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沈小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7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 目的:探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试验组采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治疗前,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背伸、跖屈、外翻、内翻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美国矫形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AOFAS踝-后足指数评分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的临床效果
2
作者 李德强 钟华 +1 位作者 马肃霜 杨习端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6期171-173,共3页
目的在三踝骨折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因三踝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 目的在三踝骨折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比较3D打印技术辅助三踝骨折个性化治疗与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因三踝骨折住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个性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术后3个月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开始活动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三踝骨折有助于促进踝关节活动恢复,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早期康复活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3D打印 手术治疗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勒世海 邓玲 许琴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 目的分析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在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8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30)及联合组(n=30),常规组行仰卧位传统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联合组行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骨性愈合时间、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负重下床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骨性愈合时间水平短于常规组,Bia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优良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术中体位改变进行内固定可提高手术效率,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术后治疗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手术入路 体位改变 三踝骨折 内固定手术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清华 钟南 曾辉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0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 目的:探讨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2年12月龙岩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三踝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传统组(n=40)和改良组(n=40)。改良组给予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传统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1d、3d、1周疼痛程度,术前、术后6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及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第1天炎症因子及并发症。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1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均升高,改良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均升高,改良组CRP、PCT水平略低于传统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肢感觉麻痹、感染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三踝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方面,改良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具有与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当的手术效果,且不影响患者术后炎症相关因子水平,但相较而言,改良后患者疼痛程度更轻,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快,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术前肿痛及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子元 尹君 高传芳 《基层中医药》 2024年第2期60-66,共7页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排序,并采取信封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住院患者60例;按照入院顺序排序,并采取信封表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甘露醇消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肿止痛散外敷消肿治疗,用两组肿胀改善程度、手术延迟时间、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来评估术前肿痛改善情况,用VAS疼痛评分及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来评估踝关节功能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改善程度及肿胀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减少手术延迟时间上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更好(P<0.05);2两组肿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在术后1月(P<0.01)和术后6月(P<0.01)均升高;两组术前1天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VAS疼痛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消肿止痛散治疗三踝骨折早期术前肿痛及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踝关节肿胀程度,有利于减少手术的等待时间,同时也能促进术后疼痛减退及踝关节功能的康复,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术前肿胀 踝关节功能 中医药 消肿止痛散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
6
作者 唐磊 胡映生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瑞昌市中医医院三踝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 目的:探讨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瑞昌市中医医院三踝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治疗,观察组采用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治疗,手术3个月后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住院、骨折愈合、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个月后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3个月后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提高;观察组手术3个月后踝关节跖屈、背伸状态下肌力和ROM角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围术期切口感染、发烧、行走困难、行走疼痛及无菌性炎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外侧入路+后内侧入路用于三踝骨折患者中,对患者产生的手术创伤较小,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骨折愈合率,有助于改善踝关节功能,且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外侧入路 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踝关节功能 愈合
下载PDF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刘同国 况伟娟 《系统医学》 2024年第9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三踝骨折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传统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骨代谢水平、踝关节功能、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骨代谢相关指标、手术相关指标及踝关节功能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高于传统组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和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踝骨折 骨代谢水平 踝关节功能 手术相关指标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马天兴 郭赞 许万方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1—2023-01泌阳县人民医院骨二科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6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传统组)和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改良组),各32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评价术后随访3个月时的优良率。结果改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时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优良率,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有利于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踝关节功能和提升治疗优良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分析
9
作者 陈纪念 林金火 +1 位作者 林奇益 谢志敏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0期28-32,共5页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8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 目的 探讨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体位改变用于三踝骨折患者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12月莆田九十五医院收治的8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两组均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选择传统入路配合仰卧位,研究组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配合体位改变。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卧床、住院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44%(1/41),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术后,研究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在三踝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选择后外侧手术入路配合体位改变,能够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改善踝关节功能、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后外侧手术入路
下载PDF
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曙明 荆珏华 +3 位作者 周云 吕浩 张积森 齐新生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 目的探讨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的最佳手术时机及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1例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43岁。分为急诊手术组(A组)28例,择期手术组(B组)33例,对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比较;根据后踝骨折块固定与否将患者分成后踝骨折固定组(C组.26例)和后踝未固定组(D组,35例),对两组术后疗效及需行下胫腓固定患者的比例进行比较。结果61例患者术后获得1~3年(平均随访时间1.7年)随访,在手术时间上A组明显少于B组[(102.50±10.13)min vs(146.80±11.73)min],而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C、D两组优良率分别为76.92%和6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数闭合性Danis—WeberB和C型三踝骨折.早期手术安全有效.固定后踝骨折块对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及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 Danis—WeberB型三踝骨折 Danis—WeberC型三踝骨折 最佳手术时机
下载PDF
后踝不同治疗方法在三踝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1
作者 姜东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6-0059,共4页
