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8,14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外科治疗的新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
1
作者 汪学非 周鹏 唐兆庆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8,共9页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 胃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尽管近年来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药物研发不断取得突破,但根治性手术始终是胃癌诊疗的核心。随着标准胃癌根治手术的成型,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的进步,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模式的确定,以及胃癌精准外科理念的形成和初步实践,胃癌手术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个体化和精准化胃癌外科治疗理念深入人心。安全、有效、精准、微创始终是胃癌外科医师需牢牢把握的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为帮助年轻医师更好的成长,本文总结胃癌诊疗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科治疗 进展 趋势
下载PDF
LINC01410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2
作者 曹飞 俞文豪 +5 位作者 唐晓男 马子冬 常廷民 龚亚斌 廖明娟 康小红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3-762,共10页
背景与目的:LINC01410是长度为647 bp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异常表达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LINC01410促进... 背景与目的:LINC01410是长度为647 bp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其异常表达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其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LINC01410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以期为防治ESCC提供生物标志物及潜在治疗靶点。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2(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 2,GEPIA2)在线分析LINC01410在肿瘤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ESCC数据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的关系;采用基因探针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LINC01410可能调控的信号转导通路。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ESCC患者新鲜肿瘤组织标本62例,并选取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本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编号:2018036;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编号:2019-018)。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LINC01410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应用LV-NC、LV-over/LINC01410转染EC109细胞并建立稳定过表达细胞株EC109/NC、EC109/OE,采用shRNA-NC、shRNA-LINC01410转染EC9706细胞并建立稳定敲降细胞株EC9706/NC、EC9706/KD;应用RTFQ-PCR检测LINC01410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LINC01410对T细胞因子/淋巴增强因子1(T cell factor/lymphoid enhancer factor 1,TCF/LEF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GEPIA2分析显示,在ESCC组织中LINC014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食管正常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高表达LINC01410的ESCC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LINC01410的患者(P=0.042)。RTFQ-PCR检测结果显示,在ESCC组织中LINC014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配对癌旁组织;LINC01410高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1);与食管正常上皮细胞HEEC相比,LINC01410在EC109、EC9706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5);LINC01410在EC109/OE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1),而在EC9706/KD细胞中显著下调(P<0.01)。MTT结果显示,EC109/OE细胞48 h时细胞活性显著高于EC109/NC细胞(P<0.01);EC9706/KD细胞48 h时细胞活性显著低于EC9706/NC(P<0.01)。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与EC109/NC细胞相比,EC109/OE细胞克隆数显著增多;与EC9706/NC细胞相比,EC9706/KD细胞克隆数明显减少(P<0.01)。Transwell迁移实验结果显示,EC109/OE细胞株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多于EC109/NC细胞(P<0.01),而EC9706/KD细胞迁移的细胞数显著少于EC9706/NC细胞(P<0.01)。GSEA分析显示,Wnt/β-catenin、EMT等信号转导通路显著富集在高表达LINC01410的ESCC组织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示,EC109/OE细胞中TCF/LEF1启动子活性显著高于EC109/NC细胞,EC9706/KD细胞中TCF/LEF1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EC9706/NC细胞(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EC109/NC细胞相比,EC109/OE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而N-cadherin、β-cantenin、cyclin D1、c-Myc等蛋白显著上调;与EC9706/NC细胞相比,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而N-cadherin、β-cantenin、cyclin D1、c-Myc等蛋白显著下调。结论:LINC01410具有促进E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EMT、Wnt/β-catenin等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长链非编码RNA-LINC01410 增殖 迁移 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PDF
FAM 19A 4、PAX 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3
