法进行总结,给出相应的力学法。指出框架倾覆力矩和框架承担倾覆力矩之间的显著区别,给出两者的异同以及建筑结构中框架承担倾覆力矩的计算原则,并进一步给出合理计算框架承担倾覆力矩的方法,即修正的统一解法。修正的统一解法适用于一般建筑结构和带竖向构件转换的结构,也适用于带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最后对典型结构算例的框架承担倾覆力矩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合理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覆力矩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 剪力墙结构 带伸臂框架-核心筒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 统一解法
下载PDF
基于LBM的典型建筑布局树木风环境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慎 王义凡 +3 位作者 尹鹏飞 程明 王杰 李霆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2期30-37,共8页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定量评估景观绿植对建筑风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行人区域热舒适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结合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开展了边界层流场-建筑-树木耦合模拟和关键参数验证,针对城市街道区域典型矩形建...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定量评估景观绿植对建筑风环境影响,对于提高行人区域热舒适性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结合格子玻尔兹曼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和多孔介质模型,开展了边界层流场-建筑-树木耦合模拟和关键参数验证,针对城市街道区域典型矩形建筑平面布局存在的风速加速现象,开展树木挡风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方法能够重现出与试验吻合一致的树木尾流区平均风速和湍流特征;基于不同阻力系数的树木透孔率对树木背风区下游1H~3H范围内挡风效应影响明显;基于等效原则提出的圆柱体简化模型能够计算出与树木原型一致的挡风效应变化规律;建筑两侧和迎风端布置合理间距的树木能够减小矩形建筑两侧风速加速比和加速区域面积,可以通过经济合理的树木布置方案实现建筑周围风环境舒适度优化和通风廊道畅通。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景观植被风环境优化设计,为方案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自然通风评估提供新的计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建筑 树木 风环境 格子玻尔兹曼 多孔介质模型 风速加速
下载PDF
某超高层办公楼防排烟系统设计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魏明华 杨玲 +1 位作者 张晓 牟宣 《暖通空调》 2024年第S01期179-181,共3页
以成都某高489 m的办公楼为例,介绍了首层大堂的排烟系统设计、提高防排烟系统安全性的措施、标准办公楼层排烟及补风系统的合理设置、核心筒外电梯井的防烟措施。
关键词 超高层 防排烟系统 首层大堂 安全性保障 电梯井
下载PDF
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超高层连体结构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鲁正 严德裕 +2 位作者 周梦瑶 赵昕 赵一青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24年第1期13-23,共11页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 为探究超高层连体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设计与安全性能,以苏州超塔为例,开展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多灾害易损性分析.根据设计资料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分别开展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以及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的易损性分析,探究结构在多灾害耦合作用下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地震和风耦合作用下结构联合易损性随着地震动和风荷载强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占主导作用.地震与风耦合作用时结构达到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破坏的概率均比仅地震作用时有所增加.当风速达到40 m/s时,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达到3种破坏状态的概率分别为99.77%、91.56%和46.54%,相比于仅罕遇地震作用下分别提高了1.11%、10.73%和14.65%,相比于一般高层连体结构在同样的灾害耦合作用下分别提高了0.27%、6.26%和1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层 连体结构 多灾害 易损性 地震 风荷载 耦合作用 苏州超塔
下载PDF
不同建筑环境下平均风速剖面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全涌 曾一凡 全茜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1-556,共6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具有不同建筑环境参数的城市上空的风场进行系统性的数值模拟,并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平均高度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影响较大,建筑密度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影响较小。...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具有不同建筑环境参数的城市上空的风场进行系统性的数值模拟,并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变化规律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平均高度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影响较大,建筑密度对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的影响较小。文中还给出了以建筑平均高度和建筑密度为自变量的平均风速剖面指数经验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风速剖面指数 建筑环境参数 城市风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鼓形建筑的气动荷载特性及其干扰效应研究
