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33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燕玉 李彤 +4 位作者 谭方 郭雷 孟宪玺 陈万峰 伞家菊 环境科学 EI CAS 1986年第5期24-33,97,共11页
一、前言 “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列入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课题,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长春地理所、高能物理所等十六个单位组成协作组,对松辽平原24.6万km^2土地,采土壤剖... 一、前言 “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调查研究”列入国家“六五”重点攻关课题,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长春地理所、高能物理所等十六个单位组成协作组,对松辽平原24.6万km^2土地,采土壤剖面1025个,土壤样品3284个,进行35项元素及土壤性质的分析测试,共获得数据七万余个,提出了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及背景图。本文从土壤地球化学观点出发对该区土壤背景值区域特征及分布规律作一些探讨,至于详细采样布点设计,所用分析方法与质量控制以及分布类型检验方法等,请参阅“松辽平原土壤背景值调查研究”报告,此处从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平原 土类 环境科学 变异系数 土壤背景值 碳酸盐草甸土 区域特征 分布规律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2
作者 刘勇 井文涌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62-65,共4页
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主要功能、分类等特性,重点介绍了GIS数据库设计模型的演变及GIS空间数据模型.阐述了GIS在环境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面源污染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分析、给... 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组成、主要功能、分类等特性,重点介绍了GIS数据库设计模型的演变及GIS空间数据模型.阐述了GIS在环境学科领域的应用现状,包括环境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面源污染分析、水资源管理与分析、给排水管网设计和管理、近海水域管理和分析、环境监测、减灾防灾及紧急事故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并介绍了GIS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 数据库
下载PDF
多媒体3S综合集成技术及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宏伟 程声通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83-86,共4页
从集成概念出发,提出了3S综合集成的概念,分析了三种多媒体3S综合集成系统的体系结构,并给出了多媒体3S综合集成系统实现的几个实用技术,最后分析了多媒体3S综合集成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 多媒体 综合集成 环境科学 应用 遥感
下载PDF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最新审定结果 被引量:3
4
作者 林屹 张晓莹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0-91,共2页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最新审定结果林屹,张晓莹(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22)1992年9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筛选出的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收集中文期刊提供了重要... 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最新审定结果林屹,张晓莹(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北京100022)1992年9月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筛选出的核心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为国内外图书情报部门收集中文期刊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1995年,北京高校期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 环境科学 审定
下载PDF
环境科学的非线性理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叶常明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9-82,共4页
在前人和本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和理论推断,提出了环境科学的非线性理论概念,并以若干实例阐述了非线性理论在环境科学研究和污染控制中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非线性理论 污染控制 环境科学
下载PDF
环境专家系统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白乃彬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3,共5页
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专家系统的进展及其特点进行了综述。认为:环境专家系统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用工具。目前,基于事实的推理型专家系统是环境专家系统的主流,环境专家系统又是环境数据库、环境信息系统的... 本文对国内外环境专家系统的进展及其特点进行了综述。认为:环境专家系统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有用工具。目前,基于事实的推理型专家系统是环境专家系统的主流,环境专家系统又是环境数据库、环境信息系统的进一步补充与完善。文中最后例举了如何将环境模式计算和环境专家系统结合起来解决区域大气质量评价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专家系统 数据库
下载PDF
中国环境科学理论研究及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唐永銮 曹军建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9,共8页