作者 李雅 刘慧 +2 位作者 任静静 李肖甫 智艳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4-744,共11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有关宫颈病变的DNA甲基化研究较多,但DNA甲基化作为宫颈病变的诊断及分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进展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 背景与目的:目前有关宫颈病变的DNA甲基化研究较多,但DNA甲基化作为宫颈病变的诊断及分流指标在临床实践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探讨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在宫颈病变进展中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同时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和HPV检测的患者的宫颈细胞学标本共129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不同宫颈病变中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改变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3个基因甲基化改变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编号:2023-135-01)。结果: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4组: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细胞(no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malignant lesions,NILM)组(4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组(2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组(36例)和鳞癌(squamous cervical cancer,SCC)组(23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甲基化检出率逐步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HSIL组FAM19A4、PAX1、miRNA124-2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81.2%、80.5%和71.8%,在SCC组3种基因甲基化检出率均高达100.0%;细胞学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31,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80.4%;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单独诊断HSIL+(HSIL和SCC)时,PAX1甲基化诊断HSIL+的效能最高,AUC为0.925,灵敏度为92.8%,特异度为87.3%;两两联合诊断时,FAM19A4与PAX1联合诊断HSIL+的AUC为0.930,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7.1%;FAM19A4与miRNA124-2联合诊断HSIL+,AUC为0.895,灵敏度为97.6%,特异度为85.7%;PAX1联合miRNA124-2诊断HSIL+,AUC为0.928,灵敏度为95.7%,特异度为89.1%;PAX1、FAM19A4及miRNA124-2基因甲基化联合诊断HSIL+,AUC为0.928,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1.8%。结论:FAM19A4、PAX1及miRNA124-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诊断宫颈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潜力成为宫颈病变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19A4 PAX1 miRNA124-2 甲基化 宫颈病变
下载PDF
M1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肝细胞癌组织中浸润的意义
4
作者 肖锋 许桐林 +3 位作者 朱琳 肖静文 吴天祺 顾春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6-733,共8页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 背景与目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是肿瘤微环境中的主要基质细胞,在肿瘤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M1型TAM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手术的HCC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样本3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86标记的M1型TAM在HCC组织中分布情况,计算阳性细胞密度,根据细胞密度分组:大于平均密度(29个/mm^(2))判定为高密度组,小于或等于平均密度为低密度组;统计分析M1型TAM密度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肿瘤浸润CD8^(+)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及预后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情况,根据CD86、PD-L1细胞密度将病例分4组:CD86^(+)高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high)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high)PD-L1^(low))组;CD86^(+)低密度组中PD-L1高密度(CD86^(low)PD-L1^(high))和PD-L1低密度(CD86^(low)PDL1^(low))组,分析CD86^(+)M1型TAM密度联合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本研究通过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编号:EK2022005)。结果:CD86^(+)M1型TAM主要分布于肿瘤间质中;其高密度率为44.7%(143/320)。CD86^(+)M1型TAM密度与CD8^(+)肿瘤浸润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密度呈正相关(P<0.001)、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呈负相关(P=0.003),与患者性别、年龄、肝硬化、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CD86^(+)M1型TAM高密度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优于低密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密度CD86^(+)M1型TAM是评估OS和DFS的独立风险因子(OS:HR=1.468,P=0.022;DFS:HR=2.233,P<0.001)。CD86^(high)PD-L1^(high)组HCC患者OS、DFS差于CD86^(high)PD-L1^(low)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86^(low)PD-L1^(high)组OS、DFS差于CD86^(low)PD-L1^(low)组,两者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C组织中存在高密度CD86^(+)M1型TAM提示患者预后良好,并且是独立的预后因子。HCC组织表达PD-L1提示肿瘤侵袭性增强,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肝细胞癌 预后
下载PDF
TMCO1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5
作者 陈珣 郑真霞 阮雪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1-580,共10页
背景与目的:跨膜和卷曲螺旋结构域1(transmembrane and coiled-coil domains 1,TMCO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蛋白,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进展相关,但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MCO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 背景与目的:跨膜和卷曲螺旋结构域1(transmembrane and coiled-coil domains 1,TMCO1)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内质网钙离子通道蛋白,已被发现与多种肿瘤的进展相关,但其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TMCO1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获得稳定过表达TMCO1的细胞株和稳定敲减TMCO1的细胞株。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和EdU标记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并将稳定过表达TMCO1细胞与对照细胞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增殖能力显著增加(P<0.05);EdU标记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进行活跃DNA合成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宫颈癌HeLa细胞敲减TMCO1后,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表达增加,组蛋白H3的磷酸化减弱;克隆形成实验显示,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P<0.001);EdU标记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敲减TMCO1后,进行活跃DNA合成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 <0.05)。Transwell实验显示,宫颈癌HeLa细胞过表达TMCO1后,迁移能力显著增加(P<0.001);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迁移(P<0.001)。稳定过表达TMCO1细胞中与细胞外基质-黏附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转导通路显著激活,而核糖体相关等通路受到抑制。结论:TMCO1过表达显著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敲减TMCO1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TMCO1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黏附及信号转导影响HeLa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TMCO1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 被引量:11
