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3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准动态评估的桥上有砟轨道最优级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嵘 刘居真 +2 位作者 李俊锋 刘淦中 王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7,共8页
道砟级配是有砟轨道的重要参数,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和容重有较大影响。通过离散元法建立桥上有砟道床模型,研究各国级配下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差异;采用极限思维法,揭示各粒径含量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道床... 道砟级配是有砟轨道的重要参数,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和容重有较大影响。通过离散元法建立桥上有砟道床模型,研究各国级配下道床准动态稳定性差异;采用极限思维法,揭示各粒径含量对桥上有砟道床准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对道床容重特性进行初探。结果表明:当桥上道床密度为1.7 g/cm~3时,道床横向阻力值为:俄罗斯B类>中国特级>中国一级>美国4A;大粒径道砟含量越高,道床横向阻力值越大;小粒径道砟含量增加,道床横向阻力值先减小后略有增大;为保证道床具有较高稳定性,建议小粒径道砟含量应大于0但不超过30%,中粒径道砟含量应不为0,大粒径道砟含量应不低于15.5%;采用最优级配区间所建立的桥上有砟道床具有工程上所青睐的道床容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道床稳定性 最优级配 离散元法 横向阻力
下载PDF
基于细观解析模型的铁路有砟道床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威 陈诚 +2 位作者 肖键 杨成忠 熊昊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137,共9页
有砟道床是由碎石道砟组成的一种散粒体结构,道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道床结构整体的力学特性。为研究道砟层内部的荷载传递和沉降规律,探明列车行驶过程中道床服役状态演变的机制,基于有限元ABAQUS平台软件,通过编制内部子程序对Cha... 有砟道床是由碎石道砟组成的一种散粒体结构,道砟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道床结构整体的力学特性。为研究道砟层内部的荷载传递和沉降规律,探明列车行驶过程中道床服役状态演变的机制,基于有限元ABAQUS平台软件,通过编制内部子程序对Chang-Hicher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开展道砟集料的常规三轴试验以及碎石道床动力特性试验的数值模拟,从静、动力学角度阐明利用细观解析本构模型模拟道砟力学特性的可行性。进一步利用该模型研究高速列车荷载下道床的动态力学行为,从宏观层面探讨道床不同区域的沉降特征,从细观层面运用玫瑰图来分析道砟间接触力的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分析行车速度和轴重等控制因素对接触力和位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列车行驶过程中,荷载作用下方道砟的接触力整体水平最高、枕盒中心处次之,轨枕中心处最小,而这些区域内道砟的竖向位移变化基本相同;行车速度和轴重对道砟间接触力和道床下沉量均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细观分析 Chang-Hicher模型 力学特性
下载PDF
高速铁路0.01~1 m波段高低轨道不平顺特性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陈宪麦 彭良坤 +3 位作者 孙宪夫 魏子龙 杨飞 董春敏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1-900,共10页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轨道短波不平顺引起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严重。深入研究高速铁路短波不平顺的时域、频域与时频域特征,对精准掌握高速铁路轨道短波平顺状态及其引起的车-轨系统振动、伤损等...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及运营速度的不断提升,轨道短波不平顺引起的振动与噪声问题日益严重。深入研究高速铁路短波不平顺的时域、频域与时频域特征,对精准掌握高速铁路轨道短波平顺状态及其引起的车-轨系统振动、伤损等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某高速铁路实测0.01~1 m波段轨面高低不平顺数据为研究对象,经过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并消除趋势项后,对实测不平顺数据进行时域分析,得到该高铁线路短波不平顺数据的统计与分布特性。采用平均周期图法计算该高铁线路轨道短波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应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优化算法进行拟合,提出高速铁路轨道短波不平顺谱。从时频域角度对该段数据进行经验模态分解与希尔伯特变换,分析该高铁线路短波不平顺的希尔伯特谱与边际谱。研究结果表明:该高铁线路轨道短波不平顺数据各统计量幅值都较小,且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该高铁线路轨道短波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存在与钢轨波磨有关的多个周期性成分,提出的高速铁路短波不平顺谱函数能够很好地对实测功率谱密度进行拟合,且拟合效果优于经典的SATO建议的短波谱与50 kg/m钢轨的短波谱;对该高铁线路轨道可能存在的短波病害进行识别与定位,时频域分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的分析与日常的管理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不平顺 时域分析 轨道谱 拟合 希尔伯特变换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的有砟道床防震加固措施研究
4
作者 陈宪麦 潘睿智 +3 位作者 肖宏 陈楠 邓云强 邓燚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65-4075,共11页
