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5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如何在实践中将振兴七夕节与实现文化自信相结合
1
作者 杨宇 《文化产业》 2024年第4期125-128,共4页
传统七夕节的文化资源积累深厚,但其现代化转型过程并不顺利,要想振兴七夕节,就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文化政策和发展理念,抓住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七夕节日... 传统七夕节的文化资源积累深厚,但其现代化转型过程并不顺利,要想振兴七夕节,就必须积极响应国家的文化政策和发展理念,抓住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机遇期和窗口期。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对七夕节日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二者需要在实践中结合起来才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具体来说,应该将宏观布局与微观发力相结合,保护性发展与创新性发展相结合,多元化发展与一体化发展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现代化转型 七夕节 创新性发展 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积累 窗口期 保护性发展
下载PDF
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勃 《文化遗产》 CSSCI 201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 七夕节当下正经历着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的蜕变,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重构。它融合本土资源与外来资源、传统资源与现代资源,并具有主动谋求的鲜明特征。这一文化重构具有重要意义:它有效帮助七夕节摆脱生存困境,促进了节日的重振复兴;中国节日体系中从此增加情人节的设置,丰富了社会成员的生活内容;由于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七夕节的重构,客观上促进全社会进行特定的文化反思的。当下七夕节的文化重构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七夕节应该是情人节、乞巧节乃至小人节等更多节日主题在同一时、空间共生共荣。突破单一情人节的遮蔽,实现多种节日主题共生共荣的重要路径是七夕节历史记忆的日常生活化和目前仍然活跃的地方七夕节俗活动一定程度的普遍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乞巧 中国情人 文化重构
下载PDF
符号经济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 被引量:9
3
作者 叶舒宪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3-28,共6页
符号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它是“现代化走向终结”之际替代工业、制造业而成为新经济引擎的。符号经济勃兴的现实需求,向传统的人文学术和学者提出了转换知识结构与知识功能的新课题。“文化”如何走出书斋变为“资本”?文化资本如何经... 符号经济又称非物质经济,它是“现代化走向终结”之际替代工业、制造业而成为新经济引擎的。符号经济勃兴的现实需求,向传统的人文学术和学者提出了转换知识结构与知识功能的新课题。“文化”如何走出书斋变为“资本”?文化资本如何经过发掘和符号再造,替代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本文通过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的符号价值分析,给出了具体的示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经济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夕节 文化资本
下载PDF
七夕节的民俗文化阐释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天鹏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25-29,共5页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是个经典的民俗传说。但牛郎织女何时七夕相会即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何时合二为一在学术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七夕节具有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巩固家庭的稳定等功能。在社会转型期七夕节遭到冷遇有传统的断代... 牛郎织女传说在中国是个经典的民俗传说。但牛郎织女何时七夕相会即牛郎织女传说与七夕节何时合二为一在学术界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七夕节具有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巩固家庭的稳定等功能。在社会转型期七夕节遭到冷遇有传统的断代、社会转型的影响、西方文化的冲击、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女性地位的提高以及民俗的自然变迁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传说 七夕节 民俗功能 原因
下载PDF
“牛郎织女”“七夕节”源考 被引量:15
5
作者 杜汉华 汪碧涛 余海鹏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牛郎织女”传说故事和“七夕节”的主要发祥地是汉水流域的襄阳、南阳,其母体为“郑交甫会汉水女神”和“穿天节”。
关键词 “牛郎织女” 七夕节 银河 民间故事 起源 演变过程
下载PDF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菊娥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0-12,共3页
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 传统节日承载着一个民族历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性格、信仰、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内涵,是民族精神在特定的社会土壤上长期孕育的结果和重要载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传统节日,处在相互融合与相互碰撞中。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则是中西传统节日文化相互碰撞与冲击的典型例子。对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七夕节和西方情人节进行对比,有利于筛检其在固有的价值观念、情感心理和文化符号方面所负载的积极因素和精神蕴含,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历史内涵,增强其文化传播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情人 农耕文明 基督教 泛神论 一元神论
下载PDF
由牛郎织女传说看七夕节爱情元素的历史传承与当代重建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涛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3期132-138,共7页
