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15,4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为符号资源的10万+:中国新闻从业者的“流量想象” 被引量:6
1
作者 白红义 曹莹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数字新闻时代,以10万+为代表的流量数据成为形塑新闻生产过程的符号资源。本文将流量视为理解新闻业变迁的新客体,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层级媒体的新闻从业者的访谈,探究他们如何理解、阐释乃至使用流量数据,从而形成所谓的“流量想象”... 在数字新闻时代,以10万+为代表的流量数据成为形塑新闻生产过程的符号资源。本文将流量视为理解新闻业变迁的新客体,通过对不同类型和层级媒体的新闻从业者的访谈,探究他们如何理解、阐释乃至使用流量数据,从而形成所谓的“流量想象”。研究发现,流量已经不同程度地嵌入新闻媒体既有的考核体系,促使新闻从业者更加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和受众偏好,他们意识到了流量的积极和消极面向,因而表达出对流量审慎使用的态度。这些想象体现了中国新闻从业者对流量这一数字社会关键词的本土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受众指标 流量 中国新闻业 数字新闻业
原文传递
“感受的共同体”:数字媒介中的情感流通与认同建构 被引量:15
2
作者 袁光锋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3,共10页
安德森提出“想象的共同体”来解释民族主义的形成机制,并认为超出面对面范围的共同体都是想象的,区别在于想象的方式。循此思路,考察人们理解自己身份、想象共同体的媒介方式是一个重要议题。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塑造人们想象方式方... 安德森提出“想象的共同体”来解释民族主义的形成机制,并认为超出面对面范围的共同体都是想象的,区别在于想象的方式。循此思路,考察人们理解自己身份、想象共同体的媒介方式是一个重要议题。数字媒介与传统媒介在塑造人们想象方式方面迥然不同。数字媒介生成了一种新的情感结构,影响了人们讲述“我们是谁”的形式,改变了情感流通的过程。它让同胞、他者等这些原本抽象的概念都变得直观可见,激发的情感不仅让“主体”浮现出来,还借助语言、符号系统把个体连接成集体。数字媒介独特的“情感结构”让共同体不仅是想象的,更是可见的、可以感受的,生成了“感受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情感经济 数字媒介 想象的共同体 感受的共同体
原文传递
技术何以“赋情”: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语言及修辞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涛 薛雅心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情感转向”,深刻地影响了叙事学的观念和实践。如果说传统新闻的情感叙事主要围绕人物故事讲述和情感元素使用两个维度展开,融合新闻的超链接、互动性、多模态等技术特征,则极大地拓展了情感叙事的想象力。情感... 发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情感转向”,深刻地影响了叙事学的观念和实践。如果说传统新闻的情感叙事主要围绕人物故事讲述和情感元素使用两个维度展开,融合新闻的超链接、互动性、多模态等技术特征,则极大地拓展了情感叙事的想象力。情感叙事强调的是以“诉诸情感”为基本导向,通过情感化的语言和模式来讲述故事的叙事形式。融合新闻的情感叙事及其知识生产,主要沿着数据、互动、场景三个认识维度展开,并形成了一种建立在技术“座架”基础上的新形式、新语言和新实践。在数据维度,融合新闻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实现了从数据关系到图像关系的转换;在互动维度,融合新闻以程序修辞为基础,从故事和结构两个维度重构了情感意义的生成语言;在场景维度,融合新闻将文本、界面、身体、环境整合到一个叙事系统中,沿着技术美学和具身体验两个理论向度,再造了新闻认知的情感体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新闻 情感叙事 情感转向 视觉修辞 技术美学
原文传递
微短剧之维:媒介图谱、影像范式与文化腹语 被引量:8
4
作者 胡泳 刘纯懿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93,共13页
微短剧作为今日数智时代的影像发明,在取得巨大产业反响的同时迅速占领着当代日常生活,成为人类最新的视觉经验和流行文化。研究在纠正概念误读和产学视差的基础上补充了微短剧现象的阐释维度。在“媒介—文化—社会”三位一体的视阈下... 微短剧作为今日数智时代的影像发明,在取得巨大产业反响的同时迅速占领着当代日常生活,成为人类最新的视觉经验和流行文化。研究在纠正概念误读和产学视差的基础上补充了微短剧现象的阐释维度。在“媒介—文化—社会”三位一体的视阈下,梳理微短剧的再媒介化过程,总结微短剧在影像范式上的新创造——竖屏与浅焦的共谋、短时限下的密集与留白、碎片化与逆碎片的悖论,并深挖在这些特征背后所反映的关于人的失真、创伤回避和上瘾式需求等社会文化心理。最后,本文尝试从媒介融合、产业联动、技术赋能、文化创新这四个方面对微短剧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路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短剧 网络短剧 竖屏观看 数字影像 媒介融合
原文传递
意象中国:作为华夏文明传播符号的“意象”及其传播模式 被引量:7
5
