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多普勒超声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疗效的观察
1
作者 傅懋林 肖雪玲 +4 位作者 唐凯 王双虎 戴为正 阮志芳 吴美娜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抗氧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采用PAS疗法进行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监测评估PAS(抗氧化、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采用PAS疗法进行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研究组(46例)。选取2015年6月至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仅采用AS疗法(抗血小板、调脂治疗)治疗的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患者作为对照组(38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TCD微栓子监测,并评估斑块稳定性。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共检测出微栓子信号(MES)阳性患者1例,对照组共检测出MES阳性患者6例(P<0.05)。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IMT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IMT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1年,研究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发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出现3例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及预后。结论PAS治疗颈动脉颈段易损斑块,有助于提高斑块稳定性,可以降低卒中发生风险,减轻卒中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经颅多普勒超声 微栓子监测 PAS疗法 颈动脉 易损斑块
下载PDF
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
2
作者 夏健 殷俊 +7 位作者 熊涛 狄政莉 孙冰 王兵 胡仁琳 龙泓宇 黄清 肖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7月22日至2024年4月30日就诊于31家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0例...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纳入2021年7月22日至2024年4月30日就诊于31家医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0例。经筛选随机分组后,试验组纳入999例,对照组纳入1000例。试验组给予谷红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2组疗程均为10 d。比较2组患者发病90 d后的改良Rankin量表(mRS)相对于基线期的变化情况,评估经治疗后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发病90 d后,试验组mRS评分≤2分的患者比例[71.10%,710/999]高于对照组[65.10%,651/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试验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7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0.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不良反应、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生命体征等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安全性相当。结论谷红注射液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优点,且能够提高临床顺应性,可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谷红注射液 随机对照试验 Rankin量表评分
下载PDF
TWNK基因突变致慢性眼外肌麻痹一家系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3
作者 李楠 胡静 +3 位作者 赵哲 沈宏锐 邴琪 郭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8-21,共4页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线粒体病的一种表型,以上睑下垂或眼球活动障碍为特征。该文报道一个TWNK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先证者为32岁女性,因“双眼睑下垂10余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仅...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是线粒体病的一种表型,以上睑下垂或眼球活动障碍为特征。该文报道一个TWNK基因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病家系的临床和遗传学分析。先证者为32岁女性,因“双眼睑下垂10余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肌肉病科,仅表现为眼睑下垂、轻度眼外肌麻痹。临床诊断为“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其家族中也存在类似病例。为明确致病基因,对先证者进行高通量测序及致病变异筛查。根据临床表型与基因测序结果,确定了TWNK基因的一个杂合突变位点(c.1411T>G,p.Y417D)作为候选致病基因。进一步采用Sanger测序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验证,确认了该突变位点的存在。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变异判定为致病变异(PVS1+PM2+PP3),且该位点在国内尚无报道。该研究不仅拓展了TWNK基因的变异谱,还为线粒体病家系的遗传咨询与分子诊断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麻痹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TWNK基因 线粒体病
下载PDF
磁共振T2、SWI序列定位丘脑底核在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任虹宇 李永全 +5 位作者 马俊 司昊天 李明轩 何承 方琪星 王晓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7-23,共7页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 目的探究磁共振T2序列及磁敏感加权(SWI)序列在丘脑底核(STN)的可视化效果及成像清晰度,研究不同序列定位的计划靶点与实际靶点的误差,并计算出误差量,以指导术前手术计划制定及影像学选择。方法收集并分析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因帕金森病行脑深部电刺激术(DBS)且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3.0 T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扫描3DT1 bravo、T2、SWI序列。分别利用T2序列或SWI序列制定手术计划并生成相应手术坐标,所有患者均行双侧STN行DBS,共计22侧,术后复查高分辨率薄层颅脑CT并与术前MRI融合。术后重建电极尖端位置坐标,分别与T2计划坐标、SWI计划坐标两两对比,分析误差值。结果以T2为参考计划坐标与SWI为参考计划坐标对比。在两侧Z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SWI较T2深(2.16±1.02)mm;右侧SWI较T2深(2.13±1.62)mm。结论STN在SWI序列上显示的深度比在T2序列显示的深2 mm左右且更符合电生理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丘脑底核
下载PDF
大脑前纵裂池表皮样囊肿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林和璞 马晓东 +2 位作者 徐如祥 张鹏飞 陈鹤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8-50,共3页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 报告1例生长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该表皮样囊肿位于大脑前纵裂池,通过术前评估,经前纵裂入路,囊内容物完全切除,囊壁次全切除,无新发症状。对位于颅内罕见部位的表皮样囊肿存在术前诊断困难的问题,手术方案需根据不同部位采取不同入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常见部位的颅内表皮样囊肿并无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纵裂池 表皮样囊肿 文献复习
