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16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海霞 李佳佳 +16 位作者 张圆圆 孙于谦 莫晓冬 韩婷婷 孔军 吕萌 韩伟 陈欢 陈育红 王峰蓉 闫晨华 陈瑶 王景枝 王昱 许兰平 黄晓军 张晓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索allo-HSCT后发生IFR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后并发IFR的19例血液病患者...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IFR)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探索allo-HSCT后发生IFR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HSCT后并发IFR的19例血液病患者,按照1∶5的比例随机选择95例同期未并发IFR的allo-HSCT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19例移植后并发IFR患者中男10例,女9例,中位年龄36(10~59)岁,IFR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68(9~880)d。急性髓系白血病(AML)7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ALL)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2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1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T淋巴母细胞样淋巴结瘤1例。确诊13例(68.4%),临床诊断6例(31.6%)。病原菌分布:接合菌6例(31.5%,毛霉菌2例,根霉菌4例),曲霉菌4例(21.1%),念珠菌3株(15.8%)。5例接受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联合治疗,1例接受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联合治疗,9例接受伏立康唑单药治疗,4例接受两性霉素B单药治疗。除抗真菌药物治疗外,1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7例获得疗效。经抗真菌药物及手术治疗后,15例患者(78.9%)患者治疗有效,其中13例(68.4%)达到完全反应,2例(10.5%)为部分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中性粒细胞缺乏(P=0.021)、移植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P=0.012)、血小板延迟植入(P=0.008)、移植物单个核细胞计数较少(P=0.012)是移植后IF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IFR组、对照组移植后5年OS率分别为(29.00±0.12)%、(91.00±0.03)%(P<0.01)。结论IFR是血液病患者allo-HSCT后相对少见但对移植预后有严重影响的并发症,全身抗真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真菌性鼻窦炎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及安全性的真实世界单中心数据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董喜凤 李亚兰 +14 位作者 李念斌 林纬楠 王婷 王化泉 李丽娟 瞿文 邢莉民 刘鸿 吴玉红 王国锦 宋嘉 关晶 王晓明 邵宗鸿 付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应用艾曲泊帕的198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ITP患者,男70例、女128例,中位年... 目的观察艾曲泊帕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自2018年1月至2022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应用艾曲泊帕的198例IT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8例ITP患者,男70例、女128例,中位年龄45(7~88)岁,新诊断ITP 130例(65.7%),持续性ITP 25例(12.6%),慢性ITP 43例(21.7%)。基线出血评分:4分以下患者占84.3%,4分及以上患者占15.7%。艾曲泊帕6周内有效率(初始有效率)为78.8%,其中完全反应(CR)率为49.1%,CR1率为14.6%,CR2率为15.2%;中位起效时间7(7,14)d。艾曲泊帕25、50、75 mg剂量组初始反应率分别为74.1%、85.9%和60.0%(P=0.031),50 mg剂量组初始反应率高于25 mg和75 mg剂量组。在治疗过程中,有70.7%的患者维持初始剂量,8.6%的患者调整到50 mg剂量组,6.1%的患者调整到75 mg剂量组,2例患者调整到100 mg剂量组。且调整剂量后25、50、75 mg各个剂量组的持续有效率分别为83.6%、85.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100 mg剂量组共4例,持续有效率为100.0%。艾曲泊帕治疗6周后,ITP患者出血评分总体降低,4分以上病例数降低为0,4分患者比例降低,1~2分患者比例变化不显著。艾曲泊帕治疗中,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7.7%,经药物治疗均能好转,未见有合并血栓病例发生。ITP类型与巨核细胞数量分别是艾曲泊帕疗效的影响因素。新诊断的、持续性、慢性ITP患者对艾曲泊帕的初始有效率分别为85.3%、56%和76.2%(P=0.003);巨核细胞数量减少、正常和增多的ITP患者对艾曲泊帕的初始有效率分别为61.8%、87.1%和84.3%(P=0.009)。结论艾曲泊帕作为二线及以上治疗对成人ITP起效时间较快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艾曲泊帕50 mg、25 mg剂量组相比较,50 mg剂量组初始有效率显著增高。新诊断类型的ITP、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多的ITP患者对艾曲泊帕初始反应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曲泊帕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有效性 安全性
原文传递
《中华血液学杂志》稿约
3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04,共2页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血液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导和促进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本刊被国内外权威...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血液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导和促进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本刊被国内外权威的医学专业数据库SCOPUS/Pubmed、Pubmed Central Dimensions.CSCD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多次人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出学术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专业数据库 卫生工作方针 中华血液学杂志 综合性学术期刊 普及与提高 中华医学会
