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分析,提出一种患者阵发性房颤(PAF)发作的预测系统方法。首先,基于一种新的自适应滤波技术逐次平滑滤波并粗粒化HRV后,采用熵量化HRV在多个自适应尺度的复杂性特征;其次,特征经MinMax归一化和序列前向选择特...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分析,提出一种患者阵发性房颤(PAF)发作的预测系统方法。首先,基于一种新的自适应滤波技术逐次平滑滤波并粗粒化HRV后,采用熵量化HRV在多个自适应尺度的复杂性特征;其次,特征经MinMax归一化和序列前向选择特征子集,输入支持向量机识别HRV类型,预测PAF发作。经50例时长5 min HRV序列集的五折交叉验证,得到最优预测结果为:准确率98%,敏感性100%,特异性96%,性能表现优越。另外,实验表明远离和紧随PAF时的HRV复杂性特征值在不同频率段内,分别具有不同的显著变化(P<0.05),反映受试者神经系统调节心脏节律改变,以及调控机体、应激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能力的下降。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展开更多
文摘基于心率变异性(HRV)的特征分析,提出一种患者阵发性房颤(PAF)发作的预测系统方法。首先,基于一种新的自适应滤波技术逐次平滑滤波并粗粒化HRV后,采用熵量化HRV在多个自适应尺度的复杂性特征;其次,特征经MinMax归一化和序列前向选择特征子集,输入支持向量机识别HRV类型,预测PAF发作。经50例时长5 min HRV序列集的五折交叉验证,得到最优预测结果为:准确率98%,敏感性100%,特异性96%,性能表现优越。另外,实验表明远离和紧随PAF时的HRV复杂性特征值在不同频率段内,分别具有不同的显著变化(P<0.05),反映受试者神经系统调节心脏节律改变,以及调控机体、应激等适应外界环境变化能力的下降。
文摘目的:研究双侧经颅直流电刺激(dual-hemispheric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Dual-tDCS)对慢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为治疗慢性期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提供基于神经机制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4例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3)和对照组(n=11)。对照组采用tDCS伪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采用Dual-tDC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limb scale,FMA-UL)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测评量表对患者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初级运动皮层(M1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变化。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L、ADL评分比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区与全脑FC分析显示,治疗后对照组健侧M1区到患侧枕中回、健侧舌回、健侧角回FC降低(P<0.01);患侧M1区未见FC变化脑区。治疗后研究组健侧M1区到健侧小脑、健侧小脑蚓部FC降低,到患侧中央前回FC增加(P<0.01);患侧M1区到患侧小脑、患侧颞中回FC增加,到健侧中央前回FC降低(P<0.01)。结论:Dual-tDCS对大脑的神经调控作用可改善慢性期卒中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相关脑区的FC,可能是慢性期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机制。
文摘目的:对比三维多回波恢复梯度回波(3D MERGE)、三维可变反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 SPACE STIR)序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35例LDH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和磁共振成像(MRI)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扫描及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扫描,对比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神经根直径的一致性,评价两种序列的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3D MERGE和3D SPACE STIR序列测量的L3~S1神经根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序列测量的L3、L4、L5和S1直径均显示出较高相关性(r=0.957,0.986,0.975,0.972,P<0.05);3D MERGE序列的SNR及CNR均高于3D SPACE STIR序列,神经根显示分级、图像清晰度评分优于3D SPACE 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 MERGE、3D SPACE STIR序列在LDH神经根直径测量中具有极高一致性,3D MERGE序列较3D SPACE STIR序列能够更清晰显示神经跟的解剖形态,图像质量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