牛郎织女传说是七夕节爱情元素的主要资源与传承载体。该传说在先秦之前已有记载,但直到汉代,它还没有与七夕节发生关联。晋代有了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相会的故事,该传说才与七夕节相融合,并且使原本以曝晒衣物为主的七夕习俗转为以乞子... 牛郎织女传说是七夕节爱情元素的主要资源与传承载体。该传说在先秦之前已有记载,但直到汉代,它还没有与七夕节发生关联。晋代有了牛郎织女在七月初七相会的故事,该传说才与七夕节相融合,并且使原本以曝晒衣物为主的七夕习俗转为以乞子、乞巧为主,并有隐约而不断的婚恋习俗或爱情元素。由于封建文明的传统文化不宣扬爱情,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不可能形成一个像模像样的情人节,七夕节的爱情色彩在封建社会不断淡化,后世的七夕节以牛郎织女传说、织女崇拜、乞巧、乞子为主要形态。但现代社会具有对情人节的巨大文化消费需求,七夕节借助牛郎织女传说,具有较多爱情元素并且传承不衰,是中国最具有情人节基础的传统节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郎织女传说 七夕节 情人 爱情元素
下载PDF
以重构求生存——关于七夕节命运的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勃 《民间文化论坛》 2004年第3期74-80,共7页
七夕节曾是我国的民俗大节之一,近些年濒临消亡状态。当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一些地方以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旗帜,并举办种种活动,试图挽大厦于将倾。这一美好愿望能否实现,七夕节能否如... 七夕节曾是我国的民俗大节之一,近些年濒临消亡状态。当西方情人节在中国土地上风靡之后,一些地方以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为己任,打出"中国情人节"的旗帜,并举办种种活动,试图挽大厦于将倾。这一美好愿望能否实现,七夕节能否如凤凰涅槃般获得新生,笔者通过对七夕节之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分析,提出由乞巧节重构为夫妻节,或许是其生存下去的一种可能。而重构,也许是抢救和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一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乞巧 圣瓦伦丁 情人 夫妻 重构 生存
下载PDF
七夕节在宋代汴京的裂变与鼎盛 被引量:2
9
作者 程民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4-119,共6页
七夕节大约形成于汉代,此后历代沿袭,节事逐渐增加。及至宋朝开封,内容、时间等发生巨变,节事之热烈达到鼎盛。"七夕节"一词首见于宋代,并由宋政府予以规范。汴京七夕商业气息剧增,文化含量增强,娱乐性突出,节期大幅度提前,... 七夕节大约形成于汉代,此后历代沿袭,节事逐渐增加。及至宋朝开封,内容、时间等发生巨变,节事之热烈达到鼎盛。"七夕节"一词首见于宋代,并由宋政府予以规范。汴京七夕商业气息剧增,文化含量增强,娱乐性突出,节期大幅度提前,节日物品非常丰富。由少数人简单过节变成了全民隆重过节,直接促进了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造就了历史上最完善、最热闹的七夕节。更具历史意义的是,传统的七夕基本要素乞巧被其他众多前所未有的元素稀释。宋代开封七夕节是我国七夕的完美代表,开封是把七夕做到极致、最适合过七夕的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汴京 七夕节
下载PDF
从“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透析“七夕节”的生存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菊娥 《唐都学刊》 2009年第3期122-124,共3页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所积淀的产物,七夕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乞巧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习俗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七夕节面临着生存困境。西方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礼... 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河所积淀的产物,七夕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以乞巧为主要内容的节日习俗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精神需求,七夕节面临着生存困境。西方圣瓦伦丁节在中国的盛行,对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礼俗文化造成极大的冲击。挽救七夕节,不能盲目效仿西方情人节。只有官民合力,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共同实现七夕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的创造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瓦伦丁 七夕节 生存困境 出路
下载PDF
中国传统七夕节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演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丽君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89,共5页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融合中,日本人着眼于保留本国的主要制度及价值标准,从而使日... 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日本经历了脱落、遗失、添补的发展过程,期间融合日本文化、风俗习惯形成了一个更符合日本文化传统的七夕节。在文化的吸收、演变、融合中,日本人着眼于保留本国的主要制度及价值标准,从而使日本的七夕文化不仅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记,而且让以仙台为主的多个日本城市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的七夕文化之所以在日本得以传播和传承,与日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中国七夕文化的认同和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色短册 日本七夕节 牛郎织女
下载PDF
七夕节的文化透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彩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35-36,共2页
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的七夕节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潜移默化地发挥了先进文化唤醒民众意识的作用,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中国妇女的精神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经济建设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键词 七夕节 女性角色 文化
下载PDF
神话传说的图像化与乡村创意旅游开发——以灵寿县织女山七夕节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慧杰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第5期31-33,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而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游"更是深受民众喜爱。立足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梳理灵寿织女山七夕神话传说,并将神话传说和当地遗址结合创设情境,使神话传说图像化,进一步探...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方式之一,而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游"更是深受民众喜爱。立足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的大背景,梳理灵寿织女山七夕神话传说,并将神话传说和当地遗址结合创设情境,使神话传说图像化,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在乡村现代社会变迁中传承与创意旅游的新模式,从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女山七夕节 民俗图像 美丽乡村