主要介绍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即大气和水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管理学主要理论研究及其发展。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甚为迅速,根据环境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环境中迁移扩散规律,与国际上... 主要介绍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研究及其发展。即大气和水环境科学与环境生态学和环境管理学主要理论研究及其发展。20年来中国环境科学发展甚为迅速,根据环境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研究污染物在大气和水环境中迁移扩散规律,与国际上同类研究并驾齐驱。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中,对光化学烟雾和酸雨形成条件和机理;水环境化学中,对重金属形态转化和氮、磷转化规律取得许多基本结论。与国外同类研究尚有一定差距。特别污染有机化学基本理论研究甚为薄弱。环境生态学20年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积累了许多资料,对一些巨大环境生态问题,如富营养化作用、赤潮等问题形成机理尚待突破。环境管理学成就最大,从实践中已探索出中国环境管理学研究的道路。已为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所肯定。中国自然环境复杂,经济迅速在发展,会出现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其形成规律和防治途经有待全国环境科学研究者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环境管理学
下载PDF
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刚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89-90,共2页
介绍了污染生态学和环境生物学的发展及研究趋势,分析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之间的关系及主要的研究内容。阐述了污染生态学与环境生物学在主态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环境科学 污染生态学
下载PDF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刊出论文简评
9
作者 蔡祖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7-241,共5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农业环境问题,重点介绍了《学报》新视角与前沿、专论与综述、环境健康与农产品安全、土壤环境、水体环境和水产环境栏目发表论文的情况,并展望了这些...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3年刊出的论文涉及的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农业环境问题,重点介绍了《学报》新视角与前沿、专论与综述、环境健康与农产品安全、土壤环境、水体环境和水产环境栏目发表论文的情况,并展望了这些领域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健康 农产品安全 土壤环境 水体环境 水产环境
下载PDF
环境科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10
作者 方如康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82-85,共4页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特点和目前对其宏观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环境科学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整体的观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环境... 本文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环境科学这一新兴学科的特点和目前对其宏观研究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环境科学具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有整体的观点,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作者认为有:(1)生态学的方法;(2)系统分析法;(3)数学模型法,其中有矩阵法,叠加法,数学模式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研究方法
下载PDF
论环境科学的分科体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慧钧 陈静生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对环境科学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并以其综合方式和程度为依据,对环境科学的学科划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在本文提出的分科系统中,环境科学被划分成建立在三大传统科学基础之上,由三个层次的学科... 本文对环境科学的综合性、整体性和跨学科性等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分析,并以其综合方式和程度为依据,对环境科学的学科划分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在本文提出的分科系统中,环境科学被划分成建立在三大传统科学基础之上,由三个层次的学科群组成的有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软科学 分科体系
下载PDF
电厂粉煤灰、炉渣和污泥复合陶粒对低浓度Pb^(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毅 高敏轩 +3 位作者 陈元 赵睿 舒麒麟 刘伟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7-414,共8页
针对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等特点,通过以电厂废物(粉煤灰、炉渣)和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且价廉的陶粒吸附剂,采用吸附影响因素实验、解吸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陶粒表征分析,探究陶粒对Pb^(2+... 针对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危害大等特点,通过以电厂废物(粉煤灰、炉渣)和脱水污泥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且价廉的陶粒吸附剂,采用吸附影响因素实验、解吸再生实验、吸附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陶粒表征分析,探究陶粒对Pb^(2+)的吸附特性,同时为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提供新思路.结果表明:陶粒去除Pb^(2+)的较佳吸附条件为粒径4 mm、pH 4.5~5.0、吸附时间360 min、吸附温度25℃.陶粒再生所用较佳解吸剂为0.5 mol/L的HCl溶液,较佳解吸时间和次数分别为120 min和5次,解吸5次后陶粒对Pb^(2+)的去除率为92.67%.此吸附过程更好地遵循了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陶粒上的O-H、Si-O和金属氧化键在吸附Pb^(2+)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陶粒吸附Pb^(2+)后,出现了新的物相Pb_(2)Cl_(3)OH和PbO,陶粒与Pb^(2+)之间发生化学吸附,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陶粒处理实际废水中Pb^(2+)的去除率可达93.70%,Pb^(2+)浓度由3.74 mg/L降至0.24 mg/L.研究显示,电厂粉煤灰、炉渣和污泥复合陶粒对Pb^(2+)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可为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制备的吸附剂在重金属废水处理应用中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废物 污泥 陶粒 Pb^(2+) 表征分析 吸附特性