下载PDF
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蒋念 潘舟洋 +3 位作者 陈银华 廖宇翔 廖新斌 张治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45-54,共10页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 目的总结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20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诊治的13例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病例,并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手术记录以及住院治疗经过。结果13例非颅神经起源的脑实质内或脑室神经鞘瘤,占同期神经鞘瘤的0.45%。患者年龄1~71岁,平均35.7岁;男性9例,女性4例(男∶女=2.25∶1.00)。患者症状出现时间从4 d到3年不等,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头痛,其次是癫痫发作。肿瘤位于额叶最常见,其次为小脑半球和颞叶。囊变、瘤周水肿是该肿瘤常见影像学特征,1例病例出现钙化。该13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类型肿瘤,多数诊断为胶质瘤或脑膜瘤。结论脑室及脑实质内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术前难以与实质性肿瘤鉴别。该肿瘤起因不明,手术为首选治疗方式,除恶性神经鞘瘤外预后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鞘瘤 脑实质 脑室 临床特点 神经影像 组织病理
下载PDF
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变异型:附2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俞丽凝 刘红 张慧英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73-75,共3页
该文报道了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变异型的患者。这2例患者均为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其中1例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疼痛;另1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头晕、思睡、食欲缺乏等。2例患者早期肌电图均未发现异常。1例... 该文报道了2例以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变异型的患者。这2例患者均为以周围性面瘫起病,其中1例为双侧周围性面瘫,伴疼痛;另1例为左侧周围性面瘫合并头晕、思睡、食欲缺乏等。2例患者早期肌电图均未发现异常。1例存在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另1例血清抗GQ1b抗体IgM(+)。诊断为GBS变异型。2例患者均给予静脉滴注人血免疫球蛋白,症状好转后出院。对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患者,需考虑是单纯的面神经炎还是以周围性面瘫起病的其他疾病,如GBS变异型等,以便正确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变异型 周围性面瘫
下载PDF
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表达在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付晶 张成发 +2 位作者 安春贺 吴诗卉 于慧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3-27,共5页
目的基于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招募了两组参与者作为样本。在第一组样本中包括58名轻度至重度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另一组样本... 目的基于血浆中tau蛋白磷酸化探讨多奈哌齐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保护机制。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7月从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招募了两组参与者作为样本。在第一组样本中包括58名轻度至重度AD患者和20名健康老年对照组;另一组样本包括37名轻度至中度AD患者的样本,其中18名患者接受了24周的多奈哌齐治疗,19名患者接受了24周安慰剂治疗。从患者的血液标本中提取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试剂盒对β淀粉样蛋白42(Aβ_(42))、P-T181-tau、P-S396-tau、总tau蛋白(t-tau)、神经颗粒蛋白(NRGN)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D患者的EV中Aβ_(42)、t-tau、P-T181-tau、P-S396-tau水平显著升高(P<0.05),NRGN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AD患者中,t-tau、NRGN和沉默转录因子(REST)的EV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CS-ADL)评分呈负相关(P<0.05),并与阿尔茨海默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的14项扩展版本(ADAS-cog+)评分呈正相关(P<0.05)。在为期24周的治疗期间,与安慰剂组患者相比,多奈哌齐组患者血浆中Aβ_(42)、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EV水平)从基线水平到第24周结束时均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结论轻重度AD患者血浆EV中Aβ_(42)、t-tau、P-T181-tau和P-S393-tau水平升高。t-tau、NRGN和REST的水平增加与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的下降相关。多奈哌齐治疗可使轻中度AD患者血浆中t-tau、P-T181-tau和P-S396-tau的表达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AU蛋白 磷酸化 多奈哌齐 神经元衍生的细胞外囊泡
下载PDF
缺血型烟雾病手术疗效的多中心研究
9
作者 汤东 黄正 +4 位作者 丁威 吴水华 陈华 王君宇 陈风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目的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脑血运重建术及不同手术方式在预防脑卒中再发生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常德市人民医院和湖南省儿童医院46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倾... 目的通过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探讨脑血运重建术及不同手术方式在预防脑卒中再发生及神经功能预后的疗效。方法研究纳入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常德市人民医院和湖南省儿童医院462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影像学资料和随访资料,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采用Kaplan-Meier曲线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后卒中再发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手术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462例烟雾病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3.6个月,242例手术治疗和220例保守治疗患者中分别有31例(12.8%)和63例(28.6%)新发脑卒中,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185例手术治疗和185例保守治疗患者纳入进一步分析。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两者新发脑卒中发生存在差异(P=0.018);多因素Cox生存分析提示后循环受累(95%CI:2.343~11.375,P<0.001)和脑白质病变(95%CI:1.083~4.828,P=0.030)是手术后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两种手术方式(联合和间接血运重建术)在卒中再发生预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777)。结论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能降低缺血型烟雾病卒中再发生的风险和取得良好预后,不同手术方式对防止脑卒中再发生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脑血运重建术 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表现为急性认知障碍的癫痫发作3例临床研究
