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3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研究——以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立法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君刚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加快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法律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结合促进型法律具有内涵的特殊性和行为的鼓励、引导、激励性,手段的非强制性和... 加快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法律体制完善的重要举措。结合促进型法律具有内涵的特殊性和行为的鼓励、引导、激励性,手段的非强制性和责任规定不过于严厉等特点,地方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型立法应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强调政府责任和多元主体协调治理,注重制定引导激励措施,突出政府责任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设定。在法律内容上主要包括总则性规定、政府责任、生态安全治理、激励与保障措施和法律责任五个方面。加快陕西省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的制定与实施将会给陕西省的社会治理、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等各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和显著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地方生态文明立法 促进型法律 陕西省
下载PDF
第十七届(汉中)《金瓶梅》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雷勇 宫臻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 由中国《金瓶梅》研究会(筹)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主办、《明清小说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十七届(汉中)国际《金瓶梅》学术研讨会于2023年6月16—18日在陕西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中、日、韩、新加坡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90位学者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学术交流。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有:《金瓶梅》作者、成书、版本及评点研究,《金瓶梅》文本研究,《金瓶梅》文化研究,《金瓶梅》比较研究和《金瓶梅》传播及学术史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明清小说研究 学术史研究 文本研究 学术交流 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国台湾地区 汉中
下载PDF
地方高校师范生混合式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刘凤娟 李绿山 黄雪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2,共9页
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推进,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至新高度,能深度融通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混合式学习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师范生是否愿意开展混合式学习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师范生混合式学习行为意向... 随着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推进,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至新高度,能深度融通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混合式学习已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新常态。师范生是否愿意开展混合式学习直接影响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师范生混合式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深化教学改革力度提供了重要参考。在分析混合式学习行为意向研究现状基础上,基于UTAUT模型构建范生混合式学习行为意向假设模型,在对地方高校师范生混合式学习现状调查基础上,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测试数据与假设模型中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加强态度能力培养、效果效能提高、物力人力支持以及分层与分科教学等能够促进地方高校师范生开展混合式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师范生 混合式学习 行为意向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区域合作困境与突破策略
4
作者 石林 张欢 龙志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86-92,共7页
陕南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示范区。当前,区域合作对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分必要。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不足、生态产品相关标准体系残缺混乱、区域... 陕南作为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和秦巴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区,是重要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验示范区。当前,区域合作对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十分必要。面对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不足、生态产品相关标准体系残缺混乱、区域生态资本化运营能力薄弱、产品经营开发机制碎片化等现实困境,陕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以生态资源区域化整合打造产品稀缺性、以区域生态资本化运营推动产品价值转化增值、以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区域合作动力、以系统经营开发提升区域运营效率。针对当前所面临的困境,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出发,提高地方政府合作意愿与能力,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标准体系,提高生态资本化运营的整体能力,系统构建价值实现的经营开发机制将是推进陕南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区域合作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南 区域合作 生态产品价值 基本路径 推进对策
下载PDF
当代县域历史文化研究之高标——《留坝文史丛书》评介
5
