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卞彬童谣与宋齐革易之历史书写--从《南齐书·卞彬传》据《南史》补字说起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晓红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3,共11页
卞彬在宋齐革易之际向萧道成述童谣"可怜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蹔鸣死灭族",试图借该谣之不祥征兆劝谏萧道成放弃篡宋之举。作为卞彬之才操与对时局的敏感反应,这一幕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卞彬传》与... 卞彬在宋齐革易之际向萧道成述童谣"可怜可念尸著服,孝子不在日代哭,列管蹔鸣死灭族",试图借该谣之不祥征兆劝谏萧道成放弃篡宋之举。作为卞彬之才操与对时局的敏感反应,这一幕为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卞彬传》与李延寿《南史·文学传·卞彬传》所重视。《南齐书》载其背景在"元徽末四贵辅政"时;《南史》载在昇明初袁粲、王蕴被诛杀后。尽管所涉谣辞无异,但其蕴含的文学意味与历史意味却明显不同。在萧子显的解读中,该谣集中表现出卞彬对离合与谐音双关修辞方式的运用,寓讽谏于排调,为萧道成所聪察和宽容。在李延寿的解读中,该谣主要是感袁粲父子和王蕴同死而发,控诉萧道成残杀宋家忠臣的史实,预言其必败,为萧道成所不容。两书之不同,折射出朝代革易史料的复杂面貌,反映了史家书写与文学修辞之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彬童谣 宋齐革易 《南齐书》 《南史》
下载PDF
评赵翼论《南史》与南朝四史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瞿林东 《东南文化》 CSSCI 1989年第2期17-21,共5页
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是记述南朝史事的5部“正史”。由于宋、齐、梁、陈四史成书在先,《南史》在其基础上撰述于后,故其间颇... 梁沈约著《宋书》100卷、萧子显著《南齐书》60卷(今存59卷)、唐姚思廉著《梁书》56卷与《陈书》36卷,以及李延寿著《南史》80卷,是记述南朝史事的5部“正史”。由于宋、齐、梁、陈四史成书在先,《南史》在其基础上撰述于后,故其间颇多增删、歧异之处。这种情况,一方面反映出不同史家对于史事之认识上的差别,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们在历史编纂上的迥异。而其中长短是非,对于人们尽可能正确地认识南朝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学者在以《南史》与宋、齐、梁、陈四史作比较研究,以《北史》与魏、齐、周、隋四史作比较研究方面,有显著的成果。常州籍史家赵翼《陔余丛考》卷6至卷9,就这两个问题作了广泛的考察。其后,他在《廿二史札记》卷10至卷15中,各以3卷的篇幅阐述了“宋、齐、梁、陈书并《南史》”、“魏、齐、周、隋书并《北史》”。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3至卷68,亦以十几卷的篇幅考察了“《南史》合宋、齐、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赵翼 《陈书》 李延寿 《梁书》 《南齐书》 《宋书》 《廿二史札记》 《北史》 梁武帝
下载PDF
试论《南史》与《北史》的史传文学成就 被引量:1
3
作者 邓武蓉 《船山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南·北史》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南史》、《北史》不仅在我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其文学性虽已不能与"四史"相比,但将其部分篇章立于"史传文学"之列,亦当之无愧。《南·北史》的文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捷扼要的叙事风格;直书其事的叙事态度;怪异奇雅的小说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北史》 史传文学
下载PDF
《南齐书》“治瓜”、“治爪”考辨——兼及《南史》“翦瓜”
4
作者 洪晓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166-169,共4页
《南齐书》是南朝齐代重要的史料,也是中古汉语重要的语料,但因流传时代久远,讹误缺漏较多。中华书局本《南齐书·袁彖列传》的"治瓜"和《南史·袁湛列传附袁彖传》的"翦瓜",当作"治爪"、"... 《南齐书》是南朝齐代重要的史料,也是中古汉语重要的语料,但因流传时代久远,讹误缺漏较多。中华书局本《南齐书·袁彖列传》的"治瓜"和《南史·袁湛列传附袁彖传》的"翦瓜",当作"治爪"、"翦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书》 《南史》 治瓜 治爪 翦瓜 翦爪
下载PDF
《南史》抄改《梁书》举误
5
作者 邵春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1-34,共4页
李延寿编撰《南史》、《北史》,多删削修改前史而成文。其所作修改颇多失误。以其抄改《梁书》为中心考察,主要有三:一、改动致史实错误;二、改动致典章制度、专门术语等错误;三、改动致其他内容疏漏。凡此皆有详加辨析之必要。
关键词 《南史》 抄改 《梁书》 错误
下载PDF
《宋书》《南史》互勘讹误举例
6