6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 赵任 +15 位作者 蔡三军 许剑民 张卫 蔡国响 常文举 戴卫星 高显华 季晓频 刘方奇 莫少波 彭俊杰 齐志鹏 王绍栋 张弢 张雅琦 钟芸诗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6,共54页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 结直肠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在中国全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位居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表明,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是降低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上海市自2013年起,持续开展社区结直肠癌筛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降低发病风险,早期诊断结直肠癌并进行及时治疗,显著延长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期。同时,上海市各大医院规范化诊治水平较高,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也相对较高,甚至超过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地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未开展结直肠癌相关防治项目,同时,由于基层医院业务能力不足,较低的早期诊断率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中国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针对基层医院对于结直肠癌背景、风险预防、常用筛查手段、规范性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认知不足的现状,上海市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组织上海各大医院结直肠癌诊治专家,共同编写《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上海方案(2023年版)》,方案从结直肠癌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癌前病变及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早期结直肠癌的治疗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尽介绍,并提供了相关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本方案旨在规范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提升中国结直肠癌的防治效果。结直肠癌的早筛、早诊、早治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目前,结直肠癌虽然已有多种筛查方法,但仍存在灵敏度和特异度不足等问题,同时在全国众多医院,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还存在着规范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结直肠癌防治之路除了开发更高效的筛查方法、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及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外,还需要在诊断和治疗上为基层医院提供帮扶,强调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规范化,提高基层医师的诊治水平,提升基层医院的诊治能力,最后还应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结直肠癌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早筛 早诊 早治
下载PDF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2
7
作者 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 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3 位作者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临床研究管理专业委员会 张剑 胡夕春 李婷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34,共31页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为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不良反应;放疗所致恶心呕吐(radiation-indu... 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时都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化疗所致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是最为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为深入的不良反应;放疗所致恶心呕吐(radiation-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RINV)、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所致恶心呕吐(targeted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TIINV)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专家组在《化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antineoplastic-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AINV)领域的循证医学新证据,结合上海一线肿瘤治疗专家的实际临床经验,最终形成《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全程管理上海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便进一步在上海地区积极、合理、规范、全程地预防和处理AINV,保障患者的治疗强度和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治疗 恶心 呕吐 全程管理 共识
下载PDF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围手术期及转化治疗中的应用和挑战 被引量:2
8
作者 薛驰 高鹏 +1 位作者 朱志 王振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7,共9页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进展期及晚期患者占比高,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始终是临床上的难点。对多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模式相较于标准根治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的模式,也许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但传统化疗方案的疗效已达到平台期,传统分子靶向治疗进展相对缓慢,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治疗在围手术期胃癌患者中也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胃癌围手术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免疫治疗 临床试验 新辅助治疗 转化治疗
