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湖南考古辑刊
共找到
392
篇文章
<
1
2
…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考古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志军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年第1期257-267,共11页
近些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稻谷遗存,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考古资料。准确鉴定这些考古出土植物遗存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本文通过对72份现代稻谷对比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寻找栽培稻与野生稻...
近些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稻谷遗存,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考古资料。准确鉴定这些考古出土植物遗存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本文通过对72份现代稻谷对比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寻找栽培稻与野生稻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如稻米的粒形、胚部的特征、稻谷基盘特征等。对在特征部位选择的5个测量点进行测量,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栽野属性的判别公式。应用新建立的判别公式,本文还对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八十垱、丁家岗、城头山和叶家庙等考古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根据鉴定结果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栽培稻和稻作农业起源的特点和模式开展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作农业起源
长江中游
判别公式
原文传递
1986-1987大庸城区西汉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
2
2
作者
向桃初
吴贤龙
+2 位作者
胡建军
张双北
安用甫
《
湖南考古辑刊
》
1989年第1期99-124+6,共26页
为了配合大庸市城市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及大庸市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对大庸市城区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调查,并先后科学发掘和清理了十个基建工地征地范围内的古遗址200平方米...
为了配合大庸市城市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及大庸市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对大庸市城区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调查,并先后科学发掘和清理了十个基建工地征地范围内的古遗址200平方米、古墓葬300余座。其中战国墓80余座、西汉墓49座,余为东汉至元明各时期墓葬。现将西汉墓发掘材料公布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古墓葬
城区
文物
工作队
大庸市
西汉
原文传递
楚鬲试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何介钧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177-185,共9页
王光镐同志的《楚文化源流新证》一书,是截至目前为止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楚文化和楚史份量最重、研究最系统、涉及面最广的力作,对于广大楚史、楚文化研究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但在对楚鬲(或称楚式鬲)的认识上,却有难以令人同意...
王光镐同志的《楚文化源流新证》一书,是截至目前为止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楚文化和楚史份量最重、研究最系统、涉及面最广的力作,对于广大楚史、楚文化研究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但在对楚鬲(或称楚式鬲)的认识上,却有难以令人同意之处。而对于楚鬲认识的分歧,势必影响到对楚文化渊源认识的分歧。故尔不揣冒昧,提出自己对楚鬲的肤浅认识,借此与王光镐同志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区域
考古学文化
西周早期
楚墓
王光
西周中期
文化源流
西周晚期
战国早期
绳纹
原文传递
《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征稿启事
4
作者
无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337-338,共2页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7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7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集稿件,细则如下:(1)本刊现已设立考古新发现、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文物杂谈、家园凝眸、金石锥指、史海钩沉、公众考古等栏目,主要以考古发掘简报、专业论文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考古辑刊
湖湘文化精神
公众考古
科技考古
编辑部
甘为人梯
史海钩沉
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通讯地址
原文传递
战国黔中三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贺刚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207-217+169,共11页
史称黔中,首见于《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日:“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是知黔中曾为楚国的西部政区之一,且与巫郡齐列。然终战国一代,秦楚争霸称雄,彼此攻伐不已,及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南出武关,一举占领了楚...
史称黔中,首见于《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日:“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是知黔中曾为楚国的西部政区之一,且与巫郡齐列。然终战国一代,秦楚争霸称雄,彼此攻伐不已,及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南出武关,一举占领了楚的汉北与上庸,继而又发陇西,取道巴蜀,攻克了楚黔中。二年以后,秦拔纪郢以为南郡,楚王东北保于陈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中郡
战国时期
巫郡
司马错
秦昭襄王
陈城
战国晚期
武陵郡
楚人
《华阳国志》
原文传递
长沙窑与邛窑关系考
被引量:
4
6
作者
杨宁波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4年第1期209-217,共9页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比较长沙窑与邛窑的器物形制、成型工艺、装饰工艺、装烧工艺等,并结合安史之乱之际北人南迁等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认识长沙窑和邛窑及两者与北方窑口的关系。长沙窑和邛窑虽有诸多共同点,但更多的差异之处不容忽视,相...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比较长沙窑与邛窑的器物形制、成型工艺、装饰工艺、装烧工艺等,并结合安史之乱之际北人南迁等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认识长沙窑和邛窑及两者与北方窑口的关系。长沙窑和邛窑虽有诸多共同点,但更多的差异之处不容忽视,相似之处很可能是两个窑口分别与北方唐三彩窑口交流的体现,而差异之处则更多是陶瓷技术的区域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沙窑
邛窑
制瓷技术
原文传递
论东亚伞状支烧具的技术体系及始源地问题——兼谈岳州窑和桂林窑的关系
被引量:
3
7
作者
杨宁波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235-247,共13页
伞状支烧具是为扩大装烧容量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窑具,它出现于隋代,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三支,一支以河北邢窑为代表,使用于隋唐时期;一支以岳州窑—桂林窑—德化窑—日本萩烧窑为代表,从隋代一直延续至清代;一支以四川邛窑系为代表,使...