下载PDF
广州市2022年臭氧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继章 高健 +9 位作者 余美芳 高锐 裴成磊 杨素霞 张金谱 宋伟 李磊 李银松 郭昊 叶子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00-3110,共11页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 选取2022年O_(3)及其前体物观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ERA5再分析数据,结合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和后向轨迹模型,分析了2022年广州市O_(3)污染特征,识别了O_(3)生成控制区及关键敏感型物种,并从O_(3)前体物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3个方面开展了O_(3)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O_(3)生成以VOCs控制和NO_(x)-VOCs协同控制为主,现阶段VOCs和NO_(x)减排比例应不低于1:1;O_(3)生成对含氧VOCs最为敏感,其次是植物源VOCs(BVOCs)、烯烃、芳香烃和烷烃;2022年广州市O_(3)前体物NO_(x)和VOCs浓度同比下降14.7%和30.4%,但副高强盛、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频繁叠加强辐射、高温、低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抵消了广州市本地前体物减排的成效,造成O_(3)浓度上升,其中典型O_(3)污染过程(2022年9月16~22日)气流轨迹由西北、西南方向气团转变为东和东南方向气团,易受到来自周边城市区域传输影响.建议下一步持续推动NO_(x)减排,促进O_(3)对NO_(x)敏感性向正敏感性的转变,同时积极构建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降低区域传输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臭氧污染 基于观测的模型(OBM) 前体物 气象条件 区域传输
下载PDF
沈阳市O_(3)与PM_(2.5)关系及污染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洪也 马雁军 +5 位作者 苏枞枞 王扬锋 任万辉 王继康 王东东 徐晓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468,共14页
PM_(2.5)与O_(3)的协同控制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厘清PM_(2.5)与O_(3)的关系,识别O_(3)主控因素以及量化气象和人为排放贡献是实施二者协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沈阳市大气复合立体超级站2019−2022年地面观测数据,分析PM_(2.5... PM_(2.5)与O_(3)的协同控制是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厘清PM_(2.5)与O_(3)的关系,识别O_(3)主控因素以及量化气象和人为排放贡献是实施二者协同控制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沈阳市大气复合立体超级站2019−2022年地面观测数据,分析PM_(2.5)和O_(3)协同关系及成因;利用逐步回归模型得到影响O_(3)变化的主控因素,并估算各气象因素对O_(3)的贡献.结果表明:①沈阳市2019−2022年夏季PM_(2.5)浓度与O_(3)浓度呈正相关,有明显的协同增长效应,其余三季均呈明显负相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和高太阳辐射条件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促进了O_(3)、PM_(2.5)中二次无机成分〔主要是硫酸盐(SO_(4)^(2−))、硝酸盐(NO_(3)−)和铵盐(NH_(4)^(+)),简称“SNA”〕共同增长所致;而冬季高排放和高大气稳定度等气象条件利于SNA和二次有机碳(SOC)非均相生成,但弱太阳辐射和低温等条件不利于O_(3)光化学生成,加之高NO的滴定效应,使SNA和SOC浓度均与O_(3)浓度呈负相关.②在观测的相关污染物和气象因子中,过氧乙酰硝酸酯(PAN)与O_(3)浓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尤其在夏季.③气象因素中,O_(3)浓度与气温高度相关,与风速也呈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则在各季节均呈负相关.冬、春、秋三季PM_(2.5)均对O_(3)起抑制作用,冬季尤为突出.在高浓度O_(3)污染(O_(3)浓度>160μg/m^(3))过程中,主控因素中气温和风速的抬升促进O_(3)浓度升高,而高NO2和相对湿度(RH)则有利于降低O_(3)浓度.在2019−2022年高浓度O_(3)污染过程中,气象因素对沈阳市O_(3)浓度变化的贡献高于O_(3)前体物排放的贡献,总贡献为57μg/m^(3),对污染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PM_(2.5)与O_(3)协同作用 气象因素 逐步回归模型
下载PDF
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的影响与应对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建国 王思雨 +1 位作者 巩倩 席家军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5-1070,共16页
