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785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邵春晖 李培英 +2 位作者 罗永科 赵君智 马爱荣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07-71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征象与剪切波弹性成像弹性比(SWE-E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被膜侵犯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风险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4年3月在宝鸡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证实的PTC患者87例共93个癌结节。根据术后病理分为CLNM组和未发生CLNM组,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关系常规超声图像特征(癌结节与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情况、被膜侵犯范围)及SWE-ER值,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绘制SWE-ER、结节与被膜关系不同界值下的ROC曲线,比较不同界值下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价值。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生CLNM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发生CLNM组癌结节经线高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LNM组的被膜接触情况、被膜连续性及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与未发生CLNM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生CLNM组的SWE-ER低于未发生CLN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病理为金标准,绘制不同截断值下评估CLNM风险的ROC曲线,其中以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为截断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95%CI:0.652~0.859),诊断效能最高。二元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甲状腺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WE-ER和癌结节被膜是否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甲状腺癌结节与被膜的关系,尤其是对甲状腺癌结节被膜侵犯范围在超声预测CLNM中有较高诊断价值;被膜中断、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4~1/2、被膜侵犯范围占癌结节周长≥1/2均为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而SWE-ER和癌结节是否与被膜接触不能作为PTC发生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被膜侵犯 颈部淋巴结转移 常规超声 剪切波弹性成像
下载PDF
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吴颐 叶明 +1 位作者 高觉民 李建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1-347,共7页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 目的探讨经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血小板反应蛋白2(TS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2例作为病例组,均进行钻孔引流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46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脑损伤、手术前后、不同复发情况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分析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脑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与轻度脑损伤组进行比较,中度脑损伤组、重度脑损伤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更高,且重度脑损伤组高于中度脑损伤组;与术前进行比较,术后7 d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与复发组进行比较,未复发组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相对较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与GCS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55、-0.674、-0.711、-0.689、-0.705,P<0.05)。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经钻孔引流术后血清TSP1、TSP2、bFGF、VEGF、S-100β水平均降低,并与患者脑损伤程度、转归具有高度相关性,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上述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判断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脑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慢性 经钻孔引流术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血小板反应蛋白2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枢神经特异蛋白
下载PDF
NM23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
3
作者 夏露花 崇乐 +4 位作者 李红玉 郭鹏 董占飞 王新华 常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48-352,共5页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 目的 比较非小细胞肺癌中NM23基因表达情况不同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PET/CT影像特征、生存时间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2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癌的107例患者的术后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表达情况,分为NM23低表达组(≤++)(n=64)与NM23高表达组(>++)(n=43),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18)FFDG FDG PET/CT图像上影像特征、生存期方面的差异。结果 NM23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在性别、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吸烟、PET/CT图像上生长部位、生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原发灶分期、PET/CT图像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方面支持其为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NM23基因 临床病理学特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生长部位 生存时间
下载PDF
CT影像特征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
4
作者 赵静 黄晓媚 +5 位作者 杨俊 罗振东 曾伟雄 张妮 秦耿耿 文戈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36-843,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信息、CT影像和病理结果,并...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2023年6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资料,包括临床信息、CT影像和病理结果,并根据简化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低危型(A、AB、B1型)和高危型(B2、B3、胸腺癌)。以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训练集(n=159)和验证集(n=62);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危组和高危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性,应用逐步回归和LASSO回归进一步降维筛选特征,构建4种机器学习模型(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决策树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在验证集中通过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21例胸腺上皮性肿瘤患者中105例为低危型(训练集74例,验证集31例),116例为高危型(训练集85例,验证集3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危组与低危组比较性别、胸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逐步回归法选取3个CT影像特征(肿瘤强化程度、心包或大血管侵犯、胸膜侵犯)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LASSO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8个临床及CT影像特征构建随机森林、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模型。