地震对轨道结构构成了巨大而不可避免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来减轻地震对有砟道床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在道床表面铺设土工格栅网,在道床底部0.5 m厚度范围内添加道砟胶的加固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轨道系统的抗震性能,减小... 地震对轨道结构构成了巨大而不可避免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来减轻地震对有砟道床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在道床表面铺设土工格栅网,在道床底部0.5 m厚度范围内添加道砟胶的加固方法,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轨道系统的抗震性能,减小地震造成的损害。首先,基于离散元法建立有砟轨道模型,可计算获得道床的横向阻力和垂向刚度,并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所构建道床离散元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在准确的模型基础上实施加固措施,通过给道床表面添加粒径相同的球体颗粒来模拟土工格栅,同时将道床底部0.5 m范围内的道砟颗粒黏结模型修改为平行黏结模型,据此构建道床加固后的离散元模型。详细对比加固前后道床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提出的加固措施显著提高了道床的垂向刚度,使得道床在地震时更能够抵抗竖向振动力,虽然对道床横向阻力的提升较少,但这一结果仍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在地震冲击下;加固后的道床在横向和纵向位移以及应力方面都有明显改善,降低了道砟颗粒粉化的可能性,提高了道床的整体稳定性;道砟胶的黏结作用减小了底部道砟的竖向位移和竖向速度,有助于减小地震引起的损害。研究为减小地震对有砟道床的不利影响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加固措施在提高道床的抗震性能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措施 有砟道床 道砟颗粒 离散元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振动传递及衰减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3 位作者 甘天成 闫公甫 迟义浩 石柱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1,共11页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 大机非稳态捣固作业是新建铁路开通运营前的必备工序,目前尚无研究涉及三枕捣固装置激扰下有砟轨道的振动传递特性。针对此不足,选取某典型新建铁路,开展捣固作业过程中有砟轨道动力响应的现场大型原位试验,并在散体道床内部不同位置埋设自制的双轴振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道床内部振动水平演变的实时监测。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从时域-频域角度探究了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和道床的振动传递及衰减特征,对比分析不同捣固作业次数影响下有砟轨道的吸振能力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捣固作业过程中存在典型的振动逆向传递现象,会降低道床的承载能力及稳定性;夹持阶段轨枕的主要响应频率为68.7 Hz,约为35 Hz捣镐固定振动频率的2倍;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对不同方向振动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捣镐的横向振动分量会激发道床内部更加丰富的振动响应;第三次捣固作业过程中道床的振动水平较低,道砟颗粒破碎概率最小。因此建议在不改变捣固作业时间和其他捣固作业参数的条件下现场进行多次连续捣固作业时,作业次数不宜超过3次,以保证最佳捣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铁路 捣固作业 振动传递机制 振动衰减 捣固次数
下载PDF
活动断裂带下聚氨酯固化道床受力与变形传递规律及其影响
6
作者 林士财 刘超 +4 位作者 张生延 刘启宾 龚凯 余翠英 雷占山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52,共9页
为研究活动断裂带下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传递规律及其影响,针对活动断裂带地质特征和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法和仿真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所致的基础错动将直接映射到轨面,形成明显... 为研究活动断裂带下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的受力和变形传递规律及其影响,针对活动断裂带地质特征和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特点,基于有限元法和仿真分析软件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所致的基础错动将直接映射到轨面,形成明显轨道不平顺,轨面不平顺线形与断裂面线形相近,但不完全重合;断裂位移导致轨面高低、方向变化率增量大于断裂角影响,断裂位移由5 mm增至20 mm,轨面高低、方向变化率增量分别为2.18,0.77 mm/m,断裂角由30°增至90°,轨面高低、方向变化率增量分别为0.11,0.03 mm/m,断裂位移是影响轨道不平顺的主要因素;正断层和走滑断层形成的钢轨变形波长分别为6.1~7.0 m和17.0~19.6 m,后者约为前者的3倍;正断层作用下,固化道床底部离缝宽度随断裂竖向位移v的增加而增大,断裂位置离缝明显,断裂位移为20 mm时,最大离缝宽度达10 mm以上;固化道床纵向应力分布连续,变形曲率最大处应力最大,但应力水平整体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带 聚氨酯固化道床 传递规律 轨道不平顺 离缝
下载PDF
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对有砟道床作用效应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智海 肖宏 +2 位作者 刘光鹏 王阳 迟义浩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2-143,共12页
