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369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隐身直升机红外辐射与雷达散射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磊 单勇 +1 位作者 张靖周 陈新蕾 《直升机技术》 2024年第2期14-21,共8页
为实现直升机红外/雷达综合隐身,将一体化红外抑制器融入隐身直升机的设计中,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悬停状态下直升机的温度场、红外辐射特性以及雷达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引射气流和旋翼下洗气流的作用下,直升机排气混合... 为实现直升机红外/雷达综合隐身,将一体化红外抑制器融入隐身直升机的设计中,通过数值计算得到悬停状态下直升机的温度场、红外辐射特性以及雷达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一体化红外抑制器引射气流和旋翼下洗气流的作用下,直升机排气混合管和后机身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冷却;尾桨通流作用下的高温排气对左侧机身的局部加热效应更显著;排气系统与后机身一体化设计方案使得机身可以有效地遮挡高温混合管,所以3~5μm波段总红外辐射主要来源于气体和机身蒙皮;而在8~14μm波段,气体红外辐射可以忽略不计;在3 GHz、6 GHz、10 GHz和15 GHz频率下,隐身直升机周向RCS均值都控制在4 dBsm以下,表明一体化设计方案在降低红外辐射的同时也具备较好的雷达隐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一体化红外抑制器 红外隐身 雷达隐身
下载PDF
飞行器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轲 高正红 +3 位作者 周琳 夏露 邓俊 黄江涛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13-26,共14页
气动隐身设计技术是提升作战飞行器突防能力和生存力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型号研发对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应用和发展,详细阐述了气动隐身协同快速设计技术、气动隐身一体化精... 气动隐身设计技术是提升作战飞行器突防能力和生存力的关键技术,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型号研发对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的需求出发,介绍了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应用和发展,详细阐述了气动隐身协同快速设计技术、气动隐身一体化精细化设计技术和进排气系统气动隐身设计技术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总结了气动隐身设计经验和技术要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决定气动隐身综合优化设计的三项关键技术:复杂外形高效参数化技术、气动隐身精细化设计技术和内外流一体化气动隐身综合设计技术。结合未来飞行器气动隐身的设计需求,对气动电磁红外一体化隐身设计、考虑涂敷的气动隐身设计、气动/隐身结构一体化设计和主动流动控制隐身一体化设计四项未来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设计 隐身设计 翼型 进排气 优化
下载PDF
吸波材料覆盖直升机强散射源RCS缩减分析
3
作者 程健来 孔祥鲲 +1 位作者 费钟阳 招启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针对武装直升机的宽带隐身问题,提出利用射线追踪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确定直升机强散射源位置的方法,形成电磁超构材料和磁性材料一体化设计直升机部分强散射源的隐身设计构想,并计算分析了两... 针对武装直升机的宽带隐身问题,提出利用射线追踪和逆合成孔径雷达(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SAR)成像确定直升机强散射源位置的方法,形成电磁超构材料和磁性材料一体化设计直升机部分强散射源的隐身设计构想,并计算分析了两款隐身材料加载后对整机隐身效果的影响。首先,分析等效媒质理论、射线追踪与ISAR成像原理。然后,通过射线追踪以及ISAR成像的计算,精确且直观地捕获强散射源部位。最后,给出了两款材料的反射系数并分析加载直升机后单站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变化。计算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类型隐身材料覆盖直升机强散射源部位后可以达到局部角域范围内RCS缩减的目的,为隐身材料和直升机蒙皮及旋翼的融合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 雷达散射截面 射线追踪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电磁超构材料 磁性材料
下载PDF
直升机尾桨参数对RCS影响分析
4
