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 1
-
-
作者
曾洪
陈辉琴
纳足
钟礼宝
钟欣艺
郝建锋
-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育与生态安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
松潘县林业和草原局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0-259,共10页
-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人为干扰对碧峰峡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15ZB0020)。
-
文摘
为探索人为干扰对四川金马河沿岸次生林苔藓植物群落的影响,通过分析比较不同干扰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区域苔藓植物的生态位、多样性、生活型、生长附着基质,研究苔藓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金马河沿岸次生林地12块样地中共调查到苔藓植物15科23属34种,其中,苔类植物3科4属4种,藓类植物12科19属30种。优势科主要为青藓科和羽藓科,其中,细叶小羽藓具有最大的重要值和生态优势度,其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优势度分别为0.5368、2.4648、0.1169,占据重要生态位,台湾青藓次之。耐旱性强的丛集型苔藓植物种类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占比从30.43%逐渐增至40.91%,且其重要值在重度干扰区位于前列。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轻、中度干扰区(P<0.05),中度干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干扰区(P<0.05)。重度干扰区苔藓植物附着在腐(枯)木的数量显著少于轻度干扰区(P<0.05),附着在树干的数量显著少于中度干扰区(P<0.05),且主要附着在土壤和岩石上,附着基质逐渐倾向于单一类型。金马河沿岸次生林重度干扰区的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P<0.05),过度干扰会导致林地内生态环境和苔藓植物群落结构遭受破坏。
-
关键词
人为干扰
苔藓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
生活型
附着基质
金马河
-
Keywords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
bryophyte community
species diversity
ecological niche
life form
bryophyte-attached substrate
Jinma River
-
分类号
S948.1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施肥对杉木林不同土层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2
-
-
作者
黄智军
谭世广
丁驰
祝嘉新
丘清燕
胡亚林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与生态学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7-467,共11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不同菌根类型树种根系/菌丝碳源输入对土壤有机碳转化过程的影响差异研究”(2023J014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典型森林土壤NO与N2O排放及其对氮沉降响应的微生物机制”(41703066)。
-
文摘
为深入研究深层土壤温室气体的迁移扩散特征,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施肥和不施肥2种处理,采用气体浓度梯度扩散法研究施肥对杉木人工林0~40 cm土层深度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物理、化学和微生物指标的变化阐明影响不同土层温室气体通量的主导因子。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是二氧化碳(CO_(2))与氧化亚氮(N_(2)O)的排放源,甲烷(CH_(4))的吸收汇;土壤排放的CO_(2)、N_(2)O通量和土壤吸收的CH_(4)通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0~10 cm土层土壤排放的CO_(2)、N_(2)O通量和吸收的CH_(4)通量分别是30~40 cm土层气体通量的1.3、2.5和3.3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显著抑制了各土层CO_(2)的排放与CH_(4)的吸收(P<0.05),施肥处理后杉木人工林土壤排放的CO_(2)通量降低了56.7%~77.5%,土壤吸收的CH_(4)通量降低了30.4%~57.8%,而且施肥对这两种气体排放的抑制作用分别在30~40 cm和20~40 cm土层中最明显;施肥显著降低了10~30 cm土层土壤排放的N_(2)O通量(P<0.05),其中10~20 cm土层土壤排放的N_(2)O通量降低最明显。施肥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湿度以降低土壤CO_(2)与N_(2)O的排放和土壤对CH4的吸收。
-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土层深度
施肥
杉木人工林
二氧化碳
甲烷
氧化亚氮
-
Keywords
greenhouse gas
soil depth
fertilization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CO_(2)
CH_(4)
N_(2)O
-
分类号
S714
[农业科学—林学]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气候对天山中部不同海拔天山云杉径向生长的影响
- 3
-
-
作者
王强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徐栋
陈浩
-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新疆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0-538,共9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基于大样地的天山云杉林生物多样性空间规律及植被生态过程”(新林规字〔2022〕9号)。
-
文摘
