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955篇文章
< 1 2 9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征及其治理效果评价--以陕南地区某岩质高边坡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石玉玲 侯明杰 +2 位作者 李怀鑫 晏长根 文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0-413,共14页
为厘清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性以及边坡治理后的时变特性,以陕南地区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为例,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以及多点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破坏机制,归纳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主要致灾因子,分... 为厘清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开挖变形特性以及边坡治理后的时变特性,以陕南地区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为例,综合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以及多点位移监测等方法分析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破坏机制,归纳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主要致灾因子,分析了边坡开挖过程中的变形特性,并探讨了边坡治理的时效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地形陡峭,受断层和坡脚开挖影响呈现出典型临空地形地貌,且受地质构造影响,出露岩体破碎程度较高,节理裂隙发育;基于数值仿真论证了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采用“上部锚索锁固+中部坡体刷方+下部锚索和抗滑桩加固”方案治理的可行性,现场调查和监测数据结果表明边坡治理效果明显;断层处流土溶蚀效应明显,强降雨诱发岩质高边坡后缘断层附近平台发生塌陷,在断层和坡脚部位增设排水措施后坡体病害得到有效缓解,整体变形速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成果对断层斜交岩质高边坡的治理及破坏机制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岩质高边坡 边坡防治 破坏机制 数值仿真 变形特性 治理评价 陕西
下载PDF
小型含油气盆地成因类型、特征与油气赋存
2
作者 刘池洋 黄雷 +5 位作者 王建强 赵俊峰 赵红格 张东东 杜楠 秦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7-453,共27页
沉积盆地分布广、数量多,其中小型盆地数量占比居多。中国小型盆地占全国盆地总数的80%以上,虽然发现工业油气藏的小型盆地占比少于10%,远低于大—较大型盆地(>76%),但是小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丰度(HAPUA)大多较高,“小而富”盆地远... 沉积盆地分布广、数量多,其中小型盆地数量占比居多。中国小型盆地占全国盆地总数的80%以上,虽然发现工业油气藏的小型盆地占比少于10%,远低于大—较大型盆地(>76%),但是小型含油气盆地的油气丰度(HAPUA)大多较高,“小而富”盆地远高于多数大中型含油气盆地,勘探成效较高。通过对中国16个含常规油气小型盆地的综合研究,根据盆地形成机制和动力环境的差异,将其分为残留型和原始型两大类型;进一步将后者细分为走滑、裂陷和热力成因3类。小型残留成因含油气盆地一般经历了主力烃源岩形成的原盆建造、后期改造残留和晚期覆埋生烃的演变时段,3期缺一不可。其中原盆中部分烃源岩得以残留奠定了资源基础,晚期深埋是烃源岩成烃-聚集并成藏的关键环节。原始小型含油气盆地中的走滑、裂陷和热力3种成因类型,均在较活动的动力环境中形成演化,一般具有较快沉降-沉积、较高地温场、活跃的深部背景和晚(后)期改造等特征。这类动力环境使盆地沉积了“小而厚”的地层并形成多种形式的构造圈闭,有利于生物超常勃发繁盛和优质烃源岩形成及生烃转化,有助于油气聚集成藏。盆地油气“小而富”与“小岩体成大矿”,在形成动力环境和成矿理论认识等方面有相通之处。这两大领域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可触类旁通、相互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含油气盆地 成因类型 小型残留盆地 原始小型盆地 地质特征 油气赋存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及锂来源
3
作者 李进步 刘志军 +4 位作者 张晨 王昌勇 谈曜杰 钟良才 朱梦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1-66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中Li+浓度较高,部分井区达到工业品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锂来源尚不明确。以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及Sr、L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中Li+浓度较高,部分井区达到工业品位,勘探开发潜力巨大,但锂来源尚不明确。以靖边地区马家沟组气田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及Sr、Li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马家沟组气田水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讨论了水体中锂来源。结果表明:①气田水中离子浓度变化极大,矿化度为0.12~228.19 g·L^(-1),平均值为39.87 g·L^(-1),部分水体达到卤水范畴,气田水pH值为4.82~8.44,以弱酸性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aCl_(2)型为主,部分井区为MgCl_(2)型或NaHCO_(3)型;②气田水钠氯系数普遍大于0.87,脱硫系数普遍小于1,变质系数普遍大于0,氯镁系数主要为20~90,储层整体封闭性好,水体还原性强,变质程度高,属于高变质、高浓缩的水体,部分井区储层封闭条件被破坏,受大气水影响明显;③气田水Li同位素具有早奥陶世海水的特征,Sr同位素受到凝灰质组分及大气水岩溶的影响,^(87)Sr/^(86)Sr值高于马家沟组沉积时期正常海水;④马家沟组含凝灰质组分的岩石和岩溶角砾岩填隙物普遍具有较高的Li^(+)浓度,Li同位素特征指示气田水中锂主要来自马家沟组地层,马家沟组富锂气田水是加里东期马家沟组地下岩溶水埋藏和演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田水 矿化度 化学系数 同位素 物质来源 靖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
4
