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2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风 画品 人格——罗尔纯先生水墨画散记
1
作者 郭希铨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24-37,共14页
罗尔纯先生是公认的著名油画家,曾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时罗先生又是国画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事水墨画一直到晚年,这是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应该说明的是,他的水墨画和他的油画一并进入艺术高峰期,并且他的水墨画在后期占的... 罗尔纯先生是公认的著名油画家,曾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时罗先生又是国画家,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从事水墨画一直到晚年,这是不为很多人所知的。应该说明的是,他的水墨画和他的油画一并进入艺术高峰期,并且他的水墨画在后期占的比例还要更大一些。在1970年,罗尔纯抽调到国务院宾馆画创作组的时候,他是负责画油画的,组里有画国画的李苦禅先生和画油画兼国画的吴作人先生。自从在一个组里工作,接触两位先生,不时地参与创作稿的讨论,分析作画的进程,受到先生们的影响,罗尔纯开始画水墨画了。在这之前,他对水墨画也有过接触,作过一些铺垫,起点是很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名油画家 罗尔纯 李苦禅 国画家 画品 水墨画 吴作人 油画
原文传递
基于AR技术应用的沉浸式国画创新课程探究
2
作者 张书恒 霍岩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86-87,共2页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类艺术学科在延续学科发展文脉的基础上,应该寻找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中国画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学科因其较为固定的创作方式,在艺术实践层面一直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创作表现形式。在国画教学中...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类艺术学科在延续学科发展文脉的基础上,应该寻找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路径与新方法。中国画作为中国的本土艺术学科因其较为固定的创作方式,在艺术实践层面一直采用了较为传统的创作表现形式。在国画教学中采用与AR技术融合的发展模式,使课程内容可以帮助并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吸收相关教学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AR增强现实技术赋能中国画艺术课程教学的开展与创新,以期为当代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技术 沉浸式 国画创新课程 应用路径
原文传递
山水画的隐含意味
3
作者 朱以撒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山水画创作与欣赏是一种双向建构,是主客体间双向运动的结果,使画家、欣赏者双方的审美心理向更大的广度拓展。墨分五色——这种通常的认知显然是对墨色语言作层次性的区别,而实际上,墨与水进行交融之后是不止于五色的,而是有着微妙的... 山水画创作与欣赏是一种双向建构,是主客体间双向运动的结果,使画家、欣赏者双方的审美心理向更大的广度拓展。墨分五色——这种通常的认知显然是对墨色语言作层次性的区别,而实际上,墨与水进行交融之后是不止于五色的,而是有着微妙的无穷色阶。因此画家于墨色言,不是单调的,不是止于展现外相的,而是能够含纳内蕴的。它对欣赏者是一种挑战,能够察觉内中细微差异,同时在差异中捕捉韵致的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建构 双向运动 墨分五色 山水画 欣赏者 审美心理 层次性 细微差异
原文传递
现代文人画学问答(一)
4
作者 洪惠镇 邓晃煌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6-12,共7页
“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画体系里最具文化特色与优点的体式之一,其并非只是一种绘画技巧或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思想情感的抒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的冲击,对“文人画”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失去... “文人画”一直是中国绘画体系里最具文化特色与优点的体式之一,其并非只是一种绘画技巧或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综合体”,是文化精神的体现和思想情感的抒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西方绘画的冲击,对“文人画”的界定也在不断变化。由于失去了赖以生长的社会和人文土壤,传统文人画一直在不断探索多样的变革之路,其从高蹈转向低就,由隐逸转向入世,由传统逐渐走向现代,在精神层面和笔墨语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文人画,则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对传统文人画的一种传承和发展,是在传统基础上符合本质逻辑的推陈出新。其在继承传统文人画精髓的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是画家对于自然、生活、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也是画家面对丰富的艺术资源,以及纵横交错的语言符号、历史文化潜意识网络所编织的意义经纬。