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36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陈虹 张文青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2,共12页
顺应全球交往语境与数字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要求,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应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国际交往发生转向,这一转向应基于交往理论,关注在数字时代国际交往对传统国际传播的发展与升维。因此本文基于国际传播的交往转向,从行动网络构建这... 顺应全球交往语境与数字智能时代的趋势与要求,中国国际传播研究应从单一的信息传播向国际交往发生转向,这一转向应基于交往理论,关注在数字时代国际交往对传统国际传播的发展与升维。因此本文基于国际传播的交往转向,从行动网络构建这一路径切入探讨国际传播中多元交往主体的关系形态变化,并构建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本文首先对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进行分解,认为该网络是多层次、多维度的,主要的层次和维度为五个方面:交往主体、交往规则、交往关系、交往媒介以及交往形态。因此,本文从多位一体的国际传播交往主体格局构建、多层次的交往规则网络构建、复合型的交往关系网络构建、多维度的交往媒介网络构建以及多方位的交往形态网络构建五个方面出发,构建多元协同的中国国际传播交往行动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协同 国际传播 交往行动网络
下载PDF
新时间观下的文明建设——兼论统一战线的文化战略 被引量:1
2
作者 谢静 刘雅宁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4-75,共12页
当前诸多文化矛盾源于矛盾的时间观:文化复兴被理解为“往回看”,而文明建设则是“向前看”。把文明和文化看作理解现实的不同方式则不同于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其体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辩证关系。文明建设既扎根于微观的日常互动,也体... 当前诸多文化矛盾源于矛盾的时间观:文化复兴被理解为“往回看”,而文明建设则是“向前看”。把文明和文化看作理解现实的不同方式则不同于这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其体现了共时性与历时性的辩证关系。文明建设既扎根于微观的日常互动,也体现在宏观的交往秩序中,因此,作为交往实践的文化就是文明建设的基础。当前媒介与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交往方式和时空体验带来了巨大改变,深刻地影响了文化与文明建设。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与文明的新特征——“拼贴再生”与“交织并叙”,旨在阐释当下统一战线的新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明建设 文化使命 文化战略 新媒体环境 共时性与历时性 统一战线
下载PDF
人民至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1
3
作者 匡和平 匡婕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6-85,共10页
“人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和“谁说了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件、基本要求、工作指向和根本标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必然要求,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 “人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和“谁说了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件、基本要求、工作指向和根本标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以人民至上为必然要求,坚持人民地位至上、人民权利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才能有效推动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人民至上 人民地位至上 人民权利至上 人民利益至上 人民满意至上
下载PDF
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要求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建军 张丹琛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27,共13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牵住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确理解“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把握三个词,即“自主”“知识”“体系”。完成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论述,牵住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牛鼻子”,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正确理解“自主知识体系”,关键是把握三个词,即“自主”“知识”“体系”。完成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任务,要努力实现自觉自主,从中国大地、中华文化和中国实践中汲取本土精华;注重知识转化,进行自下而上经验总结和自上而下普及转化的双向奔赴;推动体系构建,实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系统集成和拓展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自主知识体系 自觉自主 知识转化 体系构建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幻觉”及其风险治理探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万球 罗一人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8-51,共14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人工智能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强大的知识生成能力为基本特征,在提升人类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知识幻觉”旋涡之中。在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情况下,将会放大知识生成的错误和不...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人工智能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强大的知识生成能力为基本特征,在提升人类知识与能力水平的同时,也使人类陷入“知识幻觉”旋涡之中。在缺乏批判性思考的情况下,将会放大知识生成的错误和不准确性所造成的危害。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幻觉”风险及成因,寻求化解与科学治理之路径,对于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始终沿着向上向善的目标发展、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知识幻觉 ChatGPT 风险透视 社会治理
下载PDF