伞状支烧具是为扩大装烧容量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窑具,它出现于隋代,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三支,一支以河北邢窑为代表,使用于隋唐时期;一支以岳州窑—桂林窑—德化窑—日本萩烧窑为代表,从隋代一直延续至清代;一支以四川邛窑系为代表,使用于隋代至北宋时期。从隋代窑业技术发展的整体格局等方面来看,岳州窑应是伞状支烧具的起源地。本文还对岳州窑和桂林窑作了系统的对比,发现桂林窑深受岳州窑的影响,伞状支烧具就是最好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岳州窑
桂林窑
德化窑
伞状支烧具
原文传递
遗址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判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
3
8
作者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年第1期268-276,共9页
本文通过对水稻双峰硅质体和扇形硅质体形态的研究,建立了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的判别公式,并根据交互验证法的方法,得出其可信度,为今后考古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类型的判别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
籼稻粳稻硅质体
双峰
扇形
原文传递
湖南考古遗址炭化米胚的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年第1期240-246,共7页
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的驯化过程中,水稻的萌发方式也从根系发芽转为种子发芽。研究幼苗最初生长的部位——胚的形态变化是了解水稻驯化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现代米胚的形态研究基础上,将湖南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与之进行对...
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的驯化过程中,水稻的萌发方式也从根系发芽转为种子发芽。研究幼苗最初生长的部位——胚的形态变化是了解水稻驯化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现代米胚的形态研究基础上,将湖南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与之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对不同时期炭化水稻的性质作出判断。从湖南距今8000年左右的八十垱遗址炭化米胚的特征分析可知,有60%以上胚的特征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说明其有可能已进入了有性繁殖阶段,并据此认为距今8000多年湖南水稻已经进入了人工栽培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米
米胚
湖南考古遗址
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
原文传递
古椰贝丘遗存初识——兼谈香港沙下等相关遗存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岩
崔勇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8年第1期226-250,共25页
本文对广东佛山高明古椰贝丘遗址、香港西贡沙下遗址及相关同类遗存的性质、年代和文化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将此类遗存归入古椰文化范畴。将古椰文化划分为两期四段,对其文化来源及其在广东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
本文对广东佛山高明古椰贝丘遗址、香港西贡沙下遗址及相关同类遗存的性质、年代和文化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将此类遗存归入古椰文化范畴。将古椰文化划分为两期四段,对其文化来源及其在广东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椰遗址
古椰文化
西贡沙下
珠江三角洲
原文传递
《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征稿启事
11
作者
无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336-336,共1页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5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1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5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1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集稿件,细则如下。(1)本刊现已设立考古新发现、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文物杂谈、家园凝眸、金石锥指、史海钩沉、公众考古等栏目,主要以考古发掘简报、专业论文为主,兼顾文物发现资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辑部
湖南考古辑刊
原文传递
澧阳平原四个新石器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在我国许多考古遗址中,时有碳化稻谷的发现,但如何判断其类型,却一直是困扰考古工作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利用从遗址中分析出来的由稻叶机动细胞硅化形成的硅酸体(plant opal)来判断稻谷的种类,并进行产量的估算和寻找古...
在我国许多考古遗址中,时有碳化稻谷的发现,但如何判断其类型,却一直是困扰考古工作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利用从遗址中分析出来的由稻叶机动细胞硅化形成的硅酸体(plant opal)来判断稻谷的种类,并进行产量的估算和寻找古代水田,取得相当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体
考古工作者
栽培稻
因子分析
综合变量
水平值
屈家岭文化
国家文物局
一个问题
形态参数
原文传递
从水稻遗传学性质论其起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9年第1期165-170,共6页
近年来,由于DNA的提取和扩增手段变得更加简单,使原来不可能进行的工作得以开展,更使炭化米DNA的提取变为现实。1997年,我所与日本静冈大学联合对城头山遗址的炭化米进行DNA的提取和扩增并获得成功,但得到的结论却令人深思,使人们不得...
