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717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镇墓天王俑与毗沙门信仰推论 被引量:6
1
作者 沈睿文 乾陵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38-152,共15页
考古界习称的镇墓武士俑和镇墓兽在墓葬随葬品中十分突出,是唐代镇墓神煞俑中的核心部分。二者一般各有两件[1],其中镇墓兽一为人面,一为兽面。一般地,镇墓武士俑在镇墓兽之后,放置于墓室入口处,(图1),为墓葬中恒定的组合之一。对唐墓... 考古界习称的镇墓武士俑和镇墓兽在墓葬随葬品中十分突出,是唐代镇墓神煞俑中的核心部分。二者一般各有两件[1],其中镇墓兽一为人面,一为兽面。一般地,镇墓武士俑在镇墓兽之后,放置于墓室入口处,(图1),为墓葬中恒定的组合之一。对唐墓中镇墓兽和镇墓武士俑的这个组合,考古学界有个认识的过程。1956年,王去非根据《大唐六典》、《通典》、《大唐开元礼》和《唐会要》的记载,首先将它们比定为唐代明器中的四神,即'当圹、当野、祖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兽 习称 考古界 四神 信仰 武士 部分 墓葬
原文传递
唐高宗立皇太孙府关联问题考释 被引量:1
2
作者 拜根兴 侯振兵 乾陵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0-16,共7页
唐高宗是否设立皇太孙府署问题,现存《旧唐书》、《新唐书》纪、传记载存在差异,《资治通鉴》也没有提供更好的见解。迄今为止,学界对该问题缺乏详细的考论[1]。鉴于此,本稿拟在已有零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出土的唐人墓志资料,对此试... 唐高宗是否设立皇太孙府署问题,现存《旧唐书》、《新唐书》纪、传记载存在差异,《资治通鉴》也没有提供更好的见解。迄今为止,学界对该问题缺乏详细的考论[1]。鉴于此,本稿拟在已有零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新出土的唐人墓志资料,对此试作考论,以就教于诸师友方家.一设置皇太孙府的原因关于唐高宗立皇太孙之前历朝所见'皇太孙',前蜀冯鉴《续事始》载云:'晋永康元年(300)立愍怀太子第二子临淮王为皇太孙;齐永明十一年(4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作 考论 墓志 设置 问题 太子 新出土 载云 皇太 基础
原文传递
豆卢钦望及其家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文玉 刘鹏 乾陵文化研究 2006年第1期110-123,共14页
豆卢钦望是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宰相,死后陪葬乾陵,而豆卢家族则是唐朝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家族。近年来关于这个家族的研究陆续有一些论文发表,[1]对其家族的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助益,但比较全面地考述这个家族世系的论著... 豆卢钦望是武则天、唐中宗时期的宰相,死后陪葬乾陵,而豆卢家族则是唐朝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较大社会影响的家族。近年来关于这个家族的研究陆续有一些论文发表,[1]对其家族的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助益,但比较全面地考述这个家族世系的论著尚未见出现。近几十年来,有关豆卢家族中人的墓志已经出土了不少,如果与文献记载结合起来,就为研究这个家族的世系情况提供了可能。此外,豆卢钦望碑也已经出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助益 墓志 中人 历史 豆卢 世系
原文传递
唐俑艺术与社会生活 被引量:3
4
作者 齐东方 乾陵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94-112,共19页
唐陵石刻、佛教造像多被作为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写进各种教科书式的论著中。这一评价有很大的缺陷,陵前雕刻尽管精美,毕竟是礼仪性的标志。佛教造像属宗教内容,作品多受局限。相比之下,墓葬出土的俑类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不仅是唐代的... 唐陵石刻、佛教造像多被作为唐代雕塑艺术的代表写进各种教科书式的论著中。这一评价有很大的缺陷,陵前雕刻尽管精美,毕竟是礼仪性的标志。佛教造像属宗教内容,作品多受局限。相比之下,墓葬出土的俑类数量众多、种类丰富,不仅是唐代的艺术精品,更能反映唐代雕塑的整体风貌。这些俑的组合、演变特征还涉及许多更为复杂深刻的社会问题。一唐人对俑的认识许多错误的论断影响着人们对唐代雕塑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 社会 风貌 代表 作品 教科书 艺术
原文传递
