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皮肤擦拭采样的石化从业人群OCPs皮肤暴露评估
1
作者 郭建 罗孝俊 +1 位作者 曾艳红 麦碧娴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286-5292,共7页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 以茂名市(华南典型石化及农业城市)的30名石化从业人员(男女各半)作为样本,对其裸露部位(额头、手掌)和衣物遮蔽部位(前臂、小腿)的皮肤进行擦拭采样,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样品中10种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并计算暴露剂量.研究发现,10种OCPs在所有样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1.7%~57%),其中六六六(HCH)的平均检出率(35%)明显高于滴滴涕(DDT)(5.3%).所有样品的OCPs浓度范围为n.d.~3050ng/m^(2),不同皮肤部位的OCPs浓度差异显著(P<0.0001),表现为额头>手掌>前臂>小腿.皮肤暴露剂量(DAD_(derm))和手-口接触暴露剂量(DAD_(oral))的范围分别为n.d.~13和n.d.~0.24ng/(kg·d),两者均以HCH的贡献为主(>60%).头颈部是DAD_(derm)贡献率最高的皮肤部位(87%).尽管女性的DAD_(derm)和DAD_(oral)均高于男性,但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样本的皮肤及手-口接触致癌风险均处于可接受水平范围(<10^(-4)),但女性致癌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从业人群 有机氯农药 皮肤暴露 健康风险
下载PDF
某电子企业职业人群有机物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2
作者 王丹璐 郭溪香 +6 位作者 王梦晨 朱婷婷 赵秀阁 申芝芝 胡蓉 齐秀娟 刘怡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6-625,共10页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 随着电子行业从业人群在新发职业病例中占比的增加,其健康问题及潜在健康风险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深圳市某电子企业各工位有机污染物的监测结果,采用半定量和定量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就其健康风险水平进行评价和探讨,结果表明:①调查企业各工位所检测的有机物浓度均低于其相应的职业接触限值,但乙醛、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危害商均大于1,仍会产生较高的潜在非致癌健康风险.②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喷码、丝印、封装和浸锡等工位污染物的危害指数在2.52~129.14之间,导致其从业人员健康风险水平较高.③受到污染物浓度和危害等级的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与定量风险评估结果之间存在差异.④不同评估方法具有其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采用单一的评估方法会造成评估结果的偏差.研究显示:电子企业部分有机污染物低浓度可带来一定的潜在健康风险,应加强有效防护措施;同时,应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开展健康风险评估,以获得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评估结果,为实施高效的环境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企业 有机物 职业人群 健康风险
下载PDF
1990~2019年中国室内固体燃料导致的脑卒中疾病负担 被引量:1
3
作者 石宇婧 薛源 +2 位作者 李萌 程晓鸥 邓启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94-1100,共7页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采用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描述疾病负担,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固体燃料来源的室内空气污染(HAPSF)所致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时间变化趋势,然后通过时间序列模型(ARIMA)预测未来五年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百分比变化率(AAPC)分别为-6.56和-6.53(P<0.05).2019年中国归因于HAPSF的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分别为7.41/10万和163.08/10万,85~89岁的年龄区间内疾病负担达到峰值,其中男性比女性的疾病负担更重.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未来5年(2020~2024)中国归因于HAPSF脑卒中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率均仍呈下降趋势.尽管过去30年以及预计未来5年我国由HAPSF引发的脑卒中疾病负担有所减轻,但男性和老年人依然是高风险人群,建议针对高危人群实施有效干预策略,进一步降低HAPSF诱发的脑卒中造成的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燃料家庭空气污染 脑卒中 死亡率 伤残调整寿命年 疾病负担 中国
下载PDF
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凡殊 曹妍 +7 位作者 张林丰 师伟萌 宋浩然 王浩骏 杨艳琳 赵群 李杰 李曼焘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4-481,共8页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 选择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为代表性微塑料,探究了微塑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LS)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VC和PE对LS活性组分具有显著的吸附作用,其对磷脂组分的吸附率可分别达到49.33%和47.00%,从而造成LS表面张力的升高和表面压力-表面积等温线(π-A)的内缩.与LS接触后,微塑料的表面形貌和Zeta电位也发生了变化,PVC和PE的Zeta电位绝对值分别降低了5.61和5.20mV,进一步影响了微塑料的分散状态和沉降能力.因此,当微塑料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环境时,其不仅能造成LS界面化学性质的显著变化,其自身性质也受到影响,可能诱导更严重的健康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肺表面活性物质 界面性质 肺健康
下载PDF