作者 员学锋 安健吉 +2 位作者 杨悦 马超群 王晓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空间上相对孤立,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旨在为山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差异开展典型村域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乡村振兴潜... 我国山地丘陵地区在空间上相对孤立,乡村发展受到阻碍。开展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潜力及发展路径研究,旨在为山区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科学依据。基于陕南秦巴山区地形差异开展典型村域调研,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乡村振兴潜力,结合相关性与障碍度模型,辨识不同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的障碍因素,提出差异化发展建议。结果表明:①各地形梯度下乡村振兴综合潜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低地形梯度、中低地形梯度、高地形梯度、中高地形梯度,地形梯度与秦巴山区乡村振兴综合潜力及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成显著负相关关系;②随着地形梯度的上升,秦巴山区乡村主体、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潜力整体上呈减小趋势,资源禀赋潜力先减小后增大;③不同地形梯度下秦巴山区乡村振兴各维度潜力大小及其障碍因子皆存在明显差异。为优化山区乡村发展模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议低地形梯度村庄重点防止人口、耕地等农业生产要素流失,中低地形梯度村庄优化基层组织、提升引领能力,中高梯度村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高地形梯度村庄充分保护并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地形梯度 发展路径 熵权法 地形位指数 相关性 障碍度模型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DPSIR模型的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水安全评估及驱动因子识别
5
作者 徐盼盼 陈硕 +4 位作者 马浩苑 蒋玉成 冯靖 陈洁 钱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水安全评估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可持续建设,助力秦岭“中央水塔”绿色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水安全评估体系,结合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2011~2021年水... 水安全评估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基础。为了加强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可持续建设,助力秦岭“中央水塔”绿色发展,基于DPSIR模型构建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水安全评估体系,结合主客观综合赋权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区域2011~2021年水安全进行评估分级,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其水安全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秦岭北麓陕西城市群2011~2021年水安全状态变化具有一致性,波动中稳步提升。西安市水安全等级相较宝鸡市、渭南市上升趋势显著,于2021年转为无警状态;宝鸡市一直保持低警状态,而渭南市长期处于中警状态。陕西城市群的水安全状态及发展趋势与人均GDP、年降水量、人均用水量等10个驱动因子密切相关,其中经济因子是水安全等级呈现一致性的根本保证,社会和生态因子则是造成水安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安全 驱动因子 DPSIR模型 灰色关联度法 城市群 秦岭 陕西
下载PDF
多源多特征集成的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库区湿地时空格局演变
6
作者 王晓峰 马娟 +3 位作者 周继涛 尧文洁 涂又 王筱雪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9-583,共15页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水源区。随着城镇化发展以及大坝二次建设,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显著,亟需湿地生态科学监测。以丹江库区为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首先采用已有土地覆盖数据集生成湿地样本集,其次整合... 丹江口水库是中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关键水源区。随着城镇化发展以及大坝二次建设,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变化显著,亟需湿地生态科学监测。以丹江库区为例,依托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首先采用已有土地覆盖数据集生成湿地样本集,其次整合Landsat影像、DEM等数据构建多源特征集合,并基于Jeffries-Matusita(JM)距离进行特征优选,使用随机森林(RF)算法实现了1985~2023年丹江库区湿地制图。结果表明:①本文提出的样本采集流程可有效提高样本质量,为长时序分类样本采集提供参考;②湿地分类特征优选后特征数由37个减为27个,分类总体精度变化不大,优选后的特征应用于丹江库区湿地分类的平均总体精度(OA)以及平均数量和分配分歧指数(QADI)分别为89.53%和0.0802,说明特征优选有效减少信息冗余,提高影像分类效率;③1985~2023年,丹江库区湿地面积呈波动增加趋势,从1985年的17839.85 ha扩大到2023年的28872.48 ha,面积增长38.12%。总体来说,丹江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呈现出逐步恢复和优化的良好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湿地分类 特征优选 随机森林 Landsat影像 时空特征 丹江口水库 南水北调工程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苹果酸)对方解石-氟的吸附/沉淀反应影响
7
作者 李振炫 冯添禧 +6 位作者 吴超越 张大鹏 王逸 朱珠 桂尉竣 向育斌 David DECROOCQ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9-512,共14页
