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1,33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天平 张永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0-44,共5页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对象。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应对时...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特质,是中国人民的重要智慧,是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精神的体现。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是忧患意识教育的重要对象。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党的优良传统、应对时代风险挑战、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增强大学生忧患意识,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突出时代性和针对性,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形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忧患意识 大学生 重要意义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大思政课”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雅兴 赖晓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4-31,52,共9页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新兴议题,“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术界对“大思政课”的关注大致经历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办”思政课”根本遵循的把握与坚持、“跟现实结合起来... “大思政课”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个新兴议题,“大思政课”建设是新时代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术界对“大思政课”的关注大致经历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办”思政课”根本遵循的把握与坚持、“跟现实结合起来“用”好“大思政课”善用之道的思考与探索、“坚持用心“讲”好“大思政课”大道理”本质追寻的挖掘与阐发以及“以全党全社会之力“建”好大思政课”体系”的拓展与升华四个阶段。就“大思政课”的研究论域来看,主要包括必要性、核心要义、范畴关系、基本特征、原则方法与实践理路六个方面。虽然“大思政课”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深化与发展的空间。面向未来,学术界可以从深化核心要义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推进体制机制研究与强化技术赋能研究四个维度对该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四个维度分别关乎“大思政课”的基础性、规范性、系统性与前沿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思想政治教育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中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现代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宝 苏志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是否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综合表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整体。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前学界热议的重...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是评价一个国家或民族发展是否与时俱进的重要依据,综合表现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整体。由于中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在许多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成为当前学界热议的重要话题,而西方现代化亦不再是标志着社会模式未来发展的“唯一神话”。对比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和中国特色,探究西方现代化凸显的现代性危机问题、西方现代性危机背后的叙事逻辑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在超越西方现代性危机中建构新的现代性等问题。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新路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展示中国在走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如何对西方现代性危机叙事逻辑系统进行反思,建构自身的新现代性,为人类现代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性危机 中国式现代化 新现代性 共同富裕 协调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湘虹 何红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提出是当代“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为此,该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助政策文本、工作分析和文献研究初步提取胜任力词语,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从被试的访...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的提出是当代“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的必然产物,也是未来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素养。为此,该研究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助政策文本、工作分析和文献研究初步提取胜任力词语,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从被试的访谈内容中二度撷取胜任力要素,最后基于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最终形成了由课程思政认知、师德师风、知识素养、能力素质、个人特质5个一级指标和24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模型。该模型理论对提高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胜任力、增强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拓宽高校思政课程建设空间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高校教师 胜任力模型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课沉浸式教学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郝兴娥 陈显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32-37,共6页
作为立德树人建设的关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统筹兼顾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强调与现实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过程实践性、要素互动性、体验真实性等特点,遵循... 作为立德树人建设的关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蕴含着深刻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要求统筹兼顾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强调与现实相结合,提升育人实效。思政课沉浸式教学具有主体参与性、过程实践性、要素互动性、体验真实性等特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契合“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有助于在实践中切实推进教学改革,提升铸魂育人实效。高校要用沉浸式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搭建社会大课堂、推进理论学习、共建育人体系,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增强价值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大思政课 沉浸式教学
下载PDF
文化自信视域下异化策略在晋商文化外宣翻译中的应用——以国家精品舞剧《一把酸枣》为例
6
作者 郑冰梅 苏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76-80,共5页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 以民族舞剧《一把酸枣》为例,在文化自信视域下,针对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即在译文中保留汉语风格和文化内涵,旨在让目标语读者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晋商文化外宣翻译的文化传播力。文章以舞剧之名《一把酸枣》及“小伙计”“走西口”“冲喜”等为例,展现了异化策略的翻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异化策略 外宣翻译 晋商文化 《一把酸枣》
下载PDF
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形塑的价值逻辑
