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966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医史杂志》投稿论文参考文献标注说明
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81-81,共1页
投稿论文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在同处引用多条文献时,文献... 投稿论文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在同处引用多条文献时,文献序号置于同1个方括号内,连续序号用“×-×”形式书写,非连续序号之间用逗号分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文献表 顺序编码制 文献序号 参考文献标注 投稿论文 阿拉伯数字 连续序号 中华医史杂志
原文传递
《中华医史杂志》投稿论文参考文献标注说明
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4期233-233,共1页
投稿论文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
关键词 参考文献表 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标注 投稿论文 阿拉伯数字 中华医史杂志 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原文传递
《中华医史杂志》关于论文写作中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49-149,共1页
投稿论文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动。仅参与获得资金或收集资料、对科研小组进行一般管理者,不宜作为作者署名。其他对该研究做出贡献者,可于文后列“志谢”予以说明。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
关键词 科研小组 作者署名 论文写作 投稿论文 作者姓名 贡献者 中华医史杂志 收集资料
原文传递
《中华医史杂志》投稿论文参考文献标注说明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83-183,共1页
投稿论文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在同处引用多条文献时,文献... 投稿论文所有关于原文和观点的引述,均需按GB/T7714一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参考文献,依照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并在文后依次排列成参考文献表。在同处引用多条文献时,文献序号置于同1个方括号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文献表 顺序编码制 参考文献标注 文献序号 投稿论文 阿拉伯数字 中华医史杂志 信息与文献
原文传递
《中华医史杂志》远程稿件管理系统作者在线投稿说明
5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39-139,共1页
本刊于2023年7月18日正式启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简称新版采编平台),网址:https://medpress,yigle.com。在线投稿请注意以下事项:①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htts://medpress.yigle.com)点击“作者... 本刊于2023年7月18日正式启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简称新版采编平台),网址:https://medpress,yigle.com。在线投稿请注意以下事项:①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学术期刊出版服务平台(htts://medpress.yigle.com)点击“作者中心”按钮进入登录页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编平台 学术期刊出版 在线投稿 服务平台 稿件管理系统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原文传递
更正
6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1期50-50,共1页
《中华医史杂志》2023年第53卷第6期发表的《早期中美中药传播和交流史实回顾:17世纪至1848年3个典型历史事件》一文, 勘误如下:第323页作者信息中, 李皓月、宋坪单位应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 相应的英文内容应为&quo... 《中华医史杂志》2023年第53卷第6期发表的《早期中美中药传播和交流史实回顾:17世纪至1848年3个典型历史事件》一文, 勘误如下:第323页作者信息中, 李皓月、宋坪单位应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合作处", 相应的英文内容应为"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partment,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第325页右栏第17行去掉"美国", 第18行"带来"后加"了", "改变"后加"了";第326页左栏第4行"并获得"前加"匹尼赫斯特乌龙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医科学院 作者信息 赫斯特 英文内容 国际合作处 中华医史杂志
原文传递
