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编者前言
1
作者 秦明利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I0001-I0001,共1页
《外语教育研究》2024年第12卷第1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4个栏目:《教育研究》《语言研究》《翻译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栏目收录“建构主义视域下英语辅修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外语课程思政的超语实践理据... 《外语教育研究》2024年第12卷第1期共收录12篇文章,主要包括以下4个栏目:《教育研究》《语言研究》《翻译研究》《文学研究》。《教育研究》栏目收录“建构主义视域下英语辅修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外语课程思政的超语实践理据”“‘美国研究’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3篇文章,分别讨论了构建英语辅修专业课程思政“11235”多维驱动链体系模式,作为超语实践理据的行动语言观、动态双语观和整合语库观,以及区域国别研究课程教学的积极影响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研究》 课程思政 建构主义 英语辅修专业 体系模式 外语教育研究 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
下载PDF
用者为本,技之大道--评《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肖志清 李静霞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口译学科“技术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口译技术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一书立足时代需求,介绍了全球首项使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开发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的案例研究,旨在反... 在口译学科“技术转向”的时代背景下,口译技术人性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口译员为中心的技术可用性研究:以SmarTerp为例》一书立足时代需求,介绍了全球首项使用可用性工程方法开发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的案例研究,旨在反映口译领域技术变革,确保口译技术的公平可持续发展。该书通过采用人机交互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框架评估计算机辅助口译工具SmarTerp界面的可用性,弥补了当前计算机辅助口译实证研究的不足,对口译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译技术 可用性工程 SmarTerp 计算机辅助口译 人机交互
下载PDF
职业本科五年的关注热点、存在问题和展望
3
作者 叶素红 曾方本 王国军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28-34,共7页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开展五年以来,在职业本科的界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办学内涵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不明确、发展路径模糊、学科性与实践性研究不足等焦点问题... 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开展五年以来,在职业本科的界定,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办学内涵的探索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此同时,职业本科教育也存在着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不明确、发展路径模糊、学科性与实践性研究不足等焦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职业本科的界定、办学内涵等职业本科近五年的关注热点;其次,对人才培养类型与规格、发展路径、学科性与实践性研究等焦点问题进行了解析,明确了职业本科在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亟待加强的三个方面;最后,提出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三点展望。以期为新时期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多样化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本科 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下载PDF
“美国研究”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雪梅 常俊跃 刘志伟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15-24,共10页
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社会迫切需要通晓相关国家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涉外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的人才需求,东北某高校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了英语国家研究课程的改革... 随着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社会迫切需要通晓相关国家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贸易和金融等领域的涉外人才。为了更好地满足国家的人才需求,东北某高校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展了英语国家研究课程的改革探索。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借助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采集数据,重点关注了“美国研究”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国研究”课程对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学习能力、科研能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此外,研究还发现学生存在着跨文化交流实践不足、不善调整学习策略和不善运用学术理论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改进区域国别研究课程的教学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专业 区域国别研究 “美国研究”课程 能力培养
下载PDF
论MTI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性及其体现形态
5
作者 李会芳 南方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54-60,共7页