原文传递
作者投稿须知
4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08,共1页
1.按本刊要求写作:登录《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站(http:/www.hematoline.com),参见首页作者中心栏中的"投稿须知"及"写作指导"栏目。2.作者注册:请打开本刊网站首页点击"在线投稿"即进入中华医学会网站(htt... 1.按本刊要求写作:登录《中华血液学杂志》网站(http:/www.hematoline.com),参见首页作者中心栏中的"投稿须知"及"写作指导"栏目。2.作者注册:请打开本刊网站首页点击"在线投稿"即进入中华医学会网站(http://cmaes.medline.org.cn)。在网站首页注册并申请为杂志作者(用户名和密码为您在中华医学会统一的登录信息,请牢记!忘记密码可通过电子信箱索取)。3.投稿:注册成功后进入“业务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箱 登录信息 在线投稿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医学会 网站首页 用户名 写作指导
原文传递
《中华血液学杂志》稿约
5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1-712,共2页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血液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导和促进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本刊被国内外权威... 《中华血液学杂志》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血液学专业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和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血液学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引导和促进我国血液学事业的发展。本刊被国内外权威的医学专业数据库SCOPUS/Pubmed、Pubmed Central、Dimensions、CSCD收录,是中文核心期刊(北大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核心期刊 专业数据库 卫生工作方针 中华血液学杂志 综合性学术期刊 普及与提高 中华医学会 理论与实践
原文传递
作者更正
6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97,共1页
由于作者疏忽,刊登于《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年第11期第963-968页"新型BTK抑制剂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研究进展"一文遗漏基金相关信息。更正如下,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教能力提升工程(ZDXK202209)。特此更正。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研究进展 基金项目 更正
原文传递
作者更正
7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4-194,共1页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年第44卷第11期第881页刊登的论文《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中的图3有误,"抑制物≤5BU/ml"应为"抑制物<5BU/ml","抑制物>5BU/ml"应为"抑制物...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年第44卷第11期第881页刊登的论文《血友病合并抑制物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年版)》中的图3有误,"抑制物≤5BU/ml"应为"抑制物<5BU/ml","抑制物>5BU/ml"应为"抑制物≥5BU/ml"。特此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血液学杂志 抑制物 血友病 诊断与治疗 更正
原文传递
以骨质破坏起病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PDGFRα重排髓系/淋系肿瘤1例
8
作者 郭燕 吕国庆 +5 位作者 张媛 王莉华 武金日 卢秀利 秦卫玲 吴隼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195,共1页
患者,男,46岁,因"双髋部疼痛1个月"于2023年2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完善双髋关节平扫+增强磁共振:右侧髂窝区、双侧髂骨、骶椎、双侧髋臼、右侧股骨头及小转子、双侧坐骨异常信号,疑诊为"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男,46岁,因"双髋部疼痛1个月"于2023年2月就诊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完善双髋关节平扫+增强磁共振:右侧髂窝区、双侧髂骨、骶椎、双侧髋臼、右侧股骨头及小转子、双侧坐骨异常信号,疑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收入血液科。无皮肤瘙痒、咳嗽、胸闷、气喘、腹痛、腹泻等症状。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嗜好;无外地旅居史,无不洁饮食,未曾食用生冷海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医学院 不洁饮食 骨质破坏 附属医院 小转子 血液科 多发性骨髓瘤 右侧股骨
原文传递
以维泊妥珠单抗为基础方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累及的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9
作者 白洁菲 冯茹 +5 位作者 王婷 李旭 钱龙 李江涛 张春丽 刘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4-866,共3页