这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艺术视野,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感悟世界的新方式。“文人画”的提出和实践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如何从历史的镜子中找到文人画发展的突破点和着力点,是当下文人画家应该好好思考的一个课题。为了持续关注对现代文人画学的研究,本刊将陆续刊发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画家兼美术史论家洪惠镇及其学生邓晃煌的深度谈话,围绕现代文人画学这一核心问题,就“文人画”的定义、起源、发展历程及现代处境展开深入探讨。希望以此厘清相关概念,凝聚多元观点,对当下文人画学发展情况做一些总结和梳理,在当代文化视野下重新审视中国画的传统与现代性困境,为中国画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人画 美术史论家 现代文人画 笔墨语言 绘画技巧 文化潜意识 文人画家 西方绘画
原文传递
王颂馀书画艺术散论
5
作者 喻建十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20-22,共3页
“困学希得未糊涂,日伴诗书意不孤。笔墨堪托资老健,老来兢兢何为乎。”这是先外公王颂馀古稀年后的感言诗,道出了他晚年的心境。也就是在此后不久,他彻底撂下画笔,专事书法创作,以至于后来的年轻人都以为他是一位在书法上颇具创新意识... “困学希得未糊涂,日伴诗书意不孤。笔墨堪托资老健,老来兢兢何为乎。”这是先外公王颂馀古稀年后的感言诗,道出了他晚年的心境。也就是在此后不久,他彻底撂下画笔,专事书法创作,以至于后来的年轻人都以为他是一位在书法上颇具创新意识的著名书家,而忽视了他在山水画方面的突出建树。老一辈人都知道,此前的王颂馀在画坛的影响力是远超书坛的。对此,当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都曾求教过他,为何有此决断?记得他是这样解释的:“我已入垂老之年,难以爬坡涉水。无法深入生活,则山水画也难出新意。而如他人那样重复过去,非我所愿,故舍丹青而专务书艺。”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那时,他经历了多年停滞之后重拾画笔,很快恢复甚至超越其十年前在画坛的声望,却在此时决然地转身而去,其间所需要的毅力可想而知。由此也可见老先生对自身的艺术追求是何等的高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画艺术 山水画 书法创作 深入生活 创新意识 艺术追求 画笔 王颂
原文传递
大美之艺--从王颂馀艺术文献展谈起
6
作者 贾广健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18-19,共2页
王颂馀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书法家,是天津美术学院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卓越的艺术教育家,是天津美院中国画专业的奠基者之一,王颂馀先生与众多老一辈艺术家共同建构起天津美院文脉传承的精神谱系。王颂馀曾任中国美术家... 王颂馀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书法家,是天津美术学院老一辈德高望重的卓越的艺术教育家,是天津美院中国画专业的奠基者之一,王颂馀先生与众多老一辈艺术家共同建构起天津美院文脉传承的精神谱系。王颂馀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首届副主席。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其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使天津美院中国山水画教学特色与教学体系在几代人的努力之下不断完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美人,培养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山水画与书法艺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美术家协会 天津美院 中国画专业 文献展 天津美术学院 艺术教育家 协会常务理事
原文传递
山水大美
7
作者 萧平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方坤的山水画创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画坛上扬名了,他那苍茫浑厚、生机勃勃的山水画作品给很多评论家和欣赏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有理论家在谈及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时曾说:艺术史的每一步前行,其实都是那一代艺术家共同探索和努力的结果... 方坤的山水画创作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在画坛上扬名了,他那苍茫浑厚、生机勃勃的山水画作品给很多评论家和欣赏者留下过深刻的印象,有理论家在谈及艺术的发展与变化时曾说:艺术史的每一步前行,其实都是那一代艺术家共同探索和努力的结果。而细究方坤山水画创作的特点,或许会对当下的山水画坛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艺术史 发展与变化 欣赏者 浑厚 苍茫 艺术家
原文传递
清末民初山水画家的“历史眼光”——20世纪上半叶山水画创作实践的审美转向
8
作者 朱珺 谢海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20-24,共5页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浩瀚的美术史长河中,一些彪炳史册的画家总是能够善于从历史中借鉴和汲取宝贵的经验,自我修正,从临摹到创造,从渐悟到顿悟,尊重美术史的流变,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以史为鉴,对时局、...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在浩瀚的美术史长河中,一些彪炳史册的画家总是能够善于从历史中借鉴和汲取宝贵的经验,自我修正,从临摹到创造,从渐悟到顿悟,尊重美术史的流变,把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从历史深处走来,他们以史为鉴,对时局、对绘画实践的现实问题往往看得更远更透,从而提炼新精神,发现新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修正 山水画创作 山水画家 绘画实践 清末民初 以史为鉴 审美转向 美术史