为研究气候因子对天山中部不同海拔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径向生长的影响,在天山中部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内设置低、中、高3个海拔梯度(1900、2200、2500 m)进行年轮样芯取样,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选用1955—2022年研究区温度、降水、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帕默尔干旱指数等气象数据,与所测年轮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海拔天山云杉年轮宽度与前一年6月和当年6—8月温度、前一年8月降水以及当年6—9月帕默尔干旱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海拔天山云杉年轮宽度与前一年6月温度、8月降水以及前一年6—8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高海拔天山云杉年轮宽度与当年1月温度、前一年11月至当年3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当年6—7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因此,在林区内,天山云杉生长与环境的干湿状况随海拔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降水是促进低海拔天山云杉径向生长的关键因素,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中海拔天山云杉生长,温度对高海拔天山云杉径向生长的影响高于降水。
-
关键词
天山云杉
树木年轮学
年轮宽度
径向生长
气候因子
-
Keywords
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
dendrochronology
tree⁃ring width
radial growth
climatic factors
-
分类号
S791.18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中龄林修枝对杉木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 4
-
-
作者
江宇
黄瑜成
林华章
吴鹏飞
李明
马祥庆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草原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大田桃源国有林场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杉木大径级无节良材培育技术”(2021YFD2201302)。
-
文摘
为培育杉木大径级无节柱材,探讨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的影响,选择17年生中龄林,设置修枝与不修枝处理试验,20 a后调查中龄林修枝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和材种结构影响。结果表明:修枝后的前两年,修枝处理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的胸径年生长量(P<0.05),对树高、林分蓄积量年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随后修枝处理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逐渐减弱。中龄林修枝处理20 a对杉木人工林的胸径、树高、林分蓄积量和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干生物量分配比例(P<0.05),显著降低了叶生物量分配比例(P<0.05)。中龄林修枝处理20 a显著提高了杉木人工林大径材出材率(P<0.05),有利于杉木人工林大径无节柱材培育。
-
关键词
修枝
杉木
生长
生物量
中龄林
-
Keywords
pruning
Chinese fir
growth
biomass
middle-aged plantation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株行距配置和无性系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刘钰
张艳华
方升佐
-
机构
南京林业大学林草学院
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2-249,共8页
-
基金
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江苏省杨树人工林碳动态及减排增汇关键技术”(BK20220017)。
-
文摘
为探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和无性系对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影响,采用林木生物量直接收获法对13年生南林-895杨(NL-895)4种株行距配置(6 m×6 m、4.5 m×8.0 m、5 m×5 m、3 m×8 m)、南林-95杨(NL-95)和南林-797杨(NL-797)6 m×6 m株行距配置林分的碳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单株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6 m×6 m株行距配置模式的NL-895单株生物量最高(400.96 kg·株^(-1));4种株行距配置的NL-895林分的生物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6 m×6 m株行距配置林分中,NL-895和NL-95的生物量显著高于NL-797(P<0.05)。杨树人工林各器官的碳含量(质量分数)在39.79%~47.76%之间,表现为树干>树枝>根系>树叶;不同株行距配置林分的林木碳储量变异趋势与林分生物量相似,6 m×6 m株行距配置NL-895林分的林木碳储量最高,3 m×8 m株行距配置的NL-895林分的林木碳储量最低。不同无性系和株行距配置对杨树人工林土壤(0~100 cm)碳储量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其碳储量约占杨树人工林碳储量的71.7%。同一无性系不同株行距配置林分的总碳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同一株行距配置不同无性系林分总碳储量无显著差异。总体来看,6 m×6 m株行距配置的NL-895林分总碳储量最大(192.46 t·hm^(-2)),分别是4.5 m×8.0 m、5 m×5 m、3 m×8 m株行距配置林分的1.17、1.31、1.38倍。综上所述,在江苏省类似的立地条件下,建议选择NL-895、株行距6 m×6 m的均匀配置作为碳汇林营造的经营模式。
-
关键词
杨树
株行距
无性系
生物量
碳含量
土壤碳
碳储量
-
Keywords
poplar
spacing
clone
biomass
carbon content
soil carbon
carbon storage
-
分类号
S718
[农业科学—林学]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铝胁迫下5种内生真菌的生长与吸收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1
- 6
-
-
作者
简灵静
张瑶锐
林晗
谢安强
陈灿
范海兰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7-163,共7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计划项目"林木-内生真菌互作对宿主生长生理的影响"(KTP21116A)
