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地意象风雅颂:李象群雕塑艺术研究
1
作者 殷双喜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60-65,共6页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李象群是一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艺术家,他有高超的写实雕塑能力,有强烈的乐观进取的人格.他的作品以空间性的意象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思考,在推进雕塑语言和形式研究的同时,也专注于历史人文的反思.四十多年... 在当代中国雕塑界,李象群是一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的艺术家,他有高超的写实雕塑能力,有强烈的乐观进取的人格.他的作品以空间性的意象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社会的思考,在推进雕塑语言和形式研究的同时,也专注于历史人文的反思.四十多年来,李象群以持续不懈的创作,表明了在当代艺术的发展中,特别是在迅速变化的当代语境下,中国的具象写实雕塑仍然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雅颂 雕塑艺术 当代语境 历史人文 乐观进取 雕塑语言 雕塑界 具象写实
原文传递
漂移的边界:从霍夫曼的《大黄鸭》看当代艺术的方法论和价值观
2
作者 王端廷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66-71,共6页
霍夫曼的《大黄鸭》作为一件现象级的艺术作品,在全球举办的五十三次展览中,在中国的展览有近二十次,占了其展览总次数的近四成.本文从对其溯源,其艺术性、创作方式、含义、价值、美学以及与中国的关系七个方面来讨论其受欢迎的程度和... 霍夫曼的《大黄鸭》作为一件现象级的艺术作品,在全球举办的五十三次展览中,在中国的展览有近二十次,占了其展览总次数的近四成.本文从对其溯源,其艺术性、创作方式、含义、价值、美学以及与中国的关系七个方面来讨论其受欢迎的程度和影响力,探究《大黄鸭》是如何成为当代艺术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鸭 现象 创作方式 观念主义
原文传递
《失重》
3
作者 鲁杨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108-108,共1页
《失重》是一个沉浸式空间体验影像装置。失重其原本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本人在作品中想表达人在都市中精神层面的“失重。作品被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个部分。从空间外部只能呈现一个局部的不断向上生长的建筑”景象。在装置内部,观... 《失重》是一个沉浸式空间体验影像装置。失重其原本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本人在作品中想表达人在都市中精神层面的“失重。作品被分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两个部分。从空间外部只能呈现一个局部的不断向上生长的建筑”景象。在装置内部,观众被不断上升的“建筑”所包裹从而产生了下坠的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部空间 内部空间 物理概念 精神层面 失重 建筑
原文传递
徐震:生态作为媒介
4
作者 王亚敏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1992年后,中国深圳再次迈步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步入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艺术家徐震在全球艺术世界日益活跃和成熟。2014年,“徐震:没顶公司出品”是艺术家第一个最重要的转折性的阶段性个展。
关键词 徐震 转折性 21世纪 阶段性 艺术家
原文传递
向后转,向左看齐,稍息
5
作者 陈侗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8-13,共6页
我今天要来上海.[1]为了一个总想当代一点而又总是脱离不了传统的国画[2]个展,为了一本不知道当不当代的温情小说,为了一篇答应写给《艺术当代》的文章——为了这些带有"当代"字眼的事情,我第几十次又来了上海.[1]这个表达要... 我今天要来上海.[1]为了一个总想当代一点而又总是脱离不了传统的国画[2]个展,为了一本不知道当不当代的温情小说,为了一篇答应写给《艺术当代》的文章——为了这些带有"当代"字眼的事情,我第几十次又来了上海.[1]这个表达要不是时态用混了就是人称用错了,或者陈述句应该改成疑问句,但我的确就想这么写下它,因为我想这么写的时候还在广州,开始打字的时候已经到了上海,我如果不这么写,这个"将去"和"来到"的事实就无法同时表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述句 向后转 疑问句 文章
原文传递
雕塑的非正常形式
6
作者 王礼军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当“雕塑”作为一个名词,它是经典的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作为一个动词时,则更多意味着一种身体经验和创作方式,一种复合的表达媒介。
关键词 雕塑 非正常 形式 表现力
原文传递
蒙太奇与潜隐的情念:寻访爱森斯坦
7
作者 付帆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26-30,共5页
爱森斯坦作为在电影创作和理论探索的交织互动中双向耕耘的巨匠典范,其对蒙太奇艺术的贡献深刻影响了电影的美学形态,并生动揭示了影像与世界之间理性的辩证力量.本文从爱森斯坦电影的历史创作观着手,回溯其代表作品作用于革命现实与观... 爱森斯坦作为在电影创作和理论探索的交织互动中双向耕耘的巨匠典范,其对蒙太奇艺术的贡献深刻影响了电影的美学形态,并生动揭示了影像与世界之间理性的辩证力量.本文从爱森斯坦电影的历史创作观着手,回溯其代表作品作用于革命现实与观众激情的观念建构,梳理以辩证法为基础的蒙太奇理论在影像构成、结构方法与表意层次上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森斯坦 历史叙述 蒙太奇理论 辩证法
