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0,97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会议记要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红云 陈琳 +7 位作者 刘彦 曹敬丽 张冰清 刘佳 康亚丽 包建玲 陈娣 黄达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18-1020,共3页
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于2008年5月15日-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主办,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泰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联合承办。会议代表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 首届国际神经修复学会年会于2008年5月15日-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际神经修复学会主办,北京市虹天济神经科学研究院、泰山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联合承办。会议代表来自中国、英国、美国、西班牙、法国、澳大利亚、日本、阿根廷、约旦、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修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会议记要 学会 国际 年会 神经科学研究所 科学研究院
下载PDF
严谨务实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外科诊疗水平
2
作者 陈安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9-440,共2页
关键词 脊柱外科 诊疗水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影像学检查方法 务实 脊柱生物力学 脊柱疾患 外科领域
下载PDF
对《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一文的几点感想
3
作者 顾玉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6-1396,共1页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年第22卷第9期1077—1081页刊登了宣昭鹏、张晓杰、路来金、刘志刚作者撰写的《大鼠臂丛神经根吻合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的研究》一文。阅读后,笔者有几点感想,在此阐述以供探讨。
关键词 臂丛神经根 轴突再生 病理改变 吻合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壳聚糖与型胶原复合制作组织工程软骨支架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史德海 蔡道章 +3 位作者 周长忍 李立华 曾春 李晓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制作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三维多孔支架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将精制88%脱乙酰度壳聚糖溶于0 .2 mol/ L 醋酸溶液制成2 %溶液,高纯度猪 型胶原溶于0 .5 m ol/ L醋酸溶液制成1%溶液,两者... 目的 探讨采用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制作新型组织工程软骨三维多孔支架的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检测。 方法 将精制88%脱乙酰度壳聚糖溶于0 .2 mol/ L 醋酸溶液制成2 %溶液,高纯度猪 型胶原溶于0 .5 m ol/ L醋酸溶液制成1%溶液,两者按4∶1(重量比)充分搅拌混合,采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支架。采用碳化二亚胺/ N-羟基琥珀酰亚胺对支架进行交联,力学测定比较支架交联前后的强度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于2、4、6和8周经溶菌酶体外降解实验测定其体外降解性。 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成形良好,交联后其力学强度明显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壳聚糖与 型胶原成分在支架内分布均匀,支架内孔洞相互连通似海绵状,孔径10 0~2 5 0 μm。各时间段复合支架体外降解较单纯壳聚糖支架快。 结论 壳聚糖与 型胶原复合成功地制作成了三维多孔复合支架。其理化性能及体外降解测定,可以作为支架载体,应用于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复合 壳聚糖 性能研究 软骨支架 制作 N-羟基琥珀酰亚胺 组织工程软骨 mol/L 三维多孔支架 Ⅱ型胶原 复合支架 扫描电镜观察 体外降解 理化性能 碳化二亚胺 冷冻干燥法 脱乙酰度 强度变化 超微结构 支架成形 胶原成分
下载PDF
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置钉研究 被引量:47
5
作者 马向阳 钟世镇 +4 位作者 刘景发 尹庆水 徐达传 丁自海 李忠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2-395,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 2 0具颈椎尸体标本 ,模拟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椎后弓后缘表面 ,经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下方 3mm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 ,按内斜 10度、上斜 ... 目的 探讨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方法 利用 2 0具颈椎尸体标本 ,模拟经后路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在寰椎后弓后缘表面 ,经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纵垂线与寰椎后弓上缘下方 3mm水平线的交点作为进钉点 ,按内斜 10度、上斜 5度钻孔 ,经寰椎椎弓根置入直径 3.5 mm的皮质骨螺钉。