维泊妥珠单抗(Pola)是一种靶向CD79b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试验显示在初诊和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均有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医院1例脊髓受累的难治性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并进... 维泊妥珠单抗(Pola)是一种靶向CD79b的新型抗体药物偶联物,临床试验显示在初诊和复发/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均有效。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北京医院1例脊髓受累的难治性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过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患者79岁,诊断为DLBCL,累及髂骨、骶骨、脊髓、神经根,IPI评分5分,MSKCC评分高风险,老年综合评估(IACA评分)2分,为不适合强化疗组。一线治疗应用无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患者病情进展,二线治疗应用以Pola为基础的方案,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提示Pola可能作为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DLBCL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北京医院 老年综合评估 中枢神经系统 联合放疗 骶骨 二线治疗 CD7
原文传递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血液系统恶性肿瘤9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朱晓璐 王景枝 +9 位作者 吕萌 韩婷婷 郑凤美 陈育红 张圆圆 陈欢 张晓辉 许兰平 黄晓军 王昱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1-855,共5页
2013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9例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38(13~60)岁。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慢性粒-... 2013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1日,9例合并吉尔伯特综合征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男7例,女2例,中位年龄38(13~60)岁。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所有患者均未合并病毒性肝炎。9例患者中,7例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方案,2例采用全身放射治疗+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预处理方案。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8例患者获得血小板植入。所有患者移植前中位血清总胆红素为45.4(22.5~71.2)μmol/L,预处理前1 d为22.0(18.0~37.2)μmol/L。8例患者在移植后20 d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基线值,1例患者移植后5 d总胆红素水平一过性升高,考虑白消安预处理毒性所致。所有患者均未并发肝小静脉闭塞病。中位随访时间739(42~2491)d。随访期内,复发死亡1例,余8例患者均无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预处理方案 血清总胆红素 急性髓系白血病 肝小静脉闭塞病 血液恶性肿瘤 无病生存 白消安
原文传递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的疗效及安全性
11
作者 戴海萍 沈宏杰 +7 位作者 李正 崔巍 崔庆亚 郦梦云 陈思帆 朱明清 吴德沛 唐晓文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评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样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AR-T细胞序贯allo-HSCT治疗的21例Ph样... 目的评估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序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Ph样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样AL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3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CAR-T细胞序贯allo-HSCT治疗的21例Ph样ALL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男14例,女7例。接受CAR-T细胞治疗时的中位年龄为22(6~50)岁。7例为ABL1样重排,14例为JAK-STAT重排。接受CAR-T细胞治疗前,12例为血液学未缓解,7例为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FC-MRD)阳性,2例为MFC-MRD阴性。CAR-T细胞均来自患者自体淋巴细胞。9例接受CD19 CAR-T细胞治疗,12例接受CD19/CD22双靶点CAR-T细胞治疗。CAR-T细胞治疗后28 d评估,完全缓解率为95.2%,其中MFC-MRD阴性缓解率75.0%。19例患者出现0~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2例患者出现3级CRS,经治疗后均恢复。所有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均接受allo-HSCT。CAR-T细胞治疗后桥接移植的中位时间为63(38~114)d。5例患者CAR-T细胞治疗后出现复发,4例为血液学复发,1例为分子学复发。ABL1组和JAK-STAT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3±15.2)%和(66.6±17.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50.0±20.4)%和(55.6±15.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CAR-T细胞桥接allo-HSCT,能使大部分Ph样ALL患者迅速达到深度缓解,显著延长患者的无白血病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Ph样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原文传递
利用全基因组光学图谱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异常
12