作者 梁成良 招启军 +1 位作者 费钟阳 曹宸恺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3期143-150,F0002,共9页
在执行战时任务时,对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降低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发现的概率,基于几何光学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研究直升机尾桨翼型厚度、弯度、剪刀角角度对RCS的影响。选用两种雷达照射方位,通过对尾桨不同参数和... 在执行战时任务时,对武装直升机的隐身性能提出了较高要求,为降低直升机在执行任务时被发现的概率,基于几何光学法和一致性绕射理论,研究直升机尾桨翼型厚度、弯度、剪刀角角度对RCS的影响。选用两种雷达照射方位,通过对尾桨不同参数和涂敷吸波材料的RCS峰值、均值对比,判断更有利于直升机尾桨隐身的条件。结果表明:雷达从地面照射时,尾桨厚度小、弯度小的RCS会适当减小,剪刀角角度的变化会导致RCS峰值相位变化;雷达平行照射时,厚度小的尾桨RCS小,弯度小的RCS峰值更小;在桨叶前缘与桨尖端面涂敷吸波材料可以有效降低桨叶整体RCS。因此,选择尾桨的厚度越小、弯度越小,有利于降低直升机尾桨的RCS,对桨尖端面和桨叶前缘进行吸波材料涂敷可以有效降低整体R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桨 雷达散射截面 高频近似方法 隐身
下载PDF
雷达隐身措施对Caret进气道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5
作者 王彬 王强 王龙丹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71,共10页
针对S弯Caret进气道气动与电磁散射特性研究,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转子叶片转动相位角变化对进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计算黏性流场并分析进气道气... 针对S弯Caret进气道气动与电磁散射特性研究,采用多层快速多极子(MLFMM)数值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转子叶片转动相位角变化对进气道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影响。采用剪切应力输运(SST) k-ω湍流模型求解N-S方程,计算黏性流场并分析进气道气动性能,对比分析了扩压段的构型和吸波导流板的安装方式对进气道气动与雷达隐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子叶片相位角的变化会导致进气道RCS在同一雷达波入射角度下出现变动,但不会改变RCS随雷达波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采用双S弯扩压段可以有效降低进气道出口畸变和提升Caret进气道的雷达隐身性能,使其在2种工况下平均RCS均小于-2 dB,由叶片旋转导致的RCS最大差值均小于-3.5 dB,但也会导致进气道临界压力的降低;安装合适的吸波导流板可以有效提升进气道的雷达隐身性能,但会造成进气道出口畸变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et进气道 转子叶片 S弯扩压段 低散射材料 吸波导流板 雷达散射截面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后向RCS统计特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傅莉 崔哲 邓洪伟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8,共7页
为解决采用传统固定带宽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雷达散射截面(RCS)统计特性时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K最近邻法计算Epanechnikov核密度估计的动态窗宽。以每个相邻样本的欧氏距离判断样本局部密度,通过样本点与最近邻的距离来调整核函数的窗宽... 为解决采用传统固定带宽核密度估计方法分析雷达散射截面(RCS)统计特性时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K最近邻法计算Epanechnikov核密度估计的动态窗宽。以每个相邻样本的欧氏距离判断样本局部密度,通过样本点与最近邻的距离来调整核函数的窗宽以完成核密度估计,并将其用于发动机后向RCS的统计特性分析。采用改进的Epanechnikov核密度估计与传统核密度估计,对服从固定分布的4种RCS随机样本点的累积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拟合,以验证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Epanechnikov核密度估计的均方根误差比传统核密度估计的分别减小31.2%、38.8%、38.1%、31.9%。结合第2代RCS统计特性分析模型,以Kolmogorov-Smirnov拟合精度检验为拟合指标,应用改进的Epanechnikov核密度估计计算发动机后向RCS的统计特性并对其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对数正态分布更符合C波段和X波段的HH和VV极化的统计特性分布;卡方分布更符合C波段以及Ku波段的HV和VH极化;威布尔分布更符合X波段的HV、VH极化以及Ku波段的HH、VV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散射截面 K最近邻法 核密度估计 统计特性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排气系统内置全遮挡导流支板红外隐身方案研究
