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4,66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免疫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洋 宋志前 +4 位作者 鲁欣悦 王淳 彭诗涛 张婷 宁张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68-175,共8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UC与肠道免疫关系密切,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含有丰富的免疫细胞,对于维持肠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 Th)17/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 Treg)失衡与UC肠道免疫稳态息息相关,而Th17/Treg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受到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与UC相关的肠相关淋巴组织以及固有层内多种免疫因素、Th17/Treg细胞代谢重编程以及中药免疫调节治疗UC现状3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UC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肠道免疫 TH17细胞 TREG细胞 代谢重编程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诊疗现状的述评与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震 丁媛 +2 位作者 王少丽 李萌 于靖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92-597,共6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易反复发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病率逐年攀升。西医学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GERD,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但对于症状不典型、...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易反复发作,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病率逐年攀升。西医学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 inhibitors,PPIs)治疗GERD,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但对于症状不典型、伴食管外症状、重叠症状或重症食管炎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且长期应用PPIs会引发高胃泌素血症、骨折等严重不良反应,远期获益不足。新型抑酸剂、联合用药、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为GER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仍各有缺憾。中医药在GERD的治疗中显示出多靶点、多角度、多机制的特点,极大提高了临床疗效,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疾病复发率和减轻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优势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GERD,能够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环节,相得益彰,如何科学设计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更有效地发挥二者治疗优势,是未来GERD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评 胃食管反流病 诊疗
下载PDF
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颖 赵春晓 +7 位作者 辛娟娟 刘群 周晨 江天云 吴爽 张雯晰 喻晓春 高俊虹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86-289,共4页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密切相关,因而调节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性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耳穴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进一步调节...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密切相关,因而调节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的活性是改善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耳穴刺激可以激活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同时,也可以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状态,进一步调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达到改善心血管疾病的目的。本文通过梳理迷走神经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从迷走神经刺激的角度探讨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一方面,耳穴疗法可以激活迷走神经,平衡过度激活的交感神经,进而发挥改善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效应;另一方面,耳穴疗法在激活迷走神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肌细胞内钙循环等关键因素,从而缓解心肌细胞肥大、减轻心肌纤维化,抑制心肌重构等心血管疾病进展中的各个环节。本研究可为耳穴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迷走神经 耳穴
下载PDF
王维昌治疗慢性盆腔痛用药思路撷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健 蒋高锋 +2 位作者 王硕琪 李红梅 张福利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79-583,共5页