9
作者 陈元坤 李霆 +3 位作者 卢亦焱 宋杰 李宏胜 陈晓强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9,共12页
通过多点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圆角率25%和50%的单个鼓形建筑表面风压、风荷载功率谱及整体力系数,并研究了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和串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和圆角率的两鼓形建筑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鼓形建筑在降低圆角处平均风压的同... 通过多点同步测压风洞试验,系统分析了圆角率25%和50%的单个鼓形建筑表面风压、风荷载功率谱及整体力系数,并研究了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和串列布置时,不同间距和圆角率的两鼓形建筑的干扰效应。结果表明,鼓形建筑在降低圆角处平均风压的同时会使脉动风压峰值的位置向迎风端移动,且增大其峰值,造成圆角处较大的极值负压。鼓形建筑宽边迎风时横风向荷载Strouhal数较矩形建筑高,且随着圆角率增大而增大;窄边迎风时,鼓形建筑横风向荷载功率谱出现两个峰值,主峰值在fB/V_(h)=0.03附近,次级漩涡脱落形成的次峰值出现在fB/V_(h)=0.25。两个鼓形建筑并排布置时,鼓形建筑间的狭缝效应会大大增加两内侧的负压,尤其是对于圆角率50%的鼓形建筑。两建筑串列布置时,上游建筑的遮挡效应使下游迎风面的负压显著降低;由于受到上游建筑尾流的影响,下游建筑侧面迎风端的负压也大大低于单塔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形高层建筑 气动特性 干扰效应 风效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高层建筑室内空间设计与建筑装饰一体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戈亮 赵丽 《散装水泥》 2024年第1期210-212,共3页
文章探讨了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合作、设计标准和控制方法、材料选择与使用,以及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施工等方面对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揭示了一体化设计在提高整体设计效果和质量、减少设计变更和... 文章探讨了室内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合作、设计标准和控制方法、材料选择与使用,以及利用先进技术创新施工等方面对实现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践案例,揭示了一体化设计在提高整体设计效果和质量、减少设计变更和返工问题及满足使用者需求等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室内空间设计 建筑装饰 一体化
下载PDF
水平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 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王斌 吴梦臻 +2 位作者 史庆轩 蔡文哲 弓欢学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8-600,共13页
为了揭示双轴耦合效应对不同截面形式带翼缘RC剪力墙多维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T形截面和2个L形截面RC剪力墙分别沿其主轴方向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平单、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 为了揭示双轴耦合效应对不同截面形式带翼缘RC剪力墙多维抗震性能的影响,对3个T形截面和2个L形截面RC剪力墙分别沿其主轴方向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对比分析了水平单、双轴加载下带翼缘RC剪力墙的破坏特征、滞回特性、承载力、延性、极限位移角、耗能能力与钢筋应变。研究表明:T形墙和L形墙的破坏均呈现出明显的非对称性,即破坏集中于墙肢自由端,双轴加载加重了带翼缘RC剪力墙的开裂和损伤程度,且易引起剪力墙局部损伤集中;与单轴加载相比,双轴加载不仅削弱了带翼缘RC剪力墙各受力方向的承载力与变形能力、增大了腹板塑性铰区弯曲变形在总变形中的占比、加速了耗能进程、降低了单个方向的耗能能力,并且增大了腹板与翼缘竖向钢筋的应变以及翼缘的剪力滞后效应;双轴耦合效应对L形墙损伤的影响较T形墙更为显著,并导致双轴加载下L形墙各抗震性能指标的衰减程度大于T形墙。考虑双轴受力后,中国抗震规范关于RC剪力墙层间位移角的限值仍较为安全,但安全冗余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抗震性能 双轴加载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损伤机理
下载PDF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风振特性研究
12
作者 高翔 郭宏超 +1 位作者 郭品彰 梁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 随着风电资源优势区开发逐渐饱和,风电开发的重心开始向风资源条件相对恶劣的低风速地区转移,分布式、大功率、高塔筒和长叶片已经成为风电行业发展趋势。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矩形钢管混凝土束风机塔筒,该塔筒由矩形钢管混凝土束拼接而成,具有强度高、刚度大和耗能能力强的优点。为研究该塔筒结构的风振响应特性,选用Kaimal脉动风速功率谱,采用谐波合成法模拟风荷载时程曲线,对其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并计算了风振系数及等效静力风荷载。结果表明:该新型塔筒在额定风速下位移塔顶位移最大值为911.84 mm,对应的水平位移角为1/154,符合规范要求。塔筒各构件的强度较好,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富余度。基于位移等效的阵风荷载因子法计算得到的风振系数值较低;在惯性风荷载法计算得到的等效静力风荷载作用下,结构位移、基底剪力与结构随机振动分析得到的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机塔筒 矩形钢管混凝土束 风振响应 动力时程分析 等效静力风荷载