测量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平面的距离、螺钉最大进钉深度、螺钉内斜角度和螺钉上斜角度等解剖指标 ,观察螺钉是否突破椎弓根和侧块骨皮质 ,以及椎动脉、硬膜、脊髓是否损伤等。 结果 共放置 4 0枚寰椎椎弓根螺钉 ,测得进钉点与寰椎椎弓根中线的平均距离为( 2 .2 0± 0 .4 2 ) mm,螺钉最大进钉深度平均 ( 30 .5 1± 1.5 9) mm,螺钉内斜角度平均 ( 9.70± 0 .6 7)度 ,上斜角 ( 4 .6 0±0 .5 9)度。其中 1枚螺钉因上斜角度过大穿破椎弓根上缘 ,8枚因后弓高度过小而突破椎弓根下缘 ,5枚进钉过深突破寰椎侧块前缘皮质 ,但均未对脊髓和椎动脉造成损伤。 结论 经后路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后路 后弓 固定 椎动脉 侧块 皮质 脊髓 枢椎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修复——1024例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结果 被引量:131
6
作者 傅小兵 沈祖尧 +4 位作者 陈玉林 谢君鹤 郭振荣 张明良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9-211,共3页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 在全国32家医院,采用多中心对照方法,进一步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创面修复的影响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结果表明,在统一病例选择范围、治疗方法及治疗标准的前提下,32家医院经bFGF治疗的1024例烧伤(330例)、手术创伤或供皮区创面(509例)及慢性难愈合创面(185例)均较对照创面(826例,其中185例为自身对照)修复质量显著提高,创面愈合时间分别缩短3天~4天。bFGF对烧伤、手术创伤、供皮区创面及慢性难愈合创面促修复的有效率分别为95.2%、96.5%和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 创面 修复 BFGF
下载PDF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其鉴定 被引量:58
7
作者 殷晓雪 陈仲强 +2 位作者 郭昭庆 马庆军 党耕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探讨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 ,并对所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 分离人骨髓 ,梯度离心并结合全骨髓法进行培养 ,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贴壁... 目的 探讨将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方法 ,并对所诱导细胞的成骨特性进行鉴定。 方法 分离人骨髓 ,梯度离心并结合全骨髓法进行培养 ,培养基中添加成骨诱导剂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及抗坏血酸。贴壁细胞传代 ,取第 3代细胞鉴定其成骨特性 ;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 ,钙 -钴法染色检测碱性磷酸酶 (AL P)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型胶原表达 ,原位杂交检测骨连接素 (ON)、骨桥素 (OP)表达 ,Von Kos-sa染色检测钙结节形成。 结果 第 3代人 MSCs呈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 ,可连续传代 10次 ;AL P染色阳性率达 85 % ; 型胶原、ON和 OP表达阳性 ;Von Kossa染色可见钙结节形成。 结论 成功地将人 MSCs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 ,所诱导的细胞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诱导 成骨分化 成骨细胞 细胞鉴定 组织工程 成骨特性
下载PDF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9
8
作者 张发惠 谢其扬 +4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宋一平 田万成 黄汉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动脉穿支的分布规律及临床应用。方法对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远端蒂部的动脉来源及分布。2003年1月~2004年8月,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采用低旋转点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6~66岁,平均35.2岁。足跟及足底部皮肤缺损18例,足背部缺损10例,中前足缺损8例,均伴有骨、肌腱外露。缺损范围:3.5cm×2.5cm~17.0cm×11.0cm,切取皮瓣4cm×3cm~18cm×12cm。结果远端蒂动脉穿支2~5支,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及外踝后动脉穿支,外径0.6±0.2mm和0.8±0.2mm,距外踝尖上1.0±1.3cm和2.8±1.0cm。腓动脉肌间隔穿支0~3支,出现率依次为96.7%、66.7%和20.0%,外径0.9±0.3、1.0±0.2和0.8±0.4mm,距外踝尖上5.3±2.1、6.8±2.8和7.0±4.0cm。动脉穿支发出皮支、皮神经浅静脉营养支和深筋膜支,形成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链和深、浅筋膜血管网。临床应用36例皮瓣全部成活,仅3例术后皮瓣边缘少量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经8~16个月随访,供区外形良好,患肢能正常行走,皮瓣感觉逐步恢复。结论以外踝后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在外踝尖上3.0cm。以跟外侧动脉穿支为蒂,皮瓣旋转点近外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动脉穿支 远端蒂皮瓣
下载PDF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改善 被引量:24
9
