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城市观
1
作者 胡家敬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8期45-48,共4页
卡尔维诺的城市文化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他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批评了前人对城市的科学性分析与体验性感受,因为两者都无法到达剧场真实的城市。卡尔维诺提出自己的形式主义城市观,认为一种形式、一种话语对应着一... 卡尔维诺的城市文化批评思想主要集中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他在《看不见的城市》中批评了前人对城市的科学性分析与体验性感受,因为两者都无法到达剧场真实的城市。卡尔维诺提出自己的形式主义城市观,认为一种形式、一种话语对应着一座城市。在《看不见的城市》中的比喻性故事里,卡尔维诺暗藏着他对形式主义城市观的解构。他认为所有的城市话语与城市研究实际上都指向了同一座城市,是那座看不见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城市文化 《看不见的城市》
下载PDF
叙事的奇观──论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被引量:16
2
作者 艾晓明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8-76,共9页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是叙事的奇观,值得详加讨论。这不仅有助于认识卡尔维诺对新世纪小说的开拓之功,更在于对中国新一代小说家确定自己的艺术方向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卡尔维诺创作的重视,不应该局限在研究意大利文学的专...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是叙事的奇观,值得详加讨论。这不仅有助于认识卡尔维诺对新世纪小说的开拓之功,更在于对中国新一代小说家确定自己的艺术方向有着重要的启示。对卡尔维诺创作的重视,不应该局限在研究意大利文学的专家之内,而实在应该普及到我们的文学教学和关于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发展的对话里。卡尔维诺的作品,还有他留下的文学遗嘱,都应该成为我们继承下来的传统,乃至成为我们的文学常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叙事
下载PDF
《看不见的城市》与卡尔维诺的叙事艺术 被引量:6
3
作者 苏宏斌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以结构主义方法创作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者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上严格贯彻了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模式,转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后现代主义写...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是一部以结构主义方法创作出的后现代主义小说。作者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上严格贯彻了结构主义的基本原则,其结果是彻底颠覆了传统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主题模式,转而确立了一种崭新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在这一前提下,作者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对于语言、思想以及世界等问题的后现代主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伊塔洛·卡尔维诺 叙事艺术 结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小说 意大利 文学研究
下载PDF
卡尔维诺对空间知识型态的反思——解读《看不见的城市》中两种城市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小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90,共5页
不同的空间观引导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但若固守某种固定的空间观,则会限制人的思维和对空间的想象。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通过两种城市观的对弈使读者反思空间知识权力,从而解放束缚,达到对空间的自由想象。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空间 知识型态 权力
下载PDF
论卡尔维诺小说“晶体模式”——以《看不见的城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杨黎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9-221,共3页
卡尔维诺一向因其富有活力、别出心裁的先锋创作而闻名。他在小说创作中解构了主线因果的传统模式,刻意追求一种以平等的晶面取代线性情节发展的晶体模式。从卡尔维诺的典范之作《看不见的城市》中,可以领略到卡氏小说晶体模式所具有的... 卡尔维诺一向因其富有活力、别出心裁的先锋创作而闻名。他在小说创作中解构了主线因果的传统模式,刻意追求一种以平等的晶面取代线性情节发展的晶体模式。从卡尔维诺的典范之作《看不见的城市》中,可以领略到卡氏小说晶体模式所具有的精致的组合结构、奇妙的自我生成和绚丽的多重折射等基本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晶体模式 《看不见的城市》
下载PDF
