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学转向与言语修辞学的兴起——评张会森《修辞学通论》
1
作者 宗廷虎 窦丽梅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近年来,修辞学研究在各个领域深入展开,学术新著层出不穷,其中,张会森教授的<修辞学通论> (上海外语出版社,2002年3月,二十三万九千字),是我国第一部供外语院校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用的修辞学教材.
关键词 语言学 张会森 《修辞学通论》 思辨性 上海外语出版社 教材 系统性 通用性
下载PDF
面向21世纪的修辞学──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通论》
2
作者 徐丹晖 李凡 《云梦学刊》 199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修辞学体系 王希杰 面向21世纪 四个世界 零度和偏离 同义手段 语言学 修辞现象 修辞学研究 《修辞学通论》
下载PDF
观念的超越 体系的创新——王希杰《修辞学通论》简评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家新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7年第1期36-36,共1页
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96年6月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摆脱了以往的框架,在一个全新的语言观、修辞观指导下建立了一个比较科学比较严密的修辞学体系,让人耳目一新。 在王先生看来,语言是... 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96年6月已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修辞学通论》(以下简称《通论》)摆脱了以往的框架,在一个全新的语言观、修辞观指导下建立了一个比较科学比较严密的修辞学体系,让人耳目一新。 在王先生看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文化载体,是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系统性特征的、具有缺漏性和交际不自足性的、多层次多等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王希杰 修辞学体系 修辞学研究 不自足性 通论》 四个世界 语言世界 显性和潜性 物理世界
下载PDF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述评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永勃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关键词 汉语修辞学 《修辞学通论》 王希杰 得体性原则 零度和偏离 交际活动 四个世界 修辞 潜语言 辩证法
下载PDF
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聂焱 《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7-30,共4页
《修辞学通论》是集观念新、方法新、语料新于一身的崭新的修辞学理论大厦,是一个揭示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的对立关系、追求语言的常量和变量之间对立模式的立体网络系统,是一个完备而周详地触及到修辞学诸领域的科学体系,是... 《修辞学通论》是集观念新、方法新、语料新于一身的崭新的修辞学理论大厦,是一个揭示语言世界同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的对立关系、追求语言的常量和变量之间对立模式的立体网络系统,是一个完备而周详地触及到修辞学诸领域的科学体系,是一部用最简单性原则建立起来的对修辞现象具有较强解释力和发现力的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零度和偏离 语言世界 王希杰 通论》 同义手段 潜语言 语言观 交际活动 显性和潜性
下载PDF
现代修辞观念的嬗变和修辞学体系的建立──兼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家新 《河池师专学报》 1996年第4期6-12,共7页
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修辞观念和体系建构的历史.在世纪之交的学术转型期,回顾修辞学的发展,并对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作出科学评价,是修辞学发展和进一步繁荣的需要。本文简述了现代修辞学观念和修辞学体系的源流... 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修辞观念和体系建构的历史.在世纪之交的学术转型期,回顾修辞学的发展,并对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作出科学评价,是修辞学发展和进一步繁荣的需要。本文简述了现代修辞学观念和修辞学体系的源流及发展演变,提出“回归与超越”是现代修辞学跨世纪的选择,并在这个背景下,论述了《修辞学通论》体系的科学性和多学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观念 修辞学体系 王希杰 《修辞学通论》 现代修辞学 书评
下载PDF
关于《修辞学通论》的对话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希杰 聂焱 《毕节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14-18,共5页
聂:王先生,虽然前不久我以《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为题对您的大作《修辞学通论》作了评介,我用八个字——新颖、完整、系统、科学——概括了这座修辞学大厦的特点,但限于篇幅,文中只提到了最关键的东西,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涉及到... 聂:王先生,虽然前不久我以《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为题对您的大作《修辞学通论》作了评介,我用八个字——新颖、完整、系统、科学——概括了这座修辞学大厦的特点,但限于篇幅,文中只提到了最关键的东西,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涉及到,在这里,我想请教您几个问题。对您来说,回答这些问题,不仅会消解读者的疑团,而且会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您的理论建树,倡扬您的学术观点,推进学术发展,我想,您是很乐意回答的。 王:当然很乐意回答的,我一向喜欢讨论。在讨论中,尤其是在观点不同的讨论中,我们的认识才能进一步深化,换句话说,在讨论中我们能够进一步靠拢真理。 聂:一是关于同义手段问题 “同义手段”是现代修辞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许多老一辈语言学家都探讨过这一课题,如吕叔湘、高名凯、张弓、张志公等。您也力主同义手段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手段 零度和偏离 《修辞学通论》 《修辞学发凡》 消极修辞 积极修辞 零度形式 显性和潜性 关联词语 复句
下载PDF
《修辞学通论》语言运动观述论 被引量:2
8
作者 聂焱 《固原师专学报》 1998年第5期60-65,共6页