《标幽赋》言毫针虽微,却蕴“蠲邪扶正”之道。王维昌深谙此理,遂圆机活法,合之运用“三药”(对药、角药、方药)治疗慢性盆腔痛,此文浅析其配伍机理及特色。慢性盆腔痛由“邪实”“正虚”所致,行以“蠲邪扶正”之道,分期论治。急性期蠲... 《标幽赋》言毫针虽微,却蕴“蠲邪扶正”之道。王维昌深谙此理,遂圆机活法,合之运用“三药”(对药、角药、方药)治疗慢性盆腔痛,此文浅析其配伍机理及特色。慢性盆腔痛由“邪实”“正虚”所致,行以“蠲邪扶正”之道,分期论治。急性期蠲邪以攻实:投如鸡血藤-大血藤“二藤”通经络,水蛭-虻虫-苏土虫“三虫”破瘀血,橘核-荔枝核-川楝子“三核”行气滞,高良姜-小茴香-吴茱萸-肉桂“四温”解寒凝;恢复期扶正以补虚,投如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三子”补益冲任。王维昌用药,注重其间须使、辅成之配伍;偶可独当一面,自成一方;善投“宏药”攻坚,峻剂克疾;善用虫类以助行,花类以解郁;且變理阴阳,药投“动静”;分期论治,以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慢性盆腔痛 王维昌 用药思路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犀角地黄汤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冰 李建伟 +2 位作者 刘学伟 沈萃萃 何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4期680-686,共7页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炎症相关的特征基因并探索犀角地黄汤的干预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包含银屑病皮损及正常对照的数据集。从GSEA数据库中获得炎症相关基因。使用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与炎症相关基因取交集...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银屑病炎症相关的特征基因并探索犀角地黄汤的干预机制。方法从GEO数据库中筛选包含银屑病皮损及正常对照的数据集。从GSEA数据库中获得炎症相关基因。使用limma包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与炎症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取差异表达的炎症相关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flammation-related genes,DEIRGs),并对DEIRGs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和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出银屑病炎症相关的特征基因,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检验。检索TCMSP、TCMID数据库,筛选犀角地黄汤活性成分和靶点,与DEIRGs取交集得到有效作用成分和有效靶点。然后,通过Pubchem、PDB数据库获取相关结构文件,再利用swissdock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并计算结合能。结果本研究共筛选560个差异表达基因和20个DEIRGs。GO和KEGG富集分析共得到779条生物功能和37条通路。WGCNA分析共筛选出483个基因,与20个DEIRGs取交集得到9个银屑病核心炎症反应基因,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6个与银屑病发病高度相关的炎症反应特征基因,分别为CXCL10、F3、NMI、P2RY2、RTP4和TPBG。ROC曲线显示各个基因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均>0.9,LASSO回归模型的AUC为1。将犀角地黄汤的中药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检索解析后发现赤芍中的活性成分鞣花酸(ellagic acid)可作用于CXCL8,芍药苷(paeoniflorin)可作用于IL-6;牡丹皮中的活性成分栎精(quercetin)可作用于CXCL8、IL-6、F3和CXCL10。结论CXCL10、F3、NMI、P2RY2、RTP4和TPBG可能是银屑病的炎症相关特征基因,预测犀角地黄汤中的赤芍、牡丹皮有作用于银屑病相关特征基因的成分,可为后续药物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炎症反应 特征基因 生物信息学 网络药理学 犀角地黄汤
下载PDF
传统“和”文化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玉辉 罗文艺 +1 位作者 赵凯维 刘理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1009-1011,共3页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道德、政治、信仰等形成的法则,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各文化领域,同时也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和...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道德、政治、信仰等形成的法则,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各文化领域,同时也影响着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思维方式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和”文化是中医学产生的哲学基础,阴阳学说反映“和”之平衡关系,五行学说反映“和”之和谐关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理念。中医学从“和”文化出发,将“和”理念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特别是对中医养生学影响深远。“和”思想既蕴含着深刻的生命认知观,同时指导中医养生实践,并在与中医学不断交融过程中逐渐丰富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和”文化 中医养生
下载PDF
夏桂成调心补肾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心身疾病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进进 花海兵 +2 位作者 谈勇 高娟 夏亚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1-133,共3页
近年来心理因素导致排卵障碍逐渐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心肾同治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尤其是“心因性”排卵障碍的关键,临床使用钩藤汤联合调周方通过调节心(脑)-肾-胞宫轴发挥作用,解除患者情志障碍,促... 近年来心理因素导致排卵障碍逐渐成为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认为心肾同治是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尤其是“心因性”排卵障碍的关键,临床使用钩藤汤联合调周方通过调节心(脑)-肾-胞宫轴发挥作用,解除患者情志障碍,促进卵泡排出,提高妊娠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桂成 调心补肾 排卵障碍 心身疾病
下载PDF
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向哲 王晓丽 +3 位作者 路永坤 杨海燕 周红霞 王新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 探索基于“五态人”理论分型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五态性格测验表(成人简版)》筛选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制订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四... 目的 探索基于“五态人”理论分型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五态性格测验表(成人简版)》筛选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太阴型脑梗死患者,制订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符合标准的221位患者的临床信息。依据所搜集的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对患者中医临床信息进行频数及频率统计,对筛选得到的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索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221例太阴型脑梗死患者中,筛选总结出35个主要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5个证候集,分别为气虚血瘀证(24.9%)、痰湿证(24.0%)、气虚痰湿证(23.1%)、气虚证(19.0%)、血瘀证(9.0%),提示太阴型脑梗死患者证候要素以痰湿、气虚、血瘀为主。结论 太阴型脑梗死患者常见中医证候以气虚血瘀证、痰湿证、气虚痰湿证、气虚证、血瘀证为主,尤以气虚血瘀证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太阴型 “五态人”