作者 赵志英 胡海涛 +2 位作者 冯改丰 许杰华 张海英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1-334,共4页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uman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SD大鼠4 0只随机分... 目的 观察神经干细胞( neural stem cell,NSC)和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human brain derivedneurotrophic factor,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鼠的学习记忆改善作用。 方法 SD大鼠4 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 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进行单侧切断大鼠穹窿海马伞( fibria-fornix,FF)制备AD模型, 组为损伤组; 、组于术后10~12 d,侧脑室移植h BDNF基因修饰及未修饰的NSC分别为NSC组和BDNF组。移植后2周进行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行为学检测。 结果  组和 组的平均逃避潜伏期为4 1.84±2 1.76 s和2 5 .2 3±17.0 6 s,较 组潜伏期70 .91±2 3.6 7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平台象限游泳距离占总游泳距离的百分比: 组和 组分别为36 .9%和4 2 .0 % ,较 组2 6 .0 %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 组大鼠采取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模式显著多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其中 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及搜索策略接近 组( P>0 .0 5 ) ,采取直线式和趋向式的搜索策略显著多于其它各组( P<0 .0 1)。 结论 NSC和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对AD模型鼠的行为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 BDNF基因修饰NSC移植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修饰 学习记忆 神经干细胞移植 痴呆大鼠 Morris水迷宫 HBDNF disease 逃避潜伏期 SC移植 factor 阿尔茨海默病 搜索策略 brain 正常对照组 穹窿海马伞 侧脑室移植 行为学检测 AD模型鼠 统计学
下载PDF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通过诱导皮肤干细胞分化加速受创表皮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91
10
作者 付小兵 孙晓庆 +4 位作者 孙同柱 董永洪 顾小曼 陈伟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 从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加速受创皮肤再生的机制。方法  8例经 EGF治疗创面于治疗后 8天及 14天对创面边缘部进行活检取材。用常规病理与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β1 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目的 从皮肤干细胞增殖分化角度研究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加速受创皮肤再生的机制。方法  8例经 EGF治疗创面于治疗后 8天及 14天对创面边缘部进行活检取材。用常规病理与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 β1 整合素、角蛋白 19(K19)、角蛋白 14(K14)以及角蛋白 10 (K10 )在不同修复阶段修复表皮的表达特征。另选7例同期未经 EGF治疗创面为对照。结果 常规病理学检查与对照创面相比 ,EGF治疗创面后 8天可见表皮层增厚 ,表皮脚增粗 ,治疗后 14天以上特征更为明显。SP免疫组织化学对 β1 整合素与 K19染色表明 ,EGF治疗 8天的创面表皮干细胞与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 ,而且体积增大 ,治疗后 14天创面再生表皮的棘细胞层中有干细胞岛出现。对照治疗后 8天与 14天创面除有一定数量的 β1 整合素与 K19阳性染色细胞外 ,未见干细胞岛出现。在 EGF治疗和对照治疗创面 ,治疗后 8天及 14天 ,K14、K10表达均见于再生上皮的表层 ,即那些已失去增殖能力与终末分化细胞。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 干细胞 创面愈合 创伤
下载PDF
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成人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被引量:62
11
作者 赵金忠 蒋垚 +2 位作者 沈灏 邵俊杰 何耀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对 2 1例新鲜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 ,使用 6号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术后行积极的康... 目的 介绍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技术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 ,对 2 1例新鲜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 ,使用 6号不吸收缝线进行“8”字法固定。术后行积极的康复训练 ,并随访 6~ 2 4个月 ,以了解骨折复位、愈合、膝关节松弛度、活动度及患肢整体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 术后 6周 ,2 1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均愈合 ,无骨折移位。术后 3个月 ,无膝关节松弛或不稳定 ,均恢复了与健侧相同的活动度。术后 6个月 ,L 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 93.4± 2 .7。 结论 关节镜下“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复位和固定可靠 ,有助于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关节镜手术有助于诊治合并损伤 ,创伤小 ,结合“8”字法缝线固定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下 8字法缝线固定 治疗 成人 胫骨髁间隆突骨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的研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被引量:65
