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0篇文章
< 1 2 2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建引领下治安共同体构建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姬艳涛 艾恒平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近年来,治安共同体成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价值疏离化下的共识瓦解、社会原子化下的关系割裂以及权力碎片化下的协同不足,使得多元主体难以在社会治安治理中形成整体性合力。党组织的权威嵌入和枢纽... 近年来,治安共同体成为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抓手。然而,由于价值疏离化下的共识瓦解、社会原子化下的关系割裂以及权力碎片化下的协同不足,使得多元主体难以在社会治安治理中形成整体性合力。党组织的权威嵌入和枢纽作用为治安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新的联结路径,即通过政党文化整合下的价值联结推动了治安共同体的共识凝聚,通过政党社会整合下的关系联结织密了治安共同体的治理网络,通过政党行政整合下的制度联结激活了治安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同时,党组织在治安共同体塑造过程中的主导性,还呈现出“行动主义”的逻辑取向与“简约主义”的治理智慧,这使得其在应对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治安治理事务中展现出巨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治安共同体 枫桥经验 网络化治理
下载PDF
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对于预测警务型人工智能的规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惠彬 孙倩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1-129,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因而得到了全球执法机构的高度认可。然而,其应用亦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安全性、预测精准度以及算法透明性等方面的关注与疑虑。对此,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采... 人工智能技术在警务领域的应用,优化了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犯罪率,因而得到了全球执法机构的高度认可。然而,其应用亦引发了公众对数据安全性、预测精准度以及算法透明性等方面的关注与疑虑。对此,欧盟通过了《人工智能法案》,该法案采用“以人为中心”的治理理念,依据风险等级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分类监管。其中,对于预测警务型人工智能,欧盟将其定位为“具有不可接受风险”的类别,从而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对其进行了专门规制。此举无疑标志着欧盟在人工智能监管领域的领先地位。对于我国而言,可以借鉴欧盟的立法经验,结合《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所倡导的价值观,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人工智能数据安全标准,确立算法透明度规则,并完善算法决策问责机制。这将有助于加快我国人工智能立法的进程,确保在保障人权和促进科技发展的双重目标之间取得平衡,引导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欧盟 预测性警务 算法时代 风险监管
下载PDF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的法理反思与治理进路
3
作者 王良顺 王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55,共13页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是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中的一大现象,这类规定有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的嫌疑,也背离了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在禁止重复评价问题上,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制裁主体均为国家,基于公民对国家制裁一元主体的信任,国家不应再次过问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与刑罚在惩罚性上是共通的,二者之间是量的差异,只能“事前折抵”,而不能“事后折抵”。在刑法基本立场上,“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处罚对象,坚持客观主义,“受过行政处罚入罪”将面临合法性危机,甚至没有存在的余地;承认主观主义,将人身危险性作为定罪要素,则需要重建犯罪论体系,但难度极大。应坚持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对人身危险性大的惯犯,只能借助保安处分实现社会防卫。具体可以从自然犯与法定犯的区分治理、法律制裁措施的优化与强化适用、多元化制裁体系的建构三个方面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行政处罚入罪 多次犯 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主观主义 保安处分
下载PDF
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刑法规制之反思
4