福建省林业厅种业创新项目"杉木促生内生真菌资源研究与应用"(KLb21009B)
+2 种基金
福建省水保站科技支撑项目"千年桐水土保持林对植被修复与涵养功能的效应机制"(KH220045A)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困难立地下防护林林下植被梯度恢复技术研究"(2021-P-034)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珍贵经济树种优良种质高效培育与利用"(72202200205)。
-
文摘
为了解铝(Al)胁迫下不同内生真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对Al^(3+)的吸收动力学特征,筛选抗铝性较强的优良菌株。选取分离自南方酸性红壤区耐铝树种千年桐的5种不同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拟盘多毛孢属、链格孢属、盾壳霉属、青霉属和嗜热真菌属)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Al^(3+)浓度(0、0.555、0.746、1.111、1.852 mmol·L^(-1)),研究内生真菌的生长情况及其对Al^(3+)的吸收、吸附特征,并分析5种内生真菌的阳离子交换量和吸收动力学情况。结果表明:5种内生真菌菌株的生物量总体随着Al^(3+)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Al^(3+)浓度低于1.111 mmol·L^(-1)时,5种内生真菌均具有较强的耐铝性,当Al^(3+)浓度为1.852 mmol·L^(-1)时,5种菌株对Al^(3+)的耐受能力显著下降(P<0.05);各菌株对Al^(3+)的吸收和吸附均随着Al^(3+)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青霉属菌株的平均生长量达158 mg,其生物量显著大于其他4种菌株(P<0.05),其耐受指数、吸收动力学指标及吸附性Al^(3+)含量也相对较高,而其吸收性Al^(3+)含量均小于其他4种菌株。综合上述各项指标,相较于其他4种菌株,青霉属菌株细胞壁的吸附性Al^(3+)含量较多,能够防御Al^(3+)进入细胞内。
-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铝胁迫
吸收动力学
阳离子交换量
吸收和吸附
-
Keywords
endophytic fungi
aluminum stress
absorption kinetics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absorption and adsorption
-
分类号
S718.8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木材性状遗传分析
被引量:2
- 7
-
-
作者
牛慧敏
张振
邱勇斌
沈汉
徐金良
何贵平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省林木育种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开化县林场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6,共7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杉木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选育研究"(2022YFD2200201)
浙江省"十四五"林木新品种选育"高碳汇优质用材树种新品种选育"(2021C02070-8)。
-
文摘
为揭示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生长与材性性状的遗传效应,选择优良的杂交组合,利用设置在浙江省开化县林场的4×5双因素交叉设计的杉木高世代杂交子代测定林,研究8年生杉木的生长性状、木材基本密度和树干碳含量,估算各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遗传控制方式及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杉木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木材基本密度、树干碳含量在杂交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0.05),含碳率在组合间差异不显著。父母本配合力分析显示,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树干碳含量的母本效应均大于父本效应,C25-3母本效应最大,B109-3父本效应最大;杂交组合各性状均以加性基因效应控制为主,杉木高世代育种工作仍需注重亲本的选配。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表明,树干碳含量与生长性状呈显著正相关,按10%的入选率,联合选择出3211和3215两个速生高固碳的杂交组合,单株材积较对照(CK)增加30.91%以上,树干碳含量较CK增加26.95%以上,而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弱相关或负相关,筛选出3218和3216两个木材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木材基本密度较CK增加2.17%以上。
-
关键词
杉木
遗传力
配合力
生长性状
木材基本密度
-
Keywords
Chinese fir(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eritability
combining ability
growth traits
wood basic density
-
分类号
S791.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杉木闽楠异龄复层林中闽楠叶片形态适应特征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林智榕
李成珺
陈水兰
陈志云
吴鹏飞
刘爱琴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国家林业草原杉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省邵武卫闽国有林场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9,共7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武夷山区杉阔复层林近自然精准经营模式研究"(2021YFD220130-05)。
-
文摘
