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40篇文章
< 1 2 10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城区内河主要野生鱼类体内抗菌药物残留调查与分析
1
作者 马鸿媚 王世永 +6 位作者 于承耀 吴超凡 林兴达 杨小强 杨铭 翁蓁洲 黄晓南 《福建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 目的:为更好评价福州内河治理后的生态环境,在福州城区内河首次开展主要野生鱼体内6类抗菌药物残留调查。方法:以光明港、晋安河、白马河和凤坂河等4条福州主要内河水系为调查对象,共布设11个调查站位;并分别于2021年12月和2022年6月共采集27份样品,参照GB/T 22955-2008、GB/T 20762-2006等标准方法进行检测。调查结论:福州城区内河生态环境未受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污染,总体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残留 福州内河 野生鱼类 调查分析
下载PDF
长山列岛附近海域野生鱼类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旗 孟迪 +4 位作者 夏斌 王荣元 曲克明 孙雪梅 冯志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60,共11页
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现状亟待研究。本文研究了长山列岛附近海域7种常见海洋野生鱼类的胃肠道和肌肉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鱼类肌肉中并未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普遍存在... 随着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日益加剧,长山列岛附近海域生物体内微塑料的分布现状亟待研究。本文研究了长山列岛附近海域7种常见海洋野生鱼类的胃肠道和肌肉中微塑料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鱼类肌肉中并未检测到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普遍存在于鱼类胃肠道中,其丰度范围为0.19~3.79个/个体;微塑料的尺寸以<300μm为主,占微塑料总丰度的85.91%;微塑料的形状以纤维为主,其次为碎片和颗粒;微塑料的颜色大多为透明色;在鱼类胃肠道中检测到的聚合物类型为赛璐玢(Cellophane)、纤维素(Cellulose)和聚乙烯(Polyethylene),其中,以赛璐玢为主要类型。研究结果为探明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环境中鱼类生物效应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山列岛 微塑料 野生鱼类 胃肠道 污染特征
下载PDF
衡水湖鱼类群落及多样性的时空差异以及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浩东 张韩 +8 位作者 付适 林镇美 刘成 陈开宁 张余广 毛志刚 梅雪英 刘正文 于谨磊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47-1458,共12页
于2021年调查了河北衡水湖大、小两个湖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了其时空差异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共记录到29种鱼类,隶属15科27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渔获物重量的98%;(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carassius... 于2021年调查了河北衡水湖大、小两个湖区的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分析了其时空差异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共记录到29种鱼类,隶属15科27属,以鲤科鱼类为主,占渔获物重量的98%;(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carassi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是衡水湖的优势种。大湖区鱼类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不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大湖区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其平均相似性百分比差异性超过40%;大、小湖区空间上的差异性为41%。丰度-生物量曲线图表明:大湖区的鱼类群落在不同季节均受到干扰,其中秋季受的干扰较弱;小湖区的鱼类群落仅在春、夏季受到干扰,而在秋季未受干扰。大湖区鱼类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冗余分析表明:水中总磷浓度是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最重要的解释因子(解释度为36%);总磷、亚硝态氮、透明度和总氮是影响衡水湖大湖区鱼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衡水湖的鱼类群落以小型杂食性鱼类(如、鲫、似鳊等)为主,肉食性鱼类数量较少,鱼类小型化趋势明显。因此,从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的角度,在控制外源污染输入的同时,需调控衡水湖的鱼类群落结构,以增强肉食性对衡水湖生态系统的下行调控作用,削弱杂食性鱼类和浮游动物食性鱼类对水质潜在的负面作用,达到改善水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湖泊 鱼类调控 生态修复 富营养化 鱼类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晴 张梦悦 +4 位作者 于明乔 李小璇 常明 陈立斌 丁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 了解城市化进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组成的影响是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为探究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和2022年5-6月对东莞市内东江、东引运河、石马河3条城市河流开展大型底栖动物监测。