大明宫宣政殿与唐代中朝制度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文玉 乾陵文化研究 2012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宣政殿是唐大明官的三大殿之一,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在含元殿之北,紫宸殿之南,是唐朝举行中朝朝会的场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天子三朝制度,这一点在《周礼》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并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唐承隋制,在兴建大明宫时便规划了... 宣政殿是唐大明官的三大殿之一,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在含元殿之北,紫宸殿之南,是唐朝举行中朝朝会的场所。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所谓天子三朝制度,这一点在《周礼》一书中有明确的记载,并为历代王朝所沿袭。唐承隋制,在兴建大明宫时便规划了举办外朝、中朝和内朝等三朝朝会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殿 外朝 场所 内朝 制度 朝会
原文传递
唐代的昆仑奴与僧祇奴——兼论出土文物中的昆仑奴形象 被引量:2
6
作者 周伟洲 乾陵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93-100,共8页
关于古代的昆仑、昆仑奴或僧祇奴,中外学者研究论著颇多,所据资料亦大致相同。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法国费琅(G.Ferrand)、张星烺、冯承钧、朱杰勤等研究中外关系史的专家[1],以及杜葆仁先生等[2];80年代后,有步连生、沈福伟、孙... 关于古代的昆仑、昆仑奴或僧祇奴,中外学者研究论著颇多,所据资料亦大致相同。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有法国费琅(G.Ferrand)、张星烺、冯承钧、朱杰勤等研究中外关系史的专家[1],以及杜葆仁先生等[2];80年代后,有步连生、沈福伟、孙机先生等[3]。其中,步连生撰《试论我国古代雕塑的昆仑人及其有关问题》一文,蒐罗中国汉代起至宋代有关'昆仑人'(包括昆仑奴)的史籍文献及各种文物形象资料(如陶俑、青铜遗物、石刻造像等)甚为全面,并论述这些昆仑人形象是反映今东南亚(南海诸国)和非洲黑人掠买到中国为奴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 昆仑 昆仑奴 非洲 所据 形象 费琅 诸国
原文传递
北朝至隋唐时期朔州军事与经济地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文玉 乾陵文化研究 2012年第1期244-254,共11页
唐代朔州的治所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从北朝至隋唐数百年间,其行政区划名称及治所变化颇大,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18《河东道·朔州》条载:朔州,'春秋时为北狄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雁门郡地,在汉即雁门郡之马邑县也。……... 唐代朔州的治所位于今山西省朔州市,从北朝至隋唐数百年间,其行政区划名称及治所变化颇大,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18《河东道·朔州》条载:朔州,'春秋时为北狄地,战国时属赵,秦为雁门郡地,在汉即雁门郡之马邑县也。……汉末大乱,郡遂荒废。建安中,曹公又立马邑县,属新兴郡,晋改属雁门郡。晋乱,其地为猗卢所据。刘琨表卢为大单于,封代公,徙马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雁门 朔州 图志 所据 马邑县 军事 地位
原文传递
唐永泰公主墓壁画《胡人备马图》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8
作者 申秦雁 乾陵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70-76,共7页
1961年8月8日—1962年4月16日,由陕西省文管会杭德州担任队长,发掘了位于唐乾陵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陪葬墓——永泰公主墓[1]。墓葬全长87.5米,为多天井长斜坡墓道砖砌双室墓。墓内绘有壁画,墓道东壁在青龙、阙楼、仪仗队之后、第一过... 1961年8月8日—1962年4月16日,由陕西省文管会杭德州担任队长,发掘了位于唐乾陵东南2.5公里处的一座陪葬墓——永泰公主墓[1]。墓葬全长87.5米,为多天井长斜坡墓道砖砌双室墓。墓内绘有壁画,墓道东壁在青龙、阙楼、仪仗队之后、第一过洞建筑之前,绘有一幅《胡人备马图》(图一,图二),背后是插有六杆戟的列戟架。很明显,这幅《胡人备马图》表示的是主人即将出行,胡人驭者准备就绪的场景。这一题材源自何时?又是怎样演变的?本文对此及相关问题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州 斜坡 公主 列戟架 过洞 驭者 场景 壁画 墓道
原文传递