以不同杉木闽楠复层林经营模式(TN40处理和TN60处理)中的闽楠叶片为研究材料,探讨不同处理对闽楠阴生叶、阳生叶的表型性状、解剖结构及气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同一光环境不同叶型来看,TN40处理的闽楠阳生叶的叶片厚度、比叶重、栅栏组织厚度、中脉厚度较阴生叶分别增加了13.77%、9.86%、7.49%、11.79%,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TN60处理的闽楠阳生叶的叶片厚度、叶组织密度、比叶重、气孔密度较阴生叶分别增加了6.32%、9.46%、8.70%、6.42%,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从同一叶型不同光环境来看,闽楠阳生叶在TN40处理下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重、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中脉厚度、气孔密度较TN60处理分别提高了6.13%、4.00%、11.62%、12.17%、15.22%、8.80%、9.00%,而叶片含水率、叶组织密度则分别降低了5.04%、3.97%,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闽楠阴生叶在TN40处理下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气孔密度较TN60处理分别增加了5.52%、5.50%、11.25%,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从闽楠叶片形态适应特征来看,TN40处理更适合闽楠的培育。
-
关键词
复层林
闽楠
阴生叶
阳生叶
叶片表型性状
叶片解剖结构
气孔结构
-
Keywords
multi-layer forest
Phoebe bournei
shade leaves
sun leaves
leaf phenotypic traits
leaf anatomical structure
stomatal structure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 9
-
-
作者
马丽娜
张水琳
王妍
刘云根
刀明宽
-
机构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
云南省山地农村生态环境演变及污染治理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1,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岩溶地区聚落空间格局与石漠生态系统演变耦合关系研究”(32260420)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典型苔藓植物对石漠化地区高钙环境的适应机制及生态修复意义”(202001AT070115)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模拟喀斯特石质生境的草灌植物干旱逆境适应性研究”(2023Y0718)。
-
文摘
为探究经济林生态种植对石漠化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选取滇东南石漠化地区两种自然修复样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两种经济林生态种植修复样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实验。结果表明: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猕猴桃种植修复地以及核桃种植修复地,在灌草自然修复地、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中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绿弯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土壤细菌群落主要以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以及拟杆菌门最丰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酸杆菌属;灌草自然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是放线菌门和嗜热油菌纲;猕猴桃种植修复地和核桃种植修复地主要作用菌种则分别是芽单胞菌门和绿弯菌纲。将不同修复样地下的土壤细菌与环境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钾和速效钾浓度随植被由猕猴桃种植修复地、核桃种植修复地到灌草自然修复地和乔灌草自然修复地的变化呈下降趋势,相比之下,土壤氮、磷、有机质、pH值在自然恢复后呈现出微弱的恢复趋势。
-
关键词
石漠化区
经济林
生态种植
土壤细菌群落
-
Keywords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economic forest
ecological planting
soil bacteria community
-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根系隔离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万冬梅
王云
杜旭龙
雷骋昊
杨智杰
陈仕东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4,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增温对常绿阔叶林新近光合产物在土壤中周转的影响及微生物学机制”(31930071)、“增温对外生菌根真菌调控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影响及机制”(32271727)。
-
文摘
为探究细根和相关菌根真菌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Q_(10)值)的影响,在亚热带杉木成熟林中设置未隔离(NE)、隔离细根(ER)、隔离菌根(EM)3种处理,并在室内设置不同温度梯度(4、10、20、30、40℃)的培养试验,探索根系碳输入改变对土壤酶活性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E处理相比,ER、EM处理下土壤的β-葡萄糖苷酶、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显著下降(P<0.05),ER、EM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ER处理下土壤的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微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量氮(MB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本研究中的土壤酶活性可能主要是由植物细根诱导的;不同隔离处理下3种土壤酶的活性均随着培养温度的上升而不断升高,只有ER、EM处理下的酸性磷酸酶活性在30~40℃温度区间开始下降;不同隔离处理下土壤酶的Q_(10)值随温度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20~30℃温度区间达到最大值,该温度区间与土壤温度频率分布最高的温度区间重叠,对应植物生长旺盛的物候期,表明中低纬度森林土壤酶的Q_(10)值与本地植物物候节律存在内在关联。
-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温度敏感性
根系碳输入
杉木
-
Keywords
soil enzyme activity
temperature sensitivity