作者 杨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4期148-151,共4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宋代部分以沈约所撰的《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况。试通... 中华书局点校本《宋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宋代部分以沈约所撰的《宋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宋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况。试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讹误 校勘
下载PDF
《南史》点校商榷(之二)
7
作者 邵春驹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372-374,共3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纠正此前版本的许多错误,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限于当时条件,在文字校勘、标点等方面仍存在疏误,有必要加以辨析。
关键词 《南史》 点校 商榷
下载PDF
《南史》点校拾误
8
作者 邵春驹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5-78,共4页
中华书局本《南史》在点校方面存有少量疏误,列举若干较重要者加以辨析。
关键词 《南史》 点校 辨析
下载PDF
《南史》点校商榷(之二)
9
作者 邵春驹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4,共3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关键词 《南史》 中华书局点校本 典籍勘误
下载PDF
《南史》中建筑类词语例析
10
作者 孙启荣 《文化产业》 2022年第31期77-79,共3页
《南史》作为一部中古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反映了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王朝的兴衰演进,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对上古汉语有较多的继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特点。建筑词语的例证对后人... 《南史》作为一部中古时期重要的历史典籍,反映了当时重要的历史事件和王朝的兴衰演进,具有重要的文献研究价值。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时期对上古汉语有较多的继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古时期的语言特点。建筑词语的例证对后人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历史典籍 上古汉语 文献研究 中古时期 例析 词语 语言特点
下载PDF
《南齐书》《南史》互勘讹误举例
11
作者 杨康 《铜仁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82-84,87,共4页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齐代部分以萧子显所撰的《南齐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南齐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 中华书局点校本《南齐书》《南史》是目前最具权威的本子。《南史》的齐代部分以萧子显所撰的《南齐书》为主要史源,保存了大量的《南齐书》原文,两书在传钞刊刻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书的某处文字产生错讹,而另一书的相应部分仍存其真的情况。通过互相比勘来校正两书文字,列举"塵""託""不"等可商榷者凡九例略加考辨,以期对中华书局点校本的重新修订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齐书》 《南史》 讹误 校勘
下载PDF
唐初河北史家李延寿的南北统一观及其《南史》和《北史》的修撰 被引量:3
12
作者 穆德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42-148,共7页
唐初,河北人李延寿,是位一贯主张中国统一的史学家.过去,一直有人误认他是陇西人,实际上,那是史家追述他先祖的祖藉,是不正确的.确切的应说,李延寿是相州(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人.他一生的治学活动皆在河北,这是治地方史者所应明确的... 唐初,河北人李延寿,是位一贯主张中国统一的史学家.过去,一直有人误认他是陇西人,实际上,那是史家追述他先祖的祖藉,是不正确的.确切的应说,李延寿是相州(治邺,今河北省临漳西南)人.他一生的治学活动皆在河北,这是治地方史者所应明确的.李延寿是位历史编纂学家,他的家世和本人的简历,《北史·序传》有其写的“家传”一篇.《旧唐书》卷73《令孤德棻传》阴有《李延寿传》,《新唐书·令孤德棻傅》亦附有李延寿的事迹.父李大师亦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李延寿的历史学素养和祖国的统一观是受其父的影响,并继承其父的遗志而完成的.《北史·序传》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延寿 《北史》 《南史》 史家 南北统一 唐初 公元 本纪 北齐 通史
下载PDF
标点本《宋书》与《南史》异文词义辨析
13
作者 朱湘云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87-89,共3页