模型在训练集上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854、0.761、0.816,在验证集上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9、0.742、0.710、0.811。结果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泛化性优于其他3个模型。结论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预测胸腺上皮性肿瘤病理分型上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望协助临床早期无创性识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上皮性肿瘤 影像学特征 临床特征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MRI影像组学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张冉 汤永祥 +3 位作者 翟建 苏昭然 李石坚 张金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 目的 评估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对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2年3月于铜陵市人民医院术后经病理证实直肠癌75例患者术前MRI图像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组(n=33)及纤维脂肪组织未浸润组(n=42)。基于T2WI及动脉期对比增强T1WI(CE-T1W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数据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n=54)与验证组(n=21),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的方法对训练集数据进行特征降维,并将特征降维后作为特征向量,筛选出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出T2WI模型、CE-T1WI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3种影像组学模型,根据ROC曲线确定其中最优模型;根据肿瘤上下径、肿瘤最厚径、CE-T1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CE-T1WI)、T2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T2)、DWI相对信号强度比值(RDWI)及ADC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出联合模型;评估最优模型与联合模型二者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 基于T2WI和CE-T1W1各提取851个影像组学特征,最终分别获得10个和14个最佳特征,用于构建T2WI+CE-T1WI模型。基于T2WI模型、CE-T1W1模型及T2WI+CE-T1WI模型在训练组中对判定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分别为0.87(95%CI:0.75~0.95)、0.82(95%CI:0.70~0.91)和0.84(95%CI:0.71~0.92),在验证组中分别为0.76(95%CI:0.53~0.92)、0.73(95%CI:0.50~0.90)和0.76(95%CI:0.52~0.92)。采用联合模型在训练组中对直肠癌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AUC为0.91(95%CI:0.80~0.97),在验证组中AUC为0.80(95%CII:0.57~0.94)。决策曲线分析提示,阈值取0~1时,联合模型的净收益高于T2WI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联合模型对评估术前直肠癌周边纤维脂肪组织浸润的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纤维脂肪组织浸润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下载PDF
多模态超声在卵巢癌化疗疗效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翠翠 董景云 +3 位作者 唐丽玮 王迪 邹秀媛 高岩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58-562,共5页
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及时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超声凭借其经济简便、无辐射性、实时动态等特点在卵巢癌的化疗评估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 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及时化疗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超声凭借其经济简便、无辐射性、实时动态等特点在卵巢癌的化疗评估中展现出巨大优势,多模态超声技术联合应用弥补了传统超声的不足,定量地对化疗疗效进行更准确的评估。本文总结了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超微血管成像、超声造影技术以及超声联合人工智能在卵巢癌化疗评估中的作用机制、诊断依据和应用价值,深入了解多模态超声技术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人工智能在超声其他领域的潜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率,为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依据,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卵巢癌 化疗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三维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在腰骶丛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8
作者 李运运 彭传勇 +2 位作者 吴宗山 徐启兰 陈琪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403-406,共4页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 目的 探讨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3D GEMEC)在腰骶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8~9月六安市人民医院以腰腿疼为主诉的32例住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15例,女17例,年龄28~78(60.1±15.8)岁。在不同1.5T平台上分别完成腰骶丛3D GEMEC序列和三维T2加权快速梯度回波(3D T2 FFE)序列,比较两种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和主观显示效果。结果 3D GEMEC序列腰骶丛神经的信噪比、对比噪声比以及主观显示效果与3D T2 FFE序列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0、0.146、0.083)。结论 3D GEMEC序列可以清晰地显示腰骶丛神经的解剖结构并抑制背景信号,在腰骶丛神经病变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技术 3D多回波聚合梯度回波序列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下载PDF
深度学习联合C-TIRADS在甲状腺4a类结节风险分层管理的应用
9
作者 何美情 张均 +3 位作者 高燕华 张茜茜 韩磊 李艳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21-927,共7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联合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在甲状腺4a类结节风险分层管理的应用。方法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76)与恶性组(n=103),所有...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联合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在甲状腺4a类结节风险分层管理的应用。方法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7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n=76)与恶性组(n=103),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检查,按照C-TIRADS指南标准、深度学习进行观察诊断。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获取独立预测指标;利用ROC曲线评估预测变量准确性。结果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甲状腺结节图像特征的结构、方位、边缘、回声、局灶性强回声及年龄是独立预测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指标(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深度学习联合C-TIRADS与病理结果完全符合率为96.65%,Kappa值为0.932,一致性好;联合诊断甲状腺4a类结节的符合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深度学习、C-TIRADS(P<0.05)。联合诊断疾病的敏感度、阴性预测值高于深度学习(P<0.001),但与C-TIRAD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IRADS、深度学习及联合诊断的AUC分别为0.873、0.819、0.967;与Az=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IRADS在甲状腺4a类结节风险分层管理中敏感性较高,结合深度学习辅助诊断能够准确进行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具备较高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深度学习 恶性风险 指南 诊断