12
作者 王臻 滕勇 +1 位作者 李涤尘 刘非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7-351,共5页
目的 设计并制造一种用于复合异体半关节移植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 ,为解决异体骨移植关节软骨坏死和异体 -自体关节形状不匹配时提供一种方案。 方法 利用提取的股骨髁关节软骨三维轮廓数据 ,在 Surfacer9.0图像处理软件上进行个体... 目的 设计并制造一种用于复合异体半关节移植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 ,为解决异体骨移植关节软骨坏死和异体 -自体关节形状不匹配时提供一种方案。 方法 利用提取的股骨髁关节软骨三维轮廓数据 ,在 Surfacer9.0图像处理软件上进行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得到三维模型 ,进行数据格式转换 ,在 L PS6 0 0快速成型机上制出快速成型树脂模 ,对树脂模进行修整、抛光获得理想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模型 ,经硅胶翻模、制作蜡模、成壳、浇铸 ,获得钛合金关节。将快速成型不易加工的融合笼焊接到关节上 ,抛光后即获得钛合金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成品。并选择 1例 14岁患者 ,因右股骨下段骨肉瘤切除异体骨段保肢术后复发为临床应用。 结果 设计、制造出 1例新型复合异体半关节移植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 ,术中见假体与异体骨、对侧关节匹配良好。手术顺利 ,患者 5周可下地行走 ,6个月异体 -自体骨愈合 ,随访 1年患膝无不适 ,膝关节功能良好。 结论 经 CT数据获得骨骼三维轮廓信息 ,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建模、熔模制造 ,可获得满意的个体化人工半膝关节假体 ,临床应用 1例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较好解决了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膝关节功能 个体化 临床应用 异体骨 自体 关节软骨 骨骼 行走 形状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6
13
作者 张发惠 林松庆 +2 位作者 郑和平 宋一平 田万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小隐静脉营养血管的来源。方法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以外踝尖为观测指标点,在其上10cm范围内,显微解剖观测远端蒂中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分布与皮肤血管的关系,以及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结果由远及近,远端蒂部的小隐静脉营养血管来源于跟外侧动脉穿支、外踝后动脉穿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上述动脉穿支2~5支,外径0.6~1.0mm,发深筋膜支、神经静脉营养支和皮支,形成深浅筋膜血管网、腓肠神经干血管链、小隐静脉旁血管链以及静脉壁血管网。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1~2支,外径1.7±0.5mm,距外踝尖上3.4±0.9cm,汇入腓静脉。结论远端蒂的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及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外踝尖上3~4cm处存在小隐静脉浅深交通支,远端蒂皮瓣旋转点设计于此处,有助于改善皮瓣静脉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皮瓣 浅深静脉交通支
下载PDF
纳米晶胶原基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缺损的研究 被引量:45
14
作者 孙伟 李子荣 +3 位作者 史振才 张念非 李艳 崔福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03-706,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材料修复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6月~10月,取4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股骨头内骨... 目的探讨采用纳米晶胶原基骨(nano-hydroxyapatite collagen,nHA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复合材料修复兔股骨头坏死骨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6月~10月,取45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进行修复,A组:骨缺损不填充任何材料;B组:骨缺损填充单纯nHAC;C组:骨缺损填充nHAC与MSCs的复合材料.术后3组分别于4、8和12周对股骨头行影像学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影像学和组织学显示C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术后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12周基本修复股骨头的骨缺损区;B组材料修复能力较C组差,但B组和C组均优于A组.B组和C组对nHAC无明显异物反应. 结论 nHAC有较强的传导成骨作用,是修复兔股骨头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较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 坏死 纳米晶胶原基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材料 修复
下载PDF