7
作者 王浩 徐元培 +1 位作者 李伟 黄伟 《航空科学技术》 2024年第6期79-85,共7页
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是飞机尾向主要红外辐射源,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的抑制是飞机红外隐身水平提升的关键。为解决末级涡轮转子红外辐射强且难抑制的突出问题,实现直流道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水平的突破,本文提出一种涡轮后全遮挡导流... 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是飞机尾向主要红外辐射源,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的抑制是飞机红外隐身水平提升的关键。为解决末级涡轮转子红外辐射强且难抑制的突出问题,实现直流道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隐身水平的突破,本文提出一种涡轮后全遮挡导流支板概念结构,并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应用主动冷却与隐身材料措施的全遮挡导流支板红外隐身方案对排气系统的红外抑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全遮挡导流支板使得末级涡轮的红外辐射贡献降低至0;壁面冷却是全遮挡导流支板最有效的红外抑制措施,平均温降300K时,最大红外辐射降幅达40.46%;处于复杂辐射环境中的全遮挡导流支板的红外抑制方案设计最优途径为在壁面冷却降温状态下进行表面发射率优化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遮挡导流支板 红外辐射特征 隐身方案 数值仿真 排气系统
下载PDF
基于流体振荡器阵列的S型流道主动控制实验研究
8
作者 王士奇 邵冬 +3 位作者 罗斌 贾志刚 陆华伟 孔晓治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70,共11页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 本文针对一个典型的大折转角、大尺度S弯流道,设计并制造了一个由16个流体振荡器组成的大型阵列,并对S弯内部流动进行了主动控制实验研究。首先采用高频响热线风速仪、高精度质量流量计等手段测量了流体振荡器的频率、速度、流量等随进口压力的响应变化规律及其在大型阵列中的工作特性一致性。其次采用壁面压力采集、五孔探针等手段测量了不同激励条件下,S弯流道的壁面压力分布以及出口截面的总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脉冲型流体振荡器能够产生1 kHz以上,峰值速度高于300 m/s的高频高速振荡射流,且阵列中多个振荡器的流量、频率、振荡速度范围等工作特性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流体振荡器阵列在S弯流道上壁面一弯前缘形成了一排开孔率仅为10%的脉冲射流孔,在与主流成45°射流角度、进口马赫数Ma=0.15,激励速度比uR=4.31条件下,仅使用激励质量流量比Cm=0.39%的激励质量流量,就使S弯流道的出口平均总压损失改善了10.6%。本研究验证了流体振荡器阵列控制大尺寸分离流动的高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型流道 流体振荡器阵列 脉冲射流 主动流动控制 非定常激励器
下载PDF
红外光谱辐射计镜头视场角测量研究
9
作者 刘先富 赵会妮 +1 位作者 熊兵 刘枭铭 《电光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红外光谱辐射计作为经典的航空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测试仪器,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响应快、光谱范围广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红外光谱辐射计需要根据被测目标尺寸及测量距离选择合适的镜头,利用测量的光谱辐射亮度乘以镜头视... 红外光谱辐射计作为经典的航空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测试仪器,具有光谱分辨率高、测量精度高、响应快、光谱范围广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红外光谱辐射计需要根据被测目标尺寸及测量距离选择合适的镜头,利用测量的光谱辐射亮度乘以镜头视场的面积,才能得到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由于加工及装配误差,红外光谱辐射计配套镜头的视场角会偏离其出厂默认值,导致测试偏差。设计了一种红外光谱辐射计镜头视场角测量方法,制作了测量装置,并测量了VSR-3型红外光谱辐射计的标准镜头的视场角。测量结果表明:镜头有效视场角与出厂默认角度存在4%的偏差。通过修正该偏差,能够提高航空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辐射计 航空发动机 红外辐射强度 测试 视场角
下载PDF
面向应用的隐身材料评价方法研究
10
