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026篇文章
< 1 2 2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优化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 被引量:3
1
作者 赵丹 范先佐 郭清扬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3-72,共10页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 乡村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更是确保乡村儿童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但现实中,小规模学校布局仍存在诸多问题:布局分散程度高;决策中缺少科学的程序和技术;布局规划中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弱势学生入学机会不均等;校际空间隔离,跨校资源共享难以稳定持续等。因此,应进一步明确小规模学校布局优化的逻辑理路:以教育规划理论引领布局优化的教育功能发挥;以“公平、效率、质量”框架重构布局规划目标;以“集中+分散”布局结构为乡村振兴奠定教育服务基础;以“入学可达性提升”促进乡村儿童入学机会均等;以资源均衡配置促进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同时,围绕“空间可达、服务范围、学校规模、校际发展优质均衡程度、能否促进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等维度因地制宜设置学校布局标准,并提供支持性策略,主要包括:综合区位因素,构建小规模学校布局与乡村振兴规划融合系统;以参与式GIS技术为基础,优化学校布局规划程序;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妥善处理好布局规划中的伴生问题;共享教育资源,促进小规模学校与县镇学校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教育一体化 乡村小规模学校 布局优化 优质均衡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 被引量:17
2
作者 冯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 “教育家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素养的高度概括,为新时代教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教师的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魂脉及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根脉,是中国历史上教育家群体精神特质的真实写照,具有中国教育家的独特性,同时也反映了教育本质和教师成长的规律,具有世界各国教育家的共同性。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是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标识性概念,为世界教育学发展作出了中国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精神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 教育学的标识性概念
下载PDF
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对“双基”“三维目标”的继承与超越 被引量:6
3
作者 刘长海 李海龙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5,122,共8页
继承与超越是把握核心素养与“双基”“三维目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承认知识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各学科着重培育的核心素养普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率,以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三维目标”在拓展教育目... 继承与超越是把握核心素养与“双基”“三维目标”关系的两个关键词。素养导向的新课标承认知识在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各学科着重培育的核心素养普遍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统率,以各学科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三维目标”在拓展教育目标的全面性等方面超越“双基”,核心素养在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课程教学目标看作有机整体等方面进一步超越“双基”和“三维目标”,核心素养语境中的知识观和技能观在强调基于真实情境的应用与生成等方面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聚焦核心素养,新时代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在继承基础上超越,构建兼容“双基”与“三维目标”的核心素养结构模型,直观呈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关系;合理定位聚焦核心素养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抓准教学设计的“牛鼻子”;基于多种教学方式的相辅相成培育核心素养,丰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双基” “三维目标” 新课标
下载PDF
中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政策意义与实施策略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刚平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5,共9页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语境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相对应,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育人载体。为此,学校需要充分运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政策空间...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语境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与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相对应,重视综合素质培养,强调知识整合、问题解决和价值关切,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成为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育人载体。为此,学校需要充分运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政策空间,统筹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特别是,明确学校跨学科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优化跨学科学习活动的主题结构,运用任务教学、项目化学习、问题解决等多种综合教学形式,展开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主题学习交融互渗,以实现课程协同育人和整体育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政策意义 实施策略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模型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宋乃庆 王丽美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跨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跨学科素养培养迫在眉睫。研究者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提炼出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组成要素,构建了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测评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评了6931名中小学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结果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跨学科素养整体水平良好,但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能力两项指标水平较低,教龄、任教学段和是否参加相关培训显著影响教师的跨学科素养水平。基于以上发现,研究认为,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水平需要从强化教师的跨学科意识和内生动力,增加跨学科综合规训,构建多样化教师跨学科共同体等方面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素养 跨学科教学 跨学科知识 跨学科能力 扎根理论 新课程改革
