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6,1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和实践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沈静 王玉银 魏成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 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研究与实践已成为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关注热点话题。文章在界定环境正义与城市空间治理概念的前提下,构建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和认知框架,并利用CiteSpace软件分析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治理研究的主题特征和变化情况。针对既有的城市环境不公正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环境正义的城市空间治理内涵框架,从认知正义、程序正义与分布正义3个层面分析环境正义问题,并从治理目标和路径两个方面分别讨论城市空间治理如何迈向环境正义,以期为新时期我国开展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高水平城市空间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城市空间治理 分布正义 认知正义 程序正义
下载PDF
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在城市建筑节能改造中的应用——评《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典型案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红丽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I0006-I0006,共1页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阻碍。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能耗对社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构建绿色低碳社会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城市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全... 近年来,全球能源危机日益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阻碍。作为能源消耗的大户,建筑能耗对社会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开展建筑节能减排工作,构建绿色低碳社会成为必然。在此背景下,城市积极发动各方力量对城市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全面推进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节能减排效率方面的工作,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生态健康的居住空间。由高兴编著、高元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技术与典型案例》一书,对住宅建筑围护结构、商业建筑水电暖系统改造,以及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系统等进行了阐述,为城市建筑节能改造方案设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节能改造 集中供热管网 居住空间 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能耗 生态健康 节能减排效率 能源消耗
下载PDF
江苏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培刚 曲鹏慧 +1 位作者 杨宁宁 罗小龙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共8页
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体现,从省域视角辨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效支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文章以江苏省47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模型,分尺度、分批次... 传统村落是中国历史文化价值的空间体现,从省域视角辨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将有效支撑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文章以江苏省472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最邻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不平衡指数等模型,分尺度、分批次识别其空间分布特征,构建“格网分析+地理加权回归”框架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论如下:(1)不同尺度下,江苏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呈现差异化集散特征,区域、市域尺度下传统村落分布较为分散,区县尺度下呈现集中分布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苏州吴江、无锡宜兴、扬州高邮和江都;(2)不同批次传统村落在苏南地区的空间分布密度远高于苏北地区;(3)生态、人口、经济、交通与城市因素对于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作用方向、作用强度差异显著,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场所精神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子夺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 人与场所交互对话方式是近年来设计者研究的主要方向。建筑室内空间作为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场所,传递着一种生活方式的态度。建筑室内空间的场所精神,映射出社会环境与生产方式多维度空间行为体验逻辑价值认同的特定意义。文章结合场所精神的行为体验研究,通过对“人”的需求尊重来诠释建筑室内空间场所设计的“内在精神气质”,强化人与环境互动的双向作用生成,实现场所空间营造内在价值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所精神 室内空间 生产方式 行为体验
下载PDF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特征及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巍 胡贝贝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30,共7页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传统市镇被现代城市吞并后形成的特殊形态的城市文化遗产。它们既保留着整体性的传统市镇空间结构,又呈现了层层积淀的城市遗产空间形态,具有街区类型的特殊性。文章立足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内涵和整体性遗产特征,探究其时空发展规律及保护问题的发生逻辑,并从市镇空间赓续、街区空间更新、街城空间融合3个方面,提出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策略和方法,以期为此类街区的保护传承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镇型历史文化街区 价值内涵 整体特征 保护传承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历史街区社会韧性测度与业居关联微干预调节——以重庆市磁器口街区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肖竞 钟海洁 +2 位作者 邵筱萱 谢汉森 曹珂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3,共8页