原文传递
清代金廷标《探梅图卷》的创作视角与赏玩功能解析
9
作者 张瑜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76-79,共4页
清代金廷标所绘《探梅图卷》是以冬天人们纷纷前往梅村探梅、赏梅为主题的场景式卷轴画。该图卷虽是表达梅花主题的绘画,但梅花在画卷中是以远景中的梅花树形态穿插于画面的岩石、峭壁、岸边等各处景观,画卷表现了探梅之人置身梅林中穿... 清代金廷标所绘《探梅图卷》是以冬天人们纷纷前往梅村探梅、赏梅为主题的场景式卷轴画。该图卷虽是表达梅花主题的绘画,但梅花在画卷中是以远景中的梅花树形态穿插于画面的岩石、峭壁、岸边等各处景观,画卷表现了探梅之人置身梅林中穿梭观赏的热闹场景。作为小尺寸的手卷画在呈现形式上有着特定的观赏功能,且这幅图卷的服务对象是清高宗皇帝乾隆,因此无论是绘画的创作主题还是创作视角都具有服务皇家权贵的鲜明特征。《探梅图卷》的画面内容和隐藏的赏玩功能是清代休闲生活场景的图像记录,其中描绘的探梅活动深得清代平民百姓、文人墨客以及达官显贵等不同阶层的喜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梅图卷》 金廷标 乾隆 赏玩功能 探梅风尚
原文传递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10
作者 潘海霞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92-93,共2页
立足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反思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不足,衔接设计专业,思考如何将中国色彩理论可视化、归纳化、融合化、创新化、实践化,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具有自身连续性和发展性,建立协同发展育人机制,诠释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设计... 立足民族自信心的建立,反思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教学中的不足,衔接设计专业,思考如何将中国色彩理论可视化、归纳化、融合化、创新化、实践化,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具有自身连续性和发展性,建立协同发展育人机制,诠释中国色彩理论在高校设计色彩课程中的创新与应用,真正实现学生民族审美内化,培养新时代设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色彩理论 教学 色彩 文化自信
原文传递
王画恽题:王翚与恽寿平的书画交游
11
作者 张兵 马甜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王翚作为清初画坛的领袖人物,一生交游广泛,应酬颇多。与其书画交游,雅集唱和者不乏其人,恽寿平即为其中之一。两人自韶龄订交,四十年间,道谊同心,作画题诗,往来不断,以至促就了“王画恽题”的艺林佳话。然学界对两人具体的书画交游大... 王翚作为清初画坛的领袖人物,一生交游广泛,应酬颇多。与其书画交游,雅集唱和者不乏其人,恽寿平即为其中之一。两人自韶龄订交,四十年间,道谊同心,作画题诗,往来不断,以至促就了“王画恽题”的艺林佳话。然学界对两人具体的书画交游大多一笔带过,鲜有深入的文献考索与详细的图文解读。本文试图对两人的订交时间、往来信札、雅集唱和、图像题咏等艺文活动进行较为细致的梳理,以期对王、恽两人的交游文献有所裨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画恽题 书画交游 雅集唱和
原文传递
陈之佛之于新中国花鸟画的主题性创作
12
作者 于亮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22-23,共2页
陈之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他以花鸟画为载体,开拓了新中国花鸟画主题性创作的实践空间,尤其通过中西融合在绘画立意和艺术表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其《松龄鹤寿》等代表作品不仅承袭传统,还深入结合社会... 陈之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他以花鸟画为载体,开拓了新中国花鸟画主题性创作的实践空间,尤其通过中西融合在绘画立意和艺术表现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其《松龄鹤寿》等代表作品不仅承袭传统,还深入结合社会主义建设背景,成为新中国花鸟画创作的重要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之佛 工笔花鸟画 主题性创作
原文传递
王兴华作品
13
作者 王兴华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40-42,共3页
原文传递
草木有情 心中有意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昕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66-67,共2页
我热爱绘画,但不成熟,而日常的冲动是源自对花鸟草木的偏爱,对万物生机的渴望。有先生告诉我:“写字要熟里熟,画画要熟里生。”在这种不成熟之中,往往蕴含着变化的可能、延展的机会。画画之人总觉得时间不够,尤其是春天。因为一年之始,... 我热爱绘画,但不成熟,而日常的冲动是源自对花鸟草木的偏爱,对万物生机的渴望。有先生告诉我:“写字要熟里熟,画画要熟里生。”在这种不成熟之中,往往蕴含着变化的可能、延展的机会。画画之人总觉得时间不够,尤其是春天。因为一年之始,如人之少年,花卉竞相绽放,这是作为花鸟画家独有的幸福时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相绽放 画画 草木
原文传递