下载PDF
AK-HER2与参照药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疗效、体内代谢特征、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比较: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等效性临床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扬 孙涛 +17 位作者 邵志敏 崔久嵬 潘跃银 张清媛 程颖 李惠平 杨燕 叶长生 于国华 王京芬 刘运江 刘新兰 周宇红 柏玉举 谷元廷 王晓稼 徐兵河 宋礼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1-175,共15页
背景与目的: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能够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原研曲妥珠单抗价格较高。生物类似药理论上具有相当的疗效和安... 背景与目的: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曲妥珠单抗治疗能够延长患者总生存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是原研曲妥珠单抗价格较高。生物类似药理论上具有相当的疗效和安全性。本临床试验旨在评估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AK-HER2与原研曲妥珠单抗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Ⅲ期临床试验在中国43个分中心开展。本研究遵从研究方案、赫尔辛基宣言阐明的伦理学原则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床试验注册机构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号为2015L04224,临床试验登记号为CTR20170516)。在入组前获得了受试者的书面知情同意书。入组患者随机分配至AK-HER2组与对照组,分别接受AK-HER2或原研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初始负荷剂量8 mg/kg,维持剂量6 mg/kg,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总治疗时间为16个周期)与多西他赛(剂量75 mg/m2,治疗持续至少9个周期)联合治疗。本临床试验主要研究终点是第9个周期AK-HER2组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次要疗效终点包括ORR16、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1年生存率。本研究在第6个周期用药后,随机选择100例受试者(AK-HER2组∶对照组=1∶1)进行血样采集,采集时间点分别为输注45 min时(即给药结束)、给药结束后第4、8、24、72、120、168、336、504 h。采集后血样进行PK参数(PK parameter set,PKPS)分析。其他评估指标包括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估。结果:2017年9月—2021年3月期间共有550例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入组该临床试验。AK-HER2组(n=275)和对照组(n=272)的ORR9分别为试验组受试者(n=237)达CR或PR的有129例,ORR9为54.4%,对照组受试者(n=241)达CR或PR的有134例,ORR9为55.6%。AK-HER2组与对照组的ORR9比率为97.9%[90%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85.4%~112.2%,P=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所有次要疗效终点中,两组均未观察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进行了AK-HER2组和对照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参数的均值比值分析,结果显示,两种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原研曲妥珠单抗治疗导致药物减量或暂停的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reatment emergent adverse event,TEAE)发生率,AK-HER2组为3.6%(10例),对照组为8.1%(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AK-HER2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其余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药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与中和抗体(neutralizing antibody,NAB)阳性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85和P=0.752)。结论:在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AK-HER2与参照药原研曲妥珠单抗的疗效、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曲妥珠单抗 AK-HER2 疗效 药代动力学 安全性
下载PDF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分级及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琪 常才 李佳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 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是一种局限于乳腺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的乳腺癌病理类型,与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关系密切,被认为是其前驱病变。当DCIS突破基底膜侵入周围组织可形成浸润灶,若单个浸润灶最大径线小于1 mm或多个浸润灶中最大者径线小于1 mm时,即定义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12%~40%未经治疗和干预的DCIS会进展为IDC,DCIS和IDC可同时存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DCIS始终不会进展,预后相对较好,DCIS的过度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的关注点。DCIS的组织学分级主要依据细胞核的形态分为低、中、高3个核级,受体的表达情况、分子分型的分布在DCIS、DCIS-Mi和IDC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伴或不伴微浸润及不同组织学分级的DCIS的临床处理方式、治疗方案、预后及患者风险收益情况有较大差别,也一直存在较多争议。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初步实现了对其组织学分级、浸润情况及患者预后的评估。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乳腺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有钼靶X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3种检查技术的成像原理不同,在乳腺疾病影像诊断中各有优势和不足,但又可互为补充,在病变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乳腺钼靶X线摄影具有安全可靠、重复性好的优点,是国际指南推荐的首选的乳腺癌筛查方式,DCIS在钼靶X线片上的主要表现可分为非钙化型病变和钙化型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肿块型和非肿块型病变,后者又可分为低回声改变、钙化、导管改变和结构紊乱扭曲等;MRI对不伴钙化及多灶性DCIS的检出比钼靶X线摄影敏感性更高,对病变范围的评估准确性更高,但也存在诊断特异性不高、对微钙化显示不敏感等不足;此外,影像组学在DCIS的组织病理学评估预测及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面潜力巨大。在当前精准医疗时代,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因检测结果等在预测患者预后方面的价值日益显现,DCIS的早期精确诊断及明确分子分型在临床工作中亦极为重要。通过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和影像表现来预测不同治疗可能带来的获益,以制订最合适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已成为目前临床治疗的共识。本文就DCIS的影像学表现与分子分型、组织病理学及预后方面的相关性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原位癌 钼靶X线检查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2
11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胡夕春 +4 位作者 吴炅 任国胜 江泽飞 张瑾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34,共19页
