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4,314篇文章
< 1 2 2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何海军 煤质技术 2024年第4期24-33,47,共11页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合理处置产量大且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泥,可使其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因而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污泥的掺烧现状、掺烧机理、燃烧工况、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方案等方面对燃煤循环流化床锅... 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合理处置产量大且含有有害物质的污泥,可使其烟气中污染物排放浓度达标,因而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污泥的掺烧现状、掺烧机理、燃烧工况、存在问题以及优化方案等方面对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进行综述研究。煤炭与污泥混燃可实现燃料特性互补,消除单一燃料的负面特性。结合国内外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相关工艺,指出现阶段我国污泥掺烧对燃烧效率、锅炉运行以及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并提出优化工况的具体措施。综合认为,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污泥可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需从污泥预处理、锅炉系统优化、数值模拟等多角度出发,进行系统优化设计和改造,以确保混合燃料在炉内高效燃烧、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掺烧机理 燃煤循环流化床 掺烧现状 燃烧工况优化 燃烧效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焦炭反应性对块矿高炉冶金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星野 王刚 +5 位作者 李超 刘洋 隋月斯 钟祥云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 研究焦炭反应性对块矿在高炉中的熔滴性能和滴落物质量等冶金性能的影响,可全面解析不同反应性的焦炭在高炉内的实际劣化情况,为完善焦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通过铁矿石荷重还原滴落性能实验检测装置,在CO_(2)/N_(2)体积分数比为30%∶70%条件下,研究5种不同热态反应性的焦炭以及混装焦炭对高炉操作和滴落物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炭反应性从22.0%升至50.2%,软化温度逐渐减小,软熔带增厚;当焦炭反应性小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降低、透气性变差,同时滴落物中会逐渐出现难还原的Fe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增加;当焦炭反应性大于35%时,随着反应性的增加则压差陡升温度升高,透气性得到改善,难还原的Fe_(2)SiO_(4)和未彻底还原的FeO逐渐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也逐渐减少。按一定比例搭配的混装焦炭在减小软熔带厚度、改善透气性、减少滴落物中焦粉含量等方面优于单一热态性质的焦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反应性 冶金性能 块矿 透气性 软熔带 熔滴性能 滴落物质量 焦粉含量
下载PDF
基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临兴区块煤层气开发数值模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小东 张守仁 +3 位作者 吴见 梁渝 刘世奇 皇凡生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53-60,共8页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开发技术已引起广泛关注,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因而有必要对基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区块煤层气开发进行数值模拟,以期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以及实现工... 煤层气作为非常规天然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效开发技术已引起广泛关注,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因而有必要对基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区块煤层气开发进行数值模拟,以期提高煤层气的开发效果以及实现工艺优化。基于煤层气开发流固耦合数学模型,考虑煤储层中割理系统发育与分布,以临兴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水平井分段压裂物理模型,开展煤层气储层压力与产能数值模拟,并对煤层压力变化以及产气效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井分段压裂开发煤层气在365 d左右可实现较远区域控制,且水平井井周压力较稳定。割理条数、裂缝参数的增加可提高煤层气的产气效果,但需考虑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开发成本以及井间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基于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区块煤层气开发数值模拟模型可为实现煤层气高效开发的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提供参考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水平井分段压裂 数值模拟 裂缝参数 储层压力 割理条数 产气效果
