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9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动非遗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主要路径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永林 邹蓓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也成为广大游客出游的热点。非遗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即保护非遗资源是前提,挖掘文化内涵是关键,创新创造转化是动力,深度融...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赋能乡村旅游已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模式,乡村旅游也成为广大游客出游的热点。非遗在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中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即保护非遗资源是前提,挖掘文化内涵是关键,创新创造转化是动力,深度融合发展是根本。非遗赋能乡村旅游的主要路径有:利用非遗文化保护区等特色文化空间,建设特色文化旅游区;聚集各类地方特色非遗品牌项目,丰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发挥各民族独特的传统节俗文化资源,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挖掘传统手工艺文创产品现代价值,激活旅游者购物的热情;利用丰富的民族地域特色饮食文化,提升旅游饮食文化魅力。总之,在充分遵循非遗和旅游发展规律基础上,发挥当地独特非遗资源优势发展乡村,让游客从食、住、行、游、购、娱方面全面体验非遗文化之美、享受文化旅游之乐,以此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 文旅融合 创新发展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活态遗产的生命本真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兆荣 张颖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活态遗产”(living heritage)。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包含着鲜明的生命意象,与“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相得益彰。也就是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相嵌着“生命农学”的深深...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称为“活态遗产”(living heritage)。中华文明总体上属于农耕文明,包含着鲜明的生命意象,与“活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相得益彰。也就是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根脉相嵌着“生命农学”的深深痕迹。邻国日本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极其重视这一主题,可为参照。当下我国正在进行乡村振兴战略,而保护文化遗产,特别是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行并举。中华农耕文明中“天时-地利-物候”的农学基因生动表明了这种生命意象。同时,作为传统的耕读传家的活态遗产的重要纽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传承的中国特色。遗憾的是,我国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理讨论中,鲜见“农学”身影,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命农学 物候 耕读传家
下载PDF
国家战略视野下非遗保护研究的新趋势——“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学术研讨会”述评 被引量:4
3
作者 宋俊华 武静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44-150,共7页
国家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既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又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从2005年至今,我国非遗保护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全面进入系统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从11月24-26日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主办的“非... 国家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既是履行国际公约的要求,又是服务国家战略的需要。从2005年至今,我国非遗保护经过跨越式发展,已经全面进入系统化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阶段。从11月24-26日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主办的“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发表的论文来看,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非遗保护理论和实践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新的学术热点。从如何激发社区文化自信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等视角,研究非遗保护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的基础逻辑、路径和模式等,是非遗保护研究发展的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战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视野 新趋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虚拟社区传承初探 被引量:3
4
作者 杨红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数字化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然从保存、宣传等保护措施扩展到传承、振兴等措施。非遗项目不仅以数据形态得以记录保存、展示传播,且正在不断嵌入数字经济业态和虚拟社会形态之中,这些基于网... 数字化实践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然从保存、宣传等保护措施扩展到传承、振兴等措施。非遗项目不仅以数据形态得以记录保存、展示传播,且正在不断嵌入数字经济业态和虚拟社会形态之中,这些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互动实践开始成为非遗项目活态存续的重要动力来源。非遗出现了所在地缘社区的线上延伸、非遗植入网络原生虚拟社区等新生现象,具有贸易虚拟化、产品虚拟化、要素虚拟化和实践虚拟化等四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网络虚拟世界 网络虚拟社区 数字化 传承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2
5
作者 林继富 汤尔雅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蕴含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旅游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拓宽道路,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促进经济互动、增进多民族沟通和巩固“多元一体”格局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动力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的实践行动表现出丰富的主体交互性和时空交叠性的在场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和地区性巧妙转化为游客的差异化体验,基于集体记忆和共享互动构筑多民族文化认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从多维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稿约
