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2,829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本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思考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菁 徐萌 +1 位作者 李晨然 李佳薇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3-11,共9页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 历史文化街区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核心地区,也是保护与发展冲突最为集中的地方。在城市更新的时代背景下,历史文化街区在更新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建筑质量维护欠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缺乏、历史环境整治不当、生活延续性割裂等问题。在“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下,重点关注街区安全、全龄友好、文脉传承、合理发展和公众参与5个方面,结合部分城市的实践经验,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技术方法和实践模式进行综合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历史文化街区 文化视角 城市更新
下载PDF
缓解城市过热:传统街巷的更新策略——以扬州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健 李胜才 郭红霞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67-74,共8页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 街巷作为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的外部空间之一,除了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外,也兼具社区交往、商业活动、娱乐活动及文化展示等功能,是城市物质与精神文化的载体。随着城市热岛效应的加剧,夏季过热的街巷空间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行为方式。通过借鉴前人有关街道热缓解策略的经验,并结合扬州历史文化街区的特点及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从疏导巷道、动态遮阳、增设街角公园、改善界面材质等方面,充分挖掘缓解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夏季过热的潜力。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街巷热环境的研究不仅是对城市外部空间热环境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对相同气候区的街巷更新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传统街巷 微气候 热舒适 动态遮阳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导向下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格局及调控策略——以广州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宗财 兰志懿 +2 位作者 唐琦婧 袁奇峰 黄铎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41-51,共11页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议题。以广州市为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人群画像数据等,聚焦城市内部各街区,通过对居住空间类型与社会群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联分析,深入探究中心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存问题,进而...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是城乡规划领域的经典议题。以广州市为例,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和人群画像数据等,聚焦城市内部各街区,通过对居住空间类型与社会群体分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联分析,深入探究中心城区社会空间分异特征及现存问题,进而提出城市社会空间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调控策略。研究发现,广州市中心城区在居住空间类型方面以商品房街区和城中村街区为主,老旧街区占比较小,呈现出明显的居住空间分异特征,且三类街区的居民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消费水平等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差异显著;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在不同社会群体及三类街区之间亦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在城市历史发展惯性、城市规划引导、房地产发展的共同影响下,广州市中心城区呈现出“圈层+斑块”的社会空间结构。为缓解中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出现的社会空间维度不均衡发展的问题,从可负担住房保障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两方面提出相关调控策略,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分异 居住空间 公共服务设施 广州
下载PDF
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对策及实践——建筑及用地再利用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郝之颖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 建筑和用地,是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的重要对象和核心资源,其再利用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更新实施的关键对策和重要途径,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保护、活化传承、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建筑和用地再利用的研究大量基于定性分析,定量评估研究较少,科学性不强,落地实施困难。因此要分析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城市更新的关系、街区更新突出问题、更新方法的特殊性,聚焦建筑再利用和用地功能置换两个要素的可行性定量评估和潜力识别,从方法论上探索街区品质提升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性更新 建筑再利用 用地置换 可行性评估
下载PDF
迈向“共治”: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评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玉亭 黄燕如 +1 位作者 赵楠楠 黄世臻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城市社区作为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而且是多元主体紧密互动的枢纽平台。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的影响,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模式及结构近年来经历较大转变,基于... 城市社区作为中国社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不仅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空间载体,而且是多元主体紧密互动的枢纽平台。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以及社区建设相关政策的影响,中国社区治理的主体、模式及结构近年来经历较大转变,基于多元主体协商的“共治”模式成为社区治理的新趋势。通过梳理国内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文献,从内涵演变、主体关系、模式演变、制度结构等4个维度,识别了社区治理在中国语境的概念化特征。21世纪以来,中国社区治理各行动主体间关系体现了从“一元结构”向“多元共治”的转变,相关研究内容与近20年中国社区发展政策及制度体系的变迁紧密相关,体现为政府统筹建设、多元主体分化、数智精细治理3个发展阶段。最后,在本土化理论创新、跨学科视角转向、技术化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理论 多元共治 制度变迁 文献分析