近年来,由于DNA的提取和扩增手段变得更加简单,使原来不可能进行的工作得以开展,更使炭化米DNA的提取变为现实。1997年,我所与日本静冈大学联合对城头山遗址的炭化米进行DNA的提取和扩增并获得成功,但得到的结论却令人深思,使人们不得不从遗传学的角度再看水稻的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化
静冈
起源
城头
大学
遗传学
水稻
原文传递
湖南出土汉魏六朝文字杂考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世荣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230-234,共5页
湖南汉魏六朝文字,散见于竹简、缯帛、铜、石、漆木、陶瓷、砖瓦,已有多篇古文介绍,本文撮其要者,试作补释。 一、马王堆一、三号汉墓竹简、帛书文字补释 竹帛书大部分已经出版,本文主要根据1号汉墓竹简《遣册》试作补释。。其中《马王...
湖南汉魏六朝文字,散见于竹简、缯帛、铜、石、漆木、陶瓷、砖瓦,已有多篇古文介绍,本文撮其要者,试作补释。 一、马王堆一、三号汉墓竹简、帛书文字补释 竹帛书大部分已经出版,本文主要根据1号汉墓竹简《遣册》试作补释。。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中已有考释,以下简称《考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补释
三号汉墓
汉魏六朝
杂考
长沙国
墓主人
青铜镜
器名
木俑
原文传递
说“盏盂”——兼论楚系盏盂的形态与功能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锦前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260-279,共20页
本文主要从文字和器形两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作为器物自名的■、■等字,应释作'盂'。进而主要据楚系有自名的盏的有关材料,从器物形制、自名及古书的相关记载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认为盏与鼎、盆及盂等器类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亲缘关...
本文主要从文字和器形两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作为器物自名的■、■等字,应释作'盂'。进而主要据楚系有自名的盏的有关材料,从器物形制、自名及古书的相关记载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认为盏与鼎、盆及盂等器类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亲缘关系。盏虽系楚系铜器中所特有的器类,但其部分类型明显受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盏在礼器中的功用与地位,大致与敦、巵相当。盏在其诞生之初乃至较长一段时间里,除用作盛食外,也兼有繁鼎的煮食、温食之用,后渐演变为单纯的盛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系
盏盂
自名
形态
功能
原文传递
竞畏矛补论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锦前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324-336,共13页
本文对竞畏矛器主名的'畏'字进行了补释;对矛之时代作了补充讨论,认为从铭文字体及文例来看,当定在战国早期。指出其对楚王熊璋戈铭文的读序、铭末文字的拟补以及戈之年代的确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过去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定...
本文对竞畏矛器主名的'畏'字进行了补释;对矛之时代作了补充讨论,认为从铭文字体及文例来看,当定在战国早期。指出其对楚王熊璋戈铭文的读序、铭末文字的拟补以及戈之年代的确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过去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定名、厘清字书训释以及古书注解的疑义,也有重要的帮助;对正确理解以往战国兵器铭文中常见的'卒'或'萃'的训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畏矛
时代
楚王熊璋戈
卒
萃
原文传递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九号井发掘报告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兴国
张春龙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129-163,350-352,373-390,共37页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益阳市兔子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16口古井中有11口出土了楚、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是研究战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历史的珍...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益阳市兔子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16口古井中有11口出土了楚、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是研究战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明确了该遗址作为历史上益阳县城遗址的性质和价值,以J9为代表的遗迹单位内与简牍共出的砖瓦、陶器等其他材质的文物十分丰富,这些文物是建立益阳及邻近地区物质文化历史序列极其难得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子山遗址
九号井
楚、秦
简牍
益阳县城
原文传递
城头山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的套箱提取
被引量:
1
18
作者
张涛
陈磊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290-299,367-369,共11页
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是由竖立的木桩、竹席组成的篱笆状护坡结构,考古发掘出露部分长5m、宽2.5m、高1.2m,根据保护方案要求,需对这一部分遗迹进行套箱提取,运往室内实施保护。经过科学计算和设计,套箱平安起运至文物保护工作站,实施下一...
