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填空与对话 |
聂晓轩
孙丽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1
|
|
2
|
古典诗歌诵读教学与中职学生情感教育 |
周卫鸽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3
|
|
3
|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探索 |
王彤彦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6 |
2
|
|
4
|
中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与指导策略 |
徐晓岚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2
|
|
5
|
阅读对话与教学对话 |
林国爽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6 |
2
|
|
6
|
现代信息技术与诗歌教学的整合 |
黄锦群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6 |
2
|
|
7
|
巧设情境 激活文思——高中情境作文教学浅谈 |
任青天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2
|
|
8
|
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 |
余耀清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9 |
1
|
|
9
|
对记叙文和记叙文写作的再认识 |
陈元勋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6 |
1
|
|
10
|
愤世嫉俗:戴名世散文思想之特色 |
开健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9 |
1
|
|
11
|
《少年维特的烦恼》爱的启示“三重奏” |
林倩婷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1
|
|
12
|
异曲同工 至美双璧——《陌上桑》与《木兰诗》比较赏析 |
汤蒙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6 |
1
|
|
13
|
初中古诗教学的三个基本步骤 |
刘思明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9 |
1
|
|
14
|
张弛结合 波澜起伏——谈《鸿门宴》一文的叙事技巧 |
赵绍军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1
|
|
15
|
对“真情实感”的新认识 |
钟真祥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9 |
1
|
|
16
|
汉字与汉语古典诗歌关系新探 |
周旭东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1
|
|
17
|
“生成的课堂”专题探讨之一 “生成的课堂”命题界定及其意义 |
杨天志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1
|
|
18
|
试析《雷雨》中四凤悲剧的根源 |
周蕾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1
|
|
19
|
伽达默尔论艺术真理的理解 |
牛军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7 |
1
|
|
20
|
传统人格文化和现代意识的冲突——解读舒婷《致橡树》的爱情观 |
沈林昌
|
《阅读与鉴赏(教研)》
|
200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