下载PDF
超声引导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Hepa1-6瘤鼠的疗效及免疫效应
10
作者 陈少华 吕国荣 +1 位作者 许紫薇 李伯义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8期779-78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Hepa1-6瘤鼠的疗效及免疫效应。方法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建立肝癌Hepa1-6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Hepa1-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外科手术组及复合式冷热消融治疗组,10只/...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Hepa1-6瘤鼠的疗效及免疫效应。方法选取健康C57BL/6J小鼠建立肝癌Hepa1-6小鼠移植瘤模型。将40只Hepa1-6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外科手术组及复合式冷热消融治疗组,10只/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4周,采用超声评估各治疗组荷瘤小鼠皮下肿瘤体积变化,采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检查各组小鼠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百分比。于治疗2周后随机处死各治疗组小鼠各3只,并对治疗后病灶行HE染色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测组织CD4+、CD8+细胞光密度值。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肿瘤组织逐渐增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复合式冷热消融组肿瘤体积在治疗后各时间点肿瘤逐渐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冷热消融治疗组术后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血清CD4+T、CD8+T细胞水平均升高,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外科手术组(P<0.05)。冷冻治疗组血清CD4+T、CD8+T细胞水平在治疗后3周出现峰值,随后出现下降。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冷冻治疗组在治疗后2周肿瘤组织CD4+、CD8+细胞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Hepa1-6瘤鼠具有很好的治疗疗效,同时还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 Hepa1-6瘤鼠 疗效 免疫效应
下载PDF
高频超声结合CT可有效诊断早期甲状腺乳头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
11
作者 周静 翟虹 徐秀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CT在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癌中的应用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CT在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癌中的应用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20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选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并进行高频超声及CT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高频超声、CT单独及联合检查检出甲状腺乳头癌及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分析高频超声、CT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甲状腺乳头癌的诊断价值和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疑似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中甲状腺乳头癌阳性107例(89.17%),阴性13例(10.83%);颈部淋巴结转移65例(54.17%),未转移55例(45.83%)。高频超声检出甲状腺乳头癌真阳性72例,真阴性9例;CT检出真阳性74例,真阴性10例;联合检查检出真阳性89例,真阴性11例。高频超声检出颈部淋巴结转移真阳性49例,真阴性43例;CT检出真阳性51例,真阴性44例;联合检查检出真阳性61例,真阴性52例。ROC分析结果显示,高频超声、CT联合检查诊断甲状腺乳头癌的敏感度、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高频超声、CT单独检查(P<0.05);高频超声、CT联合检查预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曲线下面积均高于高频超声、CT单独检查(P<0.05)。结论 高频超声结合CT早期诊断甲状腺乳头癌的价值较高,且可预测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二者联合检查的效果优于单独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癌 高频超声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淋巴结转移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杨春林 冒玉香 +2 位作者 王珏 孙春娟 张晴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73-378,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 目的探讨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NAT)后腋窝淋巴结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9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伴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1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T+手术切除+腋窝淋巴清扫。根据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pCR组(n=53)和非pCR组(n=87),比较两组NAT前乳腺癌原发灶及腋窝淋巴结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立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的独立预测因素,并采用ROC曲线验证其预测效能。结果两组原发灶纵横比、Adler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短径、长短径比值、皮髓质分界、形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及Ki-6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腋窝淋巴结长短径比值≥2、腋窝淋巴结形态Ⅰ~Ⅱ型、腋窝淋巴结无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血流信号、HER-2阳性及Ki-67高表达是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 CR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联合诊断的预测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39(95%CI:0.643~0.812),敏感度为68.42%,特异度为75.34%。结论超声特征及免疫组化标志物对乳腺癌NAT后腋窝淋巴结pCR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转移 新辅助化疗 超声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强直性脊柱炎亚临床附着点炎的筛查评估价值
13