下载PDF
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彩屏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89,共7页
职业教育的“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在发展技术能力和“技术训练”,需要遵循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社会逻辑、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逻辑、产教融合的产业逻辑,在社会认识、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作出... 职业教育的“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定位在发展技术能力和“技术训练”,需要遵循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社会逻辑、人工智能赋能的教育逻辑、产教融合的产业逻辑,在社会认识、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机制、评价机制等五个方面作出改变。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培养不是要脱离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另起炉灶,而是更加有效地实施、创新和优化方案,从贯彻国家政策、抓好关键要素、产教融合、课程链接、“三教”改革、数字技术赋能等六个着力点入手强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创新型拔尖技术人才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逻辑
下载PDF
以教育思想创新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被引量:3
7
作者 郝文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核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而形成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教育思想的创新发展是教育学学科平台和团队建设、学科和学术话语发展、学科和学术人才培育、学科和学术治理等五个系统的灵魂、动力和关键,也是此五个子系统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标志、实力的象征、成效的标准。政治方向和思想影响力都是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标准和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有效促进教育实践发展的教育思想创新成果是建构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核心资源。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以教育思想创新为核心,努力推进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 教育思想创新 教育学学科建设
下载PDF
智慧教育对受教育权的变革及其在教育法典中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璞 薛雅如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2,122,共8页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蜕变,以智慧教育为显著特征的全球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受教育权被赋予新的内涵,受教育机会权兼有“入学机会”和“数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权从获得“物理条件”向“虚拟资源”延伸,受教育结... 数字技术正在推动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蜕变,以智慧教育为显著特征的全球教育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受教育权被赋予新的内涵,受教育机会权兼有“入学机会”和“数字教育机会”,受教育条件权从获得“物理条件”向“虚拟资源”延伸,受教育结果权的评价方式从“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为适应权利保障诉求,教育立法价值取向应从保障“社会权为核心的受教育权”发展为追求“自由权为主的学习权”,兼顾“教育机会均等”与“公平优质教育”,从“教育管理法”向“国家教育管理权与个人受教育权的平衡法”发展。教育法典编纂应对智慧教育模式下受教育权新内涵做出回应,加大公平优质教育的制度供给;增加保障教育选择自由权的制度;确立数字教育保障制度和数字教育隐私保护制度;纳入非制度化教育与终身学习法律制度,保障教育活动中的自由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教育 受教育权 数字化 教育法典 公平优质教育 价值取向
下载PDF
理性作为人的尊严:论康德意义上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教育 被引量:1
9
作者 彭正梅 吴月竹 毛宵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6,共12页
在康德于1874年发表的《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中,理性被康德视为人类的独特禀赋和人类尊严的体现,理性是人类普遍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目的。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理性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不断扩张,最终完成“... 在康德于1874年发表的《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中,理性被康德视为人类的独特禀赋和人类尊严的体现,理性是人类普遍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目的。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理性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不断扩张,最终完成“普遍的世界公民”的自由使用理性的这一“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这一计划的实现有赖于理性的公共使用、完善公民宪法的保障和各国致力于永久和平的多重努力。在这种世界公民的历史哲学视野下,内嵌入人类这一理性/尊严扩张进程的教育进程,必然是世界主义的;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的教育。对于今天日益对抗、分裂和阵营划分的世界危机,发展作为永恒的高阶能力的理性或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基本要素,把对永久和平的期待转变为一种永久的理性对话,来考察全球议题,寻求全球共识,展现公民勇气,重建和推动人类共同体的持续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理性 尊严 世界历史 世界公民教育
下载PDF
重新发现教:再论教与学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卫华 徐星星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4,共9页
教与学正在走向统一,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以学替教的倾向。从历史上看,教与学一直都是相对独立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更注重学,西方古代更注重教。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由教转向学。教的不断弱化与退让,可能造成的风险是使教的概... 教与学正在走向统一,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以学替教的倾向。从历史上看,教与学一直都是相对独立的,相比较而言,中国古代更注重学,西方古代更注重教。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西方由教转向学。教的不断弱化与退让,可能造成的风险是使教的概念名存实亡,教的实践活动备受困扰,教与学的关系也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从现象学角度看教与学的关系共有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发生过程。由此,带给教与学的实践启示是注重教的独立性地位和独特性价值,使教与学的关系超越单一的统一,走向和而不同的“和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与学 教学 现象学
下载PDF