下载PDF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临证法轨 被引量:1
9
作者 付莹坤 王欢 +2 位作者 房玉涛 史欣德 杨静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为深入探析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剖析中医治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整体思维。本文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并分析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过敏性鼻炎治疗经验以及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总结发现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强调内因,认... 为深入探析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剖析中医治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整体思维。本文结合自身临证体会,并分析了《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中的过敏性鼻炎治疗经验以及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总结发现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强调内因,认为其发病主因脏腑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固,外邪乘虚而入,治疗以祛风解表治标、平调脏腑治本,兼顾肺热、肺寒、脾虚、肝风、胆热、肾阴虚、肾阳虚等多种脏腑功能失调以及饮停、湿浊、痰垢、瘀血等病理产物。在保持与理法一致的前提下,选方常方无定方,贵在圆通。用药在对证用药基础上,配合对症用药。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理论指导下理法方药体系环环相扣、浑然一体的规律,理、法是方、药之依据,方、药是理、法之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理法方药 临证
下载PDF
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GF-β1、TNF-α、NT-pro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华 罗玉环 +2 位作者 王越 黄金玲 何长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53-856,共4页
目的探究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GF-β1、TNF-α、NT-pro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西医常... 目的探究加味苓桂术甘汤对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GF-β1、TNF-α、NT-proBNP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98例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加味苓桂术甘汤口服治疗,治疗6个月后检测心功能,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氨基末端脑钠素原(amminoterminal brain sodium minogen,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TGF-β1、Hcy、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阳虚水停证慢性心力衰竭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预防心室重构,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苓桂术甘汤 慢性心力衰竭 阳虚水停证 心室重构 心功能 纤维化
下载PDF
“调枢启神”治疗抑郁共病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少源 邹凝怿 +5 位作者 辛陈 刘兵 张煜郑姮 王瑜 王艺霏 荣培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95-99,共5页
抑郁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往往与疼痛、失眠、功能性胃肠病、糖尿病等疾病伴随发生,抑郁共病发病率高、机制复杂、疾病负担重、治疗手段有限。现阶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多数是围绕单一疾病或系统展开,以单病为导向的临床... 抑郁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全身性疾病,往往与疼痛、失眠、功能性胃肠病、糖尿病等疾病伴随发生,抑郁共病发病率高、机制复杂、疾病负担重、治疗手段有限。现阶段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多数是围绕单一疾病或系统展开,以单病为导向的临床诊疗模式亟须突破。本文原创性提出“调枢启神”治疗抑郁共病的中西医结合创新理论,形成耳穴电刺激经迷走神经异病同治创新治法,并获得其治疗疼痛/抑郁共病、失眠/抑郁共病、功能性胃肠病/抑郁共病、糖尿病/抑郁共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循证医学证据,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枢启神 抑郁 共病 机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性眩晕的中医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凯华 黄春华 +1 位作者 张卫华 郭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09-1613,共5页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 颈性眩晕的发生与椎动脉颅外段受压、病变有关,临床以头晕、颈部疼痛、恶心欲呕、耳鸣、眼球震颤等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脑干症状肢体麻木和感觉异常,给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及智能设备的普及,颈性眩晕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呈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其病因病机和中医证型分布尚存争议,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颈性眩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本文基于国内近年来颈性眩晕的研究成果,对颈性眩晕的病机、证型特点及中医治疗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旨在为颈性眩晕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病机 中医证型 治疗方法 综述