为研究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与有砟道床状态间的联系,基于计算机成像技术构建多面体道砟颗粒,考虑捣镐与道砟间复杂传力过程,提出利用虚拟单元模拟夹持油缸作用,采用DEM-MBD耦合算法及Hertz-Mindlin Nassauer Kuna本构关系建立三枕... 为研究三枕捣固作业中捣镐夹持力与有砟道床状态间的联系,基于计算机成像技术构建多面体道砟颗粒,考虑捣镐与道砟间复杂传力过程,提出利用虚拟单元模拟夹持油缸作用,采用DEM-MBD耦合算法及Hertz-Mindlin Nassauer Kuna本构关系建立三枕异步捣固装置-轨排-有砟道床耦合分析模型,并借助自行研制的三向振动测试传感器(TAB)获取试验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揭示夹持阶段道床内部道砟颗粒接触力组构的演变过程,并利用数理统计原理从宏细观角度分析捣镐夹持力对轨枕力学状态、道砟颗粒运动特征、道床局部区域密实度及道床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夹持阶段道床内部的道砟颗粒法向和切向接触力合力分布均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枕底区域对夹持力的敏感程度较高;较小和较大的夹持力均会导致枕下上部区域道砟颗粒速度分布数学期望值和方差偏大,不利于该区域道砟颗粒的密实稳定;当夹持力为7.8 kN时,道床刚度可达最大值41.43 kN/mm,轨枕接触状态良好。因此,现场线路维修时应根据起道量定制化捣镐夹持力,建议当起道量为30 mm时,一对捣镐夹持力取为7.8 kN可保证三枕捣固作业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多面体道砟颗粒 三枕异步捣固 离散元 接触组构
下载PDF
铁路道砟材质选型分析与建议
8
作者 井国庆 谢家乐 +1 位作者 段姝琪 郭云龙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共7页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 我国铁路覆盖范围广,沿线所处地质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铁路运维面临巨大挑战。有砟道床作为铁路重要组成部分,其养护维修一直以来倍受关注,然而,岩石材料具有多样性和分布不均衡性,且我国道砟材质标准及选型较为单一,并未考虑地质及气候环境等因素,给铁路建设及运维带来一系列问题。针对此,总结世界各国道砟选型方式及方法,对比复杂环境道砟材质选型标准,归纳新型道砟材料,并且解释了标准中用于道砟性能量化的指标及其试验方法。对比各国所道砟材质及其配套的选型标准,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针对我国现有道砟规范问题,可以考虑根据铁路沿线地质和气候等因素选择道砟材质;(2)目前仍没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并且不破坏道床的方式来得到道床堆积密度;(3)为实现双碳目标,在有条件的新建或改建线路上可考虑选用建筑固废、工业固废等新型道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母岩 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有砟道床 道砟规范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脏污道砟累积塑性变形预测
9
作者 杨家强 朱玉龙 +1 位作者 奚邦禄 张振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5-722,共8页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含量和含水率都增长时,道砟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进而加剧了循环荷载下铁路道砟累积沉降的发展。此外,基于次加载面本构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编写了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子程序,通过对比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影响下铁路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因此,可在未来研究中借助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建立实尺铁路道床分析模型,预测不同脏污条件下铁路有砟道床的累积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含水率 细颗粒含量 三轴试验 修正次加载面模型
下载PDF
Analysis of mesoscopic mechanic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ballast bed with under sleeper pads 被引量:1
10
作者 Xiong Yang Liuyang Yu +3 位作者 Xuejun Wang Zhigang Xu Yu Deng Houxu Li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EI 2024年第1期107-123,共17页
The meso-dynamical behaviour of a high-speed rail ballast bed with under sleeper pads(USPs)was studied.The geometrically irregular refine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allast particles was constructed using 3D scann... The meso-dynamical behaviour of a high-speed rail ballast bed with under sleeper pads(USPs)was studied.The geometrically irregular refined discrete element model of the ballast particles was constructed using 3D scanning techniques,and the 3D dynamic model of the rail-sleeper-ballast bed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coupl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multiflexible-body dynamics(DEM-MFBD)approach.We analyse the meso-mechanical dynamics of the ballast bed with USPs under dynamic load on a train and verify the correctness of the