作者 崔译文 李佩珊 +1 位作者 麻连凤 周海 《航空工程进展》 CSCD 2024年第6期189-197,共9页
隐身材料的性能验证与评价在高性能隐身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周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解决现有常用的隐身材料性能验证与评价方法存在的内容单一、评价方法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应用的隐身材料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测试板的外形... 隐身材料的性能验证与评价在高性能隐身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周期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解决现有常用的隐身材料性能验证与评价方法存在的内容单一、评价方法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应用的隐身材料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测试板的外形,尽可能削弱非考核散射源对试验结果的干扰;进一步采用面积积分法对多波段的测试数据进行面积积分加权赋值,以实现隐身材料关键性能的综合量化评价。该方法已在某典型隐身作战飞机的隐身材料选优过程中完成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面向实际工程需求,充分表征了隐身材料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关键隐身性能,具有评价全面、准确的特点,为全频段综合评估隐身材料的关键吸波性能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身材料 电磁散射抑制 斜入射 行波衰减 垂直反射率
下载PDF
飞行器格栅结构电磁特性分析
11
作者 王一珺 艾俊强 +1 位作者 崔力 张维仁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8-464,共7页
飞行器格栅结构能够阻碍电磁波入射到腔体结构形成强的后向散射。为研究菱形栅孔的电磁屏蔽规律,采用波导传输理论和Floquet定理分析了均匀格栅的电磁屏蔽原理。针对孔径边长、线宽和两边夹角等5组几何参数,建立变参数模型并计算了传输... 飞行器格栅结构能够阻碍电磁波入射到腔体结构形成强的后向散射。为研究菱形栅孔的电磁屏蔽规律,采用波导传输理论和Floquet定理分析了均匀格栅的电磁屏蔽原理。针对孔径边长、线宽和两边夹角等5组几何参数,建立变参数模型并计算了传输参数S 21和可屏蔽带宽占比。仿真结果表明,孔径边长和格栅深度对屏蔽效能影响较大;随着两边夹角增加,TE和TM极化的屏蔽效能呈现相反的增减趋势。最后,选取屏蔽效能较优的栅孔,构建了加装格栅的进气腔体模型,计算了掠入射状态下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下,格栅均能有效屏蔽腔体散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格栅 雷达散射截面(RCS) 电磁屏蔽 电磁特性分析
下载PDF
液冷塞式二元喷管对发动机红外辐射影响仿真及实验研究
12
作者 孙旭 李繁 +3 位作者 邓洪伟 马文奇 卢浩浩 尚守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986-2993,共8页
随着现代红外制导武器不断发展,作战飞行器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液冷塞锥不同冷却效率对配装二元寨式喷管的发动机红外辐射特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塞锥进行冷却后,可有效降低发动机尾向3~5μm波段红外辐射... 随着现代红外制导武器不断发展,作战飞行器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数值仿真和实验研究了液冷塞锥不同冷却效率对配装二元寨式喷管的发动机红外辐射特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塞锥进行冷却后,可有效降低发动机尾向3~5μm波段红外辐射特征。对于发动机喷流红外辐射,采用塞锥液冷措施可有效降低喷流红外辐射,当冷却水量为0.1、0.2、0.3 kg/s时,喷流0°~90°红外辐射强度均值分别可降低31.9%、53.5%和68.7%。对于发动机固体辐射,塞锥冷却效率在0.3~0.7范围,发动机尾向0°~30°固体红外辐射特征随冷却效率的升高而迅速降低;当冷却效率达到0.7以上时,发动机机尾向0°~30°固体红外辐射特征降低趋势减缓。实验结果表明当冷却水量为0.3 kg/s时,塞锥冷却效率达到0.876,相对于基准发动机,隐身型发动机在0°~10°红外辐射均值可降低94.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发动机 红外辐射 液冷 塞式二元喷管
下载PDF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吸波介质涂敷位置对发动机雷达散射特征的影响
13
作者 卢浩浩 尚守堂 +3 位作者 孙旭 王群 邓洪伟 李繁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4,共7页