root carbon input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锥栗半同胞家系栗疫病抗性与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吴美珍
李佳妮
李煜
吴钧剑
杨金辉
陈辉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2,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的锥栗和板栗疫病抗性位点共线性研究"(31800576)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高峰学科建设项目(72202200205)。
-
文摘
为筛选出生长良好且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对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的栗疫病抗性相关性状及生长性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12个锥栗半同胞家系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0.19%,病斑面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9.76%,叶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1.14%。病斑宽、叶面积、叶周长、叶长、叶脉数在家系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感病率、感病指数、叶宽在家系间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苗高与感病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长与感病率、感病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筛选出JO14('白露仔’)、JO8('油桐仔’)、JO_(2)('大苞榛’)3个优良家系;筛选出9株(JO_(2)-25、JO13-29、JO14-32、JO_(2)-12、JO8-17、JO_(3)-4、JO5-26、JO_(2)-19、JO12-20)栗疫病抗性强的优良单株,4株(JO_(2)-5、JO7-16、JO8-17、JO14-3)生长良好的优良单株,其中JO8-17抗性强且生长良好。
-
关键词
锥栗
半同胞家系
栗疫病抗性
优良家系
优良单株
-
Keywords
Castanea henryi
half-sib families
chestnut blight resistance
excellent families
excellent individuals
-
分类号
S722.36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集成多源遥感与极限梯度提升的竹林地上生物量估测
被引量:1
- 12
-
-
作者
杨可乐
谭艳
郭孝玉
余坤勇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
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1-44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顾及叶物候光谱特征的中亚热带山地毛竹林精细提取研究”(41801279)
福建省资源环境监测与可持续经营利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项目(ZD202104)
竹资源开发利用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黄甜竹生物量分配规律及碳汇潜力评估”(KBJ2102)。
-
文摘
森林生物量遥感精准估测是评估森林碳汇潜力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比机载激光雷达(LiDAR)与机载多光谱数据在竹林地上生物量(AGB)估测中的差异,探索不同光学与激光点云数据协同估测森林AGB的潜力。以福建特色竹种黄甜竹(Acidosasa edul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同步采集无人机载多光谱影像和LiDAR数据,提取并优选单一LiDAR的优选特征集、单一多光谱影像数据优选特征集、联合机载LiDAR和多光谱影像的优选特征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MLR)和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拟合竹林AGB估测模型。结果表明:(1)LiDAR数据的高度特征和密度特征是竹林AGB估测的重要特征,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特征集对竹林AGB估测的效果优于单一的遥感数据;(2)竹林AGB估测中,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非参数模型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集成XGBoost与多源特征集的黄甜竹AGB估测模型最优,R^(2)达0.64,Erms为9.90 t·hm^(-2)。竹林具有特殊冠层结构,应用LiDAR数据源能够有效获取林分垂直结构信息,联合多源异构数据能提高生物量估测模型精度。
-
关键词
竹林
地上生物量
多源遥感
激光雷达
多光谱
机器学习
-
Keywords
bamboo
above-ground biomass
multi-source remote sensing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
multispectral
machine learning
-
分类号
S757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蔡家川流域人工刺槐生物量模型的构建与比较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李福明
冯泳翰
赵怡
朱景康
魏曦
梁文俊
-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7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土保持与固碳协同的晋西黄土区低效林结构与功能智能化调控”(32371970)
“黄土残塬区刺槐林分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的作用机制”(31901365)
“根系竞争与地上林分生长的关联机制:以林分改造为例”(31971644)。
-
文摘
利用蔡家川流域不同立地条件下48株刺槐样木生物量的实测数据,以胸径、树高、冠幅、冠长及胸径、树高的复合因子为自变量,构建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多元线性模型和相容性生物量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估计标准误差(SEE)、总相对误差(TRE)、平均相对误差(ARE)和平均百分比误差(MPE)等6个指标对模型进行拟合度和精确度的检验。结果表明:以胸径(D_(BH))、树高(h)的复合因子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估测效果较好。3种模型的检验指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均适用于蔡家川流域刺槐生物量的预测。其中,多元线性模型对树枝、树叶生物量预测效果最佳,预测精度为90.11%和89.72%;相容性生物量模型对总树干、根系和总生物量的预测精度高达91.38%、90.83%、93.90%,并且解决了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相容性问题。构建的模型中,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估测效果最好,多元线性模型和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次之。