文章以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经济韧性与社会韧性平衡保持为目标,提出“业居关联”的历史街区社会韧性议题研究思路,建构出以态征测度、回归分析、阈值计算为分析步骤,以居民保有率、邻里网络密度、环境滋扰指数和商铺比例、房租... 文章以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历史街区经济韧性与社会韧性平衡保持为目标,提出“业居关联”的历史街区社会韧性议题研究思路,建构出以态征测度、回归分析、阈值计算为分析步骤,以居民保有率、邻里网络密度、环境滋扰指数和商铺比例、房租价格、访客载荷为表征指标因子的历史街区业居态征定量测度与关联分析方法;以重庆市磁器口历史街区的多期多区多态数据为研究样本,揭示出文旅商业化进程中历史街区社会韧性的3项衰减机理:空间竞价导致本地居民外迁、业态置换导致邻里阻隔、访客超载导致生活滋扰,以及相应业居作用关系下街区社会韧性保持的业居指标阈值。上述方法与指标结论遵循历史街区业居态征交互影响、动态变化的现实逻辑,突破了历史街区韧性研究“评调脱节”的技术瓶颈,有助于将定量评测结论转化为定量调控措施,可为我国历史街区社会韧性研究和文旅融合发展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更新 历史街区 文旅融合 社会韧性 业居关联 微干预调节 磁器口历史街区
下载PDF
从“空间优化”到“居民内聚”: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融入儿童参与的实践路径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鑫 张博珺 +1 位作者 张楠 钟誉嘉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共8页
儿童是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关键纽带,在社区更新中融入儿童参与,对提升空间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构建儿童友好社区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聚焦我国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儿童参与路径,梳理发现既有研究多侧重从长周期、多活动中总结儿童... 儿童是家庭、社区乃至社会的关键纽带,在社区更新中融入儿童参与,对提升空间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构建儿童友好社区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聚焦我国社区公共空间更新中的儿童参与路径,梳理发现既有研究多侧重从长周期、多活动中总结儿童参与的经验和意义,较少将单次公共空间更新全过程展开,并聚焦各阶段儿童参与情况。依托上海市三林苑小区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实践,归纳儿童在各阶段的介入方式、参与情况和影响程度,提出在营建和运维阶段举行“快闪主题活动”,降低参与门槛,促进居民互动。综合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总结出关注儿童需求、选择适宜行为、培育行动团体的可循环路径,推动儿童参与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的融入。社区空间促进儿童社交,深度连接家庭参与社区更新,实现社区内聚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参与 社区更新 社区公共空间 上海 快闪
下载PDF
基于非使用价值评估的绿色基础设施发展模式研究——以南京幕燕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熊瑶 吴海磊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文章预设生态修复和文化开发两种发展模式,采用条件价值问卷对南京幕燕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并进行威尔科克森(Wilcoxon)有效性检验与皮尔逊(Pearson)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模式下,2021年幕燕森林公园的非... 文章预设生态修复和文化开发两种发展模式,采用条件价值问卷对南京幕燕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进行评估,并进行威尔科克森(Wilcoxon)有效性检验与皮尔逊(Pearson)影响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模式下,2021年幕燕森林公园的非使用价值为4.07亿元,显著高于文化开发模式下的非使用价值总量;(2)实验收集数据不存在嵌入效应,数据具有有效性;(3)受访者的交通便利、文化景观、森林园路状况满意度等自变量与因变量支付意愿(WTP)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性,而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出行时长、交通工具与WTP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最终综合分析实验数据,提出未来幕燕森林公园应遵循的生态修复发展模式以及具体的规划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非使用价值 森林公园 条件价值法 嵌入效应
下载PDF
“城—产—人”关联视角下城市边缘乡村转型的多尺度路径——以江苏溧阳北拓区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和平 高黎月 +2 位作者 赖文韬 付鹏 彭航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9-65,75,共8页
文章从空间、要素和时间维度,辨析城边村与“城”“产”“人”三重外部动力的多重关联性,构建“城—产—人”关联视角下的城边村转型研究框架。在此视角下,基于城边村演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总结,从城区、园区、社区3个层面探讨城边村转型... 文章从空间、要素和时间维度,辨析城边村与“城”“产”“人”三重外部动力的多重关联性,构建“城—产—人”关联视角下的城边村转型研究框架。在此视角下,基于城边村演化发展的核心特征总结,从城区、园区、社区3个层面探讨城边村转型的多尺度空间路径,分别为:以城乡融合推动空间结构重组、以产业转型支撑空间布局融合、以人群需求引领品质生活营造。最后以溧阳北拓区乡村为例,以“融入城区—联动园区—激活社区”为脉络,提出城边村多尺度协同的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转型与新型城镇化提供可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区 乡村转型 乡村规划 多尺度 溧阳
下载PDF
“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对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影响研究——以徽州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大治 吴金辉 杨震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38,共8页
文章基于空间三元论对文、旅空间维度进行划分,并结合耦合协同理论提出文、旅空间在文化信息、物质载体、社会行为3个维度的相互耦合协同。选取5个文化旅游型徽州传统村落(宏村、西递、龙川、唐模、呈坎)为案例研究样地,运用“刺激—有... 文章基于空间三元论对文、旅空间维度进行划分,并结合耦合协同理论提出文、旅空间在文化信息、物质载体、社会行为3个维度的相互耦合协同。选取5个文化旅游型徽州传统村落(宏村、西递、龙川、唐模、呈坎)为案例研究样地,运用“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构建“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地方依恋以及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三者影响关系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3个维度均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为“社会行为层>物质载体层>文化信息层”,其中文化信息层对文化遗产保护行为无直接显著影响但可通过中介产生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与文化遗产保护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3个维度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地方依恋双维度均正向影响游客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空间 “文—旅”空间耦合协同度感知 地方依恋 文化遗产保护行为