下载PDF
煤泥深度浮选脱灰提质增值化利用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惠贤 符剑刚 +2 位作者 张作庆 李鑫源 蔺玥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30-38,共9页
炼焦煤煤泥经深度脱灰提质后的高品质精煤产品可作为1种优质的炼焦原料,从而有效实现对炼焦煤煤泥的增值化利用。拟以内蒙古某洗煤厂的炼焦煤煤泥为试验对象并进行浮选试验研究,探究不同磨矿细度、捕收剂和抑制剂对浮选试验结果的影响规... 炼焦煤煤泥经深度脱灰提质后的高品质精煤产品可作为1种优质的炼焦原料,从而有效实现对炼焦煤煤泥的增值化利用。拟以内蒙古某洗煤厂的炼焦煤煤泥为试验对象并进行浮选试验研究,探究不同磨矿细度、捕收剂和抑制剂对浮选试验结果的影响规律,以期优化浮选流程结构。结果表明,控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97.12%,以M231作为捕收剂、D8211作为抑制剂,采用带有精扫选的“一粗-一扫-三精”浮选试验流程,针对煤泥特点与性质进行全流程闭路浮选试验而得到精煤和尾煤产品,其精煤灰分在12%以内,尾煤灰分在82%以上。精煤产品达到炼焦原料的要求,尾煤可以用作建材原料,可实现炼焦煤煤泥深度脱灰提质的增值化利用与高效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焦煤煤泥 煤泥浮选 磨矿细度 捕收剂 抑制剂 浮选流程结构 精煤灰分
下载PDF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研究
5
作者 仝曜暄 张玉柱 +4 位作者 赵振宁 何继良 朱亚明 程俊霞 赵雪飞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MLP)为人造炭材料的重要原料,研究其组分的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对高品质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基炭材料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以中低温煤焦油沥青为原料,分别采用正丁醇(BA)和二甲基亚砜(DMSO)为萃取剂以获得4种沥青组分,通过热重分析仪对中低温煤焦油沥青和4种族组分的热解行为进行研究,利用Flynn-Wall-Ozawa法、Kissinger-Akahira-Sunose法和Satava-Sestak法计算热解活化能以及热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MLP、DMSOS、BA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随机成核及其后续增长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分别为G(α)=[-ln(1-α)]^(4/3)、G(α)=[-ln(1-α)]^(4)、G(α)=[-ln(1-α)]2,活化能分别为73.99、180.20、46.09 kJ/mol,lg A分别为5.82、13.57、3.32;BAS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α+(1-α)ln(1-α),E=85.36 kJ/mol,lg A=6.18;DMSOI组分的热解反应机理符合二维扩散或三维扩散模型,最佳热解机理函数为G(α)=[1-(1-α)^(1/3)]^(2),E=64.42 kJ/mol,lg A=4.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温煤焦油沥青 沥青组分 热解特性 热解动力学 扩散模型 热解机理函数 活化能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研究进展分析
6
作者 武波涛 李超 +3 位作者 王刚 隋月斯 徐国忠 白金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科学的焦炭评价指标有利于焦炭的原料成本控制以及炼焦煤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即焦炭在高炉中的性能评价对于冶炼效率、产量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解和统计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在1994—2023年的研究方向、热点以及研究进展,以中国... 科学的焦炭评价指标有利于焦炭的原料成本控制以及炼焦煤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即焦炭在高炉中的性能评价对于冶炼效率、产量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为了解和统计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在1994—2023年的研究方向、热点以及研究进展,以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的相关文章为研究材料,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1994—2023年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论文数量、研究学科、研究机构及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趋势与前沿热点进行分析。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关键词图谱、关键词时间轴图谱以及关键词突现图谱,并利用office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国内发文量从1994年开始经历了快速上升、动态平衡、稳步上升3个时期,国外发文量在1994—2009年之间发文量为0,从2010年起经历了爆发式增加、稳步上升2个时期;同时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领域的文章涉及多个研究学科,体现了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研究领域伴随着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加重,国内侧重于关注焦炭热性能、光学组织、炼焦煤、微观结构等方面,国外侧重于焦炭在高炉中的反应行为、CO_(2)捕获等方面。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多学科交叉互融的全要素格局对提高焦炭在高炉中性能评价的科学性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冶金工业朝着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 性能评价 高炉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文献计量 研究学科 基础研究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煤矸石与气化渣协同作为水泥掺合料的性能影响研究