下载PDF
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可云 冯晟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自“新型城镇化”首次提出以来,概念内涵不断丰富,并逐步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研究从4个角度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时代内涵,即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景观城镇化,并探究了新型城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提供了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中国式现代化 实现路径 人口城镇化 经济城镇化 社会城镇化 景观城镇化
下载PDF
公共文化质效导向的文旅型历史街区多尺度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 被引量:3
7
作者 肖竞 吕思维 +1 位作者 张芮珠 曹珂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0-37,共8页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 信息时代与后城市化时期,历史文化街区逐渐呈现出场域公共化、空间资产化、职能文旅化、价值人本化的“四化”演变趋势,进而孕生出以文化休闲和旅游服务为主导职能的街区类型。其同时具有场域公共属性和文化资产属性,是城市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提升文旅型历史街区的公共文化质效,有助于促进城市历史文化传承和提升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是当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更新研究的重要议题。以文旅型历史街区的演生规律、甄别特征和现实问题解析为基础,从城市文化传承、地方认同培育、文娱生活服务、大众文创孵化4个方面定义了其公共文化质效内涵,并据此制定了以城区文化线路建构、片区文化生境维育、街区文化场域活化、小微文化场景营造为行动路径的文旅型历史街区统筹保护与空间焕活方法,为该类型历史街区的类型甄别、质效判定及保护活化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型历史街区 公共文化质效 统筹保护 空间焕活 场景营造 山城巷街区
下载PDF
基于民系民居文化理论的中国本土建筑史学研究方法自主建构与范式变革 被引量:3
8
作者 陆琦 刘国维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7-94,共8页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 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源自陆元鼎先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民系、民居与现代村镇居住模式研究”,是中华民族形成时代背景下构建的一种以中华民族支系(民系)为文化牵引的关注民居建筑本体的建筑学文化研究方法。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具有自主知识体系形构的方法根基,是当代中国本土建筑学与人居环境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核心表达,呈现出知识体系自主建构的新时代诉求。不仅如此,以民系民居文化理论形成的现代语境为基础,中国近现代建筑史学发展阶段经历了从民族主义建构下的文化规范确立,到实证主义统摄下的系统规律探索,再到当今极具后现代性的对人居环境意义的探寻三大历史阶段,从价值论的角度探寻其范式变革则呈现出从“民族主义中心论”到“实证主义中心论”再到“人本主义延伸论”的范式转移。研究最后从中国历史建筑研究中的民族文化规范确立、中国实证建筑学研究中的科学文化观主导、中国当代建筑史学研究中的“后现代性”呈现3个阶段,解读中国现代建筑史学框架下民系民居文化理论从建筑的文化规范到聚居的文化意义之范式变迁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系民居 建筑史学 建筑文化 研究方法 陆元鼎建筑思想
下载PDF
数字孪生赋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党安荣 李翔宇 +3 位作者 吴冠秋 田颖 陈麦尼 伦玉昆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3-8,共6页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 从1982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今,40多年来我国已经拥有142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一直是政、产、学、研各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在数字中国与文化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下,多种技术方法的集成应用促成了数字孪生理念的形成与数字孪生城市的诞生。从价值保护、利用传承、实施路径3个维度梳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的需求,并从现实空间、赛博空间、认知空间及其相互作用解析数字孪生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内涵。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实际典型案例实践探索,阐述数字孪生历史文化名城如何赋能其科学保护与传承,旨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传承逐步从信息化走向智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历史文化名城 认知空间 保护传承 智慧名城大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城镇化支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开泳 中国名城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城镇化的全面支撑。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新需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城镇化的全面支撑。在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对城镇化提出的新要求,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新需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需要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城镇化必须走绿色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城镇化必须走合作创新、互利共赢的道路。根据这些要求,针对性地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多元化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推进产业非农化与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重视文化软实力,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走低碳节能、绿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合作创新、开放包容的城镇化道路,促进和平发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镇化 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体系
下载PDF