在当下MTI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中,翻译实践报告已成为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但从2007年该学位创立至今,对于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性及其体现形态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一种形式,翻译实践报告的反思性和学术性决定了其理论性。... 在当下MTI翻译硕士学位论文中,翻译实践报告已成为最重要的形式之一。但从2007年该学位创立至今,对于翻译实践报告的理论性及其体现形态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论。作为硕士学位论文的一种形式,翻译实践报告的反思性和学术性决定了其理论性。为了实现翻译实践报告中理论元素的合理性和适度性,MTI研究生应注意在报告中强化选题阶段的问题意识描述;侧重理论应用模式的要实事求是,在理论与实践适配的前提下应用理论,并以恰当的翻译策略作为中间衔接;侧重实践先行模式的应充分展现实践过程中的理性思考,体现出理论辩护和理论探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I翻译硕士 翻译实践报告 理论性 体现形态
下载PDF
日语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6
作者 鲍同 孙书锦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11-19,共9页
日语专业是中国高校最大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为518所。近年,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备受关注,但研究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比较有限,对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中所反映出的思政... 日语专业是中国高校最大的非通用语种专业,开设日语专业的高校数量为518所。近年,日语课程思政建设备受关注,但研究集中于课堂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关注比较有限,对从学生的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翻译实践报告、调研报告等)中所反映出的思政问题少有探讨。日语专业学术论文中作家作品论比重较大,缺乏史学研究,结论过于空洞;翻译实践报告中研究方法欠缺合理性,政治敏感度较低,实践类型不均衡。建议应保证论文写作的现实性,重视新兴学科,结合高校特点进行实践教学,重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丰富实践教学种类,贴近就业需求,以期从更广维度扩展日语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语课程思政建设 实践教学 学术论文 翻译实践报告 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下载PDF
《石乡之旅》的文化记忆书写:民族的史诗,和解的寓言
7
作者 刘云秋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55-63,共9页
澳大利亚作家亚历克斯·米勒的小说《石乡之旅》关注原住民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对澳大利亚白人女教师和土著男子之间家族恩怨的描述,唤醒人们对土著人文化身份的反思,重构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指出种族和解是化解历史积怨的必然之道... 澳大利亚作家亚历克斯·米勒的小说《石乡之旅》关注原住民的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对澳大利亚白人女教师和土著男子之间家族恩怨的描述,唤醒人们对土著人文化身份的反思,重构白人与原住民的关系,指出种族和解是化解历史积怨的必然之道。小说借助记忆书写重塑历史,具有极强的现实效应。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着重探讨小说中家庭记忆、民族记忆与土著身份之间的辩证张力,旨在弘扬米勒对文化记忆书写和澳大利亚土著身份重构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历克斯·米勒 《石乡之旅》 文化记忆 身份认同 和解
下载PDF
奥威尔作品中的灾难叙事与团结启示
8
作者 谢梅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奥威尔的灾难叙事,将人类和其他生灵置放在灾难事件中,在凸显灾难中的人类和动物个体脆弱性的同时,也揭示团结是抵御灾难的必要力量,激发其对共同体重构秩序的渴望。首先,奥威尔通过战争类灾难叙事,在揭示人类的身心创伤和信仰危机的同... 奥威尔的灾难叙事,将人类和其他生灵置放在灾难事件中,在凸显灾难中的人类和动物个体脆弱性的同时,也揭示团结是抵御灾难的必要力量,激发其对共同体重构秩序的渴望。首先,奥威尔通过战争类灾难叙事,在揭示人类的身心创伤和信仰危机的同时,预示团结是治愈创伤和缓解信仰危机的辅助性疗药;其次,奥威尔通过奴役压榨类灾难书写,呈现暴力专制诱发群体内部矛盾和团结失序的同时,预示团结是化解争端和恢复民主的必要力量;再次,奥威尔通过极权统治类灾难书写,揭示畸形规训必将导致个体异化和世界荒诞的社会图景的同时,预示团结是保证个体自由和维系社会多元模态的有效途径。由此,奥威尔通过灾难叙事将战争的反人类性、专制欺压的残酷性、极端规训的非人道性置放在团结被撕裂的语境之下,揭示团结在避免战争、抵御奴役、应对冲突等方面的作用,进而阐明团结是共同体构建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威尔 灾难叙事 团结 规训 共同体
下载PDF
《射雕英雄传》英译本的江湖形象建构研究--以《盘蛇欲出》为例
9
作者 张汨 廖振庭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近年来,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重要媒介,其在英语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以《射雕英雄传》第3卷英译本《盘蛇欲出》为例,通过文本和副文本等材料,从传统英雄、江湖... 近年来,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逐渐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一种重要媒介,其在英语世界对中国形象的建构有利于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以《射雕英雄传》第3卷英译本《盘蛇欲出》为例,通过文本和副文本等材料,从传统英雄、江湖人物以及反派角色等角度来考察江湖形象在英语世界的建构,同时从译者主体性视角探讨成因。研究发现,译者总体建构了真实立体的江湖形象,这与译者主体性的展现相关,包括译者原作认识、译者自身理念以及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雕英雄传》 江湖形象 翻译形象学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西厢记》英译本封面的多模态翻译比较研究
10