7
作者 武玉军 刘志成 +1 位作者 李伟 历新燕 煤质技术 2024年第4期48-53,共6页
煤矸石和气化渣是煤炭工业利用过程的副产品,堆存和填埋处置对环境已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为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对煤矸石碱溶液离子快速溶出评价、气化粗渣活性分析等样品分析,采用净浆流动性、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与抗折... 煤矸石和气化渣是煤炭工业利用过程的副产品,堆存和填埋处置对环境已造成严重的污染和危害。为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基于对煤矸石碱溶液离子快速溶出评价、气化粗渣活性分析等样品分析,采用净浆流动性、胶砂试件的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SEM图形分析等多种活性评价方法以确定煤矸石最佳活化温度,即采取胶砂强度试验对煤矸石及气化渣协同作为水泥掺合料对胶砂试件的性能影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的最佳活化温度为750℃,将活化后煤矸石与机械活化后的气化粗渣进行互配,以30%掺量替代P.O 42.5水泥,得出相较于活化煤矸石单一掺入水泥,煤矸石及气化粗渣协同作为水泥掺和料不但能提高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且对节能减排放起到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气化渣 水泥掺和料 水化反应 胶砂强度 活化温度 胶凝材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俄罗斯炼焦煤的煤质特性研究
8
作者 郭清杰 袁东营 +3 位作者 孟庆勇 王东升 张伟 高春燕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68-73,共6页
在我国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焦化企业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进口俄罗斯优质炼焦煤可作为我国炼焦煤的有益补充,从而缓解炼焦煤供需紧张的状况。通过对3种俄罗斯炼焦煤的煤岩、煤质、煤灰化学成分、... 在我国优质炼焦煤短缺和环保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我国焦化企业对优质炼焦煤的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进口俄罗斯优质炼焦煤可作为我国炼焦煤的有益补充,从而缓解炼焦煤供需紧张的状况。通过对3种俄罗斯炼焦煤的煤岩、煤质、煤灰化学成分、黏结性指标和单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分析,以期探明俄罗斯煤在配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后期大规模利用俄罗斯炼焦煤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俄罗斯炼焦煤的灰分低、硫分低、有害微量元素含量低,能够满足我国进口炼焦煤的要求;煤中镜质组含量均在80%以上,以均质镜质组为主;碱性金属的含量较高,矿物催化指数较高;俄罗斯煤具有黏结性强、胶质层厚度大、流动性好、膨胀度好的特点,可较好地应用于配煤炼焦生产中。3种俄罗斯煤制备的焦炭的反应性(CRI)均在40%以上,而反应后强度(CSR)大多在30%以下。因此,针对俄罗斯炼焦煤应开展煤灰化学调控和活惰比调控的研究,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配煤方案,以期缓解国内焦化企业优质炼焦煤紧缺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炼焦煤 煤质特性 碱性金属 配煤炼焦 矿物催化指数 活性组分 黏结性 活惰比
下载PDF
基于瘦煤煤质特性的炼焦配煤方案优化试验研究
9
作者 岳伟明 周文艳 +4 位作者 侯晓瑞 周瑞 李鹄飞 申岩峰 王美君 煤质技术 2024年第2期73-79,86,共8页
在炼焦配煤中合理利用瘦煤并提升其占比,可实现焦化企业降本增效和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为探究焦化厂配煤方案中瘦煤比例添加及方案优化调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选取贫瘦煤(MC)和瘦煤(LC1和LC2)及采用工业分析、岩相分析等了解单种煤的基... 在炼焦配煤中合理利用瘦煤并提升其占比,可实现焦化企业降本增效和保护优质炼焦煤资源。为探究焦化厂配煤方案中瘦煤比例添加及方案优化调整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选取贫瘦煤(MC)和瘦煤(LC1和LC2)及采用工业分析、岩相分析等了解单种煤的基本煤质特性,利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确定煤样的结构特征和挥发分释放行为,并基于瘦煤的煤质特性,采用40 kg焦炉试验对不同瘦煤比例的配合煤进行焦炭质量评价,探究焦炭质量差异原因。结果表明:基于基础配煤方案,将LC1和LC2的占比增加至35%时,焦炭反应性(CRI)降低,反应后强度(CSR)升高,焦炭质量依然优于基础方案所制备的焦炭质量;在基础方案中,MC能对LC1和LC2进行替换,且替换后的CRI降低及CSR升高,焦炭光学组织中的细粒和中粒镶嵌结构增加,焦炭质量未发生劣化;MC占比增加至11%时,CRI升高以及CSR降低,焦炭质量发生明显劣化。基于瘦煤的煤质特性,配煤中的瘦煤比例可达到较高的配比,为后续工业配煤方案中利用高阶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煤 煤质特性 炼焦配煤方案 40 kg焦炉 焦炭反应性 焦炭质量 焦炭光学组织