6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一、本刊重点刊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形态、理论与保护实践研究的稿件,不收取版面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面费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遗产研究 学术平台 专业性学术期刊 中山大学 基本形态
下载PDF
传播学视域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一波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语境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不仅有助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同时也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时代语境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不仅有助于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同时也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近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传播主体单一、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传播渠道不够多元、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传播学理论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即加强传播主体建设,聚合对外传播力量;深挖非遗精华,精选对外传播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不断拓宽对外传播渠道;构建对外传播效果评价体系,科学分析受众心理和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外传播 传播现状 传播路径
下载PDF
节日影像与当代中国视听形象的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君健 王静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 对于全球大多数国家而言,从历史中延续至今的文化遗产都是国家形象体系中必不可少的构件。在文化遗产的诸多事项中,传统节日不仅是一个文化唤起和文化参与的时间契机,其本身也蕴含了丰富多元的要素与内容。本文以影视剧和综艺节目这两个形态的节日影像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文化遗产在当代视听创作中的话语表征方式。与传统的纪实类作品相比,本文所研究的节日影像突破了纪实假定中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质询,而进入到一个诗学的共鸣模式。一批古装影视剧通过故事世界、历史叙事与“节日-博物馆”的营造,让观众重返历史现场,达成了节日沉浸的效果;而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创作的文化综艺类节目不仅营造贯通古今的文化共振,也依靠“第三时空”实现文化创新,形成了对于我们今天所处的文化情境的历史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传统节日 视听研究 国家形象建构
下载PDF
水文化遗产学的构建及相关问题的思考
9
作者 黄祥深 董建辉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5期22-29,共8页
水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性,国内学界有关水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力量分散,学科界限难以突破,与国家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愈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之时,亟需构建水文化遗产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化遗产学的研... 水文化遗产在文化遗产中具有特殊性,国内学界有关水文化遗产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力量分散,学科界限难以突破,与国家需要存在较大差距。在国家愈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之时,亟需构建水文化遗产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水文化遗产学的研究内容可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分类方式来划分,据此还可设定相应的研究方向,重点予以突破。水文化遗产学应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论述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基本原则、文化学理论等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可采用文化遗产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方法综合研究。水文化遗产学的构建有利于中国特色学科建设、文化多样性保护、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化遗产学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理论基础
下载PDF
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林东访谈
10
作者 马宁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52-158,F0002,I0001,共9页
传承人简介:林东(1948-2021),男,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才召村村民,既是一名优秀的猎人,又是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珞巴族民众翻身解放的全过程,也全身心参与到国家为保护珞巴... 传承人简介:林东(1948-2021),男,珞巴族,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才召村村民,既是一名优秀的猎人,又是珞巴族“阿巴达尼始祖传说”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一生见证了珞巴族民众翻身解放的全过程,也全身心参与到国家为保护珞巴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为传承珞巴族文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始祖传说 珞巴族 代表性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巴达尼 米林县 西藏自治区 林芝市
下载PDF
哈尼《四季生产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朱小和及其徒李有亮访谈
11
作者 于敏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151-158,I0003,共9页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 传承人简介朱小和,男,哈尼族,1940年9月出生,云南红河州元阳县攀枝花乡洞浦村人。朱小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靠口传心授学习和传承哈尼哈吧。他是哈尼哈吧(古歌)最著名的歌手,目前整理出版的哈尼古歌作品几乎都由他演唱,如《哈尼族古歌》《哈尼阿培聪坡坡》《窝果策尼果》等。《四季生产调》属于哈尼哈吧的一个篇章,是朱小和演唱的众多哈尼古歌之一。2007年6月,朱小和成为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四季生产调》的代表性传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表性传承人 哈尼族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阳县 云南红河州 古歌 国家级非遗 攀枝花
下载PDF
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的逻辑与路径
12
作者 宋俊华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是国际组织倡导、国家负责、民众自择的当代文化实践。在尊重国际理念和民众自择基础上,把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是国家负责的具体表现。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有内在统一性,都以建构、维护、彰显共同体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是国际组织倡导、国家负责、民众自择的当代文化实践。在尊重国际理念和民众自择基础上,把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是国家负责的具体表现。非遗保护与国家战略有内在统一性,都以建构、维护、彰显共同体的文化想象、合法性、影响力为核心,是现代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非遗保护融入国家战略主要有三个路径:一是以文化想象铸牢共同体意识;二是以文化智慧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三是以文化创新提升国家实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国家战略 逻辑 路径 合法性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论阐释
