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3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3~2002年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被引量:51
1
作者 林玫 唐振柱 +5 位作者 董柏青 曾竣 王鸣柳 李翠云 龚健 梁大斌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广西 1993~ 2 0 0 2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1993~ 2 0 0 2年广西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 4 730 5例 ,年均发病率 10... 目的 探讨广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 ,为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广西 1993~ 2 0 0 2年伤寒、副伤寒疫情报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资料。结果  1993~ 2 0 0 2年广西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例 4 730 5例 ,年均发病率 10 2 7/ 10万 ,以 15~ 19岁最高 (14 5 0 / 10万 )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 ,年均病死率 0 10 % ;病例以农民为主 (占 4 1 0 9% ) ,主要分布在桂林市及所辖区 (占 5 1 99% ) ;发病高峰在 6~ 10月份 (占 6 1 5 6 % ) ;年均发病年龄以 10~ 4 4岁为主 (占 86 5 2 % )。 10年间共发生暴发疫情 2 2起 ,传播方式大多为水型 (占 77 2 7% ) ,多数发生在农村学校和城乡结合部的大中专院校 ,并有以桂林市及所辖区为重点向其他地区扩散的趋势 ;1994~ 1998年实验室分离的菌株 2 16株 ,均为伤寒沙门菌 ,自 1999年以后以甲型副伤寒为主 ,占 92 6 4 % (6 30 / 6 80 )。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氟哌酸、氯霉素等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均超过 90 % ,但对磺胺的敏感率较低 ,分别为 2 5 %和 77%。影响流行的因素主要有城镇和农村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严重滞后、学校卫生安全存在薄弱的环节、迟报疫情和误诊、传染源的管理不善等。结论 近 10年广西伤寒、副伤寒维持较高的发病水平 ,优势菌型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93~2002年 广西 伤寒 副伤寒 流行特征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广东省野生动物销售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血清学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余德文 李晖 +7 位作者 许锐恒 何剑峰 林锦炎 李灵辉 黎薇 许宏建 黄少玉 黄吉城 华南预防医学 2003年第3期6-7,共2页
目的 比较野生动物销售人员和健康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情况 ,为探索验证SARS冠状病毒源于动物的假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 0 0 3年 5月选择广州市 3个野生动物市场销售人员、2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及某门... 目的 比较野生动物销售人员和健康人群感染SARS冠状病毒的情况 ,为探索验证SARS冠状病毒源于动物的假设提供依据。方法 于 2 0 0 3年 5月选择广州市 3个野生动物市场销售人员、2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某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及某门诊健康体检人员等无SARS临床症状的健康人群为调查对象 ,采集调查对象的血清 ,用间接ELISA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结果 共检测销售野生动物人员血清 5 0 8份 ,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1 3 0 2 % (6 6 / 5 0 8) ,其中以主要销售果子狸人员的阳性率最高 ,为 72 7% (1 6 / 2 2 ) ,其次销售山猪人员为 5 7 1 % (1 6 / 2 8) ,销售黄犭京人员为 5 6 3% (9/ 1 6 ) ,销售兔人员为 4 6 2 % (6 / 1 3) ,销售山鸡人员为 33 3% (3/ 9) ,另在猫、鸟和蛇等其他 1 2种野生动物的销售人员中均不同程度检出SARS冠状病毒抗体。其他健康人群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为 2 1 1 %(6 / 2 84 ) ,其中医院医务人员为 2 92 % (4 / 1 37) ,疾病控制人员为 1 5 9% (1 / 6 3) ,社区健康人员为 1 1 9% (1 / 84 )。销售野生动物人员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其他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2 6 0 89,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野生动物销售人员 SARS 冠状病毒 抗体 血清学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下载PDF
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5
3
作者 刘勇鹰 林鹏 +2 位作者 王晔 万卓越 颜瑾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5期21-23,共3页