南朝正史之首的《宋书》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异文。要尽量还原《宋书》的原始语言状态,除了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异文,还要重视他书中有关的异文。而《南史》正是校勘《宋书》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利用异文词义辨析的方法,探索两部历史文献... 南朝正史之首的《宋书》流传至今,产生了不少异文。要尽量还原《宋书》的原始语言状态,除了关注其不同版本的异文,还要重视他书中有关的异文。而《南史》正是校勘《宋书》必不可少的参考文献。利用异文词义辨析的方法,探索两部历史文献在汉语史上的联系,有助于古籍的整理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异文 单音节词 同义词
下载PDF
《隋书·经籍志》与《南史》录萧氏父子著述之差异
14
作者 梁旭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2-35,共4页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 作为史志书目的《隋书.经籍志》与作为史传的《南史》都是在唐初编辑的,且编撰者中都有李延寿,但是他们在记载相同作家的著述时往往有很大差别,对南朝梁代萧氏父子著述的记载亦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客观上,编撰两书所依据的资料不同;主观上,两书记载书目之目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书·经籍志》 《南史》 萧氏父子 著述 差异
下载PDF
《南史》《北史》研究述评
15
作者 程建华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14-116,共3页
李延寿所著《南史》《北史》是我国史籍宝库中的佳作,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南史》《北史》的研究也未曾间断,梳理《南史》《北史》的研究状况,不同专家评价不同,或肯定或否定或客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民族观研究较... 李延寿所著《南史》《北史》是我国史籍宝库中的佳作,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南史》《北史》的研究也未曾间断,梳理《南史》《北史》的研究状况,不同专家评价不同,或肯定或否定或客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民族观研究较薄弱、史论仍然空白、编撰思想的研究还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北史》 述评
下载PDF
《宋书》与《南史》的同义词对比研究
16
作者 朱湘云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35-38,共4页
《宋书》与《南史》的异文中同义词现象占了绝对优势。同义词研究属于词汇范畴 。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同义词 对比研究 词汇 语言研究 语音 词义 语法 词源 音节
下载PDF
《宋书》与《南史》异文避讳考
17
作者 朱湘云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7-40,共4页
本文着眼于《宋书》与《南史》的异文,讨论了两书在记载同一件史实时的避讳情况,近而论证了了解和掌握史书的避讳是阅读古代的典籍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宋书》 《南史》 李延寿 避讳制度 南朝 唐朝 梁沈约
下载PDF
《南史》考疑(三十)
18
作者 丁福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1-161,共1页
卷二二《王昙首传》 “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书人名。僧虔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书,桓玄书,及王丞相导、领军洽、中书令珉,张芝、索靖、卫伯儒、张翼十一卷,奏之。又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卷二二《王昙首传》 “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书人名。僧虔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书,桓玄书,及王丞相导、领军洽、中书令珉,张芝、索靖、卫伯儒、张翼十一卷,奏之。又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602—603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史》 1975年 中华书局 中书令 校点本 人名 古迹
下载PDF
《南史》考疑(二十八)
19
作者 丁福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9-189,共1页
卷一五《徐羡之传》“初,刘湛伏诛,殷景仁卒,文帝任沈演之、庾仲文、范晔等,后又有江湛、何璃之。自哗诛,仲文免,演之、璃之并卒,至是江湛为吏部尚书,与湛之并居权要,世谓之江、徐。”(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437页。
关键词 《南史》 1975年 中华书局 殷景仁 校点本 尚书
下载PDF
《南史》考疑(二十七)
20
作者 丁福林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27,共1页
卷一四《宋宗室及诸王传下》"七月二日,庆之进军,克其外城,乘胜又克小城。"(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399页)按:"七月二日",《宋书》卷七九《文五王.竟陵五诞传》同。
关键词 《南史》 《宋书》 《建康实录》 1975年 中华书局 校点本 孝武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