融贯王希杰《修辞学通论》的主导思想是:语言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开放的、充满着变异的、以运动为形式而存在的、具有非体系特征的符号系统。语言学是一门运动学。语言的运动集中地本质地体现在修辞中。语言运动的主要宏观形式... 融贯王希杰《修辞学通论》的主导思想是:语言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开放的、充满着变异的、以运动为形式而存在的、具有非体系特征的符号系统。语言学是一门运动学。语言的运动集中地本质地体现在修辞中。语言运动的主要宏观形式是在一定条件下与四个世界交织的潜——显的相互转化、零度——偏离的相互转化,尤其是后者几乎能概括语言运动的一切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语言运动观 语言 定义 修辞学 显性语言现象 潜性语言成分
下载PDF
中国现代修辞学的一座里程碑——评王希杰《修辞学通论》 被引量:1
9
作者 聂焱 《毕节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21-25,共5页
王希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修辞学家。他从自己的理论观点出发,在本刊1996年第4期,1997年第3期上提出了一系列修辞学中的重大问题,部分读者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本期重点发表两篇评论王希杰著述的文章,欢迎批评与反批评,愿能由此把问题引... 王希杰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修辞学家。他从自己的理论观点出发,在本刊1996年第4期,1997年第3期上提出了一系列修辞学中的重大问题,部分读者对此作出积极的反应。本期重点发表两篇评论王希杰著述的文章,欢迎批评与反批评,愿能由此把问题引向深入。学术和感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争论中统一认识,建立和加深友情,推动学术争鸣的健康发展,既是本刊的希望,也是修辞研究的重大课题。 当然,修辞研究的问题并不仅限于此,或大或小均可展开讨论。重要文章万字不厌其长,一般文章千言不嫌其短;名家新秀都是专栏的真正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中国现代修辞学 零度和偏离 语言世界 王希杰 通论》 同义手段 显语言 语言观 显性和潜性
下载PDF
当代中国修辞学的一部力作——纪念王希杰《修辞学通论》出版10周年
10
作者 王化鹏 《学术问题研究》 2006年第2期110-113,共4页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王希杰教授的鸿篇巨著《修辞学通论》出版已10周年。这10年间,《通论》在中国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对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论》在科学品位的追求和哲理的探索,以及&q...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南京大学博导王希杰教授的鸿篇巨著《修辞学通论》出版已10周年。这10年间,《通论》在中国学术界发生的影响是极大而深远的,对中国修辞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论》在科学品位的追求和哲理的探索,以及"得体性原则"——修辞学的最高原则的阐释和系统化等方面的特色是很值得认真学习和探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科学品位 最高原则 哲理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评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
11
作者 赵永新 《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4-16,共3页
王希杰的《修辞学通论》提出了修辞学新体系,代表了当代中国修辞学研究的新动向新水平。它较好地把修辞学应用研究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开拓了修辞学研究的新视野、新思路。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修辞学研究 交际活动 新思路 王希杰 新视野 语言和文化 表达效果 修辞 语言世界
下载PDF
《修辞学通论》:理论修辞学的科学化和精致化
12
作者 秦旭卿 李胜昔 《池州学院学报》 1997年第4期26-26,共1页
王希杰《修辞学通论》的基本概念数量不多,具有能产性,简洁而丰满,提高了修辞学的科学品位;同时,它的结构涵盖面广,简洁而丰富,使修辞学理论精致化。
关键词 《修辞学通论》 修辞学理论 通论》 零度和偏离 文学批评 《修辞学发凡》 汉语修辞学 显性和潜性 基本概念 王希杰
下载PDF
修辞学研究的基本方向论辩——与吴礼权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荣馨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39-43,共5页
吴礼权先生在《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一文,文章从修辞学研究现状出发,对研究的基本方向提出了三方面意见,以期“使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吴先生的志存高远,视野开... 吴礼权先生在《修辞学习》1997年第2期上发表了《论中国修辞学研究今后所应依循的三个基本方向》一文,文章从修辞学研究现状出发,对研究的基本方向提出了三方面意见,以期“使中国修辞学的发展有一个大的飞跃”。吴先生的志存高远,视野开阔,给人启迪,但由于吴先生论述的问题事关重大,关涉到修辞学发展方向的大问题,而文中的主要观点值得检讨、商榷,故在此提出一些不同看法,谨请吴先生指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研究 演绎法 基本方向 《修辞学发凡》 实验法 《修辞学通论》 修辞原则 消极修辞 归纳法
下载PDF
《王希杰修辞学论集》出版介绍
14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30-30,共1页
该书作者王希杰是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专业博导、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王希杰出版论著过10种,论文上千篇.其中1996年出版的《修辞学通论》建立了一个高科学品位的修辞学新体系,被许多批评者誉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以来的又一... 该书作者王希杰是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专业博导、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修辞学家.王希杰出版论著过10种,论文上千篇.其中1996年出版的《修辞学通论》建立了一个高科学品位的修辞学新体系,被许多批评者誉为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以来的又一座杰出的里程碑.其论文有2篇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新编高中语文第6册语言学单元共收录4位现当代语言学家的文章,他们是:王力、吕叔湘、张志公和王希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王希杰 语言学家 《修辞学通论》 《修辞学发凡》 中学语文 高中语文 人民教育出版社 新体系 跨世纪转向
下载PDF