目的 分析广东省各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00-2001年共报告HIV/AIDS 1874例,感染者主要分布在... 目的 分析广东省各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的感染情况及高危行为,寻找适当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广东省2000-2001年HIV/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省2000-2001年共报告HIV/AIDS 1874例,感染者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已开始向周边地区蔓延;静脉吸毒是目前的主要感染途径,占81.3%,性途径占3.7%;感染者中90.6%是男性,女性为9.4%;16-35岁的青壮年是最主要的感染人群,占79.4%;吸毒者HIV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者,分别为2.31%、1.02%、0.18%,;静脉吸毒者中有52.69%共用针具;暗娼中仅有32.13%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广东省HIV/AIDS流行范围正在不断扩大,静脉吸毒者中共用注射器情况仍然严重,性乱人群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仍然偏低;当前工作重点是尽快采取适当的行为干预措施,促使高危人群改变其高危行为,减少危害,预防HIV/AIDS从吸毒人群向暗娼以及一般人群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 高危人群 行为干预 疫情监测
下载PDF
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58
4
作者 赵敏 池莉平 +2 位作者 王凤岩 杨杏芬 黄俊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筛选与评价。方法 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造成肝损伤模型。实验分 4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 ,即 12ml/ (kg .bw)乙醇灌胃后禁食 6、8、10、12... 目的 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 ,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保护酒精性肝损伤功能的保健食品的筛选与评价。方法 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造成肝损伤模型。实验分 4个实验组和 1个对照组 ,即 12ml/ (kg .bw)乙醇灌胃后禁食 6、8、10、12h处死动物 ;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 ,禁食 12h处死动物。取动物肝脏 ,冰冻切片、苏丹Ⅲ染色 ,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依据《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检验方法》(2 0 0 3年 )的方法和判断标准 ,用建立的模型测试某保健食品的护肝功能。结果 12h禁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 ,前者呈现明显的肝脏损伤 ,病理改变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 ,两者肝细胞脂肪变性评分分别为 2 2分、12分 ,平均秩次分别为 2 7 5和 9 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用该模型测试某护肝功能保健食品的结果显示 ,该受试样品各剂量组的脂肪变性评分均低于阳性对照组 (P <0 0 5 ) ;低、高剂量组能降低小鼠肝匀浆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的含量 (P <0 0 5 ) ,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用体积分数为 5 0 %的乙醇一次灌胃染毒小鼠 ,并禁食 12h可成功造成肝损伤模型 ,并成功应用于护肝保健食品的筛选与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肝疾病 酒精性 营养保健品
下载PDF
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控制策略探讨 被引量:48
5
作者 林伟生 许锐恒 +1 位作者 邵晓萍 鄢心革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 195 1~2 0 0 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麻疹减毒活疫苗 (MV)接种和人群免疫水平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 (195 1~ 196 6年 )、MV推广期 (196 7~ 1978...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期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提出控制、消除麻疹策略。方法 对 195 1~2 0 0 0年麻疹发病情况及麻疹减毒活疫苗 (MV)接种和人群免疫水平等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MV前期 (195 1~ 196 6年 )、MV推广期 (196 7~ 1978年 )、MV计划免疫期 (1979~ 1986年 )、计免 -冷链运转期 (1987~ 2 0 0 0年 )的麻疹平均发病率分别为 6 39 10 /十万、4 36 4 0 /十万、16 3 10 /十万、4 35 /十万 ,呈逐年下降趋势 ;麻疹发病呈明显的冬春季流行高峰 ,有后移趋势 ;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总病例数的 78 8%。 196 7~ 2 0 0 0年全省累计使用MV 172 2 2 75万人份 ,1979~ 2 0 0 0年MV报告接种率维持在84 8%~ 95 9%之间 ,1994~ 2 0 0 0年MV免疫成功率、健康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维持在 88 9%~94 4 %、87 4 %~ 98 1%。结论 :1 广东省麻疹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2 保持高水平的免疫接种率和免疫成功率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前提和基础 ;3 开展MV初始强化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关键 ;4 开展MV后续强化免疫、应急免疫和风疹疫苗免疫是控制、消除麻疹的必要补充 ;5 建立、健全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麻疹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 年龄分布 地区分布 免疫监测
