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转型视域中的智慧学习环境理论演进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运武 黄荣怀 焦艳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全球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呼唤智慧学习环境实现理论突破。从全球看,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学习环境逐渐受到人们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逐渐增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学习环境先后经历了五种... 全球加快了数字化转型,呼唤智慧学习环境实现理论突破。从全球看,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学习环境逐渐受到人们关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为代表的智慧学习环境研究逐渐增多。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学习环境先后经历了五种类型,即场景、学习环境、数字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和泛在智慧学习环境。人类历史上就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和氛围,尤其是数字化转型拓展了智慧学习环境内涵,智慧学习环境的内涵需要被重新定义。智慧学习环境分析框架包含六部分,即政策与标准、理论分析框架、九大场域、三大类型、关键技术和元宇宙。智慧学习环境十大理论基础是设计思维、情感化设计、人机交互、活动、沉浸、具身认知、分布式认知、情境认知、认知负荷和建筑色彩视觉造型。智慧学习环境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在从理论基础迈向理论创新。在数字转型背景下,面向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迫切需要加快泛在智慧学习环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智慧教育 智慧社会 智慧学习环境 知识创造 泛在创新 理论演进
下载PDF
从“外嵌”走向“内生”:高校课程思政深化的实践取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倩 刘万海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深化过程中必须认清实践取径的立场与走势问题。早期课程思政实践取径曾存在“两张皮”或“脱嵌”的问题,其生成逻辑有着特定的观念根源、实践诱因与价值基础。“脱嵌型”课程思政因其立场偏误引发了一系列... 我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全面深化过程中必须认清实践取径的立场与走势问题。早期课程思政实践取径曾存在“两张皮”或“脱嵌”的问题,其生成逻辑有着特定的观念根源、实践诱因与价值基础。“脱嵌型”课程思政因其立场偏误引发了一系列教育实践风险。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深化的路向是从“外嵌”走向“内生”,并将由此带来课程思政实践境界提升。而作为内生型课程思政实践取径的现实着力点,包括:重新审视“意识+能力”作为推动课程思政“双核动力”;突破趋同化壁垒,落地落实专业课程分类推进思路,以特色求实效;用大爱照亮课堂“主渠道”,引领课堂教学回归育人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课程思政 实践取径 外嵌 内生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定位及实施路径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柏岩 任增元 李一博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格局逐步形成且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当代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高尚品格的人”、“时代发展中的人”与“全面发展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格局逐步形成且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当代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核心课题。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在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基础上培养“高尚品格的人”、“时代发展中的人”与“全面发展的人”。因此,为了顺利推进劳动教育实践,应基于多维关系与视角综合施策,重点从推动主体间合作互补、建立“科学、综合、开放”的课程体系、确立专业支撑与条件保障、推进产学研融合等四个层面建立多维融合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劳动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产学研融合
下载PDF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文化-认知的悬浮表征及落地路向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军 张万红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5-141,共7页
基于教育“共同利益”视角,深度访谈了26位校企合作相关者,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归纳出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文化-认知紧密相关的图式有“合作动机”文化-认知图式、“自我身份”文化-认知图式、“创新创业”文化-认知... 基于教育“共同利益”视角,深度访谈了26位校企合作相关者,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论三级编码方法,归纳出与“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文化-认知紧密相关的图式有“合作动机”文化-认知图式、“自我身份”文化-认知图式、“创新创业”文化-认知图式。这些认知图式影响着个体以某种相似的方式去理解职业教育适应性并指导其行为,反映出职业教育的“结构嵌入”、合作发展的“齐心协力”、创新创业的“绚丽多彩”等悬浮表征。提出了“共同利益”理念指导下的职业教育“关系嵌入”、共建知识技能“共享平台”、立足岗位创新创业能力“开花结果”等措施,弱化悬浮表征产生的负面作用,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适应性 文化-认知 共同利益 NVivo
下载PDF
“三融五链”理念下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兰 苏楠 王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1-147,共7页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工艺和新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一育人主体、校企联动不够深入、人才成长通道不... 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的不断深入,加快培养适应新业态、新工艺和新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改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单一育人主体、校企联动不够深入、人才成长通道不畅、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三融”理念为契机,以推动教育链、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五链”衔接为目标,突破职业院校管理边界,构建起现代化、系统化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具体措施包括:以搭建产教融合多方育人框架为前提,以凝聚科教融汇一体化育人模式为载体,以健全职普融通人才成长体系为保障,以筑牢社会技能训练路径为引擎,以促进社会认同为助力,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全流程重构。逐步为区域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撑和应用型技术积累,提升区域产业供应链韧性水平,促进区域产业攀升到价值链高端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 科教融汇 “三融五链”
