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灯如豆,光景如风灯
- 1
-
-
作者
黎荔
少君(图)
-
机构
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8期25-26,共2页
-
文摘
“一灯如豆”,意思是一盏只有豆粒那样大光线的灯,形容灯光暗弱。清代文人魏子安在《花月痕》中写道:“和衣睡到三更后,一灯如豆,炉火不温……”行往前追溯,这个词我在沈复的《浮生六记》里也见过:“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油灯虽小,却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时间最长的照明器具,照亮了古人的漫漫黑夜。
-
关键词
《花月痕》
《浮生六记》
沈复
照明器具
清代文人
魏子安
一灯
黑夜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打瞌睡
- 2
-
-
作者
安谅
芋茶(图)
-
机构
中国作家协会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32期25-28,共4页
-
文摘
在一家知名报社,明人与校友老金总编侃侃而谈。老金忽然回忆起往事:“我们上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时,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穿着有些宽大的旧白衬衣、蓝色长裤,脚蹬一双灰不溜秋的牛皮凉鞋的老教授,用带有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自报家门,说自己的姓氏是头上不长草的卢姓,也就是虎头卢。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所以,开课之前,我先声明一下,上课要来,不来得请假。但上课允许打瞌睡,或者闭目养神。不过,不得打呼噜,影响别人。如果出现了呼噜声,那得罚站,还得罚背诗文。否则,考试成绩要降一个等次。我都听呆了,哪有这等好事,你知道,我那时老是睡不够,难免上课打瞌睡。”
-
关键词
呼噜声
第一堂课
上课
大学语文
白衬衣
校友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我从不企图逃离忧郁
- 3
-
-
作者
黎荔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6期25-26,共2页
-
文摘
无端地觉得,“忧郁”是一个阴性的名词。显然,它所呈现的是一个人格化形象,一个女性的人格化形象。如果忧郁是一个女人,她应该在水边,在像她一样平静的池水中映照着自己的面容,或是一只手托住下巴,在光影交错的走廊深处,因一种隐秘的痛楚而无言独坐。这样忧郁的女性化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
关键词
忧郁
逃离
女性化
无端
隐秘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罗马人留给伦敦的花草
- 4
-
-
作者
黎荔
-
机构
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0期29-30,共2页
-
文摘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然而,新路久久没能开工,旧楼道的废墟任凭日晒雨淋。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发现在这片废墟上,竟然蔓生出许多杂草野花。其中一些花草是在英国从来没有见到过的,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
-
关键词
地中海沿岸
自然科学家
花草
废墟
伦敦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没有无中生有的灵感
- 5
-
-
作者
闫晗
元元(图)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青年文摘·彩版》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6期20-22,共3页
-
文摘
作家们创作故事,他们的灵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都是随时打开自己接收的天线,去观察生活、收集故事,完成自己的创作。许多故事有现实依据,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与拉丁美洲的环境以及他自己家族的复杂故事息息相关。“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
关键词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
无中生有
现实依据
拉丁美洲
故事
灵感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契诃夫的枪与细节呼应
- 6
-
-
作者
闫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8期20-21,共2页
-
文摘
写作和影视创作中经常会用到铺垫一一前面看似不经意透露的细节,在下文的情节发展中会有呼应,从而产生精妙的戏剧感。平常看影视剧的时候,我们如果留心收集,常常能够学到这种呼应的具体使用方法。看过一部喜剧片,说的是一个人从封建时代穿越到现代社会,住在一个独自带着孩子生活的单亲妈妈家里。