下载PDF
广东省艾滋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46
6
作者 林鹏 许锐恒 +1 位作者 王晔 刘勇鹰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政府提出本省的控制策略。方法 分析全省的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截至2001年底,广东省累计共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610例,AIDS病人110例,死亡42例。广东省自1986年首次发现HI... 目的 分析广东省艾滋病(AIDS)流行现状,为政府提出本省的控制策略。方法 分析全省的AIDS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结果 截至2001年底,广东省累计共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2610例,AIDS病人110例,死亡42例。广东省自1986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其主要传播途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2001年有94.7%的HIV感染者由静脉吸毒引起,多性伴人群的HIV流行率在逐年增高。但HIV尚未在一般人群中立足稳定。结论 广东省HIV主要在吸毒人群中迅速传播,此我们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要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HIV从吸毒人群向暗娼以及一般人群传播,除加强宣传教育等综合措施外,应尽快开展以减少危害为主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艾滋病 静脉吸毒 AIDS 流行病学 疾病预防
下载PDF
广东省2004年流脑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美真 杜志明 +8 位作者 张莉萍 张巧利 邓小玲 谭海玲 陈经雕 柯碧霞 何紫电 周秀珍 刘旭振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 目的了解广东省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合理地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2004年对全省各县、市进行流脑流行病学监测.选择广州、湛江、韶关及东莞4个市作为流脑重点监测点,在流脑流行前期(10~11月)各监测点按流脑监测方案采集市内0~、5~、10~、15~、25~、35~及45岁以上共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同时对2004年广东省发生的一起流脑局部暴发疫情进行深入调查. 结果2004年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简称Nm)的带菌率为0.75%(14/1 876),健康人带菌以B群Nm为主.全省共报告流脑27例,死亡1例.2004年3月广东省发生一起由C群Nm引起的暴发疫情,共发病3例,调查发现患者密切接触者、发病分厂的外来工及相邻厂外来工总的Nm带菌率高达13.1%(14/107),检出B群、C群及1892群Nm,未检出A群Nm.用Epsilometer test法对所分离到的15株各群Nm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所有菌株均对青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对甲氧苄氨耐药. 结论广东省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Nm的带菌率很低,但流行菌群发生变化.今后要加强流脑的病原学检测,并适当对流脑预防控制措施作相应调整,一旦发生C群流脑疫情,应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A+C流脑多糖疫苗,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的药物进行预防性服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奈瑟球菌 脑膜炎 流行病学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2003年广东省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8
作者 何冬梅 倪汉忠 +7 位作者 严纪文 宋曼丹 黄吉城 杨冰 朱海明 王建 赖蔚苳 王海燕 华南预防医学 2004年第5期48-49,共2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2 0 0 3年采集深圳、番禺、湛江、澄海、韶关五个地区的 9类食品共 4 30份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GB4 789 30 - 1990 ) ,并参照2 0 0 3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检测李... 目的 了解广东省各类食品中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方法  2 0 0 3年采集深圳、番禺、湛江、澄海、韶关五个地区的 9类食品共 4 30份 ,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GB4 789 30 - 1990 ) ,并参照2 0 0 3年全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工作手册检测李斯特菌。结果 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17株 ,英诺克李斯特菌 1株 ,总阳性检出率为 4 19% (18/430 )。不同类型食品中非定型包装熟肉污染情况最严重 ,阳性检出率为 12 5 0 %。结论 广东省食品中存在李斯特菌污染 ,应加强相关的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阳性检出率 调查 食品卫生监督管理 定型包装 食源性致病菌 严重 熟肉 检测工作 检测方法
下载PDF