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在后踝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后踝实施辅助石膏固定措施(并未进行后踝内固定治疗),另外50例... 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在后踝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将其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选择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其中50例作为对照组,对后踝实施辅助石膏固定措施(并未进行后踝内固定治疗),另外50例患者则是作为观察组,实施后踝内固定治疗,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在对比结果中明显发现不同类型骨折患者,对比结果均显示出差异(P<0.05)。结论 在不同治疗方法中,可显著发现内固定治疗方案明显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方法,可将患者治疗时间缩短,提升其康复效率,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产生概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内固定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踝 三踝骨折 石膏外固定 内固定治疗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对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周雪琪 陆扬清 +3 位作者 刘彐娜 姜婷 夏晓文 魏芸菲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干预对三踝骨折患者踝关节活动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踝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踝关节优良率。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活动度、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护理满意度及踝关节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三踝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 三踝骨折 踝关节活动度 疼痛
下载PDF
改良后外侧入路、内侧入路联用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分析
13
作者 付天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29-0032,共4页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 研究对三踝骨折患者采取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三踝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作为对照组(传统手术)和观察组(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手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关节功能术后3个月(50.67±2.65)分,术后6个月(75.32±5.59)分,术后3个月跖屈(37.40±2.39),背伸(9.65±0.78),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负重时间(10.86±1.26)周,并发症2例(6.25%),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三踝骨折患者应用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关节功能以及活动度,加快术后负重及康复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手术 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下载PDF
两种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较
14
作者 陈冬华 陈超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63-65,共3页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 目的分析常规入路与经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3年5月苏州市吴江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入路进行手术)和观察组(30例,经后外侧入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AOFA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入路可有效提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降低疼痛程度,促进踝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三踝骨折 踝关节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曾坤青 刘悦 +1 位作者 关开枝 林淮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8期72-74,共3页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 目的:分析三踝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三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踝关节评分、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个月后踝关节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踝复位次数、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利于患者尽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
16
作者 袁阔辉 杨凯军 +2 位作者 王祥宇 吴宝文 汤海浪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23-26,40,共5页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阴市惠友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切口治疗,实...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江阴市惠友骨科医院收治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切口治疗,实验组实施改良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术后1年的并发症(神经损伤、骨折位移、骨折延迟愈合)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骨痂形成时间、负重下地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切口 内侧切口 三踝骨折
下载PDF
临床护理干预对三踝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17
作者 杨艳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1期226-229,共4页
主要针对三踝骨折病患,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调研。方法 在本次调研中纳入的研究目标均是确诊病例,为科室近几年接收的患者,总体80例患者,主要在干预前先进行计算机软件组别处理,其中一组是对照组... 主要针对三踝骨折病患,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与调研。方法 在本次调研中纳入的研究目标均是确诊病例,为科室近几年接收的患者,总体80例患者,主要在干预前先进行计算机软件组别处理,其中一组是对照组,主要实施常规手段,二组为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服务,对本次患者干预后的临床疗效进行两小组的综合分析,查看本次患者满意度、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心理状态;多维度评估各小组病患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给患者实施护理服务,患者的症状有明显减轻,比较组间护理有效率,结果 统计表示观察组有效病例多;以调研要求实施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其中对照组多例患者对此次护理表示不肯定;观察庁骨折愈合用时,其中观察组时间较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患关节功能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心理状态方面,两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经过临床干预后,有相应的减轻,其中观察组病患情绪基本恢复正常水平;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各评分突出(P<0.05)。结论 此次主要围绕三踝骨折病症展开调研,临床证实给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改善病症,利于其功能的早期恢复,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干预 三踝骨折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18
作者 田志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071-0074,共4页
讨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0名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80例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0例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 讨论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对于三踝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60名患有三踝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机分组,分为两组。其中一组80例接受常规入路内固定治疗,作为对照组;另一组80例接受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作为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来评估它们的疗效。结果 一周后手术观察组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但手术时间却较长,术中出血量则较少。此外,观察组的负重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术前,两组骨代谢指标相互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观察组的骨代谢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后的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复位固定方法治疗三踝骨折,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此术式有助于提高踝关节功能,减低术后疼痛程度,安全可行性高,可满足临床治疗需求,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踝关节外侧入路 内侧复位固定
下载PDF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19
作者 邓玉铭 张顺忠 +2 位作者 毛德庆 杨崇辉 方彬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80-0083,共4页
探究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5年6月-2020年12月的12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配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和对照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对照组中的60例三... 探究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骨伤科2015年6月-2020年12月的120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分配法分为研究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和对照组(60例三踝骨折患者),对照组中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常规外侧+内侧入路结合复位固定术式,研究组中的60例三踝骨折患者给予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术式,对比两组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治疗疗效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86.67%,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疼痛评分为(3.01±0.1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5.22±0.14)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中60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33%,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患者疼痛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内侧入路内固定 三踝骨折
下载PDF
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 被引量:26
20
作者 成永忠 温建民 +6 位作者 马少云 桑志成 赵勇 徐颖鹏 蒋科卫 张崇辉 王雷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 目的:探讨并总结与三踝骨折的独特移位规律相对应的独立分型,改进其复位与固定方法。方法:根据42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X线片,根据其有无距骨移位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下胫腓分离进行分型,并与传统分型进行比较。结果:三踝骨折可分为稳定型(12例)和非稳定型(30例)。非稳定型又分为3型:Ⅰ型(距骨外脱位型)16例,其中,Ⅰ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5例;Ⅰ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距骨外脱位型)11例;Ⅱ型(距骨外后脱位型)8例,其中,Ⅱb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5例,Ⅱ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外后脱位型)3例;Ⅲ型(距骨后脱位型)6例,其中,Ⅲa型(无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2例,Ⅲb型(有下胫腓分离的后脱位型)4例。结论:根据X线片可对三踝骨折进行独立分型。三踝骨折的独立分型突出了距骨脱位和下胫腓分离两个反映踝关节损伤程度的重要因素,深化了对三踝骨折移位规律的认识,并对其手术适应证的选择、预后判断、手术顺序的安排等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踝骨折 分类法 距骨脱位 下胫腓分离 分型 移位规律 脱位型 手术适应证 稳定型 Ⅱb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