系统化推进城市更新发展路径研究——以无锡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蓉 蒋崟杰 +2 位作者 陈济洲 李晓斌 魏可欣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22-27,共6页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区管理、空间整合和生态优化等多种功能。在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模式的阶段,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尤其是二、三线发展中城市的更新旧改需求增加、...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城市空间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区管理、空间整合和生态优化等多种功能。在城市发展迈入“存量更新”模式的阶段,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尤其是二、三线发展中城市的更新旧改需求增加、城市人口增加、用地指标紧张等现状问题,如何实现城市高质量、系统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选取江苏省无锡市为案例,基于国内外城市更新发展历程,以促进无锡综合性与整体性发展为目标,立足于“政府部门—区域专家—基层群众”三维群体,构建“统筹机制—施策机制—保障机制”的三层级圈层式高质量城市更新治理体系,为未来二、三线城市规划统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系统化发展 路径探索 无锡市
下载PDF
上海市工业遗产时空分布及保护利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田红 夏爽 李蓓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基于各级别文物保护名单,利用ArcGIS软件,对上海市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和保护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工业遗产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整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散点期,上海工业发展缓慢,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相对较少;密集期,上海... 基于各级别文物保护名单,利用ArcGIS软件,对上海市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和保护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上海工业遗产时间跨度大、历史延续性强,整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散点期,上海工业发展缓慢,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相对较少;密集期,上海建成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此期间留下的工业遗产数量激增;回落期,工业发展迅猛,工业遗产数量却大大减少。(2)上海在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上虽有不足,未来仍需坚持保护优先与合理利用相结合、信息公开与决策透明相融合、分级管理与动态传承相促进、联动规划与社区融合相统一的四项关键原则,现阶段已发展出文化艺术空间、文化消费空间、文化休闲空间3种主要利用模式,可为其他各地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遗产 时空分布 保护利用 上海 历史演进
下载PDF
健康社区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岚 苏婷 谭林 中国名城 2024年第6期9-14,共6页
建设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基于规划学视角,运用CiteSpace对1990—2022年以来的健康社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健康社区概念内涵不断延展,由最初强调物质空间健康转变为兼顾社区公众参与、权益正义及绿色共享。通过... 建设健康社区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关键内容。基于规划学视角,运用CiteSpace对1990—2022年以来的健康社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健康社区概念内涵不断延展,由最初强调物质空间健康转变为兼顾社区公众参与、权益正义及绿色共享。通过聚类分析、热点提取发现,30余年来研究主题逐步聚焦,主要关注健康社区中的治理机制、评价体系、防灾应对与韧性发展3个维度,并对此作出评述。进而基于研究现状结合当前现实需求提出:未来应不断优化健康社区的评价体系,提升其指标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同时关注健康社区行为主体与文化认同对其发展影响的相关问题。最后,应在特定时代背景下聚焦健康社区发展新动向、新问题,强化与社区生活圈的关联性研究,以此为各地健康社区更新规划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社区 社区治理 韧性社区 评价体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文旅融合视域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泉 葛敬松 李喃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23-2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在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厘清示范区现有资源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正持续开展,文旅融合在旅游示范区建设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梳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现状,厘清示范区现有资源优势,分析其所面临的文化传承不力、创新能力欠缺、产业延伸不足、制度框架不全等问题,从保护传承文化资源、凸显文化特色内涵、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4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示范区具体建设路径,以期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助其融入长三角旅游高质量发展,并为文旅融合视域下同类型旅游区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 旅游高质量发展 全域旅游 产业创新
下载PDF
历史传统与现代化愿景:我国当代城市大道的空间原型与规划特征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闻博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3-9,共7页
城市大道是现代城市的功能空间骨架和重要的纪念和展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道的规划建设成为我国各级城市追求跨越式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建设动力不仅有城市交通发展和空间拓展的客观需求,而且... 城市大道是现代城市的功能空间骨架和重要的纪念和展示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在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中,大道的规划建设成为我国各级城市追求跨越式发展和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建设动力不仅有城市交通发展和空间拓展的客观需求,而且伴随着城市管理者和城市规划工作者对空间秩序的执着追求,还隐含着某些城市文化心理方面的要素。从梳理中外规划历史的视角出发,试图探寻我国现代城市大道规划建设思想源头的空间原型。同时,以深圳深南大道为典型案例,探究其规划建设历程和代表性的空间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空间尺度、功能价值、规划导向、文化意象,以及存量时代大道空间的精细化营造等方面,对我国大道规划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不足和问题、挑战和策略等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大道 规划思想 空间原型 规划建设特征 深南大道