太阳能利用工程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全面认识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规划和实施工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总结分析了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方面的研究,对存... 太阳能利用工程是减缓气候变化、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措施,全面认识这些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科学规划和实施工程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文总结分析了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方面的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结果表明:①在一些太阳能利用工程区,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及植被盖度增加,而一些工程区却降低;工程建设对植被和土壤的干扰导致水土流失;工程占用土地和耗水及影响微气候条件等对生态系统碳排放和能量平衡造成影响;区域性布局这些工程对植被功能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工程设备遮荫造成一些作物产量下降或增加.②工程设施引起的水分改变和遮荫使一些植物的丰富度增加,使一些植物种子在土壤种子库中的存活率提高,但光伏板对鸟类和昆虫等动物将会造成碰撞以及不适宜的产卵而将可能带来死亡风险;施工过程导致的植被清除和景观破碎化等对生物多样性也将造成不利影响;施工过程造成的水网损失、破碎化以及洗涤沙尘而耗水对水生生物多样性也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光伏板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也造成一定影响.③施工期和运营期间将带来扬尘、噪声、废弃物等污染;不合理生产、利用光伏材料对生态环境也将造成负面影响.有效应对这些不利影响的措施包括:①科学规划选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的规划设计,循环利用光伏材料和加强科学管理等;②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生态恢复方案,加强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流失治理等;③发展屋顶和浮动式太阳能装置及光伏农业技术;合理选择和利用光伏材料,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和风险管理,有效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措施等.目前研究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环境影响及应对方面尚不充分,随着太阳能利用工程规模的扩大,需要加强这些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方面的不同影响与应对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 污染 太阳能利用工程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蛋鸡粪便堆肥氨气排放与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蒲俊华 卢建 +4 位作者 赵华轩 李尚民 曲亮 王洪志 窦新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76-1887,共12页
为探究饲喂发酵饲料对蛋鸡粪便堆肥腐熟、氨气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饲喂基础日粮蛋鸡为对照组(T1),试验组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2.5%(T2)、5.0%(T3)和10.0%(T4)的发酵饲料,收集各组鸡粪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随堆肥进行... 为探究饲喂发酵饲料对蛋鸡粪便堆肥腐熟、氨气排放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以饲喂基础日粮蛋鸡为对照组(T1),试验组蛋鸡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加2.5%(T2)、5.0%(T3)和10.0%(T4)的发酵饲料,收集各组鸡粪进行好氧堆肥试验。结果表明:随堆肥进行,各组堆肥温度均先升高再降低,pH在高温期快速从7.0左右升至9.1。至堆肥结束,T3组和T4组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99.4%和87.1%,远高于T1组的57.7%,达到有机肥标准。氨气日排放量在高温期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氨气总排放量T3组最低,为14.43 mg·kg^(-1),较T1组低0.76 mg·kg^(-1)。微生物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添加发酵饲料降低了蛋鸡粪便中细菌的多样性,主要的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其中T2、T3和T4组的乳杆菌属相对丰度较T1组分别增加20.61%、6.62%和8.13%。随堆肥进行厚壁菌门的丰度降低,其他菌门的丰度增加。研究表明,蛋鸡日粮添加5.0%的发酵饲料可提高蛋鸡粪便中乳杆菌属丰度,促进蛋鸡粪便的堆肥腐熟,并可减少堆肥过程中氨气的总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蛋鸡粪便 堆肥 氨气排放 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综合评分法和风险商值法筛选黄河流域特征污染物及风险污染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妍 王嘉毅 +6 位作者 陈祥强 张波涛 毕笳乐 张博雅 张华鹏 傅建捷 王业耀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8-1291,共14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黄河流域,并被频繁检出,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为获取潜在生态环境风险污染物,该研究通过调研200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黄河流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污染物排入黄河流域,并被频繁检出,威胁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为获取潜在生态环境风险污染物,该研究通过调研200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Web of Science(WoS)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黄河流域已报道的288篇污染物相关文献,使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黄河流域的特征污染物,采用风险商值法获取水样和沉积物中的风险污染物。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共检出10类144种污染物,采用9类共13个筛选指标构建多指标综合评分法,对污染物各项指标进行评分,然后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按得分高低分为Ⅰ~Ⅵ级,选取得分较高的33种Ⅰ级和Ⅱ级高分值污染物作为黄河流域特征污染物,包括12种有机氯农药、10种多环芳烃、10种多氯联苯和1种邻苯二甲酸酯。②水样污染物浓度和沉积物含量前5种都是重金属、有机氯农药、邻苯二甲酸酯、多环芳烃以及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而且二者顺序完全一致,且多数污染物的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③根据风险最大化原则,使用风险商值法(RQ)分别对水样和沉积物进行风险评估,将RQ≥0.1的污染物列为风险污染物,水样中共筛选出21种风险污染物,其中RQ≥1的高风险污染物有5种,包括硒、铅、苯并[a,h]蒽、苯并[a]蒽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④沉积物中共筛选出19种风险污染物,其中有13种高风险污染物,包括8种多环芳烃(芘、蒽、荧蒽、苊、萘、芴、苯并[a]蒽、苯并[a,h]蒽)、4种重金属(汞、铅、硒、砷)和1种邻苯二甲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该研究对相关部门拟定黄河流域污染物监测方案和管控措施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综合评分法 风险商值法 特征污染物 风险污染物