结果显示,东莞城市河流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上节肢动物占优势地位,其次是软体动物。科级分类水平上,枯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包括齿吻沙蚕科、田螺科、摇蚊科、长臂虾科等,丰水期常见科级分类单元为田螺科、颤蚓科等。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宽身舌蛭Glossiphonialata、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中华沼螺Parafossarulus sinensis、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和湖沼股蛤Limnoper lacustris是造成群落结构时空差异的关键物种。物种丰富度和现存量枯水期高于丰水期,石马河高于东江和东引运河。基于统计学的估计值表明,整体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46-52种,枯水期约38-42种,丰水期约28-31种,石马河物种数最高(约35-38种)而东江最低(约23-27种)。β多样性丰水期高于枯水期,东引运河最高而石马河最低。CCA分析发现水温、高锰酸盐指数、总溶解性固体和底质重金属(铜、汞、锌、砷)是枯水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溶解氧和总溶解性固体是丰水期的主要影响因子。该研究结果表明减少水质污染、增加河道生境多样性是东莞城市河流未来生态修复的管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时空特征 环境影响要素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溴敌隆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发育毒性效应研究
5
作者 吴元钊 徐帆 +4 位作者 张安慧 应剑波 姚伟宣 王继业 王斌杰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7-182,共6页
为评价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溴敌隆的潜在生态毒性效应,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溴敌隆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发育毒性以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溴敌隆浓度高于0.39 mg·L^(-1)时,斑马鱼胚胎/仔鱼死亡率及... 为评价第二代抗凝血类灭鼠剂溴敌隆的潜在生态毒性效应,以模式动物斑马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溴敌隆对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发育毒性以及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溴敌隆浓度高于0.39 mg·L^(-1)时,斑马鱼胚胎/仔鱼死亡率及畸形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斑马鱼仔鱼体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随溴敌隆浓度增大,均呈逐渐升高趋势,并在1.18 mg·L^(-1)浓度组达到最大值,具有显著差异,表明溴敌隆对斑马鱼仔鱼的抗氧化系统造成严重损伤,从而导致机体死亡。对溴敌隆暴露导致的斑马鱼胚胎/仔鱼的发育毒性以及氧化损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为进一步研究溴敌隆对动物的发育毒性机制以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敌隆 发育毒性 氧化损伤 斑马鱼
下载PDF
双酚AF对海水青鳉仔鱼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毒性效应
6
作者 周天洋 陈月碧 +3 位作者 高佳豪 王中铎 郭昱嵩 董忠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4-2732,共9页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 为研究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以及毒性效应是否在环境恢复后可逆,本研究将海水青鳉仔鱼在7.96和82.91μg/L BPAF中暴露7d随后恢复7d,探讨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存活、生长、心率和游泳行为的影响,并结合仔鱼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变化探究了BPAF对海水青鳉仔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82.91μg/L BPAF暴露显著降低了仔鱼的存活率;7.96和82.91μg/L BPAF暴露均显著抑制了仔鱼的生长、游泳行为和心率,恢复7d后仔鱼的生长得以恢复,但游泳行为和心率仍被抑制;在分子水平上,7.96μg/LBPAF暴露导致神经系统基因ache、心血管统基因tbx2b和抗氧化系统基因ca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30%、47%和56%,恢复后对ache和cat的抑制效应消失,而82.91μg/L BPAF暴露则显著下调了神经系统基因syn2a(80%)、shha(58%)、xdh(59%)、gap43(47%)、elav13(54%),心血管统基因,atp2a1(44%)、crhr1(84%)、tbx2b(60%)、arnt2(32%)、tbx6(68%)的表达水平,恢复7d后elav13的表达恢复正常水平,而gap43的表达则显著上调,抗氧化系统基因cat、sod、cox和gpx的表达水平分别比对照组低61%、71%、51%和53%.本研究为BPAF的海洋生态安全风险评估和水质基准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BPAF 仔鱼 行为 发育毒性
下载PDF
水环境中微塑料的分布及其对水产动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腾 卢怡凝 +5 位作者 冼健安 鲁耀鹏 郑佩华 张泽龙 李军涛 郭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5-10,共6页
