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为您找到了以下期刊:

共找到3,355篇文章
< 1 2 1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版话语
1
作者 向仲怀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1,共1页
新版《蚕学通讯》正式发刊了。这是蚕学界的一大喜讯,我作为长期工作在蚕桑一线的老人也倍感欣慰。回顾当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先师蒋同庆教授奔波劳碌,于1982年创刊发行《蚕学通讯》季刊,在促进我国蚕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在专业人... 新版《蚕学通讯》正式发刊了。这是蚕学界的一大喜讯,我作为长期工作在蚕桑一线的老人也倍感欣慰。回顾当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先师蒋同庆教授奔波劳碌,于1982年创刊发行《蚕学通讯》季刊,在促进我国蚕业的国际交流合作,尤其在专业人才培养、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今乃百年不遇的大变局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兴产业群星璀璨,蚕业科学和蚕桑产业也紧跟历史步伐,奋进在光辉的丝绸之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产业 蚕业科学 蚕学通讯 蚕桑产业 国际交流合作 群星璀璨 丝绸之路 大变局
下载PDF
欢迎订阅《蚕学通讯》
2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9-9,共1页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有试验研究、综述、研讨与交流、技术与应用、专题报道、学术动态、知识园地、蚕业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桑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主要读者对象:蚕桑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科技 蚕业经营 蚕学通讯 蚕桑生产 最新科技成果 生产工作者 理论联系实际 学术动态
下载PDF
欢迎订阅《蚕学通讯》
3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5-5,共1页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有试验研究、综述、研讨与交流、技术与应用、专题报道、学术动态、知识园地、蚕业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桑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主要读者对象:蚕桑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科技 蚕业经营 蚕学通讯 蚕桑生产 最新科技成果 生产工作者 理论联系实际 学术动态
下载PDF
欢迎订阅《蚕学通讯》
4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94-94,共1页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本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以促进蚕业科技工作者及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的科技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为我国蚕业科技现代化服务为宗旨和根本任务。辟有试验研究、综述、研讨与交流、技术与应用、专题报道、学术动态、知识园地、蚕业信息等栏目,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等方面研究的最新科技成果、研究动态,以及蚕桑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主要读者对象:蚕桑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业科技 蚕业经营 蚕学通讯 蚕桑生产 最新科技成果 生产工作者 理论联系实际 学术动态
下载PDF
《蚕学通讯》稿约
5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14-114,共1页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 《蚕学通讯》是重庆市蚕丝学会、西南大学主办的蚕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国内外在栽桑、养蚕、病虫害防治、蚕桑遗传育种、生理生化及生物技术、茧丝、蚕桑综合利用、野蚕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与进展动态,以及蚕丝业生产中的新技术、新经验等。主要读者对象:蚕业科研人员、中高等学校师生、蚕业技术干部、蚕业经营管理干部及生产工作者。本刊为季刊,季末出版,公开发行。编辑部设在西南大学蚕桑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地址: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南区,邮编:400715,电话:(023)68250191。热忱欢迎广大从业人员来稿,共同振兴中国蚕桑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业 蚕业经营 蚕业科技 蚕学通讯 科研人员 生产工作者 重庆市北碚区 高等学校
下载PDF
家蚕蛹变态期的中肠发育变化观察及细胞凋亡与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检测
6
作者 王丽 陈安健 +3 位作者 王艺 胡丹 杨梅 柴春利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 为探究家蚕中肠在蛹变态过程中的形态发育变化,于家蚕5龄幼虫期、蛹期及蛾期以24h为间隔,对其中肠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显示:家蚕5龄幼虫的中肠为长圆筒形,在食桑期呈绿色、膨大的管状,进入熟蚕期停止食桑后,中肠开始变黄、缩短;在熟蚕营茧化蛹的过程中,中肠持续缩短、变小,并随着发育时期的延长,最终呈椭圆形颗粒状,表面颜色由浅黄色变为棕黄色。进一步观察家蚕不同发育时期中肠组织的石蜡切片,发现幼虫中肠细胞在进入蛹变态期发生了多次凋亡与再生的过程,在上蔟3~4d、上蔟7~8d、上蔟12d~蛾期都形成了新的中肠上皮细胞,这些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可能是由再生细胞分化更新而来的。对家蚕中肠组织中细胞凋亡基因(Caspase-1、BmDredd)与自噬基因(Atg1、Atg13)表达模式的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1、BmDredd在上蔟2d、7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Atg1、Atg13在上蔟7d、9d、12d的表达量均降低,表明在家蚕的这些变态发育时期,其中肠细胞的凋亡受到了抑制,与切片观察新的中肠上皮细胞形成时期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呈现了家蚕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的发育变化过程,说明家蚕幼虫的中肠在蛹发育变态过程中并未彻底消亡,成虫的中肠是幼虫中肠在蛹变态时期经过多次消亡与再生过程发育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中肠 变态发育期 细胞凋亡 细胞自噬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大农业、新蚕桑、多学科”背景下《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马艳 柴春利 +1 位作者 左伟东 阳泽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培养具有大科学、大农业观的新型蚕学专业人才,是面向蚕桑产业重构和学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结合蚕学和生物技术人才... 