从李宪墓壁画人物职官谈墓主葬制规格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蕴 乾陵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2000年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队,对已被炸掘的让皇帝惠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惠陵位于蒲城县三合乡三合村北,是唐玄宗李隆基之长兄李宪墓葬,因李宪生前曾让皇帝位于三弟李隆基而卒后得封让皇帝并制号其墓为惠陵。惠墓全长60米,出土大量... 2000年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组队,对已被炸掘的让皇帝惠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惠陵位于蒲城县三合乡三合村北,是唐玄宗李隆基之长兄李宪墓葬,因李宪生前曾让皇帝位于三弟李隆基而卒后得封让皇帝并制号其墓为惠陵。惠墓全长60米,出土大量陶、石质文物,但最令人关注的是色彩鲜艳、内容丰富、幅面高大的壁画,壁画分布于墓道东、西、北壁;过洞、天井东、西壁及墓室四壁。墓道东、西壁各画青龙、白虎及出行图,自第一过洞之北,均绘人物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 谈墓 职官 蒲城县 过洞 壁画 墓道 皇帝
原文传递
从出土文物看唐代的胡人女性形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瑾 乾陵文化研究 2010年第1期125-137,共13页
唐代的开放与富足、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吸引着无数异域人士。据史料统计,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入唐的外国人络绎不绝。主要有肩负外交与朝贡使命的使臣、传教的僧侣、追求知识的学者和学生、经商谋利的商人、谋生的... 唐代的开放与富足、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吸引着无数异域人士。据史料统计,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入唐的外国人络绎不绝。主要有肩负外交与朝贡使命的使臣、传教的僧侣、追求知识的学者和学生、经商谋利的商人、谋生的奴仆或艺人。他们多来自突厥、回鹘、吐火罗、粟特、大食、波斯、天竺等北方和西方地区,其中包括一些女性[2]。因此,唐朝人对相貌和服饰奇特的胡人女子并不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谋利 经商 使臣 异域 压酒 朝贡 吐火罗 服饰 陌生 女性
原文传递
“胡人”亦或“少数民族”?——用于唐朝时期的两个概念的解说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鸿宾 乾陵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10-28,共19页
本文选择'少数民族'和'胡人'两个概念,就学术研究对以唐朝为核心的古代社会中的民族群体如何表述和描写的问题提出看法。作者认为,'少数民族'的概念是中国大陆1949年以后针对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就其人口数量、... 本文选择'少数民族'和'胡人'两个概念,就学术研究对以唐朝为核心的古代社会中的民族群体如何表述和描写的问题提出看法。作者认为,'少数民族'的概念是中国大陆1949年以后针对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就其人口数量、政治地位、国家法定公民等属性进行规定之后形成的概念,具有新时代的特征,其内涵和外延具有与过去类似民族群体相互区别的特点,且具有稳定性,属于时代的产物。因此,在面对历史上的类似民族群体时,为表述的清楚起见,作者不主张径直采用'少数民族'这一词汇称呼,最佳的方式是采用传统中的中性词汇,如'匈奴(人)'、'突厥(人)'、'吐蕃(人)'等等,这样的词汇也具有历史的时代性,以示与今天有所区别,显示出历史研究中的严谨态度。作者还对历史时期中的'胡人'概念进行研究,在王国维、陈寅恪、吕思勉等中外学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继承和发展,倾向于认定,所谓“胡人”概念,早期是农耕为主的汉人对北方草原以匈奴人为主的游牧民的称呼,后来转向西域,特别是以粟特人为首的“鼻高目深”为相貌特征的中亚人的称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汇 作者 概念 历史 民族 少数民族 群体
原文传递
初唐李祯出使新罗与登州——唐恩浦海上通道 被引量:2
12
作者 拜根兴 乾陵文化研究 2017年第1期67-75,共9页
前言七世纪初东亚发生的最大事件,应该是隋朝的灭亡以及随后唐朝的建立,而唐朝的建立在东亚国家间引起的骚动就能说明这一点。唐朝建立的次年,高丽即派使者到达唐都长安,随后的武德四年(621),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均派使者前来,其中百... 前言七世纪初东亚发生的最大事件,应该是隋朝的灭亡以及随后唐朝的建立,而唐朝的建立在东亚国家间引起的骚动就能说明这一点。唐朝建立的次年,高丽即派使者到达唐都长安,随后的武德四年(621),高丽、百济、新罗三国均派使者前来,其中百济向唐朝献'果下马'。现存史书没有记载唐高祖李渊如何接待高丽、百济使臣,是否曾派使者前往回访,亦无从知晓。然而,唐皇帝李渊对新罗使臣的态度却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臣 百济 登州 东亚 罗三国 使者 现存