-
关键词
影视创作
影视剧
契诃夫
呼应
细节
封建时代
铺垫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得有玲珑的灵魂才行
- 7
-
-
作者
朱洪涛
-
机构
南京大学
江苏省作家协会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6期33-34,共2页
-
文摘
对一个作家产生一种好印象,也许是因为他的一句话或是一个词。而且,好印象产生后很难移易。初读李健吾,是他的《咀华集》。写《咀华集》时,他化名刘西渭。书名含义不难猜到,是含英咀华之意。他在书中具体论了什么,记不太清,但他文采斐然的气质倒是常留心间。我常想,文学评论文章能写成这样,这得要天赋与才情。
-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李健吾
文采斐然
《咀华集》
刘西渭
书名含义
含英咀华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如何使用一个段子
- 8
-
-
作者
闫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1期19-20,共2页
-
文摘
在日常中我们会接触到不少段子和笑话,除了可以直接讲给人听活跃气氛外,是不是还可以运用到自已的创作中去呢?喜剧演员就常常注意这方面的吸收。已经成熟的网络梗和流行语是有时效性的,直接使用会显得老气和油腻,需要情境贴合,需要进行改造。
-
关键词
活跃气氛
喜剧演员
时效性
情境
段子
流行语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被细节触动
- 9
-
-
作者
闫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9期22-23,共2页
-
文摘
细节之中有魔鬼。许多故事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常常是一些细节。曾经因在东莞图书馆留言而走红的大叔吴桂春,有篇报道写的就是他的故事。十多年前,当拿着《新华字典》刚开始看书时,吴桂春第一次读到《红楼梦》里潇湘馆的鹦鹉吟葬花词,内心的胜负欲被那只鹦鹉彻底点燃了。
-
关键词
《新华字典》
东莞图书馆
潇湘馆
鹦鹉
细节
《红楼梦》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流动意味着无限性
- 10
-
-
作者
黎荔
元元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期25-26,共2页
-
文摘
若是在河流边长大,没有人不喜欢流动的感觉。河流的风景是流动不息的。河水时而青碧,时而湛蓝,时而黄浊,夕阳西下时刻,则成了“半江瑟瑟半江红”。河流飞溅着洁白的浪花,九曲十八折地从大峡谷中流来,又一泻千里地流向大海。只要曾无数次凭水而立,默默地看江河奔流向海。
-
关键词
大峡谷
无限性
河流
流动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间隙中的月亮
- 11
-
-
作者
黎荔
芋茶(图)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32期23-24,共2页
-
文摘
隔树观月。细碎的槐树叶子,筛下一地碎银。时有风来,风摇槐叶,沙沙飒飒,洒落一地絮语。月亮隔着影影绰绰的树梢,隐约露出皎洁的脸庞。羞涩的小月亮啊,好像在枝叶间的缝隙里探头探脑,欲言又止。想起“间”(閒)字,从造字的逻辑出发,以图展示出来的是一幅鲜活的生活场景:两扇门的门缝中有一弯月亮。其表达的景象是:夜晚,皎洁的月光从门缝中透入。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画、一个故事。每个字和词的构造与变化,都体现着古人认识世界的思维印记,承载着先民独特的认知模式。
-
关键词
生活场景
认知模式
月亮
一幅画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恍惚是找到现实的缝隙
- 12
-
-
作者
黎荔
少君(图)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1期23-24,共2页
-
文摘
恍惚,是杯酒微醺,是午夜梦回,是头晕目眩,又或是邂逅一个似曾相识的人,来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这感觉恍兮惚兮,不能准确定义,无法完全把握。比如,去到杭州西湖,走进“烟雨杭州处处景”“一半勾留是此湖”的诗意中。
-
关键词
梦回
杭州西湖
恍惚
似曾相识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在情书里看见套路
- 13
-
-
作者
朱洪涛
-
机构
南京大学
江苏省作家协会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0期38-40,共3页
-
文摘
对一般人来说,情书应该是最投合天性的写作形式,也许此时的写作才是最有效的。在大学里,我面对的是一群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对情书充满了美好想象,把火般的热情倾注在华美的句子里,仿佛每一个字都在发烫。于我而言,看情书的过程中觉得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已经很好了……来看一看吧!