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是由竖立的木桩、竹席组成的篱笆状护坡结构,考古发掘出露部分长5m、宽2.5m、高1.2m,根据保护方案要求,需对这一部分遗迹进行套箱提取,运往室内实施保护。经过科学计算和设计,套箱平安起运至文物保护工作站,实施下一步的室内科技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头山
2号馆
遗迹
套箱
提取
原文传递
历史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早期考古学
被引量:
1
19
作者
郭伟民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考古学的影响尤甚。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传统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产生强烈冲击,并在此背景下萌生了中国考古学。寻找中国文化和文...
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考古学的影响尤甚。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传统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产生强烈冲击,并在此背景下萌生了中国考古学。寻找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源头、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质、研究中国的历史成为中国早期考古学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论
仰韶
西阴村
殷墟
原文传递
明华阳王寓澧始末考略
被引量:
1
20
作者
谭远辉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年第1期312-319,共8页
华阳王是明代分封的第一代郡王。第一代华阳王朱悦燿是蜀献王朱椿的次子,因种种劣行而被贬谪澧州。华阳王在澧州共传衍九代,历223年。其主要活动区域即在今澧县、津市一带,墓葬也分布在这一带。华阳王家族在澧、津一带留下了许多历史的...
华阳王是明代分封的第一代郡王。第一代华阳王朱悦燿是蜀献王朱椿的次子,因种种劣行而被贬谪澧州。华阳王在澧州共传衍九代,历223年。其主要活动区域即在今澧县、津市一带,墓葬也分布在这一带。华阳王家族在澧、津一带留下了许多历史的遗迹和传说。本文钩沉索隐,略叙颠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阳王
贬谪
澧州
史迹
原文传递
题名
考古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
4
1
作者
赵志军
顾海滨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年第1期257-267,共11页
文摘
近些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址出土了丰富的稻谷遗存,为探讨稻作农业起源提供了考古资料。准确鉴定这些考古出土植物遗存是开展进一步研究的前提。本文通过对72份现代稻谷对比标本的观察和分析,寻找栽培稻与野生稻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异,如稻米的粒形、胚部的特征、稻谷基盘特征等。对在特征部位选择的5个测量点进行测量,然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考古出土稻谷遗存的栽野属性的判别公式。应用新建立的判别公式,本文还对分布在长江中游地区的八十垱、丁家岗、城头山和叶家庙等考古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进行了鉴定和分析,并根据鉴定结果对长江中游地区的栽培稻和稻作农业起源的特点和模式开展了探讨。
关键词
稻作农业起源
长江中游
判别公式
Keywords
Origin of rice agriculture
the middle Yangtze region
prediction formulas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1986-1987大庸城区西汉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
2
2
作者
向桃初
吴贤龙
胡建军
张双北
安用甫
机构
湖南省考古研究所
湘西自治州文物队
大庸市文管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慈利县文物管理所
大庸市文物管理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89年第1期99-124+6,共26页
文摘
为了配合大庸市城市基本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湘西自治州文物工作队及大庸市文物管理所于1986年3月至1987年9月,对大庸市城区内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调查,并先后科学发掘和清理了十个基建工地征地范围内的古遗址200平方米、古墓葬300余座。其中战国墓80余座、西汉墓49座,余为东汉至元明各时期墓葬。现将西汉墓发掘材料公布如下。
关键词
遗址
古墓葬
城区
文物
工作队
大庸市
西汉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楚鬲试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何介钧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177-185,共9页
文摘
王光镐同志的《楚文化源流新证》一书,是截至目前为止用考古学的方法研究楚文化和楚史份量最重、研究最系统、涉及面最广的力作,对于广大楚史、楚文化研究工作者,具有极大的启迪作用。但在对楚鬲(或称楚式鬲)的认识上,却有难以令人同意之处。而对于楚鬲认识的分歧,势必影响到对楚文化渊源认识的分歧。故尔不揣冒昧,提出自己对楚鬲的肤浅认识,借此与王光镐同志商讨。
关键词
文化区域
考古学文化
西周早期
楚墓
王光
西周中期
文化源流
西周晚期
战国早期
绳纹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征稿启事
4
作者
无
机构
《湖南考古辑刊》编辑部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337-338,共2页