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孝权 王鸣 +10 位作者 易鸿 刘于飞 周端华 莫自耀 黄冰 肖晓蓉 柴巧学 柯昌文 邓小玲 肖丽英 蔡衍珊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水产品监测中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对其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研究其分子特征及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2 0 0 4年6月采集广州市3家较大的水产品交易市场的海、水产品以及广州以往水型霍乱流行沿海地区的河水和珠江入海口海水,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样本检出的霍乱弧菌分离株进行霍乱肠毒素基因(ctx)、小带联结毒素基因(zot)、辅助霍乱肠毒素基因(ace)和毒力协同菌毛蛋白亚单位基因(tcpA)这4种毒力基因的检测,用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RAPD)结合SPSS软件对以上菌株进行多态性分析,对霍乱弧菌毒力进行快速测定并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共采集海、水产品样本16 0份、水体样本90份,从样本中检出34株霍乱弧菌,其中分离自青蛙12株、虎纹蛙6株、牛蛙5株、养殖水5株、罗氏虾3株,其他3株,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证实均为海南输入株。毒力基因检测表明,34株霍乱弧菌均未检出ctx和tcpA基因;14株菌(41% )可同时检出ace和zot基因,另有2株菌(6 % )只检出ace基因。所有34株霍乱弧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2个聚类群,其中31株属于同一来源,只有3株菌与其他菌株的同源性有差异,但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该次水产品监测的霍乱菌株均为非流行株,但仍需加强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菌 霍乱 毒力 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
下载PDF
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研究 被引量:54
10
作者 马文军 邓峰 +5 位作者 许燕君 徐浩锋 聂少萍 李剑森 邓惠鸿 李海康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 3个区 (县 ) ,1类农村 4个县 ,每个县 (区 )抽取 3个街道 (乡 )、6个居委。其中膳食共调...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状况 ,为营养改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抽取广东省大城市、中小城市、2类农村各 3个区 (县 ) ,1类农村 4个县 ,每个县 (区 )抽取 3个街道 (乡 )、6个居委。其中膳食共调查城乡居民 2 393户、770 8人 ,用称重法获得每个家庭的调味品的消费量 ,连续 3d 2 4h回顾法获得每个调查对象各类食物的进食量 ;测量每个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 ;血红蛋白测定共调查 2 4 0 5 1人 ,用氰化高铁法测量。结果 每标准人日摄入能量10 2 12 2kJ,占RNIs的 10 1 8% ,城乡分别为 10 80 5 3kJ、9778 7kJ,占RNIs的 10 7 7%、97 5 % ;蛋白质、脂肪摄入量分别为 86 1g、83 9g ,提供能量的比例分别为 14 1%和 31 0 %。视黄醇、核黄素和硫胺素摄入量分别为 6 6 1 9μgRE、0 9mg、1 1mg,分别占RNIs的 82 7%、6 8 8%和 6 9 2 %。钙、铁、钠摄入量分别为 4 92 6mg、2 3 1mg和 5 814 5mg,分别为RNIs的 6 1 6 %、132 0 %和 2 6 4 3%。动物性食物提供的蛋白质占 4 5 2 % ,城市与农村分别占 5 3 1%和 37 7%。脂肪中动物性脂肪占 5 3 2 % ,城市、农村分别占 4 7 5 %、5 8 1%。 6岁以下儿童共调查 35 6 9人 ,消瘦、肥胖、低体重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病率分别为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调查 营养状况 贫血
下载PDF
小鼠急性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在保健食品筛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敏 杨杏芬 +2 位作者 池莉平 陈瑞仪 黄俊明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5期5-8,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保健食品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功能的筛选。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按1.0ml/100 g.b.w,一次分别给予0.063%、0.125%、0.25%、0.5%和1.0%四氯化碳(CCl4)溶液,24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保健食品保护化学性肝损伤功能的筛选。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按1.0ml/100 g.b.w,一次分别给予0.063%、0.125%、0.25%、0.5%和1.0%四氯化碳(CCl4)溶液,24 h后取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变化;取肝脏常规病理制片。并利用以上实验所确立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试样品的护肝功能。结果0.125%、0.25%、0.5%、1.0%CCl4各剂量组血清ALT与AST都比溶剂对照组高,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CCl4各剂量组动物的肝脏病理变化以肝细胞气球样变及肝细胞坏死这两类型为主,其中0.125%、0.25%、0.5%、1.0%剂量组的肝脏病理损伤都比与溶剂对照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0.125%CCl4小鼠腹腔注射造模测试样品的结果显示,该受试样品具有一定护肝作用。结论建立了0.125%CCl4腹腔注射制造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可应用于保健食品护肝功能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四氯化碳 肝损伤 食品筛选 保健食品
下载PDF