作者 刘立胜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译本封面是一个由文字与图像构成的多模态整体,与正文本的语言、插图等内容共同建构了译本的叙事话语,而戏曲(剧)译本的封面更需呈现多模态特征,以调动读者观看兴趣。以戏曲典籍《西厢记》的封面设计为例,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 译本封面是一个由文字与图像构成的多模态整体,与正文本的语言、插图等内容共同建构了译本的叙事话语,而戏曲(剧)译本的封面更需呈现多模态特征,以调动读者观看兴趣。以戏曲典籍《西厢记》的封面设计为例,从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视角比较与分析不同复译本封面插图建构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及图文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其对戏剧翻译研究的启示。研究发现:《西厢记》多数英译本封面设计较好地传达了译本的多模态意义,但三种意义在呈现上不够均衡,且图文互动关系较为单一,有些译本封面可能会造成读者误读。这需要译者在后续的翻译中更加关注译本的多模态符号设计,以使图文有机互动,更为完整地呈现其多模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厢记》 封面插图 多模态翻译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玛丽安·摩尔诗中的赫拉克勒斯式黑人形象
11
作者 李文萍 骆雨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72-79,共8页
通过斯图亚特·霍尔和霍米·巴巴的文化身份理论,深入分析了玛丽安·摩尔在爵士年代创作的诗歌《赫拉克勒斯的劳作》。文章发现摩尔通过将黑人身份与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联系起来,构建了一种“新黑人”文化身份。这种身份... 通过斯图亚特·霍尔和霍米·巴巴的文化身份理论,深入分析了玛丽安·摩尔在爵士年代创作的诗歌《赫拉克勒斯的劳作》。文章发现摩尔通过将黑人身份与古希腊英雄赫拉克勒斯联系起来,构建了一种“新黑人”文化身份。这种身份解构了黑人个体的物化表征,颠覆了以白人视角为中心的话语框架,构建了文明的赫拉克勒斯式黑人形象。这首诗表明了摩尔反对种族刻板印象、建立文明共同体的理想。摩尔的诗歌超越了传统界限,倡导种族平等和文化多样性,激发了对克服种族主义、解决文化冲突、实现多元文化融合和建设文明共同体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拉克勒斯 种族定型化 新黑人 文明共同体
下载PDF
穿越时空的航道:《中国古代航海史》与海洋文化的国际传播
12
作者 曾罡 冯浩达 王甜甜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中国海洋文化,作为璀璨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深蕴哲学智慧与人文精髓。对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海洋故事而言,涉海经典的译介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剖析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随后聚焦于《中国古代航海史... 中国海洋文化,作为璀璨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深蕴哲学智慧与人文精髓。对于传播中国声音、讲好海洋故事而言,涉海经典的译介至关重要。文章首先剖析了中国海洋文化国际传播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中的价值,随后聚焦于《中国古代航海史》这一瑰宝,阐述其历史价值、译介的迫切性与深远意义,并分享了该著作译介的路径与方法。最后,文章展望了翻译工作在加速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中的桥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文化 《中国古代航海史》 译介 国际传播
下载PDF
SPEAKING模型下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考察与研究
13
作者 李稳敏 胡锦钰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33-38,共6页
基于SPEAKING模型,选取模型中SPN三个要素,对比2022版及2023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图,深入分析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研究发现,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表达与语言服务质量、语言权势、身份认同及意识形态相关,但存在不统一、不... 基于SPEAKING模型,选取模型中SPN三个要素,对比2022版及2023版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图,深入分析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研究发现,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表达与语言服务质量、语言权势、身份认同及意识形态相关,但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等实际问题。文章从语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象征功能的体现两个方面对该问题提出针对性修改建议,以规范北京地铁双语站名语言景观表达,进而强化“风向标”引领,彰显“头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AKING模型 地铁站名 语言景观 语言服务
下载PDF
伽达默尔美学理论构建的可能性
14
作者 罗俏鹃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0-87,共8页
伽达默尔美学思想是哲学诠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全部哲学体系中具有生发性和根本性意义,是伽达默尔论证精神科学真理性的出发点和基石,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评述国内外伽达默尔美学的相关学术成果,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对伽达默尔... 伽达默尔美学思想是哲学诠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全部哲学体系中具有生发性和根本性意义,是伽达默尔论证精神科学真理性的出发点和基石,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评述国内外伽达默尔美学的相关学术成果,可以大致将其分为四类:对伽达默尔美学的理论定性研究、具体概念研究、横纵向比较研究和实践哲学焦点研究,认为伽达默尔美学一方面强调艺术的真理性、游戏性、对话性和实践性等共在性特征,另一方面又缺乏普遍的理论诠释新视角。通过梳理整合相关成果,为伽氏美学探索出适应新时代的“共同说”理论视角,试图为人类求同存异的生存和理解命题寻求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美学 实践哲学 共同说
下载PDF
基于《全国总书目》的航空航天类汉译本研究
15
作者 文军 陈晓璐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35-42,共8页