就修辞学批评答客问
15
作者 谭永祥 《毕节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12-13,共2页
客:读了您对王希杰教授两部修辞专著和一篇论文的批评,我感到您和王希杰之间大概积怨很深,不知道这是不是“以小人之心——?” 谭:您错了。我和王希杰一无宿怨,二无新仇,三无利害冲突,河水用不着犯井水。真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撇开个人... 客:读了您对王希杰教授两部修辞专著和一篇论文的批评,我感到您和王希杰之间大概积怨很深,不知道这是不是“以小人之心——?” 谭:您错了。我和王希杰一无宿怨,二无新仇,三无利害冲突,河水用不着犯井水。真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是撇开个人恩怨,“无社会背景”,实事求是。茅盾和阳翰笙是好友,阳翰笙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时,想请茅盾写“序”。茅盾直言不讳地对他说:“你的《地泉》是用革命的公式写成的,要我写序嘛,我就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笑了笑,仍然是恳切地要茅盾作“序”。茅盾只得写了《【地泉】读后感》。文中写道:《地泉》描写人物运用脸谱主义手法;结构故事借助于“方程式”;语言也是标语口号的。因此,《地泉》是不很成功的,甚至是失败的。不久,新版《地泉》出版,茅盾的“序”一字不漏地印在上面。这就是实事求是,这就是真正的学术批评。当然,阳翰笙的雅量也是令人钦敬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地泉》 阳翰笙 《修辞学通论》 学术批评和反批评 中国修辞学 茅盾 修辞新格》 毕节师专
下载PDF
对中学修辞教学的思考
16
作者 杨凤琴 《湖南教育(上旬)(A)》 1999年第8期20-21,共2页
修辞学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的科学。当前,中学修辞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重视修辞知识,忽视修辞运用。修辞既指修辞知识,又指修辞能力。但是,中学修辞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由于忽视能力培... 修辞学是研究语音、词汇、语法运用的科学。当前,中学修辞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重视修辞知识,忽视修辞运用。修辞既指修辞知识,又指修辞能力。但是,中学修辞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由于忽视能力培养,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学生用不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教学 语言常规 能力培养 修辞能力 中学教学 修辞手法 文学鉴赏 《修辞学通论》 《林黛玉进贾府》 社会流行语
下载PDF
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凌德祥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23-27,共5页
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凌德祥一、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语言行为的得体。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我们每每可以看到涉及有关言语行为得体的谈论。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语言表现了情绪和性格,... 语言环境与语言表达的得体性□凌德祥一、修辞的得体性原则中国古代十分重视语言行为的得体。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我们每每可以看到涉及有关言语行为得体的谈论。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语言表现了情绪和性格,而又切题,那么,你的语言就是妥贴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表达 语言环境 语境 得体性原则 教育学院学报 交际环境 《修辞学通论》 交际者 “得体” 王希杰
下载PDF
言语意义的语境解读
18
作者 刘金文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6年第3期45-46,共2页
关键词 言内语境 言语意义 《修辞学通论》 语言学家 语言外语境 解读 社会环境 主客观因素 文化素养 社会经验
下载PDF
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9
作者 钟宇驰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3期36-38,共3页
孟华先生从宏观视角观察思考修辞学理论问题,多有新见,读后颇受启发。本文即是在拜读《修辞理论研究的两个基本的理论范畴》一文后引出的思考。 孟先生认为:“传统修辞学的得体性原则主要研究言语行为的结果,研究唯一实现的静态表达形... 孟华先生从宏观视角观察思考修辞学理论问题,多有新见,读后颇受启发。本文即是在拜读《修辞理论研究的两个基本的理论范畴》一文后引出的思考。 孟先生认为:“传统修辞学的得体性原则主要研究言语行为的结果,研究唯一实现的静态表达形成。这实际上是根据因果关系去考察修辞手段对逻辑事理或表达内容的服从,最终导致说话者主体意识的丧失和表达的无选择性。”这段话有四个问题值得注意和商讨。 1.得体性原则属于“传统修辞学”范畴吗? 我认为这一界定不甚确切。得体性作为修辞的最高原则,这一理论主张是1996年王希杰先生在其学术专著《修辞学通论》中首次提出的。《通论》创立了全新的体现九十年代最高学术成就的理论体系:“三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体性原则 言语行为 同义手段 再思考 《修辞学通论》 言语交际 传统修辞学 通论》 王希杰 主体意识
下载PDF
论仿拟生成中的语境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国珍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41-44,共4页
本文考察语境因素之与仿拟辞格生成的本质联系及其重要作用。提出:物理语境为仿拟生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心理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积极的驱动力;言内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依据;文化语境则为仿拟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及... 本文考察语境因素之与仿拟辞格生成的本质联系及其重要作用。提出:物理语境为仿拟生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心理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积极的驱动力;言内语境为仿拟生成提供了重要的前提和依据;文化语境则为仿拟生成提供了丰富的内涵及其制约。以上讨论是深入探讨语境学与修辞学的关系的一次积极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境 仿拟现象 语言语境 心理语境 仿拟辞格 言内语境 《修辞学通论》 语境因素 言语交际 语境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