作者 李玲 申英灏 +2 位作者 杨洁 马雯娟 张学兰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6-200,共5页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部位亚临床附着点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100例,依据2022年全球首个附着点炎筛查与评估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分组:临床附着点炎患者50例(分为...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部位亚临床附着点炎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3年1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就诊的AS患者100例,依据2022年全球首个附着点炎筛查与评估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分组:临床附着点炎患者50例(分为有主观症状和无主观症状但有压痛2组);亚临床附着点炎患者50例(无主观症状也无压痛,需借助MRI或超声识别确诊)及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对其近端足底筋膜、远端跟腱、远端髌韧带、近端髌韧带、远端股四头肌腱和肱三头肌腱附着点行高频超声检查,根据不同部位附着点的厚度、结构、钙化、骨侵蚀、滑囊的厚度及能量多普勒信号,分析超声检查的特异性、敏感度和准确性。结果 受检AS患者超声检查其中有主观症状异常附着点(阳性率为54%),以股四头肌腱附着点为著;无主观症状但有压痛异常附着点(阳性率为46%),以足底筋膜附着点为著;亚临床附着点炎AS患者异常附着点(阳性率为61%),以跟腱附着点为著。高频超声不同亚临床附着点超声检查病变情况显示,与临床检查相较,AS患者亚临床附着点炎的检出率更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频超声对亚临床附着点检出率更高,阳性表现以肌腱增厚和滑囊增厚最为常见(P<0.05)。与临床检查比较,高频超声在AS不同部位亚临床附着点早期诊断中,特异性、敏感度、准确性均较高。结论 相较于单一的临床检查,高频超声在AS患者不同部位亚临床附着点早期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检出率,提升诊断价值,弥补了临床检查一直以来对亚临床附着点炎的低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强直性脊柱炎 附着点炎 亚临床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老年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14
作者 王玲 鲁国卫 +3 位作者 章宏 尹成俊 陈凤 田荣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CMR)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老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CMR检查的DCM老年患者173例,将患者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CMR)参数列线图模型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老年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CMR检查的DCM老年患者173例,将患者按6:4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04)及测试集(n=69)。通过LASSO回归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潜在预测因子,以此构建DCM患者MACE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校准曲线、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法、Kaplan-Meier生存分析对列线图模型进行评估及验证。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29.7(16.4,45.4)月。随访结束时,59例(34.1%)患者发生MACE。LASSO回归及交叉验证筛选出9个潜在预测因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纽约心功能分级Ⅲ~Ⅳ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β受体阻断药、CMR晚期钆增强、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是DCM患者发生MACE风险因子,并以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校准图显示列线图预测1年、3年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一致性较好。训练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95%CI:0.748~0.953)、0.853(95%CI:0.797~0.909),测试集1年、3年生存预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8(95%CI:0.758~0.959)、0.887(95%CI:0.816~0.958)。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较高。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预测模型高风险组患者较低风险组生存概率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通过临床和CMR特征参数构建了DCM老年患者MACE发生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好校准度、区分度及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 列线图 扩张型心肌病 晚期钆增强
下载PDF
SAPHO综合征的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影像分析
15
作者 崔璨 李俊秋 +1 位作者 于梅艳 温庆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56%合并有皮肤损害,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升高的比例分别为63%、59%、17%、6%,14%的患者HLA-B27呈阳性。全身骨显像发现6例前胸壁受累、1例胸椎受累、1例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余33例为多部位受累,依次为前胸壁(95%)、脊柱(58%)、骶髂关节(46%)、四肢关节(22%)、肋骨(12%)、耻骨(7%)、坐骨(5%)、股骨和颅骨(各2%)。19例行胸部和腰骶部SPECT/CT断层显像,前胸壁病灶主要位于胸锁关节和第一胸肋关节,“牛头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脊柱病变多分布在胸腰椎,椎体前角骨质硬化较具特异性;骶髂关节多为双侧、髂骨面受累,多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结论全身骨显像能够全面评估全身骨关节受累情况,SPECT/CT同时结合了骨断层显像的代谢信息及CT的解剖信息,二者联合在SAPHO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精准定位和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显像 SPECT/CT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李玲 郑爽爽 柳丽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5-320,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对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新鲜肋骨骨折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及其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评价,评估应用AI后各级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效能的提高情况。方法 收集因急性胸部外伤行胸部CT扫描病例300例,其中确诊为...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软件对放射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在新鲜肋骨骨折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及其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评价,评估应用AI后各级医师诊断新鲜肋骨骨折效能的提高情况。方法 收集因急性胸部外伤行胸部CT扫描病例300例,其中确诊为肋骨骨折的152例病例。将6位医师分为住院医师组和主治医师组两组,3人/组,对随机分配的300例CT图像独立阅片。在间隔为4周的洗脱期后,医师结合AI第2次阅片。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病灶及不同类型病灶检出率的差异,并评价各组应用AI前后的一致性、敏感度、特异度差异。结果 应用AI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对所有新鲜肋骨骨折、完全性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检出率均高于医师单独阅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对全部肋骨骨折、不完全性骨折的Kappa值与Phi系数均明显提高,不完全性骨折提高幅度最显著。住院医师+AI、主治医师+AI检出新鲜肋骨骨折敏感度与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单独阅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可有效提高不同级别医师对新鲜肋骨骨折的检出效能,并提高不同级别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新鲜肋骨骨折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CT影像组学可辅助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17