多学科交叉背景下培养具有大科学、大农业观的新型蚕学专业人才,是面向蚕桑产业重构和学科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任务之一。实验教学是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以《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为例,结合蚕学和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农业、新蚕桑、多学科”背景下的特点,总结了在优化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教学手段和实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农业 蚕学 生物技术 动物生物学实验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家蚕单羧酸转运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8
作者 王丽 陈安健 +2 位作者 王凌燕 朱勇 柴春利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74-84,共11页
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MCT)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负责乳酸、丙酮酸等单羧酸类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参与机体代谢平衡调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MC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 单羧酸转运蛋白(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MCT)是细胞膜上重要的跨膜转运蛋白,负责乳酸、丙酮酸等单羧酸类化合物的跨膜运输,参与机体代谢平衡调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家蚕MCT家族基因成员进行了鉴定分析,并利用qRT-PCR技术对其表达模式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家蚕基因组中存在21个MCT家族基因,其编码氨基酸长度为438~791 aa,等电点为5.47~9.69。分析发现家蚕MCT家族基因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其中在第5号、7号、13号和23号染色体上存在串联重复现象。该家族基因均编码含有6个以上的保守基序的蛋白质,其中MCT9蛋白含有12个跨膜结构域,与人类、果蝇、蜜蜂、赤拟谷盗、非洲爪蟾中的同源蛋白相似。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1个成员中有15个与果蝇、蜜蜂、赤拟谷盗等昆虫中的MCT蛋白成员聚在一支,而人类只有4个MCT蛋白序列同昆虫聚在一起,其余10个单独聚为一支。进一步对这些基因在家蚕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mMCT5基因在家蚕5龄第3天幼虫的中肠组织特异性高量表达,BmMCT1、BmMCT7、BmMCT9-2、BmMCT14-2、BmMCT18基因在马氏管特异性高量表达,推测它们在家蚕的消化、排泄等基础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家蚕MCT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单羧酸转运蛋白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家蚕泛基因组研究成果及影响
9
作者 童晓玲 韩民锦 +1 位作者 陆昆鹏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13,共12页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 泛基因组是动植物基因组研究的前沿,其特点是全面揭示物种的基因组多样性及其演化特征,包括前期技术不能很好识别的大片段结构变异等。泛基因组研究为系统解析表型多样性的形成和现代育种提供最全面的基因组信息,意义重大。2022年,本研究团队在世界上率先完成了家蚕泛基因组构建,一次性完成545个样本的三代长读长测序和1 078个样本的深度二代测序,取得一系列重要新发现。家蚕泛基因组为规模化高效解析家蚕重要性状遗传基础和有效开展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蚕学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本领域的引领地位,对蚕业科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近2年来,在泛基因组的有力支撑下,我们在家蚕的多组学数据库构建、W染色体完整序列解析、重要性状遗传基础解析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进展,并大力推动泛基因组在基因组选择、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在家蚕泛基因组论文发表2周年之际,特撰文对该计划的研究成果、影响和相关后续工作进行了梳理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泛基因组 科学发现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从土壤保持角度探索全国生态桑产业发展布局
10
作者 王谢 赵爱春 +1 位作者 陈冠陶 张建华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61-67,共7页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 桑树具有十分强大的土壤保护功能。本文基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瞄准生态桑在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持续作用的重大科学问题,考量了桑树在各类生态重点区域的定位和价值实现途径。通过分析各生态区域蚕桑产业发展的基础状况,确定了西南喀斯特区、川滇干热河谷区、三峡库区、黄土高原区、鲁中山区和昆仑山区等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针对上述6个桑树土壤保持核心服务区的产业生态特征,分别提出了保墒增碳、护土保水、保土降污、屯水治沙、肥土增碳和防风固沙的土壤管理技术,并推荐了广西宜州、四川盐边、重庆巫溪、陕西榆林、山东烟台和新疆和田等6个技术先行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桑 土壤保持 喀斯特地区 黄土高原 干热河谷
下载PDF