作者 张显锋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冯岁平、杨虎祺先生编著的《留坝文史丛书》,由《留坝文汇》《留坝诗征(上、下)》《留坝栈道(上、下)》《张良庙志》《留坝碑石》《留坝文物》《留坝人物》《留坝风物》《留坝认知》既相互衔接又彼此独立的九部专题性著述构成,于2023年... 冯岁平、杨虎祺先生编著的《留坝文史丛书》,由《留坝文汇》《留坝诗征(上、下)》《留坝栈道(上、下)》《张良庙志》《留坝碑石》《留坝文物》《留坝人物》《留坝风物》《留坝认知》既相互衔接又彼此独立的九部专题性著述构成,于2023年5月由团结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380余万字,学术性、知识性与可读性皆具,创新性地构建起了留坝县域系统的人文知识体系。著述图文并茂,配有田野考察、文物现场拍摄照片以及编者长期搜集整理的珍贵历史资料图片、历史文献书影、舆图、书画等2800余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研究 专题性 张良庙 留坝县 图文并茂 田野考察 人文知识 创新性
下载PDF
再谈《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答周钧韬先生
6
作者 黄霖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本来,认为袁中郎的《董思白》一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所有袁中郎研究者的共识,也并非是韩南、魏子云两先生的独创。只要承认这一系年,那《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就在这一年,无可争辩。周先生为了挑战这一说法,特别挑出了韩南、魏子云... 本来,认为袁中郎的《董思白》一信写于万历二十四年,是所有袁中郎研究者的共识,也并非是韩南、魏子云两先生的独创。只要承认这一系年,那《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信息就在这一年,无可争辩。周先生为了挑战这一说法,特别挑出了韩南、魏子云两位先生的大名,无非是为了表示“自觉追求”“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是他从事研究的“信条”。但妙的是,他用以否定“万历二十四年”的立论根据,恰恰是用了韩、魏的所谓“共游”说,而这个“共游”说又恰恰是被他硬按给韩、魏头上的,无非是借用这两“权威”来为自己壮色。这就在同一个问题上,他处在既要挑战两权威,又要借重两权威的矛盾境地。在论述中,不但虚造了韩南说过“共游洞庭山”的话,而且又误读或曲解了一系列的文章。其关键是,陶石篑两次来苏州,明说万历二十三年的那次没有游洞庭,二十四年他带了一批亲朋好友游洞庭。袁中郎的诗文谈及二十四年陶游洞庭时,都表明自己在病中,未曾陪同。袁中郎另有一篇《西洞庭》写的是后来他一人游洞庭。所以,陶与袁从未“共游”过洞庭。周先生既没有读懂《董思白》,又误读了《西洞庭》,在虚构的韩、魏“共游”说的引导下,就咬定陶、袁“共游”过;既然他们“共游”过,那不是二十四年,就一定是二十三年了。于是“第一信息”就来自万历二十三年了。从中可见,做学问不能从打倒权威出发,而是要从求真求实出发。用材料说话,还要读懂材料,要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写这篇文章,特与周先生共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传世的第一个信息 袁中郎 陶石篑 韩南 魏子云 周钧韬
下载PDF
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及实践探析
7
作者 张晓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师范院校深入推进师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结合学校实际形成自身师德教育理念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具有典型性,它是在借鉴中国传统师德思想的基础上,由民国... 增强师德教育的实效性是师范院校深入推进师德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结合学校实际形成自身师德教育理念是破解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西北联大师德教育理念具有典型性,它是在借鉴中国传统师德思想的基础上,由民国时期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师范大学师德教育一路发展而来的办学思想和特色。通过文献法和史料法研究发现,在抗战时期西北联大以李蒸、李建勋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充分认识到师德教育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前提条件,以师范学院为主体,把国家和社会的师德要求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形成学校师德教育理念并有效推动师德教育实践,积极探索并提出了以“养成国家观念”和“培养民族意识”为主旨、以品格修养比学识更重要为基本认识、以突出完全人格与专业精神为特征、以强化以德育德为重要思想等师德教育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推进以德育德、加强学生生活训练、建立优良校风及师德文化的师德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并影响了整个西北联大的师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教育 西北联大 师范生 理念 实践
下载PDF
隐喻态度资源视角下的中国形象自塑研究——基于语料库《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2017—2022)
8
作者 姚克勤 丁晓梅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8,共12页
隐喻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征,是人们对自然世界及生活环境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具有反映和创建现实、隐性传递言说者态度之用,能促使受众对某些事或物产生特定之印象。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以隐喻态度资源为切入点,结合... 隐喻具有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特征,是人们对自然世界及生活环境的一种认知和理解方式,具有反映和创建现实、隐性传递言说者态度之用,能促使受众对某些事或物产生特定之印象。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评价理论,以隐喻态度资源为切入点,结合定量定性方法,探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2017—2022)中所塑造的中国国家形象,可以发现相关语料中各类隐喻通过具体且共享的意象,传递言说者态度,促使受众产生心理认同,从而塑造了中国作为行动者、贡献者、亲近者的立体、真实和多维度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态度资源 概念隐喻 国家形象 《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
下载PDF
民国《大公报》关于徐诵明新闻报道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张显锋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徐诵明是我国最早的病理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执掌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同济大学及沈阳医学院,为颇负盛名的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的典范”。依据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献... 徐诵明是我国最早的病理学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先后执掌北平大学、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大、同济大学及沈阳医学院,为颇负盛名的中国早期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被誉为“中国大学校长的典范”。依据上海图书馆《中国近代文献资源总库(〈全国报刊索引〉)》数字化文献资源库,以“徐诵明”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发现并整理出《大公报》有关徐诵明的新闻报道材料62条,予以数据统计分析,揭示其年度报道规律;并结合《大公报》关于徐诵明的新闻报道材料,对其事行予以内容分析与主题揭示;另从文献学角度,对于如何利用好民国中文报纸文献,及其此类资料挖掘、充分利用的技术方法予以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诵明 《大公报》 新闻报道 事行 中文报纸文献