作者 魏汉涛 王俊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0,共10页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是应急性立法的结果,加之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具有复杂性,以致该罪存在行为类型不周延、前瞻性不足、入罪模式不科学、犯罪主体单一等问题。域外立法经验启示我们,既要对人类基因编辑科技潜在的多维风险... 非法植入基因编辑、克隆胚胎罪是应急性立法的结果,加之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具有复杂性,以致该罪存在行为类型不周延、前瞻性不足、入罪模式不科学、犯罪主体单一等问题。域外立法经验启示我们,既要对人类基因编辑科技潜在的多维风险持谨慎稳健的态度,又不能阻碍人类基因科技的进步。要使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的刑法规制垂范久远,不仅要睁眼看世界,学习域外规制人类基因科技滥用行为的成功经验,而且要做好顶层设计,树立底线意识和红线意识,为人类基因科技设置伦理禁区和风险禁区,使人类基因科技在法治轨道上顺利向前,还要分类规制,对生殖系人类基因科技伴生的风险引入事前预防,对体细胞人类基因科技潜在的危害沿用事后打击模式进行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基因编辑 基因克隆 立法检讨 域外经验 改进方案
下载PDF
公安领导干部数字素养理论建构、驱动效应及提升路径
5
作者 刘忠轶 吕金剑 王现婧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46,共7页
数字时代,公安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水平已成为影响公安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从数字认知、数字技能、数字治理、数字态度四个维度构建了公安领导干部数字素养理论框架。公安领导干部数字素养主要包括... 数字时代,公安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水平已成为影响公安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因素。本文依据胜任力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从数字认知、数字技能、数字治理、数字态度四个维度构建了公安领导干部数字素养理论框架。公安领导干部数字素养主要包括数字技术认知、数字公安认知、数字前瞻意识、数字信息素养、数字沟通素养、数字决策素养、涉警舆情处置、数字警务服务、数字安全素养、数字伦理素养十个维度,并在公安数字化改革的不同阶段发挥着打破平衡、推动变革、巩固成果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激活公安数字化改革的内生动力,驱动公安工作数字化发展,建议从认知引领、系统培训、制度保障等路径提升公安领导干部的数字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领导干部 数字素养 公安数字化改革 胜任力理论 提升路径
下载PDF
食药犯罪案件侦查阶段科学证据适用研究
6
作者 陈涛 申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4,共11页
科学证据作为食药犯罪案件侦查的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司法机关。目前,食药犯罪案件办理中相关科学证据的运用存在着缺乏法律依据,科学证据的不同归类混淆了证明效力,出具科学证据主体垄断了专业判断的事实真相,涉案食品药品缺乏完善... 科学证据作为食药犯罪案件侦查的核心问题一直困扰着执法司法机关。目前,食药犯罪案件办理中相关科学证据的运用存在着缺乏法律依据,科学证据的不同归类混淆了证明效力,出具科学证据主体垄断了专业判断的事实真相,涉案食品药品缺乏完善的检验方法体系,诸多科学证据的结论难以经受现实和历史的考验等问题。未来应贯彻证据法治思维,完善证据法律体系,依法构建完善的科学证据法律制度体系。实践中,相关办案部门应统一明确科学证据的证据地位和证明力;完善检验体系建设,严格涉案食品药品的风险评估;推动科学证据的信息共享,完善争议处置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药犯罪 侦查 科学证据 专家意见 认定意见
下载PDF
侦查学学科体系重构
7
作者 张丽霞 杨宗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4,共13页
纵览侦查学学科发展历程,可见学界对侦查学基石问题之侦查学学科体系的认识未能达成共识,仍存在学科体系内容差异性较大、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模糊、学科体系各子体系范畴不明等问题。为此,应从学科体系框架的厘定、学科体系内在逻辑... 纵览侦查学学科发展历程,可见学界对侦查学基石问题之侦查学学科体系的认识未能达成共识,仍存在学科体系内容差异性较大、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模糊、学科体系各子体系范畴不明等问题。为此,应从学科体系框架的厘定、学科体系内在逻辑关系的释明、学科体系内在范畴的探索三方面针对性地对侦查学学科体系进行重构。从侦查学理论基础、基础理论、应用理论、侦查运行四个方面自上而下确立侦查学学科体系元素。探究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理论基础下侦查本体论、侦查认识论、侦查方法论、侦查价值论和侦查法治论之侦查学第一梯队基础理论的深意,并在该基础理论范畴内,对侦查死角论、侦查僵局论、侦查错误论、侦查情势论、侦查权论等进行归类,辨明侦查学应用理论的内涵,使学界现有的各种侦查学知识各归其位,彰显学科体系的目的性、有序性、层次性和自组织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体系 理论基础 基础理论 应用理论 侦查运行
下载PDF
我国流域环境刑事司法保护机制的优化
8
作者 叶小琴 王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我国流域环境保护理念逐步从一元空间观向国土空间观转变,这要求识别流域的空间特征并针对性优化刑事司法保护机制。当前的刑事司法保护面临三个困境,具体为以打击水域环境犯罪为中心、环境犯罪线...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进程中,我国流域环境保护理念逐步从一元空间观向国土空间观转变,这要求识别流域的空间特征并针对性优化刑事司法保护机制。当前的刑事司法保护面临三个困境,具体为以打击水域环境犯罪为中心、环境犯罪线索来源单一、重要生态区域特殊保护缺乏。建议构建流域国土空间的能动预防犯罪机制,确立公安机关的枢纽地位,推行三方面优化措施,即公安机关绩效管理的综合化、公安机关“一对多”行刑衔接的精准化、公安机关与检法协同保护的专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保护 国土空间观 环境犯罪 犯罪预防 行刑衔接
