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3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大铁路工程施工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作者 张静晓 程莉渊 +2 位作者 李慧 仲美稣 曹舒雯 《工程管理学报》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重大铁路工程施工途经多个地貌单元,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利用遥感数据,选取客观权重赋权法(CRITIC)整合4个指标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构建遥感生态指数。以投入运营的铁路工程为例... 重大铁路工程施工途经多个地貌单元,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利用遥感数据,选取客观权重赋权法(CRITIC)整合4个指标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构建遥感生态指数。以投入运营的铁路工程为例,剖析其沿线生态环境变化效应及驱动因素。通过客观分析铁路工程沿线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旨在实现铁路与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为重大铁路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评价提供方法支撑,为铁路沿线生态修复与保护政策的制定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铁路工程 驱动因子 遥感数据 景观格局 遥感生态指数
下载PDF
铁路轨道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预测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鲍学英 韩通 霍雨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99-4310,共12页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铁路领域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轨道工程作为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是铁路工程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为量化铁路轨道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并实现智能化分析,建立铁路轨道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 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下,铁路领域低碳转型势在必行。轨道工程作为铁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化阶段产生的碳排放是铁路工程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为量化铁路轨道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并实现智能化分析,建立铁路轨道工程物化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碳排放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模型。首先,界定物化阶段研究边界,分解铁路轨道工程,以主要工序为基本计算单元,采用碳排放因子法建立碳排放计算模型;其次,运用梯度提升树算法(Light Gradient Boosting Machine,LigtGBM)构建碳排放预测模型,并引入可解释机器学习模型(Shapley Addictive Explanation,SHAP)分析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的贡献。以某西南山区铁路轨道工程为例,选取其中典型单元轨节计算碳排放量,结果显示1 km长度碳排放总量为1290.94 t,物化阶段中材料生产阶段碳排放占比最大,约为87.21%;分项工程中铺轨和铺道床的碳排放占比较高,分别为47.44%和46.44%。提取该轨道工程碳排放相关特征作为影响因素,对LigtGBM-SHAP模型进行验证,各项评估指标的数值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影响因素重要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轨道结构形式、线路地段、轨枕类型或轨道板、施工天数、区段坡度、区段运输距离,并在结果分析中通过单因素特征依赖图明晰各影响因素的分类变量或数值变化对碳排放量产生的影响。研究成果为铁路轨道工程碳排放计算、预测及分析提供了一个更加智能、全面的研究模型,为铁路工程建设进行碳减排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阶段 碳排放预测 影响因素 梯度提升树算法 可解释机器学习
下载PDF
铁路路基挡墙碳减排方案优选及降碳策略研究
3
作者 鲍学英 申中帅 +2 位作者 刘北胜 李慧 李子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42-3853,共12页
铁路路基挡墙在铁路路基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不可忽视。为探析不同类型挡墙碳排放水平,选取3种典型挡墙展开研究,提取碳减排最优方案并剖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其碳排放影响,进而提出碳减排综合策略。首先基于LCA理论,将加筋土挡墙、重力... 铁路路基挡墙在铁路路基全生命周期产生的碳排放不可忽视。为探析不同类型挡墙碳排放水平,选取3种典型挡墙展开研究,提取碳减排最优方案并剖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其碳排放影响,进而提出碳减排综合策略。首先基于LCA理论,将加筋土挡墙、重力式挡墙及土钉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分为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与运营维护4个阶段,基于功能单位,利用碳排放因子法并依据碳排放计算模型测算各类型挡墙各阶段与总碳排放量。研究结果表明,加筋土挡墙因边坡植被固碳能力使其全生命周期表征出固碳效应,且固碳量为197.300 t,重力式挡墙与土钉墙总碳排放量分别为489.344 t和51.834t,故将加筋土挡墙作为碳减排最优方案。然后以加筋土挡墙为研究对象,提取其设计阶段碳排放影响因素,并利用敏感性分析方法识别出其碳排放最敏感的因素为边坡植被类型,其次为挡墙坡度。最后选取百喜草、结缕草、黑麦草3种植被与1∶0.4、1∶0.5、1∶0.6、1∶0.7这4种坡度,分析不同策略组合对加筋土挡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综合影响。研究表明,对碳汇能力较强的百喜草,降低坡度可提高全生命周期固碳量;对碳汇能力一般的结缕草,避免不利坡度以提高全生命周期固碳量;对碳汇能力较弱的黑麦草,提升坡度可提高挡墙全生命周期固碳量。研究成果可为铁路挡墙降碳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路基挡墙 LCA理论 碳排放计算模型 加筋土挡墙 敏感性分析方法
