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艺报》“编者按”简论 被引量:15
1
作者 程光炜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文艺报》 中国当代文学 艺术风格 文学评论
下载PDF
1950年代文艺论争与苏联文论传播中的《文艺报》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国恩 祝学剑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2,共5页
在中国1950年代建构一体化的文艺观念过程中,苏联文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艺报》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艺报》主要是在历次重大文艺论争中,通过译介苏联文论来引导国内文艺潮流的。《文艺报》的译介工作强化了... 在中国1950年代建构一体化的文艺观念过程中,苏联文论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文艺报》又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文艺报》主要是在历次重大文艺论争中,通过译介苏联文论来引导国内文艺潮流的。《文艺报》的译介工作强化了现实主义的地位,为真实性原则找到了合法性依据,同时又深化了对典型问题的认识。但《文艺报》的译介也存在着缺点,主要是对苏联文艺思想缺乏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助长了对苏联文艺观的盲从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文艺论争 苏联文论
下载PDF
“有力”人物的“争夺战”──1950年代《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均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
1954年,胡风在“三十万言书”中激烈批评当时文学报刊陷入“一层又一层的小领袖主义”、“有力的作家们进行了对于这些刊物的争夺战”,Ⅲ其矛头所向,尤在于当时唯一的中央级文艺理论刊物《文艺报》。胡风的批评未必中肯,但可以为我... 1954年,胡风在“三十万言书”中激烈批评当时文学报刊陷入“一层又一层的小领袖主义”、“有力的作家们进行了对于这些刊物的争夺战”,Ⅲ其矛头所向,尤在于当时唯一的中央级文艺理论刊物《文艺报》。胡风的批评未必中肯,但可以为我们在意识形态之外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报刊体制的视角——的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争夺战 编辑理念 50年代 演变 人事 人物 理论刊物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作家自我批评空间建构——以“检讨书”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6-51,共6页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上的"检讨书"参与了作家自我批评空间的建构。本文认为,"检讨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检讨书"的文本中透露出《文艺报》的媒介价值观及媒介姿态;"检...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上的"检讨书"参与了作家自我批评空间的建构。本文认为,"检讨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之中;"检讨书"的文本中透露出《文艺报》的媒介价值观及媒介姿态;"检讨书"传递出《文艺报》在作家自我批评领域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制造文化认同的历史角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检讨书 作家自我批评 媒体建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作家自我批评空间建构——以作家“成长”轨迹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7-61,共5页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角色参与了作家自我批评空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以《文艺报》为中心的考察,清晰地展现出"十七年"作家在自我批评中"成长"的大致脉络。作家生存方式与...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角色参与了作家自我批评空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以《文艺报》为中心的考察,清晰地展现出"十七年"作家在自我批评中"成长"的大致脉络。作家生存方式与身份是重要影响因素,而《文艺报》上折射出的作家转型、调适与新生的心路历程为我们了解此"成长"轨迹提供了最好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文学批评 作家自我批评 《文艺报》 “成长”轨迹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读者批评空间建构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宝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0-75,共6页
在"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空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以文艺工作者为读者对象的考察,为我们呈现了《文艺报》建构专业文艺工作者批评言说空间的历史角色;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梳理,映射出《文艺报》... 在"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空间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以文艺工作者为读者对象的考察,为我们呈现了《文艺报》建构专业文艺工作者批评言说空间的历史角色;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梳理,映射出《文艺报》建构读者批评规范与制造文化认同的权威文艺批评媒介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十七年” 读者批评 文艺工作者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文学批评标准和模式的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魏宝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11,共5页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在文学批评规范方面起到积极的媒介建构作用,在批评规范的批评标准和模式层面,《文艺报》传递出规范建立的思想源头,同时也在整体互动效应中参与规范的建构作用。
关键词 《文艺报》 十七年文学批评 标准 模式 媒体建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工农兵业余创作与十七年时期《文艺报》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晓红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8-52,共5页