原文传递
光、诗与存在:新媒体艺术的三种维度
8
作者 谷品桥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展开一部艺术史,当某种形式语言无力在自身的范畴中发生巨大变革时,便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走向媒介的革新,媒介的不断发展确实也在推动着艺术史的进程,与其所攀附着的艺术语言,左右着艺术的发展。那么走到今天,似乎所有的语言与媒介都... 展开一部艺术史,当某种形式语言无力在自身的范畴中发生巨大变革时,便会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走向媒介的革新,媒介的不断发展确实也在推动着艺术史的进程,与其所攀附着的艺术语言,左右着艺术的发展。那么走到今天,似乎所有的语言与媒介都到了一种临界点,艺术界和学界共同期盼着艺术能够更进一步,科技的发展正在成为这种契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或许正成为今天艺术应该且必然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形式语言 临界点 艺术与科技 艺术史 艺术的发展 艺术界 媒介
原文传递
傅斯特作品
9
作者 傅斯特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109-109,共1页
在展览“傅斯特:赋形”中,艺术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绘画实验,将绘画的对象确定在“人物(Figures)”上,试图正面回应人类绘画史中最核心且永恒的主题之一。对傅斯特而言,对于一个形象的塑造并非其关注的重点,他将整个社会、生命,乃至宇宙... 在展览“傅斯特:赋形”中,艺术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绘画实验,将绘画的对象确定在“人物(Figures)”上,试图正面回应人类绘画史中最核心且永恒的主题之一。对傅斯特而言,对于一个形象的塑造并非其关注的重点,他将整个社会、生命,乃至宇宙的本质理解为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运动系统,这其中的流动性、发展性和互动性,是艺术家真正着力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面回应 互动性 本质理解 流动性 绘画 发展性 永恒的主题 艺术家
原文传递
西蒙·格罗姆:超现实主义中的“偶然性”因素
10
作者 夏清绮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84-87,共4页
2024年,恰逢《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一百周年,“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杰作”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从达达到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拓展期”“流亡期和战后的超现实主义”三个时间段为线索,通过达利、马格... 2024年,恰逢《超现实主义宣言》发表一百周年,“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杰作”在上海浦东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从达达到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拓展期”“流亡期和战后的超现实主义”三个时间段为线索,通过达利、马格利特、马克斯·恩斯特、米罗、贾科梅蒂等五十余位艺术家的作品,勾勒出了超现实主义百年绮梦。在展览期间,本刊专访了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现当代艺术馆馆长西蒙·格罗姆(Simon Groom)。他认为,超现实主义中的“机遇”因素,允许艺术家摆脱有意识的控制,颠覆人们对世界的常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艺术馆 贾科梅蒂 马格利特 达利 超现实主义 美术馆 偶然性 米罗
原文传递
黄渊青:重叠的书写空间
11
作者 李旭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近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抽象艺术”这个学术概念的自足性,策划过一系列体现中式美学的抽象艺术展览,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了“中式抽象”的根基:其一,是以道家哲学和禅宗思想为主体的观念理论基础;其二,是以书法美学为主体的... 近二十年来,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抽象艺术”这个学术概念的自足性,策划过一系列体现中式美学的抽象艺术展览,也在此过程中逐渐找到了“中式抽象”的根基:其一,是以道家哲学和禅宗思想为主体的观念理论基础;其二,是以书法美学为主体的视觉形式基础。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传统视觉艺术形式,在以拉丁字母为书写主体的欧美文化圈已经基本消亡,但在东亚的汉字文化圈和西亚、北非的阿拉伯文化圈仍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国是汉字书法的发源地,但时至今日,由书法家身份直接进入抽象创作的中国艺术家却为数不多,而黄渊青是其中毋庸置疑的优秀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概念 汉字文化圈 汉字书法 书法美学 道家哲学 拉丁字母 禅宗思想 自足性
原文传递
非叙事:何多苓的绘画痕迹
12