下载PDF
未来教育视域下高校新型混合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孙慧 李玉蓉 谢萌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未来教育是一种畅想和育人方向,既要保持教育的本真,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技能与想象、工具性与价值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第四次工业革命诞生下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衍生出多种学习和教学新形态。当今世界数字技术蓬勃兴起,生成式人... 未来教育是一种畅想和育人方向,既要保持教育的本真,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技能与想象、工具性与价值性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第四次工业革命诞生下的“互联网+”时代,教育衍生出多种学习和教学新形态。当今世界数字技术蓬勃兴起,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教学带来机遇与挑战,混合式教学异军突起成为教学形式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教育教学的“新常态”表现之一。混合式教学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也在走向内涵式发展,以强化教学互动多种实现方式为基石,以沉浸式教学环境为前提,以描摹数字画像促进多元评价为保障,不断探索混合式教学多种实现方式,积极重构教育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教育 混合式教学 生成式人工智能 协调驱动 数字画像
下载PDF
我国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内涵演进、发展困境及实践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伟 张建伟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方略,是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的有效途径,但面临评价导向与实践目标错位、在地国际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线国... 在地国际化是后疫情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发展趋势。它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科学方略,是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的有效途径,但面临评价导向与实践目标错位、在地国际化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线国际教育效果难以保障、高校国际化发展协同效应不强等主要挑战和困境。分析归纳欧洲高等教育在地国际化共性要素,并基于此提出从观念上扭转“西化从属观”与“困境工具观”,从组织上搭建“三位一体”协调机制,从内容上完善课程国际化,从评价上引导高校特色发展,从技术上促进虚拟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内涵演进 发展动因 实践逻辑
下载PDF
高校大规模招生应用综合素质评价的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靳培培 周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39,共8页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是新高考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除了部分试点高校对综合评价招生进行积极探索以外,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尚未有效应用,影响到新高考改革的整体成效。从高校主体视角看,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大规模招生中的应用困境主要表现为“不能用”“不愿用”“不会用”“不敢用”的“四大困境”。实现高校在大规模招生中对综合素质评价“能用”“愿用”“会用”“敢用”,需要提升综合素质评价质量,扩大综合素质评价使用空间;树立正确的招生理念,控制招生录取工作成本;加强相关研究与探索,提升高校招生能力;加快构建社会诚信体系,提供包容的改革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素质评价 高校招生 大规模 新高考
下载PDF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实效能、风险检视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7
9
作者 刘伟 刘新琦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3,共8页
伴随高校教育数字化行动的方兴未艾,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效能与限度的张力,破解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沿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数字化在... 伴随高校教育数字化行动的方兴未艾,如何把握好高校思政教育数字化发展效能与限度的张力,破解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质增效的前沿课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数字化在要素动态联结、过程场域开拓、环节效果优化等方面赋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但也暴露出数字迭代悬浮、数字功能失范、数字关系失度等一系列风险挑战。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正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处于“弱数字化”的阶段性现实,在思维革新、机制优化、关系深化上精准发力,聚焦“认知-态度-能力”问题落实好数字化理念,精心打造“生产-传播-反馈”协同的数字化运作机制,建构“寓教于数、与数偕行”的新型教育主客体关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作为不断塑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数字化 效能 风险 路径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洪江 蔡云飞 陈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33,共7页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测度了中国2020年31个省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各省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江苏、北京和上海... 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推进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测度了中国2020年31个省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各省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距,江苏、北京和上海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省份。第二,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地区非均衡特征,表现为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态势;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第三,东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东北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中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最后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质量发展 熵权-TOPSIS法