model in laboratory tests.It is shown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USPs increases the contact area between the sleeper and the ballast particles,and subsequently the number of contacts between them.As the depth of the granular ballast bed increases,the contact area becomes larger,and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ballast particles gradually decreases.Under the action of the elastic USPs,the contact forces between ballast particles are reduced and the overall vibration level of the ballast bed can be reduced.The settlement of the granular ballast bed occurs mainly at the shallow position of the sleeper bottom,and the installation of the elastic USPs can b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stress on the ballast particles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ballast 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 sleeper pads Ballast b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Mesoscopic mechanical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大跨钢桁桥温差变形下无砟道床层间性能研究
11
作者 刘昊明 肖杰灵 +2 位作者 李维 厚康恒 任西冲 《中国铁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1,共8页
通过建立大跨斜拉钢桁桥全尺寸模型和多节间钢桁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精细化模型,形成空间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桁梁在温差荷载作用下的桥面变形曲线与分布特征;针对跨中和主塔处无砟轨道,分析桥面温差变形、自密实混凝土(S... 通过建立大跨斜拉钢桁桥全尺寸模型和多节间钢桁桥上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空间精细化模型,形成空间多尺度有限元模型;分析钢桁梁在温差荷载作用下的桥面变形曲线与分布特征;针对跨中和主塔处无砟轨道,分析桥面温差变形、自密实混凝土(SCC)层收缩及两者共同作用时道床的层间性能,研究弹性缓冲部件刚度对层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主梁温差变形时,Ⅲ型板轨道在跨中、主塔等变形显著位置的适应性良好;梁温差15℃时,层间未出现脱离。(2)叠加考虑SCC凝固收缩时,会产生层间脱空;凸台限位显著影响层间性能,代表性工况跨中下挠时凸台的压应力较上拱时约高80.8%,层间脱空量减小69.4%;主桥负温差超过10℃会加剧跨中层间脱空。(3)增加凹槽垫板刚度,减小弹性隔离层刚度,可缓解层间脱空,建议垫板刚度取250 kN/mm,垫层刚度取0.01 N/m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大跨钢桁桥 温差变形 自密实混凝土 凝固收缩 层间性能
下载PDF
铺设枕下胶垫对有砟道床静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王森 曹跃华 肖宏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8,共7页
在一重载铁路重车方向直线段选取长100 m的试验段,铺设枕下胶垫进行现场试验,对比了铺设枕下胶垫道床与普通轨枕道床阻力,并建立枕下胶垫-有砟道床仿真模型,从道砟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间接触力和道床应力水平三个方面探讨枕下胶垫与有砟... 在一重载铁路重车方向直线段选取长100 m的试验段,铺设枕下胶垫进行现场试验,对比了铺设枕下胶垫道床与普通轨枕道床阻力,并建立枕下胶垫-有砟道床仿真模型,从道砟颗粒运动特性、颗粒间接触力和道床应力水平三个方面探讨枕下胶垫与有砟道床的相互作用机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铺设枕下胶垫道床横向、纵向阻力均略大于普通轨枕道床,且两者均满足TB 10625—2017《重载铁路设计规范》要求;铺设枕下胶垫道床振动加速度平均值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36.09%。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列车荷载作用下铺设枕下胶垫道床道砟颗粒振动加速度峰值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10.02%;铺设枕下胶垫可以降低列车峰值荷载对枕下20~35 cm深处道砟颗粒的影响;铺设枕下胶垫道床道砟颗粒平均接触力比普通轨枕道床减小20.19%,接触力分布更均匀;铺设枕下胶垫可减缓轨枕对道床的振动冲击,使道床平均应力减小26.52%。综上所述,铺设枕下胶垫可以明显减少道砟的破碎及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力学性能 现场试验 数值模拟 枕下胶垫 振动加速度 接触力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方法的格栅加筋道砟力学性能分析
13
作者 余文颖 徐旸 +2 位作者 张景昱 郄录朝 李毅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47,共8页
