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四”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努力 被引量:2
1
作者 莫志斌 梁志明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3-127,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语言文化,却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论及。事实上语言文化上的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启蒙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研究,成果很多且研究很深入。但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语言文化,却鲜有人从历史的角度论及。事实上语言文化上的革新,对文化的传播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其本身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白话文运动"以及"注音字母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对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努力。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发展,使汉语走上了"言文一致"的道路,使我国注音字母逐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声势,并造就了我国教育与文化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语言文化 白话文 注音字母
下载PDF
戏曲变革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9
2
作者 安葵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68,共7页
“五四”时期一些文化人否定戏曲的言论是片面的 ;然而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对中国戏曲变革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4 0年代的“解放区戏剧”和 5 0年代以后的戏曲改革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在总体上继承发扬了... “五四”时期一些文化人否定戏曲的言论是片面的 ;然而提倡科学和民主、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精神对中国戏曲变革是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4 0年代的“解放区戏剧”和 5 0年代以后的戏曲改革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但在总体上继承发扬了“五四”精神并批判地继承了民族文化传统 ,没有走“西方化”的道路 ,因而使戏曲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现在仍重复“五四”时期否定戏曲的论点 ,或者否定“五四”精神 ,认为戏曲不需要变革的观点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变革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剑龙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3期151-160,共10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以鲜明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启蒙意识站在时代的前沿,呈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和时代风采。“五四”以后,“知识阶级”被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北伐军北伐过程中,“...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的背景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以鲜明的忧患意识、批判意识、启蒙意识站在时代的前沿,呈现出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和时代风采。“五四”以后,“知识阶级”被置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北伐军北伐过程中,“打倒智识阶级”口号的提出,让该问题的探讨呈现出较为广泛和深入的境地,多数人反对过激化的口号,也看到了“智识阶级”不是革命的主力军,有的指出存在着“伪知识阶级”,有的提出“知识阶级”应该努力劳动化、民众化。“知识阶级”如何劳动化、民众化,如何走进大众、改变自我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1949年后,对于“五四”运动的纪念几乎都强调知识分子的改造,“五四”时期的忧患意识转变为自我生存意识,批判意识转变为自我反省意识,启蒙意识转变为自我改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现代知识分子 智识阶级 伪知识阶级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文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五四新人物”所予以激烈批判(抨击、清算、否定、抛弃)的“旧思想”“旧文化”,其实主要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落后反动,流毒也最为深广,尤其是在现...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重要环节。“五四新人物”所予以激烈批判(抨击、清算、否定、抛弃)的“旧思想”“旧文化”,其实主要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落后反动,流毒也最为深广,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中仍然产生恶劣作用与消极影响的东西,所以,整体上不存在“偏激”问题。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客观出现过的某些“偏激”情况,需作具体的分析。而有的“偏激”问题,又正是首先由“五四新人物”阵营自身引起警觉,并且主动、自觉、公开地提出问题和着手解决问题(即“自我纠偏”)的,尤其是胡适所做的“纠偏”工作(“整理国故”)更是很好地规划并且切实地引导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整理国故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杜亚泉 《新青年》 《东方杂志》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磊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4-10,共7页
(一)流光如驶,五四运动迄今已经80周年。从1919年到现在,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已成陈迹,以五四运动为发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随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深... (一)流光如驶,五四运动迄今已经80周年。从1919年到现在,中国和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已成陈迹,以五四运动为发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随之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深化和拓展了业已取得的胜利成果。尽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历史地位 陈独秀 封建主义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 启蒙运动 民主主义 李大钊 《狂人日记》
下载PDF