-
关键词
刺槐
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
相容性生物量模型
蔡家川流域
-
Keywords
Robinia pseudoacacia
biomass allometric growth model
multiple linear model
compatible biomass model
Caijiachuan Watershed
-
分类号
S758.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
-
题名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对毛红椿幼苗生长及抗旱性的影响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杜宣瑾
朱源
张露
贾婷
刘玮
马际凯
-
机构
江西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
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毛红椿根蘗性状发生的生理和遗传机制”(31860202)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子课题“毛红椿、木荷高效培育技术研究”(2016YFD060060605)。
-
文摘
为探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促进毛红椿幼苗抗旱性机制,以毛红椿幼苗为材料,探究接种AMF对毛红椿幼苗在正常浇水(NW)、轻度干旱胁迫(LS)、中度干旱胁迫(MS)和重度干旱胁迫(SS)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生理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毛红椿幼苗生长和生理均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但接种AMF可缓解干旱胁迫对苗木生长的抑制,显著促进毛红椿幼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P<0.05)。接种AMF与对照(CK)的毛红椿幼苗叶片除气孔导度(G_(s))在中度干旱胁迫下差异不显著外,G_(s)在另外3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及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净光合速率(P_(n))在4个干旱胁迫处理下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较CK提高了26.45%,其可溶性蛋白(Sp)含量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与CK相比,接种AMF毛红椿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较低,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由相关性分析可知,接种幼苗的内含物(Ss、Sp、Pro)与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P<0.001),光合指标除C_(i)外,其余光合指标(P_(n)、G_(s)、T_(r))与生长指标(GH、GD)均存在正相关。接种AMF能够通过提高毛红椿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渗透调节能力以增强其抗旱性,促进毛红椿幼苗生长,有效提高毛红椿幼苗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
-
关键词
毛红椿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生长
生理
-
Keywords
Toona ciliata var.pubescens
drought stres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growth
physiology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崩岗土壤液塑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
- 15
-
-
作者
黄碧妃
钟洪林
张越
蒋芳市
林金石
黄炎和
-
机构
福建警察学院刑事科学技术系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水土保持科教园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
基金
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南方花岗岩崩岗生态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SKS-2022073)。
-
文摘
为探究崩岗土壤液塑限的离子特异性效应,选取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一处稳定型崩岗的3个土层土壤(红土层、砂土层和碎屑层)为研究对象,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对不同离子(Li^(+)、Na^(+)和K^(+))盐溶液交换处理后的土壤液塑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红土层的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均显著高于砂土层和碎屑层(P<0.05)。土壤塑限和液限均与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以及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其中,土壤塑限与黏粒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K^(+)交换处理后,红土层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比Li^(+)交换处理分别高5.80%、9.53%和12.99%,比Na^(+)交换处理分别高3.50%、9.77%和15.86%;K^(+)交换处理后,砂土层土壤塑限、液限和塑性指数比Li^(+)交换处理分别高7.22%、6.69%和6.83%,比Na^(+)交换处理分别高4.33%、5.27%和7.32%;而不同离子对碎屑层土壤液塑限的影响不显著。不同离子对同一土层土壤液塑限的影响不同,K^(+)交换处理后红土层、砂土层的土壤液塑限总体高于Li^(+)和Na^(+)交换处理,即较Li^(+)和Na^(+)而言,K^(+)可提高崩岗土壤液塑限。