《文艺报》作为国家机关刊物,建国初期对促进工农兵业余创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考查《文艺报》通过什么方式来推进、影响1949—1966年工农兵业余写作,国家刊物如何对工农兵文学写作进行指导、规范,透过这一文学现象窥见建国后国家刊... 《文艺报》作为国家机关刊物,建国初期对促进工农兵业余创作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考查《文艺报》通过什么方式来推进、影响1949—1966年工农兵业余写作,国家刊物如何对工农兵文学写作进行指导、规范,透过这一文学现象窥见建国后国家刊物运行方式取代五四"同人刊物",当代文学创作生成、发展方式发生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机关刊物 工农兵业余创作 十七年时期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1949-1966)的文学批评 被引量:1
9
作者 胡友峰 《百家评论》 2017年第4期4-22,共19页
《文艺报》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批评标准的选择还是批评对象的选择,《文艺报》都参与其中。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那么"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洪子诚认为:"... 《文艺报》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范式的建构、批评标准的选择还是批评对象的选择,《文艺报》都参与其中。十七年是中国当代文学一个转折期。那么"转折"具体表现在哪里呢?洪子诚认为:"以延安文学作为主要构成的左翼文学,进入50年代,成为唯一的文学事实;20年代后期开始,左翼文学为选择最理想的文学形态、推进文学的‘一体化’的目标所作的努力,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毛泽东的文艺思想,成为‘纲领性’的指导思想;文学写作的题材、主题、风格等,形成了应予遵循的体系性‘规范’;而作家的存在方式,写作方式,作品的出版、阅读和批评等文学活动方式也都出现了重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中国当代文学 左翼文学 武训传 文学事实 延安文学 十七年文学 洪子诚 文学形态 张光年
下载PDF
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文艺报》(1949-1989)研究”绪论
10
作者 武新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7,共7页
深入研读《文艺报》,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无论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还是简单地等同起来,都无法充分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文艺管理体制、文学表现对象、文学创作方法、人物形... 深入研读《文艺报》,我们可以发现:意识形态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无论把二者简单地对立起来还是简单地等同起来,都无法充分呈现出中国当代文学本身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从文艺管理体制、文学表现对象、文学创作方法、人物形象设置、文学遗产的借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出"十七年"与新时期的意识形态结构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复杂的内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当代文学 意识形态结构 文艺体制 纯文学 文学遗产
下载PDF
《文艺报》(1981-1988)与新时期“文艺家职责”观念演进
11
作者 魏宝涛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6年第3期104-110,共7页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新回顾习总书记提倡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讲话,还是会让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群情振奋。习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说起...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一周年之际,重新回顾习总书记提倡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讲话,还是会让广大文艺工作者们群情振奋。习总书记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说起,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文艺报》 新时期 文艺工作者 演进 职责 总书记 优秀作品
下载PDF
1950年代现实主义论争与苏俄文学传播中的《文艺报》
12
作者 祝学剑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2期122-126,共5页
1950年代国内就现实主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文艺报》积极介入论争,以其绝对的权威性通过译介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引导50年代国内文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奉为我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1950年代《文艺... 1950年代国内就现实主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文艺报》积极介入论争,以其绝对的权威性通过译介苏联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理论文章,引导50年代国内文艺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奉为我国整个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1950年代《文艺报》通过传播苏俄文学文论对现实主义论争产生重要影响,探讨《文艺报》在传播苏俄文学文论从而影响国内现实主义论争进程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及其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要重视期刊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乃至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文艺报》 论争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文艺报》与“伤痕文学”论争
13
作者 张婧磊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3-207,共5页
1978—1980年,《文艺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表评论员文章以及开办"群言堂""读者中来"栏目等各种形式,以自由、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到从"暴露"到"伤痕"的一系列文艺问题的探讨中,较完整地记... 1978—1980年,《文艺报》通过召开座谈会、发表评论员文章以及开办"群言堂""读者中来"栏目等各种形式,以自由、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到从"暴露"到"伤痕"的一系列文艺问题的探讨中,较完整地记载和展现了从1978年持续到1981年的"伤痕文学"论争始末。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对"伤痕文学"作出具有文学史意义的正面定论后,《文艺报》为适应新时代的文学要求,配合党的文艺方针,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规范下,进行了微妙的政策调整,"伤痕文学"逐渐走向式微。《文艺报》努力营造出自由、平等的批评空间和文学环境,主导着文艺批评创作的走向,在新时期文学制度的规范和话语的重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伤痕文学 暴露文学 第四次文代会