下载PDF
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非平稳动力响应的频域方法
13
作者 汪大海 王国强 +4 位作者 王昕 孙启刚 杨庆山 黄国庆 杨军永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2-163,共12页
下击暴流是强对流天气下的一种局地极端风,具有尺度小、风速大、突发性等特点,是导致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的计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时变平均风和非平稳脉动风场的理... 下击暴流是强对流天气下的一种局地极端风,具有尺度小、风速大、突发性等特点,是导致输电线路风灾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下击暴流风冲击作用下输电塔风振响应的计算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依据时变平均风和非平稳脉动风场的理论模型,给出移动下击暴流冲击风荷载在时域及频域表达式;继而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推导建立了输电杆塔非平稳脉动风振响应的频域解析方法,再通过首次超越极值理论,给出了非平稳下击暴流作用下输电杆塔响应极值的精确分布。进一步,论文探讨了将原有不同步非平稳下击暴流脉动风激励视为同步且慢变过程近似结果的精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稳等效的极值分布和峰值因子的实用简化计算方法。论文采用随机样本的有限元瞬态动力分析结果,检验了上述频域理论方法的精确性。研究表明:该文提出的非平稳响应极值分布的理论解精确性高、同步慢变激励简化得到的等效平稳方法计算便捷且结果略偏保守。该文研究为推动建立输电杆塔抗下击暴流设计体系提供了计算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输电塔 非平稳脉动风 频域响应 极值分布
下载PDF
全框支厚板转换斜交高层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14
作者 周云 刘维亚 +2 位作者 张语 汪大洋 李恒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45,共12页
设计制作1∶15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的微粒混凝土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7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8度大震作用下单向、双向、三向共计44组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动力特性、动力放大系数、层间位移角等性能指标,揭示结构塑性损伤发展机制... 设计制作1∶15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的微粒混凝土振动台试验模型,进行7度小震、中震、大震以及8度大震作用下单向、双向、三向共计44组工况的振动台试验,研究动力特性、动力放大系数、层间位移角等性能指标,揭示结构塑性损伤发展机制,进一步采用数值模型研究上部塔楼斜交角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全框支厚板转换高层结构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模型结构经历8度大震后,全框支层未见明显裂缝,处于轻微损坏与完好之间,塔楼剪力墙底部和连梁端部裂缝发生明显,薄弱部位集中在3~10层;模型结构动力放大系数沿高度呈“S”形分布模式,在塔楼顶部放大明显,而全框支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始终处于1~2之间;塔楼斜交角度对此类结构体系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很小,全框支层均能对上部不同斜交角度的塔楼起到充分的约束作用,上部塔楼承担绝大部分地震输入能量,全框支层的动力放大系数和动力响应均远低于上部塔楼,全框支厚板转换斜交高层结构体系能够实现“强全框支层弱塔楼”设计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板转换结构 全框支 斜交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下载PDF
考虑剪切变形的欧拉梁单元一致质量矩阵
15
作者 张军锋 胡连超 +2 位作者 吴靖江 耿玉鹏 李杰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4,共7页
为明确考虑剪切变形的欧拉梁单元一致质量矩阵推导方法,以形函数为基础,基于虚功原理,区分伸缩、扭转以及是否考虑剪切变形的弯曲受力状态,给出了欧拉梁单元一致质量矩阵表达式。研究表明:不考虑剪切变形时,欧拉梁受弯状态的一致质量分... 为明确考虑剪切变形的欧拉梁单元一致质量矩阵推导方法,以形函数为基础,基于虚功原理,区分伸缩、扭转以及是否考虑剪切变形的弯曲受力状态,给出了欧拉梁单元一致质量矩阵表达式。研究表明:不考虑剪切变形时,欧拉梁受弯状态的一致质量分析中一般不计单元上微元体水平方向的惯性力,此时仅需弯曲变形引发的竖向位移形函数即可;考虑剪切变形时,则需计入水平方向的惯性力,且同时需要完整的竖向位移形函数和纯弯曲转角位移形函数;对于变截面欧拉梁单元,其一致质量矩阵表达式过于复杂,可在等截面梁的基础上,根据元素位置对矩阵元素匹配左右端或平均截面面积及截面极惯性矩近似给出实用的质量矩阵表达式;考虑剪切变形时,欧拉梁的刚度矩阵亦可经竖向位移和纯弯曲转角位移形函数计算得到,这一过程与使用纯弯曲竖向位移和纯剪切竖向位移形函数的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质量矩阵 欧拉梁单元 形函数 剪切变形 变截面
下载PDF
台风“苏迪罗”行进过程中沿海近地实测风场特性研究
16
作者 张建国 温祖坚 雷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2-278,296,共8页