-
关键词
崩岗
离子特异性效应
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锂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
Keywords
collapsing gully
specific ion effects
liquid limit
plastic limit
plasticity index
Li^(+)
Na^(+)
K^(+)
-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及环境因子特征
- 16
-
-
作者
孟紫莲
谢代祖
黄晓露
赵志珩
徐圆圆
廖健明
-
机构
广西大学林学院
河池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81-592,共12页
-
基金
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广西东兰县板栗标准化示范区建设”([2022]TG24号)
广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桂西北板栗优良品种选育及示范研究(桂科AA17204058-3)”
广西特色经济林培育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课题“板栗根际解磷菌的筛选及对磷元素利用的影响(JA-22-02-02)”。
-
文摘
为板栗人工林科学施肥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对广西东兰县、天峨县、林科院、隆安县以及平乐县的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广西5个地区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环境因子、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而言,东兰县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环境质量表现最差。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优势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均以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主(>50%),优势真菌均以担子菌门和子囊菌门为主(>95%),而优势菌属在不同地区差异较为明显。Pearso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丰富度和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有关。土壤脲酶活性与微生物群落Shannon、Chao1、ACE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同时土壤脲酶活性与细菌群落优势类群酸杆菌门、Rhizomicrobium及真菌群落优势类群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红菇属、圆孢牛肝菌属、丝盖伞属、锁瑚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5)。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细菌群落ACE指数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是影响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的重要因子。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广西板栗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相对丰度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
-
关键词
板栗人工林
根际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土壤环境因子
广西
-
Keywords
Castanea mollissima plantation
rhizosphere
microorganism
community structure
diversity
soil environmental factors
Guangxi
-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邻体竞争和土壤对植物叶功能性状及其种内变异的影响
- 17
-
-
作者
冯莉绚
黄志群
贾辉
王涛
卢安琪
余再鹏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8-618,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树种哪些特性能降低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及功能微生物丰度”(31930077)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树种多样性对养分重吸收的影响机制”(2022J01641)。
-
文摘
为探究亚热带幼树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与邻体竞争和土壤的关系,选取亚热带12个常见树种的幼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与植物资源获取、利用相关的6个叶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厚度)的差异,探讨不同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程度及邻体竞争与土壤因素对其性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叶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比叶面积变异系数最大,变异范围16.71%~55.31%;叶干物质含量的种内变异系数最低。邻体竞争和土壤因素共同驱动叶功能性状的变化,但邻体竞争为主要驱动因素。邻体竞争指数与邻体高度指数对比叶面积和叶片磷含量有显著正影响(P<0.05),而叶面积和叶干物质含量仅随邻体高度指数的增大而显著减小或降低(P<0.05),叶片氮含量仅受土壤pH值的影响。此外,土壤含水量、土壤碳含量和土壤容重均会导致叶功能性状发生变化。因此,在营造人工林时,要充分考虑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适应的关系。
-
关键词
亚热带
幼树
叶功能性状
种内变异
邻体竞争
邻体竞争指数
邻体高度指数
-
Keywords
subtropical area
young trees
leaf functional traits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neighborhood competition
neighborhood competition index
neighborhood height index
-
分类号
S718.5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立地及密度对杉木林分生长及材种结构的影响