塑料颗粒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冯亚慧 李灼 李文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0-1317,共8页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另外,塑料颗粒还可与添加剂、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毒污染物共暴露,对人体产生影响。文章从塑料颗粒的定义、来源、进入人体的方式、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进行总结,为后续防治塑料污染以减少塑料颗粒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微塑料 纳米塑料 人体健康 影响
下载PDF
“环境暴露组学与生命健康专辑”引言
6
作者 刘心昱 梅素容 许国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7-108,共2页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回答“环境和人体中存在哪些污染物,这些‘暴露’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暴露组学(exposomics)应运而生。暴露... 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污染问题及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更好地回答“环境和人体中存在哪些污染物,这些‘暴露’因素如何影响健康”等一系列科学问题,暴露组学(exposomics)应运而生。暴露组学关注个体一生所有暴露的测量及这些暴露如何与疾病建立联系,代谢组学(metabolomics)可从代谢水平阐明暴露对健康的影响,发现疾病风险因子和疾病标志物,二者结合促进了以组学为手段的暴露-疾病关系的研究,能很好地探讨污染暴露、生命健康和疾病发生的内在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注个体 疾病标志物 暴露组 代谢水平 代谢组学 风险因子 生命健康 内在本质
下载PDF
卤代咔唑类污染物潜在人体蓄积性差异分析
7
作者 马俊超 秦超 +2 位作者 王泽铭 李泽楷 高彦征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35-6441,共7页
本研究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模式蛋白,通过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手段,分析其与4种典型卤代咔唑(PHCZs)——3-溴咔唑(3BCZ)、2,7-二溴咔唑(27BCZ)、3,6-二溴咔唑(36BCZ)和3,6-二氯咔唑(36CCZ)间互作效应,以评估其潜在人体蓄积性差异及机... 本研究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模式蛋白,通过光谱学和量子化学计算手段,分析其与4种典型卤代咔唑(PHCZs)——3-溴咔唑(3BCZ)、2,7-二溴咔唑(27BCZ)、3,6-二溴咔唑(36BCZ)和3,6-二氯咔唑(36CCZ)间互作效应,以评估其潜在人体蓄积性差异及机制.研究发现,4种PHCZs均能结合在HSA位点2,分子间结合强弱顺序依次为:36BCZ(3.89×10^(5)L/mol)>36CCZ(3.41×10^(5)L/mol)>3BCZ(1.43×10^(5)L/mol)>27BCZ(2.95×10^(4)L/mol).由于分子间结合稳定性好且对HSA结构损伤较小,不同PHCZs在人体内具有较强的潜在蓄积性.量子化学计算表明,不同PHCZs分子表面静电势负面积的大小和分布对分子间结合起到决定性作用.本研究揭示了常见PHCZs潜在人体蓄积性差异及机制,对于明确环境中需要重点监测和管控的PHCZs种类以及PHCZs人体健康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代咔唑 人血清白蛋白 生物积累 分子动力学模拟 量子化学计算
下载PDF
Arsenic and fluoride co-enrichment of groundwater in the loess areas and associated human health risks:A case study of Dali County in the Guanzhong Basin
8
作者 Rui-ping Liu Fei Liu +5 位作者 Hua-qing Chen Yu-ting Yang Hua Zhu You-ning Xu Jian-gang Jiao Refaey M El-Wardany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45-459,共15页
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occurrence and origin of typical groundwater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ess area of the Guanzhong Basin—a Neogene faulted basin.Key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occurrence and origin of typical groundwater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ess area of the Guanzhong Basin—a Neogene faulted basin.Key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Groundwater samples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collected from the loess area and the terraces of the Weihe River accounted for 26%and 30%,respectively,of the total samples,with primary hydrochemical type identified as HCO_(3)-Na.The karst and sand areas exhibit relatively high groundwater quality,serving as preferred sources for water supply.It is recommended that local governments fully harness groundwater in these areas;(2)groundwater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the loess area and the alluvial plain of rivers in Dali County is primarily distributed within the Guanzhong Basin,which represents the drainage zone of groundwater;(3)arsenic and fluoride in groundwater originate principally from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sources;(4)the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reveal that long-term intake of groundwater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pose cancer or non-cancer risks,which are more serious to kids compared to adults.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groundwater with high arsenic and fluoride concentrations in loess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SENIC FLUORIDE GROUNDWATER Cancer risk Kid and adult Human health risk assessment Hydro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survey engineering Loess areas