7
作者 王继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5-50,共6页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 美德品质作为人的内在精神特质能够对外在行为进行合理的价值规约和引导。传统伦理学的生态道德人格培育遵循着由外在道德规约到内在美德品质养成的生成逻辑。与此根本不同,生态美德伦理学主张在潜移默化中形塑道德行为者的美德品质,并在生态道德人格的养成中形成生态道德行为习惯。美德伦理视域下生态道德人格建构通过生态美德教育涵养生态道德的自省觉悟,在生态美德养成中达至生态道德的自觉实现,以及在实践中锤炼生态道德的知行合一品质,形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生态道德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生态道德实践过程中彰显生态美德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德伦理学 生态道德人格 美德教育 美德养成 美德实践
下载PDF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实践导向论析
8
作者 许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0期37-43,共7页
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构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坚持实践导向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实践运用,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当前比较思... 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归根结底是要构建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坚持实践导向就是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实践运用,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是比较思想政治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重要遵循。当前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存在学科意识有待加强、比应用性学科特色尚有不足、学科建设规范性有待提升、比学术共同体建设尚显薄弱等问题。聚焦实践导向,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传承与创新、自主与开放的关系,是推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质量发展,实现对西式话语的突破与超越的必然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 学科建设 自主知识体系 实践导向
下载PDF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对青年理想信念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9
作者 张建荣 李逸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文化将触角伸向了网络空间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景观”。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以其去价值、去理性、去崇高的本质特征引发部分青年理想信念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文化将触角伸向了网络空间的各个层面,形成了泛娱乐化的网络“景观”。网络“泛娱乐化现象”以其去价值、去理性、去崇高的本质特征引发部分青年理想信念虚无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精神信仰庸俗化、社会责任淡漠化等不良倾向。需要在厘清其造成不良影响原因的基础上,通过强化网络空间思想引领、教育引导、文化滋养、实践培育和环境治理等方式,为当代青年树立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泛娱乐化现象” 青年 理想信念 消极影响 引导策略
下载PDF
唯物史观视域下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及历史意义论析
10
作者 李亮亮 邢云文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31-35,42,共6页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以此推动自身在“两个革命”中前进,推进党的事业在风险挑战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一条可靠路径。党的二十大深刻总... 善于从历史中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以此推动自身在“两个革命”中前进,推进党的事业在风险挑战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风华正茂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党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的一条可靠路径。党的二十大深刻总结回顾了党和国家事业在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变革、历史成就及历史意义,展现出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意蕴,秉持了唯物史观基本原则,诠释了唯物史观逻辑前提,拓展了唯物史观全新境界。这对于全党坚定历史自信,强化责任担当,踔厉奋发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伟大变革 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历史主动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举措与经验——以晋冀鲁豫边区(1946-1948)为中心的考察
11
作者 王兰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为了稳定后方,支援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不断进行革命和建设,特别注重提高乡村文化水平。这些乡村文化建设的举措充分反映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文本中。当时乡村建设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改造旧艺人的同时... 为了稳定后方,支援抗战,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边区不断进行革命和建设,特别注重提高乡村文化水平。这些乡村文化建设的举措充分反映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文本中。当时乡村建设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为指导,在改造旧艺人的同时,加强各种新旧文艺活动的展演;通过全民写稿的方式调动百姓投身办报事业,并利用文化棚、骡马大会等空间进行基层文化建设和信息传播;将卫生防疫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总之,这些文化建设是党组织人民、发动人民、依靠人民的写照,并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如组织群众、参与式发展、文艺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等。这些经验可以为当代乡村振兴提供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建设 晋冀鲁豫 组织起来 参与式发展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挑战及其应对策略
12
作者 李紫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41-46,共6页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将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校思想...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带来了全新的环境,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将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起来,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提质增效”的重要一环。然而,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困境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新媒体技术手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脱节、新媒体教学形式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融合度不高、新媒体技术运用需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不足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从明确融合目标,秉持技术赋能内容教学理念;拓展教学渠道,构建“线上线下”融合互动模式;提升新媒体技术能力,提高自身媒介素养三方面着手努力,助力新媒体技术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三维向度
13
作者 王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为新征程凝心聚力。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融入思政课是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政治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体现,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对广大青年政治引领的现实需要。思政课教师要将本次主题教育的融入作为以学铸魂的宝贵契机,把握好本次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经验做法,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注重融入的“点”“面”“质”,确保思政课教学实效。在二者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知”“情”“意”“行”相统一,在融入的系统化、全面化、深入化、生动化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达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思政课 大学生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刘建亚 丁颖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47-52,共6页