科技的发展推动塑料的使用,塑料被排放并积累于水环境中严重危害了水产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不可降解的微塑料在水环境中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水中微塑料的分布及种... 科技的发展推动塑料的使用,塑料被排放并积累于水环境中严重危害了水产动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不可降解的微塑料在水环境中进入水产动物体内可影响水产动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综述了水中微塑料的分布及种类以及其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组织结构的影响,旨在为微塑料对水产动物影响研究和水产动物的健康生态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水产动物 生长 免疫功能 组织结构
下载PDF
三峡水库入库溪流中麦氏花翅蜉(蜉蝣目:四节蜉科)的生活史研究
8
作者 杨坤 田震 +5 位作者 石欣 敖偲成 李浩然 李先福 谭路 蔡庆华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8-205,共8页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 开展水生昆虫生长过程研究对掌握研究区域水生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构建和完善研究区域河流生态环境保护体系提供科学参考。于2017年逐月对香溪河库湾入库支流(螃蟹溪)中的一种水生昆虫———麦氏花翅蜉(Baetiella macani)的种群进行了研究,基于大小频率法、幼虫期有效积温条件进行了生活史性状分析和验证。结果显示:麦氏花翅蜉为三化性昆虫,包含一个冬季世代和两个夏季世代。冬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3~4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1286℃;夏季世代幼虫的发育历期为1~2个月,所需有效积温为757℃。研究结果丰富了中国地区水生昆虫的生活史性状信息,并首次呈现了花翅蜉属的生活史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香溪河 生命周期 有效积温 大小频率法
下载PDF
海南岛东西近岸典型牡蛎礁总碳库储量及其变化评估
9
作者 施凯 肖玉林 +4 位作者 孙春阳 许强 贾程豪 王远航 王爱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1200,共10页
牡蛎礁是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钙化作用、生物同化作用以及生物沉积作用等来完成对碳的封存,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目前我国关于热带天然牡蛎礁碳库储量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估了海南岛近岸4处典型天然牡蛎礁(文昌龙楼、文昌会文... 牡蛎礁是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钙化作用、生物同化作用以及生物沉积作用等来完成对碳的封存,以达到碳中和的目的。目前我国关于热带天然牡蛎礁碳库储量的研究较少。文章评估了海南岛近岸4处典型天然牡蛎礁(文昌龙楼、文昌会文、昌江昌化和儋州海头)的碳库储量,并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4处礁区的现存总碳库储量为18734.6 t C,长期总碳库储量为16883.08 t C。其中海头、昌化、龙楼和会文的现存碳库储量及单位面积平均碳库储量分别为15923.42 t C(3.46 kg C/m^(2))、2119.01 t C(6.09 kg C/m^(2))、494.53 t C(2.49 kg C/m^(2))和197.63 t C(3.67 kg C/m^(2)),长期碳库储量分别为14334.11、1898.99、460.08和189.91 t C。海头和昌化牡蛎礁单位面积碳库储量可能受到高温或低温的影响,在7月和12月出现下降趋势,而在水温适宜的10月和2月,牡蛎快速生长,同时导致单位面积碳库储量的上升,值得注意的是牡蛎的繁殖可能是10月份单位面积碳库储量上升的另一重要因素。2022年6~12月龙楼地区的牡蛎遗壳脱落导致牡蛎礁单位面积碳库储量连续下降,而2022年7月、10月和2023年2月会文地区牡蛎的死亡率升高,牡蛎活体壳和软体部分固碳量下降。研究表明,海南岛近岸天然牡蛎礁总体固碳效率较高,固碳潜力大,其碳储量受温度、海况及周边养殖活动的影响较大。研究同时发现上述区域仍面临人为干扰和系统退化的风险,亟需制订相关保护政策并开展有效的人工增殖,以保证其良好的固碳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热带牡蛎礁 生物固碳 囊牡蛎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对脂质资源的处理和转化
10
作者 张志义 周俊锋 +1 位作者 王佳庆 王存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38,共6页
选取黑水虻幼虫(BSFL)为实验对象,分别用餐厨垃圾和分别添加椰子油、棕榈油、藻油、煎炸油的豆粕为基质饲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了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以及BSFL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动态变化,探究了不同链长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 选取黑水虻幼虫(BSFL)为实验对象,分别用餐厨垃圾和分别添加椰子油、棕榈油、藻油、煎炸油的豆粕为基质饲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检测了不同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以及BSFL油脂的脂肪酸组分动态变化,探究了不同链长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在BSFL体内的转化规律。结果表明,BSFL可以储存基质中的油脂,并将基质油脂中的其他脂肪酸转化为自身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脂肪酸(如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等),但该过程会影响其生长速度;同时,BSFL能对基质中的反式脂肪酸进行高效转化,转化率高达71.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 餐厨垃圾 反式脂肪酸 油脂处理 脂肪酸转化