自由观视阈下1917—1922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分化倾向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庆跃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2,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在1922年的最终分化,固然根本在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下救亡迫切性所致,但如从1917—1922年这一时间段中统一战线内部各派对自由的差异性理解而形成的固守、超越、徘徊等三种趋向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 "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在1922年的最终分化,固然根本在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下救亡迫切性所致,但如从1917—1922年这一时间段中统一战线内部各派对自由的差异性理解而形成的固守、超越、徘徊等三种趋向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实质上已预示着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分化的征兆。而这三种主要的自由观倾向既折射出了一开始成为统一战线"共识"的自由主义本身就存在着许多局限性,也反映了当时面对变迁化的中国具体问题情境先进的中国人就选择何种自由观去救国救民的矛盾心理和艰辛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观 “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7-1922年 统一战线 分化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思潮对民族器乐现代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劲峰 《云梦学刊》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器乐的"现代性"主要受到源于西方认识论背景的科学主义思潮、文化融合意义下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旨在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平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伴随着这三大思潮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民族器乐的"现代性"主要受到源于西方认识论背景的科学主义思潮、文化融合意义下的中体西用思潮和旨在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平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伴随着这三大思潮在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完成了它的"现代性"转型,民族器乐在深层次上找到了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科学主义 平民主义 民族器乐 现代性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策略的现代性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友平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7-219,共3页
在中国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秉持的文化理念与立场,通过付诸实践蕴育了多元文化生态不同面相及其共生互融,由此构建了一种真正具备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这一策略性的文化话语建构模式,由于具备新的时代意识,因而彰显出现代性特征。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策略 现代性
下载PDF
“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克森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83-95,共13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两个最为伟大和辉煌的时代,前者成功开辟了中华民族的古代发展路径,后者则开启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化道路。对这两个时代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个时代在新旧路径选择的异同点,从而使我们可以从第一次路径选择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家争鸣 “五四”新文化运动 路径选择 比较研究 民族复兴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现代转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卫波 《重庆社会科学》 2009年第6期5-10,共6页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享有独尊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实质是反对孔子的偶像地位以及定儒教为一尊的形式,而不是反对孔子及其全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新文化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将儒学... 儒学在历史上曾经享有独尊的地位。"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实质是反对孔子的偶像地位以及定儒教为一尊的形式,而不是反对孔子及其全部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些新文化知识分子从不同角度将儒学纳入现代化学科体系如伦理学、哲学、历史学等进行研究。它实现了孔子的真正平民化,恢复了孔子在历史上的诸子学地位,而且还在学术研究方面确立了一种新范式,为以后客观、公允地评价和认识孔子及其思想创造了条件并直接导致了儒学的现代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儒学 现代转型
下载PDF
近年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概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荆世群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8期95-98,共4页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更客观、理智、冷静的研究 ,无论是对其主要精神和成就的发掘 。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研究 精神 境界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才刚 《党政干部论坛》 1999年第5期8-10,共3页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 尚在上个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其船坚炮利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这对于中国而言,不仅是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也是一次空前的文化危机。自此以后,有识之士开始探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中西、古今文化之争在中国学界拉开了序幕,后来的历次社会政治变革运动无不与文化论争相关联。延至今日,文化问题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五四”新文化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更新运动,它曾以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而闻名于世。然而,时过境迁,“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成为了我们当代人的一个“传统”,成为我们可以诠释的“文本”。应该如何解读它?如何对待它?显然,我们不能再因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盛行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而应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继承的态度,一方面要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另一方面又要超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境界,而不是简单地回到“五四”当年。本文拟就“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意义、贡献作一探讨,并揭示出它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一些正反方面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化建设 当代中国文化 马克思主义 反传统主义 邓小平理论 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文化的出路
下载PDF
通往古典精神的文艺复兴——兼论李长之重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在理路与思想资源 被引量:2
13
作者 金浪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19年第4期658-670,共13页