下载PDF
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
10
作者 王越 庞克亮 +7 位作者 马银华 夏伟 吴昊天 谷致远 刘福军 赵华 由志强 候进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47-53,共7页
焦炭光学组织是影响焦炭反应性的内在因素,对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可为更好地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即通过合理配煤控制和改善焦炭反应性指标以实现降低配煤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选择10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利用煤岩... 焦炭光学组织是影响焦炭反应性的内在因素,对不同焦炭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性分析可为更好地指导配煤炼焦生产,即通过合理配煤控制和改善焦炭反应性指标以实现降低配煤成本、稳定和提高焦炭质量。选择10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炼焦煤,利用煤岩显微镜和焦炭反应性实验定量分析每种光学组分的相对反应性,并建立基于镜质体反射率和焦炭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的焦炭反应性预测方程。结果发现,不同焦炭中不同光学组织的气化反应速率(绝对值)差别较大,但相对反应速率基本恒定,与焦炭类型无关。各向同性组织、镶嵌状组织、流动状组织、丝质及破片组织的相对反应速率比值为K_(ISO)∶K_(M)∶K_(F)∶K_(FF)=2.5∶1.0∶0.6∶2.6。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对焦炭反应性(CRI)的影响高于变质程度,基于镜质体反射率(R^(o)_(max))和焦炭光学组织相对反应速率(K)的焦炭反应性预测方程为CRI=-14.73 R^(o)_(max)+17.21 K+30.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炭光学组织 气化反应性 焦炭反应性 镜质体反射率 相对反应速率 预测方程
下载PDF
我国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辉 崔文瑞 +4 位作者 高帅 任志新 国华奇 田贵华 刘洋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29-33,67,共6页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 为更好服务我国煤矿绿色矿山建设,亟需做好煤矿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即煤炭绿色矿山体系建设研究对践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分析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历程及相关政策与标准,论述我国绿色矿山建设现状存在问题,提出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建设思路。经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绿色矿山建设体系存在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现有标准落实不彻底及相关技术标准尚未制定等问题;基于此提出煤炭绿色矿山标准体系建设思路,通过加快建设煤炭行业绿色矿山的勘查标准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及评估标准体系,有效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建议制定煤炭地质的绿色勘查修订规划,建立健全绿色勘查技术的标准体系,发展绿色勘查新技术、新工艺与新装备,落实绿色勘查后的环境修复及治理工作。加强煤炭绿色矿山建设强制性标准建设,使绿色矿山建设有法可依,实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全覆盖。加快健全绿色开采技术标准、绿色数字化智能矿山技术标准、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及综合防治标准。建议建立及优化现有的煤炭绿色矿山评估标准体系,明确评估范围、评估方法、评价指标、计算公式等,加强第三方机构的评估能力判别及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及监管问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绿色矿山 标准体系 勘查技术 矿山建设 评估方法 环境修复
下载PDF
流化床热解试验的褐煤碎裂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常赵刚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 褐煤在流化床热解过程中易受热力和机械力影响而发生碎裂形成粉尘,严重影响褐煤梯级加工利用发展,因而需研究褐煤在热力与机械力交互作用条件下的碎裂特性,以期为其热解、燃烧、气化等煤转化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数据参考。选取内蒙古的2种褐煤,利用微型流化床热解试验装置,研究粒径、加热温度、升温速率、停留时间以及流化数各因素对褐煤碎裂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褐煤热解破碎后产生半焦的粒级主要分布在原粒级及低一档粒级范围内,颗粒的粒度变化率和粉化率随入料粒径增大而均提高,加热终温升高及升温速率增大则均加剧煤样的碎裂程度,停留时间的延长会使颗粒碎裂程度逐渐增大至粒度稳定,流化数的升高会促进颗粒粉化且对细颗粒生成的影响更明显;在流化床热解中热力、机械力分别是产生粉化的主要作用力以及辅助作用力,褐煤受热力作用下的碎裂形式为外围发生细颗粒的剥落、内部破碎为大块颗粒;通过扫描电镜分析不同温度下的半焦孔隙结构可知,随着挥发分的析出则半焦孔隙结构逐渐发育,最终由于集聚胀力与热应力作用而导致孔隙结构被破坏直至坍塌、碎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碎裂特性 流化床 热解试验 粒度变化率 粉化率 流化数 半焦孔隙结构