低分子量有机酸常对矿物的表面反应(吸附/沉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矿物的溶解、矿化等过程,进而影响环境地球化学进程中元素的迁移稳定性。苹果酸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酸,是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分泌的副产品。通过批量平衡法开... 低分子量有机酸常对矿物的表面反应(吸附/沉淀)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矿物的溶解、矿化等过程,进而影响环境地球化学进程中元素的迁移稳定性。苹果酸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有机酸,是植物通过代谢过程分泌的副产品。通过批量平衡法开展了苹果酸对方解石-氟的吸附/沉淀反应的影响研究,旨在深入理解有机酸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初始pH值为7.7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5 mg·L^(-1)),随着苹果酸浓度的升高,其对氟去除的抑制作用呈增强趋势;对于中、高浓度氟(25或6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苹果酸的抑制作用对其影响不大,但其表面吸附反应导致pH值升高和钙浓度下降。②初始pH值为8.3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20 mg·L^(-1)),苹果酸对氟去除仍有抑制作用;苹果酸与Ca 2+的络合反应促使pH值和钙浓度上升;对于中浓度氟(6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20 mg·L^(-1)苹果酸已对其产生抑制作用,随着苹果酸浓度继续升高,pH值先降后升,钙浓度持续上升,彰显了苹果酸络合反应的效应;对于高浓度氟(100 mg·L^(-1)),100 mg·L^(-1)苹果酸能极大抑制CaF 2沉淀反应,对应的pH值未超过无苹果酸时,对应的钙浓度仍低于其空白背景值,暗示了CaF 2沉淀反应的主导性。③初始pH值为8.7条件下,对于低浓度氟(≤5 mg·L^(-1)),苹果酸对氟去除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但其络合反应产生的效应十分显著,导致pH值和钙浓度上升;对于高浓度氟(240 mg·L^(-1)),氟去除主导机制为CaF 2沉淀反应,该反应随着苹果酸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对应的钙浓度不断上升彰显苹果酸络合反应的效应,而pH值的下降也表明了CaF 2沉淀反应的主导性。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氟元素在方解石矿物界面上的吸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理解氟的迁移稳定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同时对富含有机酸环境中方解石矿物的稳定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氟在其他矿物上的迁移转化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解石 苹果酸 溶液化学 吸附 溶解 络合 沉淀
下载PDF
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
8
作者 张宇 杜国明 李献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8,共13页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 推动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黑土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综合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Tobit模型对东北地区40个地级市2012~2021年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2012~2021年,东北地区整体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较高,而东北各地区效率自2018年后开始呈现波动下降态势,2020年后有所回升;②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空间差异性显著,分布格局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化,在研究期内呈现出“东高西低”“四周高、中间低”“南北高、四周低”的演变特征;③粮食作物轮作面积比例、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东北各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显著性负向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因素的影响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建议既要在政策制度上规范和引导,还应在技术上支持和赋能,通过实际措施提高东北地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实现黑土地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绿色利用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影响因素 黑土地保护 东北地区
下载PDF
基于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的Optuna-BiGRU测井岩性识别
9
作者 王婷婷 王振豪 +1 位作者 李方 赵万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42,共16页
测井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现有算法模型在处理测井曲线数据时,无法有效捕获曲线内部深层关联和深度方向关系、拟合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提取关键特征、噪声干扰以及模型超参数调优过程复杂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 测井岩性识别是油气勘探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现有算法模型在处理测井曲线数据时,无法有效捕获曲线内部深层关联和深度方向关系、拟合能力较弱、难以准确提取关键特征、噪声干扰以及模型超参数调优过程复杂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Optuna超参数优化双向门循环单元(Optuna-BiGRU)结合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EMHA)的测井岩性识别模型——Optuna-BiGRU-EMHA模型。该模型引入残差机制和层归一化以改进多头注意力机制模块,并结合双向门循环单元(BiGRU)解决了处理测井数据时的问题,同时使用Optuna超参数优化框架和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分别解决了超参数调优和噪声干扰问题。首先通过交会图分析和敏感性箱线图分析选取自然伽马、深感应电阻率、中子-密度孔隙度、平均中子-密度孔隙度和岩性密度5个特征参数的测井数据,通过小波包自适应阈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去噪,并将测井数据分割成数据块,然后利用Optuna框架优化BiGRU-EMHA模型超参数,最后通过实验对比K-近邻算法(KNN)、随机森林(RF)、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长短期记忆(LSTM)神经网络、BiGRU、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神经网络、BiGRU-MHA、Optuna-BiGRU-EMHA等8种模型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精度。结果表明:Optuna-BiGRU-EMHA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80%,相对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综合岩性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15.94%~23.14%和3.93%~15.94%,该模型为常规测井岩性识别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识别 深度学习 BiGRU 增强多头注意力机制 小波包自适应阈值 超参数优化