下载PDF
从《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论《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
10
作者 杨名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 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方法方面具有符合“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必然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辞说切近,因物赋通”对信徒宗教体验既有无限开放性又有明确的神学导向,从而形成一部以神学思想诠释《老子》的道教经典,这正是《想尔注》最大的诠释特色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注诀》 《想尔注》 解释学视野 诠释方法 诠释特色
下载PDF
论新秧歌运动的发生与秧歌剧作者身份的转换
11
作者 王俊虎 张宸菡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2-48,共7页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 新秧歌运动是延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救亡运动背景下组织、引导的,在陕甘宁边区孕育和发展起来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大众文艺运动。新秧歌运动通过秧歌剧的形式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激发了边区人民的抗日热情,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文艺工作中的优秀典范。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文艺工作的直接指导再到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对人民文教工作的讨论,轰轰烈烈的“秧歌下乡”运动逐渐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的“乡下秧歌”浪潮,工农兵登上了秧歌剧的创作舞台,成为了新秧歌运动的主角。而工农兵成为秧歌剧的创作者,得益于边区文艺政策的引导和物质条件的改善,也得益于外部条件改善所激发的创作能力和创作欲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秧歌运动 秧歌下乡 乡下秧歌 作者身份
下载PDF
“以技为喻”释“雕龙”——《文心雕龙》书名再探
12
作者 赵忠富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51,共11页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 “以技为喻”是以百工技艺比譬文学创作的独特言说方式,是《文心雕龙》“象喻”批评最重要的分支与譬喻类型。《文心雕龙》书名中的“雕龙”一词,除与“雕龙奭”的典故相关外,亦是以雕龙技艺比类文学创作的“象喻”言说。在“以技为喻”视阈下考察,刘勰以《文心雕龙》命名其论文钜制,寄寓了三重意涵:一是借古代雕龙技艺渐趋繁复的历史演进以及“雕龙奭”典故的修辞指向,说明“雕缛成体”的文学规律;二是借雕龙技艺“金相玉式”“符采相胜”的审美经验,阐述“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文学理想;三是借“龙纹”沟通天人的媒介作用,确立文学“赞天地化育”之神圣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以技为喻 雕龙 雕龙奭
下载PDF
秦巴山区县域农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与评价——以陕西省山阳县为例
13
作者 高瑞龙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秦巴山区山阳县农旅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发现:2011—2020年山阳县农业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旅游业综合评价... 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1—2020年秦巴山区山阳县农旅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度发现:2011—2020年山阳县农业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迅猛,自2018年起已经领先于农业;山阳县农旅产业系统存在显著耦合关系,耦合协调度呈缓慢上升态势,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演进过程。基于此,山阳县在农旅协调发展中应重视农业基础作用,巩固旅游业发展成果,引导农旅耦合尽快从初级协调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旅游业 耦合协调度 山阳县
下载PDF
陆懋德《中国上古史》讲稿述评
14
作者 邵华 陈勇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3,共6页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 陆懋德曾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清华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高校主讲中国上古史课程,编有《中国上古史》讲稿。讲稿曾以油印本、铅印本形式流传,分上下两册,共十八章,叙述自史前社会至秦统一六国前的主要史事。通过对疑古史学思潮的反思,在上古史重建上,陆懋德倡导以考古器物证史的治学路径。陆懋德从评判求真立场出发,对经学文献的考订,不主一说,务求真实。在考订方法上,对古史材料做“地、时、人”的三层考证。陆懋德的治史路径与史料考订理路,对于当下的上古史研究不乏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懋德 《中国上古史》 古器物证史 史料考订
下载PDF
曾运乾“转注说”述论
15
作者 陶生魁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8-56,76,共10页
曾运乾的《说文转注释例》是一篇探讨“转注”学说的长文,该文提出“建类一首”的“类”是“声类”,“首”是“部首”,在此基础上把转注分为建类加形与建类加声两大类,进而构建了曾氏的转注学说体系。曾运乾研究转注遵循了形音义统一的... 曾运乾的《说文转注释例》是一篇探讨“转注”学说的长文,该文提出“建类一首”的“类”是“声类”,“首”是“部首”,在此基础上把转注分为建类加形与建类加声两大类,进而构建了曾氏的转注学说体系。曾运乾研究转注遵循了形音义统一的原则,对于今天的汉语言文字学研究具有启示作用。其转注研究突破了文字学的界域而深入到词义、音转等领域,为转注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转注学说注入了新内容,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运乾 《说文转注释例》 转注
下载PDF