下载PDF
考虑双线相互干涉的铁路项目施工组织研究
4
作者 周亦威 杨烁 郭锴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针对线状活动铁路工程施工场景,在双线相互干涉条件下,基于线性计划方法,对双线的空间表达以施工区段为单位进行重构,建立时间-施工区段模型,考虑时间、空间、施工资源等约束,构建线路内部约束条件,再以线路内部约束为基础,建立线路间... 针对线状活动铁路工程施工场景,在双线相互干涉条件下,基于线性计划方法,对双线的空间表达以施工区段为单位进行重构,建立时间-施工区段模型,考虑时间、空间、施工资源等约束,构建线路内部约束条件,再以线路内部约束为基础,建立线路间约束条件。结合标准遗传算法,以各条线路各区段内施工资源配置情况为自变量,构建双线相互干涉条件下铁路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工期优化算法,能够在算法中自动输出最优工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情况,根据算法输出的最优工期和资源配置情况制作对应的线性计划图。算例仿真结果表明,工期优化模型和算法能够高效获得最短工期下双线相互干涉的铁路项目施工进度计划,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施工 进度管理 线性计划方法 遗传算法 双线相互干涉
下载PDF
主要材料价格变化对铁路工程投资的影响分析
5
作者 曾建云 《价值工程》 2025年第1期19-21,共3页
主要材料价格的变化直接影响铁路工程投资,本文选取钢材、水泥、砂石料、汽柴油等主要材料,分析其价格不同幅度变化引起铁路工程各章节及项目投资的变化情况,并总结出影响铁路工程各章节投资的主要材料。
关键词 材料价格 主要材料 铁路工程 工程投资
下载PDF
高速铁路CFG桩的终孔电流值与路基沉降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李成彦 王会超 陈学军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7-23,共7页
针对高速铁路(350 km/h)路基,行业内一般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阐述了依托某站场路基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对成桩电流值和沉降变形监测数据与钻进不同深度土层的电流值(持力层电流值)等参数,以及工后单桩承载力和路基沉降... 针对高速铁路(350 km/h)路基,行业内一般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阐述了依托某站场路基CFG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通过对成桩电流值和沉降变形监测数据与钻进不同深度土层的电流值(持力层电流值)等参数,以及工后单桩承载力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终孔电流值的取值对于桩底质量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CFG桩施工电流值的大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基处理的最终效果,对成桩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成桩质量,有效提高桩基的单桩承载力,增强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工后沉降。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为高速铁路CFG桩的施工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解决高速铁路建设中的地基沉降控制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CFG桩基 终孔电流值 路基沉降
下载PDF
智能铁路施工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单智 梁雨灵 +2 位作者 陈辉华 豆豪磊 周景深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5-123,共9页
从绿色、技术、信息互联3个层面,分析智能铁路施工监测的监测需求。同时,基于文献分析,从研究的数量趋势、主题分布、应用方向3个维度,阐述国内外文献研究概况,识别出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 从绿色、技术、信息互联3个层面,分析智能铁路施工监测的监测需求。同时,基于文献分析,从研究的数量趋势、主题分布、应用方向3个维度,阐述国内外文献研究概况,识别出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AR/VR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按照监测设备与通信技术、数据识别与分析方法、监测管理平台三大应用方向,分析关键技术研究现状。然后,基于关键技术特点,展开分析智能铁路施工监测关键技术赋能机制,从基础研究薄弱、融合深度不足、工业化范例缺乏等方面指出关键技术应用障碍,并基于技术发展趋势展望智能铁路施工监测发展。结果表明,智能铁路施工监测关键技术支撑体系在我国已初具雏形,并仍在深化基础研究和促进成果转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铁路 施工监测 技术协同 人工智能 大数据
下载PDF
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沉降观测与控制
8
作者 陈换宁 张达志 +1 位作者 任小强 刘明辰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9-12,34,共5页
沉降观测在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整个建设、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结合雄商高铁临清制梁场的建设,通过对观测点和水准点的设置、观测方法的选择、数据整理的分析及控制的阐述,旨在为预制梁场的建设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以保证工... 沉降观测在高速铁路预制梁场的整个建设、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结合雄商高铁临清制梁场的建设,通过对观测点和水准点的设置、观测方法的选择、数据整理的分析及控制的阐述,旨在为预制梁场的建设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数据支持,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临时设施 沉降观测 数据分析 精度 雄商高铁 临清制梁场