- 18
-
-
作者
陈琴
董利军
黄开勇
段爱国
戴俊
胡建军
-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用材林研究所
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653,共7页
-
基金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西杉木人工林生长优化控制技术研究”(2021YFD2201301-3)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项目(2024RT04)。
-
文摘
为探讨立地及密度对广西融江流域杉木人工林生长及材种结构的影响,以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试验,于林分13年生时进行生长量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林分树高、胸径、蓄积量、中径材出材率、规格材出材量随地位指数提高而增加,且地位指数级越高时,地位指数提高一级所带来的树高和中径材出材率增幅越大;地位指数越高,大径材形成的时间越早,大径材出材率越高;该林龄阶段(13年生),林木主要分布于14、16、18 cm三个径阶内,且随林分密度减小,≤14 cm径阶林木株数占比减小,≥20 cm径阶林木株数占比增大,小径材出材率减小,中径材出材率增大;随林分密度减小林分蓄积量显著减少,但规格材出材量增加。
-
关键词
人工林
杉木
生长量
出材量
地位指数
林分密度
-
Keywords
artificial forest
Chinese fir
growth
output
site index
stand density
-
分类号
S725.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
- 19
-
-
作者
陈明叶
刘玉峰
刘晓光
徐兆翮
曾立雄
肖文发
-
机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植物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4,共8页
-
基金
“植物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承德市森林植被碳汇能力研究"(ZWZ202201)
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项目"县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实践"(2021SP4-CHN-PA)。
-
文摘
为探究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机制,确定优先恢复区域与适宜恢复措施,以秭归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分别从景观和立地尺度开展森林景观恢复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在景观尺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森林景观恢复的优先恢复地块,制定重点恢复策略;在立地尺度,构建以提升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生物量、生产力为核心的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达到最优配置。结果表明,秭归县适宜森林景观恢复地块总面积18674.06 hm^(2)。在3643.74 hm^(2)适宜新造林地块中,41.74%适宜恢复为针叶林,29.93%适宜恢复为针阔混交林,24.53%适宜恢复为阔叶林,3.80%适宜恢复为灌木林。15030.32 hm^(2)地块适宜提升森林质量,根据其林地类型,提出补植补造、促进林下植被生长、被动恢复、森林经营管理、单一树种改造、栽植混交林、封山育林等具体干预措施及其组合。物元模型与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定量评估,结合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普查数据等基础数据,可有效确定优先恢复地块和恢复策略,为县域森林景观恢复提供定量评估方法。
-
关键词
森林景观恢复
物元模型
多目标灰色局势决策模型
秭归县
森林质量提升
-
Keywords
forest landscape restoration
matter element model
gray situation decision-making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ulti-targets
Zigui County
forest quality improvement
-
分类号
S7-0
[农业科学—林学]
-
-
题名两种彗星兰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
- 20
-
-
作者
王凤杰
兰思仁
段俊
卢绍基
黄卫昌
李明河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上海辰山植物园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厦门塔斯曼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0-194,共5页
-
基金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研专项"彗星兰的生长发育调控及其繁育关键技术研究"(G222406)。
-
文摘
为更加科学和高效地对两种彗星兰进行繁育工作,开展了叶片厚度、稳定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昼夜净CO_(2)吸收动态和可滴定酸含量检测,探索该两物种应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碳同化途径响应。结果表明:长距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的叶片厚度为1.07 mm、δ^(13)C值为-17.24‰;拟长距彗星兰(A.sororium)的叶片厚度为0.58 mm、δ^(13)C值为-27.74‰;长距彗星兰仅在暗期吸收CO_(2)并随着干旱胁迫的加深其净CO_(2)吸收速率也逐渐降低;拟长距彗星兰在未干旱条件下主要在昼期吸收CO_(2),但在干旱处理后的第2~5天暗期净CO_(2)吸收速率转变为正值并逐渐增加;长距彗星兰的早晚可滴定酸含量差值由未干旱的47 mmol·g^(-1)降低至干旱胁迫的22 mmol·g^(-1),而拟长距彗星兰的由39 mmol·g^(-1)增加至60 mmol·g^(-1)。结果支持长距彗星兰为景天酸代谢(CAM)途径植物,而拟长距彗星兰为C3植物的兼性CAM物种;前者CAM途径的启动不受干旱胁迫调控,但后者反之。
-
关键词
长距彗星兰
拟长距彗星兰
干旱胁迫
碳同化途径
景天酸代谢
-
Keywords
Angraecum sesquipedale
Angraecum sororium
drought stress
carbon assimilation pathways
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
-
分类号
Q945.78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