下载PDF
伊敏褐煤腐植酸结构特征及其分子模型构建
13
作者 赵云刚 李美芬 +5 位作者 崔曦 赵月圆 王小令 邵燕 穆瑞峰 胡子晗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1-12,共12页
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对于实现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探究蒙东地区褐煤腐植酸结构并构建相应的分子模型对于该地区褐煤应用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蒙东伊敏褐煤的腐植酸,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13)C核磁共... 从褐煤中提取腐植酸对于实现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探究蒙东地区褐煤腐植酸结构并构建相应的分子模型对于该地区褐煤应用具有广泛的指导作用。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蒙东伊敏褐煤的腐植酸,通过采用X射线衍射、^(13)C核磁共振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方法对腐植酸的结构特征进行全面表征。结果表明:伊敏褐煤腐植酸中的芳香结构是基础,而脂肪结构主要以交联键以及侧链形式存在;褐煤腐植酸中的芳香团簇尺寸较小,芳香层间距相对较大,且呈现无序排列。根据结构表征相关参数,重构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蒙东伊敏褐煤腐植酸分子模型。所构建的伊敏褐煤腐植酸分子结构模型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大体吻合,能够充分反映伊敏褐煤腐植酸的化学结构特点。模型中芳香碳结构主要以苯、萘环的形式呈现,少量以菲环形式的存在;脂肪碳主要以较短的侧链和脂肪环形式存在,起到连接芳香基本结构单元的作用。氧元素主要以羧基和酯等O—C=O形式存在,同时还包括一定量的酮、醛、醌、酚、醇以及醚氧,其中羰基C O和醚氧具有交联作用。氮元素则主要以吡咯环的形式存在,并伴有少量的吡啶环和季氮。与西南地区云南褐煤腐植酸结构相比,伊敏褐煤中的芳香碳含量更高且吡咯含氮官能团所占比例也更大,并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结构特征 分子模型 伊敏褐煤 芳香结构 脂肪碳 吡咯环 交联键
下载PDF
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玮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21-29,38,共10页
随着电力系统对能源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则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储能技术对于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以及增强能源安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概述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 随着电力系统对能源调节能力的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则对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储能技术对于平衡能源供需、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以及增强能源安全性均具有重要意义。概述储能技术的研究现状,对电化学储能、热储能、机械储能、电容式储能等常见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不同储能的特性、应用场景及经济性效果,从度电成本经济性角度分析各个储能技术与经济结合的优势,并分析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目前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储能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装备攻关,在储能新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应关注其经济性和可行性。随着储能技术的成功应用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未来的储能系统将呈现广域性、多元性的特点,加强各储能装置的耦合显得迫切而必要。未来储能在技术、经济性及发展方向呈现3个趋势:精准划分储能类型和合理规划多元储能系统,以实现新能源的高渗透、精确规划和配置多元储能装置;侧重开发多元储能与其他电源的协同运行与调度技术,尤其多元储能的协同运行能够在平衡与保供基础上发挥储能的安全稳定维护作用,其中长时间、跨季节、大容量、低成本的储能技术是实现电网安全稳定的关键;保障储能系统价值实现与政策机制,需研究建立促进储能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价值形成机制和政策机制,构建促进储能参与平衡调节的中长期电力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 热储能 机械储能 电容式储能 系统价值形成机制 储能装置 应用场景
下载PDF
新疆七克台矿区1号井田煤质特征及清洁利用评价
15
作者 周剑 王鹏 +1 位作者 赵云鹏 罗杰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74-81,86,共9页