作者 赫晓磊 王俊 王艳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32-735,共4页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的2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划分为无纤维化组(n=137)和合并纤维化组(n=73)。所有患者均接受C...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23年1~10月收治的210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肝纤维划分为无纤维化组(n=137)和合并纤维化组(n=73)。所有患者均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应用Shukun Radiomics V94软件自每张CT图像的感兴趣区域内提取不同的CT影像组学特征。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147)和验证集(n=63),通过LASSO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并建立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性能。结果 提取的1227个定量影像特征参数通过LASSO降维筛选后共保留了23个具有预测性能的组学特征用于构建CHB患者肝纤维化诊断模型,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1、0.789、0.792、0.735;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4、0.733、0.751、0.703。结论 通过CT影像组学特征辅助诊断CHB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CT影像组学
下载PDF
首次透析前终末期肾病患者脑灰质体积减小可为认知功能提供影像学标记
18
作者 张盼 张桂荣 +1 位作者 张明 丁墩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061-1066,共6页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系统分析首次透析前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 目的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系统分析首次透析前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的脑灰质体积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2年2月~202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拟行血液透析治疗的ESRD患者62例及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7例,分别进行高分辨3D T1结构成像、神经心理学测试(包括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任务),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分析两组的脑灰质体积差异,并在回归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后对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量表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ESRD组左侧中央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颞极颞中回、左侧直回、左侧中扣带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双侧海马、左侧梭状回灰质体积显著减小(P<0.001,FWE校正);ESRD组患者左侧中央后回、左侧中央前回、左侧直回、左侧中扣带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左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及左侧海马体积与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呈正相关(P<0.05);右侧颞极颞中回、左侧中扣带回、左侧梭状回及左侧颞上回体积与连线测试-A评分呈负相关(P<0.05);左侧直回及左侧眶部额上回与2-back反应时结果呈负相关(P<0.05)。结论ESRD患者存在普遍脑灰质体积减小,且与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工作记忆功能密切相关,可为观察ESR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供影像学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方法 脑灰质体积 整体认知功能 执行功能 工作记忆功能
下载PDF
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在评估高海拔地区 冠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雪燕 曹云太 +3 位作者 韩千程 颜梅 韩玲 温生宝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16-62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人工智能(AI)诊断系统及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CT-FFR)在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结构及功能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0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164例,按居住地海拔进行分组,其中2000~3000m为A组(n=83),3000m以上为B组(n=81),再将两组患者按冠脉狭窄程度细分为50%~60%亚组(n=84)和61%~70%亚组(n=80)。将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AI辅助诊断及CT-FFR测量系统,以冠脉造影及冠脉传统血流储备分数(FFR)为金标准,分别评价AI及CT-FFR在高海拔地区冠脉临界病变诊断中的应用。结果以FFR为金标准,CT-FFR与FFR的一致性为83.75%。B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高于A组(P=0.037、0.020);B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61%~70%狭窄程度发生率均高于A组(P<0.05);A组、B组在61%~70%亚组钙化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率均高于50%~60%亚组(P<0.05)。B组CT-FFR值低于A组(0.76±0.04 vs 0.88±0.05,P<0.01);A、B两组在61%~70%亚组CT-FFR值≤0.80、<0.70的发生率高于50%~60%亚组(P<0.05)。结论AI诊断系统及CT-FFR对评估高海拔地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结构特征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结果与冠脉造影、FFR一致性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冠状动脉 CT无创血流储备分数 CT血管成像 冠脉临界病变
下载PDF
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
20
作者 肖莉 齐慧丽 +3 位作者 洪蕾 许沙 王继祥 张良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50,共8页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 目的 探讨腔内三维超声联合临床指标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23年4月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行阴道超声检查的126例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资料。根据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情况分为组1(无异常出血,n=72)、组2(异常出血,n=54),所有患者均行阴道超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以及剖宫产缝线方式等)以及子宫切口憩室超声特征(憩室形态、憩室容积、憩室长度、憩室深度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等)的差异,建立基于临床及超声特征的预测模型,探索剖宫产术后合并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评价此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间剖宫产次数、子宫位置、子宫内膜厚度、憩室深度、憩室长度、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7、10.385、4.658、12.892、0.001,P<0.05),与各单因素相比,此模型预测子宫异常出血的AUC为0.936,高于各单因素(AUC=0.567、0.705、0.836、0.895、0.870,P<0.05),该联合预测模型以-6.28为截断值时,敏感度为87.04%,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89.68%,且与临床诊断结果有良好一致性(Kappa=0.789,P<0.001)。结论 子宫位置、剖宫产次数、憩室容积、憩室比以及残余肌层厚度是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合并子宫异常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及临床特征对预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致子宫异常出血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口憩室 阴道三维超声 剖宫产术 子宫异常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