格栅加筋对有砟道床力学性能的改善机理尚不明确。开展柔性边界条件下的道砟压缩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方法,建立精细化格栅加筋道砟仿真模型;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格栅加筋对道砟宏观及细观力... 格栅加筋对有砟道床力学性能的改善机理尚不明确。开展柔性边界条件下的道砟压缩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方法,建立精细化格栅加筋道砟仿真模型;采用室内试验与数值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格栅加筋对道砟宏观及细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格栅加筋能有效提升道砟的承载力和抗竖向变形能力,加筋后试样的应变能量密度增加50.0%;格栅能有效限制其周围道砟颗粒的运动,减少道床横向变形,在相同轴向应力作用下最大横向变形减少16.1%,格栅位置处横向变形减少63.2%;格栅加筋可有效提升道床的抗剪强度,加筋后道床水平承载力提高18.8%;铺设格栅能有效增强其上部道床的密实度,建议在超厚道床或线下基础不稳定区段铺设道砟格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道床 格栅加筋道砟 力学性能 离散元 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散体有砟轨道动力特性及能量传递研究
14
作者 李毅 徐旸 +2 位作者 赵一馨 郄录朝 杨轶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54-259,268,共7页
地震波在轨道结构的传播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传递,而有砟轨道的散粒体特性又使得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更为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轨道能量系数以及HHT的地震过程中轨道结构能量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离散元有砟道床地震动力响应理论模型,研... 地震波在轨道结构的传播过程伴随着能量的释放与传递,而有砟轨道的散粒体特性又使得轨道结构的动力响应更为复杂。本文提出了基于轨道能量系数以及HHT的地震过程中轨道结构能量分析方法,并建立了离散元有砟道床地震动力响应理论模型,研究不同地震烈度下道床的动力响应及能量传递,主要结论有:(1)地震动从道床底层传递至顶层时,能量平均衰减了47.14%,能量系数随地震烈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2)随地震烈度的增加,道床横向阻力和支承刚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道床横向阻力随地震烈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支承刚度随地震烈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3)直接堆积边坡和设置挡墙两种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存在差异。设置挡墙后,道砟颗粒接触与运动分布更加均匀,震后道床横向阻力最高提升6.95%,支承刚度提升27.28%,能量系数提升6.43%。建议在高地震烈度区采取设置挡墙替代传统的边坡有砟轨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砟轨道 地震响应 数值计算 能量传递 地震能量系数
下载PDF
橡胶混凝土道床车致振动能量俘获研究
15
作者 李政 金浩 孙博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3-59,共7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为保证运营安全,需对轨道等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目前,既有监测传感器的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外部市电或蓄电池。如何将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能量俘获并用于监测传感器供电,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针对...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为保证运营安全,需对轨道等结构进行健康监测。目前,既有监测传感器的供电方式主要采用外部市电或蓄电池。如何将列车运行产生的振动能量俘获并用于监测传感器供电,已经成为近些年的研究热点。针对橡胶混凝土道床,设计了一种全新的球型俘能器。通过构建列车荷载作用下橡胶混凝土道床的计算模型,对垂向位移、应力、电压、总电能等指标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阵列形式将球型俘能器埋入橡胶混凝土道床,最优位置在轨枕之下5 mm;(2)在6 m长橡胶混凝土道床范围内布设10个俘能器,一辆8节编组A型列车驶过可产生毫焦级别的电能,若按照5 min发车间隔估算,1 h俘获总电能122.4 mJ;(3)橡胶混凝土道床较普通混凝土道床更有利于能量俘获,当橡胶含量为10%时,道床内部俘能器阵列所俘获的总电能较普通混凝土提高5%,应力等力学性能指标也在安全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道床 橡胶混凝土 压电效应 能量俘获
下载PDF
冻结道砟单轴压缩试验的离散元细观参数优化
16
作者 周文凯 高士博 +1 位作者 王尕平 严颖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6期687-694,共8页
为高效准确确定离散元细观参数,针对冻结道砟单轴压缩试验的离散元模拟,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以线性接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粘结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黏聚力为试验因素,以冻结试样的宏... 为高效准确确定离散元细观参数,针对冻结道砟单轴压缩试验的离散元模拟,基于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模型参数优化。以线性接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粘结弹性模量、抗拉强度和黏聚力为试验因素,以冻结试样的宏观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为试验指标,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出对试验指标影响显著的试验因素,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进行离散元细观参数优化并验证。优化结果表明,线性接触弹性模量、摩擦系数和粘结弹性模量是影响显著的试验因素,对应的最优参数分别为62.461 GPa、0.281和8.109 GPa。采用优化后参数计算得到的宏观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结果与对应物理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0.97%和0.19%。该优化方法对离散元参数确定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压缩试验 冻结道砟 离散元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桥隧区段道砟垫铺设宽度研究