广州市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污染状况调查 被引量:49
12
作者 冯文如 马林 +5 位作者 刘汉湘 何晖 江思力 龚玉姣 周明辉 陈玉婷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3期60-61,共2页
目的调查广州市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4类场所的空调冷却塔,分别在塔体出水口、回水口现场采水样检测军团菌,并同时调查记录有关管理情况。结果大型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 目的调查广州市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军团菌污染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4类场所的空调冷却塔,分别在塔体出水口、回水口现场采水样检测军团菌,并同时调查记录有关管理情况。结果大型公共场所空调冷却塔水中军团菌检出率最高为57.14%,医院为44.44%,地铁为35.71%,小型公共场所为37.50%;塔体出水口及回水口军团菌检出率分别为54.2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温大型公共场所最高,医院次之;浑浊度医院和地铁均较高。结论广州地区空调冷却塔水军团菌污染严重;而目前清洗消毒技术无法达到有效清除军团菌的要求,成为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病杆菌 嗜肺 空气调节
下载PDF
广东省艾滋病流行概况及预防控制策略 被引量:47
13
作者 林鹏 王晔 +10 位作者 李杰 付笑冰 刁丽梅 李艳 林萍 刘勇鹰 鄢心革 何群 杨放 龙其穗 张玉润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HIV/AIDS)流行概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控制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的HIV/AIDS报告资料和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1986年报告首例输入性HIV感染者,1986—1996年感染例... 目的分析广东省艾滋病(HIV/AIDS)流行概况和存在问题,提出控制策略。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东省的HIV/AIDS报告资料和HIV常规、哨点、行为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东省1986年报告首例输入性HIV感染者,1986—1996年感染例数逐年有所上升,年平均增加10.2%。1996年底首次从静脉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1996—2005年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增长160.3%,至2005年达到高峰,2006—2007年呈平稳状态。截止2007年底累计共报告HIV感染者22800例,其中AIDS病例2491例,死亡985例。报告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广州、佛山、深圳、江门、阳江、中山和东莞7市,占总病例数的84.5%。传播途径明确的14069例中,静脉吸毒传播占74.3%,异性传播占20.5%,男男同性传播占1.3%。哨点监测表明:戒毒人群平均HIV感染率从1996年的0.02%上升至2005年的5.5%;性病门诊就诊者平均HIV感染率从1997年的0.03%上升至2007年的0.40%;妇教所的暗娼于1998年首次检出HIV感染者(0.14%),但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感染率,2007年检出率为0.21%;男男性接触者(MSM)人群2006、2007年HIV检出率分别为1.3%、2.75%。行为学监测表明: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历年来变化不大,在53.3%~38.6%之间波动,吸毒者中约30%有购买性服务的行为,而且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足10%:暗娼中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率近年有所上升,目前维持在80%以上。结论广东省HIV/AIDS疫情呈局部高流行、全省低流行态势;传播途径仍以静脉吸毒为主,但性途径传播逐年上升。近期的控制策略为提高各部门共同参与控制艾滋病的力度;加强能力建设;控制HIV在吸毒人群的传播,遏制经性途径传播的速度,预防二代传播,加强对MSM人群和流动人口的防治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快速评估与应急控制 被引量:19
14
作者 林立丰 张玉润 +6 位作者 严子锵 朱子梨 王松 刘于飞 卢文成 刘勇鹰 彭志强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4期4-8,共5页
目的通过快速评估掌握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确定首要控制对象与应急控制措施,预防病媒传染病流行。方法于2008年5月17日(震后第6天)起对四川平武县南坝镇采用目测观察法、人物访谈法和病症主动监测法等方法进行病媒生物危害风... 目的通过快速评估掌握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确定首要控制对象与应急控制措施,预防病媒传染病流行。方法于2008年5月17日(震后第6天)起对四川平武县南坝镇采用目测观察法、人物访谈法和病症主动监测法等方法进行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快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因地制宜采取环境综合治理和杀虫药物控制措施。结果南坝镇8个监测点平均蝇密度为40只/m^2,粪便与垃圾百米路径指数分别为25和15,未发现蚊与鼠的侵害,确定了蝇类为首要控制对象。通过采取环境卫生治理、垃圾收集与集中处理、人畜粪便和尸体卫生处理、重点环境滞留喷洒与空间喷雾消毒杀虫、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使震区与安置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1周后蝇密度明显下降,为0.5~4只/m^2。,粪便与垃圾百米路径指数分别下降至0和5;灾后16d内腹泻病例维持在较低水平,5月18—28日灾民的腹泻罹患率为3.61‰~11.2‰。结论通过病媒生物危害快速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采取综合和应急控制措施,尤其采用重点环境滞留喷洒消毒杀虫,能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媒传染病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疾病媒介 流行病学 危险性评估 预防和控制