10
作者 韩璐桧 刘玲凤 +4 位作者 杨倩 侯颖 赵琦 张莹 张美云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2-59,共8页
该文报道了3例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急性认知障碍,其中2例伴有其他类型发作,如局灶知觉损害性认知性发作、局灶知觉损害性自动症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仅表现为认知性发作。3例患者在... 该文报道了3例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3例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急性认知障碍,其中2例伴有其他类型发作,如局灶知觉损害性认知性发作、局灶知觉损害性自动症发作、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1例仅表现为认知性发作。3例患者在发作间期认知障碍症状明显好转,但神经量表评估均存在认知受损。3例患者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均可见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多发陈旧梗死灶,其中2例提示海马区域异常。脑电图均记录到痫样放电。3例患者应用抗癫痫药后发作均减少,1例未再发作。随访发现,2例患者认知障碍未加重,1例患者发展为痴呆。对以急性认知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癫痫患者易被误诊或漏诊,临床工作中应加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短暂性癫痫性遗忘 脑电图 认知障碍
下载PDF
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11
作者 曾旖旎 李文君 +3 位作者 朱安定 陈茹 宋治 郑文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16,共10页
目的总结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特点、影像学诊断、临床确诊报告... 目的总结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神经影像学特点,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技术在脑内环形强化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23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就诊的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多模态磁共振特点、影像学诊断、临床确诊报告及预后等相关临床资料。结果67例脑内环形强化病变患者中,胶质瘤26例,转移瘤20例,脑脓肿7例,脱髓鞘病变5例,淋巴瘤3例,其他病变6例。常规MRI序列(T1WI、T2WI、FIAIR和增强)尽管能清晰显示脑内环形强化灶的部位、形态、灶周水肿程度等特点,但定性诊断困难。结合其他多模态磁共振序列(MRS、DWI、PWI等)的影像学特点,并构建影像学鉴别诊断流程图,57例患者得出了较明确的影像学诊断,其中54例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最终临床诊断相符。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技术(MRS、DWI、PWI等)通过解析脑内环形强化病变的病理生理特点,结合程序性鉴别诊断分析,显著提高了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强化灶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转移瘤 脑脓肿
下载PDF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12
作者 年夫顺 钟平 +3 位作者 朱刚 张蕾 马争飞 薛庆华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I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颅内动脉瘤(I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9月至2023年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接受治疗的16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血管成像(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依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合并IA组(25例)和单纯狭窄组(135例)。比较2组基线资料信息、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壁面切应力(WSS)及振荡切应指数(OSI)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价值。结果合并IA组WSS、OSI均明显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合并IA组中有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的百分比均高于单纯狭窄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0.784,敏感度分别为0.681、0.859,特异度分别为0.751、0.771(P<0.05)。结论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WSS>0.450 Pa、OSI>0.057。WSS、OSI可用于预测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合并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特征 危险因素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陶晓刚 陈若琨 +2 位作者 薛亚轲 孙剑瑞 魏新亭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探索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骨瓣组和单骨瓣组,每组30例。结合术中术后资料,记录两组... 目的探索双骨瓣技术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8月—2022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双骨瓣组和单骨瓣组,每组30例。结合术中术后资料,记录两组术中静脉窦损伤情况、术区骨质缺损大小、术后常见并发症情况。结果双骨瓣组术区骨质缺损2.0~4.2 mm,平均(2.78±0.70)mm;单骨瓣组术区骨质缺损4~11 mm,平均(7.78±1.6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双骨瓣组术中乙状窦损伤1例,单骨瓣组术中乙状窦损伤3例。双骨瓣组1例伤口愈合不良,1例颅内感染;单骨瓣组1例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结论采取枕下乙状窦后双骨瓣开颅可减少骨质缺损,确保手术安全、高效进行,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骨瓣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开颅 并发症
下载PDF
平扫及增强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评估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14