下载PDF
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行为学和结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婷婷 张擎宇 +5 位作者 赵香顺 石运来 于燕南 王正文 陈少宗 杨添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45-250,共6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情绪和结肠功能影响,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 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情绪和结肠功能影响,初步探讨天枢配伍上巨虚是否存在协同或叠加效应。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空白组(10只)和造模组(45只),采用慢性和急性应激相结合方法连续干预10 d制备模型,将制备成功IB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天枢组(8只)、天枢配伍上巨虚组(8只);天枢组、天枢配伍上巨虚组连续电针干预治疗14 d;干预结束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肠痛敏阈值测定,检测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以及结肠5-羟色胺4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4 receptor,5-HT 4 R)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电针天枢配伍上巨虚组进入开放臂(open arm entry,OE)次数百分比和开臂停留时间(open arm time,OT)百分比增加(P<0.01);结肠痛敏阈值显著升高(P<0.01);血清5-HT含量减少(P<0.05);结肠5-HT 4 R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两电针组之间比较,OE%、OT%、结肠痛敏阈值、血清5-HT含量以及结肠5-HT 4 R蛋白相对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天枢”与“天枢”配伍“上巨虚”均能调节大鼠情绪心理行为的异常和改善结肠功能紊乱症状,但电针“天枢”配伍“上巨虚”相较于电针“天枢”未表现明显的穴位协同或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天枢配伍上巨虚 高架十字迷宫 结肠功能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睿 刘诗怡 +2 位作者 纪树亮 吴伟 章洁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 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MIRI),是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获益的重要方向。本文从阳微阴弦、气虚血瘀、阳气亏虚、痰瘀互结、阳衰阴盛、浊毒内侵、热毒血瘀方面探讨MIRI中医病因病机;基于温阳活血、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涤痰散结、解毒活血治法,总结中药复方通过调控自噬、细胞焦亡、线粒体融合与裂变动态平衡、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及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含量、干细胞迁移与归巢、铁稳态、缝隙连接蛋白43磷酸化、钠钙交换蛋白1/Ca2+-ATP酶表达、心电传导速度等多种机制发挥抑制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浸润、纤维化、钙超载、心律失常及降低心肌酶学水平、改善心肌组织损伤及心梗面积等防治MIRI的保护作用;根据益气温阳,活血通脉、通窍活血,散瘀止痛、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不同功效,全面回顾中药复方在总体疗效评价、临床替代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方面防治MIRI的临床研究,初步显示中药复方防治MIRI具有协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病因病机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黄连解毒汤通过抑制NLRP3炎性小体改善Tau/APP/PS1转基因AD小鼠神经元损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俊力 张慧芳 +4 位作者 徐鑫梓 王睿 杜雅明 刘欣 陈国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86-991,共6页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Tau/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Tau/APP/PS1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选取10只相同月龄的雄性C57BL... 目的 探讨黄连解毒汤对Tau/APP/PS1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Tau/APP/PS1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和黄连解毒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选取10只相同月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药物干预4周后,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及AD相关病理标志物可溶性淀粉酶前体蛋白α(solubl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α,s APP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40、Aβ42和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的水平,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海马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和小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离子钙结合衔接分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和Iba1表达明显增加(P<0.05),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8、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上升(P<0.05),Aβ40、Aβ42和p-Tau水平及p-Tau/Tau值均升高(P<0.05),s APPα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黄连解毒汤治疗组小鼠海马中s APPα水平上升(P<0.05),Aβ40、Aβ42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IL-1β、IL-18、TNF-α水平降低(P<0.05),NLRP3、ASC、Caspase-1和Iba1表达减少(P<0.05)。结论 黄连解毒汤可能通过下调AD小鼠海马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性,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降低Aβ、p-Tau等神经元毒性病理产物的水平,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解毒汤 阿尔茨海默病 三转基因 炎性小体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基于分消走泄法探讨代谢综合征的治疗思路 被引量:1