下载PDF
盐酸克伦特罗引起特大食物中毒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立斌 张永慧 +5 位作者 梁春穗 杨晓东 林协勤 高燕红 欧阳松华 何宇新 华南预防医学 2002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 查明引发 4 84名病人住院的中毒原因。方法 用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方法和气相 -质谱联用法检测采集到的可疑中毒样品。结果  4 84名中毒住院的病人都进食了来自同一肉联厂的猪肉或内脏 ,猪肉和内脏中检测到浓度为 4 8~ 974 0 ... 目的 查明引发 4 84名病人住院的中毒原因。方法 用流行病学疾病爆发调查方法和气相 -质谱联用法检测采集到的可疑中毒样品。结果  4 84名中毒住院的病人都进食了来自同一肉联厂的猪肉或内脏 ,猪肉和内脏中检测到浓度为 4 8~ 974 0 μg/kg的盐酸克伦特罗残留。 结论 本次特大食物中毒为食用宰前生猪喂养了含克伦特罗饲料的猪肉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伦特罗 食物中毒 中毒原因 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广东省首例W135群流脑的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24
16
作者 刘美真 管大伟 +3 位作者 邓小玲 梁剑 梁宏 周海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3期26-28,共3页
目的对2007年5月广东中山发现的1例W135流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标本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PCR鉴定、测序等,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病例证实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采用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对该株菌... 目的对2007年5月广东中山发现的1例W135流脑病例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标本进行常规鉴定、乳胶凝集、PCR鉴定、测序等,同时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该病例证实为W135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脑膜炎病例,采用多位点测序分型(MLST)对该株菌的基因组7个管家基因进行DNA测序,其序列型为ST-2960,属于ST-11/ET-37complex序列群。该菌株对头孢噻肟、氨苄青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等药物均敏感。结论该病例为广东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首次从脑脊液分离到病原菌的W135群流脑病例,提示我们要加强流脑病原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奈瑟球菌 脑膜炎 W135群 病原学
下载PDF
广东省2005年诺瓦克样病毒感染暴发疫情 被引量:40
17
作者 李灵辉 郑慧贞 +2 位作者 李晖 吴德 张锦清 华南预防医学 2006年第5期11-14,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广东省共报告12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流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广东省2005年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05年广东省共报告12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性胃肠炎疫情,共发病469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生时间除1起发生在3月份外,11起集中发生在9~12月份。症状以呕吐为主。12起疫情中病例数最多的1起达190例,罹患率最高的1起达53.3%(23/43)。11起疫情患者有共同的进餐史,1起疫情患者没有共同的食物暴露史。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核酸或抗原。结论学校是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好发地方,食物传播、接触呕吐物和粪便传播是可能的主要传播途径,因此控制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关键是抓好学校的饮食卫生和妥善处理呕吐物和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暴发流行 诺瓦克样病毒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动情况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杨放 吴尊友 +3 位作者 徐臣 张云同 吕莉 陈潮燕 华南预防医学 2004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流动情况以及他们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 ,并为采取针对性措施 ,预防HIV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地区 1 6~ 4 9岁已婚HIV感染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断面调查。结...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的流动情况以及他们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 ,并为采取针对性措施 ,预防HIV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阜阳市农村地区 1 6~ 4 9岁已婚HIV感染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用匿名的方式进行断面调查。