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参数和破裂特征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祥云 韩立波 +5 位作者 张旭 张喆 房立华 陈鲲 刘瑞丰 王永哲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75-85,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甘肃积石山发生6.2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震源模...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甘肃积石山发生6.2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余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拉脊山东侧,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8 s内释放;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Ⅷ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6 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7.8 cm、垂直向位移达到15.8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余震重定位 地震动强度预测 地震辐射能量 同震形变场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专辑序言 被引量:6
2
作者 吴中海 何仲太 +2 位作者 钟宁 俞晶星 张波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青藏高原东缘由多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了独特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是调节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了高密度的活动断裂,强震频度高且强度大,而且地质地貌复杂,成为我国地震灾害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 青藏高原东缘由多个次级构造单元组成了独特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是调节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了高密度的活动断裂,强震频度高且强度大,而且地质地貌复杂,成为我国地震灾害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伴随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科学实验场建设、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以及重大工程与城镇区的活断层鉴定与地壳稳定性评价等工作的深入开展,高精度遥感、构造地貌、古地震和第四纪年代学等方法的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的调查研究程度。为了及时交流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支撑区域防震减灾及重要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地质安全评价等工作,《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组织了“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成果专辑,征集了活断层与地震、甘肃积石山地震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综述等代表性学术论文20余篇,本期《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专辑Ⅰ》优选了10篇论文,后续还将推出《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专辑Ⅱ》,希望这些成果可提升对区域强震活动特征与孕震构造机制的理解,并为区域强震危险性分析和有效防范强震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强震构造 积石山6.2级地震 活动断裂 河套—银川裂谷
下载PDF
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编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雷启云 郑文俊 +3 位作者 王银 余思汗 沈旭章 郝明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地震构造图是综合反映特定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性图件,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一个专题成果。该图以鄂尔多斯活动... 地震构造图是综合反映特定地区地震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基础性图件,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动力学模型与强震危险性研究”项目的一个专题成果。该图以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为编图范围,参照地震行业有关地震构造图编制标准和数据库标准,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区域地理信息、地质、活动构造、地震、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展高分辨卫星影像解译,吸收项目最新研究成果,建设了编图所需的基础数据库;通过资料矢量化、地层界线修改、断层修改、图面修饰、图件复核等环节,编制成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及边界带1∶50万地震构造图。该图反映了由银川盆地—贺兰山、弧形构造束、渭河盆地、山西地堑系、河套盆地等活动构造单元组成的鄂尔多斯活动地块边界带,以及相邻地块有关地震构造的最新资料,完善了鄂尔多斯地块及边界带活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建成了区域地震构造基础数据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活动地块 地块边界带 地震构造图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序列、地表破裂特征及其工程效应 被引量:3