下载PDF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因素分析评估及对策研究——基于风险管理标准建设
9
作者 詹伟 康世庄 路玉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139,共18页
警察①是高风险职业,因公伤亡高发或罹患重大疾病源于警察职业特殊性,预防警察职业伤害发生,保证警察健康从警是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在明确危险源、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与风险因素本质联系基础上,对可能导致警察职业伤害的风... 警察①是高风险职业,因公伤亡高发或罹患重大疾病源于警察职业特殊性,预防警察职业伤害发生,保证警察健康从警是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前提和基础。在明确危险源、危险和有害因素及其与风险因素本质联系基础上,对可能导致警察职业伤害的风险因素分类辨析,依据国家标准,从人、物、环境、管理不同维度,对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基于LEC法结合警务特点,将警察职业伤害类型分为心理健康问题、生理性疾病和人身安全危险,确立取值标准并形成风险清单,提出风险管理流程和对策,为建立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风险管理标准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职业安全与健康 风险因素分析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标准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中国反恐怖实践十年回顾与思考:2014—2024
10
作者 杨博 李丽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十年来,中国反恐怖斗争在多方努力之下实现了暴恐形势烈度收敛的显著好转。这得益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方向、思想基础以及路径规划等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思想指导,以及由此逐步确立的包含完善一套政策框架、强化两种治理能力、主动塑造... 十年来,中国反恐怖斗争在多方努力之下实现了暴恐形势烈度收敛的显著好转。这得益于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政治方向、思想基础以及路径规划等方面提供的强有力思想指导,以及由此逐步确立的包含完善一套政策框架、强化两种治理能力、主动塑造安全环境等内容的反恐怖实践。中国的反恐怖实践取得了立竿见影的突出成效,体现了十分鲜明的中国特色,形成了层次丰富的体系架构。但在恐怖主义烈度收敛的同时,我国反恐形势还面临广度扩散和深度增加的挑战,中国反恐怖实践仍然需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引领下与时俱进地动态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反恐怖实践 十周年 回顾 思考
下载PDF
智慧互联网视域下腐败犯罪嬗变的系统治理——以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为视角
11
作者 莫洪宪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在智慧互联网环境下,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隐蔽性、涉数字资产性、涉外性明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在涉案数字资产打击、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配合、开展国际治理方面存在新难题,需要进行系统治理。在法规治理层面推动刑事规范、相关行政... 在智慧互联网环境下,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隐蔽性、涉数字资产性、涉外性明显。新型腐败、隐性腐败在涉案数字资产打击、法律治理与技术治理配合、开展国际治理方面存在新难题,需要进行系统治理。在法规治理层面推动刑事规范、相关行政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完善,在技术治理层面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支撑建设、主体协同建设和相关机制建设,在国际治理层面积极推动打击洗钱犯罪、开展司法协作、建设追赃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互联网 新型腐败 隐性腐败 法规治理 技术治理 国际治理
下载PDF
欧美算法警务研究
12
作者 张全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8,共16页
欧美算法警务实践的本质是依靠数据库和算法技术对违法犯罪事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核心是犯罪定量分析技术在警务实践中的应用,警务实践的运行主要以犯罪模式理论、犯罪重复性理论为逻辑支撑,呈现出以犯罪类型为核心、以时空分析为核心... 欧美算法警务实践的本质是依靠数据库和算法技术对违法犯罪事件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核心是犯罪定量分析技术在警务实践中的应用,警务实践的运行主要以犯罪模式理论、犯罪重复性理论为逻辑支撑,呈现出以犯罪类型为核心、以时空分析为核心和以个人风险评分为中心的三种警务算法运行样态,推动了欧美国家从传统的警务模式迈向数字化的警务模式,实现了“警务无增长改善”的执法效能变革。但是,在欧美算法警务实践运行中,也出现了基于算法警务前段数据输入质量偏差引发的执法活动不公、基于“技术鸿沟”和“代码保护”产生的“算法黑箱”“技术利维坦”以及由算法技术引导警务执法实践带来的“警察权力扩张”与“公民隐私权利保障”的结构性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警务 数据偏差 算法黑箱 技术利维坦 警察权力扩张 公民隐私权利保障