下载PDF
高速铁路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问题的探讨
9
作者 马哲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62-65,共4页
铁路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铁路建设过程中,钻孔灌注桩作为铁路桥梁工程地基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艺已广泛用于铁路工程建设领域。阐述了对钻孔灌注桩成桩质量问题进行的探究过程。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钻孔灌注桩 质量问题 质量控制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钻孔灌注桩在铁路特大桥梁施工中的应用
10
作者 张立新 唐文超 张铁兵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49-52,共4页
钻孔灌注桩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地基承载力大、施工环保型以及质量可控制被广泛应用到特大桥梁的施工。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铁路特大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施工单位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借鉴,进而提升其对该项技术的掌... 钻孔灌注桩凭借其高度的灵活性、地基承载力大、施工环保型以及质量可控制被广泛应用到特大桥梁的施工。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铁路特大桥梁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施工单位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借鉴,进而提升其对该项技术的掌握与应用,为特大桥梁的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灌注桩 铁路特大桥梁 开孔与钻孔 水下混凝土
下载PDF
PDCA循环在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成林 王会超 陈学军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4,共4页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建设、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鉴于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跨度大、高度高、钢筋及预应力筋密集和工序多等特点,阐述了借鉴PDCA循环理论进行质量管理,结合以往高速铁路工程现场管... 在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是建设、设计、监理以及施工单位最为关注的问题。鉴于悬臂浇筑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具有跨度大、高度高、钢筋及预应力筋密集和工序多等特点,阐述了借鉴PDCA循环理论进行质量管理,结合以往高速铁路工程现场管理的实践以及同行业类似工程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开展QC小组活动进行过程控制的过程,在铁路项目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施工现场潜在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解决方案并予以实施,最终实现工程质量管理活动的目标,以期保证高速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质量管理 铁路工程 连续梁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级配碎石振动压实状态评价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康 李泰灃 +3 位作者 肖宪普 陈晓斌 张千里 王业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以重锤击实法中的最优含水率为高速铁路基床级配碎石振动压实法中含水率确定标准,振动压实过程中产生冒泥现象,劣化了级配碎石的压实质量。为研究含水率对振动压实法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土体结构类型的级配碎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室内振... 以重锤击实法中的最优含水率为高速铁路基床级配碎石振动压实法中含水率确定标准,振动压实过程中产生冒泥现象,劣化了级配碎石的压实质量。为研究含水率对振动压实法的影响机制,以不同土体结构类型的级配碎石为研究对象,通过大型室内振动压实和三轴试验,分析不同含水率级配碎石的压实状态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存在波谷,且含水率过高时,振动压实中会出现粗粒料黏着、冒泥等现象;采用压实烘干后,临界含水率作为振动压实法的加水量,压实中未产生翻浆现象,且干密度满足现场碾压标准;临界含水率下CEI和TDI处于最佳区间,颗粒破碎率最低,同时保证压实后填料的刚度、强度最大;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解释孔隙水对填料振动压实的影响,即在含水率超过临界含水率后、外界总应力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孔隙水压力增大,土体有效应力减小,导致成型后填料强度下降。研究成果可为高速铁路粗粒土填筑控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振动压实 临界含水率 智能压实 压实机理
下载PDF
基于PMC指数模型的铁路绿色施工政策研究
13