4
作者 殷翔 绽蓓蕾 +2 位作者 姚生海 余娜 徐玮阳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为深入了解此次地震的活动特征,以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为基础,结合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以及余震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硫磺沟内的地表破裂带及交通系统的震害进行了初步调... 2022年1月8日01时45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为深入了解此次地震的活动特征,以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为基础,结合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以及余震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对硫磺沟内的地表破裂带及交通系统的震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此次同震地表破裂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伴有一定的逆冲分量,最大左旋位移量为3.1 m。地震还造成兰新高铁硫磺沟大桥、大梁隧道遭受严重破坏,主要表现为主梁侧翻滑移,轨道扭曲变形,隧道内部结构出现错位变形等现象。最后,对该地区今后桥梁的抗震设防措施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地震 同震地表破裂 左旋走滑 地震灾害
下载PDF
海南翁田台地电场数据质量及频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明瑞 王锡娇 +4 位作者 卢启明 李冬雅 庞雪华 郭昱琴 解晓静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2期153-158,174,共7页
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观测对象是地电场强度矢量,其目的是通过观测地表的地电场强度,探索地震前地电场的变化,获得地下电性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孕震过程中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研究。本文对翁田台地电场自建台以来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 地电场观测系统的观测对象是地电场强度矢量,其目的是通过观测地表的地电场强度,探索地震前地电场的变化,获得地下电性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孕震过程中大地电场的变化特征研究。本文对翁田台地电场自建台以来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通过计算差值和相关系数来分析数据自运行以来的质量情况,总结数据质量较好的原因,并对下一步如何提高数据质量给出一些建议。翁田台地电场观测数据曲线存在明显1峰1谷的日变形态,对其进行频谱分析,优势周期为24、12、6 h,以24 h为主。运用优势方位角的方法计算发现,2017—2018年优势方位角存在收窄和偏转现象,对该异常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场 日变 周期 方位角 电性结构
下载PDF
青藏高原1990年以来的M_W≥6.5强震事件及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中海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0-24,共15页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 深入认识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作用下的强震活动特点及未来强震活动趋势,对于区域防震减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统计分析青藏高原及邻区1900年以来的M≥6.0强震活动发现,青藏高原自1950年西藏墨脱—察隅8.6级大地震以来正处于新一轮相对缓慢的地震能释放期,但1990年以来的强震发生率和地震释放能显示出逐步增高趋势,并可能预示下一轮地震能快速释放期的临近。活动构造体系控震分析表明,青藏高原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中的“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构成了1990年以来新一轮M_W≥6.5强震活动的主要控震构造,尤其是其中的巴颜喀拉挤出构造单元的强震活动最为显著,指示其目前正处于构造活跃状态,而且这一状态可能仍将持续。综合研究认为,在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分析中,充分认识活动构造体系控震效应,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判断区域未来强震时空迁移过程及最可能出现的构造部位。考虑到当前强震活动过程中,青藏高原“多层次挤出-旋转活动构造体系”的未来强震活动趋势仍会持续,需要重点关注挤出块体边界上3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阿尔金—祁连—海原断裂系、东昆仑断裂带和鲜水河—小江断裂带的未来强震危险性,其次是断块内部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陆陆碰撞-挤出构造体系 强震事件 巴颜喀拉断块 构造体系控震效应
下载PDF
山西地磁台阵受晋南线高压直流输电接地极干扰的特征分析与处理 被引量:1
7
作者 范磊 周建邦 +4 位作者 张亮娥 刘素珍 郭宇 史舒婷 宫静芝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9期584-589,共6页