从“两创”“两个结合”到“贯通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论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凯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7-50,共1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适逢新时代,“两创”“两个结合”“贯通融通”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论断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继续走文化结合之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适逢新时代,“两创”“两个结合”“贯通融通”等一系列标识性概念和原创性论断彰显中华文化主体性。继续走文化结合之路,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新境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融入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适应并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中国智慧,在新的高度实现精神自立和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创造性 创新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笔谈:超大城市率先走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7
作者 干春晖(主持) 汤蕴懿(主持) +6 位作者 张晖明 刘胜军 俞秋勤 郁瑞芬 章毅 赵丽佳 谭黎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8,共27页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期,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家预期、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内生动能尤为重要。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民营经济在上海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022年,上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1万亿元,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7.1%;民营经济完成税收收入4666.4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比重为32.7%。同时新认定的995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八成以上是民企;757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民企超过九成。民营经济已成为体现上海城市经济活力、创新能力的骨干力量。在经济持续回升面临各种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上海一直努力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制度供给,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带来更多的确定性。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推出后,上海迅速出台了破除隐形壁垒、提升服务效能、加强要素保障、拓展投资渠道4个方面、20条政策,涉及财政、金融、优化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政策累积效应正逐步发酵,体制机制也在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持续增强。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我们希望与各方一起,形成民营企业和智库的常态化交流机制。我们希望通过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展开调研,听取民营企业家的真实想法,研究企业提出的困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共同研判形势、研究政策,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建言献策,切实帮助民营企业排忧解难。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探索超大城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机制,加快打造新时代民营企业家高质量成长新路径,《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上海经济》编辑部、上海市民营经济协会及上海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联合举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论坛”。来自学界和企业界的专家代表们,围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聚焦新质生产力等多个主题,从不同层面分享了各自对推动上海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解和思考。在此次学术论坛基础上,《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以笔谈+论文的形式,推出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社会科学院 民营经济 民营企业 税收收入 服务效能 营商环境 超大城市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双自联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思考与政策建议
8
作者 黄建忠 赵玲 何茜茜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32-46,共15页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基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以中国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对内设立自贸试验区(FTZ)形成的两大网络体系为主轴,从理论上阐释了... 本文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基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以中国对外签订自由贸易协定(FTA)和对内设立自贸试验区(FTZ)形成的两大网络体系为主轴,从理论上阐释了“双自联动”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逻辑机理,揭示了“双自联动”的重点领域,以及通过FTA与FTZ三层次、多层级“双自联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与促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制路径,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自主创新的理论思路与实践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自贸试验区 自贸协定 “双自联动”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社会和谐发展
9
作者 何云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3-23,共1页
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展现了对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既有拉动经济、服务民生、造福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发展的正面效应,又可能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道德失范、伦理失常、隐私失密、数字剥削等社... 人工智能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之后,展现了对人类社会的多元影响:既有拉动经济、服务民生、造福社会、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发展的正面效应,又可能出现安全失控、法律失准、道德失范、伦理失常、隐私失密、数字剥削等社会问题。为了共同面对人工智能在社会、经济、伦理及法律等方面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各国内部也需要加强治理,有效规避可能的风险,以确保人工智能充分发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增进人民福祉的正面效应。面对人工智能的双刃剑作用,学界不仅需要站在人类未来的高度对人工智能及其治理问题展开研究,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新现象深入分析,对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的新挑战开展立体化审思,同时还需要站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层面,系统而全面地研究人工智能的运用意义及其后果。正是考虑到这样的研究需要,本刊组织国内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从多视角就人工智能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多重影响进行了各有独到见解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命运共同体 数字资本主义 社会和谐发展 人民福祉 正面效应 人类未来 广泛运用