17
作者 韩宏洋 徐旸 +3 位作者 杨轶科 郄录朝 李毅 余文颖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共5页
有砟轨道在桥隧区段刚性下部基础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劣化,通常采用铺设弹性道砟垫的方式来改善有砟轨道的受力状态。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高速铁路有砟道床仿真模型,分析了刚性基础条件下不同工况道床动刚度、道砟颗粒间接触力、道床底... 有砟轨道在桥隧区段刚性下部基础条件下更容易发生劣化,通常采用铺设弹性道砟垫的方式来改善有砟轨道的受力状态。本文采用离散单元法建立高速铁路有砟道床仿真模型,分析了刚性基础条件下不同工况道床动刚度、道砟颗粒间接触力、道床底部道砟与基础之间接触力的差异。结果表明:道砟垫宽度超过轨枕长度后,再增加道砟垫的铺设宽度所带来的改善效果不明显;双块式铺设形式会造成轨枕中部应力集中,使得道砟接触力增大,轨枕受跨中负弯矩的不利影响。对于高速铁路桥隧区等刚性下部基础条件的有砟轨道结构,建议道砟垫铺设宽度取2 600 mm,与轨枕等宽,中心线与轨枕中心线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有砟道床 离散元 道砟垫 铺设宽度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铁路道床力学特性 被引量:28
18
作者 高亮 罗奇 +1 位作者 徐旸 马春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64-1069,共6页
道砟外形复杂,其几何形态对道床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为揭示道砟模拟方法对道床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针对道砟外形极不规则、咬合作用强的特点,采用自编算法建立了能模拟真实道砟外形的颗粒簇.基于离散元法,分别建立了基本球道砟和颗粒簇... 道砟外形复杂,其几何形态对道床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为揭示道砟模拟方法对道床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针对道砟外形极不规则、咬合作用强的特点,采用自编算法建立了能模拟真实道砟外形的颗粒簇.基于离散元法,分别建立了基本球道砟和颗粒簇道砟的三维道床-轨枕空间模型,分析循环荷载下两种道床的接触力、配位数、道床应力和振动加速度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同循环荷载下,颗粒簇道床比基本球道床最大接触力小769N,平均接触力小10 N,说明颗粒簇接触力幅值范围更小,分布更a均匀;基本球配位数在1.0~3.2范围内周期变化,颗粒簇配位数在5.3~6.1范围内周期变化,说明颗粒簇间的接触点更多,接触状态更稳定;颗粒簇道床顶部振动加速度和应力比基本球道床的分别小0.26g,16 kPa,说明颗粒簇能反映道砟间的咬合作用,保持道床的整体受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法 颗粒簇 接触力 配位数 动力响应
下载PDF
道砟颗粒的精细化建模及对道床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34
19
作者 徐旸 高亮 +1 位作者 杨国涛 罗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3-78,共6页
用离散元法对道床进行模拟,建立能拟合真实道砟颗粒形态的球簇单元模型。对由不同级配、颗粒外形道砟组成的道床建立箱体模型,重点分析颗粒级配与颗粒外形对道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级配的道床比单一粒径的道床具有更好... 用离散元法对道床进行模拟,建立能拟合真实道砟颗粒形态的球簇单元模型。对由不同级配、颗粒外形道砟组成的道床建立箱体模型,重点分析颗粒级配与颗粒外形对道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级配的道床比单一粒径的道床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在颗粒外形相同的情况下,级配范围较大的道床力学性能较好,但孔隙率较低;道砟颗粒外形对道床力学性能影响大,由规则外形的颗粒组成的道床力学性能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床 离散元法 道砟外形 道砟 级配
下载PDF
地铁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效果的影响测试研究
20
作者 李磊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5期96-103,共8页
随着地铁线路运营时间的延长,部分区段钢轨表面出现不均匀磨耗,形成波长迥异的钢轨不平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被应用于各地铁线路。为研究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直线段与曲线段... 随着地铁线路运营时间的延长,部分区段钢轨表面出现不均匀磨耗,形成波长迥异的钢轨不平顺。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被应用于各地铁线路。为研究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直线段与曲线段选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测试断面和普通整体道床测试断面进行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测试及振动测试。结果表明:直线段钢轨表面状态良好及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地段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减振效果分别为24.3 dB及24.4 dB,曲线段钢轨表面状态良好及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地段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减振效果分别为20.5 dB及20.3 dB,钢轨表面短波不平顺对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减振效果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短波不平顺 钢弹簧浮置板道床 减振效果 现场测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