2014年9月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共同建设了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型磁通门磁力仪,安装于代县、山阴、应县、繁峙和怀仁,以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的5个测点位于高压直流输电晋南... 2014年9月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共同建设了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型磁通门磁力仪,安装于代县、山阴、应县、繁峙和怀仁,以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的5个测点位于高压直流输电晋南线接地极附近。通过对比山西地磁台阵5个测点GM4型磁通门磁力仪与其他台站地磁秒数据,量算出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晋北—南京)对山西地磁台阵地磁数据干扰幅度,对其进行相关性和误差分析,求得拟合公式。结果表明,山西地磁台阵受晋南线高压直流输电干扰,Z分量变化幅度随台站位置至晋南线垂直距离增加而减小,H、D分量干扰幅度与Z分量干扰幅度线性相关,以Z分量变化量为因变量,使用参考拟合公式求取的H、D分量变化量,可应用于山西地磁台阵受晋南线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日常处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线性分析 干扰幅度
下载PDF
四川康定—磨西断裂强震危险背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环文林 张萌 潘华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671-679,共9页
本文对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康定—磨西断裂的强震危险性作了分析探讨。该断裂位于川西—滇东第Ⅲ弧形挤出构造带的弧顶转折部位,这里应力高度集中,块体左旋大幅度滑移,断裂两侧垂直差异运动幅度达1000~2000 m,为大陆板块内部断裂... 本文对四川西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康定—磨西断裂的强震危险性作了分析探讨。该断裂位于川西—滇东第Ⅲ弧形挤出构造带的弧顶转折部位,这里应力高度集中,块体左旋大幅度滑移,断裂两侧垂直差异运动幅度达1000~2000 m,为大陆板块内部断裂活动性较高的地震区。鲜水河断裂带是我国地震活动性和重复性都很高的一条左旋走滑断裂带,自1725年至今接近300年的时间里,鲜水河断裂带上重复出现了2期地震活动,地震重复周期为100~200年。康定—磨西断裂于1786年发生过7¾级大地震,此地震发生迄今已237年,断裂一直处于能量积累的相对平静期。近期地震活跃起来,2022年9月6.8级四川沪定磨西地震以后5.6级以下的中小震频繁发生,并沿着磨西断裂成带分布,是否预示着该断裂又重新活动起来,进入新的地震活动期?这些特征表明康定—磨西断裂具有大地震孕育发生的背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定—摩西断裂 鲜水河断裂带 鲜水河-滇东挤出构造 地震活动重复周期 大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2023年11月—2024年2月中国内地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1 位作者 刘艳琼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29-236,共8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3年11月1日—2024年2月29日发生在中国内地地区的M≥4.0共62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45次,走滑型13次,正断型3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乌什MS7.1地震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会议在海南海口召开
10
作者 黄辅琼 刘杰 +4 位作者 姚华建 胡久常 曾春梅 张慧 刘阳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886-894,共9页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海南省地震局于2024年8月13—17日在海南省海口市联合举办了中国地震预报论坛2024年度学术交流大会,来自全国地震行业内、外17所大学(其中包含1所外籍大学)、7个科研院所与23个地震行业直属省市级分支机构共47个单位的13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学术交流设置了13个专题;会前征集到论文近96篇,会期交流报告51个,其中口头报告26个,张贴展板25个;26个口头报告中,大会特邀报告7个,外籍专题邀请报告1个;从25个张贴报告中,评选出优秀报告6个,6位作者获得下一届年会的口头报告资格。兼顾会议代表的特殊条件,本次会议设置了1个小时的线上交流时间。大会邀请了3位专家分别针对首座跨越1605年7.5级地震活断层的大跨度桥梁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开展相关科技培训;围绕“制约地震三要素的因素与地震三要素预报的瓶颈问题”举办了1.5小时的Panel讨论;组织了为期一天的“跨越1605年海南7.5级地震断裂带的建筑抗震设防技术与海南火山活动监测技术的野外科普培训”。越来越多的行业外专家带来了不同视角的科研成果,丰富的前沿性学术交流提升了对地震过程物理机制的认识,跨越活断层建筑设施的精湛抗震设防技术的现场观摩学习增强了年轻学子对地震科技行业的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 2024年度中国地震预报论坛 1605年海南7.5级地震 海南火山活动监测 海南省海口市 科普培训
下载PDF
2023年12月2日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的快速产出参数
11
作者 王永哲 张旭 +2 位作者 张喆 陈鲲 刘瑞丰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2期168-174,共7页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棉兰老岛地震 震源参数 破裂过程 震动图预测 同震形变场模拟 地震辐射能量 INSAR 三维形变
下载PDF
重、磁观测仪器研发及应用:专辑序言
12
作者 王晓美 吴琼 +2 位作者 梁瑾 邱忠超 葛健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757-758,共2页