我国网络平台“守门人”法律制度的完善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禹杰 杨建军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大型网络平台通过数据聚集对用户个人信息以及平台间竞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大型网络平台基于资源和地位上的非对称性,对平台内活动负有监管的职责;另一方面,大型网络平台存在滥用“数字权力”的风险,故应当加强对其监管。通过网络... 大型网络平台通过数据聚集对用户个人信息以及平台间竞争产生显著影响。一方面,大型网络平台基于资源和地位上的非对称性,对平台内活动负有监管的职责;另一方面,大型网络平台存在滥用“数字权力”的风险,故应当加强对其监管。通过网络平台“守门人”制度向部分大型网络平台施加一定的加重义务,有助于优化我国网络平台监管制度。我国现有的网络平台“守门人”制度,一方面在立法中呈现碎片化特征,忽视了各部门法在网络平台监管中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现有网络平台分类分级不甚合理,“守门人”义务主体认定标准过于笼统。为完善我国网络平台“守门人”法律制度,应当革新网络平台监管理念、加强网络平台反垄断监管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协作,建立科学的网络平台分类分级标准、明确“守门人”义务主体的认定标准,构建多元立体的监管模式、加强网络平台的自我监管,以实现网络平台的有效治理,促进网络平台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平台 “守门人”制度 数字权力 平台监管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以陕南农村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韩曜乐 杨琳 闫瑞煜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0,共10页
陕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价值目标、以陕南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实际为实践基础,加强对陕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实践,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党... 陕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指导、以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价值目标、以陕南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实际为实践基础,加强对陕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研究与实践,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陕南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尚不完善,制度执行力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单一,多元共治责任有待落实;绿色生产方式有待创新等诸多现实挑战。为此,提出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制度,增强农村生态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推进农村多元主体协同共治;发展绿色循环产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等实践进路,以期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陕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陕南农村 生态环境 治理
下载PDF
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价值旨归、现实症候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8
作者 段佳锐 李战奎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智技术是促进“大思政课”建设焕发生机的崭新动力源。数智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其知识互联、信息共享等特点能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数智技术是促进“大思政课”建设焕发生机的崭新动力源。数智技术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动能和新引擎,其知识互联、信息共享等特点能够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推动“大思政课”时空场域变革创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评价体系迭代改进。在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实践中要着重预防和解决数智技术应用不当带来的核心价值引领滋扰、教育成效削弱、育人风险增加等现实梗阻,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数智技术赋能“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将数智技术赋能应用场景拓展多元育人空间场域、赋能供给内容聚合海量育人资源数据、赋能参与主体构筑协同育人格局,进而彰显数智技术与“大思政课”耦合发展的独特优势,达成技术赋能“1+1>2”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技术 赋能 大思政课 实践图景
下载PDF
玉盆
19
作者 段路晨(词) 许涛(曲)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简介]民族交响组歌《石门十三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褒斜古道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为创作来源,既脱胎于石刻本身的内容、特色,又进行地域、文化上的生发延展,书写栈道文化、书法文化、石刻文化、汉水文化,贯穿古今,韵味悠... [作品简介]民族交响组歌《石门十三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褒斜古道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为创作来源,既脱胎于石刻本身的内容、特色,又进行地域、文化上的生发延展,书写栈道文化、书法文化、石刻文化、汉水文化,贯穿古今,韵味悠长。作品由《石门颂》《栈道》《摩崖》《褒河》《天险》《衮雪》《玉盆》《石虎》《石门铭》《山河堰》《千里千年》《石头书》《翰墨风华》共十三首作品组成。其中《玉盆》来源于一块白如玉、状似盆的巨石,石上有汉代摩崖石刻“玉盆”和南宋时期的多款题刻。《玉盆》是“石门十三品”中成书较早的一方汉隶石刻,也是汉中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崖石刻 历史文化景观 石刻文化 汉水文化 作品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书法文化 贯穿古今
下载PDF
陕西理工大学优秀艺术作品选登 民族交响组歌《石门十三品·石门铭》
20
作者 段路晨(词) 许涛(曲)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作品简介]民族交响组歌《石门十三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褒斜古道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为创作来源,既脱胎于石刻本身的内容、特色,又进行地域、文化上的生发延展,书写栈道文化、书法文化、石刻文化、汉水文化,贯穿古今,韵味悠... [作品简介]民族交响组歌《石门十三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褒斜古道摩崖石刻“石门十三品”为创作来源,既脱胎于石刻本身的内容、特色,又进行地域、文化上的生发延展,书写栈道文化、书法文化、石刻文化、汉水文化,贯穿古今,韵味悠长。作品由《石门颂》《栈道》《摩崖》《褒河》《天险》《衮雪》《玉盆》《石虎》《石门铭》《山河堰》《千里千年》《石头书》《翰墨风华》共十三首作品组成。《石门铭》镌刻于北魏永平二年,这方石刻与江苏镇江《瘗鹤铭》并称为中国南北二铭。《石门铭》详细记述了北魏永平年间,褒斜道通塞、复开、改道的历史,被誉为“书中之仙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江苏镇江 汉水文化 作品简介 书法文化 褒斜道 石门铭 摩崖石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