16
作者 倪青 陈玉鹏 +2 位作者 汤怡婷 邵宇鹏 王立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48-952,共5页
代谢综合征病机以脏腑亏虚为本,郁、湿、浊、痰、瘀为标,病位主要在三焦,传变复杂,变证丛生。“分消走泄”是治疗湿病的基本方法,其精要在分散病邪、和消滞障、走动发越、给邪出路。本文将“分消走泄”理论引入代谢综合征治疗之中,结合... 代谢综合征病机以脏腑亏虚为本,郁、湿、浊、痰、瘀为标,病位主要在三焦,传变复杂,变证丛生。“分消走泄”是治疗湿病的基本方法,其精要在分散病邪、和消滞障、走动发越、给邪出路。本文将“分消走泄”理论引入代谢综合征治疗之中,结合三焦生理病理特点及代谢综合征的病机,健中调枢为法以分解湿邪,温下化气为法以和消痰瘀,宣上开郁以通经走络,通利三焦为法清泄浊邪,补泻结合,寒热并用,兼顾气、血、水、精,祛邪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 代谢综合征 中医药 三焦
下载PDF
从五体痹和五脏痹分层论治系统性红斑狼疮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慧萍 陈薇薇 +1 位作者 朱博玉 刘智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35-938,共4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中医药治疗具有一定优势。本文从五体痹、五脏痹病因、症状角度出发,分层论治SLE各种系统表现。皮肤红斑(皮痹)当以养阴清热为先,血管炎表现(脉痹)重在活血化瘀,筋挛节痛(筋痹)治以祛邪柔肝;肌肉麻木、痿软不利(肌痹)应健脾固本;关节表现(骨痹)重视平补肝肾;肝脏受累(肝痹)需辨虚实,实则疏肝,虚则养肝;心脏受累(心痹)养心同时不忘疏肝;消化系统受累(脾痹)全程注意固护后天之本;肺脏受累(肺痹)应根据不同阶段及临床表现,分别施以祛风散寒、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养阴润肺之法;肾脏受累(肾痹)注意分期辨治,早期清肾益肾,后期补肾填精兼祛痰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体痹 五脏痹 分层论治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热点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巩勋 马协丽 姜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6期953-958,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全球公认的难治性、高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需长期治疗。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RA领域已取得很大进展,诸多问题仍未得以有效解决,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全球公认的难治性、高致残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需长期治疗。虽然现代医学在治疗RA领域已取得很大进展,诸多问题仍未得以有效解决,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和生物制剂的不良反应、长期服药的依从性下降,部分患者始终难以达标或维持达标、临床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等。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A研究在我国中西医结合领域中备受关注,基础、临床与实验研究方面均卓有成效。本文结合近年文献,系统梳理中医药治疗RA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围绕指南共识、早期RA、难治性RA、合并脏腑损伤、证候演变规律、新药研发及系统评价等热点问题,总结研究证据,把握方向,为RA的中医诊疗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药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德喜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58-161,共4页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在我国的年患病率高达9.3%,已成为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药物繁多,然而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其在我国的年患病率高达9.3%,已成为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热点。本病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药物繁多,然而仍存在预防性治疗不充分、患者就诊率不高以及镇痛药物过度使用等问题。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均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优势,具体体现在能够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获得远期疗效等方面。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偏头痛防治指南及相关研究,进一步归纳了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并对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及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促进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中医药 川芎
下载PDF
中医药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的特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创刊30周年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庆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医(古代属于方技)和药(本草)两大部分,在世界医林中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称著。明末清初,为区别传入的西方医学,曾有“本土医学”“国医”和“国药”等称谓。在1879年从中国澳门来到上海行医的英国医生合... 中医药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主要包括医(古代属于方技)和药(本草)两大部分,在世界医林中以独特的理论体系称著。明末清初,为区别传入的西方医学,曾有“本土医学”“国医”和“国药”等称谓。在1879年从中国澳门来到上海行医的英国医生合信的首部论述中西医学比较的著作《西医略论》一书中有“中医”“西医”之名。此后中国的传统医学逐渐被称为中医学和中药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学 中药学 英国医生 西方医学 中西医学比较 本草 西医略论 中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