下载PDF
三氯生和双酚A对斑马鱼神经毒性的比较研究
11
作者 韩晓雯 徐婕妤 +2 位作者 王伟伟 钱秋慧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1121,共11页
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 本研究选择常见的两种典型内分泌干扰物三氯生(TCS)和双酚A(BPA)为对象,以斑马鱼作为脊椎模式生物,分析比较了TCS和BPA对斑马鱼神经发育和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TCS和BPA均会诱导斑马鱼胚胎产生表观畸形,如心包水肿、卵黄囊肿、游囊关闭等;TCS和BPA暴露会抑制幼鱼的运动活性,对运动相关神经元有损伤作用,并影响幼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进而造成神经行为的失调.此外,TCS和BPA均会导致斑马鱼幼鱼新生神经元细胞的数量下降,幼鱼的脑部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影响.药靶预测结合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分析比较了TCS和BPA作用的代谢通路及其致毒机制存在不同.本研究为TCS和BPA环境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生 双酚A 斑马鱼 神经毒性 致毒机制 新污染物
下载PDF
珊溪水利枢纽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
作者 崔洵 董增川 +4 位作者 朱圣男 周月娇 刘宇鹏 彭宇晴 王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共9页
该文为探究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选取18个采样点,覆盖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库区整体。作者在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共... 该文为探究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于2022年1月(枯水期)和7月(丰水期)进行了水质监测和底栖动物采样调查,选取18个采样点,覆盖珊溪水库和赵山渡水库库区整体。作者在珊溪水利枢纽库区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6种,隶属3门6纲7目8科,优势种群主要为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前突摇蚊属(Procladius sp.)。库区内底栖动物的现存量和多样性在丰枯水期之间无明显差异,而PCoA和Adonis配对检验分析表明其群落结构在区域间差异显著。SIMPER分析结果显示,枯水期导致区域间群落结构差异显著的主要贡献物种为颤蚓科、摇蚊科和田螺科共4种,丰水期为颤蚓科和摇蚊科共5种。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枯水期影响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为水深(H)、总氮(TN)和正磷酸盐(PO_(4)^(3-)),丰水期为透明度(SD)和氨氮(NH4+-N)。研究表明,珊溪水库为典型的深水型水库,受水深和水库调度的影响,优势种群以颤蚓科和摇蚊科为主;赵山渡水库受支流污染物汇入的影响,营养状态相对较高,物种多样性较好。库区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差异显著,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东南地区典型河谷型水库和库区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研究,为水库生态保护和温州美丽河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溪水利枢纽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史河沙地人工林套种花生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
13
作者 周会萍 庄静静 +1 位作者 邢婷婷 张家洋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2-998,1035,共8页
【目的】探究套种花生对史河沙地3种常见人工林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为豫东南史河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林农植物选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史河沙地栾树单种、五角枫单种、杨树单种、栾树套种花生、五角枫套种花生以及杨树套... 【目的】探究套种花生对史河沙地3种常见人工林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为豫东南史河沙地生态修复工程的林农植物选择配置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史河沙地栾树单种、五角枫单种、杨树单种、栾树套种花生、五角枫套种花生以及杨树套种花生6种林分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各林分0~20 cm、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进行检测,分析不同林分和不同土层之间人工林套种花生对土壤碳氮组分的影响。【结果】①在垂直方向上,6种林分的土壤碳氮各组分含量均随着土层的增加而下降,同一土层不同林分碳氮组分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水平方向上,6种林分的土壤碳氮各组分含量基本表现为套种高于单种。②在浅层土壤中,栾树套种花生的土壤碳氮组分含量均为最高,而五角枫单种的含量均为最低。③相关性分析表明,TN与SOC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POC、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和SOC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和TN及其他氮组分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关系。【结论】林农套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沙地人工林的碳氮含量,栾树套种花生模式对史河沙地耕层土壤碳氮含量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花生 套种 土壤 碳氮组分