原文传递
论唐代墓葬的形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牛志平 乾陵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11-21,共11页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无论是皇帝宰相,达官显贵,还是僧尼道士,智者贤人,或迟或早,固有一死。人死后,由亲属友朋举行的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被称为丧礼或葬礼。这是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我国自古至今,有诞生礼,冠礼,婚... 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无论是皇帝宰相,达官显贵,还是僧尼道士,智者贤人,或迟或早,固有一死。人死后,由亲属友朋举行的殓殡奠馔和拜踊哭泣的礼节,被称为丧礼或葬礼。这是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我国自古至今,有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葬礼等5种。其中寿礼又是诞生礼的重复和纪念,故实际上人生的重大礼仪只有4种。人类学家认为,丧礼起源于人对死者鬼魂的恐惧,由此产生祖先崇拜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礼 友朋 婚礼 葬礼 道士 礼仪 人生
原文传递
唐代胡俑“袍”的领型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芳 乾陵文化研究 2008年第1期123-130,共8页
文中所指'胡俑',是随葬于唐代墓葬中且具有'深目高鼻'特征的俑像。由于此面貌特征仅在男俑中突显,故本文所研究的服饰也限于男服。文章通过比对中原及中亚地区的俑像及壁画形象,对唐代中原西胡所穿的'袍服'的... 文中所指'胡俑',是随葬于唐代墓葬中且具有'深目高鼻'特征的俑像。由于此面貌特征仅在男俑中突显,故本文所研究的服饰也限于男服。文章通过比对中原及中亚地区的俑像及壁画形象,对唐代中原西胡所穿的'袍服'的不同领型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唐代胡人所穿袍服主要有三角形单翻领及双翻领两式,其中,三角形单翻领源于中亚哒,而双翻领则是四至七世纪广泛流行于中亚地区的一种袍服样式。相对于三角形单翻领,双翻领袍服更为中原人所接受。而圆领样式,很可能是翻领闭合后的另一种穿着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袍服 样式 中亚地区 中原 领型 三角形
原文传递
咸阳新出隋开皇十五年《尉永墓志》释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晓薇 王其祎 乾陵文化研究 2014年第1期388-393,共6页
隋开皇十五年(595)《尉永墓志》(见图),2010年出土于陕西咸阳北原,未见墓志盖,志石今存亦不详。笔者于2011年获读拓本,遂得撰文释证。志石拓片高、宽均49厘米,志文24行,满行24字,正书,有方界格。在行文格式上,志文于'大父'和&#... 隋开皇十五年(595)《尉永墓志》(见图),2010年出土于陕西咸阳北原,未见墓志盖,志石今存亦不详。笔者于2011年获读拓本,遂得撰文释证。志石拓片高、宽均49厘米,志文24行,满行24字,正书,有方界格。在行文格式上,志文于'大父'和'父'字下皆作空一格避讳,但在'铭曰'下亦作空一格而不作转行,少见。另,铭文中的'兆域'二字前还空缺一格未及书字。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文 一格 行文 墓志 书字 咸阳 北原 格式 撰文 铭文
原文传递
吕才与《阴阳书》——兼论宗庙礼与陵地秩序之异同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睿文 乾陵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296-311,共16页
唐宋时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除了政府规定的制度程序之外,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时堪舆家所规定的制度来安排的,特别是在葬式、随葬明器、墓地的选择和墓区的地面建筑等方面,与堪舆术的关系极为密切[1]。因此,研究堪舆是进一步了解古... 唐宋时代的墓葬形制和埋葬习俗,除了政府规定的制度程序之外,在很多地方都是根据当时堪舆家所规定的制度来安排的,特别是在葬式、随葬明器、墓地的选择和墓区的地面建筑等方面,与堪舆术的关系极为密切[1]。因此,研究堪舆是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丧葬行为、乃至藉以触摸社会各阶层思想观念的重要手段。宋元时代流传至今的阴阳地理书有王洙等的《图解校正地理新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规定 堪舆家 陵地 流传 阴阳 墓区 堪舆 时代