下载PDF
积“微”致著:2012—2022年城市微更新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建军 王有鹏 +2 位作者 杨惠钰 何沁 魏鲁腾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57,共8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城市更新工作也相应进行转型。小尺度、精细化的微更新模式成为当前存量时代建筑改造、环境优化、设施完善、品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回顾城市微更新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和经验,有助于把握微更新的...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扩张,城市更新工作也相应进行转型。小尺度、精细化的微更新模式成为当前存量时代建筑改造、环境优化、设施完善、品质提升的重要方式。回顾城市微更新发展历程,总结各阶段的问题和经验,有助于把握微更新的内涵与外延。文章根据我国政策法规和城市发展进程,将2012—2022年的城市微更新发展划分为萌芽伊始、深化探索、多元发展3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现实背景、学术研究及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各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最后基于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轨迹,提出多样化、人本化、规范化及创新化的发展新趋势,为我国城市微更新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微更新 公众参与 以人为本 发展趋势
下载PDF
文士休闲文化视野下的明清江南古典园林营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曼 王紫璇 王夕倩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文士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统称,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精神文化内核的缔造者,研究中国园林的文化属性离不开这一群体。文章从文士群体的休闲文化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明清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影响及设计体现,并为当下... 文士作为一个文化群体,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统称,也是江南古典园林精神文化内核的缔造者,研究中国园林的文化属性离不开这一群体。文章从文士群体的休闲文化视角出发,探究其对明清江南古典园林的营造影响及设计体现,并为当下园林景观设计提供思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士 休闲文化 古典园林
下载PDF
中国典型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及未来道路交通演变研究
13
作者 刘宗巍 张望 +1 位作者 陈铭 赵福全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3,共7页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 为建立适合不同城市特点的交通体系,并明确定位汽车在其中承担的作用,文章首先从外部环境和交通工具两大维度出发,建立了表征城市整体交通出行情况的多层级评价体系;并基于一级指标的得分,对选取的9座中国典型城市的交通出行特征进行了聚类分析,确定了城市的不同类型;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识别了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因素;最后通过相关因素变化的情景假设,预测了各城市道路交通效率可能的演变情况,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出行 道路拥堵 评价指标体系 聚类分析 情景演变
下载PDF
权力、资本的碎化与尺度修复:城镇开发边界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14
作者 卢有朋 张衔春 +1 位作者 岳文泽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0-36,共7页
文章从权力、资本与空间互动的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增长主义下的空间增长逻辑,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理论认知与实践建议。研究发现:(1)央地间的用途管制冲突、市辖区间的经济发展机会争夺造成规划增量空间大规模碎片状分散;(2)资本再地... 文章从权力、资本与空间互动的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增长主义下的空间增长逻辑,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提供理论认知与实践建议。研究发现:(1)央地间的用途管制冲突、市辖区间的经济发展机会争夺造成规划增量空间大规模碎片状分散;(2)资本再地域化的空间需求与城镇开发边界的空间供给错配,资本避险引发空间治理危机;(3)城镇开发边界通过尺度上移、尺度外移的方式实现资本积累的尺度修复。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理解城市空间增长内在逻辑与城镇开发边界的内涵,对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化 城镇开发边界 空间生产理论 权力 资本
下载PDF
基于概念辨析的我国历史地段的内涵及分类探析
15
作者 戴俭 卢钖钖 +2 位作者 戎卿文 鞠德东 王巍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7-43,53,共8页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 文章首先梳理了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国际宪章、公约、宣言等国际文件和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6个历史遗产保护代表性国家以及我国历史地段相关概念的产生过程,其次从适用范围、内涵范畴、概念类型、内容分类4个方面对其进行解读与对比,最后根据内容解读与对比,对我国历史地段的保护层次与内涵、内容分类及分级进行思考与探索。文章建议将我国“历史地段”概念调整为“历史(文化)地段”以及对应的英文翻译,勾勒了2个等级10种分类的历史文化地段内容框架,以期对未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中的历史地段概念的判定与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 遗产保护 概念辨析
下载PDF
区域设计视角的省域魅力国土空间体系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6
作者 许闻博 白晶 邱凯付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79,87,共7页