结果 共调查了 84名HIV感染者 ,其中 4 5 2 %没有外出打工 ,1 6 7%在本地打工 ,38 1 %到外地打工 ;2 8 6 %的感染者答对 6 5 %以上的艾滋病相关知识题目 ,男性、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者的正确率较高 ,认为艾滋病可怕及希望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感染者正确率较高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正确率为 4 5 2 % ,而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正确率仅为 1 3 1 % ;仅 1 4 3%的感染者上个月使用过避孕套 ,但每次性生活都使用避孕套者只有 2 4 % ;3 6 %承认过去 6个月曾有过婚外性行为而且没有使用避孕套。结论 HIV感染者中高的流动率、低水平的艾滋病知识、低的避孕套使用率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农村人口 认知科学 行为科学
下载PDF
广东省1999~2003年伤害死亡情况及死因分析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李剑森 马文军 +5 位作者 许燕君 徐浩锋 聂少萍 林锦炎 董智强 李海康 华南预防医学 2005年第2期7-10,共4页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9~2 0 0 3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5年间,广东省居民... 目的 探讨广东省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对广东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1999~2 0 0 3年伤害死亡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伤害死亡情况和死因分析。结果 1999~2 0 0 3年5年间,广东省居民伤害的死亡率为2 4 11/10万~33 13/10万,平均死亡率为2 7 5 3/10万,占死亡总数的5 94 % ,在死因顺位中排第5位;按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进行排位,伤害从第5位跃居到第2位,总YPLL为5 0 12年,平均每年每10 0 0人导致的死亡人年数为9 32人年。5年伤害平均死亡率农村(31 75 /10万)高于城市(12 4 4 /10万) (P <0 0 5 ) ,男性(35 73/10万)高于女性(19 16 /10万) (P <0 0 5 )。伤害是1~4 4岁人群主要死亡原因,占2 1.4 2 %~83.4 9%之间。居民伤害死亡的前5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淹死和窒息、自杀、意外坠落和意外中毒。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淹死、窒息和交通事故(占89 8% ) ,15~6 5岁人群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交通事故和自杀(占6 6 2 % ) ,6 5岁以上的老年人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杀、坠落和交通事故(占73 5 % )。结论 伤害是广东省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害青壮年人群健康和生命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对劳动力的损失影响最为明显。政府必须尽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死亡率 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
下载PDF
广东省首次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38
20
作者 邓卓晖 蔡健生 +7 位作者 林荣幸 裴福全 崔惠儿 区意 高向雄 王堃 周世卿 谢月梅 华南预防医学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一起外来民工集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疫情的流行因素。方法对广宁县文坑村疑似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云南白族民工、其他民工和当地居民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人和部分民工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在疫点及周围捕捉老鼠... 目的了解一起外来民工集体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疫情的流行因素。方法对广宁县文坑村疑似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云南白族民工、其他民工和当地居民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人和部分民工血清检测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在疫点及周围捕捉老鼠,采集福寿螺、东风螺和新鲜鼠粪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2007年3月24日17名云南白族民工共同进食在居住地附近的田地里采集的福寿螺,其中先后有6人发病,罹患率为35.29%(6/17),全部患者均进食过生螺肉。仅捕获黄胸鼠1只,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感染;采集新鲜鼠粪8份,其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率为75%(6/8)。检查福寿螺189只,平均感染率为2.12%(4/189),感染度为平均每只螺含37条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其中大福寿螺的感染率较高,为21.43%(3/14);未采集到东风螺。采集5份患者和2份无症状民工的血清,其中2份患者血清的广州管圆线虫抗体呈弱阳性。结论广宁县横山镇文坑村是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重要自然疫源地。外来民工同吃生福寿螺是引起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局部暴发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