弘扬劳动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对人的意志、道德和社会角色的挑战,在辛勤劳动中承继奉献传统、在诚实劳动中坚... 弘扬劳动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的发展对大学生劳动精神培育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为更好应对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对人的意志、道德和社会角色的挑战,在辛勤劳动中承继奉献传统、在诚实劳动中坚守奋斗本心、在创造性劳动中弘扬创造新风,需注重理论引导与实践践行的结合,推动传统教学模式和现代科学技术相融合,通过理论引领、实践夯实、科技助力等方式培育大学生的劳动精神,推动高校劳动育人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大学生 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马尔库塞“虚假需要”思想诠释
15
作者 刘洋 周思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需要是人的本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虚假需要”作为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有着深刻内涵。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对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进行诠释,阐述“虚假需... 需要是人的本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虚假需要”作为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有着深刻内涵。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对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进行诠释,阐述“虚假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利影响,即激化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迫使人沦为商品的附庸、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诠释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既有利于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提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美好生活需要、绿色生活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 马尔库塞 “虚假需要”
下载PDF
论积极刑法立法下刑事检察的发展
16
作者 燕艳 韩彦霞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0-56,61,共8页
积极刑法立法对犯罪结构与刑罚目的产生深刻影响,微罪、轻罪以及法定犯的比例越来越高,积极一般预防理论成为罪名确定和量刑建议的考量因素。这些变化均要求,刑事检察应顺应犯罪结构与刑罚目的发展的实质要求,以不断接近积极刑法立法下... 积极刑法立法对犯罪结构与刑罚目的产生深刻影响,微罪、轻罪以及法定犯的比例越来越高,积极一般预防理论成为罪名确定和量刑建议的考量因素。这些变化均要求,刑事检察应顺应犯罪结构与刑罚目的发展的实质要求,以不断接近积极刑法立法下刑事检察发展的应然状态,包括追求具体个案的实质公正,丰富刑事诉讼的程序体系,注重刑事治理的现实成效等。为此,针对当前刑事检察表现出的与当前犯罪治理的价值目标、体系格局、路径方式仍不一致的情况,检察机关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应当强化刑事检察中罪名确定和量刑建议的公正,消解刑事检察中权力行使的张力,消除刑事检察中的负面效应,以回应和实现新时代刑事检察发展的要求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刑法立法 刑事检察 社会治理
下载PDF
“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原理”课的逻辑理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凡 张林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39-44,61,共7页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教科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铸魂育人的最好营养剂。在“史·著·论”视域下,党史教育和高校“原理”课在教育目标、内容以及载体层面具有互通性、契合性和一致性。将百年光辉党史融入高校“原理”课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党史观的迫切需要,是提升“原理”课教学成效的有效举措,是培育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既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和强化政治担当,又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也有利于从思想和行动层面为民族复兴事业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基于此,高校要从理论性和实践性教学优化融合型育人课堂,从物质、精神和行为多层面形成融合型育人文化氛围,从学校、社会和家庭多方面发挥融合型育人主体的作用,从内容、形式和方法多维度打造融合型育人模式,推进党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原理”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史 经典著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政课 “原理”课
下载PDF
王阳明“山中观花”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晨 陈清春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王阳明与友人“山中观花”的问答,深刻反映其“心外无物”思想,王阳明针对“心外无物”如何容纳客观自然存在物这一难题,直接予以了存在论域的解答。王阳明的思想与胡塞尔对存在信念的悬搁、现象学还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当个体未来看花... 王阳明与友人“山中观花”的问答,深刻反映其“心外无物”思想,王阳明针对“心外无物”如何容纳客观自然存在物这一难题,直接予以了存在论域的解答。王阳明的思想与胡塞尔对存在信念的悬搁、现象学还原的态度有相通之处。当个体未来看花时,花与心同归于“寂”;当个体来看花时,“此花颜色”对心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这一认识可以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涉及的意识对意向对象的构造作用与对象的视域性显现来进行分析,而“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意味着花的“寂”与“明白”这两种现象都内在于个体意识。通过现象学的视角分析“山中观花”,可进一步理解王阳明对心物关系的看法,更深入认识个体意识与现象世界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山中观花 现象学 胡塞尔 个体意识 客观对象
下载PDF
红色校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晓婷 翟婷婷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57-61,共5页
红色校史是生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校史,因地制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化对党史校史的认知,厚植爱国爱校情怀,进而投身建功报国实践。高校... 红色校史是生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文化资源。高校利用得天独厚的红色校史,因地制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深化对党史校史的认知,厚植爱国爱校情怀,进而投身建功报国实践。高校应持续探索将红色校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路径,加强理论研究,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实践渠道,协同多方合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史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红色文化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路与策略 被引量:5
20
作者 鲁汉杰 张瑜 成晓典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2期70-73,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问卷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育人资源,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助问卷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二者在融入方式与内容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构建良好的历史人文校园环境、强化网络阵地的线上文化浸润等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