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60%的女性患者在诊断时为绝经前。与绝经后相比,未绝经女性卵巢功能旺盛,可持续大量分泌雌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数十年,大量循... 中国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轻,60%的女性患者在诊断时为绝经前。与绝经后相比,未绝经女性卵巢功能旺盛,可持续大量分泌雌激素、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用于乳腺癌临床治疗数十年,大量循证证据表明,单用OFS和加用OFS均可降低未绝经女性乳腺癌的复发风险并改善生存。部分OFS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SOFT/TEXT研究12和13年随访、STO-5研究20年随访、亚裔人群的ASTRRA研究8年随访)近期陆续公布,进一步证实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加用OFS可显著降低10年以上的复发风险,提高治愈可能。monarchE和NATALEE研究显示,部分CDK4/6抑制剂叠加在绝经前早期乳腺癌患者含有药物去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GnRHa)]的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时仍可进一步增加生存获益。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召集了国内乳腺癌治疗领域的临床专家,在2021年版的基础上共同商讨编制了《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本共识建议,GnRHa仍作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OFS方式的首选。GnRHa联合内分泌治疗基础上添加特定CDK4/6抑制剂的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前乳腺癌获益人群包括:淋巴结阳性,淋巴结阴性且满足任一条件[G3,G2伴Ki-67增殖指数≥20%,G2伴多基因检测(21基因评分、Prosigna PAM50、MammaPrint、EndoPredict)高危]。本共识也认可将2023年St.Gallen共识中有化疗指征的风险因素作为OFS适用判定标准之一。GnRHa用药推荐根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卵巢功能状态进行决策。如果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同步化疗,不影响患者生存获益;如果不考虑卵巢保护,GnRHa同步化疗和GnRHa在化疗结束后序贯使用均被认可,后者更为推荐。围绝经期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建议参照绝经前方案。GnRHa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时长建议为5年。中高危患者完成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后,如果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可考虑继续2~5年联合GnRHa的内分泌治疗或单用2~5年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治疗。辅助治疗方案中添加GnRHa安全可耐受,推荐应用前和患者充分沟通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可能的不良事件,安全性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接受药物去势的患者,在去势过程中不推荐常规监测雌激素水平,如怀疑不完全的OFS(包括改变用法如注射人员缺乏该药物熟练注射经验、更换剂型或出现某些可能提示卵巢功能恢复的生理变化如月经恢复或更年期症状的周期性波动时),可进行雌激素水平测定以辅助决策。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如有需求,无论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均可使用GnRHa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推荐化疗前至少1周开始使用GnRHa,每28 d 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2周给予最后1剂。针对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开展的临床试验,不推荐仅纳入绝经后人群,也应当探索GnRHa应用条件下的绝经前人群,以明确试验药物对这类患者的实际效应。另外本共识还新增了早期/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OFS药物应用的全程管理路径,以期进一步助力临床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卵巢功能抑制 专家共识
下载PDF
HMGA2对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辉 赵加旭 +3 位作者 彭海豹 张叶 曾睿 迟喻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399,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是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形式,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 背景与目的:软脑膜转移是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一种形式,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protein A2,HMGA2)已被证实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在构建黑色素瘤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小鼠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与原发部位以及脑实质转移黑色素瘤在细胞迁移、细胞增殖等方面的差异,并进一步明确差异表达基因HMGA2对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稳定表达tdTomato和荧光素酶的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parental cell,B16-Par)。在此基础上,经过体内转移部位适应性筛选,获得B16特异性脑实质转移细胞(B16-brain metastatic cell,B16-BrM)以及B16特异性软脑膜转移细胞(B16-leptomeningealmetastaticcell,B16-LM)。采用细胞划痕实验以及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B16-Par、B16-BrM和B16-LM在迁移和增殖能力上的差异。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分析B16-Par、B16-BrM和B16-LM的差异基因表达,筛选出在B16-LM中特异性上调的HMGA2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对该结果进行验证。对B16-LM特异性上调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使用siRNA干扰HMGA2基因在B16-LM中的表达,通过RTF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对敲低效果进行验证。细胞划痕实验和CCK-8实验检测敲低HMGA2对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利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GSE174401的数据,验证HMGA2基因在患者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特异性。结果:与B16-Par相比,经过脑内环境筛选的肿瘤细胞更易于在中枢神经系统定植。B16-LM具有更强的迁移和增殖能力,且上调表达HMGA2基因。GO分析显示,HMGA2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等多个生物学过程相关。敲低HMGA2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B16-LM的迁移和增殖。HMGA2在患者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结论:软脑膜转移黑色素瘤细胞具有相对独特的细胞生物学行为,其通过上调HMGA2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细胞迁移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软脑膜转移 脑转移 HMGA2
下载PDF
^(177)Lu-PSMA放射性配体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4年版) 被引量:1