地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仪器、测试设备是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1]。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资源探测[2]、自然灾害监测[3]和工程质量检测[4]等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精密机械... 地球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观测科学,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仪器、测试设备是地球物理学发展进程中的“前哨”[1]。地球物理仪器在国防、资源探测[2]、自然灾害监测[3]和工程质量检测[4]等领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伴随着精密机械、电子、光学、量子传感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对地球物理仪器需求的不断增长,同时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地球物理监测仪器研发取得长足进步[5],包括高精度绝对重力仪[6]、超导重力仪[7]、地磁绝对观测系统[8]和井下宽频带地震计[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学 绝对重力仪 超导重力仪 自然灾害监测 地球物理仪器 观测仪器 资源探测 工程质量检测
下载PDF
天津某环境背景噪声分析
13
作者 李晔 郭巍 +3 位作者 许可 曹付阳 马超群 徐小远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6期389-395,406,共8页
连续波形检查中发现,天津尔王庄(EWZ)等台明显受到某未知噪声的干扰,且EWZ台受影响程度最大,此噪声常年如此,不随昼夜时间发生变化,且已存在多年。长期观测还发现,此噪声每年会有几天观测不到,但时间并不确定。与通常的环境背景噪声不同... 连续波形检查中发现,天津尔王庄(EWZ)等台明显受到某未知噪声的干扰,且EWZ台受影响程度最大,此噪声常年如此,不随昼夜时间发生变化,且已存在多年。长期观测还发现,此噪声每年会有几天观测不到,但时间并不确定。与通常的环境背景噪声不同,此噪声具有一些固定特征。本文对其从本身特征、影响范围、频谱特性、对地震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噪声不受天气、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具有随距EWZ台距离增大而振幅变小的变化特征,其主要频率范围在1~2 Hz之间。噪声的影响范围较广泛,可被周围12个台站记录到,最远到达YGZ台,距离EWZ台约58 km。通过偏振分析,发现噪声的传播具有特定的方向性,初步判断此噪声具有固定源噪声的特点。此噪声会对地震记录造成影响,使震相拾取率降低,甚至完全淹没在噪声中,通过带阻频率滤波会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源 时频域特性 影响范围 偏振分析 滤波
下载PDF
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及系统验证
14
作者 李达 李城锁 +3 位作者 高巍 张子山 武莉 李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778-784,共7页
针对在动基座下可靠评价重力梯度仪测量精度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近似均匀重力梯度环境的构建方法,通过长方体型质量体的对称分布在局部空间范围内形成近似均匀的重力梯度激励,激励... 针对在动基座下可靠评价重力梯度仪测量精度的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首先,提出了一种近似均匀重力梯度环境的构建方法,通过长方体型质量体的对称分布在局部空间范围内形成近似均匀的重力梯度激励,激励幅值达到62.4 E,不均匀度优于1.3 E;其次,以重力梯度仪在实验室动态条件下能否敏感质量体移动产生的引力梯度激励为评价准则,提出了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方法;最后,在实验室内通过重力梯度激励装置和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台搭建了重力梯度仪实验室动态精度评价系统,结合自研重力梯度仪开展了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评价系统具备在实验室内开展重力梯度仪动态测量精度的评测能力,能够满足国内在研动态重力梯度仪的评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梯度仪 均匀引力梯度激励 动态性能测试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研究新进展:专辑序言
15
作者 吴中海 何仲太 +2 位作者 钟宁 俞晶星 张波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0期621-627,共7页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调节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了高密度活动断裂和具有高频强震活动,而且地质地貌复杂,人口相对密集,因而成为我国地震灾害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伴随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活断层探测等工作的深入,对青... 青藏高原东缘作为调节高原物质向东挤出的构造转换带,发育了高密度活动断裂和具有高频强震活动,而且地质地貌复杂,人口相对密集,因而成为我国地震灾害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伴随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和活断层探测等工作的深入,对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及相关地震灾害的调查研究程度得到不断提升。为了及时交流相关的研究成果,支撑区域防震减灾和地质安全评价等工作,《地震科学进展》编辑部组织了“青藏高原东缘及邻区强震构造”成果专辑2期。此期专辑共征集优选了强震构造、地震与灾害和构造地貌相关领域的代表性学术论文11篇,希望这些成果可进一步提升对区域强震构造特征、地震活动风险及触发地质灾害规律等的认识,从而为防范强震灾害风险提供科学依据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强震构造 地震次生灾害 活动断裂 构造地貌
下载PDF
2023年度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的主要经费申请概算
16
作者 龙海云 闫恩辉 +3 位作者 赵萍 徐佳静 李晓帆 崔满丰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2期164-167,共4页