下载PDF
铜在狐尾藻中的积累及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晓梅 叶美锋 +2 位作者 吴飞龙 徐庆贤 林代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4-1122,共9页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 为探索狐尾藻对重金属铜的积累和耐性机制,本研究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铜处理(0、20、50 mg·L^(-1))对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生长生理特性以及叶片表皮细胞形态的影响,分析各器官中铜吸收转运及铜在各组织器官亚细胞中的分布和化学形态。结果表明:各浓度铜处理下狐尾藻均能存活,但铜浓度高于50 mg·L^(-1)时,狐尾藻根、茎、叶生物量相比对照(铜0 mg·L^(-1))处理降低53.48%、36.99%和32.22%。铜处理后,狐尾藻根、茎和叶铜含量分别为11.81~186.34、1.32~7.89、2.11~11.99 mg·kg^(-1),根系中铜含量均高于叶片和茎部。铜在狐尾藻中的亚细胞分布主要位于根、茎、叶的细胞壁部分(36.49%~49.61%、45.44%~49.92%、41.45%~55.92%),其次是可溶性组分(21.65%~25.99%、23.03%~27.65%、18.01%~34.63%)。狐尾藻中铜的赋存化学形态以盐酸提取态、醋酸提取态和乙醇提取态为主,所占比例为76.34%~86.67%,均是活性较低的形态。因此,狐尾藻是铜富集较好的植物,其根部的耐性大于茎、叶。铜以吸附态或蛋白质、果胶酸盐等低活性形态赋存于细胞壁或可溶性组分(液泡)中是狐尾藻积累和耐受铜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狐尾藻 亚细胞分布 化学形态 耐性机制
下载PDF
邻苯二甲酸酯降解功能内生菌群的筛选及定殖效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帅 王建 +3 位作者 马俊超 高彦征 左翔之 凌婉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54-1561,共8页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 为降低邻苯二甲酸酯(PAEs)污染作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从PAEs污染蔬菜中富集驯化具有PAEs降解高效性和广谱性的功能内生菌群,解析菌群群落组成并优化其降解条件,借助水培体系研究了功能内生菌群在作物体内的定殖效能.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从门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6.57%)、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21.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2.37%)组成;从属的分类水平看,菌群主要由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33.03%)、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40.61%)、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11.70%)、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3.04%)和根瘤菌属(Rhizobium,6.90%)组成.在无机盐纯培养体系中,该菌群在7d内对5mg/L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降解率分别为97.08%、94.47%、98.02%和44.82%.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群降解PAEs的最佳条件为:pH值7、25℃、盐度1%、底物浓度5mg/L.水稻水培试验表明,菌群可以定殖到水稻体内并有效促进PAEs的去除,与对照组相比,处理15d后水稻体内DMP、DEP、DBP和∑PAEs含量分别降低了41.09%、45.33%、63.06%和32.3%.菌群的定殖还能够提高水稻根长、株高和生物量,促进水稻的生长.该菌群在降低作物PAEs积累、保障PAEs污染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能有效降低作物PAE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内生菌群 邻苯二甲酸酯 降解特性 定殖
下载PDF
不同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峥 朱元宏 +3 位作者 周德平 褚长彬 王庆峰 吴淑杭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4-885,共12页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 为了探索不同水稻轮作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土壤养分供给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不同轮作模式下(水稻-小麦轮作、水稻-紫云英轮作、水稻-休耕)土壤细菌和真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紫云英连续翻压还田后显著提高了土壤中总氮(TN)和有效氮(AN)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不同种植模式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大于真菌。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中优势菌群如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等的富集有助于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与生态健康。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土壤养分的变化如TN、AN、总钾(TK)及速效钾(AK)等可能是导致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稻田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敏感性要高于真菌。综合来看,水稻-紫云英轮作模式是更加适合水稻生态可持续栽培的种植模式,能够明显改善稻田土壤的综合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轮作 紫云英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