作者 蓝庆伟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48-53,共6页
很多人对何多苓的认识无疑是从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开始的,这件作品被视为当时"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的代表作,何多苓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无法绕过的名字.2007年左右,正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巅峰,包括... 很多人对何多苓的认识无疑是从油画作品《春风已经苏醒》开始的,这件作品被视为当时"伤痕美术""乡土美术"的代表作,何多苓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无法绕过的名字.2007年左右,正值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巅峰,包括四川在内的各地艺术家纷纷奔赴北京建立工作室,何多苓却不为所动,选择留守成都.《春风已经苏醒》作为何多苓在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时期的毕业创作,当时并未受到导师的认可,后经《美术》杂志何溶、栗宪庭的力排众议,刊于《美术》杂志,并作为1981年第12期《美术》杂志的封面而被人熟知,就此进入历史.在何多苓看来,这个故事固然传奇,但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远不如画画这件事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何多苓 精神享受 毕业创作 当代艺术史 乡土美术 研究生 工作室
原文传递
李强:做绘画的坚守者,与自我抗衡、对话
13
作者 刘媛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110-112,共3页
距离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李强:芜”展览结束已一月有余,冬去春来,如果不是元宵节前后的这波“倒春寒”,想必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已然迎来龙年早春的翩翩烂漫。重庆的早春,玉兰开得分外绚烂夺目,在大学城的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大学各有... 距离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李强:芜”展览结束已一月有余,冬去春来,如果不是元宵节前后的这波“倒春寒”,想必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已然迎来龙年早春的翩翩烂漫。重庆的早春,玉兰开得分外绚烂夺目,在大学城的四川美术学院和重庆大学各有景致不同的玉兰花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坚守者 长江以南 李强 绚烂夺目 玉兰花 元宵节 大学城
原文传递
置换、分离与内嵌:《画刊》封面计划的行动策略
14
作者 张灏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当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网络中流通时,传播却以一种平滑的方式“流淌”至每一个屏幕终端,塑造着读者的接受习惯。对求新、猎奇等快感的依恋,恰是文化工业的制造逻辑。“自某一特定的点开始,生产不再是创造性的,而是破坏性的,信息不再是... 当信息以数字化的方式在网络中流通时,传播却以一种平滑的方式“流淌”至每一个屏幕终端,塑造着读者的接受习惯。对求新、猎奇等快感的依恋,恰是文化工业的制造逻辑。“自某一特定的点开始,生产不再是创造性的,而是破坏性的,信息不再是具有启发性的,而是扭曲变形的;交流不再是沟通,而仅仅是言语的堆积而已。”[1]在碎片化的捕捉中,方位愈发迷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扭曲变形 行动策略 接受习惯 封面 数字化 碎片化 创造性 启发性
原文传递
"得一之想"与中国水墨
15
作者 王歌 +1 位作者 付晓东 米歇尔·康-阿克曼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艺术家付晓东首次柏林个展"得一之想"于 2024 年 3 月 30 日在柏林候鸟空间开幕.配合此次个展,付晓东、米歇尔·康-阿克曼和王歌,对艺术家为什么回到了以山水画为主的创作、如何理解山水在中国水墨当中的作用、水墨如何... 艺术家付晓东首次柏林个展"得一之想"于 2024 年 3 月 30 日在柏林候鸟空间开幕.配合此次个展,付晓东、米歇尔·康-阿克曼和王歌,对艺术家为什么回到了以山水画为主的创作、如何理解山水在中国水墨当中的作用、水墨如何成为当代艺术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王歌:今天我们以付晓东的个展"得一之想"做一个讨论,主要涉及三个问题.一、如何理解山水在中国水墨当中的作用以及如何理解西方意义上的风景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 当代艺术 山水画 阿克曼 风景画 米歇尔 艺术家 柏林
原文传递
近现代美术经典作品的数字化保存问题与路径:以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为例
16
作者 李琦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102-105,共4页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给人类更加新颖、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对于艺术而言,也增加了新的创作领域与研究领域,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与实验项目层出不穷.近年来美术馆及博物馆领域相继提出"智慧美术馆""智慧博物馆&q...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带给人类更加新颖、高效、便捷的多元化生活方式,对于艺术而言,也增加了新的创作领域与研究领域,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与实验项目层出不穷.近年来美术馆及博物馆领域相继提出"智慧美术馆""智慧博物馆""博物馆2.0时代"等新词汇,科技带给了艺术多元化的创作方式,同样对艺术品的收藏、保存、管理、展览等也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林斯顿大学 智慧博物馆 数字化保存 近现代美术 创作领域 数字化时代 新词汇 艺术多元化