-
关键词
写作形式
情书
写作水平
年轻人
大学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别做不识明月之人
- 14
-
-
作者
闫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7期20-21,共2页
-
文摘
上写作课,问学生:你们认识这座城市里的树吗?同学们七嘴八舌说起来,有银杏,有枫树、松树……说起秋天的树,很多人同时说枫叶红了、银杏叶黄了,这些是语文课本里的描述,许多事物都有个固定的形容词来搭配。
-
关键词
语文课本
写作课
银杏叶
形容词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莫待青丝暮成雪
- 15
-
-
作者
黎荔
元元(图)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9期26-27,共2页
-
文摘
古人将黑发唤作青丝。青丝,本义为青色的丝线或绳子。“青”又是一个多意字,仅指颜色就有绿、蓝、黑等多种。以青丝喻指黑发,我们最熟悉的是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的妙笔让“青丝”从此成了青春的象征。当然,“青丝”二字也可以借指垂柳的柔枝或其他植物的藤蔓。那二月春风裁出的低垂的柳条,不也如发丝般擦得人心里痒痒的吗?
-
关键词
《将进酒》
藤蔓
李白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彼此遇见,如何不枉然
- 16
-
-
作者
黎荔
芋茶(图)
-
机构
北京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不详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7期24-26,共3页
-
文摘
什么是枉然?就是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白费。计划虽然好,但不付诸实施,是枉然;如果文不对题,纵使文章写得再好,也是枉然;光有卷土重来的决心,不付诸行动,亦是.枉然;如果方向错了,一切努力皆枉然……。
-
关键词
付诸行动
卷土重来
文章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一个箱子的旅行
- 17
-
-
作者
黎荔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高培中心
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4期25-26,共2页
-
文摘
读到一则记载:曾国藩身在职场,总会遇到一堆烦心事,以致夜晚不得安寝。于是他自已琢磨着,创造出一套方法:每天闭眼之前,想象自己有一个箱子,把所有的烦恼都装进去封住,这样便能够安心地睡一场了。箱子,方形,有底有盖,可贮藏物件的器具。我猜想曾国藩想象中的那个箱子,体积不会太小。
-
关键词
曾国藩
箱子
想象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夏天聊雪不那么冷
- 18
-
-
作者
闫晗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青年文摘•彩板》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20期24-25,共2页
-
文摘
如何描写一个雪天?雪的形状多种多样,小颗粒的霰雪“撒盐空中差可拟”就像老舍在《骆驼祥子》里所写,“霰粒非常的小,可是沉重有分量,既拿脚,又迷眼”。大一些的雪更轻盈,“未若柳絮因风起”体积有膨胀感,让“千树万树梨花开”。大雪纷飞的时候,就是“搓绵扯絮”了。
-
关键词
《骆驼祥子》
老舍
小颗粒
-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行走于套路之外
- 19
-
-
作者
朱洪涛
-
机构
南京大学
江苏省作家协会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32期33-34,共2页
-
文摘
一个人刚开始写东西,其实他并不知道那是写作。“写作”这个词太正式,不适合在少小时练习。有一个人跟我说,他喜欢写东西,在完成繁多的作业之余,总会留点时间写写画画,那是一种放松。他也希望得到认可,上作文课的时候无比认真,听老师评点作文时总希望自己的名字被念到。然而,一次次期望,一次次落空。高中三年,语文老师只提过他一回。
-
关键词
作文课
语文老师
写作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语文非玄学,只是要常学
- 20
-
-
作者
董问博
-
机构
西安铁一中滨河学校
-
出处
《中学生百科》
2024年第14期55-56,共2页
-
文摘
很多学生称语文为“玄学”,这一点我非常赞同。我也经常跟学生说,语文这门学科,考试最难以把控,我作为老师也不敢保证能次次考到班级前几名,何况你们?即使这次考试考了年级第一,下次也有考不及格的担心和恐慌。每一届学生当中都有这样的例子,成绩的起伏波动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
关键词
不及格
语文
过山车
波动比
玄学
班级
考试
学生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