文摘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7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集稿件,细则如下:(1)本刊现已设立考古新发现、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文物杂谈、家园凝眸、金石锥指、史海钩沉、公众考古等栏目,主要以考古发掘简报、专业论文为主。
关键词
湖南考古辑刊
湖湘文化精神
公众考古
科技考古
编辑部
甘为人梯
史海钩沉
发掘简报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通讯地址
分类号
K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战国黔中三论
被引量:
3
5
作者
贺刚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207-217+169,共11页
文摘
史称黔中,首见于《国策》。《楚策》苏秦说楚威王日:“楚地西有黔中,巫郡……”。是知黔中曾为楚国的西部政区之一,且与巫郡齐列。然终战国一代,秦楚争霸称雄,彼此攻伐不已,及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南出武关,一举占领了楚的汉北与上庸,继而又发陇西,取道巴蜀,攻克了楚黔中。二年以后,秦拔纪郢以为南郡,楚王东北保于陈城。
关键词
黔中郡
战国时期
巫郡
司马错
秦昭襄王
陈城
战国晚期
武陵郡
楚人
《华阳国志》
分类号
K23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长沙窑与邛窑关系考
被引量:
4
6
作者
杨宁波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4年第1期209-217,共9页
文摘
通过系统地梳理和比较长沙窑与邛窑的器物形制、成型工艺、装饰工艺、装烧工艺等,并结合安史之乱之际北人南迁等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认识长沙窑和邛窑及两者与北方窑口的关系。长沙窑和邛窑虽有诸多共同点,但更多的差异之处不容忽视,相似之处很可能是两个窑口分别与北方唐三彩窑口交流的体现,而差异之处则更多是陶瓷技术的区域性特征。
关键词
长沙窑
邛窑
制瓷技术
Keywords
Changsha Kiln
Qionglai Kiln
Porcelain Mak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K87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论东亚伞状支烧具的技术体系及始源地问题——兼谈岳州窑和桂林窑的关系
被引量:
3
7
作者
杨宁波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235-247,共13页
文摘
伞状支烧具是为扩大装烧容量而产生的一种复合型窑具,它出现于隋代,依据其形态特征可分为三支,一支以河北邢窑为代表,使用于隋唐时期;一支以岳州窑—桂林窑—德化窑—日本萩烧窑为代表,从隋代一直延续至清代;一支以四川邛窑系为代表,使用于隋代至北宋时期。从隋代窑业技术发展的整体格局等方面来看,岳州窑应是伞状支烧具的起源地。本文还对岳州窑和桂林窑作了系统的对比,发现桂林窑深受岳州窑的影响,伞状支烧具就是最好的证明。
关键词
岳州窑
桂林窑
德化窑
伞状支烧具
Keywords
Yuezhou Kiln
Guilin Kiln
Dehua Kiln
Umbrella Support Tool
分类号
K875.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遗址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判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
3
8
作者
顾海滨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年第1期268-276,共9页
文摘
本文通过对水稻双峰硅质体和扇形硅质体形态的研究,建立了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的判别公式,并根据交互验证法的方法,得出其可信度,为今后考古遗址出土的水稻硅质体类型的判别提供了便利。
关键词
籼稻粳稻硅质体
双峰
扇形
Keywords
Oryza sativa subsp. Hsien
Oryza sativa subsp. Keng
Phytolith Two peaks
Fan-shaped
分类号
S51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南考古遗址炭化米胚的研究
被引量:
2
9
作者
顾海滨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年第1期240-246,共7页
文摘
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的驯化过程中,水稻的萌发方式也从根系发芽转为种子发芽。研究幼苗最初生长的部位——胚的形态变化是了解水稻驯化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对现代米胚的形态研究基础上,将湖南考古遗址出土的炭化米与之进行对比研究,最终对不同时期炭化水稻的性质作出判断。从湖南距今8000年左右的八十垱遗址炭化米胚的特征分析可知,有60%以上胚的特征接近现代的栽培稻,说明其有可能已进入了有性繁殖阶段,并据此认为距今8000多年湖南水稻已经进入了人工栽培的阶段。
关键词
炭化米
米胚
湖南考古遗址
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
分类号
S511-09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古椰贝丘遗存初识——兼谈香港沙下等相关遗存
被引量:
2
10
作者
李岩
崔勇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8年第1期226-250,共25页
文摘
本文对广东佛山高明古椰贝丘遗址、香港西贡沙下遗址及相关同类遗存的性质、年代和文化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将此类遗存归入古椰文化范畴。将古椰文化划分为两期四段,对其文化来源及其在广东史前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
古椰遗址
古椰文化
西贡沙下
珠江三角洲
Keywords
Guye Site
Guye Culture
Shaxia,Xigong