13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 +5 位作者 宋少莉 樊卫 黄钢 徐文贵 赵新明 杨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2-714,共13页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labeled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radioligand therapy,^(177)Lu-PSMA-RLT)是一种通过精准地向前列腺癌细胞递送^(177)Lu释放的β射线,引发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从...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177)Lu-labeled prostate-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 radioligand therapy,^(177)Lu-PSMA-RLT)是一种通过精准地向前列腺癌细胞递送^(177)Lu释放的β射线,引发肿瘤细胞DNA的辐射损伤从而杀灭肿瘤的创新治疗方法。现阶段国内外多个前列腺癌领域权威指南与共识推荐其用于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e-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国内尚未见关于^(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实践路径和用药规范的报道。本共识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共同发起,结合现有的^(177)Lu-PSMA-RLT注册研究结果、真实世界数据及国内外放射性核素临床治疗经验,根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临床证据推荐等级和证据级别来评价不同级别的证据,在适应证、患者筛选、用药不良反应、随访和辐射安全等方面给出推荐意见。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177)Lu-PSMA-RLT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参考,为进一步制订行业相关指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镥-177标记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放射性配体疗法 前列腺癌 临床实践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与挑战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洪基 王海霞 +2 位作者 汪玲 罗小刚 邹冬玲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19,共10页
类器官是一种优异的肿瘤和干细胞研究模型,对其生长或药筛等过程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类器官本身以及所代表疾病的了解。但人工观察和筛选类器官以及使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在处理类器官数据时,存在分析准确度与效率低、难... 类器官是一种优异的肿瘤和干细胞研究模型,对其生长或药筛等过程的各种类型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提升对类器官本身以及所代表疾病的了解。但人工观察和筛选类器官以及使用传统统计学方法在处理类器官数据时,存在分析准确度与效率低、难度系数大、人工成本高以及带有一定主观性等问题。而人工智能在很多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已被证明会产生卓越效果。将人工智能引入类器官研究,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客观性、准确性和速度,从而使类器官能更好地实现疾病建模、药物筛选、个性化医疗等。首先,类器官图像数据的人工智能分析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深度学习的图像分析能够更精准地捕捉类器官的微观结构和变化,提高对类器官形态和生长的自动识别能力,达到较高的准确度,节约研究时间与成本。其次,对于类器官的组学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同样取得了重要突破:可提高数据的处理效率以及发现潜在的基因表达模式,为细胞发育和疾病机制的解析提供新的工具。再次,类器官其他类型的数据如电信号和光谱等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对类器官类型和状态客观的分类,为类器官的全面表征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而在类器官重要应用领域—药物筛选方面,人工智能可为过程监测和结果预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通过高内涵显微镜图像和深度学习模型,研究者们能够实时监测类器官对药物的响应,实现了对药物作用的非侵入性检测,使药物筛选更加精准和高效。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仍然存在一系列挑战。数据获取的难度、样本质量和样本量的不足、模型解释性的问题等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需要致力于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增强模型解释性,并探索多模态数据融合的方法,以更全面、可靠地应用人工智能于类器官研究中。因此本文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类器官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人工智能在类器官研究中的更深层次应用。未来,人工智能有望在类器官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速其向临床转化和精准治疗的应用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精准医疗
下载PDF
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雪芹 栾艳超 +2 位作者 赵莉 戎超超 杨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72,共13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具有早期发现难、肿瘤进展快及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等特点。尽管单药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在改善预后、克服耐药方面已初显成效,但是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从中获益仍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相对较高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具有早期发现难、肿瘤进展快及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等特点。尽管单药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在改善预后、克服耐药方面已初显成效,但是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从中获益仍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相对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0,CDC20)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CDC20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和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其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CDC20对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DC20表达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CDC20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中,通过敲低肺腺癌细胞中的CDC20,分为si-NC(对照组)、si-CDC20#1(敲低组1)和si-CDC20#2(敲低组2)3个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DC20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CDC20在肺腺癌中可能的调控通路。本研究经河北省胸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2051)。结果:生物信息学及IHC结果均显示,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与临床参数分析结果均显示,CDC20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均显示,CDC20表达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敲低CDC20能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O功能、KEGG通路和GSEA结果均显示,CDC20与细胞周期相关。结论:CDC20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DC20高表达是肺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DC20能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运动
