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细菌”概念的中国化传播——以《大公报》疫情报道为例 |
李秀云
曹芳
|
《新闻爱好者》
CSSCI
|
2024 |
0 |
|
2
|
民国《大公报》关于徐诵明新闻报道的初步研究 |
张显锋
|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3
|
《大公报》与湖南儿童文学的发生 |
黄贵珍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桂林版《大公报》抗战舆论宣传特色及其影响 |
张雷
靖鸣
|
《新闻爱好者》
CSSCI
|
2024 |
0 |
|
5
|
仪式·记忆·形象:《大公报》《香港文汇报》文艺副刊国庆叙事研究(1997—2022) |
骆江瑜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6
|
1931年淮河水灾背景下民间报刊评论文章研究——以《申报》《大公报》为例 |
周娅
殷明明
|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7
|
流离与失序:解放战争时期流亡学生的状况——以《大公报》和《中央日报》的报道为中心 |
张铉禹
|
《西部学刊》
|
2024 |
0 |
|
8
|
沪版《大公报》所刊现代作家手迹考释 |
方玲
金星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9
|
近代《大公报》嬗变研究——以拉斯韦尔“传播三功能说”为视角 |
黄斐
|
《今传媒》
|
2024 |
0 |
|
10
|
香港《大公报》东马砂拉越版文艺副刊内容特征研究(2020—2024) |
龙其林
王若珣
|
《华文文学》
|
2024 |
0 |
|
11
|
《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中的地位与影响再评 |
吴婧暄
|
《新闻文化建设》
|
2024 |
0 |
|
12
|
浅析王郅隆时期《大公报》的银行广告 |
雷晓鑫
|
《今古文创》
|
2024 |
0 |
|
13
|
冲突与协调:新记《大公报》视野下的民营报人角色探析 |
毛正豪
|
《武汉广播影视》
|
2024 |
0 |
|
14
|
照相馆:新记《大公报》的重要新闻生产者 |
李秀云
韩洪影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5
|
《大公报》获得“密苏里荣誉奖章”的历史再考察 |
邓绍根
|
《海河传媒》
|
2023 |
1
|
|
16
|
1930年代《大公报》对国民党法西斯化的认知与引导 |
张文涛
|
《近代中国》
|
2023 |
1
|
|
17
|
全面抗战时期《大公报》迁移与其文艺副刊的演变 |
杨秀玲
|
《城市史研究》
|
2023 |
0 |
|
18
|
《大公报》里的桂林师范学院 |
黄伟林
|
《桂学研究》
|
2023 |
0 |
|
19
|
隐匿的战场:抗战初期《大公报》民众动员与话语宣导 |
颜春龙
马奕辰
|
《新闻知识》
|
2023 |
1
|
|
20
|
《大公报》与“永久黄”的企媒合作 |
王意鸥
王咏梅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