下载PDF
上海致公堂与致公建党
10
作者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132-150,共19页
根据近些年来陆续搜集到的资料,建构百年前上海致公堂在致公堂改堂为党进程中的基本史实,从而弥补了以往致公建党史研究中偏于北美(黄三德)、中国香港(陈炯明)之不足,并据此提出上海致公堂在致公建党史上是与北美、中国香港并列的“三... 根据近些年来陆续搜集到的资料,建构百年前上海致公堂在致公堂改堂为党进程中的基本史实,从而弥补了以往致公建党史研究中偏于北美(黄三德)、中国香港(陈炯明)之不足,并据此提出上海致公堂在致公建党史上是与北美、中国香港并列的“三大策源地之一”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堂为党 设堂 建祠 立纲 制旗 举魁
下载PDF
20年来“新的社会阶层”研究回顾与展望
11
作者 李骏 陈雨蒙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9-52,共14页
自党中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概念后,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基于CNKI(2000—2022年)的文献数据,对20年来新的社会阶层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在基本概况上,该研究领域经历了探索、爆发、回落、上升企稳四个时期,... 自党中央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概念后,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基于CNKI(2000—2022年)的文献数据,对20年来新的社会阶层研究进行回顾发现:在基本概况上,该研究领域经历了探索、爆发、回落、上升企稳四个时期,统战部门期刊、人员、网络占据主导地位;在研究内容上,主要是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概念进行溯源与群体确认,了解此群体的政治态度以及对他们的政治引导和组织;在发展脉络上,呈现出从参政议政的主体参与到社会治理的组织动员全过程。展望未来,需要在加强统战研究、丰富群体研究、深化理论研究等重点方向上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的社会阶层 统一战线 政治态度 政治参与 社会治理 身份认同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提升社会和谐度面临的机遇、挑战与治理愿景
12
作者 何云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4-37,共14页
社会和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在人工智能被广泛而深入运用的时代,社会和谐度的提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使人类获得更多的交往互动的自由时间;人类相互交往的空间范围也会得到极大扩展;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透明度... 社会和谐是美好生活的重要标志。在人工智能被广泛而深入运用的时代,社会和谐度的提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的运用可以使人类获得更多的交往互动的自由时间;人类相互交往的空间范围也会得到极大扩展;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透明度显著增加,从而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并且,通过社会治理技术的中立化克服人为的偏见和歧视,从而提升社会的和谐程度。不过,人工智能在增进社会和谐度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人工智能改变了文化主体在场性,给文化的历史传承和赓续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致使文化传承的代际和谐功能受到威胁;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暴露可能吞噬社会公信力,撕裂各种人群,放大利益和诉求差距,从而威胁社会和谐;人工智能的运用可能引发贫富差距扩大并导致阶层固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会激发不同收入人群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带来诸多不和谐因素;人工智能时代也可能引发新的社会公正问题,并进而挑战社会和谐度;人工智能时代还不可避免地给隐私保护提出挑战,并进而威胁社会和谐度。面对人工智能的双刃剑作用,人类要从强化社会治理着手,充分利用其积极方面,并消解其消极方面,从而不断提升社会和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和谐 社会公平 社会治理 深层民生保障
下载PDF
新时代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涵、体系构成与路径
13
作者 殷啸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1-95,共15页
参政党能力建设是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涵,应当从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内在关联以及具体要求入手。新时代参政党能力建设的体系构成,是由参政党能力建设... 参政党能力建设是发展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要求,是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正确理解和把握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内涵,应当从充分理解和把握其内在关联以及具体要求入手。新时代参政党能力建设的体系构成,是由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性质与内涵所决定的,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性质与内涵的理论化、体系化,对于深入研究和探讨参政党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参政党能力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则需要回答如何通过参政党自身的能力建设,来进一步提升参政党的能力问题。这既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展现,更是新时代参政党自身建设所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参政党能力 内涵 体系构成 路径
下载PDF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若干问题回溯性反思
14
作者 许奕锋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等理论特性于一体的重大学术工程。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显性效应,能够为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指引。但不... 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等理论特性于一体的重大学术工程。加强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具有推动统一战线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显性效应,能够为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学科支撑和理论指引。但不可忽视的是,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基础理论相对薄弱、学术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形成、学科归属存在一定争议、学科建设力度亟待加强、学术资源相对匮乏等等方面。应立足对统一战线学学科建设中各相关基本问题特别是其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行回溯性反思,以澄清研究范畴、修正认知误区和指明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学 学科建设 话语体系 反思 学术资源