《中华医史杂志》关于论文写作中的志谢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1期64-64,共1页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①对确实给予了帮助的单位或个人,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为了抢先发... 在文后志谢是表示感谢并记录在案的意思。对给予实质性帮助而又不能列为作者的单位或个人应在文后给予志谢,但必须征得被志谢人的同意。志谢应避免以下倾向:①对确实给予了帮助的单位或个人,甚至用了他人的方法、思路、资料,为了抢先发表,而不公开志谢和说明;②出于某种考虑,将应被志谢人放在作者的位置上,混淆了作者和被志谢者的权利和义务;③以名人、知名专家包装自己的论文,抬高论文的身份,将未曾参与工作的,也未阅读过该论文的知名专家写在志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文写作 权利和义务 中华医史杂志 作者 实质性
原文传递
炉甘石在古代眼科外治方中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杨阳 赵冉冉 +3 位作者 赵时鹏 刘帅 盛倩 刘绍燕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4期203-210,共8页
炉甘石相关药物作为朝贡品和商品进入中国,宋以前的本草书籍未见记载。明代以后,随着炉甘石在中医眼科、皮肤科、伤科病证中的广泛应用,明清本草著作对炉甘石的记载也更加详尽。系统梳理宋以后中医古籍著作所载方剂,组方含有炉甘石的眼... 炉甘石相关药物作为朝贡品和商品进入中国,宋以前的本草书籍未见记载。明代以后,随着炉甘石在中医眼科、皮肤科、伤科病证中的广泛应用,明清本草著作对炉甘石的记载也更加详尽。系统梳理宋以后中医古籍著作所载方剂,组方含有炉甘石的眼科外治方共计320首,集中在67部本草、方书、临证综合及眼科专著中。研究发现炉甘石作为重要的眼科外治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基本涵盖了内障、外障眼病,且炉甘石炮制方法丰富多样,配伍用药灵活多变,对深入剖析当今炉甘石的应用现状,进一步深入推广炉甘石外治方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实现经典名方的再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甘石 中医眼科 外治方
原文传递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产宝》探析
9
作者 潘亚敏 刘成海 +1 位作者 陈林娇 王兴伊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现行本《经效产宝》存在方剂缺损、续编存疑和校注困难等问题,但因国内所见《产宝》版本系统较为单一,始终无法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公布所藏写本《产宝》的信息,为国内《产宝》研究提供了全新版本。早稻田大学图书... 现行本《经效产宝》存在方剂缺损、续编存疑和校注困难等问题,但因国内所见《产宝》版本系统较为单一,始终无法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公布所藏写本《产宝》的信息,为国内《产宝》研究提供了全新版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藏《产宝》为日本学者根据《医方类聚》完成的辑佚本,内容更贴近南宋本。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发现,早稻田大学所藏《产宝》的篇章排布、方剂数量、避讳字的使用等都与现行版本差异较大,对文献学和中医临床都具备一定价值,值得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宝》 《经效产宝》 日本医籍 版本
原文传递
《摄生要义》作者初考
10
作者 李晓寅 江凌圳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4期244-247,共4页
《摄生要义》为明代养生学著作,汇集诸家养生之要,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但目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与《中国古籍总目》对其作者记载不一,其他工具书对作者身份年代记述也是抵牾互见。以传记史志、辞典书目及其他相关文献为依据,对《摄... 《摄生要义》为明代养生学著作,汇集诸家养生之要,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但目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与《中国古籍总目》对其作者记载不一,其他工具书对作者身份年代记述也是抵牾互见。以传记史志、辞典书目及其他相关文献为依据,对《摄生要义》作者进行初步考证,以期对医史文献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生要义》 版本 作者
原文传递
晚清《澳门新闻纸》涉医内容浅析
11
作者 郝景东 王彬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75-179,共5页
晚清《澳门新闻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译报,是林则徐探访夷情的重要工具。《澳门新闻纸》对于西医相关新闻信息的编译是国人主动开眼看西医的一次积极尝试,其中2则涉医新闻,留下了中西医学交流的历史资料,反映了西医医德、医术、医... 晚清《澳门新闻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译报,是林则徐探访夷情的重要工具。《澳门新闻纸》对于西医相关新闻信息的编译是国人主动开眼看西医的一次积极尝试,其中2则涉医新闻,留下了中西医学交流的历史资料,反映了西医医德、医术、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或有溢美之词的外国人的表述应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的医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门新闻纸》 西医传入 林则徐
原文传递
现知最早血症专著《血症全集》探析
12