下载PDF
肿瘤mRNA疫苗及其递送载体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辛美仪 林玉红 赵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9-516,共8页
由于传统抗肿瘤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特异度低、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新型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受到关注并逐渐得以应用。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实现对肿瘤的控制和杀伤。肿瘤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 由于传统抗肿瘤手段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特异度低、不良反应大的缺点,新型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受到关注并逐渐得以应用。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以实现对肿瘤的控制和杀伤。肿瘤免疫疗法包括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和肿瘤疫苗。其中,肿瘤疫苗通过递送肿瘤细胞特异性抗原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细胞或抗体从而消除肿瘤细胞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mRNA疫苗相关领域迅速发展,所需的mRNA在合成及制备方面的工艺日趋成熟,为肿瘤mRNA疫苗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mRNA具有易被降解、无法自主进入细胞等特点,此类疫苗需要合适的递送载体才能成功地被细胞摄取并发挥功效。因此,mRNA疫苗递送系统的发展成为其能否被更好地利用的关键,这也是在肿瘤治疗领域里mRNA疫苗能否被开发利用至临床阶段的重要一环。本文简要介绍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肿瘤疫苗种类和肿瘤mRNA疫苗的作用机制及制备方法,介绍用于肿瘤治疗的免疫疗法中mRNA疫苗及其常见的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和相关应用,并对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肿瘤mRNA疫苗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期为今后针对肿瘤的mRNA疫苗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NA疫苗 递送系统 抗肿瘤治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17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 +12 位作者 苏丽玉 潘莹 林榕波 叶勇 张纾 张雪颖 赵秋玲 赵珅 骆惠玉 王风华 谢瑞祥 张宏艳 张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5-806,共22页
奥沙利铂是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超敏反应是奥沙利铂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常迫使医师停用奥沙利铂,转寻其他替代方案,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效果更差、耐受性更低和(或)价格更昂贵。奥沙利铂超敏反应主要表现... 奥沙利铂是多种恶性肿瘤治疗的基石药物。超敏反应是奥沙利铂令人困扰的不良反应之一,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常迫使医师停用奥沙利铂,转寻其他替代方案,而这些替代方案可能效果更差、耐受性更低和(或)价格更昂贵。奥沙利铂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经典的Ⅰ型过敏反应,另外还包含细胞因子释放反应及混合型。临床上最关注的是严重过敏反应的管理以及针对发生超敏反应后奥沙利铂再挑战的问题。因此,本专家组基于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分类与分级标准、处理以及再挑战进行充分的评估与讨论,最终形成《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以便进一步规范对奥沙利铂超敏反应的全程管理。本共识已在国际实践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 guideline REgistration for transPAREncy,PREPARE)上注册,注册编号为PREPARE-2024CN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治疗 奥沙利铂 超敏反应 快速脱敏治疗 共识
下载PDF
基于CT的影像组学诺模图预测结直肠癌肺转移射频消融后的局部肿瘤进展
18
作者 黄浩哲 陈红 +7 位作者 郑德重 陈超 王英 许立超 王耀辉 何新红 杨媛媛 李文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7-872,共16页
背景与目的:早期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肺转移瘤经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的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local tum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TPF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组学在肿瘤预后预测方... 背景与目的:早期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肺转移瘤经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后的局部肿瘤无进展生存期(local tumor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TPFS)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影像组学在肿瘤预后预测方面已有一定的探索。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影像组学的诺模图预测CRC肺转移患者RFA治疗后的LTPFS。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9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收治的172例伴有401个肺转移病灶的CRC患者。本研究通过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伦理编号:2402291-24)。将患者的RFA术前及术后即刻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图像通过数据增强后,人工分割靶病灶和RFA后区域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maximum relevance and minimum redundancy algorithm,MRMRA)和最小绝对值收敛(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基于筛选后的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的临床变量,分别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融合模型。计算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评估3种模型的预测性能,最后绘制最佳模型对应的诺模图。结果:在所有肺转移瘤中,最终复发的病灶有102个(25.4%),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病灶有299个(74.6%)。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95%CI:19.466~22.534),RFA术后的1、2和3年的LTPFS率分别为76.5%(95%CI:72.0~80.4)、72.1%(95%CI:66.6~76.9)和69.9%(95%CI:64.0~75.1)。无论在训练集还是测试集中,基于LASSO回归模型最终筛选的12个影像组学特征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的4个临床变量而构建的融合模型预测LTPFS的AUC最高,C-index分别为0.890(95%CI:0.854~0.927)和0.843(95%CI:0.768~0.916)。结论:基于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变量的融合模型预测CRC肺转移患者RFA治疗后的LTPFS是可行的,并且其性能优于单一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同时,融合模型的诺模图可以更直观地预测CRC肺转移患者RFA治疗的预后,协助临床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的随访复查方案,灵活地调整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组学 诺模图 结直肠癌 肺转移 射频消融