下载PDF
黄埔元老郑洞国——纪念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
15
作者 邵雍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36-150,共15页
郑洞国的军旅生涯是从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开始的。北伐期间他深切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民众运动的强大力量,但他一直把校长蒋介石作为革命领导者来拥戴,在国民党右派发动“清共”后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里。随着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郑洞国的军旅生涯是从国共合作的黄埔军校开始的。北伐期间他深切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民众运动的强大力量,但他一直把校长蒋介石作为革命领导者来拥戴,在国民党右派发动“清共”后继续留在国民党军队里。随着日本加紧侵华、民族矛盾上升,有着爱国情怀的郑洞国率部奋起抗日,在长城古北口、台儿庄、昆仑关等地不断抗击日军。后指挥中国驻印军反攻日军,为收复缅北及支援整个缅甸战场作出了贡献。1948年春,郑洞国受命困守长春对抗解放军,10月18日,在长春西城率部4.7万人投诚。之后在共产党的帮助下逐渐转向人民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委,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为祖国统一民族振兴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徐向前、聂荣臻等人都做过郑洞国的工作,从郑洞国身上,可以看到党的统战政策的巨大感召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埔军校 黄埔精神 郑洞国 抗日 祖国统一
下载PDF
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创新理论的体系化研究
16
作者 任世红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22,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本文试从理论主题、主体框架、思想灵魂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是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本文试从理论主题、主体框架、思想灵魂三个维度对这一重要思想进行阐释,以期从整体上探讨建构其科学体系及其内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统一战线 理论主题 主体框架 思想灵魂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人类文明发展--兼论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17
作者 余源培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0-82,共13页
读懂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改造和人的发展,并与社会改造紧密相连。现代化对于所有民族和国家而言,... 读懂中国,关键在于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复兴之路,实现从传统文明到现代文明的转型,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面临的核心问题。转型归根结底是人性的改造和人的发展,并与社会改造紧密相连。现代化对于所有民族和国家而言,都是一项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性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条互补的思路:一条是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另一条是东方落后民族和国家的非西方现代化道路。后一条道路的开辟,会遇到一系列的历史难题,需要用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方法来破解。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塑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新时代统一战线要对标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复兴 世界文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新时代统一战线
下载PDF
致公党史话语体系的构筑与致公党史研究
18
作者 陈昌福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6-131,共16页
致公党史话语体系的构筑是致公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公党对自身历史的研究和表述已经经历了“跟着说”“自己说”两个阶段和五个方面的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致公党史的研究正向着“自主说”迈进,并由此启动致公党史话语体系的建构。
关键词 (致公)党史研究 三个阶段 五个方面 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侨务政策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启示
19
作者 吴瑞君 罗志华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4-98,共15页
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分析了近年来国家侨务工作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全球化人才流动格局变化和海外侨情变化等新挑战新要求。... 侨务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分析了近年来国家侨务工作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竞争环境、全球化人才流动格局变化和海外侨情变化等新挑战新要求。比较了各国侨民战略与侨务政策的阶段转变和特色差异。新时代我国侨民战略与侨务政策体系仍面临不少挑战,必须积极借鉴国外在构建侨民战略框架、完善涉侨法律体系、推行引资引智计划、创新侨民工作格局等方面的经验,从建立中国特色侨民战略体系、加强海外人才风险预防、整合优化涉外资源、构建“大侨务”工作格局、积极开展民间外交、加强实地调研等方面优化侨民战略与侨务政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侨民战略 侨务政策 国际比较
下载PDF
统战团结精神与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
20
作者 邹诗鹏 张露思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83,共9页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战工作,实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体现了统战团结精神。现代社会乃是有活力、有序的组织化社会或有机社会,社会学有关有机团结思想有益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化与有机化。统战工作达到的团结,显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 中国共产党通过统战工作,实现了现代中国社会的组织化,体现了统战团结精神。现代社会乃是有活力、有序的组织化社会或有机社会,社会学有关有机团结思想有益于理解现代社会的组织化与有机化。统战工作达到的团结,显然不是机械团结,而是强调一致性与多样性辩证统一的有机团结,是统战团结。中国共产党的统战工作以尊重分工但又超越分工及其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致力于重建社会关系,实现广泛的社会动员与团结,形成了优越于自由主义政体的现代社会动员及其组织化传统。新时代中国统战及其社会的组织化,特别体现为:国家民族的集聚与认同建构;吸纳与团结知识分子以推进社会的理性化;吸纳和团结新的阶层人士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以推进经济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战团结精神 社会的组织化 有机团结 社会团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