下载PDF
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特色和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晓玲 李洋帆 朱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在交叉学科形成过程中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合作专业,以传统专业为依托的招生培养原则、以交叉性议题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交叉学科组... 在交叉学科形成过程中如何进行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当前我国高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多伦多大学交叉学科合作专业,以传统专业为依托的招生培养原则、以交叉性议题为导向的培养体系、以探究式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完善的交叉学科组织协同和质量保障机制,为交叉学科培育过程中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效路径,解决了这一阶段分科教育与交叉学科教育分离、不同专业课程的简单拼凑、不能充分利用学科近缘交叉的优势等问题,为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益借鉴,即研究生培养中应构建“专业+交叉”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体系、建立以交叉学科问题为导向的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常态化的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运行管理机制和制定交叉学科专业质量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学科 研究生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基础、情感价值及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海萍 兰继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教育家精神源自广大师者优良品格的集成,同时又根植于教育强国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中,直接关系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进程和民族复兴特殊历史使命的宏伟目标实现。廓清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基础、情感价值及实践路径... 教育家精神源自广大师者优良品格的集成,同时又根植于教育强国建设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中,直接关系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进程和民族复兴特殊历史使命的宏伟目标实现。廓清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的政策基础、情感价值及实践路径,既是回应新时代的师道导向,又从学理层面循证了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旨归。厘清其政策基础,以规章制度形塑出教育家精神架构,梳理教育家精神的情感价值,使其根植于人民、依靠人民并造福于人民,确证教育家精神的实践路径,以“六教”之法弘扬和践履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家 教育家精神 教育强国 教育现代化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郦玉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教育数字化变革对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数字化意识的主动性、数字化应用的时代性、专业发展的体系性上仍存在不足。基于职业特性中的政治性、双重性、成长性,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培育对于中国式教... 教育数字化变革对高校辅导员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在数字化意识的主动性、数字化应用的时代性、专业发展的体系性上仍存在不足。基于职业特性中的政治性、双重性、成长性,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的培育对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推进具有关键性与必然性意义。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引领,加强以文件内容转化应用为焦点的政策赋能,激发以内外联动为合力的学习驱动,健全以系统化、法制化为目标的机制保障,有效提升辅导员数字素养,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数字素养 高等教育 辅导员
下载PDF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高校的“有限责任”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双喜 谢延浩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所在、应有之义,是高校的主责主业之一,但就业能力培养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任意放大单一主体的责任,亟须在高校、政府、雇主、学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在... 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是高等教育的本职所在、应有之义,是高校的主责主业之一,但就业能力培养参与主体多元、影响因素众多,不能任意放大单一主体的责任,亟须在高校、政府、雇主、学生个体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方面客观存在权力有限性、能力有限性与资源有限性,应针对性进行责任的纵向和横向配置,建立基于时间和基于范畴的有限责任,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高校的责任边界,有效区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内容产品提供方面的主导责任、个人与自我方面的引导责任以及服务与机会方面的支持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能力 高校 有限责任 高等教育 责任分担
下载PDF
我国高校院系治理的演进、困境与进路探赜 被引量:1
15
作者 常亮 杨春薇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60,共7页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畅、治理主体权责失衡、党组织功能“悬浮化”等瓶颈和困境。推动院系治理现代化,应在遮蔽与澄清、守正与创新的动态调适中科学规避“制度移植陷阱”,创造性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层面的制度移植。在实践中,明晰院系党政共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政学协商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是加快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系治理现代化 党政关系 领导体制机制 制度移植 党政联席会议
下载PDF
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与路径 被引量:1
16