Pearl River Delta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征稿启事
11
作者
无
机构
《湖南考古辑刊》编辑部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336-336,共1页
文摘
为了弘扬湖湘文化精神,推介湖南考古新发现,展示湖南省文物考古事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水平,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秉承甘为人梯的一贯宗旨,决定2015年继续主办《湖南考古辑刊》第11集。现面向省内外的业内专家、学者、同仁及文物爱好者征集稿件,细则如下。(1)本刊现已设立考古新发现、探索与研究、科技考古、文物杂谈、家园凝眸、金石锥指、史海钩沉、公众考古等栏目,主要以考古发掘简报、专业论文为主,兼顾文物发现资讯。
关键词
编辑部
湖南考古辑刊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澧阳平原四个新石器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12
作者
顾海滨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125-135,共11页
文摘
在我国许多考古遗址中,时有碳化稻谷的发现,但如何判断其类型,却一直是困扰考古工作者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利用从遗址中分析出来的由稻叶机动细胞硅化形成的硅酸体(plant opal)来判断稻谷的种类,并进行产量的估算和寻找古代水田,取得相当的成功。
关键词
硅酸体
考古工作者
栽培稻
因子分析
综合变量
水平值
屈家岭文化
国家文物局
一个问题
形态参数
分类号
K87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从水稻遗传学性质论其起源
被引量:
1
13
作者
顾海滨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9年第1期165-170,共6页
文摘
近年来,由于DNA的提取和扩增手段变得更加简单,使原来不可能进行的工作得以开展,更使炭化米DNA的提取变为现实。1997年,我所与日本静冈大学联合对城头山遗址的炭化米进行DNA的提取和扩增并获得成功,但得到的结论却令人深思,使人们不得不从遗传学的角度再看水稻的起源。
关键词
炭化
静冈
起源
城头
大学
遗传学
水稻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南出土汉魏六朝文字杂考
被引量:
1
14
作者
周世荣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年第1期230-234,共5页
文摘
湖南汉魏六朝文字,散见于竹简、缯帛、铜、石、漆木、陶瓷、砖瓦,已有多篇古文介绍,本文撮其要者,试作补释。 一、马王堆一、三号汉墓竹简、帛书文字补释 竹帛书大部分已经出版,本文主要根据1号汉墓竹简《遣册》试作补释。。其中《马王堆一号汉墓》“竹简”中已有考释,以下简称《考释》。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补释
三号汉墓
汉魏六朝
杂考
长沙国
墓主人
青铜镜
器名
木俑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说“盏盂”——兼论楚系盏盂的形态与功能
被引量:
1
15
作者
黄锦前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年第1期260-279,共20页
文摘
本文主要从文字和器形两方面加以考察,认为作为器物自名的■、■等字,应释作'盂'。进而主要据楚系有自名的盏的有关材料,从器物形制、自名及古书的相关记载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认为盏与鼎、盆及盂等器类之间有着很密切的亲缘关系。盏虽系楚系铜器中所特有的器类,但其部分类型明显受同时期中原文化的影响。盏在礼器中的功用与地位,大致与敦、巵相当。盏在其诞生之初乃至较长一段时间里,除用作盛食外,也兼有繁鼎的煮食、温食之用,后渐演变为单纯的盛食器。
关键词
楚系
盏盂
自名
形态
功能
Keywords
the Chu System
'Zhan yu'
Self-name
Shape
Function
分类号
K876.41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竞畏矛补论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
1
16
作者
黄锦前
机构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324-336,共13页
文摘
本文对竞畏矛器主名的'畏'字进行了补释;对矛之时代作了补充讨论,认为从铭文字体及文例来看,当定在战国早期。指出其对楚王熊璋戈铭文的读序、铭末文字的拟补以及戈之年代的确定,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对过去出土的同类器物的定名、厘清字书训释以及古书注解的疑义,也有重要的帮助;对正确理解以往战国兵器铭文中常见的'卒'或'萃'的训释,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竞畏矛
时代
楚王熊璋戈
卒
萃
Keywords
Jingwei spear
Dynasty
Chuwang Xiongzhang dagger-axe
Zu
Cui
分类号
K875.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九号井发掘报告
被引量:
1
17
作者
张兴国
张春龙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益阳市文物管理处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129-163,350-352,373-390,共37页
文摘
2013年5~11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益阳市文物管理处组成考古队对益阳市兔子山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16口古井中有11口出土了楚、秦、汉、三国时期的简牍,是研究战国秦汉至三国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明确了该遗址作为历史上益阳县城遗址的性质和价值,以J9为代表的遗迹单位内与简牍共出的砖瓦、陶器等其他材质的文物十分丰富,这些文物是建立益阳及邻近地区物质文化历史序列极其难得的标本。
关键词
兔子山遗址