下载PDF
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分析
14
作者 刘玉飞 葛丹 +4 位作者 施银燕 蓝春燕 施思 殷燕 许海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9期55-59,64,共6页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 为了解分水江流域秋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于2021年10月在分水江流域设置35个采样点,分别为分水江上游、分水江干流和分水江支流。对分水江流域进行浮游动物群落调查,并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分水江流域共检测出浮游动物4类74种(属),其中原生动物24种;轮虫种类数量为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14种;分水江流域浮游动物密度变化在3.00~492.50 ind./L,生物量变化范围在0.000 1~40.626 0 mg/L之间;采用浮游动物密度进行聚类分析显示,分水江流域各采样点浮游动物可分为3大类群。采样点位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83、0.93和1.01。根据生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对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分水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处于轻-中度污染,分水江水库浮游动物特征差异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水江流域 浮游动物 水质评价
下载PDF
氨氮和重金属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及氧化胁迫效应
15
作者 秦媛 林业宏 +3 位作者 侯颖怡 王伟瑜 张凯 郑善坚 《水产养殖》 2024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解放逸短沟蜷在环境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开展了氨氮和铜离子(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氨氮和Cu^(2+)胁迫状态下,测定在放逸短沟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 为了解放逸短沟蜷在环境胁迫下的生存能力,开展了氨氮和铜离子(Cu^(2+))对放逸短沟蜷的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氨氮和Cu^(2+)胁迫状态下,测定在放逸短沟蜷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氨氮胁迫下,放逸短沟蜷的安全浓度为3.51 mg/L;在Cu^(2+)的胁迫下,放逸短沟蜷的安全浓度为0.0835 mg/L。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氨氮的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放逸短沟蜷肝脏中的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波浪式变化,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且低、高浓度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组并有显著的差异(P<0.05);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Cu^(2+)胁迫下,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放逸短沟蜷肝脏中的CAT和SOD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肝脏中MDA含量增加,低、高浓度处理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指出,肝脏中MDA含量的增加,抑制了SOD和CAT的活性,导致放逸短沟蜷逐渐失去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逸短沟蜷 氨氮 铜离子 急性毒性 过氧化氢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Combined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studies on the liver of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under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 exposure
16
作者 Zhou ZHOU Ting LIU +2 位作者 Jie KONG Zhenxing ZHAO Junquan ZHU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01-1015,共15页
Nanomaterials,particularly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_(2)-NP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However,their environmental release has raised concerns regarding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an... Nanomaterials,particularly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TiO_(2)-NPs),are extensively utilized across various industries.However,their environmental release has raised concerns regarding their potential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The 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TiO_(2)-NPs in fish specie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yet conflicting research outcomes have been reported.