组织工程肋骨移植修复胸壁巨大缺损 被引量:66
15
作者 杨志明 赵雍凡 +3 位作者 解慧琪 黄富国 刘欣 李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65-368,共4页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肋骨和带蒂皮瓣移位修复 1例 2 5岁女性患者胸壁巨大韧带样纤维瘤切除后 ,合并软组织、肋骨缺损的早期效果。方法 经髂骨穿刺抽取骨髓组织 ,按 Houghton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 ,经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的肋骨和带蒂皮瓣移位修复 1例 2 5岁女性患者胸壁巨大韧带样纤维瘤切除后 ,合并软组织、肋骨缺损的早期效果。方法 经髂骨穿刺抽取骨髓组织 ,按 Houghton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 ,经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用同种异体肋骨经去细胞、去抗原、部分脱钙和冻干处理 ,制成保存天然框架的生物衍生骨支架 ,将 5× 10 6 /ml骨髓基质干细胞与骨支架材料联合培养 6天 ;待完整切除肿瘤后 ,用膈肌瓣修复胸膜腔 ,组织工程肋骨修复 3根肋骨 ,同侧带蒂侧腹壁皮瓣移位修复胸壁软组织缺损。结果 手术经过顺利 ,伤口 期愈合。术后 3个月随访 ,植入组织工程肋骨在体内逐渐发育成成熟肋骨 ,心肺功能显著改善。结论 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肋骨在个体化治疗中显示了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胸壁肿瘤 胸壁巨大缺损 肋骨移植 修复
下载PDF
现代生物影像方法评价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实验性骨坏死 被引量:52
16
作者 秦岭 张戈 +6 位作者 盛辉 杨家威 杨晓恩 陈俊伟 张颖凯 高士进 梁国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4,共7页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 目的建立脂多糖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诱导的激素性骨坏死家兔模型,同时应用静态和动态的影像学方法评价涉及骨坏死发病的血管内、外机制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方法取14只28周龄雄性新西兰白兔以10μg/kg静脉注射脂多糖(内毒素)。24h后,每隔24h以20mg/kg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糖皮质激素)。另取6只作为对照于相应时间点注射生理盐水。应用动态核磁共振于内毒素注射前后检查双侧股骨近端骨内灌注功能,并且进行血液学检查;切下双侧股骨脱钙进行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骨坏死病灶、血管内血栓和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组骨坏死家兔标本中均观察到血管内血栓。骨坏死家兔血管外骨髓脂肪细胞尺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与基值比较,骨坏死家兔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及部分凝血激酶时间显著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P<0.05)。动态核磁共振检查显示骨坏死家兔局部灌注指数"最大信号增强"显著减少(P<0.05),同时基于Micro-CT的微血管造影检查显示血管堵塞。实验组93%家兔在接受内毒素与激素联合诱导下发生骨坏死,且未出现死亡。结论?血管内外病变以及血管结构-功能的病理生理学异常参与了激素性骨坏死的发生。该诱导方法在不导致家兔死亡的情况下可以产生高坏死发生率,适合作为未来评价干预激素性骨坏死方法的临床前效能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性骨坏死 血管内血栓 血管外骨髓脂肪堆积 灌注 缺血
下载PDF
改形静脉移植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四肢血管损伤 被引量:18
17
作者 刘会仁 李瑞国 +5 位作者 黄晓明 高顺红 陈杰 张艳茂 项力源 曹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 目的 探讨利用静脉分支成形和双股静脉成形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技术,提供两端口径不等的自体静脉移植体,修复两端口径悬珠和大口径的四肢血管缺损。 方法 设计“漏斗样”、“雨披样”和“错位Y形”成形方法,以离体血管完成实验。临床取带分支的自体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前臂静脉成形移植,用于髂外静脉、股动静脉和动静脉损伤的修复和断指再植,以及口止母趾甲瓣移植,共36例。其中急诊手术35例,择期手术1例。移植血管长度1.0~15 .0 cm。 结果 “漏斗样”成形可使静脉吻合口口径扩大0 .5 0~1.2 5倍;“雨披样”成形可满足四肢各种口径血管的修复需要;“错位Y形”吻合口成形可提供粗大的静脉移植体。移植的36条静脉,通畅35条,肢体血供正常。 结论 利用静脉分支,采用“漏斗样”和“雨披样”成形及扩大移植静脉吻合口和双股静脉“错位Y形”成形,是修复两端口径悬殊的和大口径的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移植修复 四肢主要血管损伤 改形 自体大隐静脉 移植静脉 静脉成形 动静脉损伤 吻合口 自体静脉 血管缺损 方法设计 离体血管 小隐静脉 髂外静脉 断指再植 股动静脉 急诊手术 移植血管 择期手术 肢体血供
下载PDF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93
18