下载PDF
公安机关专门矫治教育权的法律规制与保障
13
作者 陈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公安机关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授权而获得专门矫治教育的调查、评估、决定和实施权。但该权力在行使时因立法授权不明、配套实施办法缺位等原因导致权力“异化”与“弱化”现象并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公安矫治力量缺位、专门矫治教... 公安机关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授权而获得专门矫治教育的调查、评估、决定和实施权。但该权力在行使时因立法授权不明、配套实施办法缺位等原因导致权力“异化”与“弱化”现象并存,具体表现为专业化公安矫治力量缺位、专门矫治教育适用条件不明、评估程序虚化与决定程序简化、矫治实施缺乏可操作性指引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尽快出台《专门教育与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实施办法》,明确专门矫治教育的适用条件、年龄下限、矫治期限、人员管理、警力配置,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依法用权,以确保“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获得高质量教育矫治,尽快回归正常、归复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矫治教育 专门教育 专门学校 公安机关 保护处分
下载PDF
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与程序规制
14
作者 艾明 欧凯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7,共13页
预测性侦查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等外观上检视,基本符合刑事侦查权的特征。但实质上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已突破传统以犯罪嫌疑为中心的侦查权运作逻辑,而延伸出的向犯罪风险转向的权力缺乏法理定性,使得公安机关双重职权的界限变得模糊... 预测性侦查从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等外观上检视,基本符合刑事侦查权的特征。但实质上预测性侦查的权力扩张已突破传统以犯罪嫌疑为中心的侦查权运作逻辑,而延伸出的向犯罪风险转向的权力缺乏法理定性,使得公安机关双重职权的界限变得模糊,其中的强制性行为易侵犯公民权利,也突破了传统权力的启动要求。从实践运用观之,预测性侦查亦出现制约机制缺失,授权基础不足,侦查目的错位等问题。为规范预测性侦查,应明确问题核心在于犯罪预防职权不适应传统危害防止—犯罪侦查二元职权体系。故规范的重点并非在于刑事侦查权内部的权力调整,而在于行刑衔接。为此首先应将预测性侦查中的危害防止、犯罪侦查行为分辨清楚,重点是将扩张部分的犯罪预防定性为不同于危害防止和犯罪侦查的第三领域警察职权,并厘定犯罪嫌疑在规范上的定位,厘清三职权的行为边界。其次应补足新兴犯罪预防职权的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基础,确保公安传统治安和刑侦部门权力行使的被动性,鼓励合成作战中心的主动式职权,并构建犯罪前沿阶段的特殊行政管控制度。最后还应完善犯罪预防后阶段的其他“行刑衔接”措施,完善立案“选择权”和刑事立案标准,通过行政法和刑事诉讼法对预测性侦查予以双重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性侦查 犯罪预防 犯罪嫌疑 刑事立案 行刑衔接
下载PDF
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与侦查策略研究
15
作者 刘晶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7,共10页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 区块链技术的崛起不仅加速了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革新,同时也带来新的安全风险。传统犯罪向区块链领域迁移,以虚拟货币洗钱为代表的新型犯罪发案形势日趋严峻,呈现出高度组织化、智能化的犯罪特征,危害持续升级。为有效应对去中心化洗钱方式对侦查工作带来的挑战,需在准确剖析虚拟货币洗钱犯罪生态构成要素、圈层、行为流程与模式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手段与专业分析工具,对虚拟货币洗钱资金流展开追踪,以交易地址为研判起点,以线上调证为侦查抓手,获取多维信息碰撞比对,全面穿透资金与人员关系。同时,在提高调证效率、强化标签功能、实现技术反制以及完善处置制度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货币洗钱 犯罪生态 资金追踪 地址研判 线上调证
下载PDF
最佳解释推理在侦查中的技术展开
16
作者 潘金贵 吴国章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共12页
最佳解释推理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有积极借鉴意义,主要用于刑事疑难案件中侦查假说的生成和检验。最佳解释推理以“预见”和“叙事”的功能生成并验证侦查假说,生成机制有哈曼的“三段式”和利普顿的“四段式”,生成技术有信息处理程式... 最佳解释推理在我国刑事侦查领域有积极借鉴意义,主要用于刑事疑难案件中侦查假说的生成和检验。最佳解释推理以“预见”和“叙事”的功能生成并验证侦查假说,生成机制有哈曼的“三段式”和利普顿的“四段式”,生成技术有信息处理程式和求解的逻辑思维。最佳解释推理形成的侦查假说具有或然性,需要进行解释性检验,检验标准有融贯性、涵盖性和简单性。在我国刑事司法的规范层面,最佳解释推理的运行需借助于排除合理怀疑的规范空间,才能取得制度容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解释推理 侦查假说 预见 叙事 检验
下载PDF
侦讯双方人际和谐关系定位及其实现路径
17
作者 彭玉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3,共11页