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TiO_(2)-NPs exposure on the liver of juvenile Amur sturgeon Acipenser schrenckii using label-free proteomic and untargeted metabolomic analyses.The experiment included a control group and three groups exposed to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iO_(2)-NPs(low,TL;medium,TM;high,TH).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9,19,and 25 proteins and 35,73,and 158 metabolites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the TH,TM,and TL TiO_(2)-NP-exposed groups,respectively.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were enriched in the Kyoto Encyclopedia for Genes and Genomes(KEGG)pathways related to glycolysis and gluconeogenesis.Moreover,among the 126 correlated proteins,the most enriched pathways were associated with endocytosis and protein processing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Notably,syringic acid was significantly downregulated across all three TiO_(2)-NP-exposed groups.To obtain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TiO_(2)-NP-induced expression changes,a co-regulated network of proteins and metabolites associated with TiO_(2)-NPs exposure was constructed.Exposure to TiO_(2)-NPs led to enrichment and alteration of pathways related to immune responses,including endocytosis,protein processing in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and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ignaling.In conclusion,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exposure to TiO_(2)-NPs might disrupt glucose metabolism and induce immune responses,thus contribut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nanomaterials and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mitig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nanoparticle exposure proteomics metabolomics glucose metabolism immune response
下载PDF
土壤草铵膦污染诱导赤子爱胜蚓蛋白质氧化损伤
17
作者 苏会营 华少文 +6 位作者 汪承润 李子航 荆子璇 王增权 赵馨怡 汪佳嘉 揣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8-1474,共7页
为评价施用草铵膦(GLA)可能给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制备的GLA人工污染土壤[0(对照)、10、20、40、80 mg·kg^(-1)]于室内老化3个月后置入赤子爱胜蚓,培养30 d后研究蚯蚓体内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与对... 为评价施用草铵膦(GLA)可能给土壤生态环境带来的潜在风险,将制备的GLA人工污染土壤[0(对照)、10、20、40、80 mg·kg^(-1)]于室内老化3个月后置入赤子爱胜蚓,培养30 d后研究蚯蚓体内蛋白质的氧化损伤及其解毒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20、40 mg·kg^(-1) GLA污染土壤明显上调了蚯蚓体内NADPH氧化酶和CAT同工酶活性,同时促进了GSH的合成(P<0.05)。当GLA浓度增至80 mg·kg^(-1)时,SOD、APX、POD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而HSP70的合成和蚯蚓的体质量受到显著抑制。免疫印迹显示,在GLA浓度为10~40 mg·kg^(-1)时,蚯蚓体内蛋白羰基化产物明显增加,诱导了潜在的解毒机制。泛素和20S蛋白酶体的蛋白丰度总体上随着土壤GLA浓度的增加趋于升高。在GLA浓度为40~80 mg·kg^(-1)时,20S蛋白酶体、总蛋白酶、EPs同工酶和GSTs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土壤GLA污染诱导了赤子爱胜蚓蛋白质的氧化损伤,泛素-20S蛋白酶体、EPs同工酶、总蛋白酶和GSTs是其重要的解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铵膦(GLA) 赤子爱胜蚓 氧化损伤蛋白 解毒机制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养殖水域Cu^(2+)胁迫对虹鳟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18
作者 周静 卢军浩 +4 位作者 赵映灿 徐永辉 李湘茹 巫佳俊 权金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3,共8页