下载PDF
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诱导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9
作者 董涧桥 李坤艳 +3 位作者 李菁 王斌 王艳红 贾红燕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7-547,共11页
目的:沉默调节蛋白家族(sirtuins,SIRT)是一类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YME1样三磷酸腺苷酶(YME1 like 1 ATPase,YME1L1)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 目的:沉默调节蛋白家族(sirtuins,SIRT)是一类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为辅酶的第Ⅲ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YME1样三磷酸腺苷酶(YME1 like 1 ATPase,YME1L1)对于维持线粒体形态、功能和可塑性至关重要。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1(optic atrophy 1,OPA1)主要介导线粒体融合。本研究拟探索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SIRT3的表达变化,SIRT3与YME1L1、OPA1之间的关系及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4-羟基他莫昔芬(4-hydroxytamoxifen)诱导耐他莫昔芬(tamoxifen,TAM)的MCF-7/TAM。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验证耐药性。采用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IF)实验观察线粒体形态。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IRT3、OPA1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采用JC-1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检测活性氧,验证线粒体功能。采用RNA干扰技术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采用过表达质粒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及YME1L1基因野生型(wild type,WT)、模拟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ant,MUT K237Q)、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突变型(MUT K237R)。采用免疫沉淀技术(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IP)及IF分析SIRT3与YME1L1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RTF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IRT3在耐药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乳腺癌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出现下降。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耐药细胞对TAM的敏感性增强。DHE染色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TAM处理下,耐药细胞中ROS水平低于亲本细胞;透射电镜及IF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细胞,耐药细胞的线粒体伸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耐药细胞L-OPA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亲本细胞。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SIRT3,线粒体功能增强,其形态较对照组更长;此外,L-OPA1表达上调;而在耐药细胞中敲低SIRT3后,得到相反结果。为了进一步验证SIRT3如何调控OPA1蛋白,影响线粒体的形态及功能,促进乳腺癌耐药,我们在亲本细胞中过表达YME1L1(野生型及突变型质粒),结果显示,过表达模拟去乙酰化状态的YME1L1与过表达SIRT3结果相似,过表达乙酰化状态的YME1L1得到与敲低SIRT3相似的结果。IP实验证实,SIRT3与YME1L1在乳腺癌细胞中存在相互作用;在SIRT3不同表达水平下,YME1L1乙酰化水平不同。IF实验显示,在MCF-7细胞中YME1L1与SIRT3存在共定位。结论:SIRT3在耐TAM的乳腺癌细胞中高表达。SIRT3通过去乙酰化YME1L1上调L-OPA1表达,进而促使线粒体融合并增强线粒体功能,促进乳腺癌对TAM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耐药 SIRT3 YME1L1 OPA1
下载PDF
DDX6通过调控CKMT1A mRNA稳定性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20
作者 熊茄妍 雷伟 +5 位作者 游波 张振新 谢海静 单颖 夏天 周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1-459,共9页
背景与目的:DDX是一类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RNA解旋酶,与mRNA调控、肿瘤增殖及侵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DDX家族成员DDX6对CKMT1A mRNA稳定性的影响以及DDX6-CKMT1A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和迁移能力... 背景与目的:DDX是一类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依赖的RNA解旋酶,与mRNA调控、肿瘤增殖及侵袭等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DDX家族成员DDX6对CKMT1A mRNA稳定性的影响以及DDX6-CKMT1A轴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DDX6和CKMT1A在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利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人体鼻咽癌组织和正常鼻咽部组织中CKMT1A和DDX6的表达,本研究通过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编号:2022-L114)。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转染慢病毒、质粒,构建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保存的人源鼻咽癌细胞CNE2的shDDX6、sh-CKMT1A、sh-CKMT1A+sh-DDX6和oe-CKMT1A细胞模型,明确DDX6和CKMT1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表型的影响。构建BALC/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检测DDX6和CKMT1A在小鼠体内对鼻咽癌细胞成瘤性的影响。采用RNA稳定性实验检测敲除DDX6对CKMT1A mRNA的影响,进一步明确DDX6的分子机制。结果:人鼻咽癌组织中DDX6高表达,CKMT1A低表达,DDX6与CKMT1A表达呈负相关。DDX6通过破环CKMT1A mRNA稳定性,抑制CKMT1A蛋白质翻译。在CNE2细胞中,CKMT1A低表达可增强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高表达则抑制细胞迁移和增殖能力,而DDX6的敲除可逆转CKMT1A下调导致的恶性行为进展。在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中,低表达CKMT1A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低表达DDX6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而同时敲除DDX6与CKMT1A能恢复单独敲低DDX6导致的抑制效果。结论:鼻咽癌细胞中DDX6通过破坏CKMT1A mRNA稳定性,负调控CKMT1A蛋白质翻译,增强鼻咽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从而促进鼻咽癌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CKMT1A DDX6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