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教学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建良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3期4-7,17,共5页
本文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教学为例,在分析学情、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探索了如何立足于单元知识体系去构思、设计初中数学分层作业,以突出作业的指向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注意评价方式多样性,进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关键词 双减 分层设计 诊断检测
原文传递
巧用相似 转化破解——一类双动线段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2
作者 姜黄飞 沈顺良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5期21-23,共3页
转化与化归是学习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而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实现的,如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学习都是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转化就可以... 转化与化归是学习与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思想,而每个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实现的,如分式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等的学习都是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通过一定的转化就可以转化为我们熟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一次方程组 转化与化归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 解决数学问题 分式方程 未知问题 求解策略
原文传递
化归思想突破错位中点问题瓶颈
3
作者 李发勇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9期22-24,42,共4页
所谓“错位中点”是指两条不共端点、非腰线段上的中点.把连结错位中点的线段称为中点线段,有关问题常常令我们的解题思路受阻.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我们需要以构造为手段,巧妙地化归为中点定义、中线、三角形或梯形中位线等模型来解决问... 所谓“错位中点”是指两条不共端点、非腰线段上的中点.把连结错位中点的线段称为中点线段,有关问题常常令我们的解题思路受阻.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呢?我们需要以构造为手段,巧妙地化归为中点定义、中线、三角形或梯形中位线等模型来解决问题.下面举例说明,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思路 化归思想 中点 中位线 三角形 错位 线段 如何引导
原文传递
挖掘隐含条件 提升解题能力
4
作者 李发勇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3期25-28,共4页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未能直接呈现,但对于正确解题所必须的正确结论、关系或陷阱,处于隐性状态的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扎实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题目的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未能直接呈现,但对于正确解题所必须的正确结论、关系或陷阱,处于隐性状态的条件.在解题过程中,通过扎实的数学知识技能和能力、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充分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解题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过程 图形语言 隐含条件 解题能力 符号语言 文字语言
原文传递
俗手 本手 妙手——对一道几何最值问题的探究
5
作者 盖仕广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5期15-17,共3页
问题解决的价值更多蕴含于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之中,而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就像围棋中的招数一样,有着俗手、本手与妙手的不同.但不管怎么样,解一道数学问题应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并从中感悟到蕴含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 探究过程 解题思路 围棋 俗手 妙手 数学 几何最值问题 蕴含
原文传递
依托模型 发展思维——以一道几何题为例
6
作者 李卫星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1期41-43,31,共4页
本文以一道几何题的证明为例,先从条件出发揣摩模型,并依托模型探究一题多解,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度推广,探讨动点位置和条件变化对结论的影响,最后阐述解后心得,如建构多样模型、强化模型意识、发展高阶思维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 本文以一道几何题的证明为例,先从条件出发揣摩模型,并依托模型探究一题多解,然后对问题进行深度推广,探讨动点位置和条件变化对结论的影响,最后阐述解后心得,如建构多样模型、强化模型意识、发展高阶思维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阶思维 思维水平 解题能力 一题多解 强化模型 几何题 模型探究
原文传递
洞察结构析来路 衍生通法知去路——以2023年黄冈市中考数学第16题为例
7
作者 王国兵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期41-43,6,共4页
图形结构是几何的灵魂,也是解题的关键.在几何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结构特征入手,将基本图形融入解题思维路径,通过明晰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使隐含的条件显性化、分散的条件集中化、复杂... 图形结构是几何的灵魂,也是解题的关键.在几何解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结构特征入手,将基本图形融入解题思维路径,通过明晰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构造一些常见的基本图形,使隐含的条件显性化、分散的条件集中化、复杂的条件简单化,从而实现解题经验生长与思维能力提升的双向奔赴.本文以2023年黄冈市中考数学第16题为例,以图形的结构特征作为思维支架,利用基本图形进行导航,构造不同的关联对象,实现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解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图形 纵横联系 中考数学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图形结构 显性化 解题思路
原文传递
几何趣题之推广
8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2期46-47,共2页
见到孙志跃所发几何趣题之推广.推广1如图1,设矩形三个边上的三角形面积分别为a,b,c.求中间的三角形的面积d(用a,b,c表示).特殊的情况常见.
关键词 三角形面积 趣题 三角形的面积 几何 推广
原文传递
不幻方
9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4期46-47,共2页
将1~9这9个数字填入3×3的正方形中,每格一个数字.如果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和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就称为幻方.很多人都会填幻方,而且知道幻方中,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中间的那个方格应当填5.如果每一行、... 将1~9这9个数字填入3×3的正方形中,每格一个数字.如果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和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就称为幻方.很多人都会填幻方,而且知道幻方中,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和都是15,中间的那个方格应当填5.如果每一行、每一列的和都相等(当然都等于15),但对角线上的和却不都等于15,那么所得的图,我们称之为不幻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方 对角线 数字 正方形 一行
原文传递
消元重要
10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期47-47,28,共2页
最近,笔者看到一道武汉中考的大轴题,其主要部分如下:抛物线y=x^(2)上有一点C(2,4),OC的中点为H,过点H任作一不同于OC的直线交抛物线于M,N,直线OM,CN相交于点P,问点P是否在一条定直线上?若是,求该直线的解析式;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关键词 说明理由 抛物线 中考 直线 解析式
原文传递
中学生问题的两种解法
11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5期45-45,44,共2页
一位初中学生问道:是否有一个凸四边形ABCD满足AB=CD,∠A=∠C,但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值得教师考虑.这样的凸四边形是存在的.问题,如何构造一个例子?