根据日本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于2022年8月底,对日本政府各相关行政机构2023年度用于地震调查研究的主要经费申请概算,进行了汇总和调整并对外公布。2023年度,日本政府用于地震调查研究的相关经费总概算额为... 根据日本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总部于2022年8月底,对日本政府各相关行政机构2023年度用于地震调查研究的主要经费申请概算,进行了汇总和调整并对外公布。2023年度,日本政府用于地震调查研究的相关经费总概算额为100亿日元,相比较2022年度的64亿日元,增长了56%,这些经费主要分配于文部科学省、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及总务省等下属部门,但经费并不包括日本公立行政法人等的运维补助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政府 地震调查研究 经费申请概算
下载PDF
场地地震动特征周期对高层建筑结构工程材料用量和破坏状态影响的研究
17
作者 李祥秀 范世凯 +1 位作者 李小军 刘爱文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8期497-505,共9页
建立了2个典型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的分析模型,在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规定限值的前提下,研究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随着抗震设计地震动特征周期改变的变化规律;另外,保持两个结构模型不变,通过改变设计地震动特征周期... 建立了2个典型高层建筑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的分析模型,在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规定限值的前提下,研究了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随着抗震设计地震动特征周期改变的变化规律;另外,保持两个结构模型不变,通过改变设计地震动特征周期的取值,分析了不同特征周期下两个结构模型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给出了特征周期取值不同时两个结构模型的破坏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要求时,随着特征周期的变大,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和钢筋的用量在增大,特征周期越大,混凝土和钢筋用量增量越大;特征周期增值相同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混凝土用量增量和钢筋用量增量要小于剪力墙结构中的混凝土用量和钢筋用量;结构模型保持不变,特征周期变大时会影响结构的破坏状态,但基本都处于轻微破坏状态下,除了剪力墙结构在T_(g)=0.9 s时达到了中等破坏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结构 特征周期 混凝土用量 钢筋用量 破坏状态
下载PDF
平台式航空重力仪研制及测试
18
作者 高巍 李达 +1 位作者 梁瑾 缑小路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11期768-777,共10页
以某型国产航空重力仪为例,介绍了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仪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以及外场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误差模型分析,指出高精度水平姿态保持是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建立了惯性稳定条件下平台旋转结... 以某型国产航空重力仪为例,介绍了三轴惯性稳定平台式航空重力仪的工作原理、设备组成,以及外场性能测试方法。通过误差模型分析,指出高精度水平姿态保持是进一步提高航空重力测量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并建立了惯性稳定条件下平台旋转结合Kalman滤波误差估计的旋转组合标定方法,在保持惯性元件标校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外场实施的效率。另外,根据航空重力测量的特点,总结了一套包括静态精度测量和动态精度测试在内的外场正式作业前仪器性能评价方法。测试结果显示,该型航空重力仪的静态精度达到0.14×10^(-5)m/s^(2),动态内符合中误差优于0.63×10^(-5)m/s^(2),系统差优于0.23×10^(-5)m/s^(2),达到国外高端航空重力仪指标水平。未来,随着仪器和差分GNSS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将开拓其在地震科学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测量 三轴惯性稳定平台 自主标定 Kalman滤波误差估计 精度评价
下载PDF
泸定地震人员死亡、失联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地质灾害对其的影响
19
作者 刘晶晶 高娜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搜集了泸定6.8级地震人员死亡和失联资料,通过与近10年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进行案例对比,定量分析了泸定地震人员死亡、失联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合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梳理、归纳主要原因,同时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对人员死亡率及失联... 搜集了泸定6.8级地震人员死亡和失联资料,通过与近10年典型破坏性地震震例进行案例对比,定量分析了泸定地震人员死亡、失联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结合应急救援工作实际,梳理、归纳主要原因,同时系统分析了地质灾害对人员死亡率及失联率的影响。探讨山区地震灾害及救灾特点,提出山区复杂环境下地震灾害信息核查报送及人员搜救能力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地震 随时间变化 地质灾害 致死率 失联率
下载PDF
2024年3—6月中国大陆地区M≥4.0地震震源机制解测定
20
作者 梁姗姗 邹立晔 +2 位作者 刘艳琼 李旭茂 任枭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7期476-482,共7页
本文利用中国地震台网记录的宽频带波形资料,采用近震全波形反演方法得到2024年3月1日—6月30日发生在中国大陆地区的M≥4.0共59次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逆断型18次,走滑型33次,正断型7次,未知型1次。
关键词 震源机制 震源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