下载PDF
国外资讯
9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0-492,共3页
微塑料从肠道进入到我们体内。我们饮用的水、消化的食物,甚至呼吸的空气中,微小的塑料颗粒正在进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一旦这些颗粒进入内部会发生什么?它们对我们的消化系统有什么影响呢?最近发表在《环境... 微塑料从肠道进入到我们体内。我们饮用的水、消化的食物,甚至呼吸的空气中,微小的塑料颗粒正在进入我们身体的许多部位,这就发生在我们身边。那么,一旦这些颗粒进入内部会发生什么?它们对我们的消化系统有什么影响呢?最近发表在《环境健康展望》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颗粒 微塑料 国外资讯 一篇文章 消化系统
下载PDF
Joint Effects of Multipollutant Mixtures on Mortality in Chengdu,China
10
作者 ZHANG Ying TIAN Qi Qi +3 位作者 HU Wen Dong ZHANG Shao Bo WANG Shi Gong ZHENG Can Jun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is substantially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detri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1-3]).The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of individual air pollutan... Significant epidemiological research has revealed that exposure to air pollution is substantially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detrimental health consequences^([1-3]).The negative health effects of individual air pollutants(e.g.,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nitrogen dioxide:NO_(2);carbon monoxide,CO;or ozone:O_(3))have been widely explored^([4]).However,humans are constantly exposed to multipollutant mixtures in real life,and biological responses to inhaled pollutants are likely to depend on the interplay of pollutant mixtures.Therefore,it is critical and imperative to explore the joint effects of multipollutant mixtures on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TURES MONOXIDE consequences
下载PDF
中国煤烟型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72
11
作者 金银龙 何公理 +7 位作者 刘凡 洪燕峰 程义斌 王汉章 赵宝新 邓晓为 刘力 张燕萍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2-348,共7页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化学、污染气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建立暴露浓度数学模型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确定燃煤污染物暴露水平 ,并定量研究其对人群健康危害程度的技术方法 ,获得了大气环境常规监测资料不能得到的燃煤大气污染物PM1... 采用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化学、污染气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通过建立暴露浓度数学模型和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确定燃煤污染物暴露水平 ,并定量研究其对人群健康危害程度的技术方法 ,获得了大气环境常规监测资料不能得到的燃煤大气污染物PM1 0 、PM2 5、B(a)P等的人群历史暴露水平、燃煤对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率及煤烟型大气污染物的现状污染水平 ;确定了燃煤污染物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重度污染区成人发生呼吸系统症状和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危险性分别是相对清洁区的 1 7倍和 1 5倍 ;Ln(PM1 0 )每升高一个单位 ,小学生呼吸系统大、小气道通气量分别降低 1 94ml和 1 72ml;Ln(SO2 )升高一个单位 ,小学生呼吸系统大、小气道通气量分别降低 69ml和 1 1 9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烟型大气污染 颗粒物源解析 暴露浓度数学模型 流行病学 调查 健康影响
下载PDF
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1
12
作者 李红 曾凡刚 +1 位作者 邵龙义 时宗波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89,共5页
指明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 (PM10)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空气动力学行为、在人体呼吸道中的转归等方面的特性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 指明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 (PM10)的人体健康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 ,介绍了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空气动力学行为、在人体呼吸道中的转归等方面的特性 ,依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三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危害 ,并提出了今后开展此类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特征 健康效应 人体健康危害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镉在土壤-植物-人体系统中迁移积累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17
13
作者 崔玉静 赵中秋 +2 位作者 刘文菊 陈世宝 朱永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2133-2143,共11页