下载PDF
MEPM模型: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变量厄尔尼诺-南方涛动预测模型
10
作者 方巍 张霄智 齐媚涵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5-297,共13页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年际时间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并由Nino3.4指数表征其发生情况;除此之外,ENSO与众多极端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ENSO预测对于预防极端气候事件和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发生在热带太平洋年际时间尺度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并由Nino3.4指数表征其发生情况;除此之外,ENSO与众多极端气候事件密切相关。因此,有效的ENSO预测对于预防极端气候事件和深入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ENSO预测大多数是预测一个指数或者单一变量,对于模拟多气候要素下的ENSO预测研究较少。通过提出一种利用多气候变量的ENSO预测模型——MEPM模型,其中包括多变量信息提取模块(MIEM)和时空融合模块(STFM),捕获不同气候变量在时空上的相互依赖性,进而提高ENSO预测的准确性。选取了纬向风应力异常(τ_(x))、经向风应力异常(τ_(y))、海表温度异常(SSTA)和海表下150 m温度异常(SSTA150)4个变量的距平值进行ENSO预测。结果表明:MEPM模型在提前11个月的Nino3.4指数相关技巧上分别比北美多模型集合中的动力预报系统CanCM4、CCSM3和GFDL-aer04高10%、20%和14%。此外,MEPM模型在中期Nino3.4指数相关技巧上显著优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并可提供长达17个月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多气候变量 深度学习 时空序列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下载PDF
第十四届全运会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西安市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和含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利娟 王红磊 +4 位作者 赵天良 施双双 武自豪 可玥 刘焕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53,共16页
人为源密集的城市是空气污染影响的主要区域,厘清城市地区排放源的变化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有助于协调我国大气污染防控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物(... 人为源密集的城市是空气污染影响的主要区域,厘清城市地区排放源的变化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影响作用机制,有助于协调我国大气污染防控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西安市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O_(3)和CO)的影响,于2021年8月6日至10月1日使用在线监测仪器观测了环境六要素、气象要素和PM_(2.5)中的气溶胶化学组分(有机碳、元素碳和水溶性离子)。结果表明: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主要污染物O_(3)和PM_(2.5)浓度日变化的影响不同,主要由温度对光化学过程的影响和扩散条件差异导致。O_(3)在减排措施实施期间晴天峰值浓度更高、持续时间更长、浓度变化更迅速。PM_(2.5)在减排措施实施前晴天白天的峰值浓度较高,并在减排措施实施期间晴天夜间的峰值浓度较高。大气污染物减排措施对PM_(2.5)中化学组分的影响不同,尤其是对有机碳的组成影响较大。与减排措施实施前晴天相比,减排措施实施期间晴天NO_(3)^(-)、SO_(4)^(2-)、NH_(4)^(+)、Cl^(-)、Ca^(2+)、Na^(+)和NO_(2)^(-)浓度降低了17.9%~71.8%,K^(+)、Mg^(2+)和元素碳浓度增加了1.9%~13.6%,有机碳浓度仅降低了1.0%,但是一次有机碳浓度增加了13.6%,二次有机碳浓度降低了4.7%。NO_(3)^(-)/SO_(4)^(2-)值在减排措施实施期间晴天(0.53)远低于减排措施实施前晴天(1.66),表明减排措施实施期间交通源的贡献显著降低。降雨对NO_(3)^(-)和NH_(4)^(+)的清除较弱,反而会增加其浓度,但对K^(+)、Mg^(2+)、Ca^(2+)和Na+的清除作用较强。NO_(3)^(-)、SO_(4)^(2-)和NH_(4)^(+)在减排措施实施前后均是水溶性离子最重要的组成,在水溶性离子中的占比为90.8%(减排措施实施前的晴天)~95.8%(减排措施实施期间的雨天)。二次有机碳是有机碳的主要组成,占比为75.5%(减排措施实施期间的雨天)~79.9%(减排措施实施前的晴天)。不同阶段的水溶性离子和含碳气溶胶浓度日变化特征不同。NO_(3)^(-)、SO_(4)^(2-)和NH_(4)^(+)浓度晴天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分布,雨天为多峰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离子 有机碳 元素碳 日变化 PM_(2.5) 臭氧 第十四届全运会 西安
下载PDF