抗战时期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估与其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方案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虽然否定了“五四”运动乃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流行说法,但李长之不仅不排斥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反而要求“整个的吸收”的主张,却又显示了其与文化... 抗战时期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估与其迎中国的文艺复兴方案乃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虽然否定了“五四”运动乃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流行说法,但李长之不仅不排斥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反而要求“整个的吸收”的主张,却又显示了其与文化保守主义者的区别。通过借鉴18、19世纪之交德国古典时代对古希腊的渴慕以及由此实现的对启蒙运动的超越,李长之不仅把批判矛头瞄准了“清浅的理智主义”,而且将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古典精神视作文艺复兴的目标,从而致力于从周秦时代去掘发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正是古典精神在中西文化中的互通,使得李长之对“五四”运动的批评没有走向文化保守主义,而是立足于审美现代性思路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 古典精神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叶圣陶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14
作者 陈辽 《学海》 1999年第3期12-13,共2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源起于“文学革命”。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第1卷叫《青年杂志》)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从此新文化运动即蓬... “五四”新文化运动,源起于“文学革命”。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的《新青年》(第1卷叫《青年杂志》)于1917年1月,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胡适),1917年2月,发表了《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从此新文化运动即蓬蓬勃勃地开展了起来。到1919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五四”新文化运动 文学革命 五四运动 社会活动家 社会主义民主 《稻草人》 爱国民主人士 《新青年》 《新潮》
下载PDF
李长之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与重构
15
作者 刘坛茹 邢娟妮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9-23,共5页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 李长之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著名的京派文艺批评家,他对于胡适曾经提出的"‘五四’乃是一个文艺复兴"的观点作出反思,认为"五四"是启蒙而非"文艺复兴"。在此基础上,他倡导一种从语言层面体验作家生命情感的文艺批评方法,并积极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去发掘"完人"人格和充溢着旺盛生命力的审美资源,以此来弥补"五四"新文化运动所造成的"生命力"匮乏的裂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长之 “五四”新文化运动 生命情感 完人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话语的现代性内涵
16
作者 姬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个人主义话语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内涵。与晚清思想家们不同,新文化运动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家族制度,"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成为继"君为臣纲"后阻碍个人独立...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个人主义话语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性内涵。与晚清思想家们不同,新文化运动先驱们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家族制度,"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成为继"君为臣纲"后阻碍个人独立、自主的重要原因,因此要"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在批判家族制度时,新文化运动先驱们将火力集中在"孝"这一观念上,因为他们发现古代传统孝道的核心观念是"顺从",而这种"顺从"阻碍了个性的发展和个人独立人格的养成。个人主义话语与封建家族制度的对抗使它在"五四"时代具有了不同于清末的现代性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个人主义话语 家族制度
下载PDF
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及时代责任感
17
作者 陈朝祥 《中国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02X期64-65,共2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分子领导的一场爱国启蒙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虽然高扬"民主"和"科学"这两面理性主义大旗,但却逃不过历史的局限,彼时的理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笼罩在非...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知识分子领导的一场爱国启蒙运动。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知识分子虽然高扬"民主"和"科学"这两面理性主义大旗,但却逃不过历史的局限,彼时的理性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笼罩在非理性的阴影之下。在此基础上,透过历史的面纱,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知识分子给我们留下的最大财富之一恰恰就是——知识分子要积极回应社会的召唤,拥有自觉承担起自身社会责任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当下之中国无疑是十分宝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知识分子 非理性 时代责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复调”现象——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例
18
作者 王勇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CSSCI 2018年第2期130-138,共9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由于以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为标志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文化均舶来自西方,这些'历时性'的西方思想在中国呈'共时性'的态势展...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由于以民主、科学、个性解放为标志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等新思想文化均舶来自西方,这些'历时性'的西方思想在中国呈'共时性'的态势展开,其'复调性'也就成了重要的特征和某种必然。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虽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时有'变调'的发生,但'复调'仍是其思想底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思想文化 复调
下载PDF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当代的启示
19
作者 孙继红 《福州党校学报》 1999年第2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奇理斯玛 创造性转化 陈独秀 科学救国 中国传统文化 “科教兴国”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反传统 启示
下载PDF
无政府主义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亚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54-59,共6页
无政府主义这一社会学说在“五四”时期对中国有重大影响。无政府主义的整体性社会否定态度、整体性的社会改造方式以及浓厚空想性的社会理想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起了启蒙作用,从而也推动了“五四”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整体性社会否定态度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