环境镉 (Cd)污染对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体均可产生较大的危害。食物链是镉对普通人群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污染土壤中的 1镉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与体内转运最终在植物可食部分中积累。Cd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受许多... 环境镉 (Cd)污染对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体均可产生较大的危害。食物链是镉对普通人群造成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污染土壤中的 1镉通过植物根系吸收与体内转运最终在植物可食部分中积累。Cd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在体内蓄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 3个方面 :土壤性质 (土壤含镉量、p H、有机质、粘土矿物和土壤养分状况 ) ,植物特性 (包括基因型差异、根际过程和植物生理机制 )和人体微量元素营养状况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链 镉(CD) 矿物质 影响因子
下载PDF
燃煤PM_(2.5)不同组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26
14
作者 王菲菲 王先良 +3 位作者 刘芳盈 吕占禄 钱岩 朋玲龙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0-785,共6页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 为了解细颗粒物不同组分在心血管系统损伤中的毒性机制,以大同散煤为样品煤,提取燃煤PM2.5全颗粒物、无机组分及有机组分,分别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进行染毒,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指标检测PM2.5不同组分对EA.hy926细胞氧化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燃煤PM2.5各组分对EA.hy926细胞染毒24h后,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细胞上清液中SOD活力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而相同剂量组比较,其抑制SOD活力能力依次为:有机组分>无机组分>全颗粒物,且相同剂量组不同组分间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GSH-Px活力均下降,具有剂量依赖性,引起GSH-Px活力下降程度基本具有无机组分>有机组分>全颗粒物的趋势,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MDA含量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组分所致的MDA含量大小存在低剂量组有机组分>全颗粒物>无机组分,高剂量组全颗粒物>无机组分>有机组分趋势,随着剂量增加,全颗粒物和无机组分引起MDA含量明显增加,而有机组分则变化趋于平缓.可见,燃煤PM2.5不同组分均对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氧化损伤作用明显,SOD、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细颗粒物 PM 2 5 血管内皮细胞 EA hy926 氧化损伤 PM2 5 EA hy926
下载PDF
气温与湿度的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被引量:48
15
作者 王敏珍 郑山 +3 位作者 王式功 尹岭 黎檀实 何史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1-588,共8页
为评价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 为评价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影响,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控制了时间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节假日效应、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后,分析2009-2011年北京市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显示,平均气温与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呈现近似U型的非线性关系,其作用临界点为12℃,当平均气温低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26%(95%CI-2.43,-2.09);当气温高于12℃时,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0.92%(95%CI 0.72,1.11).相对湿度与呼吸系统疾病的效应也呈现U型的分布特征,作用阈值为51%,当相对湿度≤51%时,相对湿度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3.43%(95%CI-3.47%,-3.38%);当相对湿度〉51%时,其每增加10%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80%(95%CI 1.76%,1.85%).平均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受相对湿度水平的调节.在低温环境下,相对湿度越小,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越显著,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减少2.71%(95%CI-2.88,-2.53);而高温环境下,当相对湿度较大时气温健康效应较强,即气温每升高1℃,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增加1.37%(95%CI 1.13,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相对湿度 交互作用 呼吸系统 时间序列
下载PDF
上海地区人乳中六六六、滴滴涕蓄积水平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36
16