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瑞祥 叶青 郭晓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28,共18页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 量化分析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演变以及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生态-经济协调一致性发展特征,有助于推动城市群与都市圈生态功能提升。以福州都市圈为例,基于2001年、2010年、2020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重心模型、变异系数、协调性指数和一致性指数,结合GIS空间可视化分析,测度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演变并分析其与经济发展的时空协调演变特征,最后对福州都市圈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建议。结果表明:①2001~2020年,福州都市圈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其中,福州、莆田先减后增,宁德四县(市、区)和南平三区(市)则持续增加;②第一产业占比、年平均气温和植被覆盖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解释力较高,在原有自然条件的限制下,福州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更易受人为因子的干扰而扩大;③福州、莆田、宁德四县(市、区)的生态系统服务重心具有不断远离经济重心的趋势,二者逐渐割裂;④福州都市圈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冲突尚不明显,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长速度落后于GDP增长速度的区域数量较多,经济发展正在承受越来越大的生态压力,2001~2020年间福州都市圈形成福州、莆田、宁德城区经济集聚与中部六县生态集聚并存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土地利用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当量因子修正 协调性指数 一致性指数 重心模型 福州都市圈
下载PDF
重庆市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PM_(2.5)浓度时空相关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苟爱萍 李皖新 王江波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7,共13页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 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探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有助于通过调整绿色空间格局降低PM_(2.5)浓度。以重庆市198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和PM_(2.5)浓度数据作为基础数据,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法、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及PM_(2.5)浓度变化特征,再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研究绿色空间景观格局指数变化对PM_(2.5)浓度的影响及其时空异质性。结果表明:①重庆市PM_(2.5)浓度从1980年至2010年逐渐上升,2010年至今逐渐降低;同时,其空间分布具有显著聚集特征,主要显示为东部低-低聚集、西部高-高聚集的特征。②林地、草地和耕地的面积指数(TA)、斑块密度指数(PD)和斑块连接度指数(COHESION)与PM_(2.5)浓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林地面积指数呈负影响,耕地、草地面积指数呈正影响;林地、草地斑块密度指数呈正影响,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呈负影响;林地、草地和耕地斑块连接度指数均呈负影响。③主城都市区内,草地面积指数和耕地斑块密度指数对PM_(2.5)浓度的负影响较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内,林地聚合度指数(AI)、斑块密度指数和斑块连接度指数以及耕地面积指数对PM_(2.5)浓度的影响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空间 景观格局指数 消减效应 PM_(2.5)浓度 空间自相关分析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时空异质性 重庆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白云鄂博矿区尖山组沉积源区、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14
作者 杨建军 王东升 +7 位作者 佘宏全 李以科 杨月后 柯昌辉 张丽 赵剑 赵阳 郭宾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635,共30页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围岩尖山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硅质碎屑岩组合,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及物源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ICP-MS方法对矿区尖山组的变质砂岩及变质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 白云鄂博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其围岩尖山组为一套绿片岩相硅质碎屑岩组合,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及物源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LA-ICP-MS方法对矿区尖山组的变质砂岩及变质细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的锆石年龄为2645~1147 Ma,包含两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510和1390 Ma;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锆石年龄为2722~1847 Ma,包含3个主峰值年龄,分别为2487、1925和1859 Ma。结合锆石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砂岩样品By23281中2722~1847 Ma的锆石属于未受热液改造的碎屑锆石,尖山组的形成时代应晚于1847 Ma;而结合野外特征、锆石形貌及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变质细砂岩样品Z5246中1761~1147 Ma的年龄反映了后期热液改造的过程,也进一步佐证了白云石碳酸岩的岩浆成因。结合矿区及周边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认为矿区尖山组物源主要来自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宙基底和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岩,最终形成于中元古代,之后受到白云石碳酸岩岩浆期热液的明显改造。矿区尖山组碎屑岩的年龄数据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太古代-元古代的陆壳增生、碰撞及裂解事件,为研究太古代-元古代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沉积岩 锆石U-PB年龄 太古代-元古代 沉积源区 热液改造 尖山组 华北克拉通