轻逸之美 沉重之思——《看不见的城市》与卡尔维诺的“轻逸”美学 被引量:6
6
作者 杨晓莲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111-116,共6页
"轻逸"在卡尔维诺的创作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也有十分鲜明的相互阐释性。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以轻逸的笔法构筑了如梦般轻盈的城市,以飘逸轻灵之美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沉重与人类... "轻逸"在卡尔维诺的创作思维和小说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小说创作与美学理论之间也有十分鲜明的相互阐释性。在《看不见的城市》中,卡尔维诺以轻逸的笔法构筑了如梦般轻盈的城市,以飘逸轻灵之美揭示了现实生活的沉重与人类生存的重负。在对"看不见的城市"的轻逸书写中,体现了卡尔维诺对当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思考和人类生存处境的关注。卡尔维诺的"轻逸"美学有意打破小说美学的压抑局面,把读者从以前那种以"重"写"重"的沉闷而压抑的格局中解脱出来,让人们在这个越来越沉重的世界里放飞轻逸的梦想,以飘逸、洒脱的态度坦然面对生活的重负。这种以轻逸之美来表现沉重之思的美学追求,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轻逸 沉重
下载PDF
《看不见的城市》: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被引量:2
7
作者 罗锡英 《海外英语》 2012年第1X期205-206,208,共3页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表现了卡尔维诺较为成熟的城市观和空间观。小说中有两座真实存在过的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他们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马可.波罗讲述的55... 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表现了卡尔维诺较为成熟的城市观和空间观。小说中有两座真实存在过的城市:忽必烈帝国的都城,马可.波罗的家乡威尼斯,他们的对峙显示了城市作为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不同的价值。马可.波罗讲述的55个想象的城市故事揭示了城市柔软的特性,它吸纳众多,无所不包,始终是希望的体现,又是郁积负罪感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柔软的城市 空间
下载PDF
空间理论下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叙事结构
8
作者 赵艳艳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Z期55-56,共2页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写作顺序,打破了人物与主题叙事模式,创立了崭新的结构主义文学方式,成为后现代主义经典的代表。卡尔维诺表达了对于语言、思想以及城市等问题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值得广大... 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代表作《看不见的城市》颠覆了传统文学的写作顺序,打破了人物与主题叙事模式,创立了崭新的结构主义文学方式,成为后现代主义经典的代表。卡尔维诺表达了对于语言、思想以及城市等问题的后现代主义观点,值得广大学者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空间 《看不见的城市》 叙事
下载PDF
《看不见的城市》的“城市”形象
9
作者 罗锡英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1年第5期79-81,共3页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城市"既是主题也是象征,小说既是一部关于城市的书,也是一部关于"语言与叙事"的书。小说对城市的批判和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现代城市的迷宫特性和空间迷失感上。而城市作为一种象征,作者通过它探索了语...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城市"既是主题也是象征,小说既是一部关于城市的书,也是一部关于"语言与叙事"的书。小说对城市的批判和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在现代城市的迷宫特性和空间迷失感上。而城市作为一种象征,作者通过它探索了语言与叙事的若干问题,如语言与沉默、语言与事物、语言与经验、语言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意义的不确定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
下载PDF
论《看不见的城市》叙事的实验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少阳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59-163,共5页
《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卡尔维诺经典的小说实验文本,以其奇特的叙述魅力为人们所重视。小说以《马可.波罗行纪》作为文本叙述的起点和背景,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小说文本的意义,表达作家对现代城市的思考。在行文中,小说将叙述由叙者向听者... 《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卡尔维诺经典的小说实验文本,以其奇特的叙述魅力为人们所重视。小说以《马可.波罗行纪》作为文本叙述的起点和背景,运用互文的手法表现小说文本的意义,表达作家对现代城市的思考。在行文中,小说将叙述由叙者向听者(读者)敞开,模糊文本叙述的边界,使读者进入叙述圈套,成为叙述的主体之一,从而呈现多重的叙述功能。同时,文本发挥了形式的表现功能和语言的能指功能,使文本的意义呈现出巨大的扩张性。本文基于卡尔维诺对小说本身的内容、结构、小说中叙述者的角色,语言方面处理的方式,来对作品进行分析,阐述文本间互文性,主体间性的叙述模式,文本形式的独特性和语义的多义性对小说创作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叙事 实验性