关键词 凸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 ABCD 中学生 初中
原文传递
经历抽象过程 提升核心素养——以“引入数轴求解行程问题”为例
12
作者 宫明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5期18-20,23,共4页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轴的引入,使得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构建起数与形联系的桥梁,实现了零维空间向一维空间的突破,可谓“无中生有”,也为后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空间)、立体几何坐标系(三维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轴的引入,使得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从而构建起数与形联系的桥梁,实现了零维空间向一维空间的突破,可谓“无中生有”,也为后续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二维空间)、立体几何坐标系(三维空间)等奠定了类比迁移的基础.笔者对苏科版数学七(上)课本第113页第13题开展变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数轴 数与形 一维空间 三生万物 道生一 无中生有 二生三
原文传递
网格构图法在无刻度直尺作图问题中的运用
13
作者 葛永定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3期28-30,共3页
所谓网格作图,就是利用无刻度直尺,根据网格和所作图形的性质,通过寻找格点来完成的作图.本文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网格构图法解决有关无刻度的直尺作图问题.一、作三角形的中线.作三角形的中线可以通过构造矩形或应用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 所谓网格作图,就是利用无刻度直尺,根据网格和所作图形的性质,通过寻找格点来完成的作图.本文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网格构图法解决有关无刻度的直尺作图问题.一、作三角形的中线.作三角形的中线可以通过构造矩形或应用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 网格 构图法 直尺作图 中线 刻度
原文传递
海仑公式的导出
14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1期44-44,46,共2页
设△ABC三边的长为α,b,c,面积为△,s=1/2(a+b+c),则△=√s(s-a)(s-b)(s-c).(1)这称为海仑(Heron of Alexandria)公式.但据考证,这公式实际上是由阿基米德证明的.最近网络上有多人介绍.我们这里介绍阿基米德的证明(作了简化),利用内切... 设△ABC三边的长为α,b,c,面积为△,s=1/2(a+b+c),则△=√s(s-a)(s-b)(s-c).(1)这称为海仑(Heron of Alexandria)公式.但据考证,这公式实际上是由阿基米德证明的.最近网络上有多人介绍.我们这里介绍阿基米德的证明(作了简化),利用内切圆和旁切圆的证明,以及现在常用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边 阿基米德 内切圆 旁切圆
原文传递
乘法幻方
15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6期41-41,共1页
通常的幻方是加法幻方,要求每行、每列、两条对角线上各数之和都相等.如图1是3×3的加法幻方,这和是15.现在要求在3×3的方格中,填入9个不同的自然数,每行、每列、两条对角线上各数之积相等.这也不不难,如图2.
关键词 幻方 对角线 加法 自然数
原文传递
运动两则
16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9期43-43,15,共2页
这里的运动是数学中的运动,特别是绕一个点(旋转中心)的旋转.接下来,笔者介绍两道与旋转有关的几何题。
关键词 旋转中心 几何题 运动
原文传递
题错了
17
作者 单墫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8期43-43,共1页
已知方程组{4x-by=-1,ax+by=5甲将a看错,求得x=2,y=3.乙将一个方程的b看成了b的相反数,求得x=-1,y=-2.求a,b的值.解关键在于理解题意.甲只将α看错,所以得到的解应适合(1),即8-3b=-1,从而b=3.
关键词 理解题意 相反数 方程组
原文传递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漆秋如 孙德荣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1期7-9,13,共4页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作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设计单元作业,有效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推进数...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迎来了新的挑战,而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续,对作业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核心素养导向下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例设计单元作业,有效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价值,推进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保障了作业设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核心素养 二元一次方程组 单元作业设计
原文传递
剖析中考压轴题 启迪教学新主张——关于一道中考压轴题的思考
19
作者 石子悦 何青玉 周扣华 初中数学教与学 2024年第8期46-49,共4页
中考数学试题直接影响着初中数学教学,其压轴题又兼具学业水平评价和选拔功能.本文以一道中考压轴题为例,从课程标准评价要求和选拔功能两个维度进行解读,并从教学的视角展开探讨。
关键词 中考压轴题 学业水平 选拔性
原文传递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增儒 马文杰 《复印报刊资料(初中数学教与学)》 2010年第6期32-35,共4页
“提问”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提问”的教学功能,并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提问”.但众多研究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依然存在,“提问... “提问”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提问”的教学功能,并在教学中经常运用“提问”.但众多研究表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量低效甚至无效的“提问”依然存在,“提问”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相关问题探讨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提问 中学 有效性 课改背景 教学功能 教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