下载PDF
黄河沿线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时空变化特征
15
作者 邹宗华 赵斌 +3 位作者 陈洁 钱会 高燕燕 李春燕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63,共13页
评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可为黄河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VIKOR法对黄河沿线九省区2008~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引入Ma... 评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可为黄河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构建基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VIKOR法对黄河沿线九省区2008~2021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引入Mantel检验法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沿线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在2008~2021年呈现持续提升趋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在2015年后显著提升;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西部强、东部次之、中部弱的空间格局,其中青海最强,宁夏最弱。各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类型各不相同,青海、甘肃和陕西属于水资源禀赋型,宁夏和内蒙古属于水资源-社会经济型,四川、山西、河南和山东属于综合型。水资源禀赋是黄河沿线九省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本底,且产水模数、人均水资源量、降雨深是水资源子系统的主控因子,但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子系统依赖度高,需在产业升级、用水效率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承载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VIKOR法 时空动态 Mantel检验 黄河
下载PDF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壳源混染促进稀土成矿作用
16
作者 司渊龙 赵云 +4 位作者 王瑞 周利敏 孙英才 王俊达 朱志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6-650,共15页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然而壳源混染与稀土成矿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有效制约。辉钼矿Re-Os同位素体系已发展成为示踪壳源混染作用的灵敏指示剂。为了揭示壳源混染在川西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中的作用,对牦牛坪和... 川西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稀土成矿带之一,然而壳源混染与稀土成矿之间的关系尚缺乏有效制约。辉钼矿Re-Os同位素体系已发展成为示踪壳源混染作用的灵敏指示剂。为了揭示壳源混染在川西碳酸岩型稀土成矿中的作用,对牦牛坪和木落寨稀土矿床开展了辉钼矿Re-Os同位素研究。岩相学特征表明,辉钼矿在岩浆期产出于方解石间隙中,在伟晶岩期产出于石英间隙中,在热液期与热液矿物、硫化物共生。牦牛坪稀土矿床2件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分别为25.93和26.05 Ma,Re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4.933×10^(-6)和28.678×10^(-6);木落寨稀土矿床的辉钼矿样品Re-Os模式年龄为28.90 Ma,Re含量为38.765×10^(-6)。辉钼矿形成年龄与稀土矿床成岩成矿年龄一致,说明辉钼矿沉淀与稀土成矿同期,3件辉钼矿样品Re含量均为10-5数量级,表示其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特征。壳源混染中和了稀土成矿流体pH值,使稀土-氯化物和稀土-硫酸盐失稳,富CO 2含钼流体的混合促进了成矿流体中CO^(2-)_(3)与稀土元素结合,导致氟碳铈矿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型稀土矿床 RE-OS同位素 成矿时代 壳源混染 沉淀机制 冕宁-德昌稀土成矿带 四川
下载PDF
山东蒙阴地区金刚石遥感找矿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7
作者 褚志远 温殿刚 +3 位作者 吕青 耿新霞 姚佛军 杨建民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随着遥感传感器多样化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深入,遥感技术的原位、快速、有效等特点使其成为矿产勘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山东蒙阴地区西峪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红旗矿区的金伯利岩体(岩脉)及围岩样品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 随着遥感传感器多样化及遥感数据处理技术的深入,遥感技术的原位、快速、有效等特点使其成为矿产勘查的重要技术手段。以山东蒙阴地区西峪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矿床为研究对象,对红旗矿区的金伯利岩体(岩脉)及围岩样品进行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分析其光谱特征及蚀变矿物组成。红旗矿区样品在1391、1912、2318、2393 nm等波长处有吸收谷,这为ASTER遥感数据提取蚀变异常信息提供波谱依据,据此可分类型提取镁羟基异常、铝羟基异常、铁染异常信息。利用PALSAR雷达遥感数据、WorldView-2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对研究区进行构造、岩性、水系解译,得出金伯利岩分布在NE向与NW向构造交汇部位,通过水系解译排除因冲刷沉积引起的假蚀变遥感异常,通过岩性增强界定岩性差异的边界,进而构建金伯利岩带金刚石矿床的遥感找矿模型,将找矿模型应用于矿区外围的找矿预测,叠加地质、化探、重砂等多元信息,在筛选后的遥感异常图上圈定了6个找矿靶区,为金刚石找矿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找矿 金刚石 金伯利岩 找矿模型 找矿预测 山东
下载PDF
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同位素特征及有机质来源解析
18