基于新疆七克台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及地理位置优越,对其进行煤质特征研究及清洁利用评价,可拓展优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以七克台矿区1号井田钻孔煤样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煤层地质资料、煤质数据、工艺性质等参数以探究各煤层煤质特征... 基于新疆七克台矿区煤炭资源丰富及地理位置优越,对其进行煤质特征研究及清洁利用评价,可拓展优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以七克台矿区1号井田钻孔煤样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煤层地质资料、煤质数据、工艺性质等参数以探究各煤层煤质特征及其随地质条件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1号井田可采煤6层,煤层埋藏深度整体呈现南浅北深;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以镜质组为主,含惰质组及少量壳质组;变质程度为中煤级煤Ⅰ,整体呈现南低北高趋势;各煤层主要以低灰、高挥发分、高发热量、中油产率和无黏结性的长焰煤为主,具有特低硫、低磷、低氯、低氟、特低砷和煤灰结渣倾向性严重的特点。参考煤炭清洁利用潜势评价体系及中低温热解、直接液化、气化工艺对煤质指标的要求可知,1号井田煤炭洁净潜势较好,可以用于气化用煤和中低温热解用煤,但不适宜于作为液化用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特征 煤炭清洁利用 演化规律 七克台矿区 煤层埋藏深度 煤岩显微组分 镜质体反射率
下载PDF
单原子Cu催化剂还原燃煤烟气中NO的微观机理研究
16
作者 李响 安治全 +1 位作者 朱亚明 王焕然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原子利用率与高催化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CO氧化、CO_(2)还原等领域,对单原子Cu催化剂在催化还原NO领域的微观机理研究有助于开发还原氮氧化物的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阐述量子化学计算参数与模型构建,剖析基于Eley-Rideal...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高原子利用率与高催化活性并已广泛应用于CO氧化、CO_(2)还原等领域,对单原子Cu催化剂在催化还原NO领域的微观机理研究有助于开发还原氮氧化物的新型单原子催化剂。阐述量子化学计算参数与模型构建,剖析基于Eley-Rideal(E-R)、Langmuir-Hinshelwood(L-H)吸附机理下的NO还原反应路径及N_(2)O还原反应路径,并对NO还原反应动力学进行分析,以密度泛函理论、经典过渡态理论为依据,探究石墨烯量子点担载单原子Cu催化剂(Cu/G)催化还原燃煤烟气中NO的微观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u/G非均相还原NO包括N_(2)O的形成与N_(2)的形成2个阶段。由能垒角度分析,在E-R作用机制下,NO依次被还原生成N_(2)O和N_(2)的控速步骤能垒值为74.5 kJ/mol,小于L-H作用机制控诉步骤能垒值。由动力学角度分析,反应温度的升高提升了NO还原反应的速率。反应过程中活性氧的转移导致石墨烯量子点的消耗,随着活性氧转移速率的减弱,最终导致催化剂失活。单原子Cu催化剂催化还原NO的能垒值较金属Cu团簇能垒值有所降低,说明金属分散性对催化剂的活性产生直接影响,也证明单原子催化在还原NO领域具有潜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机理 密度泛函理论 单原子催化剂 氮氧化物 经典过渡态理论 模型结构 还原反应路径
下载PDF
煤粉工业锅炉炉膛结焦的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
17
作者 张超 黄健 +4 位作者 韩平 孙韬 王成文 韩崇刚 程晓磊 煤质技术 2024年第3期52-60,共9页
炉膛结焦严重威胁燃煤锅炉运行的的安全稳定运行,某供热热水锅炉燃烧器周围及同水平面后墙侧墙位置结焦现象严重影响锅炉的长期运行并增加安全隐患。通过对结焦情况长期观察,基于煤灰的化学成分对结焦影响的分析,结合燃煤锅炉燃烧结焦... 炉膛结焦严重威胁燃煤锅炉运行的的安全稳定运行,某供热热水锅炉燃烧器周围及同水平面后墙侧墙位置结焦现象严重影响锅炉的长期运行并增加安全隐患。通过对结焦情况长期观察,基于煤灰的化学成分对结焦影响的分析,结合燃煤锅炉燃烧结焦的机理,采取优化锅炉运行氧含量、增大内二次风占比、减小煤粉颗粒粒径、优化煤种等措施对不同条件下的结焦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减缓炉膛结焦进程的改进对策。研究发现煤种是影响煤粉工业锅炉燃烧结焦的最主要因素,优化煤粉粒径及配风也有一定影响;通过现场取样对锅炉现用煤粉进行煤质及灰成分对比分析,并根据灰成分进行结渣性判别指标计算,结果表明锅炉燃烧现用煤种的灰熔融性温度较低,煤灰软化温度为1170℃,属于典型的易结焦煤种,结渣性严重。综合分析认为:锅炉燃烧煤种发生改变,煤的灰熔融温度较低是影响煤粉工业锅炉燃烧结焦的最本质因素。为进一步解决现场实际问题,采取破坏煤灰中酸碱比提高硅比,提升煤的灰熔融温度,配合调节煤粉粒径等措施。经调整后的锅炉连续运行时长明显延长,结焦状况得以改善,说明燃烧调整改进对策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炉膛结焦 煤种 结渣性判别指标 煤粉粒径 灰熔融温度 炉膛温度场 锅炉深度 低氮燃烧器
下载PDF
信息化技术在分布式储能系统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
18
作者 范玮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扮演着平衡能源供需、提供持续可靠电能和调节功率波动的重要角色,成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而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实现分布式储能系统更高的自动化程度...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储能系统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扮演着平衡能源供需、提供持续可靠电能和调节功率波动的重要角色,成为分布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因而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以实现分布式储能系统更高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水平和运维效率已成为趋势。介绍分布式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的需求、硬件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其信息系统实现方式等,并重点阐述分布式储能信息系统实现方式中的分布式储能信息化总体架构、信息平台接入系统、主要功能及平台界面设计等。