作者 朱先进 姜彬 +3 位作者 刘奇 艾泉山 张拥波 刘尊敬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 目的使用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HRMR⁃VWI)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管壁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HRMR⁃VWI数据库里30例基底动脉中重度狭窄(50%~99%)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T1平扫及T1增强HRMR⁃VWI图像。测量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最窄层面最大管壁厚度(WT)及最小WT。计算血管病变的重构指数,并评估斑块的强化程度及斑块位置。对比症状性狭窄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在这些指标上的差异。结果最终2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症状性狭窄患者20例、无症状性狭窄患者7例。27例患者的重构指数为1.2±0.3,偏心指数为0.6±0.2,有17例患者可见斑块明显强化。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最窄层面的重构指数更大,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狭窄患者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最窄层面的最小WT、参考层面VA、偏心指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斑块位置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图像显示,2组患者斑块明显强化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无症状性狭窄患者相比,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最窄层面VA、最窄层面的最大WT、参考层面最大WT、重构指数均更大,存在正性重构的比例更高。这些发现对评估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基底动脉 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管壁成像
下载PDF
丙戊酸镁联合拉莫三嗪用于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姬金花 刘峰昌 +2 位作者 王飞娟 师媛 范凯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拉莫三嗪用于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6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联合拉莫三嗪用于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西安市北方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成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61例)。对照组单纯予以丙戊酸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2表达。结果试验组治疗癫痫发作的总有效率(93.4%)较对照组(81.4%)高(P<0.05)。试验组治疗精神障碍的总有效率(98.4%)较对照组(72.9%)高(P<0.05)。治疗后1个月后,试验组的IL-1β、IL-6、TNF-α、IL-2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戊酸镁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好,能有效调节血清IL-1β、IL-6及外周血TNF-α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丙戊酸镁 拉莫三嗪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下载PDF
老年失能分类评估标准指南(2023版)
16
作者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失能分类评估标准体系及预警模型研究》项目专家组 沈璐 +1 位作者 廖鑫鑫 周亚芳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当今全球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中国尤为显著。老年人群成为失能的主体人群,随着失能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这不仅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了压力。大量研究证明,对老年失能进行早期... 当今全球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中国尤为显著。老年人群成为失能的主体人群,随着失能老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照料和护理的需求也随之上升,这不仅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对社会造成了压力。大量研究证明,对老年失能进行早期的准确评估和干预是减缓失能进程的有效途径。目前,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老年人失能分类评估的指南。尽管一些现有的指南涉及了部分老年失能相关的评估内容,但并未严格遵循《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也未能全面把握失能的整体特征,因此在我国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为填补这一空白,该指南旨在综合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充分考虑中国失能老年人的价值观和偏好,采用推荐意见评估、制订及评价(GRADE)分级体系,制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失能分类评估标准指南》。最终形成了12条针对失能老年人的评估推荐意见,以期早期发现老年失能并采取干预措施,延缓失能的进展,助力健康老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能 老年人 评估 量表 最佳证据 指南
下载PDF
连续脑电图监测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7
作者 邓会芳 王博 +2 位作者 孙婧 王钦鹏 梁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65-68,共4页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依靠血清及脑脊液中检查到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但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连续脑电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手段,易于... 抗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脑炎,主要依靠血清及脑脊液中检查到抗NMDA受体抗体确诊,但对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仍缺乏有效的监测指标。连续脑电图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监测大脑电活动的检查手段,易于操作且成本较低,在辅助抗NMDA受体脑炎患者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均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脑电图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特征的研究
18
作者 余爱勇 赵玉武 +1 位作者 张瑜 都爱莲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4期8-15,共8页