为了研究一体化加力燃烧室表面雷达吸波介质涂敷位置对发动机雷达散射特征的影响,采用弹跳射线法(SBR)和物理绕射理论(PTD)混合算法,针对配装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发动机后腔体开展了14种涂覆方案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涡轮部... 为了研究一体化加力燃烧室表面雷达吸波介质涂敷位置对发动机雷达散射特征的影响,采用弹跳射线法(SBR)和物理绕射理论(PTD)混合算法,针对配装一体化加力燃烧室的发动机后腔体开展了14种涂覆方案的数值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低压涡轮部件受到一体化支板的遮挡,其对发动机尾向雷达散射特征贡献相对较小,基本可以忽略;加力中心锥、一体化支板(背风面)、加力隔热屏(上游段)、喷管扩张段及喷管外调节片是发动机尾向重要的雷达散射源(在本研究计算条件下,单个因素影响约为20%~70%),是雷达吸波介质优先涂敷位置;加力合流环、加力隔热屏(中、下游段)、喷管收敛段在发动机尾向重点角域内基本不可视,雷达回波影响较弱(在本研究计算条件下,单个因素影响约为5%~10%),可作为雷达吸波介质视情涂敷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加力燃烧室 雷达吸波介质 雷达散射特征 弹跳射线法 物理绕射法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双S弯排气系统雷达吸波涂层应用的仿真计算
14
作者 查大册 李宁 +3 位作者 黎石杏 张琪 杨坤 杜凯 《航空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0,共5页
针对双S弯排气系统的雷达吸波涂层应用,采用弹跳射线法计算并分析了双S弯排气系统的散射源分布、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后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效果,以及雷达吸波涂层涂覆部位对双S弯喷管排气系统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双S弯排气系... 针对双S弯排气系统的雷达吸波涂层应用,采用弹跳射线法计算并分析了双S弯排气系统的散射源分布、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后雷达散射截面(RCS)缩减效果,以及雷达吸波涂层涂覆部位对双S弯喷管排气系统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双S弯排气系统的电磁散射特性存在明显的极化差异,其散射源主要分布在排气腔体终端结构、弯曲流道和喷管出口处,在相应部位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后在X波段、Ku波段的RCS减缩为78.0%、72.2%;在双S弯喷管排气系统中弯曲流道是强散射源之一且对总RCS贡献较大,在该位置涂覆雷达吸波涂层可有效降低排气系统的RCS;根据不同的涂覆方案,在X波段和Ku波段对应的RCS缩减分别为56.9%~78.0%、49.5%~7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S弯排气系统 雷达吸波涂层 弹跳射线法 雷达散射截面 航空发动机
下载PDF
基于FEKO的翼面前缘隐身功能件RCS研究
15
作者 卢佳 李广耀 +2 位作者 肖文耀 马靖楠 唐靖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0-62,共3页
吸波结构设计已经成为飞行器隐身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标准平板件,通过与其雷达散射截面理论解的对比,可以验证电磁仿真分析流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对平板件结构电磁参数的变参分析,可得到电磁参数对平板RCS(Radar Cross ... 吸波结构设计已经成为飞行器隐身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利用标准平板件,通过与其雷达散射截面理论解的对比,可以验证电磁仿真分析流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准确性。通过对平板件结构电磁参数的变参分析,可得到电磁参数对平板RCS(Radar Cross Section)的影响。结合工程实际,对比全金属翼面前缘结构和透波蒙皮与吸波泡沫组合的翼面隐身前缘的RCS值。结果表明,由透波蒙皮、吸波泡沫和反射层组合的翼面前缘隐身功能件可以大幅提高结构的隐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面前缘 RCS 电磁参数 阻抗匹配
下载PDF
吸波涂层对直升机旋翼电磁散射特性影响研究
16
作者 战帅 吕晓林 +1 位作者 陈翔宇 马小军 《舰船电子工程》 2024年第7期190-196,共7页
基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等效电磁流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高频近似算法,联合傅里叶变换提取和分析了涂覆雷达吸波材料旋翼的动态电磁散射特性,重点研究了涂层位置、涂层厚度以及电磁频率等因素变化对旋翼动态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 基于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和等效电磁流的雷达散射截面(RCS)高频近似算法,联合傅里叶变换提取和分析了涂覆雷达吸波材料旋翼的动态电磁散射特性,重点研究了涂层位置、涂层厚度以及电磁频率等因素变化对旋翼动态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旋翼表面添加吸波涂层能够有效减缩旋翼的时域动态RCS和频域分量幅值,并且吸波材料的涂覆位置决定了频域上分量幅值降低的频带范围,通过RCS的频谱特征能够判断出旋翼表面何处存在吸波涂层;吸波涂层的厚度和所处的电磁环境,均会影响涂层的吸波效果,根据重量指标、作战任务等需求合理制定旋翼的涂覆吸波材料方案,针对性降低旋翼特定部位的散射强度,能够干扰旋翼时域和频域的动态电磁散射特性,更好地发挥吸波涂层提升旋翼雷达隐身性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升机旋翼 吸波涂层 高频近似算法 雷达散射截面 动态电磁散射 雷达隐身