下载PDF
中国七夕节与西方圣瓦伦丁节、阿多尼斯节文化习俗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保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51-54,共4页
七夕因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广泛流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痴情男女的美好愿望。男女鹊桥相会,佳期不再,欢愉苦短,往往被一些民俗学者误会成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并非西方情人节可比,七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因素。二者有不同的文... 七夕因为牛郎织女传说的广泛流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寄托着痴情男女的美好愿望。男女鹊桥相会,佳期不再,欢愉苦短,往往被一些民俗学者误会成中国的情人节,但其实并非西方情人节可比,七夕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因素。二者有不同的文化渊源,经过不同的文化选择与文化过滤,考诸希腊神话,其阿多尼斯节却与七夕庶几近之。通过中西文学与文化的比较与探寻,阐释了七夕与阿多尼斯节在文化习俗上的诸多相似之处以及与圣瓦伦丁节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圣瓦伦丁 阿多尼斯 妇女 情人
下载PDF
七夕节的民俗文化功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霞 《沧桑》 2010年第5期155-156,共2页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七夕节的文化透视出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男耕女织"的观念和模式,明确了男女...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恋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七夕节的文化透视出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男耕女织"的观念和模式,明确了男女的社会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牛郎织女 民俗功能 男耕女织
下载PDF
论七夕节产生和流行的动因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长茂 《科教文汇》 2012年第13期86-87,共2页
本文立足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尝试性地对七夕节产生和流行的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七夕节的产生和流行的动因,一方面源于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一方面源于对女性神的崇拜;另一方面,织女神性的兼容并包,对七夕节的接受与... 本文立足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尝试性地对七夕节产生和流行的动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本文认为,七夕节的产生和流行的动因,一方面源于对日、月、星辰的崇拜,一方面源于对女性神的崇拜;另一方面,织女神性的兼容并包,对七夕节的接受与传播起到一定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产生和流行 动因
下载PDF
中国节日──七夕节
17
作者 肖莉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1年第7期22-23,共2页
同学们,你听说过“牛郎织女”的传说么?你读过《乞巧》这首古诗吗? 你知道吗?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还有人把这个节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
关键词 七夕节 中国 “牛郎织女” 乞巧 女儿 情人
下载PDF
七夕节习俗多
18
作者 刘艳 《动漫界(幼教365)》 2019年第30期14-14,共1页
七夕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是古代女子祈福许愿、求取巧艺、祈求姻缘的特殊日子。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七夕节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浪漫色彩和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七夕节还成为当下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纪念爱... 七夕节在古代又被称为七巧节、乞巧节,是古代女子祈福许愿、求取巧艺、祈求姻缘的特殊日子。因为有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七夕节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浪漫色彩和文化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七夕节还成为当下青年男女表达爱慕、纪念爱情的节日。那么,古代人是怎么过七夕的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习俗 “牛郎织女” 古代女子 传说故事 文化内涵 浪漫色彩 乞巧
下载PDF
中国传统节俗与健康系列讲座(十六)——七夕节节俗与健康
19
作者 温长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16期93-97,共5页
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亦有称"女儿节"的,是神话传说中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一传说,在周代的《诗经》中就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形成了故事轮廓。后来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到了梁朝人任昉的《述异记》中基本成... 七月初七,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七夕节,亦有称"女儿节"的,是神话传说中牛郎与织女在天河相会的日子。这一传说,在周代的《诗经》中就有,汉代的《古诗十九首》中形成了故事轮廓。后来故事情节不断丰富,到了梁朝人任昉的《述异记》中基本成型:"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风俗文化 身心健康 七夕节
下载PDF
当代七夕节的保护与传承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蕾 张勃 毕啸南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7年第7期13-17,共5页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姻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在当代,七夕节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观念变化、西方文化冲击以及民俗文化的自然变迁等因素逐... 七夕节起源于古代天体日月星辰崇拜,蕴含中国人的爱情观、道德观和婚姻观,包含着社会性别的确认、生殖崇拜和巩固家庭稳定的民俗文化功能。在当代,七夕节由于社会结构转型、社会观念变化、西方文化冲击以及民俗文化的自然变迁等因素逐渐衰落。因此,要充分发挥现代传媒的作用,不断创新节俗文化活动,加强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时政府适当介入保护和传承七夕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夕节 民俗功能 原因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