作者 王艳芳 张朕豪 +3 位作者 王化 郤连永 董菲 景红梅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肿瘤,MM细胞具有复杂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对于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以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基因组光学图谱(OGM)是一项新型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以单克隆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血液肿瘤,MM细胞具有复杂的染色体数目异常和结构异常,这些异常对于患者的危险度分层以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全基因组光学图谱(OGM)是一项新型的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目前在肿瘤、辅助生殖、发育异常等领域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首次利用OGM技术对5例新发MM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进行检测,并将其与传统细胞遗传学检测技术进行了比较,从而评估该技术对染色体异常的检出能力以及在MM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遗传学异常 异常增殖 危险度分层 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数目异常 血液肿瘤 辅助生殖 发育异常
原文传递
以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大为首诊表现的POEMS综合征临床特征: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3
作者 张婷 张珏 +4 位作者 沈旭星 金媛媛 张闰 李建勇 陈丽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94-697,共4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液质,临床表现包括多发性神经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大、内分泌病、脏器肿大和皮肤改变等。由于患者多系统受累,就诊时复杂不典型的症状使得早期诊断面临挑战。该病首发症状以周围...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浆细胞恶液质,临床表现包括多发性神经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大、内分泌病、脏器肿大和皮肤改变等。由于患者多系统受累,就诊时复杂不典型的症状使得早期诊断面临挑战。该病首发症状以周围神经病变——肢体麻木最常见,而关于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大的病例报道少见。研究收集并分析两组不同首发症状(血管外容量负荷增大、肢体麻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治疗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内分泌病 周围神经病变 外容量 多发性神经病 回顾性研究 病例报道 治疗反应
原文传递
罗沙司他治疗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与安全性
14
作者 徐璐 胡青林 +2 位作者 杨辰 陈苗 韩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4-270,共7页
目的评估罗沙司他在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使用罗沙司他至少3个月,并在使用后随访超过6个月的难治性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人口学信息、... 目的评估罗沙司他在难治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连续使用罗沙司他至少3个月,并在使用后随访超过6个月的难治性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其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疗效、不良反应及转归,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纳入41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25,中位年龄52(18~84)岁,罗沙司他中位治疗时间5(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6~26)个月。1、2、3、6、12个月的血液学改善-红系(HI-E)率分别为12.2%、29.3%、46.3%、43.9%和30.3%。治疗后3、6、12个月摆脱输血依赖比例分别为28.5%、38.1%、33.3%。治疗后部分患者HGB恢复正常。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均为Ⅰ~Ⅱ级,可恢复。未发现影响HI-E的因素。至随访期末,有45%(9/20)的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7(3~12)个月。未观察到克隆演变。1例患者死于肺部感染。结论罗沙司他可有效改善难治性NSAA的贫血,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沙司他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难治性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分析
15
作者 刘竞 吕萌 +8 位作者 张圆圆 莫晓冬 孙于谦 闫晨华 王昱 许兰平 张晓辉 刘开彦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2-548,共7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及人群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全部74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27例患者中有56例(0.75%)在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死亡...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原因及人群特征。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23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全部742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427例患者中有56例(0.75%)在中性粒细胞植入前死亡,中位死亡时间为+7 d(-3 d~+38 d)。急性白血病(A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分别为+11 d(-1 d~+38 d)、+3 d(-1 d~+34 d)、+16 d(-1 d~38 d)(P=0.013)。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39.3%)、预处理心脏毒性(28.6%)和颅内出血(26.8%)。感染是引起AL和MDS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55.0%、60.0%)。预处理心脏毒性所致死亡主要见于SAA患者(71.4%),而在AL患者中未见到,MDS中仅1例。53.3%的颅内出血死亡患者合并严重感染。感染、预处理心脏毒性、颅内出血引起植入前死亡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 d(-1 d~+38 d)、+2.5 d(-1 d~+17 d)、+8 d(-3 d~+37 d)(P<0.001)。结论:感染是allo-HSCT患者粒细胞植入前死亡的主要原因,SAA患者应关注严重心脏毒性导致的植入前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相关死亡 死亡原因 感染 心脏毒性