下载PDF
在“媒介、社会与文化”场景中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以《文艺报》为中心
14
作者 魏宝涛 王爽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109-114,共6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紧密关联,从媒介、文化与社会的场景来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能够不断拓展学术界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提出并分析了文学批评资料文献整理的学术意义,其中的跨学科交叉视角研究是此种多维挖掘研究的内在驱动力...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紧密关联,从媒介、文化与社会的场景来观照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能够不断拓展学术界的认识和理解。文章提出并分析了文学批评资料文献整理的学术意义,其中的跨学科交叉视角研究是此种多维挖掘研究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也较为客观地分析了以媒介阐释学、媒介生态学为中心多视角观照当代文学批评的可能与限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当代文学批评 媒介阐释 文献整理 跨学科交叉
下载PDF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空间建构——以“介入与建构(1978-1980)”为中心
15
作者 魏宝涛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3期35-40,共6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介入与建构"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这主要表现在总结态势与成绩",漫谈"文风的"回归"与延续,刊物栏目的"回归"与"新创",举办座谈会和编发会议报告、讲话及读者来稿",作品讨论"的出现与坚守,以及舆论的"视觉"诉求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新时期文学批评 舆论建构 媒介价值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文学批评文体规范建构
16
作者 魏宝涛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文学媒介角色参与了文学批评文体规范的建构。文体规范的规约和不断强化,彰显了《文艺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媒介价值观。"辩难体"、"驳论体"、... "十七年"文学批评发展进程中,《文艺报》以权威主导文学媒介角色参与了文学批评文体规范的建构。文体规范的规约和不断强化,彰显了《文艺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代言人的媒介价值观。"辩难体"、"驳论体"、修辞格及工农兵话语、杂文体式的特殊强调,传递出了《文艺报》是建构文学批评文体规范、制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认同的重要历史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十七年”文学批评 文体规范 媒介建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艺报》与20世纪50年代典型问题论争
17
作者 祝学剑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4-86,共3页
20世纪50年代国内就典型问题展开激烈的论争,《文艺报》通过译介苏俄消息报告为国内典型问题论争构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契机;通过译介苏联重要理论文章,提高了论争的水平,促进了典型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也助长了论争向苏联一边倒的盲从倾向。
关键词 典型问题 《文艺报》 论争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文艺报》与“十七年”大众读者批评舆论建构
18
作者 魏宝涛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3期62-65,共4页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文艺报》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的历史角色表现为:读者身份引入和存在的潜在策略需要;"双百"方针推广、整风运动和"反右派... "十七年"文学批评进程中,《文艺报》参与了读者批评舆论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构。《文艺报》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的历史角色表现为:读者身份引入和存在的潜在策略需要;"双百"方针推广、整风运动和"反右派"等斗争中,《文艺报》积极建构人民大众读者批评空间,彰显权威建构批评规范及制造文化认同的媒介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十七年读者批评 人民大众读者 舆论空间 媒介建构 文化认同
下载PDF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主题场域”的建构——以“资料整理”作为方法
19
作者 魏宝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9-83,共5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批评"主题场域"的建构关联紧密。借助文献资料整理,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和勾勒出《文艺报》建构主题场域的媒介行为轨迹。依托于构架思路,主题场域文化意义分析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意义的文本...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批评"主题场域"的建构关联紧密。借助文献资料整理,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和勾勒出《文艺报》建构主题场域的媒介行为轨迹。依托于构架思路,主题场域文化意义分析成为一种可行的策略;意义的文本组织内部具备"多向度"解码和阐释的可能;此外,以"历史回叙"能够激活和发掘主题场域建构中潜隐的因素和意义指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新时期文学批评 场域 构架 资料整理
下载PDF
《文艺报》与“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空间建构——以“舆论姿态与内容指向(1978-1980)”为视角
20
作者 魏宝涛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2-86,共5页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批判与斗争"的舆论姿态、"回忆与期待"的内... 《文艺报》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此种关联有助于我们梳理刊物本身与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密切关系。在新时期文学批评舆论建构的初始阶段,《文艺报》以"批判与斗争"的舆论姿态、"回忆与期待"的内容指向彰显着主导文学评论刊物的媒介价值观与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报》 新时期文学批评 舆论建构 媒介价值观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