下载PDF
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何开锋 钱炜祺 +2 位作者 刘刚 许勇 黄勇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9-174,共6页
针对典型的翼身组合体飞行器构型,对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采用面元法计算飞行器气动性能,采用物理光学方法来计算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实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行器气动性能与隐身性能两个目标函数之间... 针对典型的翼身组合体飞行器构型,对飞行器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的具体实现方法进行了探索。通过采用面元法计算飞行器气动性能,采用物理光学方法来计算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实现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飞行器气动性能与隐身性能两个目标函数之间的折衷与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述算法的并行处理方法;提出了旨在提高优化计算效率的响应面方法,在响应面方法中,响应函数模型分别采用了神经网络模型和模糊逻辑模型来进行构造,对设计算例均得出了比较好的优化设计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隐身一体化设计 多目标优化 遗传算法 响应面方法 神经网络 模糊逻辑
下载PDF
无人机全局航路规划技术仿真 被引量:15
18
作者 屈耀红 潘泉 +2 位作者 闫建国 肖刚 张洪才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8-281,共4页
针对不同强度威胁源构成的飞行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势场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无人机全局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对威胁进行Delaunay三角网划分,按照穿越三角形边的方向及顺序设计了一种二进制编码方法;把威胁当作斥力源,初始路径当作... 针对不同强度威胁源构成的飞行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势场法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无人机全局航路规划方法。该方法对威胁进行Delaunay三角网划分,按照穿越三角形边的方向及顺序设计了一种二进制编码方法;把威胁当作斥力源,初始路径当作质量-弹簧链路,求解链路的受力方程,得到该穿越方式下的局部最佳航路;最后利用遗传算法获得威胁网络下的全局最优解。经过三种不同参数情况下的计算机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能够得到给定的威胁指标下的全局最优航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路规划 遗传算法 人工势场 威胁网络
下载PDF
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9
作者 马成勇 程海峰 +1 位作者 唐耿平 谢炜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6-128,132,共4页
阐述了实现红外与雷达隐身兼容的技术途径,综述了导电高聚物、纳米材料、掺杂氧化物半导体和复合型多波段隐身材料等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隐身原理和研究现状,并指出了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红外/雷达兼容隐身材料 导电高聚物 纳米材料 掺杂氧化物半导 体多波段隐身材料
下载PDF
吸收剂颗粒形状对吸波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2
20
作者 葛副鼎 朱静 陈利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2-49,共8页
首先介绍了颗粒型混合物的等效电磁参数理论,并根据理论通过对羰基铁粉等吸收剂的数值分析,得到当吸收剂颗粒的形状为圆片形或针形时,吸波材料的吸波能力大于吸收剂颗粒为球形的结论,并讨论了频散效应的影响。
关键词 吸波材料 颗粒形状 等效电磁参数 飞机隐身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