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龙定沛 邹云龙 +3 位作者 汪林 杨镇霖 向仲怀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63-73,共11页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 家蚕的分子遗传操作是鉴定基因功能、开展分子育种和种质材料创新等研究的重要平台技术,对于推动家蚕实验动物模式化,推进蚕业科学深度融入生命科学和促进传统蚕丝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近年来,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转基因技术、基因组靶向编辑技术、时空特异性表达技术及其他辅助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使得家蚕在农业、纺织业以及医学与材料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的建立、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家蚕分子遗传操作技术在现代分子育种及生物材料开发等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子遗传操作 转基因 基因组编辑 基因表达调控
下载PDF
家蚕及鳞翅目W染色体基因组及其起源
12
作者 韩民锦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 家蚕作为重要经济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最近家蚕W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也获得了突破。昆虫中W染色体为鳞翅目特有,其起源长期是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问题,随着近年基因组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关于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问题也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本文重点介绍家蚕W染色体的研究历程和具体特征,并详细描述鳞翅目W染色体起源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家蚕性别调控和基于W染色体的分子育种研究,以及其他物种性染色体起源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家蚕 W染色体 基因组 起源
下载PDF
桑树miRNAs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林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7-21,共5页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 小RNA(microRNA,miRNA)在桑树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从miRNA调控桑树的生长发育、对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应答,以及在蚕、桑互作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通过深入分析miRNA在这些方面的调控机制,揭示其在桑树生物学功能调节中的重要性。展望未来,对miRNA在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研究提出了新的思路,旨在为桑树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意见,为拓展桑树的应用领域以及促进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MIRNA 生长发育 逆境胁迫 蚕桑互作
下载PDF
家蚕与桑树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14
作者 梁九波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10-16,共7页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 栽桑养蚕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一大壮举。专食桑叶的家蚕由其祖先野桑蚕经人工驯化而来,是第一个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本文综述家蚕与桑树协同进化方面的研究证据,包括家蚕蛋白酶与桑树蛋白酶抑制子的互作、家蚕对桑树次生代谢物质的适应以及桑树尿素酶对家蚕氮代谢的意义等,为今后深入解析家蚕与桑树的互作提供新见解,并丰富植食性昆虫与宿主植物互作的研究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桑树 相互作用 植食性昆虫 协同进化
下载PDF
家蚕驯化起源研究概述
15
作者 刘彦群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24-30,共7页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 家蚕(Bombyx mori)的驯化是农业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由之形成的养蚕业对中华文明和世界农业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家蚕的驯化起源,除了远古的神话传说外,研究人员从历史学、考古学和生物学角度进行了溯源,尤其是近20年获得了大量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对家蚕驯化起源的2个核心科学问题——野生祖先来源和起源地(驯化事件发生地)的相关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证据表明,家蚕的野生祖先是中国野桑蚕(Chinese Bombyx mandarina),而不是日本野桑蚕(Japanese B.mandarina),所有的家蚕品种都来自于一个起源中心。最新的泛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家蚕的驯化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桑蚕 直接野生祖先 起源地
下载PDF
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16
作者 李春林 代方银 蚕学通讯 2024年第3期48-54,共7页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 家蚕品种选育的目标经济性状多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研究是家蚕育种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茧丝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养蚕业和丝绸工业的效益,故近百年来茧质相关性状是家蚕数量遗传研究的重点。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功能基因研究体系的日臻完善,家蚕数量性状遗传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近年来,家蚕茧丝产量和茧丝纤度主效基因的鉴定先后获突破,家蚕泛基因组计划研究成果为该领域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本文着重对家蚕茧丝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基础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针对家蚕茧丝性状的分子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丝性状 分子基础 基因鉴定