原文传递
数字赋能,宣教融合:从中华艺术宫数字化实践与宣传谈起
17
作者 吴雯雯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98-101,共4页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艺术教育、观众服务之间的界限逐步打破.观众越来越习惯于用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获得美术馆(博物馆)的资讯,寻找美术馆的艺术教育资源,享受美术馆的公众服务.所以,无论是数字美术馆... 随着信息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宣传、艺术教育、观众服务之间的界限逐步打破.观众越来越习惯于用电脑、手机通过互联网获得美术馆(博物馆)的资讯,寻找美术馆的艺术教育资源,享受美术馆的公众服务.所以,无论是数字美术馆,还是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矩阵,美术馆数字化服务已从单一的信息发布角色转变为艺术教育的内容生产者以及全天候的服务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美术馆 微信公众号 数字化服务 角色转变 艺术教育资源 新闻宣传 公众服务 互联网
原文传递
博萃臻艺的艺术史志:西方艺术展览制度的变迁
18
作者 夏燕靖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6-7,共2页
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会确立众多的活动主题,2024年其中一项主题是: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这让我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以此更为深入地领略博物馆打开大门后,... 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都会确立众多的活动主题,2024年其中一项主题是: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这让我们对于博物馆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提升,以此更为深入地领略博物馆打开大门后,从供给侧发力,所给予我们认知世界、从而释放文化艺术活力的巨大动能.的确,近年来伴随着国内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快速发展,展览活动已经成为观众与博物馆,尤其是艺术展藏机构之间的重要纽带.以上海为例,购票参观展览已成为一种公众普遍参与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博物馆日 展览活动 艺术展览 史志 供给侧 认知世界 博物馆 参观展览
原文传递
张小涛艺术中的空间叙事:工厂、高架桥与遗落的神圣之所
19
作者 田萌 艺术当代 2024年第2期54-59,共6页
2010 年,张小涛开始参与筹建四川美术学院的新媒体系,并作为新媒体艺术家而被人熟知.自此之后,他的身份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教育的管理者和艺术活动的策划者.多重的身份与繁多的新媒体活动几乎让人遗忘了他的绘画.不过,他并未因此辍笔,绘... 2010 年,张小涛开始参与筹建四川美术学院的新媒体系,并作为新媒体艺术家而被人熟知.自此之后,他的身份不仅是艺术家,也是教育的管理者和艺术活动的策划者.多重的身份与繁多的新媒体活动几乎让人遗忘了他的绘画.不过,他并未因此辍笔,绘画依然是他创作的重要部分.研究他最近十多年的绘画创作,我们不难发现他比以往更强调用空间叙事,而这又与他一直以来的数字动画创作观念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美术学院 空间叙事 新媒体艺术 数字动画 绘画创作 创作观念 策划者 高架桥
原文传递
互生世界下的知识图景
20
作者 游江 艺术当代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当代艺术是一个融合了丰富的风格、技术、媒介、主题、形式、目的和审美传统的开放的舞台。20世纪,伴随新兴艺术的发生,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类新的创作方向被批评家提出。当代艺术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探索,而今天随着新媒体... 当代艺术是一个融合了丰富的风格、技术、媒介、主题、形式、目的和审美传统的开放的舞台。20世纪,伴随新兴艺术的发生,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类新的创作方向被批评家提出。当代艺术创作中出现了很多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探索,而今天随着新媒体艺术自身的选代,我们似乎很少再用新媒体来指称那些利用科技产品和技术进行当代艺术创作的作品。从录像艺术、数字艺术、互动艺术、互联网艺术、虚拟艺术到声音艺术,从使用机器人、生物技术到3D打印技术和动画制作技术,在当代艺术创作中,重要的不是技术本身,因为不同时间节点的新媒体很快就成为一种过时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传统 新媒体艺术 数字艺术 互动艺术 当代艺术创作 动画制作技术 虚拟艺术 知识图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