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三一律”的时间整一与戏剧叙事 |
谭君强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3
|
|
2
|
《满城尽带黄金甲》与“三一律”问题 |
张曦
|
《理论与创作》
|
2007 |
0 |
|
3
|
“三一律”探微 |
梁黎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6 |
2
|
|
4
|
恪守与超越——略论《伪君子》中的“三一律” |
梁彪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2016 |
1
|
|
5
|
论高乃依戏剧创作对“三一律”的突破——以《熙德》为例 |
刘玉双
|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3 |
1
|
|
6
|
论古典主义时期的“三一律” |
黄怡
|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7
|
“三一律”理论在话剧当中的价值 |
赵青青
|
《戏剧之家》
|
2020 |
0 |
|
8
|
天才与法则——《伪君子》的结构及“三一律”新探 |
宫宝荣
|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9
|
重访“三一律”:一次文化诗学的理论旅行 |
黄也平
李清瑞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0
|
从“三一律”看戏剧形式的内在规定性——以布莱希特“史诗剧”为例 |
姚佳根
|
《新世纪剧坛》
|
2016 |
0 |
|
11
|
“三一律”的产生及发展 |
夏彤
|
《理论界》
|
2005 |
2
|
|
12
|
“三一律”原则对国产低成本喜剧电影的启示 |
金英
|
《人文论谭》
|
2016 |
0 |
|
13
|
类型杂糅、创新叙事、民族记忆:电影《满江红》的历史重构与主流共识 |
王昆
田龙过
|
《民族艺林》
|
2024 |
0 |
|
14
|
话语、面孔与记忆——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制作 |
周振华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15
|
《哈姆莱特》浅论 |
马继滨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6
|
曹禺戏剧:两个生活单位及其美学意义 |
李光荣
|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7
|
规训或反叛——谈新古典主义戏剧理论的发展与衰落 |
朱玉宁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5 |
0 |
|
18
|
电视叙事论 |
周清平
|
《创作与评论》
|
2014 |
3
|
|
19
|
《诗学》的文本特征与亚里士多德的隐微术 |
陈明珠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从娜拉的关门声到田亚梅的字条——再论《终身大事》中的《娜拉》成分 |
李向阳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