作者 李军 徐永清 +3 位作者 徐小山 郭远发 汪新民 王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5 2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 ,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4 7例 ,慢性溃疡 3例 ,... 目的 研究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1994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 ,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5 2例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 ,其中创伤致皮肤软组织缺损4 7例 ,慢性溃疡 3例 ,肿瘤切除术后 2例。切取皮瓣范围 4 cm× 6 cm~ 10 cm× 2 1cm。 结果 术后 4 8例皮瓣全部成活 ,创面 期愈合 ;4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 ,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 ,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术后 4 6例皮瓣经 5个月~ 4年随访 ,平均 2 .4年 ,均有一定程度的感觉恢复 ,两点辨别觉为 11~ 17mm ,平均 14 mm ;有 4 0例皮瓣质地、弹性好 ,踝关节功能良好 ,6例皮瓣弹性较差 ,踝关节功能欠佳。 结论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手术设计、操作简便 ,易于切取 ,不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 ,不吻合血管 ,且皮瓣成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 修复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下载PDF
聚乳酸凝胶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立岷 宋跃明 +2 位作者 段宏 丁永利 卢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可吸收材料聚乳酸凝胶 (polyactic acid glue,PL A- G)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 方法 切除 2 4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 L2 和 L5椎板 ;在 L5外露的硬膜及神经根表面喷涂液态PL A- G形成胶冻膜 ,为实验... 目的 探讨新型生物可吸收材料聚乳酸凝胶 (polyactic acid glue,PL A- G)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作用。 方法 切除 2 4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的 L2 和 L5椎板 ;在 L5外露的硬膜及神经根表面喷涂液态PL A- G形成胶冻膜 ,为实验组 ;L2 处只做椎板切除 ,为自身空白对照组。术后 2、4、6、8、10及 12周随机处死各 4只兔 ,取标本行大体、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观察。 结果  2周时实验组 PL A- G未降解为机械屏障膜 ,硬膜与外侧瘢痕组织 (scartissue,ST)间有明显间隙 ,光镜下显示间隙内无细胞 ;对照组为血肿覆盖较易分开 ,硬膜与 ST间有血细胞团块 ,成纤维细胞 (fibroblast,FB)增生活跃。 4周时实验组 PL A- G部分降解 ,机械屏障及间隙存在 ,光镜下 ST中 FB增多 ;对照组为较多质脆 ST与硬膜广泛粘连 ,光镜下可见组织细胞浸润间隙 ,ST内 FB明显多于实验组。 6周时实验组 PL A- G完全降解 ,少量 ST与硬膜无粘连 ,光镜下 FB已减少 ;对照组有大量质韧难以从硬膜分离的 ST,FB继续增生活跃。 8、10及 12周时实验组 ST与硬膜无粘连 ;对照组 ST与硬膜粘连严重 ,光镜下见 ST和硬膜粘连紧密伴毛细血管再造。超微结构观察 :4周时实验组 FB的粗面内质网较稀疏 ,分泌胶原纤维少 ;对照组 FB的粗面内质网极丰富 ,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瘢痕粘连 FB 粘连 对照组 光镜 实验 椎板切除 内质网 细胞 分泌
下载PDF
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解剖与应用 被引量:47
20
作者 李泽龙 丁自海 +2 位作者 王培信 谢逸波 曾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 目的探索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移植与移位修复的临床解剖与应用。方法选取福尔马林常规固定的成人下肢标本20侧,自愿捐献新鲜成人下肢标本8侧;其中左下肢12侧,右下肢16侧。解剖20侧成人下肢标本,观察大隐静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起源、大小、分支、分布和吻合;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股动脉灌注朱砂滤过液,静脉灌注泛影葡胺后,钼靶X线片显示静脉周围血管网分布;另4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行大隐静脉显微解剖,观察静脉周围血管分布及吻合情况。临床应用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虎口、带蒂逆行皮瓣修复足跟部及小腿下段、顺行皮瓣修复胫前及膝关节周围创面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7~53岁。车祸伤7例,碾压伤4例,炸伤1例,中厚皮术后瘢痕2例,足底肿瘤扩大切除1例,外伤术后长期溃疡3例。创面部位:虎口1例,小腿上段及膝关节周围3例,小腿下段及足部14例。其中骨质外露7例,肌腱外露3例,钢板外露1例。创面范围:4cm×4cm~13cm×7cm。皮瓣切取范围6cm×4cm~15cm×8cm,蒂长8~11cm,筋膜蒂宽2.5~4.0cm,蒂部带窄条皮肤宽1~2cm。结果膝降动脉在股骨内侧髁上9.33±0.81cm处发出,分出隐动脉支伴隐神经下行,在股骨内侧髁下平均7.21±0.82cm浅出,位于大隐静脉旁,隐动脉与胫后动脉穿支成“Y”或“T”形吻合,接力构成纵行血管链,达内踝前下方,形成皮瓣的轴心血管。大隐静脉周围5~8mm内分布有波浪状小血管,直径约0.05~0.10mm,也吻合成纵行链状,钼靶X线片示小血管沿静脉一侧或双侧呈平行波浪状走行。临床应用1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2例远端3cm出现小水泡,经拆线减张、换药后愈合。13例经6~12个月随访,修复后创面获得保护性感觉,功能接近正常,外观满意,无溃疡。结论隐神经及大隐静脉周围均有血管网伴行,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游离移植,也可形成近端蒂或远端蒂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近侧或足踝部创面。皮瓣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是下肢创面修复的良好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隐动脉 隐神经 皮瓣 下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