其中,信息平台接入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前三者与其他电气设备在储能系统中均发挥不同的作用,彼此相互写作,实现对分布式储能系统的监控、优化和控制。分布式储能能量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与监测、远程监控与操作、能量管理与优化、数据分析与预测、能源交易以及故障诊断与预警。分布式储能信息化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较为复杂的工业环境。但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网络安全和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挑战。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机密性,在分布式储能系统建设时还应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和隐私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储能 信息化技术 能量管理系统 电池管理系统 储能逆变器 电气设备 拓扑结构 信息平台接入系统
下载PDF
煤炭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实施与结果利用探讨
19
作者 富坤 傅皓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85-90,共6页
能力验证是重要的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手段,有助于识别实验室技术问题并制定措施以保障检测质量,从而提高煤炭检测实验室的技术及管理水平。结合煤炭检测实验室根据认可范围按CANS相关规定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从参加频次、能力验证... 能力验证是重要的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手段,有助于识别实验室技术问题并制定措施以保障检测质量,从而提高煤炭检测实验室的技术及管理水平。结合煤炭检测实验室根据认可范围按CANS相关规定参加能力验证活动的情况,从参加频次、能力验证计划选择、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等方面介绍能力验证计划制定,并从样品接收、样品检测阐述能力验证计划实施,再结合满意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结果原因以探究能力验证结果利用效果。从人员、仪器设备、样品预处理、检测项目相关性等方面对常见可疑或不满意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重点剖析仪器设备的工作状态、仪器标定、仪器线性工作范围、样品预处理及与检测项目的相关性。造成能力验证结果可疑或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检测人员技术水平、仪器工作状态、标定有效性、仪器线性工作范围、样品预处理及检测项目相关性,实验室应根据自身管理、质量控制等情况按照规定的频次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并合理利用能力验证结果,不仅关注结果是否满意且需从能力验证报告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正确处理可疑结果和不满意结果。实验室可将能力验证满意结果应用于自身质量控制中,而对于可疑或不满意结果则需判定结果是否满足标准或规定的要求,若满足要求则进行风险评估,不满足要求则暂停CNAS认可标识并按时完成纠正措施以验证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煤炭检测实验室 结果利用 质量控制 仪器设备 样品预处理 可疑结果 检测项目相关性
下载PDF
二氧化碳驱替煤层气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20
作者 车永芳 煤质技术 2024年第5期67-73,共7页
在“双碳”背景下,CO_(2)驱煤层气(CO_(2)-ECBM)工业化应用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CO_(2)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O_(2)驱煤层气技术既可实现CO_(2)的地下封存利用又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CO_(2)驱煤层气技术研发工... 在“双碳”背景下,CO_(2)驱煤层气(CO_(2)-ECBM)工业化应用是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CO_(2)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CO_(2)驱煤层气技术既可实现CO_(2)的地下封存利用又能提高煤层气采收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CO_(2)驱煤层气技术研发工作发展较慢,因而需从机制机理、现场实验方面阐述CO_(2)驱煤层气技术研究进展。首先从实验室模拟试验介绍煤吸附CO_(2)之后的体积膨胀、渗透率和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然后从世界各地的现场试验介绍CO_(2)驱煤层气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低渗透煤层的注入性是制约该技术可行性的关键因素,因而低渗透煤层增渗技术的突破是中国驱替煤层气技术推广应用的前提。由于现有监测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驱替过程优化调控及安全性监测的需要,在CO_(2)驱煤层气技术的发展实施过程中需考虑气源、工艺、腐蚀、安全及投资等问题。针对驱替煤层气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成本较高、市场激励机制不足等问题,需从国家和地方层面进一步完善煤层气开发利用政策,推进驱替煤层气技术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驱替煤层气技术 渗透率 模拟实验 现场试验 体积膨胀 力学性质 激励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