九号井
楚、秦
简牍
益阳县城
Keywords
Tuzishan Site
No.9 Well
Chu and Qin
Bamboo and Wooden Slips
Yiyang County Seat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城头山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的套箱提取
被引量:
1
18
作者
张涛
陈磊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290-299,367-369,共11页
文摘
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是由竖立的木桩、竹席组成的篱笆状护坡结构,考古发掘出露部分长5m、宽2.5m、高1.2m,根据保护方案要求,需对这一部分遗迹进行套箱提取,运往室内实施保护。经过科学计算和设计,套箱平安起运至文物保护工作站,实施下一步的室内科技保护。
关键词
城头山
2号馆
遗迹
套箱
提取
Keywords
Chengtoushan Site
Hall No.2
Archaeological Remains
Jacket Box
Lifting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历史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早期考古学
被引量:
1
19
作者
郭伟民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年第1期186-195,共10页
文摘
考古学的产生及发展与西方学术思潮的变化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进化论思想对考古学的影响尤甚。20世纪初中国社会急剧变革,西方学术思想的引进对传统中国学术尤其是历史学产生强烈冲击,并在此背景下萌生了中国考古学。寻找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源头、探索中国文化的特质、研究中国的历史成为中国早期考古学的使命。
关键词
进化论
仰韶
西阴村
殷墟
Keywords
Theory of Evolution
Yangshao
Xiyin Village
Yinxu
分类号
K8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明华阳王寓澧始末考略
被引量:
1
20
作者
谭远辉
机构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年第1期312-319,共8页
文摘
华阳王是明代分封的第一代郡王。第一代华阳王朱悦燿是蜀献王朱椿的次子,因种种劣行而被贬谪澧州。华阳王在澧州共传衍九代,历223年。其主要活动区域即在今澧县、津市一带,墓葬也分布在这一带。华阳王家族在澧、津一带留下了许多历史的遗迹和传说。本文钩沉索隐,略叙颠末。
关键词
华阳王
贬谪
澧州
史迹
分类号
K877.4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考古遗址出土稻谷遗存的鉴定方法及应用
赵志军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
4
原文传递
2
1986-1987大庸城区西汉墓发掘报告
向桃初
吴贤龙
胡建军
张双北
安用甫
《
湖南考古辑刊
》
1989
2
原文传递
3
楚鬲试析
何介钧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
4
原文传递
4
《湖南考古辑刊》第13集征稿启事
无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
0
原文传递
5
战国黔中三论
贺刚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
3
原文传递
6
长沙窑与邛窑关系考
杨宁波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4
4
原文传递
7
论东亚伞状支烧具的技术体系及始源地问题——兼谈岳州窑和桂林窑的关系
杨宁波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
3
原文传递
8
遗址水稻硅质体籼粳性质判别方法综述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09
3
原文传递
9
湖南考古遗址炭化米胚的研究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
2
原文传递
10
古椰贝丘遗存初识——兼谈香港沙下等相关遗存
李岩
崔勇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8
2
原文传递
11
《湖南考古辑刊》第12集征稿启事
无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
0
原文传递
12
澧阳平原四个新石器遗址水稻硅酸体的初步研究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
1
原文传递
13
从水稻遗传学性质论其起源
顾海滨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9
1
原文传递
14
湖南出土汉魏六朝文字杂考
周世荣
《
湖南考古辑刊
》
1994
1
原文传递
15
说“盏盂”——兼论楚系盏盂的形态与功能
黄锦前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5
1
原文传递
16
竞畏矛补论及其相关问题
黄锦前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
1
原文传递
17
湖南益阳兔子山遗址九号井发掘报告
张兴国
张春龙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
1
原文传递
18
城头山2号遗址区护坡遗迹的套箱提取
张涛
陈磊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
1
原文传递
19
历史学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早期考古学
郭伟民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6
1
原文传递
20
明华阳王寓澧始末考略
谭远辉
《
湖南考古辑刊
》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20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