在侦查讯问场域中,侦讯双方人际关系如何定位,直接关涉讯问中的互动方式及讯问目的的实现。传统理论下侦讯双方是对抗关系,现行相关研究中存在相对兼相容关系论、相容关系论、谈判关系论、平等协作关系论、融洽关系论、沟通关系论等不... 在侦查讯问场域中,侦讯双方人际关系如何定位,直接关涉讯问中的互动方式及讯问目的的实现。传统理论下侦讯双方是对抗关系,现行相关研究中存在相对兼相容关系论、相容关系论、谈判关系论、平等协作关系论、融洽关系论、沟通关系论等不同主张,但都未能精准把握讯问人际交往的特殊性,应转向定位于构建和维持人际和谐关系。讯问场域中的人际和谐,归属低等级良好人际关系和工具型和谐的范畴,其心理结构由致同性、相容性和参与性构成。转向人际和谐关系将有助于规范讯问方式,预防和减少人际冲突,提升收集案件信息质效;并且侦讯双方也具有人际和谐的关系基础。为此,需要实现讯问理念转向,特别是从强化天然对抗性转向人际冲突最小化;优化讯问法律规则,降低因制度弊病而引发人际冲突可能性;定制包括接纳讯问对象、调节立场差距、适度自我披露、建立共性基础、增权自主陈述、说服转变态度在内的相配套的讯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讯问 人际关系定位 人际和谐关系 人际冲突最小化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公安英模精神培育形成的内在逻辑论析
18
作者 曹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19,共10页
公安英模精神是人民警察崇高精神、道德风范、信仰信念、顽强斗志和意志品质的生动反映。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轫、健全、完善三个阶段,是人民公安近百年矢志践行使命任务的结晶,此为其培育形成... 公安英模精神是人民警察崇高精神、道德风范、信仰信念、顽强斗志和意志品质的生动反映。其历史发展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发轫、健全、完善三个阶段,是人民公安近百年矢志践行使命任务的结晶,此为其培育形成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其主要理论渊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契合,此为其理论逻辑;其本身的历史穿透力和公安队伍建设、公安思想宣传工作等的现实需要构成其实践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安英模精神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人民公安史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上诉权的争点、成因与走向
19
作者 陈在上 时娜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基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正义诉求的时效性等诸多考量,我国2018年《刑事诉讼法》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理论上纠结、实践中困惑,且可能严重影响该制度实践理性的上诉权问题并未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 基于司法资源的有限性与正义诉求的时效性等诸多考量,我国2018年《刑事诉讼法》在吸收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但对理论上纠结、实践中困惑,且可能严重影响该制度实践理性的上诉权问题并未明确。认罪认罚从宽案件被告人上诉权究竟是浪费国家资源的不诚信行为,还是被告人不可剥夺的基础性权利,构成了其是否理性的关切点。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缺乏“自愿性”的生成机制是被告人上诉的深层原因,具体体现为程序适用的行政化、值班律师作用的证人化、检方量刑决定的独断化等层面。鉴于此,应强化检察机关的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保障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根据案件适用刑罚的差异设置“二元化”机制;并可对“空白上诉”增设一定的惩戒,但应确保权利保障与救济程序的畅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被告人上诉权 自愿性 量刑协商 诉讼关照
下载PDF
安全感对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基于信任机制的检验
20
作者 梁辉 刘兴昊 陈佳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56,共16页
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造包括工作安全感和居住安全感的安全感指标体系,检验安全感对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居留意愿的影响及机制。发现安全感显著影响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但居住安全感主要在居留意愿较低的阶段上发挥作用... 基于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构造包括工作安全感和居住安全感的安全感指标体系,检验安全感对流动人口在城市中居留意愿的影响及机制。发现安全感显著影响了流动人口居留意愿,但居住安全感主要在居留意愿较低的阶段上发挥作用,之后则主要受到工作安全感的影响。和居住安全感的线性正向影响不同,工作安全感的居留意愿效应呈U型特征,这一结论比较稳健。以信任为机制的中介效应分析,检验了“安全感-信任-居留意愿”的影响链条。其中,人际信任和投资信任机制得以验证。安全感的居留意愿效应只在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群体中发挥作用,东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受到安全感的影响更大。最后,从破除流动人口社交内卷化、改善流动人口安全感知和发挥信任桥梁作用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安全感 工作安全感 信任 居留意愿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