作者 李占平 魏强 +2 位作者 陈艳春 王辉 牛衍亮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研究目的:铁路绿色施工政策是落地铁路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铁路的方向引领与实施保障。铁路绿色施工政策的量化研究可以为政策的制定、修订、完善与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决策依据。本文借助ROSTCM6.0文本挖掘工具及PMC指数模型,旨在科学... 研究目的:铁路绿色施工政策是落地铁路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铁路的方向引领与实施保障。铁路绿色施工政策的量化研究可以为政策的制定、修订、完善与优化提供重要的数据决策依据。本文借助ROSTCM6.0文本挖掘工具及PMC指数模型,旨在科学合理地评价我国当前铁路绿色施工相关政策的效果与优劣,为铁路绿色施工政策的高质量制定提供决策支持。研究结论:(1)选取7项铁路绿色施工政策作为研究样本,验证了PMC指数模型在评价铁路绿色施工政策的实用性与可靠性,结果与实际情况符合度较高,表明该模型可为铁路绿色施工政策评价提供借鉴价值;(2)各项政策的PMC指数等级可以有效判断该项政策的优劣,明确政策现状及优化方向;(3)本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委及公司制定、优化铁路绿色施工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绿色施工政策 PMC指数模型 政策评价 文本挖掘
下载PDF
面向山区铁路工程物流基地选址的分布鲁棒优化模型
14
作者 王浩 甘蜜 +3 位作者 魏力飞 何庆 王平 彭涛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 山区铁路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较少将未来可能需求纳入考量范畴,忽视了此类临时工程在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潜力。针对此问题,在传统工程建设运输物流基地选址模型考虑影响因素及假设基础上,加入永临结合决策变量,构建同时考虑未来社会需求分布的不确定性的工程选址模型。以工程地质条件、建设施工成本、道路情况等多个因素作为评价指标,采用预测未来社会需求并引入波动变量构建非精确机会约束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永临结合模式设施选址的“多面体-DRO”二阶段分布鲁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服务水平是选址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高海拔施工点,选择附近的高海拔设施更加可靠;为尽可能服务高海拔地区,永久设施点更倾向于在高海拔地区修建。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抵抗不确定性带来的代价,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在山区铁路工程永临结合设施修建方面有着重要理论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铁路 设施选址 永临结合 分布鲁棒优化
下载PDF
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研究
15
作者 张飞涟 何媛媛 +3 位作者 刘斌 王小兰 吴喆 班新林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建设环境更具复杂性、艰险性,对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科学的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可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提供一定的... 研究目的: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其所面临的建设环境更具复杂性、艰险性,对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性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科学的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模型,可为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研究结论:(1)基于协同理论和物理-事理-人理(WSR)要素分析法,构建了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管理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2)采用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和基于熵值法的专家赋权法以组合赋权的方式对评价指标赋权,并结合熵值理论,构建了基于协同熵的协同度评价模型;(3)对某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的协同度进行评价,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4)本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艰险山区铁路工程建设协同管理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险山区 铁路工程 协同度评价 协同熵
下载PDF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兵忠 刘建芬 +2 位作者 卢山 杨六华 曾晓辉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传统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灌注过程由人工完成,轨道板位移量超标、自密实层灌注不饱满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发明了一套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灌注时能将轨道板位移量反馈给中转料斗... 传统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灌注过程由人工完成,轨道板位移量超标、自密实层灌注不饱满现象时有发生。本研究发明了一套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自密实混凝土填充层自动灌注系统,灌注时能将轨道板位移量反馈给中转料斗自带的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灌注速度,防止轨道板位移超标,既节约了人工,又提升了灌注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混凝土 自动灌注系统 压板工装
下载PDF
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建设安全韧性优化研究
17
作者 王辉 刘亚楠 孟阳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9-105,共7页