下载PDF
传统村落适应性评价体系及提升对策——以重庆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戴彦 平楠 中国名城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快速的城镇化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多重困扰,我国传统村落面临村落主体衰败和文化价值损失的双重压力。传统村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展示出应对外界扰动的能力,保证了村落系统稳定和文化延续,适应性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的着力点。通... 快速的城镇化给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了多重困扰,我国传统村落面临村落主体衰败和文化价值损失的双重压力。传统村落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展示出应对外界扰动的能力,保证了村落系统稳定和文化延续,适应性可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新的着力点。通过明确传统村落适应性的内涵,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重庆地区传统村落作研究实例,探索传统村落适应性水平差异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提升适应性策略,增强传统村落面对外界扰动时的适应能力,以期促进传统村落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文化适应性 适应性评价 重庆地区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杭州TOD实践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秀敏 郑舒涵 +1 位作者 金淑敏 石坚韧 中国名城 2024年第7期10-16,共7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精神的提出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下,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对TOD模式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其TOD应用模式已初步形成,在其高质量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在中国式现代化精神的提出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背景下,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呈现新的发展特征,对TOD模式的应用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杭州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城市,其TOD应用模式已初步形成,在其高质量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通过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涵解读、发展方向引导以及杭州实践具体应用的对比分析,为中国式现代化轨道交通站点的规划建设提供进一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TOD模式 空间规划 杭州实践
下载PDF
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构形机理导引的历史城镇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
18
作者 肖竞 李和平 +2 位作者 蒋洁茹 曹珂 肖文斌 中国名城 2024年第8期22-30,共9页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 针对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识别、保护实践“有形无态、重式轻法”问题,提出构形机理导引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与活态传承方法。以“原型特征+构形机理”的显隐属性和“城镇格局、地块形态、街巷形式、建筑风貌”四重空间尺度为历史城镇空间基因要素解析框架,以“要素特征与结构特征同步提取”和“原型解构到显型建构机理延续”为操作路径,通过川渝地区历史城镇/街区实证研究,提出历史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与建构逻辑、地块图底肌理与聚合关系、街巷局域特征与系统节奏、建筑绝对形态与相对尺度同步提取的空间基因整体识别方法,以及城镇格局结构要素保控+基质空间重构、地块空间图底肌理修补+立体形态调节、街巷空间典型断面整饬+系统节奏保持、建筑空间异化风貌矫正+建构传统赓续的空间基因活态传承方法,以促进历史城镇空间基因保护实践从“依形套式”到“循章衍法”的路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镇 空间基因 构形机理 整体识别 活态传承 川渝地区 传统聚落
下载PDF
多规合一视角下昆明市郊野单元规划编制推进路径探析
19
作者 徐煜辉 朱佳 中国名城 2024年第4期17-22,共6页
郊野地区的发展影响城镇化进程与品质,加强郊野地区的规划引导是重点城乡工作之一。昆明市郊野地区的发展有实现“多规合一”、全域管控的现实需求,也面临乡村收缩、规划目标复杂多样的困境。随着郊野单元规划理论发展,我国多地开展了... 郊野地区的发展影响城镇化进程与品质,加强郊野地区的规划引导是重点城乡工作之一。昆明市郊野地区的发展有实现“多规合一”、全域管控的现实需求,也面临乡村收缩、规划目标复杂多样的困境。随着郊野单元规划理论发展,我国多地开展了郊野单元规划实践,上海、杭州、广州、武汉从各地实际出发探索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郊野单元规划路径,为昆明市的郊野单元规划编制提供了方法借鉴:从体系上理顺郊野地区各项规划关系,谋划顺畅的纵向传导机制;从实施上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手段,实现空间优化提升;从方法上开展分类引导,构建分类适用的规划引导方案;从管理上以单元为平台,实施管理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郊野单元规划 多规合一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综合整治 昆明市
下载PDF
新时代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20
作者 潘坤友 魏鸿雁 中国名城 2024年第9期34-39,共6页
研究聚焦经典的港城关系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新内涵。以长三角为案例区域,利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1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24个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港口与城市耦合协... 研究聚焦经典的港城关系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新内涵。以长三角为案例区域,利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201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24个港口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港口与城市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升明显,呈现“高水平耦合、中水平协调”的特征;在省域尺度,三省一市港城关系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由东向西逐渐下降,具体表现为C/D上海>C/D江苏>C/D浙江>C/D安徽;在城市尺度,长三角地区绝大部分港口与城市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仅有舟山和池州港城耦合情况不理想。耦合协调度形成显著的4个等级,包括:以上海为代表的极度协调型,以苏州、宁波、南京、无锡为代表的高度协调型,以杭州、南通、扬州、芜湖等12个城市为代表的中度协调型,以湖州、台州、合肥、安庆等7个城市为代表的低度协调型。最后从统筹协调、港城融合、政策创新、开放包容等方面提出长三角地区港城协调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港城关系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