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江淹《杂体诗》在中国文学自觉演进中的意义 |
俞灏敏
|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2
|
江淹《杂体诗》的方法论意义——兼驳《杂体诗》“非其本色”说 |
陈恩维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1
|
|
3
|
《文选集注》中江淹杂体诗的研究价值——兼论先唐文本的研究方法 |
宋展云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4
|
三十个角色与一个演员——从《杂体诗三十首》看江淹的艺术“本色” |
程章灿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5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之杂拟手法探论 |
郭晨光
|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6
|
从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对原作的因革看南朝诗学观念的变迁 |
郭晨光
|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7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与钟嵘《诗品》关系考辨 |
王丰先
|
《甘肃高师学报》
|
2005 |
1
|
|
8
|
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 |
茹燕玲
|
《平原大学学报》
|
2004 |
1
|
|
9
|
试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及其序对钟嵘的影响 |
孙津华
|
《平顶山师专学报》
|
2003 |
1
|
|
10
|
从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看玄言诗的发展流变 |
郭晨光
|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1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并序)》的诗学理论内涵 |
郭鹏
任小青
|
《晋中学院学报》
|
2016 |
0 |
|
12
|
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文学史学价值 |
王丰先
|
《兰州学刊》
|
2007 |
0 |
|
13
|
泛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中体现的《文选》“杂拟”类特点 |
刘霁瑶
|
《文教资料》
|
2018 |
1
|
|
14
|
论江淹《杂体诗三十首》的创作缘由 |
林莎
|
《科技信息》
|
2009 |
0 |
|
15
|
《文心雕龙·明诗》与《杂体诗三十首》并序的比较研究 |
王青枝
|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0 |
|
16
|
从现代《文选》学史的角度看曹道衡先生的《文选》研究 |
王立群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1
|
|
17
|
钟嵘交游三考 |
谢文学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1994 |
4
|
|
18
|
论江淹的拟古诗 |
陈德长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19
|
神腴骨秀 情远辞丽———江淹诗赋修辞艺术浅述 |
郑虹霓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0
|
从杂体诗法到山谷诗法 |
曾祥波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