守正创新的典范--王颂馀先生山水艺术之我见
15
作者 李旭飞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王颂馀先生是我国现当代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书法家,是天津美术学院德高望重的卓越的艺术教育家,在他的倡导和努力下,天津美院中国山水画教学体系得以创建,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天美山水画后学,我本人也是其中的受益者。
关键词 天津美院 中国山水画教学 天津美术学院 艺术教育家 山水画家 山水艺术 守正创新 王颂
原文传递
“天花乱坠”与绘画偶然性
16
作者 郑庆余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15-19,共5页
《法华经》描绘佛祖讲经的场面:“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1]天花如雨一般漫天飞舞,飘落而下,有的零零落落,有的聚成一团,有的... 《法华经》描绘佛祖讲经的场面:“佛说此经已,结跏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珠沙华,摩诃曼珠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1]天花如雨一般漫天飞舞,飘落而下,有的零零落落,有的聚成一团,有的直接坠落,有的缓缓飘荡,有的打着旋儿,有的随风而散……仔细看去,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可谓“天花乱坠”。其中,“坠”是基本规律,“乱”是偶然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华经》 讲经 曼陀罗 偶然性 漫天飞舞 三昧 基本规律
原文传递
太湖——空无之镜:倪瓒的精神与生命镜像
17
作者 杨声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13-16,共4页
倪瓒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代言人,他以太湖为母题,其象征性不言而喻:空范、虚无的审美意境正是倪瓒内在的生命与精神的镜像;不断强化的具有符号化意义的沙汀之树、廓的水面、淡的远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倪瓒的人生写照,太湖... 倪瓒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文人画代言人,他以太湖为母题,其象征性不言而喻:空范、虚无的审美意境正是倪瓒内在的生命与精神的镜像;不断强化的具有符号化意义的沙汀之树、廓的水面、淡的远山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倪瓒的人生写照,太湖的整体意象既是他的审美之境,亦是他的生命之镜,映照着他富于美学化与哲学化的对自我与人生的诗意处理。倪瓒的个人命运更与时代性的历史命运叠加幻化,太湖——空无之镜,倪瓒的精神与生命镜像,从另一个维度跃升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 文人画 镜像 母题 象征性
原文传递
意境融通:明代《采莲图卷》中的融合美学范式
18
作者 马道玥 刘宇 姜向阳 国画家 2024年第3期83-85,共3页
明代《采莲图卷》是由唐寅所画《采莲图》、文彭草书《采莲曲》、项元汴所画《小景山水》共同组合而成的长卷作品。《采莲图卷》以绘画和书法融合的表现形式描绘了盛夏清晨采莲女在池塘上泛舟采莲的场景,图卷中绘画、书法、诗词的整体... 明代《采莲图卷》是由唐寅所画《采莲图》、文彭草书《采莲曲》、项元汴所画《小景山水》共同组合而成的长卷作品。《采莲图卷》以绘画和书法融合的表现形式描绘了盛夏清晨采莲女在池塘上泛舟采莲的场景,图卷中绘画、书法、诗词的整体性意境以及起承转合式的形式语言将无上清雅之境呈现出来。因此,该图卷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绘画作品,而是可以当成以融合性艺术语言衔接书法、绘画、诗词,并注重染烘托整体图卷意境的综合性艺术创作。本文分析了《采莲图卷》的画面内容与意境表达,探究了创作中绘画与书法融合的美学表达形式,并探讨了复合型的艺术实践对当下开展美育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莲图卷 唐寅 文彭 项元汴 融合美学
原文传递
工笔人物画意象造型之“常”与“变”
19
作者 周乐 国画家 2024年第1期87-89,共3页
意象造型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造型观念,“意”“象”“形”“神”是其核心要素。在中国绘画史中,意象造型观有着稳定的延续性,而不同时代的绘画样貌又呈现出多样变化。纵览人物画造型演变历程,“常”是“变”的基础,“变”是“常”的拓展... 意象造型是传统绘画中的一种造型观念,“意”“象”“形”“神”是其核心要素。在中国绘画史中,意象造型观有着稳定的延续性,而不同时代的绘画样貌又呈现出多样变化。纵览人物画造型演变历程,“常”是“变”的基础,“变”是“常”的拓展,“常”与“变”互动互依,展现出无限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与变
原文传递
“新金陵画派”创新内涵之历史启示
20
作者 王飏 国画家 2024年第2期66-68,共3页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本文以20世纪中国画坛“新金陵画派”几位代表人物的创新探索为例,研究探讨新金陵画派老一辈画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在主题性创作与个性化表达之间的探索,以及极强的集体凝聚力,展现“新金陵画派”创新内涵...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本文以20世纪中国画坛“新金陵画派”几位代表人物的创新探索为例,研究探讨新金陵画派老一辈画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历史使命感,在主题性创作与个性化表达之间的探索,以及极强的集体凝聚力,展现“新金陵画派”创新内涵之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历史使命感 主题性创作 个性化表达 集体凝聚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