原文传递
循吏曹谨事迹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隆文 乾陵文化研究 2012年第1期385-393,共9页
连横先生《台湾通史》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有关台湾历史的著作,其中传记部分收录台湾著名人物众多,其中不乏河洛籍贯的清代循吏多人,如台北知府陈星聚、淡水厅同知曹谨、台湾府分府同知张玺等等,这些河洛籍贯的台湾循吏,不仅能善治一方,... 连横先生《台湾通史》是中国近代史上首部有关台湾历史的著作,其中传记部分收录台湾著名人物众多,其中不乏河洛籍贯的清代循吏多人,如台北知府陈星聚、淡水厅同知曹谨、台湾府分府同知张玺等等,这些河洛籍贯的台湾循吏,不仅能善治一方,且能循规蹈矩、遵纪守法,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治绩为开发台湾宝岛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关 知府 循吏 治绩 河洛 台湾 著作 分府
原文传递
唐墓壁画与毕罕 被引量:1
18
作者 秦建明 乾陵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78-84,共7页
色彩绚丽的唐代墓葬壁画,内容非常丰富,有赳赳武夫,也有妙曼仕女,其间器物仪仗、日月天象、山水楼台、花木禽兽,靡不尽有,可谓洋洋大观。这些壁画,不但是幸存至今的古代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多姿多彩的物质生活不可多得的资料。由于时... 色彩绚丽的唐代墓葬壁画,内容非常丰富,有赳赳武夫,也有妙曼仕女,其间器物仪仗、日月天象、山水楼台、花木禽兽,靡不尽有,可谓洋洋大观。这些壁画,不但是幸存至今的古代艺术珍品,也是研究古代多姿多彩的物质生活不可多得的资料。由于时移世变,古今悬隔,许多古代的器物形制难明,甚至已经失传,给后人认识古代社会带来诸多隔阂。但通过壁画勘研古物,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使一些难解之谜,豁然而开。所以,细品这些唐代壁画,寻觅疑点,其间趣味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品 洋洋大观 器物 勘研 物质 天象 楼台 壁画 山水
原文传递
唐乾陵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双怀 樊英峰 乾陵文化研究 2005年第1期1-34,共34页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梁山海拔1069米,是渭北地区的一座名山。乾陵因梁山主峰而建,封域范围80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物丰富,被称为'关中唐陵之冠',在关中唐十八陵中具有代表性。20世纪以来... 乾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位于陕西乾县西北的梁山。梁山海拔1069米,是渭北地区的一座名山。乾陵因梁山主峰而建,封域范围80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文物丰富,被称为'关中唐陵之冠',在关中唐十八陵中具有代表性。20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曾对乾陵进行过多次考察。本文拟根据文献记载、考古资料和自己的考察结果,对乾陵进行系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陕西 合葬墓 乾县 封域 世纪 渭北
原文传递
评刘向阳《唐代帝王陵墓》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东晨 乾陵文化研究 2007年第1期345-347,共3页
为撰写《大唐兴亡史》书稿,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唐代帝王及其陵墓的研究著作、论文、考古简报及有关文物图册。近日,又得到三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由乾陵博物馆刘向阳同志撰写的《唐代帝王陵墓》(周秦汉唐文化工程·文物考古文库)一... 为撰写《大唐兴亡史》书稿,我搜集了不少关于唐代帝王及其陵墓的研究著作、论文、考古简报及有关文物图册。近日,又得到三秦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由乾陵博物馆刘向阳同志撰写的《唐代帝王陵墓》(周秦汉唐文化工程·文物考古文库)一书,这本青年学子的著作,由德高望重的原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研究员作序,给与了全面肯定和评价。笔者仔细研读后,亦颇有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陵墓 考古 兴亡史 考古学家 文物 著作 作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