13
作者 牛乐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阐释学意义上的本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物、世界在社会化阐释语境中的互构效应,这是一种基于差异本体(身份、身体)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本体论进路,为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价值起点。探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阐释学意义上的本体性,突出表现为人、物、世界在社会化阐释语境中的互构效应,这是一种基于差异本体(身份、身体)重新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本体论进路,为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和价值起点。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体价值并不代表其实践性被否定,而意味着从丰富的生活世界和经验研究中对相关理论概念和知识范畴的再抽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哲学转向 本体论 阐释学
下载PDF
本雅明关于遗产的价值理论及其当代启示
14
作者 赵晓梅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价值被广泛认可为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偏于实践操作而缺乏理论思考。通过细致解读20世纪上半叶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与展示价值的历时性分析,参照20世纪初李格尔以现代崇拜为名所提出的文物价值理论,以作品与受... 价值被广泛认可为遗产研究的核心问题,但现有研究大多偏于实践操作而缺乏理论思考。通过细致解读20世纪上半叶本雅明关于艺术作品的崇拜价值与展示价值的历时性分析,参照20世纪初李格尔以现代崇拜为名所提出的文物价值理论,以作品与受众之间专业权威的建构与消解为切入点,再现彼时被视为文化遗产的文物和艺术作品,如何在传统时代及现代发生价值状态的持续变化。伴随着20世纪晚期至今的全球化、晚期现代发展,遗产的展示价值同时包含信仰、教化和娱乐化的社会功能,形成传统、现代和晚期现代崇拜的并存景况。无论是重视历史见证的遗产保护管理,还是面向传承利用的遗产自觉继承,我们均需充分认识到遗产价值的多元现状及蕴含其中的历史动因和未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产 崇拜价值 展示价值 本雅明
下载PDF
“跳巴当”与山地文明知识的流转
15
作者 李正元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29-135,共7页
洮河流域流行一种“跳巴当”的民俗,它蕴含当地人理解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大小传统关系的山地文明知识。山地文明可促进不同个体、村落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个体、村落和民族在山地文明知识占有方面则形成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洮河流域流行一种“跳巴当”的民俗,它蕴含当地人理解人与神、人与自然、人与人和大小传统关系的山地文明知识。山地文明可促进不同个体、村落和民族之间的交流。个体、村落和民族在山地文明知识占有方面则形成差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景下,学术、表演和行政主体以“巴郎鼓舞”和“巴当舞”的方式转换“跳巴当”知识,改变人们对“跳巴当”的认识。山地文明知识的流转将村落、城镇和国家联结起来,形成更广的知识共享。同时,学术、表演和行政主体在非遗知识占有方面体现差异性。无疑,“跳巴当”是多主体共享的文化,不再是特定民族的所有物。只有充分吸收山地文明智慧才能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只有处理好区域整体共性与集体或个体知识差异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团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传递 社会团结
下载PDF
活态传承视角下的陕北民歌系统性保护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牛宏程 段友文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陕北民歌承继着陕北民间的文化命脉,是陕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直观呈现。自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目前仍存在民歌传承体系不完善、传承方式守旧、跨区统筹... 陕北民歌承继着陕北民间的文化命脉,是陕北地区广大人民群众集体记忆的直观呈现。自2008年6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陕北民歌的保护传承得到了根本性改变,但目前仍存在民歌传承体系不完善、传承方式守旧、跨区统筹保护力度不足、资料库建设薄弱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的提出为陕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以教育研培为抓手,做好陕北民歌文化培根工作;以多媒体为支点,实现陕北民歌保护传承的破圈发展;以文旅融合为引擎,促进陕北民歌传承与晋陕蒙旅游开发良性互动;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积极推进陕北民歌数据库建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理念的指导下,陕北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从而进一步书写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态传承 陕北民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系统性保护
下载PDF
稿约
17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遗产研究 学术平台 专业性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 公开发行 编辑
下载PDF
稿约
18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遗产研究 学术平台 专业性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 公开发行 编辑
下载PDF
稿约
19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 《文化遗产》(双月刊)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一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编辑发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繁荣文化遗产研究”为宗旨,力求构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的学术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文化 文化遗产研究 学术平台 专业性学术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中山大学 公开发行 编辑
下载PDF
专栏卷首语
20
作者 卢成仁 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4期103-103,共1页
老干新枝,形象地说出了学术创新的某种真谛。文化遗产的过程研究与价值研究,是遗产研究的两大核心领域,如何在经典议题上讲出新意,是学者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专栏四篇文章,分别回应了遗产过程与遗产价值研究的经典问题,并在回应中提出了... 老干新枝,形象地说出了学术创新的某种真谛。文化遗产的过程研究与价值研究,是遗产研究的两大核心领域,如何在经典议题上讲出新意,是学者们面临的重要挑战。专栏四篇文章,分别回应了遗产过程与遗产价值研究的经典问题,并在回应中提出了富于新意的观察、思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首语 学术创新 遗产价值 文化遗产 核心领域 思考与分析 专栏 新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