原文传递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对血液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16
作者 王佳 付海霞 +16 位作者 张圆圆 莫晓冬 韩婷婷 孔军 孙于谦 吕萌 韩伟 陈欢 陈育红 王峰蓉 闫晨华 陈瑶 王景枝 王昱 许兰平 黄晓军 张晓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7,共7页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和非G6PD缺乏症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预处理毒性、移植并发症和生存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G6PD缺乏症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连续病...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和非G6PD缺乏症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过程中预处理毒性、移植并发症和生存的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G6PD缺乏症患者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allo-HSCT的连续病例作为研究组。以1∶5的比例随机抽选同期接受allo-HSCT,且性别、年龄、疾病、移植方式匹配的非G6PD缺乏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7例G6PD缺乏患者进入研究组,35例非G6PD缺乏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7例G6PD缺乏患者中男6例,女1例,中位年龄37(2~45)岁,均无明显G6PD缺乏症相关临床症状;血液系统原发病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移植后28 d内研究组所有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对照组粒细胞植入率为94.3%;研究组、对照组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13(11~17)d、12(10~23)d(P=0.601),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1(6~64)d、14(7~70)d(P=0.113)。研究组、对照组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GF)发生率分别为42.9%(3/7)、8.6%(3/35)(P=0.036),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1.4%(5/7)、31.4%(11/35)(P=0.049),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分别为57.1%(4/7)、8.6%(3/35)(P=0.005),细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0.0%(7/7)、77.1%(27/35)(P=0.070),EB病毒(EBV)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1/7)、14.3%(5/35)(P=1.000),真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3%(1/7)、25.7%(9/35)(P=0.497),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率分别为0%(0/7)、5.7%(2/35)(P=0.387)。结论合并G6PD缺乏的血液病患者可耐受常规allo-HSCT预处理方案,粒细胞、血小板可顺利植入,但移植后需警惕病毒感染、出血性膀胱炎及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并发症 预后
原文传递
34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7
作者 杨磊 曾立洁 +9 位作者 叶进 魏立强 丛佳 李鑫 姚娜 杨晶 王赫男 吕黎玮 吴轶苹 王亮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3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4例新诊断P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 PTL)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3年2月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34例新诊断PT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 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结果 34例PTL患者均以颈部肿物为首发临床表现, 男9例, 女25例, 病理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患者分别为29例、5例。DLBCL患者中, 6例伴有B症状, 17例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 Ann Arbor分期为Ⅰ~Ⅱ期21例, Ⅲ~Ⅳ期8例, 肿块长径≥10 cm 4例, 14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27例接受化疗, 完全缓解(CR)21例, 部分缓解(PR)2例, 疾病进展6例;5年无进展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78.9%、77.4%;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 B症状、肿块长径≥10 cm、Ann Arbor Ⅲ~Ⅳ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MALT淋巴瘤患者均为Ⅰ~Ⅱ期、ECOG评分0~1分、无B症状, 患者均进行了手术切除, CR 4例, PR 1例。结论 PTL常见于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女性患者, 病理类型多为B细胞淋巴瘤, 治疗上以化疗为主, 放疗及手术为辅, 预后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 病理诊断 疗效评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依托泊苷联合G-CSF与环磷酰胺联合G-CSF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比较
18