作者 蒲蕊 沈胜林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进一步提上日程,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彰显中国特色。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内涵表现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秉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推进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必须确保党在高等教育治理中的核心领导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等教育治理新发展,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导向,优化高等教育治理的权责配置,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国特色 高质量发展 内涵与路径
下载PDF
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结论异议的申诉制度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方跃平 高井祥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2-69,共8页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获得学位的学位论文被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抽检评议;另一种是学位论文答辩前的例行评议。学位论文评议结论对学位申请人是否能参与答辩或学位获得者能否保留住学位有重要影响,学位申请... 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已获得学位的学位论文被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抽检评议;另一种是学位论文答辩前的例行评议。学位论文评议结论对学位申请人是否能参与答辩或学位获得者能否保留住学位有重要影响,学位申请者或获得者在对学位评议结论有异议时应享有申诉权。各学位授予单位关于申诉权的发生事由与提出条件有不同规定,在国家法律层面缺失救济程序的情况下,学位申请者或获得者只能根据各学位授予单位的申诉程序去寻求权利救济与保护。目前,我国现行的学位论文评议结论异议申请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程序缺失、申诉范围狭隘、审查职责不清等问题,应完善学位论文申诉权及申诉程序的原则,各学位授予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程序规则,扩大研究生学位论文评议结论异议申诉的范围,加强异议申诉程序的正当性设计以及完善我国现行的学位论文的复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位论文 异议申诉 申诉权 申诉程序 《学位法》
下载PDF
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构建的背景审视、逻辑理路及其协同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立红 李庆霞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118,共6页
团队作为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思维与行动单位,它本身所蕴含的行动的力量对于我们审视高校思政课既存叙事主体的叙事逻辑和组织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的存在样态进行反思,推进高效能思政课教师... 团队作为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思维与行动单位,它本身所蕴含的行动的力量对于我们审视高校思政课既存叙事主体的叙事逻辑和组织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必要对高校思政课教师团队的存在样态进行反思,推进高效能思政课教师团队的模式建构,打造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运行的思政课教师团队。基于此,从运行主体上需要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从个体叙事向团队叙事的转向,从构建路向上需要基于差异性分层学习共同体的优势来聚焦思政课的主题,从组织保障上需要以民主型、包容性和自治性的机制来协同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师团队 团队构建 逻辑理路 协同路径
下载PDF
“在地国际化”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陶宇 陆胜蓝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3,共7页
“在地国际化”是突破高校师生跨境流动的传统观念,在本土创设国际化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育人机制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在“在地国际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理念更迭滞缓、认... “在地国际化”是突破高校师生跨境流动的传统观念,在本土创设国际化学习环境、教学资源和育人机制的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国际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在“在地国际化”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存在理念更迭滞缓、认证系统与评价体系未协同、缺乏国际通行认证指标体系等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体系的建构将满足面向全球,培养国际化人才质量保障需求。依据“输入-环境-输出”理论模型,高等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地”发展质量认证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旨在凸显夯实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观、实现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在地培养的实质等效和增强“在地”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实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地国际化” 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质量认证体系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重塑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馨 刘心雨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18,共6页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从目的和手段的角度出发,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实现了教育工具理性由僭越到超越的转变以及教育价值理性由沦落到回归的转变,推动了二者在相互博弈与权衡中由分裂与...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举措。从目的和手段的角度出发,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实现了教育工具理性由僭越到超越的转变以及教育价值理性由沦落到回归的转变,推动了二者在相互博弈与权衡中由分裂与对立走向耦合,充分彰显了教师存在的价值。数字技术在赋能教师教学变革与创新的同时,也产生了高校教师主体地位的边缘化、师生关系趋于弱化、教师育人使命的遮蔽等现实困境。有鉴于此,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教师的角色重塑应从重申人的主体实践性、重构数字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师数字胜任力等方面出发,主动转变为教育教学中的主导者、高质量人才的培育者和科研教学工作的研究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教师角色 教育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