下载PDF
《看不见的城市》研究综述
11
作者 余倩 《黑河学刊》 2016年第2期46-47,共2页
伊泰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与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们的作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看不见的城市》是他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国内外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叙事艺术和它的后现代主... 伊泰洛·卡尔维诺是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与博尔赫斯被称为"作家们的作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大师。《看不见的城市》是他的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国内外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小说的叙事艺术和它的后现代主义特点两个方面。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迷宫叙事"、"时间零"、"晶体模式"等创作理念方面。现重点梳理了《看不见的城市》自译入中国以来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叙事艺术 后现代主义 研究综述
下载PDF
以《看不见的城市》思索郑州书院街历史街区改造
12
作者 李晓晗 白颖异 孙亚伦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19年第3期40-40,共1页
书院街是郑州悠久的历史街区,被划定为代表中原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重建。书院街周边建筑呈现多个时期的风貌特点,从商代遗址、明清民居、民国住宅、七十年代的厂房、筒子楼,直到近期无序加建的临时住宅等,呈现随机、复杂、多样... 书院街是郑州悠久的历史街区,被划定为代表中原文化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重建。书院街周边建筑呈现多个时期的风貌特点,从商代遗址、明清民居、民国住宅、七十年代的厂房、筒子楼,直到近期无序加建的临时住宅等,呈现随机、复杂、多样的形态特点。同时,这个区域内尚保留有老郑州人的生活景象和居住交往行为,较为生动的反映了老郑州的风土人情特征。本次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对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中城市的记忆节选篇来探讨对书院街文化底蕴的延续进行关于诗词、书画等内容中的部分情节的应用,通过对书院街功能的重建、房屋的整治、学校的保留、道路文脉的沿承等来发扬书院街的真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 郑州书院街历史街区改造
下载PDF
写给城市的一曲挽歌——解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的空间诗学
13
作者 刘海 《都市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287-301,共15页
这是一部关于城市问题最具灵性思考的神奇之作。黄昏的御花园里,暮年的蒙古大帝忽必烈汗凝神倾听来自威尼斯的使节马可·波罗——青年商人旅行家——讲述他所到访过的城市:那些记忆中的城市、欲望化的城市、贸易中的城市、被符号化... 这是一部关于城市问题最具灵性思考的神奇之作。黄昏的御花园里,暮年的蒙古大帝忽必烈汗凝神倾听来自威尼斯的使节马可·波罗——青年商人旅行家——讲述他所到访过的城市:那些记忆中的城市、欲望化的城市、贸易中的城市、被符号化的城市等一系列沉重的或轻盈的城市。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就是在一种互动性的对话式阅读中,通过激活读者的想象与思考,尽情地释放读者关于城市记忆、历史与现实问题的无尽遐想,从而将读者带回到他自身所生活的时代,由此引发我们阅读'城市'的兴致与对城市问题的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文本 现代性悖论 城市现代性
原文传递
《看不见的城市》的“多棱金字塔”模式解析:对话、模式、记忆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书文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5,共8页
《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进入后现代转型期的一部经典力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意义最为丰富的一部小说。该小说文本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是运动的、发展的,具有自主进化机能。它的意义产生于文本内部多层次的、多角度... 《看不见的城市》是卡尔维诺进入后现代转型期的一部经典力作,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意义最为丰富的一部小说。该小说文本作为一个"有生命的机体",它是运动的、发展的,具有自主进化机能。它的意义产生于文本内部多层次的、多角度的对话,既有人物间的对话,也有各文化空间的对话。这一对话形成的文本意义发生器,是由独特的"多棱金字塔"模式实现的。该模式使得对话所构建的动态的文本符号圈无限延拓,完成了"边缘"向"中心"汇聚的界限穿越过程。从根源上来看,该模式的形成又是受到社会文化深刻影响的,留有历史的烙印和文化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洛特曼 “多棱金字塔”