作者 谢清果 韦俊全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中国自古便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传情、表意的符码编制取向,五千年文明传承发展中形塑的“意象”亦成为中国独特的文明标识体系与言说系统,其流转、传播于民族文艺创作实践与日常生活实践中,内隐着民族的独特认知图式与精神气... 中国自古便有“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传情、表意的符码编制取向,五千年文明传承发展中形塑的“意象”亦成为中国独特的文明标识体系与言说系统,其流转、传播于民族文艺创作实践与日常生活实践中,内隐着民族的独特认知图式与精神气质标识,亦成为国家传播自我声音与形象的着力点“。意象”作为“象”与“意”的结合,融通着表层传播修辞与深层传播思想,既表征为具象化的文明媒介物,亦嵌透着中国的独特文明价值观念,已然成为中国文明在千年演进与传播实践中不可或缺的资源。因而,探赜“意象”在华夏文明传播中的实践方式与内在机制,建构起“意象传播”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对观照华夏文明传播实践,推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传播 意象符号 华夏传播学 传播模式
原文传递
发现媒介:中国互联网发展与媒介意涵重塑 被引量:4
6
作者 孙玮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对于传播研究的启示可概括为:发现媒介。本文以“连接“”计算“”生成”为关键词,阐发了互联网逻辑与思维对于传播研究重塑媒介意涵的可能与价值,并提出在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技术发明之一。中国互联网三十年发展对于传播研究的启示可概括为:发现媒介。本文以“连接“”计算“”生成”为关键词,阐发了互联网逻辑与思维对于传播研究重塑媒介意涵的可能与价值,并提出在计算机网络时代基于本土化经验,创建中国媒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连接 计算 生成 媒介化 中国媒介学
原文传递
平台时代的复调传播——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国际交往模式变革 被引量:4
7
作者 何天平 蒋贤成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6,共11页
文明交流互鉴倡议引领着国际传播从信息传输范式向文明交往范式的升维。通过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世界交往体系特征及其对国际传播认知范式建构的影响,揭示当前平台化世界交往的本质性变革与国际传播的提效困境。研究发现,用户本位的平台... 文明交流互鉴倡议引领着国际传播从信息传输范式向文明交往范式的升维。通过梳理不同历史阶段的世界交往体系特征及其对国际传播认知范式建构的影响,揭示当前平台化世界交往的本质性变革与国际传播的提效困境。研究发现,用户本位的平台化世界交往系统性地确立起一种复调传播模式,表现在不同交往主体间的特征迁移、不同文化身份的交叉融合、不同交往空间的虚实转换、不同交往形式的意涵衍生与不同目标的并存互构等层面。面对跨国平台形构的复调传播环境,应以构建“包容性文化身份”为线索铺就国际传播创新进路,推动构建开放融通的身份认同机制,进而形构出跨文化、跨族群、跨圈层与跨平台联结的数字共鸣体系,以此寻求增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可能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文明交流互鉴 数字交往 复调传播 平台
原文传递
扎进数字中国:中国互联网平台研究图景及学术反思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志安 冉桢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6-68,共13页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研究是全球平台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遴选出近年来发表于中外学术期刊的中国数字平台研究代表性论文,从平台权力及其影响、平台治理与监管、平台与数字新闻业、批判取向的平台研究、平台社会视野下的新兴技术... 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研究是全球平台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遴选出近年来发表于中外学术期刊的中国数字平台研究代表性论文,从平台权力及其影响、平台治理与监管、平台与数字新闻业、批判取向的平台研究、平台社会视野下的新兴技术研究这五个角度勾勒中国互联网平台研究的知识图景。研究发现: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研究具有学科知识碎片化、本土理论缺乏、宏微观研究比例不平衡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提升中国互联网平台研究的四个方向:推进跨学科交流,建构共享型知识体系;重视本土经验,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与国际学术界的理论对话;倡导立足宏观视野的研究探索;注重社会变迁的纵向视野和全局视野,构建有说服性、洞察力与社会关切的在地中国平台研究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研究 平台治理 平台新闻业 批判研究
原文传递
作为流量的新闻:平台时代的新闻权威性困局 被引量:4
9
作者 姬德强 佘浩东 蒋效妹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7,共9页