基于《全国总书目》数据,深入剖析1979年至2000年间出版的航空航天类汉译本,系统整理并统计了相关出版信息。通过对246本汉译本译者信息的研究,发现单人译者数量最多,双人合译和多人合译的数量相近。进一步分析译者构成的变化发现,从初... 基于《全国总书目》数据,深入剖析1979年至2000年间出版的航空航天类汉译本,系统整理并统计了相关出版信息。通过对246本汉译本译者信息的研究,发现单人译者数量最多,双人合译和多人合译的数量相近。进一步分析译者构成的变化发现,从初期主要由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家担纲,到后来更多专业译者和业余译者的参与,反映了中国翻译队伍的壮大与多元化发展。此外,研究还聚焦于译本的内容分类,发现航空航天科普类图书数量最多,显示出公众对于航空航天知识的强烈需求及科普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出版数量排名前五的出版社的分析可知,国防工业出版社等有关机构在航空航天类图书出版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从不同视角阐释中国航空航天类汉译作品,可对相关领域知识传播、技术引进和产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类汉译本 《全国总书目》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中国《民法典》英译中的修辞策略分析——以合同编为例
16
作者 刘靖 曹子涵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70-78,共9页
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离不开《民法典》的翻译。基于对《民法典》合同编的两个英译本——人大版和西政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聚焦译文中修辞策略的应用及其对表达效果的影响,揭示两个版本在修辞运用上的显著差异... 全球化背景下,向世界展示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离不开《民法典》的翻译。基于对《民法典》合同编的两个英译本——人大版和西政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聚焦译文中修辞策略的应用及其对表达效果的影响,揭示两个版本在修辞运用上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人大版还是西政版,都在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强调重要信息、优化语言表达、强化逻辑结构等修辞策略。人大版多采用首语重复、排比等较为保守的修辞技巧,以保障法律文本的正当性和权威性;而西政版则在修辞上展现出更大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广泛运用顶真、倒装等翻译手法,旨在提升文本的可读性。从修辞策略的角度对《民法典》的翻译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法律文本的修辞翻译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翻译 修辞策略 《民法典》
下载PDF
沃尔特·贝桑特小说批评中的艺术论
17
作者 李巧慧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55-62,共8页
19世纪末,英美文学界的一个大事件是沃尔特·贝桑特、亨利·詹姆斯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人对小说艺术的争论。尽管贝桑特的小说观一直被忽视,但作为该事件的导火索必然有其不寻常之处。贝桑特的艺术论背离了道... 19世纪末,英美文学界的一个大事件是沃尔特·贝桑特、亨利·詹姆斯和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等人对小说艺术的争论。尽管贝桑特的小说观一直被忽视,但作为该事件的导火索必然有其不寻常之处。贝桑特的艺术论背离了道德中心论,转向小说内部的规律,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方向,但也因其对艺术和规律等词的认识不够深入而产生一些漏洞。文章聚焦贝桑特小说批评中的艺术论,分析其根源和目的,反思其历史价值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桑特 小说批评 艺术论
下载PDF
汉语连动构式建构机制及英译策略研究
18
作者 钟书能 孙彤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31-40,共10页
汉语连动构式是包含两个(或以上)动词结构无连接词连用的特殊汉语句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构式。以构式语法理论为理论研究框架,重新探讨了汉语连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构式义及其形成机制,并联系构式义提出汉语连动构式的英译策略,认为汉... 汉语连动构式是包含两个(或以上)动词结构无连接词连用的特殊汉语句式,也是一种典型的构式。以构式语法理论为理论研究框架,重新探讨了汉语连动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构式义及其形成机制,并联系构式义提出汉语连动构式的英译策略,认为汉语连动构式的构式义可以概括为“具有先后性即时义(sequential immediacy)的子事件接序发生(V_(1)+...+V_(n)[+有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连动构式 构式语法 有界vs.无界 心理扫描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圣约翰大学时期林语堂的语言文学研究
19
作者 陈智淦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23-30,共8页
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时期发表的《我们为何学习中文》(1912)、《汉语拼音》(1913)、《中国小说》(1913)、《天国求经记》(1914)和《中国文学语言》(1914)等5篇语言文学研究的英文学术论文是其学术研究“学徒”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 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时期发表的《我们为何学习中文》(1912)、《汉语拼音》(1913)、《中国小说》(1913)、《天国求经记》(1914)和《中国文学语言》(1914)等5篇语言文学研究的英文学术论文是其学术研究“学徒”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也是其一生致力于向西方介绍中国文化的起点。林语堂的“学者”身份在圣约翰大学时期初现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语堂 圣约翰大学 语言 文学 学者身份
下载PDF
认同、同化、排异——《反美阴谋》中的美国梦文化记忆与国民身份形塑
20
作者 刘卓 范依烨 孙郑一夫 外语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58-64,共7页
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以儿童菲利普的视角追忆了一段纳粹美国的虚构历史,揭示了美国梦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中心主义的文化记忆对国民身份的多重形塑作用。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犹太人建立美利坚民族身份认同的记忆支点,而且是反... 菲利普·罗斯在《反美阴谋》中以儿童菲利普的视角追忆了一段纳粹美国的虚构历史,揭示了美国梦作为盎格鲁-撒克逊中心主义的文化记忆对国民身份的多重形塑作用。美国梦不仅是美国犹太人建立美利坚民族身份认同的记忆支点,而且是反犹政府推行强制同化的手段。在WASP主流文化的倾轧之下,美国犹太人在美国性与犹太性之间痛苦挣扎,其中拒绝美国化的犹太人成为美国官方和犹太族群离弃的“残体”。通过揭露美国梦文化记忆的霸权本质,罗斯暗示了同化政策与德国纳粹的暧昧同谋,批判了等级森严的群体国民身份机制给犹太人造成的无法磨灭的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美阴谋》 美国梦文化记忆 国民身份 WASP 残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