基于厦门大嶝岛台风观测点阵列布置风速仪的现场实测,选取了1513号台风“苏迪罗”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风速风向数据,对台风行进过程中的沿海近地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台风中心距离观测点400 km、250 km、150 km和120 km时的沿... 基于厦门大嶝岛台风观测点阵列布置风速仪的现场实测,选取了1513号台风“苏迪罗”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风速风向数据,对台风行进过程中的沿海近地风场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了台风中心距离观测点400 km、250 km、150 km和120 km时的沿海近地平均风速风向、风剖面、阵风因子、湍流度、湍流积分尺度和功率谱密度函数等参数,研究了各种参数同台风中心距和观测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台风行进过程中,观测点所测风速的平均风速剖面满足对数律规律,粗糙长度z_0约为4.0 m。阵风因子和湍流度变化较为平缓,二者呈线性变化关系。三个方向上的湍流度比值约为1∶0.8∶0.45,湍流积分尺度离散性大,顺、横风向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符合von Karman谱的形式,但竖直方向不符合。该结果对深入了解台风在行进中对固定观测点的影响以及提高沿海工程结构的抗风安全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测 近地风特性 台风中心距 台风行进
下载PDF
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的动力试验与数值分析
17
作者 刘文光 汤佳铃 +1 位作者 张强 陈睦锋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4,共8页
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层正交导轨隔离水平地震,并通过预拉弹簧绳实现自复位。考虑系统摩擦与弹簧绳刚度,建立了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的理论模型,完成了不同工况下的隔震系统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的加... 提出了一种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该系统采用双层正交导轨隔离水平地震,并通过预拉弹簧绳实现自复位。考虑系统摩擦与弹簧绳刚度,建立了自复位浮置物隔震系统的理论模型,完成了不同工况下的隔震系统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输入地震波的加速度峰值越高,隔震系统的隔震率也会相应提升。在输入地震波加速度峰值为0.15、0.2、0.4、0.62 g时,隔震系统平均隔震率分别为50%、58%、75%、82%。在相同峰值的地震波及楼面波地震动输入下,隔震系统均具有良好的隔震效果且能够实现系统自复位。最后建立了浮置物隔震支座-浮置物体系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隔震系统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隔震支座 水平隔震 振动台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分离顶升纠偏关键技术研究
18
作者 祝文畏 杨学林 +1 位作者 贾珅豪 周豪毅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46-150,共5页
为了揭示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分离顶升纠偏工艺的内在机理,给出了顶升系统的理论模拟方法,分别从千斤顶布置、顶升控制模式和顶升误差三个因素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各因素影响下结构的内力计算结果,总结了墙柱分离顶升纠偏... 为了揭示高层建筑竖向构件分离顶升纠偏工艺的内在机理,给出了顶升系统的理论模拟方法,分别从千斤顶布置、顶升控制模式和顶升误差三个因素对结构内力的影响展开研究。通过对比各因素影响下结构的内力计算结果,总结了墙柱分离顶升纠偏设计、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分离顶升过程中,单向双千斤顶布置形式不可取;“力为主、位移为辅”的双控顶升模式更适用于实际工程;顶升时的微小误差,可能会引起极大的结构附加内力,应通过理论分析和施工控制加以避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竖向构件分离顶升纠偏 千斤顶布置 顶升控制模式 顶升误差
下载PDF
全逆作法施工技术在钢结构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蕊 杜广林 《石材》 2024年第3期49-51,共3页
为解决超高层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控制难度较大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钢结构全逆作法施工技术特点与难点,并提出复杂情况下施工技术要点。经工程实践表明,全逆作法施工技术能够降低钢结构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
关键词 超高层建筑 钢结构全逆作法 施工难点 安装技术
下载PDF
四塔支承超大直径圆环复杂结构设计
20
作者 闫锋 花炳灿 刘富平 《结构工程师》 2024年第3期187-195,共9页
上海临港新片区新建一幢地标建筑,该建筑为四幢46.8 m高的塔楼支承一个直径150 m、高度8.6 m的超大直径圆环,结构复杂。结构主要特点是超大直径圆环内侧采用倒三角形空间桁架、楼面梁采用变截面悬挑钢梁,四幢塔楼采用钢框架-屈曲约束支... 上海临港新片区新建一幢地标建筑,该建筑为四幢46.8 m高的塔楼支承一个直径150 m、高度8.6 m的超大直径圆环,结构复杂。结构主要特点是超大直径圆环内侧采用倒三角形空间桁架、楼面梁采用变截面悬挑钢梁,四幢塔楼采用钢框架-屈曲约束支撑-屈曲约束钢板墙结构体系,超大直径圆环和四幢支承塔楼之间采用一个对角铰接、另一个对角滑动支座加黏滞阻尼器的连接方式。由于建筑师的要求,超大直径圆环横截面为外侧开口的C形截面,如何克服圆环外侧开口带来的扭转作用是设计难点。主要进行了支承塔楼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分析,超大直径圆环的结构选型和抗扭性能研究,圆环和支承塔楼连接设计,支承塔楼和圆环组成的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整体结构大震下弹塑性时程分析。设计和研究成果可为圆环结构、多个塔楼共同支承一个上部结构等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塔支承结构 钢框架-BRB-BRW结构 超大直径圆环 内环倒三角形桁架 滑动支座加黏滞 阻尼器连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