作者 严维兵 饶文波 +3 位作者 栗天宁 徐祖阳 杨宇航 茅昌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80,共14页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 沉积物有机质分布与来源是海陆过渡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沿海生态环境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选择江苏沿海为研究区域,于2016年采集6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查明其中的有机磷(OP)含量、总有机碳(TOC)、总氮(TN)及有机碳和总氮同位素(δ^(13)C_(org)、δ^(15)N_(tot))特征,试图阐明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来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磷含量、总有机碳、总氮与粒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明显受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元素比值与同位素的定性分析表明,沉积物有机质主要由海洋生物提供,也受陆源输入的影响。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进一步发现,海源对沿海沉积物有机质平均贡献比例达到56.9%,其次为陆源C3植物、土壤以及农业肥料,平均贡献比例为38.5%,生活污水的贡献比例仅为4.6%。海源有机质通过洋流和潮波输送至江苏沿海,而河流输入和沿海养殖可能是陆源输入的重要方式。尽管陆源输入不是江苏沿海沉积物有机质的主要贡献来源,但可能是沿海水体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质 有机磷 有机碳 总氮 稳定同位素 物质来源 江苏
下载PDF
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时空分异演变及障碍因素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兵 付华健 张力元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4,共11页
加快提升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系统评价2009~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对其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加快提升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利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系统评价2009~2020年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马尔科夫链对其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障碍度模型分析阻碍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整体发展呈现出“衰退期”“上升期”“再衰期”“重振期”4个阶段的“W”型变化趋势,地区间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的绝对差异有所缩小,但仍具有显著的“梯度”发展特征,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依次递增;②黄河流域不同等级间的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具有转移“惰性”,低竞争力地区面临严重的“等级壁垒”,而高竞争力地区则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空间溢出效应下,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转移的“等级锁定”概率有所降低,但仍无法实现跨级跃迁;③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阻碍因素主要体现在绿色发展不足和成果转化不充分等方面,其中单位GDP能耗、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耗、开放程度和绿色科技论文发表数量是阻碍黄河流域绿色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科技创新 竞争力 时空分异 障碍因素 拉开档次法 核密度估计 空间马尔科夫链 黄河流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地层水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对比
20
作者 颜凯 李博偲 +5 位作者 徐建斌 徐学敏 丁佳伟 郑少威 潘志强 何大祥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3-676,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区,其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共存在二者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中大量存在,目前对上述两个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成因及来源的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天然气富集区,其气水关系复杂,气水共存在二者上古生界二叠系气藏中大量存在,目前对上述两个地区二叠系地层水成因及来源的对比研究较为薄弱。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35口井地层水样品开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进一步揭示上述两个地区地层水成因、来源及保存条件的异同。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西区与天环坳陷北段二叠系地层水主体为CaCl_(2)型,总矿化度平均值分别为31.4和34.6 g·L^(-1);不同类型水化学参数指示了天环坳陷北段地层封闭性更好,两个地区整体经历了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油气保存条件好;苏里格气田近源运移成藏以及生烃强度与储层非均质性的特点控制了气、水分布格局,天环坳陷北段存在的一系列构造裂缝系统对该区域的气、水分布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上述两个地区地层水主体为原始沉积地层水,地层中发生了斜长石的钠长石化及白云石化等作用,具有Ca^(2+)富集、Na^(+)轻微亏损、Mg^(2+)亏损的特点。综合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西区地层水没有统一的气、水界面,局部井位遭受了外来水等流体影响;天环坳陷北段各井位地层水可能属于统一的流体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地层水 离子组成 保存条件 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 天环坳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