作者 李延红 郭常义 +11 位作者 汪国权 杨玉林 朱怡平 徐妙珍 袁红 张桂英 高树森 朱晓云 赵根英 阮素云 袁东 吴立明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 ]通过调查对上海地区人群体内六六六、滴滴涕蓄积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调查 ,对我国 1983年以来限、禁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于 1983 ,1986,1988和 2 0 0 2年 ,采集哺乳期妇女奶样 ,按照我国生物监测统一... [目的 ]通过调查对上海地区人群体内六六六、滴滴涕蓄积水平及动态变化进行调查 ,对我国 1983年以来限、禁六六六、滴滴涕农药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方法 ]于 1983 ,1986,1988和 2 0 0 2年 ,采集哺乳期妇女奶样 ,按照我国生物监测统一方法测定六六六、滴滴涕含量。 [结果 ]上海地区 2 0 0 2年人乳脂肪含量为 2 45 0 %。奶脂中 β 六六六的平均浓度 (中位数 )从 1983年的 2 2 6μg/g降到 2 0 0 2年的 1 73 2 μg/g。但从 1988年以来其下降仅为 14 680 %。目前婴儿自母乳中摄入的总六六六平均含量 6 5 40 μg/kgbw ,小于世界卫生组织 1989年规定的 10 μg/kg公斤体重的最高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但其中超标率为 18.3 0 %。奶脂中P ,P DDE的平均浓度从 1983年的 13 90 0 μg/g降到 2 0 0 2年的 1 15 9μg/g ;同时P ,P DDT从 2 990 μg/g降至 0 0 84μg/g。总DDT也从 1988年的 11 40 0 μg/g降至 2 0 0 2年的 1 2 87μg/g。目前婴儿自母乳中摄入的总滴滴涕平均含量 4 0 14 μg/kgbw ,小于世界卫生组织 1989年规定的 2 0 μg/kg公斤体重的最高每日允许摄入量 (ADI) ,但其中超标率为 0 80 6%。 [结论 ]自 1983年停用有机氯农药以后 ,人乳中的六六六、滴滴涕含量明显下降 ,但 2 0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人乳 六六六 滴滴涕 调查 有机氯农药 蓄积水平 环境污染
下载PDF
沙尘暴对呼吸及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7
作者 孟紫强 张剑 +2 位作者 耿红 卢彬 张全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对沙尘天气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的7所大、中型医院在2004、2005年沙尘天气高发时段(3月1日-5月31日)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每日门诊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排除了医院日门诊量的长期趋势、大气污染因素、气... 对沙尘天气频发区甘肃省武威市的7所大、中型医院在2004、2005年沙尘天气高发时段(3月1日-5月31日)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每日门诊人数进行了调查,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GAM),在排除了医院日门诊量的长期趋势、大气污染因素、气象因素、日历效应等因素之后,分别对每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沙尘暴和扬沙天气与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日门诊人数的增加有联系,且均表现为滞后效应,其影响程度为沙尘暴大于扬沙天气,沙尘暴和扬沙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因不同年份而不同,表明沙尘天气对健康的影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沙尘暴对健康的影响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扬沙天气 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 日门诊人数 时间序列分析 GAM模型
下载PDF
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_(2.5)、PM_(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 被引量:38
18
作者 孙兆彬 安兴琴 +3 位作者 崔甍甍 陶燕 马小会 叶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36-2544,共9页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 为了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及霾污染类型下,颗粒物(PM10、PM2.5)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的联系,本文采用半参数广义相加泊松回归模型(GAM),在剔除了混杂因素:如季节趋势、日历效应、气象要素等作用下,将颗粒物浓度进行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地区2006~2010年PM10和PM2.5在沙尘天气和非沙尘天气下与心脑血管疾病日入院人次相对危险度(RR)的关系,进而对比研究了沙尘污染与霾污染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沙尘天气PM10、PM2.5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增加,且存在0~2d滞后效应,PM2.5与PM10的RR值较为接近;非沙尘天气下,PM2.5、PM10与心脑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RR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对于PM2.5,随着浓度的上升RR值逐渐增大,对于PM10,随着浓度的上升RR先增大而后逐渐降低;在相同的PM10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的RR低于非沙尘天气,在相同的PM2.5暴露浓度下,沙尘天气与非沙尘天气的RR基本接近.而相对于沙尘天气污染,霾天气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也具有滞后效应,随着霾天气加重,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危害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霾污染 PM10和PM2.5 心脑血管疾病 GAM模型
下载PDF
长江、嘉陵江(重庆段)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评价 被引量:40
19
作者 朱毅 田怀军 +2 位作者 舒为群 曹佳 卓鉴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5-67,共3页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 GDX-12 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 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 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 为了解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 ,分别于夏季和冬季采用 GDX-12 0大孔树脂对位于城区上、中、下游 5个断面长江、嘉陵江 (重庆段 )源水进行有机物的浓缩提取。用体外 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有机提取物的类雌激素活性。结果显示 ,源水有机提取物均具有类雌激素活性。其类雌激素活性中、下游均高于上游 ,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嘉陵江 环境雌激素 MCF-7细胞增殖试验 重庆段 有机提取物 类雌激素活性
下载PDF
关于我国城市铅污染与儿童铅中毒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32
20
作者 王金达 刘景双 +2 位作者 于君宝 王国平 张学林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50-61,共12页
关键词 铅污染 铅中毒 现状 中国 城市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