平台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以流量为导向的发展态势,这对新闻业的传统价值观和权威性基础带来了挑战。流量思维和流量机制的产生,与新闻商品化的历史逻辑和平台时代新闻生产的认识论转向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此进行梳理,提出新闻记者的... 平台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一种以流量为导向的发展态势,这对新闻业的传统价值观和权威性基础带来了挑战。流量思维和流量机制的产生,与新闻商品化的历史逻辑和平台时代新闻生产的认识论转向密切相关,本研究对此进行梳理,提出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不仅是处理新闻与事实之间的再现关系,守护作为社会共识的真实性生产机制,更是应对人、技术与平台的一整套复杂网络关系及其塑造的无边界信息生态。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以流量生产和流量评价为出发点的新闻权威性范式的兴起暗含了一种新闻实践和新闻规制方式的潜在的风险格局。通过从重视流量到重视流向,我们可以在流量时代思考重建新闻权威性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权威性 流量 平台化 数字新闻
原文传递
中华文脉传承与传播的理论进路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钰 朱戈奇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3,共10页
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同。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 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命题,其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建构,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中华文化基因,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全球文明倡议在世界范围得到认同。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与传播中华文明精髓,才能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文脉的传承与传播要以对话精神为基本方法论,积极推进经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时代与未来的对话,以文创理念把握文化传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以文化间性把握文化敏感性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把握文化使命感与文化创造力的关系,以辩证的思维分析文化内容,以平等的姿态看待文化差异,以创新的方式开展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脉 人文精神 文化传播 文化创造
原文传递
关系时空重连:文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迪 刘泽宇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 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研究者及传播者,博物馆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数智技术的变革发展推动了博物馆的转型升级,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技术中介的时空互嵌与关系整合已成为数字智能时代的显著特征之一。本研究以关系时空为切入点,探讨数智活化文化遗产的义理通路,阐释传统文化与数字科技相互赋能的关键,挖掘数字化重连在文博转型中的价值内核,并对“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的数智实践路径展开详细探讨。本研究试图勾勒出数字技术环境下博物馆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传播的图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建设性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博转型 文化传承 时空重连 数字化创新
原文传递
可能世界中的“现实”: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形式及语言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涛 曾宪博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109,共14页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 互动性是数字媒介有别于传统媒介的典型特征。互动技术在叙事中的嵌入,从根本上改写了经典叙事赖以存在的结构问题,由此引发了叙事学的数字转向。互动性,沿着叙事语义和叙事规则两个维度,深刻地影响着叙事性的内涵。数字媒介的互动叙事之所以成为可能,离不开交互界面这一特殊的程序装置。界面既是信息存在的居所,亦是互动发生的条件,其在叙事可供性维度上拓展了一种全新的叙事关系。融合新闻的互动叙事,主要沿着路径互动、情节互动和环境互动三个维度展开,相应地便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互动形式及实践。在路径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遍历”这一技术方案,打开了被折叠的可能世界,并以此为认识方法,抵达未知的现实世界;在情节互动维度,互动叙事通过对时间的自主“操控”以及对空间的自由“转换”,使得基于互动的故事建构成为可能;在环境互动维度,互动叙事基于普适计算的理念与实践,将叙事搬到了现实环境之中,使得环境本身成为一种界面,从而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生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新闻 互动叙事 界面 叙事可供性 可能世界
原文传递