作者 王国蓉 杨光忠 +4 位作者 耿传营 冷芸 吴垠 刘爱军 陈文明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1-356,共6页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ETO)联合G-CS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目的比较依托泊苷(ETO)联合G-CSF与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MM患者,利用倾向性评分按照1∶1匹配比例筛选出134例患者,ETO联合G-CSF动员方案(ETO组)、CTX联合G-CSF动员方案(CTX组)各6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ETO组、CTX组采集天数分别为2(1~3)d、2(1~5)d(P<0.001),CD34^(+)细胞采集量分别为7.62(2.26~37.20)×10^(6)/kg、2.73(0.53~9.85)×10^(6)/kg(P<0.001),采集成功率分别为100.0%(67/67)、76.1%(51/67)(P<0.001)、采集优良率分别为82.1%(55/67)、20.9%(14/67)(P<0.001)。ETO组有2例患者在采集1 d后进行方案转换,CTX组有11例患者在采集1~2 d后进行方案转换。②ETO组、CTX组粒缺伴发热发生率分别为21.5%(14/65)、10.7%(6/56)(P=0.110),血小板输注患者占比分别为10.7%(7/65)、1.8%(1/56)(P=0.047)。③至随访截止,ETO组63例、CTX组54例患者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位CD34+细胞回输量分别为4.62(2.14~19.89)×10^(6)/kg、2.62(1.12~5.31)×10^(6)/kg(P<0.001),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1(9~14)d、11(10~14)d(P=0.049),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1(0~19)d、12(0~34)d(P=0.035)。CTX组有1例患者发生血小板延迟植入。结论依托泊苷联合G-CSF的动员方案可能有较多的患者需要输注血小板,但采集天数缩短,采集成功率、优良率及CD34+细胞采集量较高,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泊苷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PICALM-MLLT10融合基因阳性伴多基因突变儿童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例
19
作者 孙妍 姜健 +2 位作者 孙立荣 闫飞宇 王玲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0-411,共2页
患儿,男,12岁。因"发现皮肤出血点7 d,双下肢水肿3 d"于2023年5月5日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以腹部为主,伴全身乏力,无发热、牙龈出血、全身疼痛、视物模糊、全身水肿,未予特殊处理;3 d前出现双... 患儿,男,12岁。因"发现皮肤出血点7 d,双下肢水肿3 d"于2023年5月5日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出血点,以腹部为主,伴全身乏力,无发热、牙龈出血、全身疼痛、视物模糊、全身水肿,未予特殊处理;3 d前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全身多处皮肤瘀斑及阴囊肿胀,完善血常规:WBC 68.39×10^(9)/L、ANC 9.64×10^(9)/L、RBC 4.01×10^(12)/L、HGB 126 g/L、PLT 117×10^(9)/L。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身高138 cm,体重46 kg,体温36.5℃,心率88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4/73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多发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未及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6 cm、剑突下7 cm,脾脏肋下5 cm,均质韧,无触痛,双下肢及足背部凹陷性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出血点 凹陷性水肿 全身乏力 全身水肿 皮肤瘀斑 大学附属医院 王玲 双下肢水肿
原文传递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83例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刘柳 和凤 +4 位作者 徐衍 李涛 李亚飞 汤平 孙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7-283,共7页
目的评估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3例HR-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 目的评估维奈克拉(VEN)联合去甲基化药物(HMA)治疗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3年5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确诊的83例HR-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应用过VEN+HMA治疗。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组间生存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83例HR-MDS患者中,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7(15~82)岁。其中,初始治疗MDS患者45例(54.2%),应用HMA≤4个疗程患者23例(27.7%),HMA治疗失败15例(18.1%)。中位随访10.3(0.6~34.4)个月,总体反应率(ORR)62.7%(52/83),其中18例(21.7%)获完全缓解(CR),14例(16.9%)获骨髓完全缓解(mCR)并血液学改善,20例(24.1%)获mCR。初始治疗、应用HMA≤4个疗程、HMA治疗失败3组患者的ORR分别为66.7%、60.9%、53.3%(P=0.641)。中位总生存(OS)期14.6(95%CI 7.2~2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8.9(95%CI 6.7~11.1)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碱性磷酸酶(ALP)≥90 U/L(OR=14.574,95%CI 3.036~69.951,P=0.001)、TP53突变(OR=13.052,95%CI 1.982~85.932,P=0.008)和U2AF1突变(OR=7.720,95%CI 1.540~38.698,P=0.013)是VEN+HMA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患者均发生了血液学不良事件(AE),因治疗所致3~4级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最高,为48.2%(40/83)。最常见的非血液AE为肺部感染(31.3%)。结论VEN+HMA在初始治疗及HMA治疗失败的HR-MDS患者中均有较高的治疗反应率,ALP≥90 U/L、TP53突变和U2AF1突变是无治疗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维奈克拉 疗效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