目的探讨新诊断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16例,分为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359例)和... 目的探讨新诊断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病变特征。方法搜集2017年1月至2024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17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716例,分为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359例)和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357例)。测定两组患者的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果糖胺、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两组患者均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患者症状性脑梗死病史次数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的血糖水平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肌酐水平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44)。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前循环脑梗死的比例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16)。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发生后循环脑梗死的比例低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多发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2)。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多发性血管狭窄发生率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5)。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颅内狭窄或闭塞血管总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前循环狭窄或闭塞血管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1)。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4)。新诊断糖尿病脑梗死组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总数高于伴糖尿病史脑梗死组(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诊断糖尿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有:多支血管狭窄(P=0.045)、多发性脑梗死(P=0.030)、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P=0.031)、后循环脑梗死(P=0.001)。结论有部分新诊断糖尿病的患者是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与长期糖尿病病史的脑梗死患者相比,这些患者的梗死灶往往累及多个部位,且累及的狭窄或者闭塞血管更多,尤其以大脑中动脉为主,发生后循环梗死比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糖尿病 血管狭窄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血清S100β水平与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
19
作者 姚玉婷 赵鹏 +3 位作者 郜静 刘敏肖 冀笑男 李燕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61-68,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28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后,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 目的探讨血清S100β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28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治疗后,依据洼田饮水试验评价标准分为治疗有效组(226例)和治疗无效组(59例)。比较2组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及BDNF-rs62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与治疗无效的关系。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子降维法分析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分别与血清S100β蛋白、BDNF交互作用对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巴塞尔指数(BI)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水平、BDNF-rs6265基因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混杂变量后,CC型基因携带者治疗无效风险是TT基因型患者的1.762倍;CC型、CT型与TT型基因患者间的饮酒史、高血压、NIHSS评分、血清S100β蛋白、BDNF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100β蛋白≥0.44 pg/mL、BDNF<6.21 ng/ml、BDNF-rs6265携带C基因型是神经阻滞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均与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具有血清S100β蛋白及BDNF水平异常和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交互组合人群的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是非上述组合人群神经阻滞治疗无效风险的2.77倍。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BDNF-rs6265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神经阻滞治疗疗效相关,二者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血清S100Β蛋白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s6265基因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阶梯式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与文献回顾
20
作者 张议丹 吴甜甜 +3 位作者 王添玉 陈鹏 蔡陆威 黄亚波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阶梯式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案的训练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72名来自各级医院且尚未进行过血管吻合操作训练的神经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人。选取28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实验组分3个阶段在手术显微镜下... 目的探讨采用阶梯式显微血管吻合训练方案的训练效果和意义。方法选取72名来自各级医院且尚未进行过血管吻合操作训练的神经外科医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人。选取28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实验组分3个阶段在手术显微镜下对大鼠行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颈总动脉端侧吻合术、股动脉-股静脉端侧吻合术训练。对照组分3个阶段均行大鼠股动脉-股静脉端侧吻合术的常规训练。两组每阶段每人完成1只大鼠。培训结束后两组均进行显微镜下颈总动脉端端吻合术考核,完成后检查并统计吻合时间(自放置阻断夹至松开阻断夹)、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术后大鼠存活率,并且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考核中实验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29只,平均吻合时间为(45.20±4.79)min,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86.2%(25/29),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82.8%(24/29),术后存活率为86.2%(25/29)。对照组有效完成实验大鼠30只,平均吻合时间为(42.60±4.26)min,术后即时血管通畅率为63.3%(19/30),术后24 h血管通畅率为56.7%(17/30),术后存活率为60.0%(18/30)。两组间平均血管吻合时间、术后即时和24 h通畅率、术后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阶梯式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方法”从简单过渡到复杂、贴合临床工作实际要求,可以使受训者逐步掌握各种血管吻合技术、有效提升学员的技术水平,使其更接近临床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神经外科 显微血管吻合 训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