文明交流互鉴视域下的中国特色国际传播理论建构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勇 郑画天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13,共10页
早期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实践密切交织,以资本主义增殖性为动力,与中国本土经验文化碰撞时必然引发价值观念之争。中华民族有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和文明互鉴历史,是当前建设中国国际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面对... 早期国际传播概念和理论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实践密切交织,以资本主义增殖性为动力,与中国本土经验文化碰撞时必然引发价值观念之争。中华民族有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和文明互鉴历史,是当前建设中国国际传播体系不可或缺的实践基础。面对经由资本主义扩张而建立起来的单向国际传播旧秩序,新媒介环境下的国际传播理论与话语体系急需革新与修正,中国需要基于中华文化与本土经验,推进精神交往和物质传递并轨的国际传播理论,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对世界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交流互鉴 国际传播理论 国际传播实践 中华文化
原文传递
界面、内容和场景:理解数字时代信息环境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泳 陈磊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44,共10页
大众传媒所构建的信息环境及其后果一直是经典传播研究关注的重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革命重塑了人类的信息环境。如何理解这一新信息环境,成为理解网络传播及其对人类社会意义的关键。本文将界面、内容与场景作为洞察这一环境的三... 大众传媒所构建的信息环境及其后果一直是经典传播研究关注的重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革命重塑了人类的信息环境。如何理解这一新信息环境,成为理解网络传播及其对人类社会意义的关键。本文将界面、内容与场景作为洞察这一环境的三个重要维度,分析了围绕互联网发展30年以来这三个维度的主要研究方向、学术进展、面临的机会和挑战。本文认为,以计算传播学为代表的大样本数据分析,尤其是自动化视觉分析技术,能够为更准确地揭示数字时代高度视觉化的信息环境、理解其在现实条件下对公众的效果等提供帮助。而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和跨范式合作,以让计算传播研究得到合适的理论、概念、分析框架等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互联网30年 网络传播 信息环境 计算传播学
原文传递
国家叙事与个体话语的弥合:优秀传统文化媒介化的实践逻辑和行动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祥敏 翁旭东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4,共11页
新型主流媒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和关键点在哪里,如何形成这些转化的认同与参与?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媒介化过程中,不同话语间的有效融合与沟通。日常民族主义将对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之... 新型主流媒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和关键点在哪里,如何形成这些转化的认同与参与?本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媒介化过程中,不同话语间的有效融合与沟通。日常民族主义将对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之建构的讨论转移至日常生活与流行文化中的个体经验与情感层面。通过日常民族主义的理论再读,可以看到,国家叙事与个体话语的有效弥合,是当前主流媒体在优秀传统文化媒介化实践的主要旨归。基于对10位在主流媒体平台播出的相关融合视听内容创作者的半结构访谈与分析,本文在对客观传播实践的解读与淬炼中进一步提取出结构安排、奇观打造与结构洞弥合等三个方面的实践逻辑,由此构成主流媒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领文化认同之行动路书的基本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视听传播 日常民族主义 媒体融合 媒介化
原文传递
国际秩序的约束效应与跨级突破: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全球主流媒体传播效果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汤景泰 徐铭亮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7-58,共12页