构建省级魅力空间体系是对人文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统筹保护、展示和创造性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对流”、提升国土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践,尝试采用区域设计的理念探索构建省域魅力... 构建省级魅力空间体系是对人文和自然遗产资源进行统筹保护、展示和创造性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区域“对流”、提升国土空间均衡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文章立足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实践,尝试采用区域设计的理念探索构建省域魅力空间体系的技术方法。研究重点探讨了区域设计的既有理论基础和省域层面区域设计的目标导向,认为省域尺度需要关注的核心空间要素包括空间基底、网络结构、重要节点等层面。基于上述理论认识,对广东省案例进行解析,以期能拓展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魅力空间体系构建的思路,支撑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设计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魅力空间体系 规划方法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角下的南京市博物馆时空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王丽 王聪 +2 位作者 缪柯铭 江采芳 李可楠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0-66,115,共8页
为探明南京市博物馆的时空演化规律,文章以多源数据获取的南京市101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博物馆发展历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 为探明南京市博物馆的时空演化规律,文章以多源数据获取的南京市101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博物馆发展历程,综合运用数理统计、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南京市博物馆发展呈现明显的阶段特征,9类博物馆呈现规模化且多元化发展态势。(2)南京市博物馆主要集聚于中心城区及秦淮河沿岸,尽管在空间上有由中心向外围扩散的趋势,但空间上仍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对各乡镇街道博物馆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的结果表明,聚类态势的高值区主要在中心城区;全局分布具有空间自相关特性,冷热点区域变动显著,热点区沿中心城区向东南和西北不断延伸和扩大。(3)博物馆空间分布的类型和格局基本上是由历史资源禀赋的地域差异所决定的,在此基础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程度、人口因素,以及政策因素进一步强化了博物馆的空间分异。最后,结合空间转向背景,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提出调控博物馆空间布局的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与城市空间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时空格局演化 影响因素 空间转向 南京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的城市更新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8
作者 马军杰 彭琪琴 尤建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44,共8页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生活环境是“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其中绿色低碳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与价值取向,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场景与关键路径。文章着眼于城市更新阶段演进中... 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打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低碳生活环境是“人民城市”理念下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其中绿色低碳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目标与价值取向,城市更新是“双碳”目标在空间层面落实的重要场景与关键路径。文章着眼于城市更新阶段演进中绿色空间权责的合理分配与正当规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的内涵、法律主体及其权益格局,剖析了我国绿色城市更新的法律与制度困境。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碳中和目标下城市更新法律制度完善的总体思路,并从6个方面提出了将“碳中和”作为管制性约束纳入城市更新制度范畴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完善绿色城市更新治理体系和推进高品质可持续的有机城市更新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碳中和 低碳 绿色城市更新 法律制度
下载PDF
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双层级”村庄分类研究以山南市乃东区为例
19
作者 单卓然 潘浩澜 +2 位作者 袁满 安月辉 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69,共8页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 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开展村庄“定型”,是实施分类指导的必要前提。在各地灵活丰富的村庄分类里,介入自然聚落尺度是近期兴起的创新来源。文章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为例,将传统单纯围绕行政村展开的村庄分类流程,扩展为由自然聚落与行政村尺度共同构成的“双层级”村庄分类技术框架。研究认为,行政村内自然聚落间的强烈异质性及聚落发展的实心化,是应用“双层级”村庄分类理论模型的重要条件。研究提出,“双层级”村庄分类方法由“政策判定+潜力评估+镇村酝酿”的自然聚落分类方法、“占比测算+矩阵构建+系统聚类”的自然聚落→行政村类型转换方法、二次镇村酝酿基础上的行政村分类方案生成方法等共同组成,具体的分类流程需落实聚落定性、聚落测评、聚落分类、类型转换、行政村分类等5项主要环节。理论模型在山南市乃东区国土空间规划中得到了实际应用,识别出5类自然聚落,制定了主导式与并重式的两种行政村类型认定规则,提出了“融保聚改”的四类型行政村分类方案。分类过程及工作成果得到地方积极正面反馈,验证了“双层级”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旨在丰富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村庄分类布局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分类 双层级 自然聚落 行政村 山南市乃东区
下载PDF
街道建成环境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20
作者 贺慧 张庆昊 +2 位作者 郭亮 张彤 荣升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23,共7页
短距离通勤在交通活动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其通勤方式选择存在一定弹性。街道作为承载短距离通勤活动的空间,其建成环境可能对通勤方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测度街道建成环境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识别出建成环... 短距离通勤在交通活动中占据相当的比例,其通勤方式选择存在一定弹性。街道作为承载短距离通勤活动的空间,其建成环境可能对通勤方式选择产生一定影响。文章借助随机森林算法测度街道建成环境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识别出建成环境要素的影响梯度及作用曲线,并基于此评估在武汉市主城区内每条街道上,不同短距离通勤方式的选择倾向。结果表明:街道网络特征、断面及景色特征等均对短距离通勤方式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相同街道建成环境对各类通勤方式选择的影响并不一致;在公园绿地附近、住区或商业中心等不同城市区域的街道上,短距离通勤方式的选择倾向存在差异。结论可为绿色出行导向下的街道更新及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 建成环境 短距离通勤 通勤方式选择 随机森林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