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的对象、方法与结果运用——基于人类学视角的反思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南 杨光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8,共9页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 评估虽然被视作促进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其高利害性使它可能产生诸多消极影响。基于人类学视角,对评估的关键要素进行反思,可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为实现以评促建的目的我们需要做出评估改革。以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为例,从人类学的整体视角来看,评估不应仅针对单个的幼儿园进行,真正的评估对象应是地方教育生态环境中的幼儿园。从人类学的差异视角来看,更好的评估方法应是各方共商评估方案,而不是以研制统一的评估标准为核心。从人类学的他者视角来看,更有价值的评估结果运用方式是听取和尊重幼儿园对其评估结果的解释,使评估结果成为帮助幼儿园深度认识自己的材料与工具,而不是基于评估结果给幼儿园定级或是要求幼儿园马上对照评估要点限期整改。在人类学视角的观照下,评估应首先对拥有管理权和奖惩权的评估主体提要求。评估主体建立并始终坚持关怀的基本原则,了解并满足评估对象的真实发展需要,促使评估对象实现有益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才是评估真正的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 保教质量 评估 教育评估 评估要素 人类学视角
下载PDF
论“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小军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形式上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但在内容上各学科之间却“跨而不合”或“合而不深”,在结果上则难以导向对主题的深度理解。“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学科性与跨学科性... “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形式上围绕一个共同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但在内容上各学科之间却“跨而不合”或“合而不深”,在结果上则难以导向对主题的深度理解。“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它是学科性与跨学科性客观冲突、主学科与相关学科不同立场的博弈、预定设计的实践性调适的结果。“拼盘”式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助于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样态的拓展与丰富,也可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积极稳妥落地。同时,它也可能带来一些缺憾:引发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误读,难以彰显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应有价值。基于以上反思,当下乃至未来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既应主动实施“拼盘”,又需积极超越“拼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主题学习 “拼盘”式 学科 跨学科
下载PDF
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劳动精神
13
作者 张刘 高玉梅 陈治均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7,121,共8页
新时代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劳动型人才。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契合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需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培养“勤俭、奋... 新时代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符合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劳动型人才。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契合创新创业实践的需要、创新创业教育本质的需求和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至关重要,培育勤俭美德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筑牢艰苦奋斗信念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铸就创新实践品格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底色,弘扬奉献精神是创新创业的最终追求。为确保劳动精神培养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应遵循教育性、协同性和载体性的教学原则。此外,大学需要通过提升认知境界、拓展教育维度、搭建育人平台等路径,进行精细规划与有效施策,使劳动精神成为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激励青年学子的强大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劳动精神 勤俭 奋斗 创新 奉献
下载PDF
研究生教育如何赋能省域创新——基于31个省份数据的fsQCA分析
14
作者 李晓虹 王梓宁 张婷婷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2,共11页
研究生教育是实现省域创新的关键载体,其集聚的创新要素对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整合研究生教育影响省域创新的分析框架,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究研究生教育对省域创新的驱动... 研究生教育是实现省域创新的关键载体,其集聚的创新要素对推动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整合研究生教育影响省域创新的分析框架,运用fsQCA方法,以我国31个省份为案例样本,探究研究生教育对省域创新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单一条件变量不能构成省域创新的必要条件,但学科优势和科技成果转化对省域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关键。研究生教育赋能高水平省域创新的驱动路径有创新基础联动的综合发展型、成果转化主导的创新资源集聚型、学科优势引领的创新环境协同型三种。研究生教育未能赋能省域创新的原因较为复杂,多与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两个核心条件的缺失有关。研究结论既有助于丰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的研究范畴,又能为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促进省域创新提供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省域创新 fsQCA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下载PDF
何种激励政策更有助于乡村教师留任——基于5省(自治区)10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5
作者 王涛 刘善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92,共9页
“留得住”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诉求,教师激励是促进乡村教师留任的重要手段。对5省(自治区)10县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尊师重教氛围、生活待遇提升度、职称评聘难度、荣誉感提升度、社会地位提升度、能力素质提升度、地方津补贴... “留得住”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诉求,教师激励是促进乡村教师留任的重要手段。对5省(自治区)10县的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尊师重教氛围、生活待遇提升度、职称评聘难度、荣誉感提升度、社会地位提升度、能力素质提升度、地方津补贴及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影响效应依次递减;享受社会保险和公积金、提供周转宿舍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影响不显著;编制身份、学段、经济区域等个体特征、学校特征及区位特征因素对乡村教师留任意愿有显著影响。促进乡村教师留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完善保障性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性激励政策,探索补偿性激励性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激励政策 留任意愿 实证分析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逻辑与实证检验
16