作者 张心悦 张志斌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血症全集》由明代医家孙光裕所著,是中国现知第一部血症专书。从书中内容看,其专论出血症。全书先收集《内经》及先贤论说,重心在于系统归纳历代治疗出血症的理论与经验,其间穿插孙氏本人见解。主体部分主要论述4种出血症,总结了孙氏... 《血症全集》由明代医家孙光裕所著,是中国现知第一部血症专书。从书中内容看,其专论出血症。全书先收集《内经》及先贤论说,重心在于系统归纳历代治疗出血症的理论与经验,其间穿插孙氏本人见解。主体部分主要论述4种出血症,总结了孙氏本人临床实践中的深刻体会,多有个人创见。在病因方面,孙氏主张"血分三因"而多因火热,在治疗方面反对滥用苦寒而重视滋阴壮水,提出了逐瘀散滞、滋阴抑阳、理气导血、调中补虚4个治疗大法,主张出血不求速治,强调根据出血何处、出血色质,判断脏腑经络所病,灵活用药,并且重视病时及病后的生活起居调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症全集》 孙光裕 血症
原文传递
史书寻医迹岁月著文章读傅维康教授《医史与文史札记选》
13
作者 甄橙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92-192,F0003,共2页
傅维康教授,1930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西医师之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学史教研室主任。傅维康教授曾出版多种著述,如《中国针灸史话》《中国... 傅维康教授,1930年出生于福建长汀县西医师之家,1957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历任上海中山医院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馆长兼医学史教研室主任。傅维康教授曾出版多种著述,如《中国针灸史话》《中国医药历史漫话》《医药文化随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中山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研室主任 上海第一医学院 医学史
原文传递
石膏在中西医骨科临床中的应用简史
14
作者 梅炯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40-144,共5页
人类加工和使用石膏并用于建筑和生活用具中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而将石膏用于骨折固定,首次文献记载是在公元970年,波斯医师穆瓦法克用石膏浆浇注的方法固定小腿骨折。虽然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开始,在欧洲大陆、埃及、中国等地区,先后有... 人类加工和使用石膏并用于建筑和生活用具中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而将石膏用于骨折固定,首次文献记载是在公元970年,波斯医师穆瓦法克用石膏浆浇注的方法固定小腿骨折。虽然从希波克拉底时代开始,在欧洲大陆、埃及、中国等地区,先后有在绷带上添加蜡、沥青、油脂或树脂,以及粘土胶混合物、面粉和蛋清等物质使绷带变硬的方法,但均不能像石膏那样快速硬化。直到19世纪中期,分别由俄国的皮罗戈夫用帆布浸泡在石膏浆中的方法,以及荷兰的马西森用布条包夹石膏粉的方法,才形成了现代石膏绷带的雏形,并迅速在全世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夹板 骨折固定 医学史
原文传递
於达望与1930年版《中华药典》
15
作者 周雷鸣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於达望是中国近代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华药典》做出了多方面的工作:著文陈述没有国家药典的弊害,介绍国外药典编纂情况,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之最终决定编纂产生积极的影响;主持、参加审查药学名词,为编纂清除文字障碍;与孟目的... 於达望是中国近代药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为《中华药典》做出了多方面的工作:著文陈述没有国家药典的弊害,介绍国外药典编纂情况,上书卫生行政部门,对之最终决定编纂产生积极的影响;主持、参加审查药学名词,为编纂清除文字障碍;与孟目的主持编纂,几易其稿,始克完成;主持印刷过程中繁琐的校对工作,保证药典得以顺利付梓;著文介绍《中华药典》,为之编订索引,补遗拾缺,实验验证,并提出改版建议。於达望之于《中华药典》表现出的勇于担当、坚持不懈、团结合作和任劳任怨的精神,是其药学救国、报国之志的体现,对于今天科技工作者仍具有教育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於达望 《中华药典》 药学名词
原文传递
龙胆泻肝汤源流探析与经脉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牟东晓 武晓冬 +4 位作者 赵楠琦 袁静云 丁楠 董国锋 王昕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1期10-16,共7页
系统梳理历代医书中的龙胆泻肝汤发现, 最初《兰室秘藏》所载龙胆泻肝汤主要针对男子前阴臊臭之疾, 经过薛己的加减变化使主治范围逐渐泛化扩展, 并出现方剂名称、组成和源流混乱的问题, 《景岳全书》和《医方集解》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 系统梳理历代医书中的龙胆泻肝汤发现, 最初《兰室秘藏》所载龙胆泻肝汤主要针对男子前阴臊臭之疾, 经过薛己的加减变化使主治范围逐渐泛化扩展, 并出现方剂名称、组成和源流混乱的问题, 《景岳全书》和《医方集解》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得较为突出。过往医家多从脏腑角度对该方进行解读, 转换视角从经脉角度重新解读, 或可更好理解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规律。将前阴的病症归于足厥阴肝经, 而将胁痛、耳聋等病症归于足少阳胆经, 并根据病情加减用药, 既有利于对该方全面与深入的理解以实现临床辨证与用药精准, 也可促使现代研究者重新思考经络学说在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前阴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原文传递