社交网络平台在全球广泛渗透,深刻改变了全球主流媒体的运作方式和信息传播格局。收集了来自33个国家的223个主流媒体在推特与脸书平台上的官方账号在2022年的相关传播数据,基于传播效果综合评估方法,探讨这些媒体在国际网络平台中的资... 社交网络平台在全球广泛渗透,深刻改变了全球主流媒体的运作方式和信息传播格局。收集了来自33个国家的223个主流媒体在推特与脸书平台上的官方账号在2022年的相关传播数据,基于传播效果综合评估方法,探讨这些媒体在国际网络平台中的资源配置能力以及由此映射出的国际传播格局。发现全球主流媒体传播整体仍然呈现西强东弱的格局,英美媒体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主流媒体进步显著。全球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与世界系统理论的国际秩序之间存在同构性,但同构性会随着分析颗粒度细化而降低。这种同构性的削弱说明媒体内部差异不可忽视,国家经济、媒体商业属性、机构类型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传播效果。媒体作为核心主体被卷入的程度很高,但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可以超越国际秩序的限制实现跨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传播 传播格局 全球媒体 传播效果
原文传递
流量思维如何重塑新闻价值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昌凤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共1页
在数字化时代,新闻业逐渐转向了一种以流量为导向的生存模式。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挖掘和报道事实,更要在媒体生存、算法适应和用户需求构成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流量。为了回应社会效益、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的变化及其复杂关... 在数字化时代,新闻业逐渐转向了一种以流量为导向的生存模式。新闻工作者不仅要挖掘和报道事实,更要在媒体生存、算法适应和用户需求构成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更多的流量。为了回应社会效益、技术发展、用户需求和市场动态的变化及其复杂关系,新闻业需要新型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核心则是新闻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价值观 新闻业 新闻工作者 数字化时代 市场动态 生存模式 用户需求 社会效益
原文传递
如何想象“全球南方” 被引量:1
18
作者 姬德强(整理) 蒋效妹(整理) 朱泓宇(整理)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3-F0003,共1页
“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国际传播研究想象力的重要来源,其内含的信息不对称、经济不均衡、身份不平等、秩序不正义等时代挑战,揭示了全球传播权力格局的结构性失衡。如今,“全球南方”的崛起与分化并存,“全球南方”不仅是抵抗传播霸权的... “全球南方”正在成为国际传播研究想象力的重要来源,其内含的信息不对称、经济不均衡、身份不平等、秩序不正义等时代挑战,揭示了全球传播权力格局的结构性失衡。如今,“全球南方”的崛起与分化并存,“全球南方”不仅是抵抗传播霸权的力量来源之一,而且日益成为国际话语权博奔的斗争场域。本期海外学术前沿关注传播研究如何在国际传播大变局中想象和解释“全球南方”,以及如何呈现“全球南方”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失衡 权力格局 全球传播 信息不对称 学术前沿 国际话语权 时代挑战 国际传播研究
原文传递
面向作为问题的情感认同 被引量:1
19
作者 单波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共1页
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人类试图用理性驾驭情感,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但人的认知系统又无法真正理解身体的情感反应,真正“理性”的理解是,人的情感是难以驾驭的,它是与生俱来的、始终处于流变之中的身体反应。而神经生物学实验表... 人是理性的动物,也是情感的动物,人类试图用理性驾驭情感,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但人的认知系统又无法真正理解身体的情感反应,真正“理性”的理解是,人的情感是难以驾驭的,它是与生俱来的、始终处于流变之中的身体反应。而神经生物学实验表明,在更高级的脑功能如意识开始活动之前,已经存在半秒的自动的无意识的神经活动,也许就是这“半秒”,使得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也构成了人与人交往关系的各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认同 神经活动 情感反应 脑功能 认知系统 理性与情感 同一性 神经生物学实验
原文传递
说理思维与故事思维: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的相互借鉴 被引量:1
20
作者 苏婧 戴润韬 新闻与写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110,共3页
新闻院系往往有所谓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前者主攻学术写作,后者主攻新闻写作。两种文体看似泾渭分明,然而,作为一名同时讲授学术写作和新闻采写的教师,我认为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如果两种... 新闻院系往往有所谓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之分,前者主攻学术写作,后者主攻新闻写作。两种文体看似泾渭分明,然而,作为一名同时讲授学术写作和新闻采写的教师,我认为学术写作与新闻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之间有共性也有差异,如果两种文体写作能够取长补短,将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写作 新闻采写 专业硕士 新闻院系 新闻写作 文体写作 说理 取长补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