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5年总目 |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5 |
1
|
|
2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年总目录 |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0 |
1
|
|
3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7年总目 |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7 |
1
|
|
4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年总目 |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0 |
1
|
|
5
|
张爱玲不怕“抄袭”?——《半生缘》与《普汉先生》对照阅读之一 |
沈庆利
赵小娜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
2012 |
7
|
|
6
|
走近大洋彼岸的缪斯——严歌苓访谈录 |
江少川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47
|
|
7
|
解读虹影——虹影访谈 |
胡辙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16
|
|
8
|
风起于《红浮萍》——访加拿大双语作家、滑铁卢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李彦 |
赵庆庆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0 |
13
|
|
9
|
大陆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概况 |
饶芃子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2 |
6
|
|
10
|
西方语境下的“东方”呈现——论哈金的《等待》 |
刘俊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3 |
20
|
|
11
|
王鼎钧和文学史上的境外鲁籍作家 |
黄万华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2
|
重返心灵的故乡──重读陈映真近年作品并论其新作《归乡》 |
黎湘萍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0 |
5
|
|
13
|
历史,性别与海派美学——评张翎的《邮购新娘》 |
赵稀方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4 |
17
|
|
14
|
是女性主义,不是东方主义——论谭恩美小说中母亲的故事 |
肖腊梅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1 |
11
|
|
15
|
跨地域、跨雅俗、跨学科的“现代中华文学”的系统性研究——评曹惠民教授《出走的夏娃——一位大陆学人的台湾文学观》 |
徐旭
赵小琪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11 |
2
|
|
16
|
跨疆越域的边缘叙事——以新移民女性作家严歌苓、张翎为例 |
庄伟杰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8 |
8
|
|
17
|
集体即兴、时空交错与对立互动──论赖声川的戏剧《暗恋桃花源》 |
彭耀春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1 |
8
|
|
18
|
论马华作家黄锦树的小说创作 |
刘小新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2 |
13
|
|
19
|
历史·女性·救赎——评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 |
王卉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7 |
8
|
|
20
|
率性的叛逆与另类的光彩——论李碧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
郑渺渺
|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
2006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