《本草纲目》烧酒药用特色探析
17
作者 刘志恒 高雅 +4 位作者 石东平 曹丽娟 张钰萍 樊栩彤 袁冰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1期29-33,共5页
现代的白酒古代称为烧酒, 查阅古籍发现明代以前已有烧酒的蒸馏制备工艺, 但由于其偏性较大, 运用范围受限, 药用记载亦较少, 而《本草纲目》大量记载其药用。通过对比历代记载烧酒的医籍, 发现《本草纲目》首次较为全面地记载烧酒药用... 现代的白酒古代称为烧酒, 查阅古籍发现明代以前已有烧酒的蒸馏制备工艺, 但由于其偏性较大, 运用范围受限, 药用记载亦较少, 而《本草纲目》大量记载其药用。通过对比历代记载烧酒的医籍, 发现《本草纲目》首次较为全面地记载烧酒药用的相关认识和运用。书中详列烧酒的致毒之因和辟毒之法, 全面阐述其性味功效及主治, 列举丰富多样的使用方法, 巧妙运用烧酒治疗杨梅毒疮, 并开创性提出高浓度的烧酒可作为酒剂的良好溶剂等。《本草纲目》中烧酒的记载对后世医疗用酒产生深远的影响, 清代对烧酒的运用不断扩展, 药酒种类亦不断丰富。《本草纲目》中烧酒的相关记载亦可为现代白酒的药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烧酒 白酒 药用特色
原文传递
《天回医简》石法与传世医经刺法的理论探析
18
作者 李卓明 周琦 顾漫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75-81,共7页
通过对读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条文,解析《天回医简》中《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中“石疽。太上石神,石神必已;其次石血,石血得分;其下石脓,石脓十一活”的治法细节,阐发其与传世医经理论的关联。相比马王堆《脉法》与张家山《脉书》... 通过对读相关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条文,解析《天回医简》中《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中“石疽。太上石神,石神必已;其次石血,石血得分;其下石脓,石脓十一活”的治法细节,阐发其与传世医经理论的关联。相比马王堆《脉法》与张家山《脉书》中的砭石治法,《天回医简》中治疗痈疽的“石神”之法,用在痈疽血聚、脓成之前,可防止痈疽的病情发展并达到“必已”的疗效。另外,石疽相关的诊疗方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后世的“调神”思想及治未病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砭石 石法 石神 治未病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神农本草经》注本和辑本研究
19
作者 夏榕灿 李哲 +1 位作者 张卫 杨应战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3期163-169,共7页
明清时期对《神农本草经》进行辑佚和注释研究的书籍层出不穷。民国时期先后出版了8种《神农本草经》注本和辑本,通过对相应作者、内容及学术特色的分析,认为民国时期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尊经思想下注疏研究的延续与中... 明清时期对《神农本草经》进行辑佚和注释研究的书籍层出不穷。民国时期先后出版了8种《神农本草经》注本和辑本,通过对相应作者、内容及学术特色的分析,认为民国时期对《神农本草经》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尊经思想下注疏研究的延续与中西汇通背景下传统本草的"科学化"转型2种情况,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亦体现出中西汇通的时代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本草经》 民国时期 注本 辑本
原文传递
陆彦功《伤寒类证便览》文献研究
20
作者 张婷婷 刘诗妍 +1 位作者 王帅虎 陆翔 中华医史杂志 202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伤寒类证便览》是明新安医家陆彦功编集整理的一部伤寒类医籍,计12卷,初刊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国内外现存有3种版本:一种为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全本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的残本,两地藏本均为婺源汪范依据陆氏保和堂于明弘治十二... 《伤寒类证便览》是明新安医家陆彦功编集整理的一部伤寒类医籍,计12卷,初刊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国内外现存有3种版本:一种为藏于日本内阁文库全本和辽宁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的残本,两地藏本均为婺源汪范依据陆氏保和堂于明弘治十二年刊本进行缮写翻刻的刻本,刊刻时间不详,原保和堂弘治十二年刊本未见;一种为藏于四川省图书馆的所谓“明弘治刻本”;一种为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清代精抄本。其文献来源主要有《伤寒类证》《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活人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此事难知》《伤寒图歌活人指掌》《胎产药方》《小儿伤寒药方》。该书使已经亡佚的《伤寒类证》得以较完整地流传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彦功 《伤寒类证便览》 《伤寒类证》 版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