作者 罗仲尤 刘伟豪 +1 位作者 邹明 万洋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7,共13页
高等教育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等... 高等教育作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关键汇聚点,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成新质生产力的先导性变量。基于2010—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人力资本积累、高校科技创新、产学研合作及产业结构高级化是高等教育推动新质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对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效应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更为明显;而且这种正向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对空间邻近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强。我国应从以下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中西部地区教育政策供给体系;切实增强高等教育的传导效果,汇聚培植新质生产力的教育势能;建立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关联意识,畅通高等教育、科技、人才要素的跨区域循环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产学研合作 产业结构
下载PDF
应对气候变化:教育的时代使命与行动路径
17
作者 岳伟 余乐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将不可逆转,究其根源,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它既是一项科学议题和社会议题,也是一项... 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将不可逆转,究其根源,除了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才是导致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应对气候变化迫在眉睫,它既是一项科学议题和社会议题,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议题,教育必须积极行动起来。对于教育而言,其功能主要体现在能够通过传授气候相关知识、价值观、技能等,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气候变化和积极参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甚至还能依托全球集智来助力扭转气候变化的态势。为了响应应对气候变化的时代使命,在开展教育时,亟需从理念更新、教育形式创新、多学科融合、校内外资源联动以及提升教师素养等多维度着手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教育议题 适应 减缓 校内外资源
下载PDF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逻辑与路径
18
作者 申国昌 姬溪曦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24,37,共9页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为显著特征的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教育、科技和人才。高等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枢纽。随着社会... 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和产业升级为显著特征的生产力,其核心要素是教育、科技和人才。高等教育作为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的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教融合的关键枢纽。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基于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三大领域的本体职能,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呈现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创新驱动以及服务区域经济的衍生价值。换言之,高等教育的本质职能与衍生价值共同构建了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梳理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可知,高等教育将通过以下方式释放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势能与动力:构建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创新顶层设计;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人才供给;落实有组织科研服务机制,促进成果转化;坚持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等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高等教育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社会服务
下载PDF
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王天平 牌代琼 +2 位作者 周蕾 陈代丽 李杨明菲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1,106,共12页
为了探析和厘清学生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课堂教学视角,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82节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观察和切片分析。研究发现:在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程度整体偏低、教师主体深刻影响着课堂深度学习行为的发... 为了探析和厘清学生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课堂教学视角,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的82节教学视频进行系统观察和切片分析。研究发现:在课堂情境中,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程度整体偏低、教师主体深刻影响着课堂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高阶认知目标和诊断性评价对深度学习行为发生的影响更为显著、直观性和参与性强的教学方法有更利于高阶学习行为的发生,而传统教学媒体和一般教学环境不利于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由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结合学生素养发展需求和教学活动情境特点,革新课堂教学理念,营造积极主动的课堂氛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化知识内容呈现方式,发挥及时评价的作用等,有效引导和驱动有层次、有结构、可持续和可拓展的深度学习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情境 深度学习行为 教学视频分析 影响因素 学生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的逻辑机理、实然困境与实践策略
20
作者 张学敏 江瑞涛 张浩乾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共7页
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的逻辑机理有家校认知和目标的契合、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趋于平等的家校关系等。但在现实中,家校立场分歧、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权责边界模糊等因素都... 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的逻辑机理有家校认知和目标的契合、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升、趋于平等的家校关系等。但在现实中,家校立场分歧、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权责边界模糊等因素都阻碍家校合作实施教育惩戒。政府、学校、家庭等主体应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家校双方协同合作,有效实施教育惩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惩戒 家校合作 逻辑机理 实然困境 实践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