原文传递
论城市危机时代中的《看不见的城市》
15
作者 徐娜 《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87-94,共8页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创作于城市生活危机时代,他运用“轻盈”的乌托邦新语言,塑造了五十五座想象之城,并以训练读者想象力的方式,对匮乏的城市现状加以丰富,以此来消解危机。同时,小说引导读者在“看”与“思”中将内在城市... 卡尔维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创作于城市生活危机时代,他运用“轻盈”的乌托邦新语言,塑造了五十五座想象之城,并以训练读者想象力的方式,对匮乏的城市现状加以丰富,以此来消解危机。同时,小说引导读者在“看”与“思”中将内在城市意象化,通过这种训练,读者会发现马可·波罗意象旅程中的五十五座想象之城正是城市居民和旅行者内心情感和价值的共同表达。文章进而从城市作为人类互动、合作的社会角色出发,对城市之于人类群落的意义进行了重新思考和发现,对城市的价值进行了重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 意象化 城市历史观
原文传递
《看不见的城市》——城市的启示录
16
作者 秦爽 《雪莲》 2015年第12Z期26-26,共1页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中,构建了各种各样想象中的城市,实际上对我们探讨现代城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城市是我们记忆的符号,也是欲望交换的工厂,它编织着我们的梦想,城市是我们的归属地。我们该如何保护和构...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的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中,构建了各种各样想象中的城市,实际上对我们探讨现代城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城市是我们记忆的符号,也是欲望交换的工厂,它编织着我们的梦想,城市是我们的归属地。我们该如何保护和构建城市,又该如何探寻城市对于我们的意义,是当今现代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 现代城市
原文传递
精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下篇
17
作者 残雪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6-124,共9页
此文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精读卡尔维诺的名著《看不见的城市》,深掘作者的创作理念与美学追求,细绎文本的语言风格与组织结构,同时以笔者个人独特的文学体验与作品展开对话。
关键词 卡尔维诺 《看不见的城市》 城市 马可·波罗 忽必烈
原文传递
精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上篇
18
作者 残雪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此文从阅读与写作两个角度精读卡尔维诺的名著《看不见的城市》,深掘作者的创作理念与美学追求,细绎文本的语言风格与组织结构,同时以笔者个人独特的文学体验与作品展开对话。
关键词 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城市 马可·波罗 忽必烈
原文传递
与马可·波罗同行 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续二)
19
作者 薛忆沩 《上海文化》 2011年第1期24-35,共12页
最圣洁的交易:第十九座城市 在到达与“目光”相关的城市之前,“目光”已经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提前一站出场,出现在第二座与“交易”相关的城市里。这座城市的区别性特征是:在它的街道上行走着的人们都互不相识,而且永远都互不... 最圣洁的交易:第十九座城市 在到达与“目光”相关的城市之前,“目光”已经在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提前一站出场,出现在第二座与“交易”相关的城市里。这座城市的区别性特征是:在它的街道上行走着的人们都互不相识,而且永远都互不相识。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永恒的“陌生人”。是与众不同的“目光”塑造了克洛依(Chloe)这种冷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 同行 马可 区别性特征 陌生人 交易 克洛
原文传递
与马可·波罗同行 读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续三)
20
作者 薛忆沩 《上海文化》 2011年第4期58-70,共13页
伤感的缺席:第二十八座城市 旅行者已经到达了芭芜琦丝(Baucis),但是他却还没有“看见”这座城市。刚刚进人这第三座与“目光”相关的城市,马可·波罗就让“目光”扑了个空。这种“欲擒故纵”的叙述技巧是这个“威尼斯商人”... 伤感的缺席:第二十八座城市 旅行者已经到达了芭芜琦丝(Baucis),但是他却还没有“看见”这座城市。刚刚进人这第三座与“目光”相关的城市,马可·波罗就让“目光”扑了个空。这种“欲擒故纵”的叙述技巧是这个“威尼斯商人”的惯用手法。他用这种技巧来吸引他的听者兴趣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不见的城市》 卡尔维诺 马可 同行 叙述技巧 欲擒故纵 旅行者 威尼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