研究目的:针对西部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度高、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大的问题,本文探讨以安全屏障模型作为阻隔风险源、阻断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将提高建设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韧性作为确保隧道建设系统安全可靠性能... 研究目的:针对西部复杂艰险地区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度高、安全事故发生风险大的问题,本文探讨以安全屏障模型作为阻隔风险源、阻断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将提高建设安全管理系统自身的韧性作为确保隧道建设系统安全可靠性能的重要目标。研究结论:(1)基于“4M”事故致因理论建立了铁路隧道工程的安全屏障模型,运用ISM的方法搭建了防御要素结构图;(2)采用距离熵的方法量化数据并计算动态权重,结合静态IIM和动态IIM度量安全屏障模型的韧性水平;(3)建立了安全屏障动态优化系统,划分安全屏障预警等级,确保了系统安全性能;(4)在K2号隧道进行应用,实现安全风险预警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实现安全风险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屏障 安全韧性 ISM IIM 距离熵
下载PDF
铁路工程建设环水保风险演化研究
18
作者 郭峰 吴彦林 古江林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117,共7页
研究目的: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环水保目标,识别铁路工程建设环水保风险因素,建立环水保风险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H铁路工程项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了解... 研究目的: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对铁路工程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环水保目标,识别铁路工程建设环水保风险因素,建立环水保风险演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以H铁路工程项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了解风险演化过程,明确风险防控的重点任务。研究结论:(1)在建设过程中环水保风险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总体趋势,其中开工建设前期为环水保风险的集中涌现阶段;(2)风险因素取值的变化将对环水保风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环水保专项资金不足改变对环水保风险系统影响最大,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和环境本底调查不全面次之,施工机械污染大变动对系统影响较小;(3)工程项目引入风险预警机制有利于控制环水保风险,预警值的大小将影响风险防控效果;(4)本研究结果可为工程项目防控环水保风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工程建设 环水保风险 风险演化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基桩施工时废弃泥浆的絮凝试验
19
作者 王峥岩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24-28,共5页
为了提高基桩施工时废弃泥浆的脱水效果,以雄商高铁站前8标基桩施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向废弃泥浆中添加絮凝剂、进行烧杯絮凝试验、真空抽滤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的过程,研究了絮凝剂的种类以及添加量对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阳离... 为了提高基桩施工时废弃泥浆的脱水效果,以雄商高铁站前8标基桩施工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向废弃泥浆中添加絮凝剂、进行烧杯絮凝试验、真空抽滤试验、扫描电镜试验的过程,研究了絮凝剂的种类以及添加量对絮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NPAM)以及它们与聚合氯化铝(PAC)的组合均能促进絮团的大块形成,其滤饼含水率低、颗粒间孔隙占比小、脱水能力强。其中四种效果较好的絮凝剂配比方案为:单独使用0.3%浓度的CPAM(投加量为5%)或0.3%浓度的NPAM(投加量为4%),以及这两种聚丙烯酰胺与5%浓度的PAC(投加量为3%)的组合。得出基桩施工时对废弃泥浆的脱水处理可以采用以上絮凝剂类型及组合,能够促进其资源化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浆 脱水效率 絮凝剂 滤饼含水率 扫描电镜图像 基桩 絮凝试验
下载PDF
高速铁路预制箱梁智能化、高精度同步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20
作者 吕静 张达志 孙根强 《四川水力发电》 2024年第S02期13-16,57,共5页
对高速铁路预制箱梁制作时的预应力孔道张拉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合雄商高铁临清制梁场预应力张拉施工,阐述了智能化、高精度同步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施工要点进... 对高速铁路预制箱梁制作时的预应力孔道张拉施工质量进行控制至关重要,其直接影响到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结合雄商高铁临清制梁场预应力张拉施工,阐述了智能化、高精度同步预应力张拉施工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对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根据验收标准,总结出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关注意事项,旨在提高高速铁路预制箱梁张拉施工的效率,保障张拉施工的质量,提高预制箱梁整体施工水平,保证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箱梁 预应力张拉 智能化张拉 高精度 同步张拉 雄商高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