为了探究水体中铜离子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开发Metallothioneins作为检测水域生态中重金属铜污染的分子标志,该研究利用TA克隆法获得了虹鳟MT2基因的CDS序列,检测了MT2基因在虹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 为了探究水体中铜离子胁迫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MT2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开发Metallothioneins作为检测水域生态中重金属铜污染的分子标志,该研究利用TA克隆法获得了虹鳟MT2基因的CDS序列,检测了MT2基因在虹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Cu^(2+)胁迫(Cu^(2+)浓度75、150和300μg/L)后1、2、3和4 d和胁迫恢复1、2 d时间点的MT2基因表达动态。结果表明,虹鳟MT2基因CDS区长186 bp,编码6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半胱氨酸(Cys)-X(1~3个)-半胱氨酸结构,属不稳定亲水性蛋白。虹鳟MT2基因序列与大西洋鲑的同源性最高且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肠道。胁迫试验结果显示,MT2基因在肝脏和鳃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头肾、脾脏和脑中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肠道MT2基因在胁迫2、3和4 d被显著抑制。胁迫恢复后,处理组肝脏、头肾、鳃、脑MT2基因表达量仍显著升高。综上,虹鳟MT2基因能在不同组织中被Cu^(2+)诱导表达,推测MT2基因在虹鳟抗重金属毒性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且MT2基因表达量与铜离子的浓度相关,可以作为分子生物标志检测水域生态中的重金属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MT2基因 铜离子胁迫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
下载PDF
万山汞矿区银环蛇重金属生物富集研究
19
作者 张晓东 卢志宏 +1 位作者 王婷 杨传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6,共8页
蛇类作为高营养级捕食者,被认为更适合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为了解贵州万山汞矿区及周边区域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重金属元素生物富集特征,文章利用路杀银环蛇个体,对万山汞矿、漾头镇(万山汞矿下游)和梵净山(对照区... 蛇类作为高营养级捕食者,被认为更适合作为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为了解贵州万山汞矿区及周边区域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重金属元素生物富集特征,文章利用路杀银环蛇个体,对万山汞矿、漾头镇(万山汞矿下游)和梵净山(对照区)银环蛇组织(骨、肌肉和皮肤)中铬(Cr)、锰(Mn)、镍(Ni)、铜(Cu)、锌(Zn)、镉(Cd)、铅(Pb)、砷(As)、硒(Se)和汞(Hg)等10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非负矩阵模型识别重金属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万山汞矿区银环蛇体内Hg、Se和As含量较高,Hg污染严重,其他重金属元素污染风险较低。漾头镇银环蛇重金属污染风险较低,仅受到中等程度的Hg污染。梵净山银环蛇体内Cr、Mn、Cd和Pb含量较高,Cd属严重污染。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银环蛇皮肤中,其次为肌肉组织。皮肤中的绝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与骨和肌肉中的含量显著正相关,皮肤具有较好的生物指示作用。基于非负矩阵模型,银环蛇体内Hg和Se主要源于Hg矿开采活动,Cd、Pb、Mn和Cr主要为自然来源,Zn和Cu主要源于交通运输,Ni和As来源于多种复合途径。研究结果可为汞矿区环境污染防控及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环蛇 重金属 万山汞矿 生物富集 指示生物
下载PDF
厨余含油量对黑水虻体内营养物质的影响
20
作者 龙盛威 邓雪 王颖娟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2期106-108,112,共4页
为研究基质中含油量对黑水虻体内营养成分及基质转换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含油量基质:5.3%、8.2%、11.3%、16.2%。结果表明: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化率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最高在5.3%试验组,达86.66%;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体内营养... 为研究基质中含油量对黑水虻体内营养成分及基质转换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含油量基质:5.3%、8.2%、11.3%、16.2%。结果表明:黑水虻对不同含油量基质的转化率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最高在5.3%试验组,达86.66%;不同含油量基质对黑水虻体内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水分含量最高达65.45%,各试验组间存在显著差异;8.2%试验组的灰分含量最高,5.3%试验组含量最低;总糖含量最高达6.08 g/100 g,最低为4.69 g/100 g,各试验组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脂肪含量最高的是16.2%试验组,与其他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总蛋白含量最高的是16.2%试验组;总黄酮在各试验组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厨余含油量 黑水虻 转化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