下载PDF
桑树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赑 何宁佳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2-9,共8页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 栽桑养蚕的历史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自2013年桑树基因组测序项目实施以来,桑树的研究进入了基因组学时代,为桑树的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本文从桑树基因组测序的实施开始,系统总结了桑树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了测序技术、拼接策略、组装质量以及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应用等方面。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桑树基因组学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旨在推动桑树产业的发展并为林木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基因组测序 叶绿体基因组 功能基因
下载PDF
蚕桑产业在南方石漠化治理中的实践
18
作者 范伟 高波 +1 位作者 徐兵 赵爱春 蚕学通讯 2024年第2期83-92,共10页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 石漠化是中国南方岩溶地区最为突出的生态问题,治理过程中需要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石漠化集中的7个省(区、市)的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分别占全国的68.3%和80.3%。因此,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本文综述了桑蚕生产系统对石漠化地区的修复潜力,以及蚕桑产业在石漠化地区的推广实践。桑蚕生产系统在石漠化地区具有促进保水固土、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美化环境景观等方面的作用。从品种筛选、农艺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提升桑树在石漠化地区适应性的措施。以重庆市黔江区栽桑养蚕的经营现状为例,分析了小蚕共育和大蚕饲养的规模,以及经营不同规模桑园的产量和效益。最后,从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及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等角度给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桑产业 岩溶生态系统 石漠化 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兽医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兰香 李沛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为了提高《兽医免疫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202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兽医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为了提高《兽医免疫学》课程的思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以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2021级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兽医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法,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PBL教学法的大多数学生认为该教学法不仅在知识理解、记忆与融会贯通方面效果显著,而且在端正学风、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辩证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意识、培养树立正确的三观等方面效果显著。研究表明,在《兽医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成课程教学三维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免疫学 PBL教学法 教学改革
下载PDF
生物学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改革的调查分析
20
作者 刘宇 肖月华 +4 位作者 罗明 侯磊 李先碧 金丹 范艳华 蚕学通讯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为了使生物学类研究生具备系统完整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西南大学原生物技术中心为平台,进行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1年后,对38名研究生进行问卷式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 为了使生物学类研究生具备系统完整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技能,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以西南大学原生物技术中心为平台,进行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改革探索与实践。改革教学实践1年后,对38名研究生进行问卷式调查,从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的需求、学生的认可、轮转训练效果和学生的意见反馈等方面,分析了实施研究生实验室轮转训练模式的必要性、优势和弊端。结果显示,在生物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引入新型的实验室轮转训练初见成效,学生比较认可在开展研究生设计前进行的不同实验室之间及不同导师指导下的专项学习模式,其中94.7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实验室轮转训练,有68.42%、55.26%学生的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分别得到了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实验技能及专业技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为研究生课题的选择和设计,科研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专业 研究生培养 实验室轮转训练 教学实践 调查问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